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浅析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
根据发生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冲动形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失常。
冲动传导异常包括生理性传导异常、病理性传导异常和房室间传导异常。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ADD)种类繁多,且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本文将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做一重要内容梳理。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1.明确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首先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症状、不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多不需治疗。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或减少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等的影响,不应都以消灭或减少心律失常为主要目标,且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2.兼顾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心律失常多与其他疾病伴发。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在基础疾病已有的治疗证据和指南基础上,权衡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据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当多种药物存在相似作用时,需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避免影响或忽视基础疾病的治疗而过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因顾虑药物不良反应而不用药或给药剂量不足。
4.协调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符合非药物治疗适应证者,应根据指南进行推荐,药物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放电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主要考虑电转复/除颤或起搏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1.I类药物(钠通道阻滞剂):抑制峰钠电流(INa)可降低心房、心室肌和心脏传导系统动作电位(AP)幅度和最大除极速率,增高兴奋阈值,减慢传导,抑制异位自律性和阻断折返激动。
2.n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包括选择性βi受体阻滞剂美多洛尔和比索洛尔,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普蔡洛尔和纳多洛尔,及兼有B和Od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等。
2023版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提高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水平
通过解读新版共识,加强临床医生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抗心 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水平和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心房扑动
首选直流电复律,药物首选胺碘酮。
室性期前收缩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无需药物治疗, 有症状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 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症状及合并疾病 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原则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生活建议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情绪 稳定,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时 间。同时,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临床实践指南与推荐意见总结
心律失常类型与首选药物推荐
室上性心动过速
首选腺苷,无效时改用静脉注射维拉帕 米或地尔硫䓬。
心房颤动
节律控制首选胺碘酮、多非利特、决 奈达隆等,心室率控制首选β受体阻
临床应用范围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对于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 于控制心室率、预防复发及维持窦性心律。
室性心动过速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终 止发作及预防复发。
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风暴
对于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风暴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控制 心室率、预防复发及降低死亡率。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 吡胺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 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解读PPT课件
特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 管理
针对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 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管理进 行专门阐述,提供个性化的治 疗和管理建议。
02
室性心律失常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 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等。
分类
根据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室性心 律失常可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尖端扭转型室 性心动过速等类型。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基层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9
CONTENTS
• 引言 • 室性心律失常概述 • 基层医疗机构在室性心律失常
管理中的角色 •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 特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管理 • 室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及预防
策略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
妊娠期女性
要点一
妊娠期女性室性心律失常特点
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等,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此外,妊娠合并心脏病、高 血压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要点二
治疗策略
针对妊娠期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策略应以保障母婴 安全为前提。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取观察 或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 虑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 的病情变化及胎儿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加强 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猝死的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心电图等检查结果,综合 评估猝死的风险。
干预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如植入ICD、 进行射频消融术等,以降低猝死风险。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有关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指南
国际指南: ——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0ESR心肺复苏指南 ——2010ESC房颤处理指南 ——2011AHA房颤指南更新 ——2008胺碘酮应用指南 ——2004ACC/AHA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有关章节 ——2005年ESC急性心衰指南等相应章节 ——2009年ESC ST抬高心肌梗死处理指南有关章节 ——2012ESC房颤处理指南更新
2.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房颤的分类
• 初发性(Primary):初次发作
• 阵发性(Paroxysmal):持续一般小于48h,亦有 持续到7天或以上者,能自动转回窦性心律
• 持续性(Persistent):不能自动转回窦律,但经过药 物或其他方法治疗后可能转回窦律
• 持久性(long-standing persistent) :房颤持续超过1 年,难以转回窦律,但准备导管消融
编写组织
• 主办: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 主审:胡大一 • 顾问专家:蒋文平 • 专家委员会 • 组织编写:朱俊 • 起草负责人:杨艳敏
《共识》 起草过程
• 2012年1月开始筹备, •专家委员会4次讨论, •8次区域专家审稿会, •征询2000多名临床医生意见 •2013年5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正式发表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原则 一 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异位心动过速
评估患者血液动力学状况: 有否低血压
进行性缺血性胸痛 急性心力衰减或心力衰减加重
心律失常危急值2023 中国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危急值2023 中国专家共识
背景: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一致的诊断和治疗指导,___特别组织了一次专家共识会议,旨在制定2018-2023年中国心律失常危急值的共识。
目的:
此共识旨在明确心律失常危急值的定义、诊断标准、处理策略和治疗建议,以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并减少临床医生之间的诊断和治疗差异。
共识内容:
1. 心律失常危急值的定义
- 心律失常危急值是指心律失常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
2. 心律失常危急值的诊断标准
- 心律失常危急值的诊断标准应包括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以及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
3. 心律失常危急值的处理策略
-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危急值,应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起搏治疗等,以迅速控制心律失常,稳定患者病情。
4. 心律失常危急值的治疗建议
- 针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危急值,应制定相应的治疗建议,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方式等。
结论:
心律失常危急值2023 中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致的诊疗指导,帮助他们准确诊断心律失常危急值,并提供相应的处理策略和治疗建议。
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诊疗效果,减少诊断和治疗的差异,推动心律失常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___. 心律失常危急值2023 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心律失常杂志, 2023, 25(1): 1-10.。
我国专家就“心律失常紧急处理”达成共识
细 菌经 导尿 管进 入 膀胱 引起 菌 尿 。 频 繁 更换 引流 袋 可导致 菌 尿感 染率 明显 增 加 。加上 老 年 人特 别 是长 期 卧床 者 , 机
体 免疫 力 下 降 。 会 阴 部肌 肉弹 性 差 , 尿 道 括约 肌 松 弛 , 男 性
[ 4 ]贺 彩芳 , 吴雪 洁 , 杨碎丽 , 等. 留置导尿致 康路感 染与集 尿袋 更换
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J 】 .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 2 0 0 7, 1 7( 4) : 4 1 2 . 【 5 】殷 小基 , 顾云 , 谭超 宁. 防逆流 引流袋 的实验 研究【 J 】 . 医 疗 卫 生 装
为 科学 的更换 间隔 时 间是每 周 1 次 。贺彩 芳 等 认 为对 于
更 换 1次 , 达 到保 持 装 置 良好 的 密 闭性 的要 求 , 减少 引流
系统 开 放 致 细菌 入 侵 的 机会 ; 引 流管 长 达 1 2 0 c m, 能 较好
不 同类 型的 集 尿袋 更换 时 间 , 关 于 活瓣 集 尿袋 与 一 次性 塑 料 普 通 无 菌 集 尿 袋 的研 究 显示 单 向 集 尿袋 对 预 防 留置 尿 管 引起 的尿 路 逆行 感 染有 明显 作 用 , 能有 效 降低 留置 尿 管
・
护 理研 究 ・
表1 两 组 留置 导 屎 患者 尿 培 养 细 菌 阳 性 率 比 较 …
2 0 1 3年 4月第 2 0卷第 1 0期
口周 的细 菌 也 送 入管 腔 而 引 起 感 染 。 长 期 留 置 导 尿管 患
者. 不 宜频 繁更 换 导 尿 管 , 留 置 导尿 管 患 者 每 E t 换 尿 袋 者 菌尿 发 生 率 明显高 于不 换 尿袋 者[ 6 1 。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的分类
首次诊断AF发作(初发房颤)
阵发AF(通常小于48h) 持续性AF(大于7天) 长程持续性AF(大于1年)
永久性AF
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分类
分类
初发性(Primary):初次发作 阵发性(Paroxysmal):持续一般小于48h,亦有持续到7天或以上者,能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
分为广义与狭义室上速。 特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阵发性室上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突发突止 一般有反复发作史,发作时多为规则的窄QRS心动过速,R-R间期绝对均
齐。 首次发作一般在青少年或中年,极少老年开始发病 注意与房速和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心律失常与血液动力学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可以是心律失常造成,也可以是在有 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心律失常所致
1.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2.在稳定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3.原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原发性室颤,先天性长QT综合征,
短联律间期室速,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等。
心律失常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原因
急性心律失常识别流程
二、基础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既往有无心脏病?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 本次发作的情况和时间 目前用药情况?
采集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基础疾病
1. 器质性心脏病 2. 心肌缺血 3. 心力衰竭
常见诱因
1. 电解质紊乱 2. 血气和酸碱平
衡紊乱 3. 药物因素 4. 内分泌疾病
心律失常诊断
自动转回窦性心律 持续性(Persistent):不能自动转回窦律,但经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后可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心律失常的处理不能仅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需要考虑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的纠正。
但心律失常急性期处理方式选择应以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核心。
急性期处理强调效率,通过纠正或控制心律失常,达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症状的目的。
①首先识别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律失常失常急性期控制,应以血流动力学状态来决定处理原则。
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包括:进行性低血压、休克的症状及体征、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意识障碍等。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如不及时处理,会继续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情况紧急时没有充足时间来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应边询问边抢救。
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应尽早采用电复律终止,对于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要尽快采用临时起搏治疗。
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根据心电图的特点、结合病史及体检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选择相应治疗措施。
②基础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基础疾病和心功能状态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无症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60%~90%的有频发或多形室性期前收缩(室早)、40%~60%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有症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95%合并频发和多形的室早,85%合并短阵室速【Zipes DP, et al. European HeartJournal (2006) 27, 2099–2140】。
伴有严重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随着心功能的好转或血运重建,心律失常也随之控制。
因此,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的同时不可忽略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相关病因的纠正。
有关基础疾病的急性处理,应根据相应指南的推荐进行。
某些诱因也可直接导致心律失常,如低血钾、酸碱平衡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纠正诱因后,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基础疾病和心律失常可互为因果,紧急救治中孰先孰后,取决于何为主要矛盾,如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持续性室速,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恶化,易加重心肌缺血及诱发室颤,应优先终止室速,之后尽早进行血运重建。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附共识解读)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有些室早不用治疗)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室早在动态心电图上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
多数室早因精神紧张或劳累等引起,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建议及时干预。
病因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或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
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症状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
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处置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ΠI级)、恶性(LOWn分级>ΠI级)。
频发的期前收缩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
①频率平均25/分钟;②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I类和In类药。
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伴有心衰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需紧急静脉给药。
普及抢救知识 推动规范治疗——《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一)
1 5 j D o g a n A,T u z u n N,T u r k e r Y,e t a 1 .Ma t i r x me t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 s
a n d i n la f mma t o r y ma r k e r s i n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y r e c t a s i a: t h e i r r e l a — t i o n s h i p t o s e v e r i t y o f c o r o na y r a te r r y e c t a s i a .Co r o n Ar t e y Di r s , 2 0 0 8, 1 9: 5 5 9 —5 6 3 .
[ 1 0 ]J o h n s o n P T,F i s h ma n E K.C T a n g i o g r a p h y o f c o r o n a y r a r t e y r
a n e u r y s ms :d e t e c t i o n, d e f i n i t i o n, c a u s e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AJ R
Am J Ro e n t g e n o l , 2 01 0, 1 9 5: 9 2 8 -9 3 4.
[ 6 ]陈连凤 , 姚 义安 , 张抒扬 , 等. 血浆 s E S 、 MM P 一 9 和T I M P 一 1 与冠 状动脉扩张 的关 系. 基础 医学 与临床 , 2 0 0 7 , 2 7 : 6 2 5 — 6 2 8 .
2 0 08, 3 6: 5 3 0— 5 3 5.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0 — 0 8 )
(完整版)(整理)心律失常处理专家共识-版.doc
精品文档《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013我国首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北京发布。
有关专家在解读《共识》时表示,心律失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其他各科医师有关;《共识》将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
《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
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指出:“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各种疾病多种因素均可引发心律失常,也能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心电活动紊乱。
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具有起病急、复杂多变、进展较快的特点,如不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处理,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社区、基层医院以及临床各科室的医生都能遇到,急诊科更是首当其冲。
虽然一般可请心血管科会诊,但因某些心律失常病情的紧迫性,不得不进行紧急抢救。
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基础疾病的处理、诱发因素的纠正以及针对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都与常规处理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缺少统一规范,各级医院在急诊心律失常的救治中,都有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不正规现象。
不同医生之间的处理水平差距也很大,治疗不到位和过度治疗的现象比较普遍。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都没有专门的心律失常急诊处理指南。
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指南中,较为集中的是心肺复苏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但这些指南出发点是心肺复苏或以缺血性疾病为主要背景。
每个指南都不能涵盖所有急诊心律失常。
即使是心律失常指南,内容也是将急诊和长期治疗放在一起,指南中的重点通常与急诊心律失常无关。
此外,国际指南与我国临床实践有一定距离,没有针对我国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用性较差,非心血管专科和基层医生使用不方便。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基本原则
• 3、病因明确者,在紧急纠正心律失常同时应兼顾基础疾 病治疗,如急性冠脉综合症出现心律失常者需要尽快改善 心肌灌注;病因不明者或无明显基础疾病者,也应改善患 者的整体状况,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如适当采用β受体阻 滞剂等。在治疗中衡量获益与风险,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 常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追求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 性,挽救生命;对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需要更多考虑 治疗措施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
各种律失常紧急处理
• 阿托品可用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二度I型房室传 导阻滞,不宜用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伴室性逸搏心律的患者,老年前列腺肥大者也不宜应 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阿托品无效 或不适用的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也可用于起搏治疗前的 过渡。这些药物可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 产生新的快速心律失常,因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 应慎用。对症状性心动过缓,应尽早实行起搏治疗。
各种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 特殊类型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 Brugada综合征 • 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窦性心律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 阻滞图形和Vl、V3导联ST段马鞍形抬高,QT间期正常, 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发作。心脏超声等其他 检查无异常。主要表现为晕厥或猝死,常见于青年男性, 多在夜间睡眠中发生。 • 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 学障碍时,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异丙肾上腺素可选用。 植入ICD是预防心原性猝死的惟一有效方法。
各种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室性心动过速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患 者在应激情况下发生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典型者呈双 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发作性晕厥,可进展为心室颤动。 多见于青少年,静息心电图正常。 • 发作伴血液动力学障碍时,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血液动 力学稳定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置入ICD是预防心源性 猝死的有效方法。
2023版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果和进展。
0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规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患者因用药不当导致的不良反
应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
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钠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 钠通道,具有膜稳定作用。根据药物对钠通道阻 滞作用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类,即Ⅰa、Ⅰb、 Ⅰc。
成功治疗案例展示
案例一
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过详细 诊断和评估,医生为其开具了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成 功控制了病情。患者随访数月,未再出现心律失常发作,生 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案例二
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患有持续性心房颤动。医生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调整和生活 方式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心律得到有效控制 ,症状明显改善。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钾通道阻滞剂,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和有效不应期,从而延长心脏QT间期,发挥抗心 律失常作用。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交 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心 排血量下降,改善心肌供血。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 传导速度,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下降。
经验教训总结
重视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存在差异,因此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仔细询问患 者的用药史,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支持 可以缓冲应激作用 ,生活质量 与社会 支持之 间呈正相关 , 即社会支持越好 ,生活质 量越 高 “ 。调查显示 ,社会支持
总分 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 、社会领 域、环境领域呈正 相关 , 提示护士要指导患者充分利用来 自社会各方 面的支持 ,如精神 和物质上 的帮助、支援 ,使在疾病的康复过程 中,减少因社会 孤立 和缺乏社会支持而增加 疾病复发 的风 险 ;通过利用 社会支持 ,使患者获得更多疾病相关信息 ,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 心 。鼓励患者参与社会 团体活动 ,舒缓压力 ,维持社会角色和
对方式 及 社 会支 持 的相关 性 [ J ] .解 放军 护理 杂 志 ,2 0 1 1 ,2 8
( 2 B) :1—5 .
功能 ,实现 自我价值 。告知患者 ,现代科学技术对急性心肌梗
死治疗 的效果 ,出院后可恢复正常工作 、学 习和生活 ,可举成 功例子 。指导康复运动,出现不适时如何寻求帮助 ,增加 患者 的安全感 ;建议政府建立 医院 一社区 一 家庭管理网络 ,对患者
2 8 9 6 .
统一管理 ,免费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援助服务。
参 考 文献
1 朱丽霞 ,林 碧莲 ,黄荔 萍 ,等 .冠 心病患者 心理健康 状况 与社会 支持的相关性 研 究 [ J ].中 国实用 护理 杂 志 ,2 0 0 7 ,2 3( 1 2 ) :
5 5 —5 8
刊) :7 3— 7 4 .
1 3 田林 ,张 开金 .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J ].中国 全科医学 ,2 0 1 0 ,1 3( 6 ):1 7 8 2 .
( 收 稿 日期 :2 0 1 2—1 2— 2 0 )
・
信 息 速 递 ・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解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朱俊杨艳敏2019 年 5 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公布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
这一共识是由中华心血管病分会连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完成的。
共识发表后得到了收到了很多来自各方面的积极反馈,认为这一共识十分符合我国的国情,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方面的确能够起到规范指导的作用。
一、共识产生的背景:心律失常的紧急救治,实际是所有医务人员都会遇到的问题,绝非心内科和急诊科的专利。
全身各种疾病,在某些阶段,都有出现心律失常的可能,而且相当部分会危及生命。
基层医务工作者往往是这种患者的第一见证者,由于病情的危急,不能将患者转运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去诊治,只能就地抢救治疗。
这就使心律失常的紧急救治成了所有医务人员的基本功。
在我国现今的临床实践中,对心律失常的紧急救治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包括诊断错误,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需要有规范的指南来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水平上掌握这种1 / 13技能。
国际上目前没有一个全面的心律失常紧急救治的指南,各项有关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疾病的指南之中,其中心肺复苏指南【2】算是比较全面,但也没有涵盖所有的情况。
国外的指南也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可能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因此,制定一部适合我国情况的心律失常紧急救治专家共识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二、共识的指导思想和制定过程:根据以上情况,经专家组讨论,决定按照以下的指导思想制定这一共识:以最新指南,循证医学和我国的资料为理论基础,以基层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介绍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最新理念,提供实用的处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持续性室速
持续时间短于30秒 注意离子通道疾病 治疗基础疾病,纠正诱因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治疗基础疾病,纠正诱因 血液动力学障碍同步电复律 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 特发性维拉帕米有效
加速室性自主心律
常见于AMI再灌注,也见于 洋地黄过量、心肌炎、高血 钾、外科手术、AVB用异丙 肾上腺素后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多形性室速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可蜕变为室扑或室颤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按室颤处 理 注意QT间期是否延长
尖端扭转性室速
TdP 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 获得性 先天性
QT正常多形性室速
多见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常是恶性心律失常先兆 积极纠正病因和诱因
特殊类型多形室速
短联律间期多形室速 Brugada综合征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室速
室颤/无脉性室速
心脏骤停的常见形式 规范的CPR 尽早电复律
室速/室颤风暴
24h内自发室速/室颤≥2次 纠正诱因、加强病因治疗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电复律
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 、β-受体阻滞剂
预激合并房颤或房扑
经旁路下传快速宽QRS波 可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血液动力学常不稳定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首选同步电复律
室性期前收缩
治疗基础疾病,纠正诱因 是否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口服β受体阻滞剂
宽QRS波心动过速
室速最常见,也见于室上速 伴束支或室内传导阻滞、房 室旁路前传 血液动力学障碍同步电复律
重者需紧急处理,甚至就地 抢救 轻者根据病情给予不同处理 ,或无需处理
紧急处理总体原则
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基础疾病和诱因纠正与处理 衡量获益与风险 治疗与预防兼顾
心律失常处理
询问病史 记录心电图 终止心律失常 改善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
室上性心动过速
AVNRT或AVRT 老年或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注意房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哮喘、预激患者慎 用腺苷或ATP
特殊情况室上速
明显低血压和严重心衰 伴窦房结功能障碍 伴COPD 孕妇
房性心动过速
房室下传比例不同心律不规 则
慢性持续性造成心动过速性 心肌病 控制心室率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专家共识浅析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吴立荣
心律失常
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 也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 合、临床各科室
危害与影响
发病可急可缓,病情可轻可重
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 力学障碍,甚至猝死 轻则起病隐匿,不引起症状,或 仅有轻度不适
治疗策略
根据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心律失常 性质选择 疗效不满意,审查用药是否规范、剂量 是否足够 不建议短期内换用或合用 宜考虑采用非药物方法 序贯或合用易致不良反应及促心律失常 作用, 仅在顽固性心律失常才考虑
窦性心动过速
生理>病理,心外>心脏 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 根本措施病因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心房颤动
房颤快速心室率节律似整齐 房颤伴差异性传导 房颤伴隐匿性传导
房颤急性期治疗目的
评价血栓栓塞风险并确定是 否给予抗凝治疗 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减轻房颤所致症状 房颤心室率控制或复律
心房扑动
2:1房室传导心室率150次/ 分左右 4:1房室传导心室率70-80次 /分之间 药物较难控制心室率,电复 律所需能量较小
缓慢性心律失常
寻找并治疗可逆性诱因 轻度可观察,不过度治疗 症状明显尽早起搏治疗 起搏并非CPR主要措施
紧急处理常用技术
食管调搏术 临时起搏术 电复律术
非同步电复律 同步直流电转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