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与养成教育的探究—国家级课题子课题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篇一:《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实施方案凉州区新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202年十一月新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它已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班级德育工作对课程改革的支撑略显滞后,班级德育工作的改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
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级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育从“人生”出发,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
这对现阶段中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在班级中建设班级文化,既发挥其对班级成员的导向、陶冶等教育功能,又能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里的系列集体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班级文化建设子课题案例
班级文化建设子课题案例一、课题名称:以自主管理教育为载体,创造具有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二、课题背景:1、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况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自主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强化、强调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模式。
2、当前班级的实际情况。
五年级2班有学生35人,学习不够主动13.3% 时常在老师、家长的督促下不情愿的完成。
偏食、挑食占50%,骄傲自满82%的比例。
乱扔垃圾、在学习上很懒散,看电视打游戏,作业经常完不成。
有些学生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不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优点。
针对以上几点在班级管理中我做了如下尝试:三、过程(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四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学语文变得轻松、快乐,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利用策略性的评价,(以鼓励为主,评价有针对性、要具体化,同时注意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在辅以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和蔼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篇一:《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实施方案凉州区新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二〇一〇年十一月新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它已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班级德育工作对课程改革的支撑略显滞后,班级德育工作的改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
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级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育从“人生”出发,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
这对现阶段中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在班级中建设班级文化,既发挥其对班级成员的导向、陶冶等教育功能,又能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里的系列集体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班级文化建设研宄》课题研究报告孙玉珍工作五年,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回顾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历程,有进步也有不足,有喜悦也有烦恼。
在这三年中我始终坚持以制度管理班级、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改善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措施管理班级,不仅使班级卫生、纪律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班级管理中也有很多烦恼,比如仍有个别同学班级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意识差,上课迟到、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班级任务等。
我曾试图去改变他们,但成效甚微,为此苦恼于寻找解决的办法。
当我看到班级文化建设研宄这个课题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也很有必要尝试一下。
和其他同事交流一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多的意义。
比如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引领班级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等。
所以我们决定选择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以期解决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确立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哲学引领下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走向。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基木实现预期研究目标,摸索出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班级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文化更加突出。
一、班级文化的重构研究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木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 [1]也有人把班级文化解释为“班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行为规范和意识等文化诸因素,他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基础。
”[2]综合所查资料,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建设过程中的一切文化要素。
括班级物质文化,如班级环境卫生、黑板报、班级绿化等;班级精神文化,如班歌、班风、班训、班旗等;班级活动文化,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班级制度文化,如班级公约、班级值日牛.制度、操行评分细则等。
培养班级文化的方案探索
培养班级文化的方案探索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等共同认同的文化形式。
培养班级文化对于形成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提高班级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一种培养班级文化的方案,以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一、创建班级核心价值观班级核心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灵魂,也是班级成员的行为准则。
在创建班级核心价值观时,需要考虑班级成员的年龄、教育背景和特点。
可以通过班级大会、班会等形式,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班级文化的理解和想法,从中提炼出适合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并广泛宣传和普及。
二、丰富班级活动内容班级活动是培养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活动可以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班级成员的兴趣爱好,包括文艺演出、户外拓展、志愿活动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加强与其他班级的交流与合作。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是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能够直接影响班级成员的学习和发展。
为了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能够有效提高班级氛围。
2. 倡导阳光乐观的心态,鼓励班级成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3. 注重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准则,营造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班级成员间的互动班级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班级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为了加强班级成员间的互动,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 召开班会,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加深成员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2. 开展团队合作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3. 设置班级文化节,让每位学生表演自己的特长,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五、建立班级荣誉制度班级荣誉制度能够激励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设立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通过评选和表彰方式来建立班级的荣誉制度。
同时,要让班级成员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获得荣誉,以此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一、研究的目的近期班级内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事件,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有矛盾发生;部分学生搞小团体,不尊重任课老师。
影响了班级活动及教学活动的开展。
如何解决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是作为班主任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经过对班级近期典型事件的分析,决定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团队精神,建成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班集体。
二、目标假设1、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成一个有凝聚力、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集体。
3、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研究步骤与思路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收集分析近期典型事件,确定实施的设计方案,形成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1)、进行班级环境布置,班级命名,制订本班的各阶段奋斗目标、班徽、班级名言、班歌、班训、班级文学社等。
(2)、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
可以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抄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名言园地”,定期摘抄名言警句。
(3)、建立班级文化专栏,可以结合节日文化、集体活动,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如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给学生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
(4)、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文明习惯、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娱乐活动方式、学习风气等,是班级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主要通过评比各种先进等并形成制度。
这保证了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增强学生完善提高自我素质的自觉性。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的定义
班级文化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师生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包括班级精神、班级风尚、班级传统、班级制度等多个方面。
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1. 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集体。
2.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体验,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的方法
1. 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培养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可以通过共同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班级精神。
3. 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体验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4.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班级文化建设子课题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子课题研究高三,在一个学生一生中,相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很大程度上说,基本决定了一个人一生所要走的道路。
在当前这样激烈的升学竞争形势下,既要让学生消除强大压力,轻松复习应考,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作为一个群体,要使其更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要创造自己的文化积淀,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围。
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更是意义重大。
要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级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育从“人生”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在班级中建设班级文化,既发挥其对班级成员的导向、陶冶等教育功能,又能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这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的。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阵地(一)教室是主要的阵地。
教室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的主要途径。
一个布置良好的教室环境,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
整齐的课桌,洁净的地面,纤尘不染的窗玻璃,洁白无瑕的墙面,堆放有序的清洁工具及规整的衣帽柜,都可以让活动在其中的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态,并同时增进自律意识。
这些还只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东西。
关键是活动于其间的师生的行动,更是体现其文化特性的主要方面。
师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教室的规划布置,班级的规章制度,更是对学生的心灵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养成教育与班级文化的研究主题班会教案胡玉军
养成教育与班级文化的研究主题班会设计杨成庄中学胡玉军一、班训:“和谐开启智慧的宝藏,凝聚创造飞翔的翅膀”二、预计准备时间:两周三、班会主题:让感动沁人心脾四、设计思路简介:导入1、班主任导入:介绍四位主持人,烘托气氛,切入主题。
设计目的:导入班会,切入主题。
第一环节:感动无处不在2、视频展示:感动中国的画面3——4例。
请学生谈观后的感想。
设计目的:让学生感受和谐、凝聚令天地动容,这份感动可战胜一切。
3、男同学集体诗朗诵:《感动》设计目的:这是对第一个环节的升华,激发同学为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和谐家庭而感动的渴望。
4、班主任点评,小结第一个环节,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班级生活,发现班级生活中的感动。
第二环节:你我身边的感动5、感动你我身边的故事:学生、老师生动讲述班级生活中的感人故事5例(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的真实故事)。
每则故事后,主持人和班主任紧扣班级精神和“感动”给予点评。
设计目的:师生共同感受和谐和凝聚带来的感动,触动学生心灵,以唤起学生对更多感人故事的回忆。
6、合唱:《有你有我》设计目的:让学生充分感受有了和谐与凝聚,身边才会有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
将班会氛围推向高潮。
7、班主任配乐点评。
第三环节:身体力行,触动心灵8、游戏:蒙眼过障碍游戏(班主任参加游戏)折筷子游戏设计目的: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人需要相互支撑,凝聚的力量无比强大。
让学生懂得从他人的付出中学会感激、懂得感动;还要懂得从对他人的付出中收获快乐。
9、班主任点评:体现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设计目的:小结本环节10、歌曲独唱:《你和我都会感动》(编辑部的故事片尾曲)歌词:“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设计目的:升华本小结,暗示关怀、关爱产生和谐,和谐就是人与人的相互支撑,因为有了和谐的班集体这个共同的家,所以我们才会充满幸福和感动。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述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德育主渠道、德育教化和德育督导评估三方面工作,突出抓好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
德育教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其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创新发展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生态德育、文化德育、协同德育等不同的模式,可以允许有各种不同的提法和大胆创新的探索,但是,一定要立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立足于社会环境的教化力量整合。
《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
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文化熏陶。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早以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不容忽视。
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首先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
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
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
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
养成教育与班级文化的研究主题班会教案胡玉军
养成教育与班级文化的研究主题班会教案胡玉军第一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1.1 学习养成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2 探讨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3 分享优秀的养成教育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第二章:班级文化的建设与传承2.1 理解班级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2 探讨班级文化建设与学长的关系2.3 分享班级文化传承的成功经验,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积极参与班级文化的态度第三章: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塑造3.1 学习良好习惯的分类和培养方法3.2 分析学生常见的不良习惯,探讨改变方法3.3 分享良好习惯养成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第四章:班级氛围的营造与维护4.1 理解班级氛围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4.2 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班级氛围的方法和技巧4.3 探讨班级氛围维护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维护班级氛围的意识第五章: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5.1 学习班级活动策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 探讨班级活动组织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5.3 分享班级活动成功的案例,培养学生策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第六章: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教育6.1 探讨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6.2 学习自我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6.3 分享学生自主管理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第七章:家校合作与养成教育7.1 理解家校合作在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7.2 学习有效的家校合作方法和技巧7.3 探讨家校合作成功案例,强化家庭与学校在养成教育中的协同作用第八章:教师在养成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8.1 分析教师在养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8.2 探讨教师在养成教育中的责任与担当8.3 分享教师成功参与养成教育的案例,提高教师在养成教育中的教学水平第九章:班级文化评价与反思9.1 学习班级文化评价的标准和方法9.2 分析班级文化评价的结果,反思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9.3 探讨班级文化改进策略,持续优化班级文化环境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回顾整个教学内容,总结养成教育与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10.2 针对班级现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10.3 展望未来,激发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和养成教育的持续关注和参与热情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养成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明确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班级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班级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班级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天津五中课题研究小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是我校德育科研课题研究小组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十一.五”全国德育科研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运转机制的研究》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之后确定的一个子课题.我们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子课题来进行研究,有如下几点理由:一、是彰显、完善我校教育特色的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校的教育特色.班级文化活动是班集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势必要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并且还要探索班级文化活动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彰显我校的教育特色,而且还能使我校的教育特色更为完善.二、是应用、深化我校“十.五”课题研究成果的需要“十.五”期间,我校进行了《班集体活动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十一.五”期间我校确定《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来研究,这将会使我们在“十.五”期间进行课题研究时探索出的一些开展班集体活动的理论得以应用.同时,新课题的研究也必将使我们之前进行课题研究时探索出的一些开展班集体活动的理论得以深化.三、是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方面一直走在全区的前列,然而由于任重道远,我们还要继续探索新的、有效的途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校“十.五”课题研究成果表明班集体活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途径.因此,进行《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必将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探索出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四、是促进我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教育的过程,首先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和精神成长的过程.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状况虽然较为理想,但仍需提高和完善.班级文化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进行《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必将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和精神成长提供充裕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机会.五、是提升我校班级文化水平、建设我校校园文化的需要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既能展示班级文化水平更能提升班级文化水平,而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它的水平的提升必然会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进行《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必将提升我校班级文化水平,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一)课题的界定《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包括两个变量.其中自变量为“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是显性变量;因变量经分析研究确定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状况”以及“班级文化水平”,是隐性变量,其中“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成长”这一因变量是直接因变量.1.自变量的内涵所谓班级文化活动是指以班级为载体,发挥文化的作用,师生为达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班级、校园的和谐发展而采取的行动.而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指的就是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有效活动形式.2.因变量的内涵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状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包括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状态、个性品质等几个方面.诸如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心理素质、性格品质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二)课题的假说《班级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旨在通过研究班级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有效活动形式.揭示班级文化活动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成长的关系.本课题假说如下:1.各种类型的班级活动或显性或隐性均带有文化的特征,从文化的角度精心设计,巧妙组织,科学开展班级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的成长.2.深入发掘、及时捕捉与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有关联的一些文化事物、文化现象.通过科学分析、系统研究这些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精心设计、巧妙组织,科学开展班级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的成长.3.从文化的角度精心设计、巧妙组织、科学开展班级活动能够从一个侧面探索出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机制,最终使班级成为一个和谐育人、高效育人的最优环境.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研究突出的两个重点:一是哪些类型,哪些方面的班级文化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成为其精神成长的动力;二是怎样设计、组织、开展班级文化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成为其精神成长的动力.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1)班级文化活动内容的研究①班规、班训、班歌、班徽与班及文化活动的研究.②班级环境的布置与班及文化活动的研究.③班级学生庆祝生日活动与班及文化活动的研究.④传统节日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⑤伟人、名人纪念日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⑦学生心理健康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⑧学生诚信品质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⑨学生感恩品质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⑩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⑾中华传统美德与班级文化活的研究.⑿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自然现象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⒀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社会现象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2)班级文化活动形式的研究①纪念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②演讲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③辩论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④朗诵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⑤歌唱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⑥表演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⑦竞猜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⑧采访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⑨观赏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⑩探究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⑾模仿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⑿想象联想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⒀考察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研究.(二) 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确立实验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座谈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实验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生动、典型、翔实、科学的研究材料为圆满结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其成果(一)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三年的实验:1.要揭示班级文化活动在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和精神成长方面的规律.2.系统归纳、全面总结可行的班级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3.要使参与实验的班级的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精神世界明显改善.4.要提升参与实验的广大教师的“文化意思”和实验班的“班级生活质量”.(二)课题研究的成果1.课题报告;《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2.班级文化活动实录集:《五彩缤纷的班级文化活动》.3.论文集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整个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成立组织,拟定实验计划,搞好发动,广泛收集资料,培训研究人员,分配任务.第二阶段:实验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前测,启动研究,搞好开题,分层指导,深化培训,抓好典型,开好中期推动会,总结阶段成果,在实验班开展阶段成果展示工作.第三阶段:结题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结题动员,全面总结研究工作,统计研究数据、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评审,开好结题大会.六、课题研究的依据(一)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及教育部{2021}5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等.(二)理论依据1.文化建设理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会什么与其在什么样的环境,状态,方式下生活有关.不同的班级文化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的心理与行为乃至价值取向.而班级文化活动是影响班级文化的重要因素.2.互动理论互动是教育的最基本形式.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师生、生生互动的良好平台.3.采集教育理论班级是一个教育群体,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加强班级的“集体力”可以使教育群体受益,使教育效果突出.4.社会心理学理论班级作为微型“社会”,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对群体的心理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班级文化活动则是实施这种心理影响的主要载体之一.(三)实践依据日趋深入的群众性的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是课题研究的强大的支柱.七、课题研究的价值班级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问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应弄清楚的一个问题,然而目前不仅没有现成的理论,就是研究的人也还很少,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有价值.(一)理论价值进行《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看,首先可以揭示班级文化活动在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和精神成长方面的规律,还可以系统归纳、全面总结出可行的班级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班级文化活动的建设模式,策略与运转机制.(二)应用价值进行《班级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首先能够彰显、完善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特色,还可以使我校“十.五”课题《班集体活动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得以应用和深化,更能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我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的成长,提升我校班级文化水平,促进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我校确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是市级课题,是我校对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
本课题自12月立项后,我们按照既定的研究计划认真开展课题研究,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前言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社会现实状况来看,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过于关注。
这虽然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在现在的社会状态中折射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于关注,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教育方面也把学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存在着忽略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
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老先生的话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育人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是重要的育人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有利于熏陶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俗语说:“要成才先成人”,成人的关键是环境的影响,人的成才与否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人的各种行为、各种处事态度除了具有主观方面的因素,更大一部分来自于外部的影响,也就是客观方面的影响(即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它可以通过诱导、感染、熏陶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1在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中,感受美的熏陶,感受行为的变化,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习惯,将各种美好的行为、举止内化,形成他们独立的人格,这将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在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可塑性非常强,所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一认识到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个更大的转变,更好地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温州市赖联群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项延唐郑秀丽一、背景意义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支点和抓手,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风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
在专制型的班风里,成员之间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学生之间产生烦闷、恐惧、厌恶的情感态度与彼此攻击的行为模式,学生自信心、自尊感与上进心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报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本报告旨在汇报我校市级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情况。
自立项以来,我们按照研究计划认真开展了课题研究。
前言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目前,家长、教师和社会过于关注学生的研究问题,而忽略了小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
著名人民教育家XXX先生曾说过:“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对学生良好的行为惯的养成有着长远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生的行为惯养成与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诱导、感染、熏陶等多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在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中感受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惯,将各种美好的行为、举止内化,形成他们独立的人格。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在各种行为、惯的养成期,可塑性非常强。
因此,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了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行为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In 2006.our school moved from a small XXX to this new school。
we were in the early XXX' r habits。
to give our school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Rule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lso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students to XXXrelated to our school's campus culture。
《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报告
《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实践与探索》课题主体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在校园中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是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深化,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班级文化,简单的说,就是班级风貌,是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核心元素。
班级的管理,说到底就是打造特色班级文化。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致力于精心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用美好的事物熏陶学生,如经常朗读优秀的诗歌,散文,播放动听的音乐,精彩的电影;注意学生的感情、心理,用父母之爱,朋友之情,恩师之德,慈善之心感染学生;注意科学、理性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正确看待考试,处理人际关系和感情纠纷,以平常心看天下。
在工作中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各项活动的安排,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一句话,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培养,来塑造。
我们相信,特色班级文化的创建一定会打造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课题的界定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就是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
班级文化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情意的精神(风气、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
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国内外对特色校园文化研究的课题很多,也很深入,但如何细化到特色班级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查找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多,尚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许多学校认识到,“细节构成完美、细节决定成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要从细节抓起,因此,特色班级文化创建在国内外许多学校开始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此项研究富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学校科研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学校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这一总课题的子课题。
从xxx 年x月至今已满x年时间,在这x年时间里,我们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严格程序,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就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请总课题组、专家审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
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中的基础教育管理者往往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唯恐文化建设影响升学率,影响教学质量。
使我们的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文化千篇一律,严重禁锢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标准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而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探索班级文建设的途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织部分,必须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完善、人格养成、精神境界提升出发,下大气力抓好。
因此,培养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既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对推动现实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代的学校教育,已经由过去的外显的行政途径,走上了内涵的文化驱动的途径。
文化的影响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至关重要。
它是学校及班级现代性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育人的首要途径,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文化对育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影响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僵化,沟通的困难使得教育缺乏人性关怀,从而出现了班风学风的严重滑坡。
最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一)课题提出现如今的社会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俗语说:“要成才先成人”,而人与环境是却又是相互依存的,人的各种行为、各种态度除了具有主观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客观因素,也就是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直接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它可以通过诱导、感染等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来完成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人格的塑造。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在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中,使他们的身心感受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行为受到影响,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习惯,将各种美好的行为、举止内化,形成他们独立的人格,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点滴贡献。
不管是人文素养的塑造还是人格养成的教育,好的环境都对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可塑性非常强,也正是基于此,才有了“孟母三迁”的典故,所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致认为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他们在自觉不自觉中感受到教育,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问题分析我们刚刚搬入新校时间不是太长,学校的校园文化正好是我们力求打造的一个项目,不论从领导,还是到老师,都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校园文化的主题是能处处体现人文性、时代性、特色性,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中也提出了要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申报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打算从学校的校园文化入手,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进行结合,克服长期以来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真正找到能够符合少年儿童发展特点,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扎实、有效。
二、研究目标(一)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内部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文化建设子课题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子课题研究高三,在一个学生一生中,相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很大程度上说,基本决定了一个人一生所要走的道路。
在当前这样激烈的升学竞争形势下,既要让学生消除强大压力,轻松复习应考,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作为一个群体,要使其更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要创造自己的文化积淀,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围。
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更是意义重大。
要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级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育从“人生”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在班级中建设班级文化,既发挥其对班级成员的导向、陶冶等教育功能,又能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这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的。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阵地(一)教室是主要的阵地。
教室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的主要途径。
一个布置良好的教室环境,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
整齐的课桌,洁净的地面,纤尘不染的窗玻璃,洁白无瑕的墙面,堆放有序的清洁工具及规整的衣帽柜,都可以让活动在其中的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态,并同时增进自律意识。
这些还只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东西。
关键是活动于其间的师生的行动,更是体现其文化特性的主要方面。
师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教室的规划布置,班级的规章制度,更是对学生的心灵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课题立项号码:FHB060346--021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子课题名称《养成教育与班级文化的研究》子课题研究单位:(盖章)辽宁省东港市第一中学结题材料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总课题组日期: 2010年12月目录索引子课题批准通知书的复印件 (3)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或开题报告 (4)子课题结题报告 (11)子课题研究人员名单 (25)子课题研究成果一览表 (26)附件 (27)论文 (27)教育案例 (53)主题班会 (56)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59)国旗下讲话……………………………………………………………见光盘东港一中高三学报……………………………………………………见光盘东港一中校园广播……………………………………………………见光盘东港一中特色管理制度………………………………………………见光盘东港一中2010年高考成绩……………………………………………见光盘东港一中2010高考壮行仪式…………………………………………见光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子课题研究方案《东港一中关于班级文化与养成教育的探究》开题报告辽宁省东港市第一中学2009年6月20日一、问题的提出1、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
(《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习惯若自然。
”(《孔子家语》)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生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反之,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艰难,也会对社会带来破坏作用。
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然而,反顾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学生习惯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突出表现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够——独生子女的“娇”、“骄”两气;自主研索的习惯缺少——要教师“牵”着走;一丝不苟的习惯不足;具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为数不多;高节奏、静齐快的习惯未形成。
这些不良习惯,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素质的提高。
2、养成教育是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德育工作的根本。
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强调的是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自身建设。
德育的宏观目标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需要统一起来,才能收到实效。
人类生活的全球化趋势使德育由局限国度社会转向“人的世界的历史性存在”。
依据对外开放方针,思想文化建设,人的品德修养也要开拓新的视野,不断吸收世界文明的新成果。
由此可见,加强高中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是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德育工作的根本。
3、班级文化与养成教育。
①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集体生活中,集体的成员共同努力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它的形态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学生个性文化、教师文化等等,班级文化活动是多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载体。
③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集体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是班集体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过程。
开展“养成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就是在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文化学理论指导下,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探索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
二、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1、实践依据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要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面得到熏陶,得到滋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里所说的教育人的环境,其实主要就是学校的班级文化。
一个别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和塑造,具有极大的美育功效,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自觉的约束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感悟,境界得到提升,从而形成蓬勃向上的力量。
因此,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而重要工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级文化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目前,学校教育中班级文化的教育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班级管理模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班级生活缺乏创造性,不符合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学生往往成为管理的客体,处于接受和被动地位,在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教师往往关注分数和纪律,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有特色的育人环境,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期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有四个,即:文化建设理论、互动理论、集体教育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
⑴.文化建设理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会什么与其在什么样的环境、状态、方式下生活有关。
说明不同的班级文化,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乃至价值取向。
而班级文化活动是影响班级文化的重要因素。
⑵.互动理论互动非常好理解,它是教育的最基本形式。
也是我们每天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班级文化活动更是班级师生、生生互动的最佳平台。
⑶.集体教育理论班级是一个教育群体,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加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可以使教育群体受益,使教育效果突出。
⑷.社会心理学理论班级作为微型“社会”,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对群体的心理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班级文化活动则是实施这种心理影响的主要载体之一。
三、课题研究目标1、探索和形成以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班级文化育人功能及创建模式的研究。
2、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发展。
3、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指导班集体建设的创新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较为宽广的研究领域,为了使课题的研究更符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便于研究者操作实施,我们确定以下四个研究内容:(一)创建班级环境文化展示集体精神风貌高品位的班级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班级环境教育对约束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研究班级的环境文化,就是要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的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环境建设,在环境建设过程中,既能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能在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在全校各班级,我们将以“争创特色班级文化”为主题开展环境建设的研究,努力建设像家一样温馨而美丽的班级环境。
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和不断完善,力争使班级环境呈现出特色化、育人化和温馨化。
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
我校每周都要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最佳班容班貌评比”活动,来彰显班级文化特色;同时每月进行一次“优秀墙报”的评选,来展示班级文化底蕴。
在环境创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活动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的体验加深、能力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强。
这种环境将有意无意地鞭策、支配学生的行为,启迪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
(二)建设班级礼仪文化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礼仪文化是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的核心是礼节、尊重、平等和礼貌,其中也蕴涵着合作、交往的关系。
我们想通过班级礼仪文化的建设,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做人的修养,提升学生的品位及人格魅力,让礼仪教育成为东港一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这也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经过三十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对教育本质的高度提炼。
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将组织学生去探究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设置“养成教育每周寄语”专栏,开展“养成好习惯我能行”等系列活动,相信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班级的礼仪文化一定会焕发出其特有的功效,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升华。
(三)创建班级活动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从狭义上讲,创造力是指最能代表创造人物特征的各种能力。
创造能力决定个体是否有能力在显著水平上显示出创造性的结果,还取决于他们的动机和气质特征,也就是创造性人格的问题。
由此可见,创造性人格,即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多么重要。
而文化活动的创新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题组将开展各种创新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组织管理、积极参与的舞台,让他们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团会”小课题研究时,要求班级可以注重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活动中,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受到历练,行动受到教育。
再比如,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小课题研究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我校开展的多项文体活动。
如:秋季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冬季长跑比赛、艺术节、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己的成功。
除了校内的活动创新之外,我们还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文化研究的主要阵地,围绕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
(四)创建班级制度文化焕发集体生命活力在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育体系中,班级制度是履行班级功能的标志;在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又是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诸要素的整合,并最终内化为创新的个性品质。
以文化为特征的班级制度,强调的是学生与制度间的主体参与关系,而非被动接受。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新、共同提高。
首先,我们要建立有利于班级创新能力培养的班规、班训、班歌和班徽,创建有个性的班级标志。
其次,要建立有利于创新能力形成的班级德育制度,这些制度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制定,自觉遵守,自我评估,通过这样的评价制度,力争促进学生合作、求异、创新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总之,我们相信班级环境文化、礼仪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必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一)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在研究初期,通过座谈、观摩班队活动、听课等形式,调查养成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随着研究的深入,经常性地了解家长、社会及兄弟学校对我们研究的评价和建议。
(2)文献资料法:课题组人员要探索尽可能多的相关论著,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界定课题,论证课题,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