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

合集下载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立项号课题名称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教研组数学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

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

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和分析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

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1995年左右,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于是,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广泛开展。

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

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为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构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着力向“精致课堂”这一高远目标迈进。

基于学校发展现阶段特征,优化班级建设是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我们申请的市级课题《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自2018年9月开题至今,已走过了将近一年的历程。

课题组成员付出了很多努力,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现就一年来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情况本课题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类型的本质内容,以及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新型的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创建一种充满教育力的班级文化,创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实施本课题的研究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第一阶段的研究目标达到预定效果。

自开题以来,我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圆满完成了对该课题的选题——课题论证——成员组建——方案制定——课题申报——批准立项等一系列工作,于2018年9月正式开题。

(二)、第二阶段的研究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2018年10月我们正式进入了课题实验阶段,实验前期,我们采取了“总结经验,分层实施,及时交流,定期跟踪”的策略,就“如何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展开了深入调研和分析,通过相互切磋、互动交流,各学段组和个人都围绕《课题实施方案》制定了详实的《研究行动计划》,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11月我们围绕“学校各班级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指导全校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并再次明确研究目标。

”正式进入了本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二、研究反思我们课题组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受益匪浅,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对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一次全新的挑战,深入课题研究的同时,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凸显了我校的特色,收到了一些效果。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一、课题基本情况(一)研究的背景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

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

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

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

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级特色及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总结》。

第一篇:班级文化建设总结1、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1)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营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起导向、规范、熏陶、凝聚、激励等功能,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对学生成长的导向。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起着制约、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班级文化所积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来讲,将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产生巨大的导向功能,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3)对学生成长的规范。

班级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会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的奋斗目标,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并努力去实现。

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言行与成长有一种制约作用,使学生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避免不良习惯的养成。

(4)对学生成长的熏陶。

班级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影响人。

教师和学生在建设班级文化环境的同时,班集体的自觉意识和班集体的组织舆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将产生诱导和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熏陶的功能。

2、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2.1教师继续教育理念落后一是部分教师缺乏学习。

许多班主任经常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对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结合本班的实际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等问题缺乏学习研究。

这些原因也会使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产生片面的理解。

如:有些班主任以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几句口号,悬挂一些名言警句等;有些班主任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文化墙等。

仁爱教育理念下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仁爱教育理念下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仁爱教育理念下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1.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意义: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形成的与班级特色和共同价值观相关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习惯。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凝聚力、协作能力、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等。

2. 仁爱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观:仁爱教育强调关爱、宽容、协作和互助。

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3. 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和策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包括:
- 定期组织班会,讨论学生关心的话题,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 组织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 建立班级义务活动制度,激发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 开展班级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鼓励学生相互扶持,营造宽容、友善的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班级文化建设研宄》课题研究报告孙玉珍工作五年,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回顾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历程,有进步也有不足,有喜悦也有烦恼。

在这三年中我始终坚持以制度管理班级、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改善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措施管理班级,不仅使班级卫生、纪律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班级管理中也有很多烦恼,比如仍有个别同学班级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意识差,上课迟到、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班级任务等。

我曾试图去改变他们,但成效甚微,为此苦恼于寻找解决的办法。

当我看到班级文化建设研宄这个课题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也很有必要尝试一下。

和其他同事交流一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多的意义。

比如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引领班级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等。

所以我们决定选择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以期解决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确立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哲学引领下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走向。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基木实现预期研究目标,摸索出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班级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文化更加突出。

一、班级文化的重构研究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木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 [1]也有人把班级文化解释为“班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行为规范和意识等文化诸因素,他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基础。

”[2]综合所查资料,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建设过程中的一切文化要素。

括班级物质文化,如班级环境卫生、黑板报、班级绿化等;班级精神文化,如班歌、班风、班训、班旗等;班级活动文化,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班级制度文化,如班级公约、班级值日牛.制度、操行评分细则等。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篇一: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嘉善县姚庄小学庄建梅内容摘要:小学班级建设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用心用爱用智慧去营造。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的特点,我们采取了班级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的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

让这三种策略行动有机结合,借助综合班会课这一主要阵地,结合学校及各学科有效的文化活动,扬长避短,有利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校风校貌,追求学生的快乐成长,班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活动建设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揭示问题。

社会对教育的看法有着许多的不同看法,但尊师重教还是主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要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髓,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进一步弘扬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尤其是班主任应当正确利用综合班会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来合理教育管理班集体,建设班集体,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我们小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可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

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氛围不浓郁,缺少班级的集体概念;班主任缺少班级文化的意识,疏于管理;班会活动缺少经典文化的熏陶。

这样势必造成了班主任工作繁琐又忙碌,校园文化气息不浓。

解决问题的核心点,关键就是班风问题。

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班风班貌,才能保障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形成,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增加自信心。

因此,关于开展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是相当有研究意义的。

(二)研究意义。

1、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有利促进我们农村小学良好的班风班貌的形成,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只有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抓好了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才能体现我们课题研究的真正价值。

2、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小社会,那么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家”。

通过我们班级文化的建设,学生在这种过程中更能够健康成长。

书香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书香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书香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许欣莉我校地处郊区,家庭文化氛围参差,家庭藏书不多,许多家庭和班级不能为孩子提供比较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自然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部分教师和家长对阅读缺乏科学的认识,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作业、试卷来提高成绩。

基于以上现状课题组成员萌发了对书香班级的建设进行实践研究,从班级层面改变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恢复以文本为载体的阅读写作活动,加强课外阅读, 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他们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在墨香中陶冶情操,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愉快、以适应和支持全体学生的发展进步和健康成长为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经过许欣莉、周磊、程海宁、李伟娜、常洪泉等教师研宄,以新课标为指导,立足教学一线,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活动,探索出书香班级建设的先进经验,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让孩子们在浓郁的读书氛围里亲近书籍,在诗情画意中品味书香,以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一、研究内容(一)布置教室文化环境,营造书香之“地”班级是学生每天学习和活动所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经验的储备不多, 因此班级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所以教室布置的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耍。

1.个性室内走进教室,首先看到的是整齐的书架,上层是孩子们捐献的书籍,下层是从阅览室里借来的书,旁边右一份借书目录以及本学期的阅读计划和活动安排。

每周四的下午一,二节,专门的图书管理员会组织同学井然有序地排队借阅书籍。

教室内墙而设有学生读书排行榜(随时记录学生阅读书目)、学习园地,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读书感想,优秀习作等。

要让学生抬头就能感受到班内浓浓的书香气息。

2.个性长廊文化为了让学生走进校园,走进楼道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我们在楼道走廊上张贴读书方面的格言警句,比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剑河县城关二小课题组我们课题组承担的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该课题于2010年7月30日被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省级课题。

该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调整策略。

2010年9月,课题组正式启动“班级文化建设实验研究”。

启动一年以后,课题组感到该课题的研究范围符合我校实际,确定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使得本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核心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一、研究缘起剑河县城关二小,建于1976年,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办学历史长,文化积淀深厚。

由于是一所简易老学校,经历了由搬迁和改革变为重点小学的过程。

加之,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城市扩建和经济开发,骤然云集了倒迁户、民工和个体工商户,使得近几年学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扩大。

但生源质量不高,家长受教育年限偏低,大多没有辅导能力,对子女受教育的认识肤浅,普遍认为孩子的考试成绩就是孩子的学习质量,也是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部分班主任班级育人理念守旧,班务工作管理水平不高。

针对这一事实,学校行政重心下移,从调查研究着手: 1、农民工子女习惯差,道德教育缺失从我校农民工子女占总人数1/3以上,就学情况来看,存在三种形态:父母在城市务工,子女留在家乡上学,一般由年迈的老人抚养,成为“留守儿童”;由父亲或母亲抚养,成为“单亲儿童”;有的随父母进城上学,称为“流动儿童”。

这些农民工子女介入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他们无法短时间内适应城里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农村;儿童长期脱离父母监护,往往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

加之隔代抚养,老年人普遍存在重吃穿、重身体、轻心理、轻性情,他们观念和教育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这些孩子一般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部分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规矩写字,方正做人,让班级文化成为一种教育力量———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卢沟桥中学王丽霞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组织班级同学思想、行为的依据。

我班有34人组成,男生24人,女生10人,是男女生比例失调的班级,因男生多,所以班级比较活跃,上课发言胆大,读书声音响亮。

多数同学热爱班集体,通过一学期学习适应,已基本能遵守学校对学生的行规要求:如排队上操,室内无纸屑,上课不随便说话等班规要求,但同学们踏实勤奋,坚持进取,专心致志等品格还欠缺,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还需要培养。

我班学生李翾书法基础非常扎实,多次获得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李冉、王乐乐、高天等多位同学书画基础也非常好。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书法不仅是生活交际所需,更是修炼人格性情的便捷途径。

如何能把书法学习与学生的思想发展有机结合,提升班级的管理教育力,是我班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创建书法班级文化的研究目标可以通过开展书法课程,给同学创建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审美情趣。

进而培养学生的恒心和耐心和信心。

通过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综合科任老师、学校、家长的综合力量,力求做到在规矩写字的书法课程活动中,养成认真细致专心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进而提高班级凝聚力,最终达到以活动促教育的目的。

三、实施过程: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来进行:现在是第一阶段: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笔画,陶冶学生性情,提高班级教育力。

首先要创设环境氛围,通过学生共同设计布置,在教室内开辟了写字展示专栏;同学们通过布置文化墙背景和布置每期的作品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我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2.大胆实行民主,建立行之有效的用具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刚开始书法课程活动时,学生的用具拿放都很混乱,很浪费时间,而且有的学生还把水洒在了地上。

“班级文化”课题结题报告.doc

“班级文化”课题结题报告.doc

“班级文化”课题结题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确实,“文化的力量”已逐渐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软动力。

同样,在教育领域中,“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于其思想、行动、言论的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和,即价值观,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实践操作和理性分析》课题研究旨在形成技术性的、可操作性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法,以及有理论高度、能指导实践的班级文化观和方法论。

从实践层面上讲,通过我们的实践,形成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理清操作步骤,确立构建良好班级文化具体操作要领。

从理论层面上讲,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研究,从理论高度研究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指导自己和广大班主任老师更好地建设班级文化。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对现代班级管理的认知水平,提高管理班级实践水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探索出师生共同参与打造班级文化的新途径。

本课题总结出了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具体操作模式,让广大班主任有方可依、有章可循,并且从理论上阐明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这些内容都是前人的研究中很少涉及的。

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成效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实践操作课题组各成员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目标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

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一、引言校园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二、背景校园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创建和培育学校的独特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我校作为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探索与实践3.1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我校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例如,每年举办的艺术节、体育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和交流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类学术讲座、文化沙龙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2 校园文化建设融入课程教学为了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我校将校园文化元素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会引导学生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在历史课上,老师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3.3 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融合为了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融合,我校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例如,与当地博物馆合作举办文化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并培养实践能力。

四、成果与效果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果。

首先,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他们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艺和特长。

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更加热爱学习,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讲座和文化沙龙。

此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五、问题与挑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资源不足是一个制约因素,如场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其次,学生参与度不高,一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兴趣和参与的动力。

学校科研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学校科研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学校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这一总课题的子课题。

从xxx 年x月至今已满x年时间,在这x年时间里,我们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严格程序,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就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请总课题组、专家审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

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中的基础教育管理者往往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唯恐文化建设影响升学率,影响教学质量。

使我们的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文化千篇一律,严重禁锢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标准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而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探索班级文建设的途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织部分,必须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完善、人格养成、精神境界提升出发,下大气力抓好。

因此,培养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既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对推动现实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代的学校教育,已经由过去的外显的行政途径,走上了内涵的文化驱动的途径。

文化的影响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至关重要。

它是学校及班级现代性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育人的首要途径,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文化对育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影响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僵化,沟通的困难使得教育缺乏人性关怀,从而出现了班风学风的严重滑坡。

班级文化与班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与班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与班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近年来,文化倍受社会关注,在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中,人们深刻地意识到文化是有力量的,文化影响着集体或国家的发展方向与行动状态,文化影响着其成员的行为方式与生命存在,文化影响着集体或国家成长的全过程。

班级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展示出强大的内聚力,它能使群体的每个成员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它能使班集体每个成员都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

一、课题的提出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

文化是国家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决定了国人在曾经的、今后的道路上走向何方。

文化是国家的一架桥梁,这桥梁决定了国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如何进退、成长。

国家的文化是由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特色汇集而成。

国家的文化特色也是由每个人、每个集体的个性凝聚而成。

每个人的态度,每个集体的面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文化的形成和变迁。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同理,一个班级同样需要孕育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构建属于班级的精神信仰。

一个没有信仰的班级是松散的,一个没有信仰的班级是缺少战斗力的,一个没有信仰的团队是缺少发展后劲的。

班级文化具有强大的熏陶功能,这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

陶行知曾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其是熏染更为重要。

一个班的班级文化决定了该班集体的心理定势,群体中的多数成员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致的态度、共同的行为方式,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个体的心理和精神领域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虽不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但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深刻的、综合的。

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结题报告

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结题报告

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结题报告《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双城市五家高级中学课题组《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结题报告双城市五家高级中学《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建立和谐型社会,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

是我党确立的大政方针。

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

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也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

因此,做好和谐班级建设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的管理工作有着深远意义。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课题,以期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和谐班级文化建设,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

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完善学生与教师的人格。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这必将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栋梁之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是将团体心理辅导和班集体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养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思想修养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人际基础;二是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师生融洽相处、互相尊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亲和力,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营造一个温暖的、富有激励性的师生交往环境;三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重视非正式团体的引导,关心处境不利的学生,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冲突,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四是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指导班集体建设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一、课题基本情况(一)研究的背景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

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着。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

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体系中,特别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更可以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

教师的年轻化已成为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

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是宽泛空洞的,而应有抓手和支点。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可以为年轻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

3、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缩影。

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

从外部形态来看,它表现为学校师生员工“在这儿做事的方式”。

从产生的程来看,学校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行为。

尽管有点难以捉摸,但学校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学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学校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学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因此,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类似,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组织文化,渗透到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

简单地说,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从具体内容上主要分为:班级目标文化、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其中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关键是班级管理制度。

(四)研究的目标1、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班主任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班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以往,我们在班级管理上,往往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

老师累,效率低,学生也不买账。

其原因主要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教育科学以及新课改理念相悖。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旨在促进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主体,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

2、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开展“人文性”育人的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品牌,通过班级品牌文化的营造,进而形成内涵丰富、特色显着的儒雅、文雅、高雅的校园文化。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以“人文性”育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和教学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学校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

(五)研究的内容1、探索基于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途径。

培养班主任的五种能力:(1)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

(2)以言讲理的说服能力 (3)建设班风的组织能力。

(4)引导活动的指导能力。

(5)善于总结的研究能力。

2、结合学校“文明礼仪进校园”的校园文化主题,打造“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的班级文化群体。

3、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4、各班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课题的研究计划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工作:①布置教室。

②设计班级标志。

包括:班徽、誓词、班训、班级公约等。

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④结合班级对儒雅、文雅、高雅内涵的理解,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系列主题活动,5、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

原则上一个学期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做好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等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六)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

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事实性依据。

2、经验总结法。

针对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写成论文。

3、个案研究法。

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进一步调整后再实践,再反思总结。

(七)研究对象全校所有班级都属课题研究对象。

(八)拟解决的问题1、解决因班主任老师无明确教育管理思想或教育管理理念陈旧以及班级管理方法滞后而导致教育效率低的问题。

2、解决因保姆式管理而导致学生依赖性强、归属感薄弱、自主管理素质低,缺乏活力等问题。

3、解决班级管理平庸,没有个性,缺少班级品牌的问题。

(九)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做好师生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3、拟定子课题及研究计划,收集本课题相关资料,做好总课题的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1、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资料,组织教师撰写研究性论文。

2、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编写论文集。

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的验收、评估。

(十)组织分工组长:组织课题全面工作。

成员:主要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

(十一)预期成果1、《班级管理制度汇编》(文本)2、《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集》(文本)3、一班一品(图片、视频、文本)4、《课题研究实验总结报告》(文本)(十二)经费保障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自筹经费外,积极向学校申请课题经费,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1、课题组负责经费概算与分配2、经费来源: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一)加强课题组建设,保障课题研究规范实施。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课题组争取学校的支持,成立了以校长王国生同志为组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席玉平同志、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贵明同志为副组长,政教处、研究室、各教学部主任为成员的顾问团。

课题组多次以专题会、工作会、德育年会的形式对课题的内涵进行论证,对课题的操作进行探讨,结合外校特色,力求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和谐感恩”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去影响和促进班级文化特色的生成和发展,从而创设班级育人的氛围,搭建学生成长的阶梯。

在加强学习,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确立了“五个一”的课题操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班级文化建设,注重课题内涵;达成一个共识——打造班级文化特色,发展班级文化特色,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变;依托一个载体——班级文化交流展示课,鼓励师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探索班级文化特色;开辟一个阵地——《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网站》,对内学习、研讨,对外展示、交流;实现一个飞跃——从传统、经验、简单、封闭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跃升到科学、民主、创新、开放型的班级文化建设和策略机制。

在操作模式的基础上,确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工作方针,围绕班级文化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从德育理念,队伍培训,学生行为,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统筹规划,互相促进,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二)注重调查分析,保障课题研究有的放矢。

为了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课题组编制了班主任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各一套,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和班主任,问卷侧重以下四个方面情况:1、班级文化建设参与情况的调查。

受调查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为96.7%的学生,3.3%的同学表示不直接参与。

说明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做到全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