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班级文化建设 结题报告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立项号课题名称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教研组数学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
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
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和分析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
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1995年左右,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于是,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广泛开展。
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
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一、课题基本情况(一)研究的背景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
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
班级文化的课题结题报告(1篇)
班级文化的课题结题报告(1篇)班级文化的课题结题报告 1班级文化的课题结题报告__在十x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确实,“文化的力量”已逐渐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软动力。
同样,在教育领域中,“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于其思想、行动、言论的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和,即价值观,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实践操作和理性分析》课题研究旨在形成技术性的、可操作性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法,以及有理论高度、能指导实践的班级文化观和方法论。
从实践层面上讲,通过我们的实践,形成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理清操作步骤,确立构建良好班级文化具体操作要领。
从理论层面上讲,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研究,从理论高度研究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指导自己和广大班主任老师更好地建设班级文化。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对现代班级管理的认知水平,提高管理班级实践水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探索出师生共同参与打造班级文化的新途径。
本课题总结出了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具体操作模式,让广大班主任有方可依、有章可循,并且从理论上阐明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这些内容都是前人的研究中很少涉及的。
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成效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实践操作课题组各成员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目标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
2023年班级文化建设小结
2023年班级文化建设小结在2023年的一整年里,我们班级经过努力,取得了许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成绩。
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总结我们班级在2023年的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我们班级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
在2023年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班级成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和老师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如参加学科竞赛、听取学术讲座等。
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激发出最大的学习潜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我们班级注重团队合作和友爱互助。
在班级内部,我们定期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如班级拓展训练、户外运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在学习中,我们也建立了学习小组,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在班级之外,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贡献,培养了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我们班级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特长。
因此,我们鼓励每个人发展自己的特长并展示出来。
在班级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艺,如唱歌、舞蹈、演讲等。
这样的个性发展培养不仅使得班级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每个人更加自信和充实。
在未来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和课外讲座,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班级内外的交流合作。
可以建立班级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方便同学们交流和分享学习资源。
另外,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班级聚会和毕业联谊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2023年我们班级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团队合作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支持,我们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自主学习的班级文化。
2024年10月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2024年10月班级文化建设总结2024年10月,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我们班级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个月里,我们班级团结一心,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班级凝聚力和优良的文化氛围。
首先,在课堂上,我们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互帮互助,以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讨论。
大家主动请教老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班级内部也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相互合作,共同攻克学习难题。
通过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们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在班级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月里,我们组织了一次班级活动——班级拓展训练。
这次训练通过一系列团队合作游戏和挑战,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大家相互激励,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还有效地提高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
此外,在文艺活动方面,我们班级展示了出色的才艺。
在班级文艺汇演中,同学们用自己的才艺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有的同学表演了舞蹈,有的同学演奏了乐器,还有同学表演了小品。
每个节目都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整个汇演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相互表扬,互相鼓励,展现了我们班级积极向上的风采。
在公益活动方面,我们班级也不甘落后。
我们积极参与了校内外的社区服务活动。
在学校的义工活动中,我们作为一支志愿者队伍,为校园环境进行清扫和绿化。
在社区的公益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懂得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展现出了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2024年10月,我们班级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通过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艺才艺展示和参与公益活动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这不仅推动了同学们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促进班集体的共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6篇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6篇篇1一、引言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最独特的财富,它承载着班级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二、班级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我班班级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团结协作:我们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共同目标。
2. 勤奋好学:我们倡导勤奋好学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业上不断追求卓越。
3. 诚信守信:我们重视诚信守信的品质,要求学生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4. 尊重他人:我们尊重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学生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成长。
这些价值观是我们班级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三、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我班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班级口号与标志:我们班级拥有独特的口号和标志,这些口号和标志不仅代表着我们的精神面貌,更是我们班级文化的象征。
2. 班级传统与活动:我们班级有着丰富的传统和活动,如定期举行的班级晚会、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和意志,更增强了我们的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3. 班级氛围与风气:我们班级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和风气,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尊重他人、勤奋好学。
4. 班级荣誉与成果:我们班级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荣誉,这些成果不仅是我们实力的体现,更是我们班级文化的结晶。
四、班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班的班级文化,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强化价值观教育:通过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勤奋好学、诚信守信和尊重他人等价值观。
2. 丰富传统与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我们的传统和活动形式,如定期举行户外拓展、文艺比赛等,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3. 营造良好氛围:继续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茁壮成长。
班级文化结题报告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的动机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就在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形成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及职业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有所贡献。
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群体,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最主要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包括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及职业素质的培养.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对班集体具有导向、凝聚、约束和熏陶等教育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现状纵观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中职学校班级文化的研究,侧重理论层次的研究占大多数,大多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题。
在中职层面的研究,以知网搜索结果为例:知网以关键词“班级文化”、“中职”的搜索结果,显示从2002年至今的十年时间里,共有31篇文章.从数量上讲不是很多,从深度上讲有深有浅,有个案调查分析,也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与实践方面的尝试,还有一些对班级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界定,可以总结为: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未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和就业文化。
从文献资料上看,理论研究占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系统的对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还不多,往往忽视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就业文化指导这四个贯彻中职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构成因素之间的联系,忽视其在构建完整的班级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在以往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鉴于当前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实践研究为抓手及突破,探索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当前,随着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学生学习模式、成长模式、生活模式的许多新变化新情况。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立项号课题名称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教研组数学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
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
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和分析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
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1995年左右,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于是,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广泛开展。
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
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篇一: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嘉善县姚庄小学庄建梅内容摘要:小学班级建设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用心用爱用智慧去营造。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的特点,我们采取了班级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的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
让这三种策略行动有机结合,借助综合班会课这一主要阵地,结合学校及各学科有效的文化活动,扬长避短,有利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校风校貌,追求学生的快乐成长,班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活动建设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揭示问题。
社会对教育的看法有着许多的不同看法,但尊师重教还是主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要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髓,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进一步弘扬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尤其是班主任应当正确利用综合班会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来合理教育管理班集体,建设班集体,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我们小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可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
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氛围不浓郁,缺少班级的集体概念;班主任缺少班级文化的意识,疏于管理;班会活动缺少经典文化的熏陶。
这样势必造成了班主任工作繁琐又忙碌,校园文化气息不浓。
解决问题的核心点,关键就是班风问题。
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班风班貌,才能保障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形成,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增加自信心。
因此,关于开展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是相当有研究意义的。
(二)研究意义。
1、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有利促进我们农村小学良好的班风班貌的形成,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只有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抓好了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才能体现我们课题研究的真正价值。
2、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小社会,那么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家”。
通过我们班级文化的建设,学生在这种过程中更能够健康成长。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总结(2篇)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总结为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了把我班建设成书香班级,在本学期中我带动全班切实实行了班级读书计划,而且取得很好的成绩。
现将我班的读书活动总结如下:一、具体做法:1、根据班级文化的主题“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制定可行的方案。
2、成立班级图书角,进行第一期的图书捐赠活动,并做好图书书目登记。
3、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并建立图书借阅登记簿。
4、选两名图书管理员,制定管理员责任制。
二、活动内容及活动效果1、创设浓郁氛围,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为了保证让学生有时间读书,让学生有足够的书读。
我们班主要通过“温馨书吧”来解决。
教室里设有“图书角”。
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主。
再者发动学生把个人的存书“捐”出来存放在班里图书角,在本班范围内“互通有无一资源共享”,这样每个人的图书问题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显性文化还在教室开辟了“静思心语”“我读书我快乐”栏目。
2、传授有效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要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上,注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上下功夫,不仅从理论上进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对于学生,我们先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
列出自读提纲:比如①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②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③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注意检查读书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后要针对上面的问题,及时开展读书汇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读书质量的提高。
然后我们重点强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
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或爱、或憎、或疑、或思。
(2)做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规矩写字,方正做人,让班级文化成为一种教育力量———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卢沟桥中学王丽霞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组织班级同学思想、行为的依据。
我班有34人组成,男生24人,女生10人,是男女生比例失调的班级,因男生多,所以班级比较活跃,上课发言胆大,读书声音响亮。
多数同学热爱班集体,通过一学期学习适应,已基本能遵守学校对学生的行规要求:如排队上操,室内无纸屑,上课不随便说话等班规要求,但同学们踏实勤奋,坚持进取,专心致志等品格还欠缺,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还需要培养。
我班学生李翾书法基础非常扎实,多次获得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李冉、王乐乐、高天等多位同学书画基础也非常好。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书法不仅是生活交际所需,更是修炼人格性情的便捷途径。
如何能把书法学习与学生的思想发展有机结合,提升班级的管理教育力,是我班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创建书法班级文化的研究目标可以通过开展书法课程,给同学创建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审美情趣。
进而培养学生的恒心和耐心和信心。
通过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综合科任老师、学校、家长的综合力量,力求做到在规矩写字的书法课程活动中,养成认真细致专心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进而提高班级凝聚力,最终达到以活动促教育的目的。
三、实施过程: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来进行:现在是第一阶段: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笔画,陶冶学生性情,提高班级教育力。
首先要创设环境氛围,通过学生共同设计布置,在教室内开辟了写字展示专栏;同学们通过布置文化墙背景和布置每期的作品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我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2.大胆实行民主,建立行之有效的用具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刚开始书法课程活动时,学生的用具拿放都很混乱,很浪费时间,而且有的学生还把水洒在了地上。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争论”结题报告石瑶明一、课题的提出:1.现代社会进展的特点是信息化、现代化、文明化,随着社会的进展,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全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标准、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年轻一代更追求共性的进展,校园文化必定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及大影响了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和人才的培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格外重要的意义.2.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它通过学校的文化气氛、文化环境、多种文化活动以及大多数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对学校内的成员,尤其是学生身心进展起着不行估量的影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能分散人心,增加学校的分散力;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科学文化素养的进展;等等.因此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3.我校地处农村,文化气氛比较淡薄,学生简洁承受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潮”事物,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带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学生安康人格,营造校园文化气氛势在必行.二、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1.“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指学校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即校园的学问、思想、艺术、道德、制度及校园的风气和行为习惯、环境建设等;狭义的校园文化仅指校园内的精神财宝,即校园的学问、思想、艺术、道德、制度及校园的风气和行为习惯.本课题中的“校园文化”是狭义的.2.“特色”则是指独一无二的,为学校所独有的,是共性化的东西.三、课题争论的理论依据:1.教育学理论依据: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进展必定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擅长选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力量的进展.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养是由生理素养、心理素养和社会文化素养组成的有机整体, 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养的进展与水平.因而,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校内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挖掘蕴涵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响,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养得到全面进展.2.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争论说明,社会生活环境制约着学生心理进展的速率和所能到达的现实水平,对学生心理素养进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打算的过程,环境影响打算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养为培育高尚的思想品德供给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个美丽、干净的校园素养,营造深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气氛,是进展学生心理素养,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3.美学理论依据:作为整体存在的环境能代表主体意识,以及影响身处其中的人的意识.校园文化环境也是如此.制造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承受美的熏陶,培育感受美、赏识美、鉴别美的力量,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制造美.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四、课题争论的内容:1.如何更合理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2.特色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的争论;3.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养进展关系的争论;4..班级文化建设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争论;5.教师、学生在特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发挥的争论;6.课外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争论.五、争论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争论初步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即通过开展“阅读文学作品,尝试文学创作”的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形成人文性较强的校园文化.2.通过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气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3、通过争论,初步探究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根本规律,并产生肯定数量的理论成果,包括论文、调查报告、争论报告等.六、课题的争论方法:本课题争论定位于行动争论,即把行动与争论结合起来,引导并组织教师从校园文化建设中觉察问题,开展协作式争论,解决问题查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争论, 同时还将综合运用以下一些争论方法:1.阅历总结法.在争论中准时进展反思总结阅历,撰写有关的论文,把争论过程作为反思过程,以不断深化争论.2.比较争论法.在争论过程中,把本校的争论与其他同层次的学校进展比较, 于比较中找出异同点,探究课题争论的深化的切入点.3.调查争论法.承受问卷调查、访谈、师生座谈会了解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打算地收集争论对象的材料,确定正确的方向.七、争论的措施:1.加强学习,提升理念.将准时收集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阅历文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把握课题争论的动向.引导他们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生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主动、自觉地投身到课题争论之中.2.组织活动,加强实践.我们将围绕课题,组织有关的争论活动,如开展“阅读文学作品,尝试文学创作”“我手写我心”每日一记等活动.八、课题争论的原则:1.普遍性与特别性相统一的几原则学校是社会的育人之地,必定要表达社会要求的必需共同遵循的教育治理规律, 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具共性.由于学校类型不同,进展历史和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的内部规划和建设内容又有各自的特性.这种共性和共性的统一, 具体表达在既要把握时代特征,又要突出本校特色.2.继承性与创性相统一原则学校随着历史的进展和社会进步,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文化都有一个继承和创的问题,都在互动互变.3.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提倡者.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学校生活的仆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乐观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4.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建设必需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治理活动, 对外界的一切不安康的文化有意识排斥,对社会文化的精华有意识吸取.学校假照实行封闭治理,开放办学,实质上是一种静态掌握,动态治理理论的应用.九、课题争论的步骤:1.预备试点阶段:20年3 月~20年6 月,形成课题方案,组建课题争论小组.广泛征求意见,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状况.2.课题实施阶段:20年 7 月~2023 年 7 月,依据课题方案要求,全面实施课题争论,积存争论资料.3.总结阶段:2023 年 8 月~12 月,整理课题争论成果,写出结题报告.十、争论的主要过程及实施策略:〔一〕构建优雅干净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陶冶情操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安康美丽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才智,也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为此,我们结合校建设,对校园进展了科学的整体规划,力求到达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的统一.让每一堵墙会说话,每一处景观能育人是临湖一中校园环境的特色.学校的“求真园”“翠竹林”“磊石苑”“益智廊”等景点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以“求”字为系列的楼名及雕塑,以“勤、恒、搏”命名的文化石无不表达了学校的精神追求. 班级走廊和楼群连廊均围绕主题布置.“临湖风情”教育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吴中名胜”引导学生了解吴中,宠爱自然;“苏州名人”鼓励学生发愤读书, 立志成才.还有文学廊、科技廊、艺术廊等都彰显了学校留意学生素养的全面进展价值追求.系列化主题廊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滋润着师生的心智和言行.校园环境的舒适、干净,也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智得到转变,激起爱校的情怀和追求美的愿望,从而削减学生心灵的急躁,荡涤心灵的污浊.为了保持校园的干净秀丽,我们制订了清洁校园、净化校园的规章制度,如《环境卫生治理制度》《常规治理评比制度》《少先队卫生岗检查制度》,建立了由学生执勤队进展检查、评比的鼓励机制.同时, 学校对垃圾筒的摆放进展了细心设计,我们一反常态,在偌大的校园,只摆放了两只垃圾筒,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转变了学生顺手扔垃圾的习惯,并在苏州市现代化学校验收中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赞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干净美丽的校园环境,成了教育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最好的教科书,随时保持校园干净的理念深深地植入了学生的脑海,讲卫生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他们以讲卫生为荣,地面哪怕有一点纸屑杂物,都会马上自觉地捡起.闲逛校园,处处墙清地洁,窗明几净;抬眼四望,绿草鲜花摇曳,名言警句醒目. 干净、美观、和谐的环境悄悄地塑造着学生甚至教师的心灵,陶冶着人的情操.〔二〕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精神文化气氛,分散人心.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员工群体的思想意识、舆论风气、心理素养、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是一个学校本质、共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致力于从以下几方面来营造校园精神文化,增加育人效应.1.细心打造学校精神,鼓励人心.学校精神于一所学校进展历程中的先进文化积淀和先进文化进展方向的结合.在实践上,它是人员素养和先进制度的高度统一. 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它与学校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亲热相关,是学校整风光貌、水平、特色以及分散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表达,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引导学校走向、塑造师生品德的立校之本.它是表达校园文化特征,引导校园文化进展的内在的主要因素,以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标准的方式熏染着学生.我们结合临湖一中〔原渡村中学〕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不断探究,逐步确立了“学会做人为先,把握学法为本”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创有特色现代化学校,育有才智创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提出了“与时俱进,超越自我”的校训.在20年,通过广泛征集,提炼出了“崇实、和谐、创、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严教、善导”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善思”的学风,并将它们永久性地张贴在学校最醒目的位置,时刻警醒和鼓励全校师生.以上理念的形成,对提高教师的分散力、鼓舞师生的斗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与时俱进,超越自我”的校训成为临湖一中师生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动力,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临湖一中在近几年剧烈的中考竞争中,一步一步迈进了全区十强的行列.学校还以多种形式将校园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灵,在校搬迁之时,创作了《起航》的校歌,每周升旗仪式时,全校师生高声唱歌,激扬、豪迈的歌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展翅飞行.2.潜心创设和谐气氛,分散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愿,学校是个大家庭,又是个小社会,每一人步和谐的音符都会使我们的教育乐章晦涩;学校是台重型机器,每一个零件都应当协同工作,才会使这台机器正常工作.所以,我们的学校敬重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共性进展,使他们怡然自信、共同前行.和谐,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境地.我校从四种关系入手,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校园人际环境, 即领导与教师民主、协作关系,教师与教师团结互助关系,教师与学生公平、沟通关系,学生与学生竞争、合作关系.学校还要求教职工处理好与家长、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为学生的安康成长制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把校园建设成师生生活的家园、工作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和谐的心理环境的创立,使学生精神面貌和各项素养不断提高和完善,使我校教育工作迈上一个平台.3.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境地.师德建设是我校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管寻常教学工作有多忙,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提高师德水平.通常都是通过全校教师大会,由校长或请来师德标兵作报告,针对教师中消灭的问题,作深入的思想工作.学校为了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提高教师的整体文化素养,特别留意为教师读书学习制造更好的气氛和条件,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写出读书心得进展评比,以此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精神境地.〔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泼身心.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载体.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了的内涵.1.艺术活动展风采.为了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提高艺术素养,展现艺术才华, 学校已连续三年进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的国庆节前一周,同学们以舞蹈、唱歌、相声、书画等多种形式,展现自己.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唱校歌,展貌”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共性,培育了学生的特长,而且丰富了校园生活,收到了格外好的教育效果.2.主题活动育心灵.我们课题组和学校德育处联手,结合地域、时效,定期推出主题教育月活动.如九月份的“爱国教育月”活动、十一月份的“知临湖,爱家乡”主题教育月活动,三月份的“安全教育活动”,四月份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这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3.特色活动提素养.我校结合临湖镇的产业特点,开展了“依托羊毛衫产业, 开发乡土资”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采访、调查、写报告,这样的活动,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学校还开设了“生态园”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生态园的种植活动中,既熬炼了学生的身体,又培育了学生的劳动意识.这一系列活动,都充分表达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养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力量和创精神的进展.十一、校园文化结硕果: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正是我校良好校园文化气氛的形成,养成了“崇实、和谐、创、奋进”的良好校风,教育质量逐年上升. 继205、20年获区综合质量考核二等奖后,207 年又荣获一等奖.2023 年中考综合评估又获全区第四名.同时,学校秉承素养教育理念,细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三年来共有 175名学生获奖.其中我校学生连续两年在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吴中区第一名,并代表区参与省团体赛分获二、三等奖,有10 位学生获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一、二等奖,有一位学生获全国化学力量竞赛一等奖,有13 位学生获全国英语力量竞赛二、三等奖,共有18 位学生获省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20年男子足球队获区冠军后又获得姑苏晚报杯亚军,女子衰弱操队连续四次获区二等奖.十二、争论后的思考:1.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何有机结合.20 7 年校搬迁,校园物质文化过硬了,如何把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相融和,根植到每个师生的心灵中,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2.处理好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关系.校园文化的正面的,安康的,乐观向上的,但校园不是封闭的,社会上形形式式的思潮和不良现象,影响着学生的安康进展.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何在建设校园文化同时,把和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思潮作斗争有机结合起来,这对培育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极为有利的.3.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广泛性主动性不够.除课题组争论成员外,大多数教师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寻常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不够主动.因此,如何调动全体教师乐观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这也是我们课题组要连续努力的方向.。
学校科研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学校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这一总课题的子课题。
从xxx 年x月至今已满x年时间,在这x年时间里,我们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严格程序,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就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请总课题组、专家审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
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中的基础教育管理者往往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唯恐文化建设影响升学率,影响教学质量。
使我们的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文化千篇一律,严重禁锢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标准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而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探索班级文建设的途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织部分,必须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完善、人格养成、精神境界提升出发,下大气力抓好。
因此,培养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既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对推动现实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代的学校教育,已经由过去的外显的行政途径,走上了内涵的文化驱动的途径。
文化的影响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至关重要。
它是学校及班级现代性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育人的首要途径,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文化对育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影响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僵化,沟通的困难使得教育缺乏人性关怀,从而出现了班风学风的严重滑坡。
2024年班级文化建设小结
2024年班级文化建设小结2024年的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和班级管理团队的精心策划,我们的班级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下面,我将从班级管理、活动组织、互助合作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班级管理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班干部的选拔机制、学习氛围的营造、班级班风班纪的建设等。
通过班长和各个部门的全面配合,我们形成了一个有序、和谐的班级氛围。
每个月,班级管理团队都会召开班会,进行班级动态的通报和问题的讨论。
这样的班级管理机制有助于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其次,活动组织方面,我们注重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积极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年初,我们组织了迎新晚会,拉近了新老同学的距离。
接着,我们还开展了班级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学业之余得到放松,还促进了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再次,互助合作方面,我们倡导一种亲密、和睦的班级关系,鼓励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在学习中,我们建立了互助学习小组,同学们可以相互辅导、互相学习,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水平。
在生活方面,我们鼓励同学们互相关心,共同解决问题。
比如,有的同学生病了,大家会主动探望并为其提供帮助;有的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大家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这样的互助合作精神强化了班级的凝聚力,使我们成为一个大家庭。
最后,文化传承方面,我们注重传承和发扬班级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我们举办了讲座和班会,邀请一些资深教师和校友来分享经验和感悟。
通过听取他们的故事和学习经验,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智慧。
同时,我们也积极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我们组织了班级文化节,展示了每个同学的才艺和特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
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
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
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2024年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2024年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如下:
1. 树立班级核心价值观:我们班级不仅注重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我们始终坚持诚信、友爱、尊重和奉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宣传和引导。
2. 增强团队意识:我们班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团队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学生学会合作、分工和沟通,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健康生活方式:我们班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健康知识讲座和饮食指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4. 文化艺术活动:我们班级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及开展文学比赛和书法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5. 志愿者活动:我们班级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为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一、课题基本情况(一)研究的背景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
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
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结题报告
《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双城市五家高级中学课题组《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结题报告双城市五家高级中学《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建立和谐型社会,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
是我党确立的大政方针。
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
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也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
因此,做好和谐班级建设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的管理工作有着深远意义。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课题,以期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和谐班级文化建设,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
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完善学生与教师的人格。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这必将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栋梁之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是将团体心理辅导和班集体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养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思想修养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人际基础;二是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师生融洽相处、互相尊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亲和力,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营造一个温暖的、富有激励性的师生交往环境;三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重视非正式团体的引导,关心处境不利的学生,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冲突,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四是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指导班集体建设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成长。
仁爱教育理念下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仁爱教育理念下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1.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意义: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形成的与班级特色和共同价值观相关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习惯。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凝聚力、协作能力、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等。
2. 仁爱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观:仁爱教育强调关爱、宽容、协作和互助。
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3. 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和策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包括:
- 定期组织班会,讨论学生关心的话题,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 组织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 建立班级义务活动制度,激发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 开展班级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鼓励学生相互扶持,营造宽容、友善的班级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方法
1、观察、调查法:通过观察法发现班级文化建设中间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班级的变化等情况;通过调查法分析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了解教师、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先生在著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年)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对班级文化概念、性质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班级文化的构成,并且从价值观层面上、规范层面上、环境层面上论述了班级文化建设。他认为班级文化时一种“教育存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中有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创新点
(一)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班级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凝结起来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近几年一些学者对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叶进行了探讨。如王宁主编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指出:“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用和谐的班级文化来陶冶学生的人格。”四川师范大学的江红教授在论文《班级文化发展论》中讨论了班级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总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的潘丽珊,在论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班级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一些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叶写了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做法。
(一)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从而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班级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形成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
3.年段层面:通过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段文化。
4.学校层面: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形成德育特色,推进学校自觉文化生成,促进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立项号
课 题 名 称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教 研 组数学组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
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需要层次理论对班级制度和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入手,把班级管理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符合科学规律,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和分析
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1995年左右,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于是,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广泛开展。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倡导在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
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不同层次的需要为班级文化建设进行针对性活动提供了依据。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和塑造班级学生。小学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因此小学阶段的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建构小学班级文化,从而使班级文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二)、研究内容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班级名称、口号、标志的确定;教室的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活动展示栏等布置和使用,在这些感性认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级成员精细分工,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形成民主的、有效的、便于实施的特色制度文化。
(三)特色班级文化:所谓特色班级,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夺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级特性和优势。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独特的指导思想;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3独特的文化视角;4独特的文化载体;5独特的感染途径;6独特的感悟方式;7独特的情感体验;8独特的行动实践;9独特的管理手段;10独特的评价制度。班级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是一个班级独特的发展风貌。
2、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通过文献法了解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成果,借鉴他人好的做法,吸取他人成熟的经验,指导实践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收集典型的案例、数据,总结经验,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有价值的个案,并上升推广。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分层进行研究与调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矫正、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