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新闻法的历史

合集下载

新闻史知识点

新闻史知识点

新闻史知识点一、新闻的起源和发展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口头传播和手写的方式传递信息。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新闻机构的出现,新闻开始以书报形式面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报和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新闻的传播速度。

到了20世纪中叶,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兴起,使新闻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

二、新闻的定义和特点新闻是指对社会事件和现象进行收集、编辑和传播的过程。

新闻的主要特点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公共性和客观性。

新闻应当真实反映现实,及时报道事件,具有公共利益性,并且要求客观中立,不带个人偏见。

三、新闻价值和新闻判断新闻的价值是指其对公众和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新闻判断是指新闻从业者根据新闻价值进行新闻选择和报道的过程。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冲突性、稀有性、人情味等。

四、新闻的分类新闻可以按照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报道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报道内容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

按照报道形式可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等。

按照报道对象可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地方新闻等。

五、新闻的伦理与道德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守新闻伦理和道德准则,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隐私保护、尊重个人权益等。

新闻从业者应当秉持职业道德,维护公共利益,不追求炒作和博眼球。

六、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于公众来说至关重要。

新闻的权威性来源于新闻机构的信誉和记者的专业素养。

可信度取决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公众应当理性对待新闻,辨别真假信息。

七、新闻与社会的关系新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社会的动态和变化。

新闻对于社会的影响很大,它可以引导公众的舆论和行为,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对新闻产生影响,如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

八、新闻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新闻行业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未来新闻将更加数字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将为新闻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闻法规概述

新闻法规概述

第三节 中国新闻法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在社团整顿中也没能获 得登记。 1997年,一些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条例出 台,比如《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 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
第三节 中国新闻法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1994年) 《电影管理条例》(1996年) 《出版管理条例》(1997年) 《印刷业管理条例》(1997年)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7年)
1、坏的倾向原则(bad tendency) 1915年,吉劳特诉纽约州案 受到指控的作品或者言论,只要从其本身的 倾向中发现其有导致暴力行为的倾向,即使 距离实际非法活动的发生还远,也足以成为 制裁的理由。
美国通过判例形成的司法原则
2、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第一节 新闻法规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新闻法,是指针对新闻事业的专门 的立法,如《新闻法》、《广播电视法》、 《报刊法》、《新闻记者法》等。
广义的新闻法,是关于新闻事业的一切法 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总称。
世界上的两大法系: 大陆法系:成文法 海洋法系(英美法系):判例法
美国通过判例形成的司法原则
1987年,新闻出版总署 成立。主要任务是起草 关于新闻、出版的法律、 法令和规章制度。 1988年,用了五个月的 时间就新闻立法的问题 向2000多名学者、专家 还有代表们进行调查, 分析他们的意见。
第三节 中国新闻法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风波过后,新闻法研究 室并到其他研究室名 下,不再独立存在。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制类型
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 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
理新闻案件。 特殊领域里的新闻传播法。 在宪法、刑法、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包含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 定义差异:新闻通常被定义为对事实的公正、准确和及时的报道,其核心在于传递信息。

而宣传则有意图地传播特定的观点或信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或行为,往往带有劝说性质和某种偏见。

- 目的与效果: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告知和教育,提供能够促进公众了解和讨论的信息。

相反,宣传的目的通常是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使其支持特定的事业、产品或个人。

二、中外新闻中的宣传表现-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新闻的理解各异。

例如,在一些国家,新闻机构可能与政府联系紧密,而在其他国家,新闻机构可能更独立。

- 政治影响:政治环境对新闻与宣传的界限产生影响。

在一些环境下,政府可能通过法律、规制或资金控制影响媒体。

- 案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报道,可以实际看到新闻与宣传间的差异,如战争报道、政治选举等。

三、新闻≠舆论- 概念区分:新闻应当是基于事实的报道,而舆论是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 角色差异:记者应提供客观报道,而非个人观点。

他们的职责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引导舆论。

- 责任与影响:媒体在塑造舆论方面具有重大责任。

报道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事件的理解。

四、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 历史背景:早期新闻形式,如新闻信、传单等,旨在传递新鲜事物和重大事件。

- 发展演变: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新闻开始迅速传播,新闻业逐渐形成。

五、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 文化解释:在中文中,“新”常常与更新、改进相联系。

新闻报道除了传递信息外,也被赋予了社会教育和道德教化的功能。

- 历史影响:历史上的儒家思想强调传媒的教育作用,影响了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方式。

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定义概述:陆定一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理论意义: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事实性,为新闻的学术讨论和职业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七、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 概念扩展:现代汉语中“新闻”不仅指报道,也涵盖了广播、电视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媒介内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名词解释1、舆论监督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2、名誉权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财产关联性3、隐私权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私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4、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公开真实意图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调查参与活动5、抗辩事由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6、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不能直接作用于受众,影响他们的想法,但是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安排议题和提供的信息来影响受众7、有偿新闻在新闻活动中,由采编人员介入的一切以金钱或者金钱等价物交易的行为8、新闻侵权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9、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简答1、记者需不需要暗访,要考虑哪几点?答:1所要获取的信息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重要性2 一切获取信息的其他方式都无济于事3披露该事件而阻止的危害明显大于因采取欺骗手段而引起的危害的2、隐性采访的合理运用?答:1不得做为常规方式使用,使用了要向上级报告2 隐性采访的内容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利益的重要性3 不得伪装特定身份如公安、政府官员4 不得为了获取证据对采访对象进行诱导5 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6 进行暗访之前尽量告知上级部门,获取上级的配合7 隐性采访结束后,应对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进行技术处理3、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权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4、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1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3导致损害结果的出现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5、新闻侵权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答:1报导内容无中生有,凭空捏造2采访时偏听偏信,未找被批评人核实情况以至于报道的主要事实失3报道内容是真实的,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6、什么是新闻侵权,其特点是什么?答: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其特点是1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造成侵害,其中由以侵害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2从传播方式上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3从后果上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7、新闻侵权诉讼事由有哪些?答:侵害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著作权等8、有偿新闻的表现有哪些?答:1(软新闻)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不分,以新闻作品的方式做广告2 以巧妙的新闻形式给企业形象和产品做宣传3 以批评报导做为要挟,直接索要钱物4 有偿不闻该报道的不报道三、论述题1、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有哪些?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明确“三个统一”的理念(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新闻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中国新闻史的定义与特征中国新闻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新闻发展的历史,包括新闻传播、新闻制度、新闻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新闻史的特征是悠久、丰富、多元。

2. 中国新闻史的发展阶段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新闻、近现代新闻和当代新闻三个阶段。

古代新闻以官方新闻和民间新闻为主,近现代新闻以西方传媒的引入和中国新闻现代化的为主,当代新闻以传媒市场化和多元化为主。

3. 中国新闻史的基本特征中国新闻史的基本特征包括载体多元、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多样、制度多元等。

4. 中国新闻史的主要传播载体中国新闻史的主要传播载体包括文字、口头、画图、雕刻、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5. 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制度形式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制度形式包括皇家旨意、官方新闻、宣传机构、新闻组织、新闻自由、新闻监管等。

第二章中国新闻史的古代新闻时期1. 中国古代新闻的文字记载古代新闻的文字记载包括《春秋》、《战国策》、《国语》、《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史书。

2. 中国古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古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包括文字、口头、书信、壁画、石刻等。

3. 中国古代新闻的宣传机构古代新闻的宣传机构包括史官、书吏、佐史官、宣传使等。

4. 中国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闻。

第三章中国新闻史的近现代新闻时期1.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传入与发展近现代中国的新闻传入主要包括西方传媒、新闻学理论、新闻制度等,进而促进了中国新闻的现代化。

2.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传播工具近现代中国的主要传播工具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3.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刊物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新闻刊物包括《申报》、《京报》、《新民报》、《大公报》、《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

4.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新闻机构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新闻机构包括官方机构、民间机构、外国机构等。

新闻学概论2

新闻学概论2

• 3.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对公众有 知悉意义的事实的陈述。
• ——《新闻学概论》(刘建明等著,中国 传媒大学出版社,P68)
四、新闻的特性
• • •

1、新闻报告的是现实事物 2、强烈的时效要求 3、新闻是能够公开传播的一类信息。 受众越多价值越大 4、现代新闻业造就了公众对新闻的持续关注。 定时出版或播出造成人们对发展中的事实的 持续关注
1666年的《伦敦公报》
• 2.我国古代的“新闻”由来 :
1)在主流观点中,中国历史文化对“新”赋予了更多的 伦理教化的色彩。(“新”、“闻”分开。) 通过“新”、“闻”要让我们知:知礼、知天命
如《大学》中的“新”: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 新” 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 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 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 在止于至善。做大学问的方法,
• 1)对“事实”的正确理解 • • • •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批判法西斯主义“新闻就是政治本身”的新闻观
2)对“新近发生”的正确理解 刚刚发生的事; 已发生的事件的最新进展; 事实发生在过去,但刚刚才发现; 不知道的最新的知识
• 3)对“报道”的正确理解
• 六、新闻的类别 • 1、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 2、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卫新闻、体育 新闻、社会新闻、法制新闻等 • 3、硬新闻、软新闻
• 1 )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 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 新闻。 • 2)软新闻: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 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观刺激和阅读视听 兴趣的新闻。
• 时隔两年,国内老牌选秀节目“2013快乐男声”昨日正式 开始启动长沙赛区的海选报名。而今年除开设北京、广州 、杭州、成都、西安、长沙等六大唱区外,快男还将在香 港设立特别直通区,这也是快乐选秀系列首度在港开设报 名通道。香港直通区的报名即将在5月3日正式拉开帷幕。

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数字化转型成为新闻传播业的重要趋势。
数字新闻传播的兴起
数字化新闻传播具有多样性、实时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为受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
数字新闻传播的特点
数字化转型给新闻传播法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网络谣言、信息泄露、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新闻传播法制对社会舆论的作用
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传播法制对新闻媒体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媒体滥用职权或进行不正当竞争,从而维护社会舆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监督社会舆论
新闻传播法制鼓励媒体真实反映民意,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声音,促进社会的民主化和多元化。
反映民意
新闻传播法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05
新闻传播法制的未来展望
国际新闻传播法的兴起
国际新闻传播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则和规范,如《国际新闻道德准则》、《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等,对国际新闻传播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国际新闻传播法的准则和规范
新闻传播法制的国际化趋势
信息时代对新闻传播法制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传播法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新闻传播法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02
新闻传播法制的形成
新闻传播法制的初步建立
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
新闻出版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许多早期的宪法和法律文件中得到确认和保障。
03
国际新闻传播法规的制定
一些国际组织开始制定国际新闻传播法规,规范跨国新闻传播行为。
新闻传播法制的完善与发展
01
新闻传播法规的体系化
随着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新闻传播法规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包括新闻出版物的版权、发行、广告等方面的规定。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二讲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二讲

2、不可滥用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根据《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任何自由权利都不可能 是绝对的、毫无限度的。新闻事业及其从业人员在行使 新闻自由这项权利时,必须注意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 社会公德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 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如果滥用新闻自由权利,违反宪 法和法律,则将导致新闻违法行为的发生。
2)、依法限制滥用言论出版 自由
各国宪法都在对言论出版自由 给予宪法和法律的保障的同时, 作出不得滥用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的原则性规定。 依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主 要原则: • 公共利益原则; • 事后限制原则; • 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和两个服务的方向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国 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委会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 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规章是由上述各类行 政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例如,香港的《诽谤条例》等。 • 7.法律解释: 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 释三种。立法解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 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检查院、最高人民法 院作出;行政解释由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 等根据行政机关作出。
第二讲: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
第一节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的概念
新闻传播法一词,通常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解释。 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 一部法律。在我国,近十几年来新闻界内外呼吁早日出台 的新闻法,是指从狭义上理解的新闻传播法,即一部由国 家制定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 广义的新闻传播法,即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 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 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 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宪法》的有 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 性文件。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新闻学专业本科学时: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是新闻专业必修课之一,它是新闻学与法学和伦理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兴学科。

随着新闻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围绕新闻活动而产生的法律纠纷和职业道德问题是越来越多。

在这种背景下,对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学习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新闻道德自律信条与新闻法规,理清新闻伦理学在中国形成与创立的历史脉络,从而在思想上更能明晰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学生在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一些新闻伦理道德的基本问题,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伦理道德观。

强调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观察、分析和解答新闻实践中复杂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和修养。

二、教学内容:绪论(学时)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学时)内容:.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及渊源.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中的法律关系.我国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要求:.知识点:新闻法制,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教学要求:了解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对新闻法制有整体上的认识。

第二章新闻法的历史发展(学时)内容:.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英美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大陆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旧中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新闻法的历史发展要求:.知识点:英美法系新闻法,大陆法系新闻法.教学要求:了解新闻法产生的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新闻法有宏观上的认识,并能够理清中国的新闻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学时)内容:.新闻媒体的创建.新闻媒介日常运作秩序的行政监管.新闻媒介经营活动的规范要求:.新闻媒体,新闻媒介.了解新闻媒体从事经营活动的规范以及对它的行政监管。

新闻法治与新闻伦理教学大纲

新闻法治与新闻伦理教学大纲

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及渊源。

2.熟练掌握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类型和主要内容。

3.掌握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需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1.法及其基本特征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3.我国新闻法制的特点4.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区别联系第二节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及渊源△1.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2.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第三节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1.依法保障言论出版自由2.依法限制滥用言论出版自由3.新闻界本身的自律第四节新闻法制的类型1.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2.判例法3.在特殊领域涉及新闻媒体法制4.在宪法、刑法、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包含有关新闻媒体的规定第五节新闻法律关系1.什么是新闻法律关系2.新闻法律关系的类型第六节我国法制的主要内容1.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2.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3.新闻事业行政管理4.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第二章新闻法的历史发展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了解英美等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

3.了解我国当前新闻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4.了解如何加强我国当前的新闻法制建设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经济条件2.思想条件3.政治条件第二节英美等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1.美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2.英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3.其他国家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第三节我国当前新闻法制状况1.我国当前新闻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2.我国当前新闻法制之状况及新闻立法的进程3.我国当前新闻法制建设方面值得肯定的成绩△4.我们当前新闻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5.如何加强我国当前新闻法制建设第三章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行政管理机关对新闻事业的管理状况。

2、了解我国关于报社记者站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新闻传播法的历史沿革

中国新闻传播法的历史沿革

111C H I N A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ACADEMIC FORUM |学术论坛新闻传播法,按照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传播法即新闻传播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所有保护新闻传播自由、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规定的综合,既包括专门的新闻传播法律、法规,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规定。

狭义的新闻传播法则专指以“新闻法”、“出版法”、“广播电视法”等命名的单行的法律文件。

从广义上来说,中国的每个时代都残留着新闻传播法的烙印。

历史上,统治阶级对言论控制总是极严。

在充斥着各种言禁、书禁、出版禁令的大环境下,封建社会统治者用着仅属于那个时代的强制又暴力的手段“规范”着国内的传播活动。

然后到了清朝末期,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法《大清报律》,切实的以法律的形式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事业。

从狭义上来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新闻传播法以出版形式颁布的主要只有一下几种:《大清印刷物专律》 (1906)、《大清报律》(1908)、北洋政府《报纸条例》(1914)、北洋政府《出版法》(1914)、北洋政府《管理新闻营业条例》(1925)、南京国民党政府《出版法》(1930)及《修正战时新闻检查标准》(1940)、《军事新闻发布实施暂行办法》(1948)等。

②新中国成立后,以《宪法》为核心,拟定、发布法规对新闻传播事业进行管制,而后又有1980年,上海代表赵超构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制定《新闻法》的呼吁和建议。

1999年“两会”期间,也有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提案,呼吁尽快制定《新闻法》,通过立法来加强和规范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

随后,《新闻法》的制定也进入中国的新闻立法规划,国家新闻出版署也将新闻法和出版法的立法工作列入2010年的工作规划中,也曾经起草过《新闻法》草案。

第二章 我国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我国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 新闻法制 • 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及渊源 • 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 • 我国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
任何法律都是以调节一定的社会 关系为对象的。
第一节 新闻法制
• 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 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 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 度。
– 描写、记述或涉及上述人物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 报刊文章、音像制品、电影、电视作品、新闻报道和 其他新闻作品
2、法制新闻的发布与报道
•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 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 进行。”
• 允许社会公众旁听审判过程 • 允许新闻媒介进行报道
• 3、有关证券信息和新闻的发布:七报一刊 • 4、有关气象预报的发布
• 批准登记:
• 教育台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 地方台 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同意



地方政府审查同意

……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同意


• 中央台: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
• 3、网络:网络新闻管理局 • 4、涉外新闻传播活动:申请批准注册制 • 5、广告、新闻媒登记。
• 实行新闻审读制度
• 报刊传播以后,由党委和政府组织专家和 资深报刊工作者,根据党的要求和行政管 理规章对之进行阅读评议,对违规者依法 进行处罚,对守法且在新闻宣传上表现出 色者进行表彰。
2、对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
• 领导: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总局


• 被领导:
中央台



省级电视台



市级电视台

第二章__中外新闻法制历史

第二章__中外新闻法制历史

二、袁世凯对新闻传播的统治
创办御用报纸 收买报人
制定法律、 条例 限制出版 自由
暴力摧残
袁世凯
复辟帝制,为自己谋得临时大总统职权 ,上台后采取多种手段加强社会舆论和 新闻界的控制。
癸丑报灾:1912年袁世凯当局刺杀宋教 仁,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 ,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 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封门停业。同时 国民党系报纸被全部查封,报刊减少三 分之一,报人大批被害。新闻业遭受重 大打击。1913年正逢农历癸丑年,当时 新闻出版人将这一年报纸遭受的浩劫称 为“癸丑报灾”。所以尽管当时有新闻 法规,但是报业仍受到极大的摧残。
被认为我国第一个有关记者的资格、权利、和义务的专门 法。
33
1934年国民党中宣部颁布了《图书杂志审查办法》


1943年,国民政府颁布《新闻记者法》
国民党统治下的共产党报刊的发展
国民党一再严令查禁、取缔共产党报刊,残酷迫害编辑发 行部门、承印机关、贩报人和读者,凡运送、传阅共产党 报刊的人,一经查出就会被监禁或杀害。《红旗日报》出 版仅一周,先后被捕去发行人员四五十人,承印机关前后 被封闭3次。 1、改名。共产党人就把自己报刊经常伪装封面、更改报 名出版。如《布尔塞维克》就曾用过《少女怀春》、《列 宁青年》改名叫《美满姻缘》、。《红旗》伪装封面叫《 快乐之神》、《摩登周报》、《红妮姑娘艳史》、《佛学 研究》一共10多种名字,以抵制国民党人的新闻检查。
清朝最早的文字狱:康熙年间,庄廷龙刊刻 《明史案》 雍正年间:钱名世案 曾静、吕留良案 查嗣庭案 徐骏案 乾隆年间:胡中藻案 徐述夔案
修订《四库全书》在修书期间,含有不利于清朝 封建统治内容的书籍,却被焚毁,收录的图书,也 有不少被窜改或删削。

旧中国新闻立法概述

旧中国新闻立法概述
,


大 清 律

造妖 书 妖 言
, ,
》 条 规定
,
凡 造 截 纬妖 书妖 言
,
及 傅用 惑众 者
,
,
皆斩

凡妄 布
,
邪 言 书写 张 贴 用 惑人

煽 惑人 心
为 首者
, ,

,
,
立决

为从 者
,

,
监候

若 造 俄 纬妖 书 妖 言


,
不 及众 者

改发 回 城

给大 小伯 克 及 力 能 管 束 之 回 子 为奴

并交 一 定 注 册费

,

) 3

规定 禁载 范 围及对违 犯 者 的处 罚 办 法

特 别对 毁谤

,

皇帝 皇族 或
,
政府
” ”

违背 典章 国 制
,

处 以 重刑


同年 又 制定 了 《 报 章 应守 规则 》 九条

,
作为


的补充
,
禁 载 内容进 一步规 定为


不 得低毁 宫庭


,
且发展 十分 迅 速

在此 影 响 下 报 刊
, ,
到维新 变 法 时 形 成
:
全国 出版 了 一 百多 种报刊
,
清 政 府 面 对 新的 形 势 光绪 二 十 四 年元 月
,
用 古 老 的管理 报刊 出版 的办 法 已 光 绪 皇 帝 在 一 份奏 摺 上 批 谕

新闻法rr

新闻法rr

国家制定的有关新闻工作的法律、法令、条例、决定、规则等法律文件的总称。

是新闻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历史上,新闻立法通常和出版立法联系在一起。

英国于1529年起实行印刷出版特许制,出版业非经国王许可,不得开业。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特许制瓦解,又通过向报业征印花税及制定津贴制度、煽动诽谤罪、国会禁令等控制报业。

英国早在1644年即提出“出版自由”,到1868年才从法律上规定报道国会消息及批评国会不属诽谤罪。

1789年, 法国在《人权宣言》中也规定,“每个公民享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限制内,应对滥用自由负担责任”。

世界各国实行新闻法治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或新闻出版法,或者除新闻法外,还制定有广播法、电视法、大众传播法等。

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埃及、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 都有专门的新闻法。

另一种是没有专门的新闻法,而是在宪法、刑法、保密法等法律中设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如刑法中的诽谤罪条款等。

美、英、日等国家均属于这种情况。

美国宪法第 1号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

因此没有制定专门的新闻出版法,而引用其他法律和各种案例来管束新闻出版事业。

各国新闻立法表现出两种趋势:①缓和趋势,把事前检查制、批准制、保证金制改为实行追惩制 (见新闻检查);②新闻约束伦理化,逐渐重视新闻界本身的道德自律的作用。

无产阶级坚持自由和法治的统一, 也主张新闻立法。

马克思充分估价出版立法的意义,认为没有关于出版的立法就是从法律领域中取消出版自由,出版法就是出版自由在法律上的认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由列宁签署的出版法令指出:“在新的秩序确立之后,政府对报刊的各种干预将被取消。

到那时,报刊将按照这方面所规定的最广泛、最进步的法律,在对法院负责的范围内享有充分自由。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 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陆续制定了新闻法,对新闻事业实行法治。

中国新闻法制史

中国新闻法制史

中国新闻法制的沿革发展

“腹诽心谤”罪 “传抄伪稿案” 在颁行新闻出版法规之前,清政府处理有关出版 物的案件都援用“大清律例”中刑律盗贼类中的 “造妖书妖言”条。其主要规定有:“凡造谶纬 妖书妖言,录报各处者,皆斩。”“各省抄房, 在京探听事件,捍造言语,录报各处者,系官革 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从清乾隆十六年 (1751)发生的“传抄伪稿案”至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发生的“沈荩案”等,均援用此规定。


关于戈公振“各报延不遵行,外人所设者 尤甚”的评价 一是清政府竭力用报律统辖业秩序,但 另一方面,一些官员以意为法,不遵守报 律的现象同时并存 二是报律对新闻界具有一定的保作用, 而实践中又存在着封建官员越法律权限 滥施淫威的现象。
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

新闻自由概念的产生 新闻自由的内涵---不受阻碍地发表意见
清末的新闻法律


清末的新闻法律主要是规范报刊等印刷出版物的活动,所 以又被称为“报律”。清末的报律主要指先后颁布的这样 几项法律: 《大清印刷物件专律》(1906年)、 《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 《报馆暂行条规》(1907年)、 《大清报律》(1908) 《钦定报律》 (1911年)等项专门性法规。 其中1911年2月颁布的“钦定报律”名称并没有统一、固 定,各报刊有时还用“修正报律”、“修订报律”等。
新闻自由口号具有很大的宣传作用,它是 人类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新闻自由的抽象性 对新闻自由的批判

刑事犯罪与新闻传播


第一节 新闻从业者的职务犯罪 一、受贿行贿 二、非法出版 三、敲诈勒索
第二节 维护国家安全

一、 禁止煽动危害国家的言论 二、保守国家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建国初期 毛泽东1958年明确说:“要人治,不要法治 , 《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全国执行,何必要什么法 律。” 8月24日:“法律这东西没有也不成,我们有 我们的一套,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多数人要 靠养成习惯。民法、刑法那么多条,谁记得? ”6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问题: 我国第一部法律是?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 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国 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2
第一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2、鸦片战争以后新闻法的历史 康梁变法 清末报律
3
清末报律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言论出版自由 报刊的创办管理:批准制→注册登记制 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事先审查制→存查制 确立了更正制度和规定了报刊的禁载事项
三、英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 1614年,大革命背景下,新闻出版完全自由; 1643年,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默多克新闻集团
16
第三节 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经济条件 二、思想条件 三、政治条件
17
第四节 我国当前新闻法制状况
一、我国当前新闻立法的重要性 二、我国当前新闻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第二节 美英等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 制定自我新闻检查制度,不登有利于敌人的消息 1917年6月15日,颁布《间谍法》。 违反该法的邮件等资料一律不得邮寄。 《与敌贸易法》国外通讯,新闻检查委员会检查
12
第二节 美英等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1942年,政府颁布《美国报刊战时行为准则》,严格规 定所有报纸、杂志、书籍等传播媒介,均不得刊登有关 军队、飞机、船只、武器、军事设施和天气预报等不适 当的消息,对前线记者采写的新闻进行检查。 伊拉克战争中,600名记者,禁止报道32项
13
第二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4、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完善知情权体系 《信息自由法》 《隐私权法》
14
第二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二、法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 《塞尔新闻法》 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废除了出版预审制、保证金制和印花税制。 法新社----法国新闻社,总部在巴黎。 1881年,《新闻出版自由法》
15
第二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4
第一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3、民国时期新闻法的历史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报纸条例》:先开明后苛刻
(2)国民党统治时期
新闻统制:以“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 为出发点,根据各种新闻法令和条例建立各种新闻 检查制度和各种新闻检查机构,对新闻传播业进行 严格控制。
5
第一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第二部法律是?
7
第一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4、文革后,我国重建法律制度 大量的法律法规被制定; 2009年止,法律体系含229部国家法律。
8
第一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4、文革后,我国重建法律制度 80年代中叶,三个《新闻法》文稿 1988年北京新闻学会研讨新闻法,归纳出四个 热点问题: (1)新闻自由 (2)民营报纸 (3)舆论监督要不要经过批准 (4)新闻业的性质与作用
18
9
第二节 美英等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一、美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 美国属于普通法系的国家,法律制度主要源于 英国,移民社会,没有传统束缚。 1、殖民地时代 新闻出版管制、《印花税法》
10
第二节 美英等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2、建国历程中 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 《独立宣言》 宪法第一条:言论出版自由 3、民主进程中保护新闻自由的摇摆 煽动法、归化法 1861年南北战争---内战 军事原因,对新闻界进行管制。
第二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新闻法的历史发展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英美等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 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当前新闻法制状况
0
第一节 我国新闻法的发展历史
一、我国封建社会新闻法的历史发展 1、鸦片战争以前新闻法的历史 “言禁”制度 “书禁”制度 “报禁”制度
1
国语.周语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