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2. 故事课件或图书3. 鱼图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出示鱼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鱼的特点。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鱼的了解。
2. 讲述故事a. 完整讲述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b.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讨论故事内容a. 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感悟故事道德观念a.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道理。
b. 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观念。
5.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b. 布置课后作业:续写故事或写一篇关于尊重生命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观点分享。
3. 学生对尊重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4.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何改进空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体现尊重生命的态度和行为。
3. 通过学生的作文或口头表达,评价他们对于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饰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再现故事情境。
2. 开展一次绘画活动,让学生画出故事中最能代表尊重生命的场景。
3. 举办一次小组讨论会,让学生围绕“如何在社区中推广尊重生命”的主题展开讨论。
八、教学资源整合1. 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媒体平台,宣传尊重生命的相关信息。
2. 联合当地动植物园,开展一次户外教育活动,增进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欣赏《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故事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简介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情节。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2.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探讨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决策过程。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运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第三章:道德和规则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道德和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3.2 教学内容探讨故事中人物面临的道德困境和规则约束。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选择和后果。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道德选择。
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和规则。
4.2 教学内容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启示。
5.2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启示。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教学目标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入类似主题的故事或文章。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道德和规则的理解。
6.2 教学内容提供一系列与道德和规则相关的阅读材料。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小组讨论。
6.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阅读法,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和观点。
第七章:生活案例分析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道德和规则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堂教案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明白遵守规则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讲述了一个男孩在湖边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但在遵守规则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下,他最终放掉了这条鱼的故事。
2. 重点词汇:规则、生态环境、保护、遵守等。
3.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运用重点词汇进行口语表达,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类似的亲身经历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遵守规则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5.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语言清晰度、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3. 思考与反思:通过小组报告和全班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文本或相关故事材料。
2. 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教学,展示故事情节或相关生态环境的图片或视频。
3. 分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用于小组讨论和分享。
4. 角色扮演道具:如鱼竿、鱼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5. 教学评估表格:用于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评估结果。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类似的亲身经历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篇1《“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教材。
讲述了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
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一个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读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汤姆心理活动变化。
2、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师:同学们,课文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在夜幕初垂的时候,去湖中小岛钓鱼的事。
(板书:钓鱼)1、课题为什么要加双引号?2、“必须”什么意思?爸爸说这话的语气怎样?(低沉的、不容置疑的)3、你会读课题吗?(练习朗读)二、品词析句,感受钓鱼师:汤姆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他钓鱼的水平怎么样呢?(学生自读2—4自然段)。
1、出示填空:汤姆把鱼饵上鱼钩,然后起鱼杆,把钓线向远处。
突然,汤姆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了弧形,汤姆一阵,有大家伙上钩了!汤姆地把鱼竿拖出水面。
(口头完成)2、你从所填的这些词语感受到汤姆的钓鱼水平怎样?你想到了哪些成语?3、爸爸的“微笑”、“赞赏的目光”意味着什么?也许爸爸心里在说——(学生想象说话)。
4、当鱼竿弯成弧形时,汤姆一阵惊喜,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出示句子:哇!一条他从末见过的大鲈鱼!)(板书:钓到)汤姆这时的心情怎样?(练读句子)三、思考讨论,品味含义师:正当汤姆高兴万分的时候,爸爸却让他把这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放掉!(板书:放掉)我们一齐做汤姆的爸爸,让汤姆把鱼放掉!(读句子)。
1、如果是你,愿意吗?汤姆呢?2、(出示句子:“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练习读,注意读出不情愿的心情。
3、爸爸为什么让汤姆把鱼放掉?(读爸爸的话),从爸爸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钓鲈鱼有规定)4、想象:也许湖边有块有关钓鱼规定的木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德教育。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遵守规则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人物情感的体会。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文本《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 相关道德教育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规则与道德,提问:“你们认为在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是什么?”2. 阅读故事:朗读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让学生感受故事氛围。
3. 故事讨论: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道德行为,分析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如:“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如何尊重生命?”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总结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强调尊重生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体会。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教育经验。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看是否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和道德观念。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2)运用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道德观念。
(2)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规则。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男孩和鱼的故事。
男孩在湖边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
按照规定,他必须把鱼放掉。
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男孩最终选择了遵守规定,放掉了这条大鱼。
2. 生字词:规定、钓鱼、思想斗争、遵守、道德、关爱、规则、分享、谦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男孩在放鱼过程中的内心挣扎,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理解基本情节。
2. 讨论问答:分组讨论,回答有关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小组分享: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分享与谦让的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读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问答:针对故事内容,进行讨论和问答,巩固知识点。
4.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角色表演。
5. 小组分享: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分享与谦让的品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运用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道德观念。
(3)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懂得遵守规则,养成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关爱生命,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同理心,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故事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故事,解决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主人公有哪些心理变化?(2)小组讨论:故事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你认为故事的寓意是什么?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2)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学会同理心。
(3)阐述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4.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如何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2)情景表演:分组表演故事中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强调关爱生命、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总结故事寓意。
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如何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故事寓意理解的深度。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2)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描述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讲述了一个关于遵守规则、珍惜资源的故事。
2. 词汇和语法:本故事涉及一些日常词汇和简单句型,如:规则、遵守、珍惜、鱼、放掉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规则和资源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主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关于遵守规则、珍惜资源的短文。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题,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珍惜资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原文。
2. 词汇卡片:用于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词汇。
3. 写作纸张:供学生写作练习使用。
4.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阅读: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故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写作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故事,了解故事主题。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规则和资源的话题。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男孩钓到一条大鱼,但在父亲的教导下,最终选择放掉鱼的故事,传达出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道理。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父亲的教导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尊重生命的品质。
1.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内容概述本章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2 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故事,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3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人物角色分析故事中男孩和父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表现。
3.2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男孩和父亲的性格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3.3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角色,使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主题探讨4.1 主题思想探讨故事传达的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道理。
4.2 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教学目标通过主题探讨,使学生深刻理解故事传达的道理,并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1 课程回顾5.2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5.3 教学目标第六章:扩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想其他可能的结局,并解释这些结局对故事传达的主题有何影响。
6.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第七章:实践应用7.1 实践活动7.2 教学目标将故事中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2)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生字词卡片。
(3)故事情节图。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
(2)计算机。
(3)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钓鱼。
(2)提问:“你们觉得钓鱼有趣吗?为什么?”(3)引入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故事,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3)全班分享,巩固生字词。
4. 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抄写生字词。
(3)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1)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2)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2. 学会尊重生命,遵守规则。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将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鱼图片若干。
3. 角色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鱼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鱼的了解和喜爱。
2. 讲述故事(1)教师讲述《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故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故事,感受故事氛围。
3.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扮演。
(2)各组表演故事,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4.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讨论如何将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强调尊重生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学生写一篇关于故事主题的作文。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故事的理解。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教育: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行为表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八、教学拓展:1. 开展“尊重生命”主题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演讲比赛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2)能够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道德困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3)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困境的故事。
主人公小明在河边钓鱼,钓到了一条大鱼。
当他准备把鱼带走时,却发现鱼肚子里的鱼卵。
面对这个情况,小明陷入了困境:是把鱼放掉,还是把鱼带走?小明在爸爸的指导下,选择了把鱼放掉。
2. 生字词:梗概、道德、困境、尊重、关爱、品质、判断力、承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难点:(1)正确面对道德困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2)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讨论辩论:组织学生就道德困境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道德困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故事,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默读生字词,学习并掌握新词汇。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3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3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实人教版也有录用,不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内容也略有不同,可见这篇文章文质俱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重点: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育训练点:1、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自主预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齐读课题。
我们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课题上有一个引号。
)2、对,为什么要给它加上一个引号呢?(因为它是爸爸说的话。
)3、能把课文里的这句话读一读吗?(“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4、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坚定)二、体会坚定。
自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了爸爸的坚定?1、(多媒体出示)“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1)你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坚定、斩钉截铁)(2)再来看看这句话,你可以从哪儿体会到爸爸的坚定?(必须、感叹号)(3)指名读,齐读。
2、(多媒体出示)“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1)了解一下这个背景:这是爸爸的解释,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爸爸说得从容而又如此坚定。
(2)练习读。
重点强调“现在”、“还有”。
3、(多媒体出示)“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没有理由,必须遵守规定。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精选6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精选6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站群点击数:369《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第一课时18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结合生活实际,安排一个采访活动,写一篇短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读书,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要用心体会,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在朗读中让人感受到那种喜出望外的神态和心情。
同时要认识到:虽然汤姆感到很遗憾,但他并不后悔,爸爸坚定的话语给他以深刻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2、教学难点(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小故事:2、板书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和我们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提示】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
上边有一个双引号。
1、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提示】现在请同学们放生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2、出示生字词:必须汤姆铭刻允许从未见过钓鱼鱼竿遵守规则夜幕出垂小心翼翼斩钉截铁3、反馈检查生字、词语读音反馈检查生字、词语读音【点拨】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唇”、“垂”“甩”,平舌音“遵”,后鼻音“铭”4.读文交流自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文,要求边读边思,把字音读得更流利。
幼儿园优质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1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造句。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
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问题写在书上。
2、学生提问,教师小结归纳。
2、着重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四、作业1、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指名朗读课题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结果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理解并感悟故事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探讨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5) 总结发言: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四章:课后作业与拓展4.1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道德观念和责任感的感悟文章。
4.2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道德教育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支持5.1 教学资源教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多媒体课件、相关阅读材料等。
5.2 教学支持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教育知识,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课文。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6.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以及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案例7.1 教学实践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7.2 教学案例以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为例,让学生探讨如何应对类似情境。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3)学生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和理解。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深层次的寓意理解。
(2)学生能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故事中的寓意。
3. 案例分析:(1)教师提出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学生写一篇关于“遵守规则”的作文,培养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的主题和寓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故事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1教学简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
全文共1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夜幕初垂,汤姆和爸爸到湖中小岛钓鱼。
第二至四自然段写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第五至十二自然段写由于没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把大鲈鱼放回湖里,遵守了规定。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那晚的情景和爸爸坚定的话语,使汤姆终身难忘。
作者将人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出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光盘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教时教学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第一到四小节。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师: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师: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
(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爸)(板书:爸爸)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二、按老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一个必须放掉的鱼”背后的寓意。
•掌握英语中一些常见的习语和成语。
•锻炼学生的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英语中一些常见的习语和成语。
•理解“一个必须放掉的鱼”背后的寓意。
难点•运用所学的习语和成语进行口语和写作的练习。
•理解“一个必须放掉的鱼”背后的深层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本课的主题:“一个必须放掉的鱼”。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并讲解一些生词和习语。
•分组让学生阅读故事,提醒学生注意细节。
•让学生回答故事后的问题,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3. 讨论与交流•要求每组从故事中选择一个习语或成语进行讨论,分析其含义和用法,并用例子进行说明。
•每组汇报讨论的成果。
4. 口语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的情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的习语和成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写作题目:如果你在钓鱼时钓到一个绝对不能被放掉的鱼,你会怎么办?•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一篇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6.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的习语和成语,并思考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分享写作体验,让学生相互学习。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寓意。
•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习语和成语。
•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听一首英文歌曲,找出其中的习语和成语,并翻译出它们的含义。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的习语和成语,并有所感想。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9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6听《“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点浅见今天又听了梦轩的一节课,觉得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值得学习的地方一、让学生根据板书,读课文,引导孩子们自己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这一点做得很好,是我们三、四年级老师应该做的。
记得以前常常是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谁能用比较简短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不过这一段时间以来,好像忘记了这件事。
今天的课提醒了我,这其实也是第一课时要做的。
这样第一课时要做的还挺多,扎扎实实上好第一课时实在是很重要的。
二、引导学生通过辩论明理。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理,孩子们得到的道理会更深刻。
这是这一类课文进行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只是如何做到辩论不离文本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辩论不能只是个别人的事,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也是我们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三、引用文章的后记,帮助孩子们明理非常有效。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一直觉得课文的最后一节,孩子们非常难懂,也非常难以理解。
有了文章的后记,孩子们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汤姆虽然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鲈鱼,然而生活常常有比那鲈鱼更大的诱惑,因为公德、规范早已铭记在心中,再大的诱惑也不能影响他。
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有文本,还要找出文章的原文来读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值得商榷的地方:一、课堂的听写很重要,但不能为听写而听写。
1、如何给孩子们报词语。
课的开始,梦轩进行了听写,听着他报给孩子们写,我就在想,为什么每个词只报一次呢,不能报两遍或三遍吗?我也在和孩子们一起听写,有几个词我没有听清楚,想再听一遍,却是不可能,最后只得看看坐在我旁边的孩子写的。
抬起头,看到有几个孩子也和我一样没有听清楚,坐那干着急,又不能象我一样看看别人的,我看着真急。
2、关于听写的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麒麟小学张雷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
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乃是一种自主精神,一种怀疑心态,一种探索意识。
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字正腔圆。
师正音:“垂、斩”为翘舌音;“遵”为平舌音;“铭、汤”为后鼻音。
“竿”读第一声。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涟漪铭刻小心翼翼斩钉截铁允许必须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4、读课文,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个别长句。
5、、汇报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
1、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2、提出问题。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汤、钓、钩、拖、规、竿、毫”。
2、说说记忆方法。
①以旧代新法:如“豪”代“毫”。
②部件1﹢1法:如左边是“夫”右边是“见”合起来就是“规”。
③儿歌会意法:如区别“钓”和“钩”:一点鱼饵钓钓钓,带上弯钩钩钩钩。
记忆“竿、拖、汤、规”:长竹用来当鱼竿,手儿拖起大鲈鱼,汤儿莫忘三点水,规定未见也执行。
3、生字开花。
(扩词)4、指导书写。
①师范写。
②生试写,描红。
③师巡视指导。
(中年级的写字,应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好钢笔字。
这一环节中,老师把学生零散的记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甚至编成儿歌,从而让学生产生满足、愉快、成功的体验。
有位名人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认读词语。
(出示)2、围绕课题设疑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①指名朗读课题,齐读。
②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结果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导学课文一)自学课文围绕以上问题,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自学课文”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新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巩固,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
)二)交流自学情况1、交流第一个问题(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
板书“汤姆”“惊喜”(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板书“爸爸”“赞赏”(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2、交流第二个问题(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板书:不情愿指导读好这句话3交流第三个问题(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
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提示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
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板书:斩钉截铁(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
”让学生由“画外人”“辩”成“画中人”,在辩论过程中发展认知和情感,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只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
他会想些什么呢?(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阅读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2)齐读最后一段(四)总结课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陆桴亭说:“人性中皆有悟......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进而激起情感共鸣,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
让学生的心灵进行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学写生字:“垂、未、允”重点指导“垂”的笔顺。
四、作业练习复述课文2009 4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反思今天我上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进述的是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
这也是本课较难突破的重点目标。
文章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唯一能让学生困惑的就是为什么10点不允许钓鱼,而12点就可以。
其实,按照国人的正常思维,这样的事情是很难理解的,而这种自律恰恰是中国人最缺乏的。
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很难理解这篇文章其中蕴含的道理。
对这篇课文,我采用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把自已就当成是文中的汤姆和爸爸,通过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今天我重点上的是课文的二、三两个部分,教学目标是通过语言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体会汤姆从不愿放到放到牢记爸爸的话语这一心理情态变化的过程。
我以文本内容为凭借,以人性,人情为对话平台,自主研读为路径,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抒发,自主地投入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在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时,我抓住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为两条主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
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
今天的这节课,学生在研读过程中,或体会汤姆当时钓起这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的惊喜万分,或体会汤姆想说服爸爸让他把这条罕见的大鲈鱼带回去的侥幸心理,或体会听到爸爸严格的教诲后,不得不放鱼时的惋惜。
这两条线交叉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
教师在此过程时对学生引领与鼓励使孩子们进一步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碰撞,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深刻的感悟。
孩子们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在教师尽心设计的“台阶”上,各自在不同程度上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收到了真正的益处。
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情感价值观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可见,预设”和“生成”在课堂上是兼容的,确定性中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有确定性,但不管怎么说,“预设”和“生成”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为了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本语言,更全面的感悟文本内涵,也许应该说:“生成”最终服务于“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