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丨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历史:第五单元第二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人教版选修1)
2.宗教改革时期体现人文精神的表现
提示:挑战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自由和
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促进了 人的个性解放,获得更多的个性自由。
宗教改革的序幕。
2.结合下面材料得出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其实质意义是什么?这一思想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 关系? 材料 “但当上帝看见我们以他为真实的,用我们心里的信来 照他所应得的大大尊敬他,他就因我们的信也大大尊敬我们, 以我们为真实的,公义的。因为信把上帝所应得的归于上帝, 所以信就生出真实与公义来;因这缘故,上帝也把荣耀给予 我们的义。上帝原是真实的,公义的,而这样看他,这样认 他,乃是真实的公义的。所以他在《撒上》2章说:“尊重我 的,我必看重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 ——马丁·路德《基督教的自由》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宗教改革:指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 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
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
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1.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ຫໍສະໝຸດ 提示:(1)“因信称义”。
(2)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神学权威。
(3)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 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
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是一致的,在
高中历史: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学习目标】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重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知识概述】
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3.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化社会创造了条件。
4.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知识延伸】
背景:
1.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
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垄断教育、思想、文化,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2.天主教会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各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3.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4.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叁
达标检测
1.下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 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最主要原因是
知识图示
返回
贰
深化探究
主题 宗教改革的背景
史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 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 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①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 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2)据史料二,这位西班牙官员对天主教会的观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天主教是 怎样维护其统治的?这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
提示 实质:天主教会已成为赚钱敛财的机器。形式: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 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运动:宗(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可能性 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⑤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经济掠夺 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历史认识
宗教“异端”运动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本质是市民阶层 的宗教改革运动或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它们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前奏。
课堂 小结
史论要旨 1.天主教会的大一统神权统治造成了欧洲的贫穷、落后、愚昧和国家的动荡,在 14~16世纪严重阻碍了欧洲的发展进程。 2.宗教异端运动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本质是市民宗教改 革运动或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它们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前奏。 3.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欧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因。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五单元 第三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共18张PPT)
英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 查教规的权力;保留天主教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影响:标志着英格兰教会与罗马教廷的正式决裂。
(3)1536~1539年实行了一系列新教化的改革
内容:废除修道院制度,没收修道院的房屋、土地及其他一切财产,转 归王室所有。
天主教
基督教
东正教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加尔文 (1509~1564)
宗教改革墙
它是瑞士日内瓦大学后面城堡公园 内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又称宗 教改革者墙)。它高7米,长100多 米,是190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家约 翰-加尔文诞辰400周年而修建的。 在碑的正中,有四尊高大的全身雕 像,加尔文和其他三位改革者并肩 而立;碑的上方,刻着一行醒目的 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即光明”。 它是16世纪加尔文宗教改革使日内 瓦作为“新教的罗马”的产物,也 是加尔文在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运 动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见证。
影响:进一步打击了教会势力。
3、特点
(1)改革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 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的 国王; (2)教会虽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4、影响
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必须服从英王意志和国家法令的英国国教成 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导火线----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亨利八世
凯瑟琳画像
2、内容 (1) 1529---1532年国会通过的一系列法令:
教会立法须经国王批准,禁止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年贡; 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任命 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
高二下册历史宗教改革单元知识点梳理
高二下册历史宗教改革单元知识点梳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下册历史宗教改革单元知识点梳理1.历史背景:①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起了推动作用③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2.概况★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序幕――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张:①因信称义②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③简化宗教仪式,神甫可以娶妻★加尔文宗教改革①核心:主张先定论,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圣经》是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③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④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选举产生★英国宗教改革①亨利八世颁布“法案”:英王是英国教会首领,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②保留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③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3.历史意义性质: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和社会运动作用: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清单二 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
宗教“异端”
1.“异端”含义 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 异己 派别的
贬称。
2.“异端”运动 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 ”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 建斗争。
3.“异端”运动的表现 (1)12 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 异端 ”运动,要求纯洁 教会。 (2)14~15 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 威克里夫 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实质:天主教神权统治。
材料三 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 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 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统治产生的影 响。
[答案]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挑战了天主教会至高无上的权 威。
[结论形成]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1.背景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的统治阻碍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 封建斗争。 (3)政治因素:民族观念形成和民族国家崛起,要求摆脱天 主教会控制。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 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答案] 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 (罗马天主教会)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 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 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 教阶制。最后,它自己还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是如何“把 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的?这一体系的 实质是什么?
高中历史选修一-宗教改革
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创始时间
公元1世纪 中期
公元7世纪
公元前6世纪
背景 发 (原源因地)
巴犹勒太斯人坦反一抗带罗 (马亚帝洲国西的部压)迫
阿拉伯人盼望
阿建拉立伯统半一岛的国 家
古种会印姓矛度制盾度尖使锐社
创始人 耶稣
穆罕默德
乔达摩 悉达多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国教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3、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
(一)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欧洲宗教改革的开端
2、标志:《九十五条论纲》
3、主要思想内容
4、历史影响
对 德 国
(1)社会:推动下层民众反封建斗争(闵采尔人民起义) (2)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政治:有利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4)宗教: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的确立(教随国定)
对天主教:冲击天主教的统治,推动天主教神学的与时俱进
对欧洲: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缺口,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只要人们愿意,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利昂·巴蒂斯塔·艾伯蒂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
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
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
3、过程: ②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捷克人胡司,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4、宗教 “异端” 运动观点
5、宗教 “异端” 影响
宗教“异端”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培优课件_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但丁对地狱中的一位教皇尼古拉三世 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惩罚是公正 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 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钱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本课小结:
课标: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人 新教派
物
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地 域
马丁·路 德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 一根据是《圣经》
简化仪式神 甫娶妻蔑视
权威
德国北 欧
加尔文
加尔文 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 上;②主张信仰得救, 即先定论
简化仪式选 举神职生活
节俭
法国、 英国等
反映了早期资本
(3)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就能原够始与积累上时帝期直资接联系,
不需要教会的中介
产阶级的意识形
(4)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态发是,财真为致资富正产作的阶辩宗级护教精神
(5)提出“先定论”(理论核心)
(6)认为财富是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有奋斗精 神,要具有简朴、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二、英国宗教改革
1、改革的背景与导火线:
①背景:英国社会的发展与天主教会的矛盾; ②导火线: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2、改革内容:
①取消罗马教廷对英国教会的干预(立法、财政、 司法、行政等) ②颁布了“至尊法案”,规定了英王为英国教会的 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王权高于 教权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576人教PPT课件
二、宗教“异端”
1、“异端”的概念
中古西欧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中古西欧教会内部一直存在着对教义、信条的不同理解 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主 流派以正统自居,视其他派别为异端,不断加以排挤、 迫害。
2、“异端”运动
(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2)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 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 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加之他们还没有形成 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也不得不借用宗教 的力量。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新教的思想和资产 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的思想武器。
5、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 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 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 革起了先驱的作用。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②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2)时间: 14~16世纪
(3)地点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以及西欧其他的一
些城市。
中世纪西欧商人的生活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
①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 剥,希望分享政治权利和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 分裂割据局面; ②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 权,实现富国强兵。
(2)表现
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 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 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德国虽然分裂成许多诸侯国,但一 些大的诸侯国也建立了君主制度,向集权的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之小船创作一、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1)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2)加尔文发表了《基督教原理》等论著,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3)1541年,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2.内容(1)宗教仪式: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宗教思想:思想核心是“先定论”。
(3)宗教精神:认为财富是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4)教会组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
3.影响(1)讲道和阅读《圣经》成为日内瓦人的日常宗教活动。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宗教改革进步性的表现加尔文教相对于路德教,对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和一些高尚品德,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3)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和政教合一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形式,对后来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16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崛起。
(2)政治: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控制。
(3)思想: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4)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
2.内容(1)1529年的改革法令①教会立法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
②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
③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
(2)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①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②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修道院的财产归王室所有。
3.影响(1)确立了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
(2)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1)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共16张PPT)
谢谢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问题一: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 德意志爆发?
历史小故事
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 丁·路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 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 火球落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 仆倒在地, 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 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 安归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 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 侍奉神。 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 的工作,开关大门, 敲钟扫地, 清理房 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 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国家统一,
但教会阻挠统一
(根本原因)
2.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3.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4.教皇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序幕:
1.开始的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2.《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 揭露赎罪券的荒谬 3.《九十五条论纲》的影响: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维滕堡大学 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 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 出《九十五条论纲》, 痛斥了“赎罪券”的欺 诈,提出了“信仰耶稣 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
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气 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不 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时常错误, 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 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 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 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最后他 郑重宣布 :“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但 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震惊。
高中历史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盲点)【概念】:宗教改革是指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背景】政治: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文化: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要求打破宗教的桎梏。
宗教: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
【表现】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阻碍了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的形成。
社会生活:人从生到死受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
【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影响】政治: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
经济: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提出“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主张建立一个廉洁的教会和民族的教会。
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年代产生。
(2)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文化或典籍吸取养分,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都在兴起后迅速扩大到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及近代文化繁荣。
高二历史《第13课宗教改革》课件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直接原因:
1)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2)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2、改革内容:
1)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卷功效微不足道, 只要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
3)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
3、路德教(即新教)的特点:
见p59小字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 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They preach man who say that as soon as the penny jingles into the money-box, the soul flies out [of purgatory].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 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Every truly repentant Christian has a right to full remission of penalty and guilt, even without letters of pardon.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 权威
目标:
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主张和影响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 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共17张PPT)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 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马丁·路德改革
性质: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本原因) 是反对天主教会的政治运动 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一、社会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便利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 15世纪末16世纪初,教会牢牢控制德意志
(第6条)教皇决不能赦罪,他只是宣布并引证神 的赦免,凡超过这个的,定罪依旧不变。
(第21条)卖赎罪券的钦差犯了错误,因他们说 教皇的赎罪券可以使人脱离一切刑罚,而且得救
(第27条)凡主张钱在钱箱嘎嘎作声时,灵魂就 飞逸炼狱的,乃传说人间荒谬
(第32条)凡幻想因赎罪券稳上天堂的,必与传 这种道理的人同归灭亡
——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
三、主要影响
1、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①德国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②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并广为传播
2、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道路
基督教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思考题
1、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 立场”,成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 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付出。尽管教会改革 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第一位成 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
(第36条)凡真实悔改的基督徒,无需赎罪券, 即能享受罪行的全部赦免
二、主要内容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① 通过虔的信仰获得免罪
——否定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 ② 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价教会
——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权威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3、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宗教改革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宗教改革知识经纬知识清单宗教改革的背景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文艺复兴的影响:____①____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3、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___②___,激化了矛盾。
宗教改革的过程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序幕(1)序幕:为反对教皇和教会的倒行逆施,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_____①_____”,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主张:“____②____”,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2、加尔文教派的改革——宗教改革的扩展(1)背景:加尔文出生于法国,因主张宗教改革遭迫害而流亡瑞士。
1541年,在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
(2)主张及措施:《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盲从天主教会,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信仰得救。
其思想核心为“____③____”,即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
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必定贫穷苦难。
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过勤奋、节俭的生活。
3、成效:形成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宗教改革的意义1、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____①____,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2、意义: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____②____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答案:宗教改革的背景①人文主义②赎罪券宗教改革的过程①九十五条论纲②因信称义③先定论宗教改革的意义①反封建斗争②人文主义要点精析要点一: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宗教改革】00:09:38~00:34:371、信仰得救: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必须依靠内心的虔诚忏悔。
宗教改革
作业:文艺复兴与 宗教改革的异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宗教改革
教皇梵蒂冈全球外交中间人的角 色。 2、通过自己的亲民举动,展示教会 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和品 格。 3、重树教会形象。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统治
基督教会是欧洲社会的重要力量,影响人们的 思想和社会生活。
政治上:
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 经济上: 教会拥有大量地产、财产 思想上: 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垄断教育 社会生活上: 每个人从生到死都与 教会有密切关系
东方教会
西方教会
西方教会:以罗马为中心
东方教会:以拜占庭为中心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 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 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张形式是 宗教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背景)
1、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文艺复兴倡导) 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直接原因) 3、天主教神权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4、民族观念崛起。民族国家形成要求打破 中世纪天主教“一统天下”局面
宗教改革过程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2.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上帝
上帝
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 权威!
神职人员
信徒
信徒
影响: 1、 教会控制削弱,普通民众开始 觉醒(解放思想) 2、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 展。 3、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 于打破精神枷锁)
高中历史《宗教改革》主张
高中历史《宗教改革》主张
(1)因信称义:只要虔诚地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因信称义的主张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观。
(2)简化宗教仪式。
每个人都可和上帝直接交流,无需神职人员干预和繁缛的礼拜仪式。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3)《圣经》是人们的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用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世俗统治权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罗马天主教会不应该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5)僧侣可婚配和还俗,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第1 页共1 页。
高中历史宗教改革旧人教高二上册
某某改革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⒈权倾欧洲的教皇国基督教的产生:公元1世纪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发展和分裂: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教会实行教区制,其中罗马教区享有崇高声誉,后来其主教获得“教皇”称号。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
西部的基督教称天主教。
⒉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政治方面:①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来自教会。
②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③11世纪末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④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⑤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经济方面:①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思想方面: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信仰高于理性。
信仰的内容是《圣经》。
①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禁欲说。
②设某某裁判所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野蛮残暴的迫害。
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⒊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政治上:随着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
经济上: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
思想上: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教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冲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更猛烈的冲击天主教会的传统思想。
二、欧洲各国的某某改革⒈德国某某改革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
直接原因:1517年,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出卖赎罪券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主要内容: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把《圣经》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B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天主教的宗教礼仪主要有七项,被称为“七件圣事”, 即洗礼、圣体、坚振、圣秩、告解、婚配、终傅。
坚振
洗礼
圣体
婚配
圣秩
告解
终傅
六.评价宗教改革 1.性质 2、影响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 ②促进了思想解放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④推动了科教文事业发展
• 七.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反对教皇权威、天主教会特权;,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 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B.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信上帝、读《圣经》、属于基督教徒)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
变成俗人,却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
A.马丁.路德
B.但丁
C.莎士比亚
D.薄伽丘
学案P75第7题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的公开信》中,建议组 织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 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 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其思想实质是 A.宗教民主 B.民族独立 C.权力分立 D_主权在民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B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五、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德国马丁.路德改革
1、背景
2、开始标志 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3、主张 因信称义
解读因信称义: A、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B、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 C、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人文主义色彩 D、废除繁琐仪式和教阶教规(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E、二反三不反 二反:反对教皇权威、天主教会特权 三不反:不反上帝、不反《圣经》、不反基督教
补充马丁.路德主张: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作用: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五、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德国马丁.路德改革
1、背景 2、开始标志 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3、主张 因信称义
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4、结果 创立路德新教、三足鼎立
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5、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人口:2011年 梵蒂冈最新人 口统计数据显 示,该国现仅 有32名女性公 民,540名男 性公民。 572 名梵蒂冈人中 有306名外交官, 还有86人是瑞 士卫队成员, 此外还有73名 枢机主教、31 名平民和一位 修女。
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第一教堂
天主教教皇弗朗西斯一世
意大利当地时间2013年3月13号晚上7点06分,梵蒂冈西 斯廷教堂的烟囱冒出白烟,这意味着新一任教皇已经选出。
合作探究: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1.相同: • 背景、斗争矛头、实质、范围、意义 • 2.不同 • 斗争手段: • 兴起国家: • 开展领域: • 影响:资产阶级革命
从马丁·路德和 加尔文身上,你学 到了哪些精神?
勇于探索真理
不畏困难向前进
敢于向权威挑战
• 1、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 《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
1.著作 《基督教原理》
2.主张 ①信仰得救
②先定论
强调世俗生活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和个人奋斗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依据
3.结果 创加尔文教
• •(从20“14因年行海称南义文”综,历到史“)因信称义’,再到“先定论”这个 • •宗历教程改,革下家列路说德法提不出正“确因的信是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 • •经A》.宗,教有改虔革诚成信为仰资,产灵阶魂级便反可封得建救斗。争“的因重信要称形义式”的提出 • •A.B.加人强文了主教义皇宗的教宗观教盛权行威 • •B.C.巩宗固教了改民革众结的束宗了教天信主仰教会在西欧的统治 • •C.D.摧天毁主了教教会会的的权思威想受专到制挑战 •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因行称义
依靠信仰 才能得救
善功(赎罪券) 圣礼(七件圣事)
神职人员
难点探究:比较“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的异同。
相同点:目的相同: 都是为实现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不同点:方法不同、实质不同:
1.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
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社会生活上,西欧国家的人们从国王到农奴,人 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总之,西欧处于罗马天主教的全面控制之下。
宗教改革概况
一、矛头:反对天主教会的特权和教皇权威 二、时间、地点:16世纪、德国—西欧 三、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四、背景: 五、内容:德 加国 尔马 文丁改革.路(德主改张革及评(背价景)、开始标志、主张、结果)
新任教皇产生的消息传出之后,一时间罗马所有教堂 的大钟全部敲响,钟声此起彼伏。同时诸如威尼斯圣马克 教堂的大钟以及米兰等城市教堂的钟声也都相继敲响, 向世人传达新任教皇产生的消息。
教皇的权威有哪些?
(1)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各 国土地1/3以上。
(2)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干涉各国的政治。 (3)思想文化上,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
• 3. 2012广东文综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 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 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 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 B.信仰是否有必要
• C.《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D.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
五、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德国马丁.路德改革
1、背景
2、开始标志 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3、主张 因信称义
解读因信称义: A、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B、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
C、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人文主义色彩
D、废除繁琐仪式和教阶教规(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他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 B.教皇权力至上 • C.《圣经》权威下降 • D.教会从属于国家
• 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 • 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 • 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教会权威
天主教会
宗教改革
封建专制
• ◆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有 • 原因是 • A、宗教在当时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加之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 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 D、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五、宗教改革的内容 (二)加尔文改革
六、评价(性质、意义) 七、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四、宗教改革的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加剧 3、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思考:1、为什么德国最早开始?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2、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直接原因:1517年,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
挑战教皇的权威 宗教改革
16世纪
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 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我们心灵所不可企 及的东西就是宗教。 ——爱因斯坦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公元前6世纪)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 东正教
基督教(公元1世纪) 天主教
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宗教改革后)
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 面积:0.44 平方公里(即660亩,三水中学23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