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12 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含解析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是鲁孔丘与? 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解析A项“与”通“欤",B项“而”通“尔",C项“反”通“返”。
答案D2.对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丧:去世.B.夫.执舆者为谁夫:那,那个.C.而谁以易.之易:改变。
D.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解析A项,“丧”应解释为“失去官位”。
答案A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小人之过.也必文B.何以伐.为自伐.者无功C.见.其二子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D.吾与.点也吾非斯人之徙与而谁与.解析A项中“过”都是“犯过错”的意思.B项“讨伐”/“矜伐”。
C项“使……见”/“看见"。
D项“赞成”/“跟"。
答案A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子贡贤于.仲尼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子路行以.告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天下之无道.也久矣D.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D项,“而”全表转折。
A项,介词,引介对象/比,介词。
B 项,介词,用/介词,把。
C项,名词,风尚/名词,德政。
答案D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耰.而不辍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A .止.子路宿B .子路从而后.C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D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解析 例句和C 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A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B 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子见夫子..乎B .子路从而..后 C .鸟兽不可..与同群 D .遇丈人..,以杖荷蓧 解析 A 项“夫子”在句中指“老师”,B 项“从而”在句中指“跟随而”,D 项“丈人”在句中指“老年男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3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3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3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绥.(suí)之喟.(wèi)然卓.(zhuó)尔诲.(huì)人B.莞.(wǎn)尔箪.(dān)食瓢.(piáo)饮曾皙.(xī)C.侍(shì)坐饥馑.(jǐn)哂.(xī)之以俟.(sì)D.舞雩.(yú)户牖.(yǒu)哭恸.(dònɡ)铿.(kēnɡ)尔B(A.喟:kuì,C.哂:shěn,D。
恸:tònɡ)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②夫子矢之曰.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⑦莫春者,春服既成⑧唯求则非邦也与?⑨其人也而有斯疾也!A.①②⑤ B.③④⑥C.⑦⑧⑨ D.③⑤⑨D(①知通“智〞,②矢通“誓〞,④以通“已〞,⑥希通“稀〞,⑦莫通“暮〞,⑧与通“欤〞)3.下列句子中的“尔〞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有所立卓尔②夫子莞尔而笑③吾无隐乎尔④以吾一日长乎尔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子路率尔而对⑦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⑧作计乃尔立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B.①②④⑥/③⑤/⑦⑧C.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C(形容词词尾/代词“你〞/代词“这样〞)4.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AD(AD是或者,连词,B连词如果,C介词至于)5.选出与“今齐地方千里〞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B(方圆:A方形,C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D副词,正)6.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2013学年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11含答案
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垩.(è)漫舐.(tiǎn)痔稊.(tí)米B.穷闾.(lǘ)黄馘.(xù)织屦.(jù)C.怛.(dán)化鸮.(xiāo)炙葛错误!(chī) D.栎.(lè)树果蓏.(luǒ)崖涘.(sì)【答案】B(A舐:shì,C怛:dá,D栎:l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蝇冀盈贯声侔鬼神,惮赫千里B.灌渎睨鲋上窥青天,下潜黄泉C.坳堂晦朔用管窥天,用锥指地D.奭然虷蟹日出而做,日入而息【答案】C(A冀—翼,B睨—鲵,D做-作)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任意)而斫之引.(拉开弓)之盈贯离而腊.(腊肉)之B.枯鱼之肆.(店铺)失我常与.(相处)穷发.(草木)之北C.芥.(小草)为之舟大有径.(门外路)庭敢问其方.(道路)D.走及.(追上)匠石果蓏之属.(类)穷.(不得志)达贫富【答案】A (腊:名词用作动词,做成干肉)4.下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答案】B(两个“适”都当“往”讲,动词。
A 誉:①名词,荣誉,②动词,赞美,称赞;C 治:①治理,②治理好;D 穷:①穷尽,②不得志.)二、(9分)5.下列句子均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②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③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
④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⑤此小大之辩也 ⑥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⑦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⑧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⑨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A .①②③⑤⑥B .②③④⑦⑧C .④⑤⑦⑧⑨D .②③⑤⑥⑧【答案】D(①④无通假字,其它都有)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海水震荡..,声侔鬼神 ②饰小说..以干县令 ③野马.也,尘埃也 ④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⑤余立于宇宙..之中 ⑥形足以劳动..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⑧贤不肖毁誉..,饥渴寒暑 ⑨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A .①②④⑤B .③⑥⑦⑧C .①④⑥⑧D .④⑥⑧⑨【答案】C7.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的一组是( )①坎井之蛙②大相径庭③望洋兴叹④因人成事⑤贻笑大方⑥邯郸学步⑦劳苦功高⑧莫逆之交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⑥⑧⑨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③⑧⑨【答案】D(④⑦出自《史记》,其它均出自《庄子》)三、(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2当仁,不让于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Word版含解析
二当仁,不让于师(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②夫子矢之曰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⑦莫春者⑧唯求则非邦也与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A.①②⑤B.③④⑥C.⑦⑧⑨D.③⑤⑨解析①“知”通“智”;②“矢”通“誓”;④“以”通“已”;⑥“希”通“稀”;⑦“莫”通“暮”;⑧“与”通“欤”。
答案 D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钻:钻研。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以为:认为。
B.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诸:诸位,各位。
君子学道则爱人..爱人:爱惜人。
C.予所否者,天厌.之厌:满足。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有次序地。
D.噫!天丧.予丧:使……丧。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解析A项“以为”:以,用;为,做。
B项“诸”:之于。
C项“厌”:厌弃。
答案 D3.下面四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点,尔何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解析D项和例句中的“如”都是连词,或者;A项释为“怎么样”;B项释为“至于”,C项释为“如果”。
答案 D4.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B.博.我以文C.如会同,端.章甫D.风.乎舞雩解析B项为使动用法,使……广博。
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B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其何伤于日月乎A.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贤哉,回也D.亡之,命矣夫解析B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C、D均为判断句。
答案 B6.名句默写。
(9分)(1)仰之弥高,________。
瞻之在前,________。
(2)君子学道则爱人,____________。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一单元《论语》选读(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
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
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
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
这竹片非常廉宜,叫作竹简。
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
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
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
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
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
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
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ǒ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2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2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2一、夯实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诲.(huǐ)女是知.(zhì)也更.(ɡēnɡ)也B.弘.(hónɡ)道薄.(báo)责莒.(jǔ)父C.无.(wú)欲速无车兒(ní)无车兀(yuè)D.后彫.(diāo)逝.者(shì)舍.(shè)昼夜C(A.诲:huì,B。
薄:bó,D.舍:shě)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谓.(叫做)过矣更.(改正)也必文.(掩饰)B.弘.(大)道躬自..(亲自)无欲速.(快)C.不达.(通达) 薄责.(要求)去.(除掉)兵D.岁寒.(寒冷)然.(这)后子在川.(山岗)上A(B。
弘:扩大,光大,躬自:自己,C。
达:达到目的,D。
川:河)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小人之过也必文.D.无欲速,无见小利。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C(A.女通“汝〞,B。
食通“蚀〞,D.无通“毋〞,E。
彫通“凋〞)4.下列句子中的“过〞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过.也,人皆见之D.小人之过.也必文A(A。
过错,其它都是犯过错)5.下列句子中的“如〞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如有所立卓尔AD(AD当“像〞讲,B。
至于,C如果)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之为.知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B.更.也,人皆仰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C.无欲速.,无见小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不舍.昼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两个“舍〞都是停止、放弃的意思。
A为:①是,②治理,B.更:①更正,②又,C。
2013学年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7含答案
第2单元第2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叟.(shǒu)庶.(shù)人千乘.(shènɡ)B.不餍.(yàn)遗.(yí)其亲宋(kēng)C.构.(ɡòu)兵说.(shuō)而罢之然而不王.(wànɡ)D.孳孳.(zī) 蹠(zhí)利与善之间.(jiān)【答案】B(A.叟:sǒu;C.说:shuì;D。
间:jiàn)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交.(互相)征利弑.(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其君不夺不餍.(满足)B.罢.(停止)之愿闻其指.(意旨) 利吾身.(身体)C.先生之号.(所用的提法) 事.(侍奉)其君去.(离开)仁义D.相接.(交往) 怀.(怀中)仁义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答案】A(B身:自己;C.去:去掉;D.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B.何以.利吾国?C.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
D.以.五十步笑百步。
【答案】BD(BD都当“用”讲;A用来;C连词“来”)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B.蒙故业,因遗.策。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深追先帝遗.诏。
【答案】BD(BD死人遗留下来的A遗弃;C丢失,损失)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B.河东凶亦然.C.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D.吴广以为然.【答案】B(例句与B都当“这样"讲;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表示答应,是的;D正确)6.下列句子中的“徒”字,与“舜之徒”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之徒与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答案】C(A弟子:B白白地;题干与C都是“类”的意思;D 空)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错误!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B 。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同步训练:1.6 有教无类 Word版含解析.docx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以上,可以语.(yǔ,告诉)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停止)之,无愠.(yùn,生气、怨恨)色C.不愤.(郁结,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不启,不悱.(fěi,郁闷、凄切)不发。
举一隅.(yú,墙角)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D.贫而无谄.(chǎn,讨好、奉承别人),富而无骄,何如解析:A项,“语”应读“yù”。
B项,已:罢免。
C项,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答案:D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告诸往而知来者投诸渤海之尾C.其斯之谓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三已之无愠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解析:A项,则:连词,表承接,就。
B项,诸:兼词,之于。
C项,其:副词,表猜测,大概。
D项,已:动词,罢免/语气词,了。
答案:D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求也退,故进.之A.起.予者商也B.曲肱而枕.之C.己欲立而立.人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A项,动词的正常用法;B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起予者商也B.其斯之谓与C.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D.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二、阅读鉴赏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013学年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12含答案
第2单元第4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庶几.(jǐ)疾首蹙安页(è)羽旄.(máo) B.沼.(zhǎo)上灵囿.(yǒu)麀.(yōu)鹿C.於.(wū)牣朝儛(wǔ) 琅邪.(yá)D.省.(shěnɡ)耕睊睊.(juàn)作慝.(tè)【答案】C(A几:jī,B。
囿:yòu,D省:xǐnɡ)2.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好乐甚.(很,非常)疾.(疾病)首蹙安页顾.(环视)鸿雁B.庶民攻.(攻打)之与民偕.(一块儿)乐春省.(视察)耕C.述职.(职责)夏谚.(谚语)吾王不豫.(犹豫)D.为诸侯度.(法度,标准)忘反.(同“返”)乐酒无厌.(同“餍”,满足)【答案】D(A疾:痛,B攻:制造,D豫:出游,特指帝王秋日出巡)3.下列句子中的“见”,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庄暴见孟子 B.暴见于王C.孟子见梁惠王D.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E.见羽旄之美F.就之不见所畏焉【答案】EF(EF都当“看见”讲,A拜见,B召见,C进见,D接见)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天下之欲疾.其君者C.不若与.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答案】D(A极:名词,相当于“极点,这里指坏的极点”/程度副度,相当于“尽情享受”。
B疾:病痛/厌恶。
C与:介词,相当于“跟"/动词,可译为“结交”。
D闻:使……听到)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与人乐乐,孰乐?C.独乐乐..D.见.牛未见.羊也【答案】D(A前“王"为名词“大王",后“王”作动词“称王”。
B项前“老”为形容词作动词,“尊重老人”,后“老”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同步训练: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解析.docx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由,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小人之过也必文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解析:A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之为知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B.更也人皆仰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C.无欲速无见小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不舍昼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解析:D项,舍:停止、放弃。
A项,为:动词,是/动词,治理。
B项,更:动词,更正,改正/副词,又。
C项,速:形容词,快/动词,招致。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B.小人之.过也必文C.夫子之.得邦家者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解析:B 、C 、D 三项与例句同,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之:代词,他。
答案:A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答案:(1)做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2)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在这三项中先去掉什么呢?二、阅读鉴赏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挱,小车无皭,其何以行之哉?”(2)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曰:去兵.兵:兵器。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立:富足。
解析:A 项,兵:武器装备。
C 项,去:去掉。
D 项,立:立足。
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A .杀鸡为黍而.食之 B.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而.去 D.夫子莞尔而.笑解析:B项与例句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同步训练:1.6 有教无类 Word版含解析.docx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以上,可以语.(yǔ,告诉)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停止)之,无愠.(yùn,生气、怨恨)色C.不愤.(郁结,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不启,不悱.(fěi,郁闷、凄切)不发。
举一隅.(yú,墙角)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D.贫而无谄.(chǎn,讨好、奉承别人),富而无骄,何如解析:A项,“语”应读“yù”。
B项,已:罢免。
C项,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答案:D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告诸往而知来者投诸渤海之尾C.其斯之谓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三已之无愠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解析:A项,则:连词,表承接,就。
B项,诸:兼词,之于。
C项,其:副词,表猜测,大概。
D项,已:动词,罢免/语气词,了。
答案:D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求也退,故进.之A.起.予者商也B.曲肱而枕.之C.己欲立而立.人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A项,动词的正常用法;B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起予者商也B.其斯之谓与C.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D.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二、阅读鉴赏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同步训练:6.3 尚贤 Word版含解析.docx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至远鄙..郊外之臣远鄙:边远的小邑。
B.四鄙之萌人..闻之萌人:即百姓。
C.列.德而尚贤列:按照某种次序排列。
D.以劳殿.赏殿:在宫殿上。
解析:D项,殿:定、评定。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②逮至远鄙郊外之臣③四鄙之萌人闻之④美章而恶不生⑤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⑥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①“辟”通“避”;③“萌”通“氓”;④“章”通“彰”;⑤“尚”通“倘”。
答案:B3.下列句子中的“且”字,和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A.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B.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C.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析:B项和例句相同,副词,“将要”。
A、C两项均为连词,表递进,“况且”;D项为连词,表并列,“又”。
答案:B4.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将在于众.贤而已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C.不义不富.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解析:A项,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德的人。
B项,佐,动词活用为名词,辅助的人、帮手。
D项,贫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贱的人。
例句与C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众,使……众多;富,使……富有。
答案:C二、阅读鉴赏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试题卷)
三岔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试题卷)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4分)1.默写。
(8分)⑴ 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⑵ 子在川上曰:“ , 。
”(《论语·子罕》)⑶ 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⑷ 子曰:“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⑸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⑹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饭疏食饮水(米饭) 其良人出(丈夫) 听而斫之(任意,听任)B.多见其不知量也(多数)利与善之间也(差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勤勉)C.抑为之不厌(不过) 畜君何尤(喜欢) 女将恶乎比予哉(何,什么)D.自伐者无功(攻战) 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显)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富而可求也 B.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有道而正焉 割鸡焉用牛刀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D. 斧斤以时入山林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
《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同步训练:2.5 人和 Word版含解析.docx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亲戚.(qì)畔.之(pàn ) 米粟.(sù) B.横.逆(hèn ɡ)商贾.(ɡǔ) 疾.其君(jí) C.吾惛.(hūn )赡.养(shān ) 放辟.(pì) D .邪侈.(chǐ) 罔.民(wǎnɡ) 孝悌.(dì)解析:A 项,“戚”应读“qi ”;C 项,“赡”应读“shàn”;D 项,“悌”应读“tì”。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环绕。
B.与禽兽奚择.哉 择:选择。
C.舜为法.于天下 法:榜样。
D.礼人不答. 答:答应。
解析:A 项,环:围。
B 项,择:区别。
D 项,答:回应。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解析:B 项,终身:一辈子。
古今意义相同。
A 项,亲戚:古代指内外亲属。
今义指和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和它的成员。
C 项,所以:古义为“……的原因”。
今义是一个连词,用在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分句前面,引出结果。
D 项,于是:古代是两个词语。
“于”,引出宾语,不译;“是”,代词,这个道理。
今义是一个词语,表承接或因果。
答案:B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答案:(1)国家疆界不能限制人民,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精良。
(2)舜给天下树立了榜样,可以流传后世,我还不免是一个乡里的普通人,这就值得忧虑了。
学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10 Word版含答案
第3单元 第1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蕃.(fān)长 啜菽.(shū) 楛.(kǔ)耕 B .田艹岁 (shuì) 乖.(ɡuāi)离 切瑳.(cuō) C .雩.(yú)而雨 卜筮.(wū) 光晖.(huī) D .尊贤而王.(wàn ɡ) 物畜.(xù) 星队.(zhuì) 【答案】 D(A 蕃:fán ,B 艹岁:kuì,C 筮:s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繁启.、蕃长于春夏 启:萌芽。
B .畜.积、收藏于秋冬 畜:同“蓄”,积聚。
C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荒:荒芜。
D .文王康.之 康:使……康乐。
【答案】 C(荒:名词活用作动词,开垦荒地)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小人计其功.(功利)何恤.(忧虑)人之言兮 B.⎩⎪⎨⎪⎧ 君子啜(吃)菽饮水怪.(奇怪)之,可也 C.⎩⎪⎨⎪⎧ 籴.(卖出粮食)贵民饥本.(指农业生产)事不理 D.⎩⎪⎨⎪⎧上下乖.(违背,不协调)离雩.(祭祀)而雨,何也 【答案】 A(B 怪:以……为怪,C 籴:买入粮食,D 雩:祭神求雨)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B.⎩⎪⎨⎪⎧ 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三者错,无安.国。
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 B(两个“一”都当“一样”讲)5.下列句子中的“恶”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B .田艹岁稼恶,籴贵民饥。
C .天下恶乎定?D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答案】 AD(都当“厌恶”讲)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B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13
第1单元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夯实双基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封人请见.(xiàn)从者见.(jiàn)之见.(xiàn)其二子子路反见.(jiàn)B.木铎.(duó) 问津.(jīng)执舆.(yú) 怃.(wǔ)然C.长沮.(jù) 桀溺.(nì)殆.(dài)而耰.(yōu)而不辍D.荷.(hé)蓧芸.(yún)草食.(sì)之奚.(xī)自【答案】C(A.从者见之:xiàn,B.津:jīn,D.荷hè)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请.见(请求) 从.者(跟随)孔丘之徒.(弟子) 耰而不辍.(停止)B.孔子过.(拜访)之为.(是)孔丘知津.(渡口) 对曰:“然.”(是的)C.何.(怎么)德之衰不可谏.(匡正,挽回)殆.(危险)而拱.而立(弯腰鞠躬)D.不仕无义..(不讲义气) 犹可追.(追赶)何患.(忧虑、担心) 子为.(是)谁【答案】A(B.过:经过,C.拱:两手在胸前相合,D.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无义”即不合宜)3.下列句子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②长沮、桀溺耦而耕。
③是鲁孔丘之徒与④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⑦植其杖而芸⑧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④⑤⑦⑧D.③④⑤⑦【答案】D(②桀,通“杰”,③与,通“欤”,④而,通“尔”,⑤辟,通“避”,⑦芸,通“耘”)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明日..,子路行以告。
D.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至于斯.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仪封人请.见璧有瑕,请.指示王C.对曰:“然.”夫子怃然.曰D.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曾不若.孀妻弱子【答案】D(A.斯:①这个地方,②那么,B.请:①请求,②请允许我,C.然:①对,是的,表示同意。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同步训练:4.1 有无相生 Word版含解析.docx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迁徙明察秋毫车毂.(ɡǔ)强大处.下(chù)B.奏效轻诺寡信户牖.(yǒu)余食赘.行(zhuì)C.功用穷形尽相矜.持(jīn)木强则折.(shé)D.脆弱以德抱怨枯槁.(gǎo)欲盖弥彰.(zhāng)解析:A项,“处”应读“chǔ”。
C项,“折”应读“zhé”。
D项,“抱”应为“报”。
答案:B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伐.者无功伐:自我夸耀。
B.强.行者有志强:勉力,竭力。
C.其未兆.易谋兆: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
.D.柔弱者生之徒徒:通“途”,路途。
解析:D项,徒:同类。
答案:D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是以圣人犹难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兵强则灭A. 和 相同, 和 相同。
B. 和 相同, 和 不同。
C. 和 不同, 和 不同。
D. 和 不同, 和 相同。
解析:以:①介词,表凭借,用;②介词,表原因,因。
则:③④均为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就”。
答案:D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答案:(1)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2)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二、阅读鉴赏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013学年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6含答案
第2单元第3课一、夯实双基1.1。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jì)粢盛.(shènɡ)桀纣.(zhòu)B.走圹.(guǎnɡ)水獭.(tà) 鹯.(zhān)C.载胥.(xū) 谆.(zhūn)暴.(pù)之于民D.朝觐.(jìn)讼.(sònɡ)狱讴.(yōu)歌【答案】C(A.盛:chénɡ;B.圹:kuànɡ;D.讴:ōu)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山丘上的百姓) A.社稷.(谷神) 变置.(立)得乎丘民..B.汤放.(释放)桀残贼.(害) 就.(接近,趋向)下C.走圹.(原野) 其何能淑.(善)载胥及溺.(过分) D.孰.(谁)与之荐.(推荐)人践.(登上)位【答案】D(A丘民:民众;B放:流放;C溺:淹没)3.下列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作七十列传.。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答案】C(例句与C都当“传记”讲)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得天下有道.。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答案】AB(两个“道"都当“方法、途径”讲)5.下列句子中的“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求,尔何如?D.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答案】AD(两个“尔”都当“这样"讲)6.下列句子中的“与”字,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欲与之聚之。
②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③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④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⑤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⑥利与善之间也。
⑦孰能与之? ⑧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⑨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第六单元《墨子》选读(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墨之争给儒学带来了什么孔德立早期儒学的传承创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传承的结果,又是排拒与融合其他学说的结晶。
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儒、墨两家争鸣的重头戏,对儒、墨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凸显出早期儒学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孟子“学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曾子、子思这一系早期儒家谱系的传人。
孟子时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面对咄咄逼人的墨家,孟子以“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毅然起而“辟墨”。
“仁爱”与“兼爱”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
要击退墨家的进攻,必须彻底揭露兼爱的危害。
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
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
当孟子批评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若保赤子”为借口,辩解说“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亦为儒家所赞同。
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反击,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真爱情感。
这种特定的情感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
但墨家既承认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之爱,又认为这种爱可以用语言与推论方式施于他人。
墨子津津乐道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兼爱精神,实际上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
孟子认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之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
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有着不可弥合的分歧,因此,孟子才尖锐地批判墨家的“兼爱”学说是使人成为无异于“禽兽”的“无父”之学。
传统说法认为,孟子辱骂墨子为“禽兽”,遂以为孟子与墨子的学说是对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第4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庶几.(jǐ)疾首蹙安页(è)羽旄.(máo)B.沼.(zhǎo)上灵囿.(yǒu) 麀.(yōu)鹿C.於.(wū)牣朝儛(wǔ) 琅邪.(yá)D.省.(shěnɡ)耕睊睊.(juàn) 作慝.(tè)【答案】C(A几:jī,B.囿:yòu,D省:xǐnɡ)2.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好乐甚.(很,非常)疾.(疾病)首蹙安页顾.(环视)鸿雁B.庶民攻.(攻打)之与民偕.(一块儿)乐春省.(视察)耕C.述职.(职责)夏谚.(谚语)吾王不豫.(犹豫)D.为诸侯度.(法度,标准)忘反.(同“返”)乐酒无厌.(同“餍”,满足)【答案】D(A疾:痛,B攻:制造,D豫:出游,特指帝王秋日出巡) 3.下列句子中的“见”,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庄暴见孟子 B.暴见于王C.孟子见梁惠王D.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E.见羽旄之美F.就之不见所畏焉【答案】EF(EF都当“看见”讲,A拜见,B召见,C进见,D接见) 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天下之欲疾.其君者C.不若与.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答案】D(A极:名词,相当于“极点,这里指坏的极点”/程度副度,相当于“尽情享受”。
B疾:病痛/厌恶。
C与:介词,相当于“跟”/动词,可译为“结交”。
D闻:使……听到)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D.见.牛未见.羊也【答案】D(A前“王”为名词“大王”,后“王”作动词“称王”。
B项前“老”为形容词作动词,“尊重老人”,后“老”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C项前“乐”为“欣赏音乐”,后“乐”为“快乐”。
D均为“看见”)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直.好世俗之乐耳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D.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答案】B(例句与B都当“只,仅仅”讲)7.下列句子中的“乐”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独乐.乐,与人乐乐。
B.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C.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答案】CD(CD都是“欢乐”的意思,A欣赏音乐,B音乐,E以……为乐)8.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例:述职者,述所职.也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B.巡狩者,巡所守.也C.浴乎沂,风.乎舞雩D .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案】 C(例句和C 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9.下列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2)德何如,则.可以王 ⎩⎪⎨⎪⎧(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2)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A .两个“则”字不同,两个“今”字也不同。
B .两个“则”字相同,两个“今”字也相同。
C .两个“则”字相同,两个“今”字不同。
D .两个“则”字不同,两个“今”字相同。
【答案】 A(两个“则”字不同,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可翻译为“那么,就”;后一个表示承接关系,可翻译为“就”。
两个“今”字也不同,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可翻译为“如果”;后一个可翻译为“今天、现在”。
)10.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日,见于王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③不若与众 ④今王田猎于此 ⑤何以能鼓乐也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 ①④/②/③/⑤⑥B .①④/②/③⑤/⑥C .①/②④/③⑥/⑤D .①/②④/③/⑤⑥【答案】 D(①为被动句;②④为状语后置句;③是省略句;⑤⑥是宾语前置。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B.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C.吾王庶几无疾病..与D.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答案】C(A项,“妻子”,古义为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女两个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项,“其实”,古义为他实际上,今义为实在、确实。
D项“殷勤”,古义指关切、问候,今义为热情而周到。
)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以欣赏音乐和田猎为例,先说不与民同乐会遭百姓厌弃,再谈与民同乐就会得百姓爱戴,形象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B.孟子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发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C.孟子以对话的形式切入论题,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与感染力。
D.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完全符合当今构造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彻底继承下来。
【答案】D(孟子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确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有他的局限性,其“与民同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他心中理想的封建秩序。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 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与:帮助 B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徂:通“殂”,死 D .糟糠不厌.,而卒早夭 厌:厌恶 【答案】 D(“糟糠不厌”中的“厌”是通假字,应为“餍”,意思是吃饱,吃足)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答案】 B(B 项中的两个“而”均表转折。
A 项中第一个“于”的意思是“在”;第二个“于”的意思是“被”。
C 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意思是“他们的”;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
D 项中第一个“以”的意思是“因为”;第二个“以”的意思是“把”)1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明伯夷、叔齐“义”的一组是( )①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②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③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④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⑤(伯夷、叔齐)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A .①②④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①④⑤【答案】 D(②主要表现的是西伯昌善养老,③与伯夷、叔齐没有关系)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躲避,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 .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作者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答案】C(“他立志……糟糠之食”不对。
)【参考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
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躲避起来。
叔齐也不肯即位,也躲避起来了。
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善于养老者,心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侯姬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侯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没有下葬,就发动战争,能够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死他们。
太公(姜子牙)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
”于是搀扶起他们使其离去了。
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
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豌豆充饥。
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做了一首歌,歌词是:“登上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豌豆。
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
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生命就这样凋谢!”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
”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是好人呢?他们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最后却这样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