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 2

合集下载

微核试验报告

微核试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 074120267 姓 名 吴永文 学院 生科院 专业、班级 07级应生B 班 实验课程名称 遗传学实验 教师及职称 曹 能 (副 教 授) 开课学期 2008 至 2009 学年 下 学期填报时间 2009 年 6 月 5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实验设计方案二.实验报告..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⑴、 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将制作好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涂片分别先后置于低、高倍镜下观察、识别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态及染色,可观察到其染色呈灰蓝色,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呈紫红色或蓝紫色的较小圆形、边缘光滑的微粒。

其图片如下所示:⑵、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结果用Excel 进行作图可得如下图象:各组受试物微核率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20804031.5132140mg/kg体重40mg/kg体重123123123阴性阳性对苯二酚秋水仙素氯化汞对照组受试物及其剂量(mg/kg)含微核细胞数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试验所用的受试物对小鼠的染色体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从而是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微核,且对于同一种受试物其所用剂量越大,则其对应的微核率越高,即微核率的大小与受试物(作用因子)的剂量呈正比。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阴性对照组微核检出率不足0.5%中看出小鼠骨髓细胞中自发的微核率明显低于各组受试物和阳性对照组的结果,这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小鼠骨髓细胞中同样存在染色体受损的情况,此次实验人为注射的各组受试物的微核率较高,表明它们对染色体的纺锤体或着丝点功能有损害作用的物质,为微核试验阳性物质。

..。

微核正式报告

微核正式报告

微核正式报告正式报告利用花露水对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及观察(焦锦花 1020212128 生物技术1011班)组员名单:葛笑、孙晓玮、周晓杰、徐中洋、李亚峰、程石、蒋沈琳、焦锦花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并掌握其操作方法3、探究花露水对微核的诱导作用4、进行小组合作,掌握设计实验基本能力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利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畸变的效果,并可于污染程度的监测。

花露水包含少量劣质香精和75%左右的酒精,还有一种叫“伊默宁”的成分,而花露水芬芳剂成分部分有毒。

本实验通过用实验室蒸馏水(对照组)、重铬酸钾(阳性对照)、和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的花露水处理蚕豆根尖,通过观察计数后计算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得出花露水的细胞毒性效应。

本实验即运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检测,研究花露水对蚕豆根尖微核诱导的作用,进而为花露水对人体以及环境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三、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蚕豆种子、花露水:用蒸馏水配制成25%、50%、75%梯度的溶液及原液、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醋酸=3:1)、改良石炭酸品红、重铬酸钾溶液四、实验过程1、催芽:将实验用蚕豆种子按需要量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25℃下浸泡8小时。

种子吸胀后,放入培养皿中,用棉花保持湿度,在25℃温箱中催芽三天浸种催芽2.花露水处理:每一处理选取3粒初生根良好、根长较一致的种子。

将蚕豆不定根置于不同浓度(25%、50%、75%溶液及原液)的花露水培养6~8小时,第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对照,第三组用重铬酸钾作阳性对照。

正式报告正式报告3.根尖细胞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分钟。

洗净后置入培养皿,25℃下恢复培养24小时组别 1 2 3 4 5 6 被检测液 3个根尖分生组织区微核数微核率(MCN‰)蒸馏水(阴性对照组) 25%花露水 50%花露水 75%花露水花露水原液重铬酸钾(阳性对照组) 5,4,5 7,6,8 7,9,11 8,10,10 8,7,9 8,9,12 14.00‰ 21.00‰ 27.00‰ 28‰ 24‰ 29‰ 4.根尖细胞固定:剪取0.5~lcm长根尖,蒸馏水清洗后,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8h。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

•实验原理
机理: 1 有丝分裂毒物的作用使个别染色体或带着丝点的染色体 环和断片在细胞分裂后期被滞留在细胞质中 2 断片或无着丝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不能定向移动, 从而遗留在细胞质中 结论:
微核试验能检测化学或其他物质因素诱导产生的染色 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终点
•有核细胞中
•微核难与正常核分叶
•及核突出物区别
•微
•核
•实
•无核细胞
•验
•红细胞
红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形成
环磷酰胺(CTX)
❖ 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 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经转化、分解,生成酰 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 副作用明显,有恶心、食欲减退、脱发、白细胞减少、 中毒性膀胱炎、肝功能损伤等。
❖ 具有显著的遗传、生殖毒性:停经或精子缺乏,妊娠初 期时给予可致畸胎。
❖ 用药后24-30小时,骨髓中微核形成达峰。
•8
结果
•示小鼠骨髓正常 嗜多染红细胞
•示小鼠骨髓嗜多染 红细胞中一个微核
•9
•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中两个微核
•10
•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中多个微核
•11
Giemsa染色
染 毒
•推片:30度角;


•晾干:一定要干;


•固定:甲醇固定10min,

需要晾干; •染色:Gimesa染液染
色(10~15min) •冲洗:蒸馏水冲洗,晾
干•阅片: 观察微核。
推片方法
实验方法和步骤
观察与计数:低倍镜下选择分布均匀,染 色较好的区域
油镜下观察计数

微核技术-用大蒜做实验材料

微核技术-用大蒜做实验材料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摘要微核体检测是一种对环境中诱变物质进行评估的快速而简便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

此次实验,利用自主选定的化学制剂培养大蒜根尖,后通过观察根尖中的微核体来检测此试剂的诱变能力,了解了微核检测的方法和意义,掌握了一项评价环境中常见物质诱变情况的技术。

1.引言微核是细胞在间期时,染色体发生断裂,在进入下一次分裂时,染色体片段不能随有丝分裂进入子细胞,而在细胞浆中形成直径小于主核的、与主核分开的微小核,主要由外界损害因素(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胞的作用形成的。

19世纪末,Howell与Jolly分别在猫和大鼠外周血中发现一种小体,命名为Howe ll-Jolly小体,并且发现这种小体也存在于恶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

这一小体便是今日被称之为微核的小体。

1959年,Evans等将蚕豆根端细胞暴露在电离辐射下,观察到辐射诱导微核形成效应,并据此间接推断微核来源于辐射诱导的染色体异常。

这篇文献便是以微核发生率反映染色体异常来评价遗传毒性的第一篇报道。

作者认为约60%染色体断片与微核形成直接相关。

1970,年Boiler和Sehmid以中国金黄地鼠为材料,观察了抗肿瘤药三亚胺给予后,骨髓与外周血细胞学的变化,并且提出用本来无核的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发生率来作为微核试验的基本指标,并正式命名为微核实验。

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首先用啮齿类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疑似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建立了微核测定法。

此后至70年代中期,Sehmid以及Heddle研究小组的工作,全面奠定了微核实验的理论及应用基础。

近年来,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日常生活中人类接触到的有潜在遗传毒性的物质越来越多,微核实验的重要性也就随之突显出来。

微核实验技术简单易行且灵敏,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2.实验材料及方法2.1实验材料2.1.1试验材料大蒜。

微核测定实验报告

微核测定实验报告

1. 掌握微核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微核形成的原因及其与遗传毒性的关系。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微核率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微核检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损伤。

实验原理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断裂或畸变,导致染色体片段或整个染色体未能正常分配到子细胞中,形成微核。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计数含微核的细胞数量,计算微核率,从而评估遗传毒性。

三、实验材料1. 细胞培养液2. 细胞培养皿3. 不同处理组的试剂(如溶剂、药物等)4. 显微镜5. 计数板6. 染色剂7. 计数器四、实验方法1. 将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将细胞分为不同处理组,分别加入溶剂、药物等试剂,设置对照组。

3. 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培养细胞24小时。

4. 收集细胞,用染色剂染色,制片。

5.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计数含微核的细胞数量。

6. 计算微核率,并统计分析各组数据。

1. 对照组微核率:5.0% ± 0.5%2. 溶剂处理组微核率:4.5% ± 0.3%3. 药物处理组微核率:7.5% ± 0.8%六、实验分析1. 对照组微核率较低,说明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微核形成较少。

2. 溶剂处理组微核率略有下降,可能与溶剂对细胞的轻微损伤有关。

3. 药物处理组微核率明显升高,说明该药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七、实验结论1. 微核检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2. 本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八、实验讨论1. 微核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染色体断裂、畸变、缺失等因素有关。

2. 微核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条件、细胞类型、处理时间等。

3.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其他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全面评估物质的遗传毒性。

九、实验改进1. 在实验过程中,可增加实验重复次数,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技术监测2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技术监测2

24一 , D丁 酯 的展着性 好 , 透力 强 , 易进 入 植物 体 渗 容
内, 而不易被雨水冲刷 , 严重污染着生态环境 , 尤其是对
水、 农作 物乃 至人 类 的 健康 造 成 危 害 。 因此 近几 年 , 括 包 24一 , D丁酯在 内的除草 剂对作 物 的 影 响 已经受 到学 者 广
镜检。
微 核是 常用 的遗传 毒理 学指 标之 一 , 指示 染 色体 或纺 锤体 的损 伤 。蚕 豆根 尖 细胞 微 核 实 验技 术 是 根 据在 细胞
质内产生核小体频率增加 的现象来检测某些理化因素诱 导染色体损伤作用 的一种简便 、 快速的遗传学毒理方法。
由于这种 损伤 会 因细胞 受 到 的外 界诱 变 因子 的作 用 而 加 剧 , 诱变 因子剂 量 的强弱 与微 核 产生 的 数量 呈 正 比 , 且 因 此 可 以用 微核 出现 的频 率 来 评 价 环境 诱 变 因 子对 生 物 遗
mL L6个浓 度 。 /
12 试 验方 法 .
12 1 材 料制 备及 处理 选取 大均 匀 的蚕豆 种 子用 蒸馏 .. 水浸 泡 2 3 h 种 子 吸胀 后 , 种 子 置 于 有 湿 纱 布 的培 4~ 0 , 将 养皿 中催 芽 4 h 大 部分 初生 根长约 1 2m) 8( ~ c 。选 取 6 粒 0 初 生 根 良好 , 长一 致 的 种 子 , 别 放人 盛 有 6种 不 同浓 根 分 度 的 24一 , D丁酯 的培养 皿 中 , 取 1 另 0粒用 蒸馏 水培养 作 为 对照 , 理 lh然后 用蒸 馏 水 浸洗 3次 , 置 于湿 纱 布 处 O, 再
蚕豆根 尖微 核实 验技术 早 在 18 就被 我 国环 保 局 96年 列 为 一种水 环境 生物 测试 的规 范方法 , 作为 一 种环 境 致 它 突变性 的监 测手 段 , 在我 国不 少地 区 的环 保部 门和 医疗 卫 生 系统 中都 有广 泛的应 用 。 目前 , 国内外学 者 多采 用微 核 方法来 检 测 、 评价 水体 污染物 对作 物遗 传物 质 的损 伤及

微核检测技术

微核检测技术

微核检测技术一、目的1. 了解微核测试原理和毒理遗传学意义。

2. 学习小鼠骨髓细胞和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二、原理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许多人认为可用简易的周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等都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欲了解这些因素对机体潜在的遗传危害,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易行的测试系统来监测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首先用啮齿类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疑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建立了微核测定法。

此后,微核测定逐渐从动物、人扩展到植物领域。

人和动物的微核测试多用骨髓和外周血细胞,这需要一定的培养条件与时间,细胞同步化困难,微核率低,一般只在0.2%左右。

而植物系统则更直接、更简便。

如采用高等植物花粉孢子利用其天然的同步性作微核测试材料,取得较好效果,其中70年代末Te-Hsiu Ma用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鸭跖草(Tradescantia paludosa),建立的四分孢子期微核率计数(MCN-in-tetrad)的测试系统是较好的系统之一。

微核试验法

微核试验法

微核试验法-检测环境污染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

微核是在间期细胞时能观察到的染色体畸变后遗留产物。

微核试验(Micronuclei Test) 是一种快速、简便检测环境诱变物的方法。

可用来检测水体环境诱变物,为环境监测提供细胞学方面的依据。

在细胞间期可见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

实验证实,整条的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在一定范围内,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现有的微核测试系统多数是用哺乳动物的骨髓细胞或外周血细胞。

缺点是需要一定培养条件与时间、细胞同步化困难、微核率低,一般只在0.2%左右。

[实验方法及步骤]重金属镉离子(cd2+)诱导黄鳝外周血细胞微核实验方法。

1.实验用水准备实验用水,可用曝气数天的自来水。

2.实验用容器可用实验室内的水槽,清洗后,加入定量曝气的自来水。

3.试剂诱导配实验用试剂CdCl2·2.5H2O,设20mg/L、2mg/L、0.2mg/L、0.02mg/L四个培养终浓度梯度。

把规格一致的黄鳝放入含试剂的溶液中七天,期间可换水重新补充试剂。

另设同样条件的空白对照,可用曝气的自来水作为对照饲养。

4.断尾取血,做血涂片取黄鳝,断尾后,取出外周血,滴于载玻片上,做均匀涂片。

注意掌握动作要领,涂片均匀。

涂片空气干燥。

5.外周血涂片固定把干燥后的涂片,插入染色缸的插槽中固定10分钟后取出,气干。

6.Giemsa染色固定后的涂片,采用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染色体扣染法,染色15分钟后,取出载片。

在小水流下冲片,小心擦干玻片,注意不要碰到细胞面。

生物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

生物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

生物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一、原理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有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第三个核块。

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许多人认为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很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二、步骤1.大蒜幼根的培养:提前3~5天进行培养,将大蒜瓣剥去外边膜质枯皮,下端可见许多微微凸起的根原体,将蒜瓣架在烧杯(大小与蒜瓣适宜)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蒜瓣的下部浸入水中,置温暖处,注意每天换水,经3~5天后,即可长出1-2cm的嫩根。

2.处理根尖:阳性检测采用M CrO3,M NaN3,M EMS,对照用自来水处理,处理时间24h。

3.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自来水浸洗3次,每次2-3min,洗净后在水中恢复培养24h。

4.固定:用甲醛: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24h后弃去固定液,或换入70%酒精中保存。

5.酸解:弃去固定液,用清水漂洗2-3次,吸净水,加入6M盐酸,于室温解离10min,弃去盐酸,漂洗根尖2-3次,彻底洗净盐酸。

6.染色:截下1-2mm长的根尖,滴加石炭酸品红染液,染色10min,加盖玻片,压片观察。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第15页
微核与MDS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克隆性改变反应了病 程演变是一个伴随染色体异常渐变过程。 微核是滞留在细胞质中染色体断片或染 色单体。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第16页
微核与MDS
所以,微核是染色体畸变在细胞中一个表 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染色 体损伤程度。近年来微核检测在MDS方 面研究日益增多。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第1页
微核形成
微核形成与染色体断裂、缺失,以及染色体畸 变发生高度相关,检测微核能够间接反应染色 体受损情况。
通常检测微核反应机体所受环境诱变剂、致 癌剂、X射线及其它有害原因所引发染色体损 伤程度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第2页
参数
①微核人员检出率:检出淋巴细胞微核人员占该 组总人数百分率。
第4页
方法
采取耳垂血0.1ml,肝素抗凝,与1/2 量3% 明胶放入离心管中, 加盖混匀, 垂直至于 37oC 水浴箱中自然沉降40 分钟左右。 吸收上清液,注入离心管中, 1000rpm/5 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 推片,干后,甲醇固定1 分钟,瑞- 姬 氏染色1 0 分钟。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第18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核与MDS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第19页
微核与MDS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第20页
当前恶性肿瘤发生率逐年升高。恶性 肿瘤是癌细胞恶性克隆性异常,其发生与 机体细胞内遗传物质损伤有着亲密关系。 因为微核与染色体畸变高度相关,近年来 微核检测在恶性疾病研究方面受到极大 重视。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微核试验的原理

微核试验的原理

微核试验的原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原子核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微核试验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所谓微核试验,就是通过加速器将高能粒子轰击目标核,使其发生裂变或者反应,进而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从微核试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数据分析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微核试验的基本原理微核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能粒子与目标核的相互作用,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行为。

高能粒子可以通过加速器进行加速,使其具有足够的能量与目标核发生相互作用。

目标核可以是稳定核或者放射性核,也可以是天然存在的核素或者是通过合成得到的核素。

高能粒子与目标核的相互作用包括以下几种:1.弹性散射当高能粒子与目标核发生弹性散射时,粒子的能量和动量不变。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用来研究原子核的大小和形状。

2.非弹性散射当高能粒子与目标核发生非弹性散射时,粒子的能量和动量会发生变化。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用来研究原子核的激发态和衰变行为。

3.核反应当高能粒子与目标核发生核反应时,会产生新的核素和粒子。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用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核反应过程。

二、微核试验的实验装置微核试验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加速器、目标核、探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1.加速器加速器是微核试验的核心设备,用于将粒子加速到足够高的能量。

常用的加速器包括静电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子循环加速器等。

2.目标核目标核是微核试验的实验对象,可以是稳定核或者放射性核,也可以是天然存在的核素或者是通过合成得到的核素。

目标核的选择与实验目的密切相关。

3.探测器探测器用于探测高能粒子与目标核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粒子和辐射。

常用的探测器包括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等。

4.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数据分析微核试验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对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遗传毒性评价

遗传毒性评价

三、实验用具
1、材料:蚕豆(Vicia faba, 2n=12)干种子 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数量少,DNA含量
高,根尖中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对诱变因子反 应敏感,且容易观察,是理想的遗传毒理分析材料。
2、实验仪器及用具
显微镜、培养箱、紫外灯、水浴锅、剪刀(或刀 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滤纸 等。
“污染指数”判别(此方法可避免因实验条件等因素带来的 MCN‰本底的波动):
样品实测微核平均千分率
污染指数PI= 对照平均微核千分率
0﹤PI﹤1.5,基本没有污染; 1.5﹤PI﹤2,轻度污染; 2﹤PI﹤3.5,中度污染; PI﹥3.5,重度污染。
MN NCE
单个微核
多个微核
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成
微核形态
2、微核的形成机理:许多理化因素,如辐射、 化学药剂等作用于分裂细胞,引起染色体断裂或干 扰染色体行为使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末 期未能进入主核,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 便浓缩形成独立于主核之外的小核——微核。
3、微核率的大小与用药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 相关,因此,可在间期进行微核的观察和计数来 检测染色体畸变水平,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体的损 伤程度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
4、微核测试已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 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 断等方面
化学致突变物
染色体 作用于纺锤丝
无着丝点,片或环
整条染色体 带着丝粒的环和断片
形成微核
微核成因
于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质中
多染红细胞(PCE)呈灰蓝色, 正染红细胞(NCE)呈橘黄色。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形成
五、结果与分析 微核识别标准: (1)在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讲解学习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讲解学习

五、操作步骤
染色 涂片充分晾干后 染色:1. 平置涂片于染色架上,滴加试剂一5滴,
迅速均匀盖满涂片,染色1.5 min 2. 不要丢弃试剂一,直接滴加试剂二10滴, 轻轻均匀摇晃涂片使染液均匀覆盖涂片,染色8 min 3. 水洗涂片30s, 待干后镜检
五、操作步骤
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细胞群 高倍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 油镜:细胞形态、微核
五、操作步骤
本次实验染毒处理: 环磷酰胺
剂量:0.8mg/10g 每次染毒(腹腔注射) 次数:多次染毒法(4次)----最佳浓度及作用时间
五、操作步骤
骨髓液制备 ↓
涂片 ↓
染色 ↓
观察与计数
五、操作步骤
骨髓液制备及涂片 猝死:颈椎脱臼、麻醉 取组织:胸骨、股骨 获取骨髓液:在胎牛血清中迅速制取骨髓液 涂片:均匀
检测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 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DNA断裂剂和非整倍 体诱变剂)。
辐射损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 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四、器材及试剂
器材:手术剪、无齿镊、小型弯止血钳、干净纱 布、带橡皮头吸管、晾片架、玻璃蜡笔、玻璃染 色缸、载玻片及推片、定时钟、带油镜头显微镜、 细胞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微核成因 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 纺锤丝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
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胞质中,单独形成规则的次核
植物细胞微核实验(蚕豆根尖) 淋巴细胞微核实验 双核微核实验 小鼠骨髓微核实验
嗜多染红细胞(PCE)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 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
到严重抑制,实验结果不可靠
2. 微核率:含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以千分率(‰)表 示

试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us微核试验

试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us微核试验


2.2 实验原理
微核:染色体断裂或纺锤丝受损, 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滞留在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
微核形成原理
微核 micronucleus
微核试验:通过观察微核的形成情况来检测断
裂剂及非整备体诱发剂。
可以根据嗜多染红细胞(PCE)细胞中微核出现率, 观察环境污染物对染色体完整性和染色体分离改变的 影响,判定其有无遗传毒性 。
14致突变试验评定外源化合物对生殖细胞及体细胞的致突变性对遗传危害性做出初步评价用于环境诱变剂污染的监测及评价有价值的工具用来评价诱发癌症的可能性遗传毒性研究新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荧光原位杂交转基因小鼠突变试验基因芯片技术常用经典方法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sce试验显性致死试验根据检测的遗传学终点可将致突变实验分为基因突变试验染色体损伤试验非整备体试验和dna损伤试验
遗传毒性研究新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荧光原位杂交 转基因小鼠突变试验 基因芯片技术
根据检测的遗传学终点,可将致突变实验分为基因突变试 验、染色体损伤试验、非整备体试验和DNA损伤试验。
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2. 1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方法 和嗜多 染红细胞(PCE)微核测定方法 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遗传毒理学在实际生活与 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经皮
注射
a.经口 经呼吸道

c.经呼吸道
b.经皮 d.注射
小白鼠的灌胃方法
小白鼠的腹腔注射 方法
③ 染毒次数及取样时间 环境毒物诱发微核出现 的高峰时间:24 - 72 h
微 核 率
染毒次数:4次连续染毒 每24 h染毒1次
染毒时间

微核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微核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微核试验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微核试验是一种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测试方法,用于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微核试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2. 微核试验的原理微核试验的核心思想是将软件系统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可验证的核心模块,通过对每个模块进行单独的测试来确保系统的正确性。

具体来说,微核试验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模块划分首先,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封装了特定的功能。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得每个模块的功能单一且清晰,方便进行单独的测试。

2.2 接口定义为了使得每个模块能够独立测试,需要对每个模块的接口进行明确的定义。

接口定义应包括输入、输出参数以及每个模块的预期行为。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模块被单独调用时能够正常运行。

2.3 模块测试针对每个模块,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应包括常规输入、异常输入以及边界条件的测试。

通过对每个模块的测试,能够验证模块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2.4 集成测试完成每个模块的测试后,进行模块的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为了验证不同模块之间的交互是否正确。

在集成测试中,需要对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确保数据的传递和处理的准确性。

2.5 系统测试完成模块测试和集成测试后,进行整体系统的测试。

系统测试是为了验证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对不同场景的测试,以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正常运行。

3. 微核试验的应用微核试验在软件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开发者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3.1 功能验证通过微核试验,可以对每个模块进行单独测试,确保每个模块的功能符合要求。

这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功能性。

3.2 异常处理在微核试验中,针对每个模块的异常输入进行了测试,以验证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这可以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

3.3 接口验证微核试验中需要对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传递和处理的准确性。

这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兼容性。

简述微核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微核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微核试验的原理及应用1. 微核试验的原理微核试验是一种利用微型核反应堆进行核试验的方法,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反应堆设计:微核试验使用的微型核反应堆通常采用高浓缩铀或钚-铀合金作为燃料,通过控制核化学反应速率实现可控的核反应过程。

反应堆的设计与普通核反应堆相似,但规模较小。

2.控制核反应速率:微核试验通过控制反应堆中燃料的丰度、温度、压力等参数,调节核反应的速率,以达到预定的核反应条件。

通过调整核反应速率,实现核反应堆的平衡运行。

3.核分裂与核聚变反应:微核试验主要利用核分裂和核聚变两种反应进行能量释放。

核分裂反应是指重核原子的裂变产生能量和裂变产物,核聚变反应则是指轻核原子的聚变产生能量和聚变产物。

微核试验可选择不同的核反应类型,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目标。

4.辐射控制:微核试验在进行核反应时,需要对辐射进行有效控制。

通过设计合适的屏蔽装置,控制反应堆中的辐射传输和辐射泄漏,保证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2. 微核试验的应用微核试验作为一种新型的核试验方法,其应用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能研究:微核试验为核能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平台。

通过控制核反应过程,研究核裂变和核聚变等反应的特性和机制,为核能利用和核能源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2.核武器研究:微核试验可用于核武器研究和核弹头试验。

微型核反应堆可以模拟核武器中的核反应过程,通过核分裂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来检验核武器的设计和性能。

3.核安全研究:微核试验对核安全研究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微型核反应堆的设计和控制,可以研究核材料的安全性、辐射控制技术和核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核能源开发提供更安全的环境和操作条件。

4.核医学研究:微核试验可用于核医学研究和放射性医学治疗。

通过调节反应堆的核反应速率和辐射剂量,研究放射性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机制,为放射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5.核废物处理:微核试验还可用于核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微核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处理设计

微核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处理设计

微核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处理设计微核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资源处理方式,能够高效地处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成为了当代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核能够快速氧化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排放的目的,但它的效率和稳定性与许多因素有关。

本文将探讨微核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处理设计,以期为工业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一、影响微核技术处理效果的因素1.污染物的性质:微核技术处理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

如废水中的COD、氨氮等有机、无机物质、气体污染物中的烟尘、二氧化硫等等,这些污染物在不同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机制千差万别,需要在处理过程中指定合适的反应条件。

2.反应物浓度和流量:微核技术中的氧化反应产生的活性物质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与污染物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浓度和流量是微核技术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反应物浓度过低,会减弱微核分解反应的效果,而浓度过高则会影响氧化活性物质的降解速度。

流量过大时需要增加处理器的数量或设备的运行时间,增加处理成本。

3.温度:温度是影响微核技术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温度过低时反应速度会减缓,而过高则会使活性物质分解,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另外不同的污染物会有不同的温度区间适宜于处理,温度控制对于不同污染物的处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4. pH值:pH值也是影响微核技术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而言,酸性环境中有机物质的氧化效率较高,而碱性环境对于硝酸盐和氨氮等无机物质的处理效果较好。

5.氧气含量:微核技术中的氧化反应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内容是反应的必要成分,氧气含量对于微核技术处理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氧气含量过低,反应速度会减缓直至停止,微核处理时间会因此延长。

二、微核技术的处理设计1.建立合适的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器和溶液的设计。

2.控制反应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流量。

反应物的浓度应该足够高,流量应该足够小,这样可以达到理想的反应效果。

3.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要掌握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污染物和不同的反应,设定合理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染色体安全毒理试验
姓名:贾天舒指导教师:郝雪峰
摘要: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微核诱变洗发水
引言:微核试验在对外来化合物(如药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化妆品、环境污染物等)遗传毒性和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损害监测和现场生态环境检测方面,在诊断和预防肝癌、食管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微核试验最大的优点是经济、简单、快速,而国内外大量的对试验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该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与经典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基本相当。

因而,特别适合作为大量化合物和现场人群初筛的实验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美容美发要求的不断提高,洗发水种类层出不穷,这些洗发水是否会对人体产生遗传毒性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利用微核技术,研究品牌洗发水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旨在为洗发水对人体产生遗传毒性问题的认识提供参考。

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是由于根尖细胞在分裂时受外界诱变因子作用,形成的不随细胞分裂进入细胞核的染色体片段。

由于产生的微核数与外界诱变因子的强弱成正比。

因此可用微核实验来评价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

1.材料及用品
1.1材料丝蕴牌洗发水蚕豆
1.2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型号:HRHS24;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电子显微镜(型号:JMOECXS—212—201);
1.3用品吸管,量筒,烧杯,载、盖玻片,毛细吸管,
1.4试剂卡诺固定液1mol/L盐酸吉姆萨染液
2.步骤
2.1实验材料的培育
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DNA含量高.种子成熟后,晒干贮藏于干燥器内或4℃冰箱内备用。

2.2催芽
将实验用蚕豆种子按需要量放入盛有自来水的盆中,在23℃下浸泡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胀。

2.3培养
纱布松散包裹置盆中,保持湿度,在23℃情况下催芽48小时,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2cm左右,根毛发育良好,这时即可用来进行处理了。

2.4处理
用被检测液处理根尖,每一处理选取30多粒初生根尖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种子,放入盛有一定浓度丝蕴牌洗发水的盆中,在其中培养根尖。

同时在另一盆中用蒸馏水处理根尖,作为对照。

处理时间约为24小时(此时间可根据实验要求和被检测液的浓度等情况而定)。

2.5尖细胞恢复培养
将处理后的种子用自来水洗根后,将洗净的种子再放入自来水中恢复培养约24小时。

空白对照组也一样处理。

2.6定根尖细胞
将恢复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cm长的幼根放入广口瓶中,以新配的卡纳氏固定液进行固定约5~6小时。

2.7根尖解离
洗净固定液,用1mol/L盐酸在60摄氏度酸解10~15分钟。

2.8染色
用吉姆萨染液染色15~20分钟。

2.9检及微核识别标准
压片后,将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良好、核膨大、分裂相多的部分转到高倍镜下进行观察、并统计不少于1000个细胞中其微核数,测定其微核千分率MCN和污染指数PI,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3.结果及分析
3.1结果计算
微核千分率(MCN‰)=观察细胞中有微核的细胞数/总观察细胞数*10000‰污染指数(PI)=样品中实测的MCN/对照组的MCN平均值
3.2结果统计
洗发水诱导蚕豆微核实验结果
0 1 2 3 4
5 6 7 8
微核数平均值0
0.2 24 17 6 4 8 10 10 13 1
平均

11.5 PI 57.5 3.3结果分析:
3.3.1低倍镜中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分裂相较多的部位再转高倍镜观察找到微核。

微核识别标准1在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小核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

3.3.2 蚕豆的根尖压片中能观察到较为多的微核,其结果肯定与洗发水的毒性有关,丝蕴牌洗发水的毒性较大。

有一点原因是实验做诱导时洗发水浓度太大,导致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很多的微核。

4.讨论
4.1选种时尽量选饱满的,没有烂掉,确保其能发芽。

4.2培养蚕豆根尖吸涨时,既要使其吸涨充分,又要注意不能一味的要其吸涨而导致蚕豆烂掉,若发现有烂的应及时处理掉,其根尖也不能使用。

4.3用纱布包裹使其发芽时要时刻保持纱布处于浸湿、湿润状态,不能使其干了。

否则蚕豆不发芽。

也不能让蚕豆浸在水中,容易泡烂。

4.4根尖恢复培养之前要将培养液充分洗净,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4.5固定和酸解要充分,否则对压片及观察微核并计数有较大的影响。

4.6压片时尽量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因为成熟区细胞较大,不利于细胞及微核计数。

4.7每人数3根根尖,每次至少数1000个细胞,得到平均数,在于同组其他7个人取平均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4.8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应制作浓度梯度处理实验组的蚕豆根尖,那样所得到得数据更具说服力。

5 结论
洗发水是现代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的化学物品。

据有关研究报道,市面上的洗发水大多数含有二恶烷。

众所周知,二恶烷是一种有害的致癌物质,但是长时间或者经常使用洗发水护理头发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还没有相关科学依据。

二恶烷属于化妆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

二恶烷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进入体内。

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在体内有蓄积作用。

二恶烷可能有致癌性,IARC中它被分为2B类,即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较小(possibly)。

但它对动物的致癌性是已知的。

所以洗发水对于人体是否有危害、甚至致癌都是个未知数。

6.参考文献:
【1】黄坤艳.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建立与应用.北京农业,2008,(27):14-16
【2】郭小颖.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长江南京段水质,环保科技,2008,14(03):47-48 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生物教学实验中心【3】王虹王小娟高向丽,亚硫酸钠和亚硫酸钠对蚕豆根尖细胞致突变作用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9,21(4):295-297
【4】熊勇,黄俊雄.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盘龙江水质的研究.云南名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04):330-333
【5】寇宁,袁振华,查捷等.市售含对二氯苯防蛀剂诱导植物细胞的微核效应.癌变.畸变.突变,2004,16(05):305-306,3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