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文学文化常识复习卷答案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传奇小说始于唐代,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古典小说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
“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的小说,指的是琐碎的言论,内容如何,不得而知。
西汉刘歆在《七略》中提及“小说家”的名称,但所记之书后世不传。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给“小说家”下了定义:“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文言传说故事或名人轶事的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葛洪的《神仙传》、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到了唐代,出现了记述奇闻异事的文言短篇小说,名唐传奇。
传奇小说产量丰富,除了《聂隐娘》外,代表作品还有《虬髯客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柳毅传》《李娃传》《红线传》《章台柳传》《长恨歌传》《霍小玉传》《梅妃传》《枕中记》等。
这些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和典故,常为后世文人所用,宋元明三代不少戏剧故事,都是在唐传奇的基础上继续演绎创作出来的。
传奇小说的主人公不尽是鬼神,而多是人。
或是才子佳人,或是英雄侠客,总之,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性格的人。
比如《聂隐娘》和《红线传》,主角是参与到地方官吏斗争之中的刺客侠士,反映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各股地方势力之间相互斗争仇杀的社会现实;再如《李娃传》和《霍小玉传》,主角是情路坎坷的世族子弟和妓女,反映了唐代士人以迎娶大家闺秀为荣的等级森严的婚姻状况。
大唐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为传奇小说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创作空间,使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浓的现实和时代气息。
虽然传奇小说包含丰富的社会内容,但加入了很多纯粹想象的元素。
比如《聂隐娘》中描述隐娘与精精儿打斗,说是有红白两面旗帜在床的四周击打旋转,后有一人从空中掉下来。
又描述空空儿的神术,说是人不能看见他的变化,鬼不能跟随他的踪影,他能从虎穴进入阴间,能用无形攻击有形。
山东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高中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doc
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踟蹰(zhī chú)..B.侘傺 (chà chì)..C.伶俜 (ling pīng)..D.凝噎 (yē).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3 分)()转徙 (xǐ) 迁谪 (zhé) 纶 (guāng)巾...荠 (jì)麦幢幢 (chuáng) 窒 (zhì)闷b5E2RGbCAP ....罗衾 (qīn) 沙渚 (chǔ) 三匝 (zhā) ...溘 (kè)死神妪 (yū) 落蕊 (ru ì)p1EanqFDPw ...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3 分)()A.祭祀轮廓虔诚宠姬佞臣爽心悦目 DXDiTa9E3dB.恶梦幽远萧瑟缕心刻骨变幻莫测C.翌日苍桑嘲哳清俊飘逸雾失楼台 RTCrpUDGiTD.憧憬懊悔霄禁一椽破屋千帆竞发3.选出解释有错误的一组( 3 分)()A.落寞(冷落,寂寞)开济(扶助)漫(不要)嗟荣辱夙(早上)兴夜寐.....B.宁谧(安静)盎(洋溢)然翠峰如簇(丛聚)可堪(能忍受)回首....C.啜(喝)茗颔(点头)首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久负(享有)盛名.....D.陶(快乐)然倏(极快地)然山居秋暝(晚)游目骋(放开)怀....4.选出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3 分)()A.他从旧营垒中冲出来,但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崇高的品质。
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如果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置若罔闻。
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4 分)()A.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①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B.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②C.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D.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③A.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C.胜似闲庭信步.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B.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①C.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 6 世纪的春秋时期,共 305 篇,又称“诗三百”。
黑龙江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黑龙江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
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
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
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
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
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
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
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 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文学文化常识试卷(含答案解析)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文学文化常识一、单选题1.(2022高二上·芜湖期中)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先王:一般特指尧舜禹汤文武几位有名的帝王,亦指已逝的前代君主。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中指的是前者。
B.《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与《老子》《孟子》合称“三玄”。
C.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具体所指不一,一说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后多借指全国、天下。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及国郊,称为国人。
其中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
2.(2022高二上·周至期中)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A.《边城》—沈从文—小说B.《装在套子里的人》—莫泊桑—小说C.《滕王阁序》—王勃—散文D.《陈情表》—李密—散文3.(2022高二上·西城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宴会与祭祀等各个方面的生活。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善于刻画人物,长于记述战争和外交辞令。
C.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D.鲁迅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杂文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4.(2022高二上·周至期中)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考试的复习是最费时费力的,需要通过做语文试题来巩固学过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完成1-9小题,27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龟(guī)裂逶迤(wēi yí)白芨(jí)浆殒身不恤(xuè)B、老趼(yán)蓑鲉(suāi yóu)宿舂(cōng)粮期(qī)功强近C、缂(gé)丝扃牖(jiōng yǒu)齐彭殇(shāng)猥(wēi)以微贱D、呱呱(guā)缧绁(léi shì) 槲(hú)寄生长歌当(dāng)哭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菲薄菲红蜗角虚明不足为其B、廖落激湍情随事迁偃仰啸歌C、谍血濒临日簿西山举案齐楣D、汲取俯瞰熟视无堵飘洋过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___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②任何人间理想都___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③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__的伟大呵!④匐匍在地,很容易被人们的平视习惯所忽略――蛇____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
A、遏制抚慰惊心动魄悄无声息B、遏制安慰惊天动地蹑手蹑脚C、阻止安慰惊心动魄蹑手蹑脚D、阻止抚慰惊天动地悄无声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而DNA序列的差异,将有助于人类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而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特点”针锋相对。
B、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无法从现有的国际法、一国之法来判定非法行为。
我们的法律在这些新问题面前变得无所顾忌,或无能为力。
C、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漩涡。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导语】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
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
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
为了帮助你更好的学习,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文章,欢迎阅读!【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历,国人曾有谣谶之信。
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
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
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
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
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
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
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
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
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
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
”(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
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
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
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
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泱泱yàng不乐. 翘qiáo首泅qiú水睥pì睨B.垂涎yán三尺喧阗tián 迤逦 yǐlǐ央浼 měiC得鱼忘筌 quán 憎zèng恶熨yùn帖杀手锏jiǒnD鲜xiǎn为人知窸窣xīsū馄饨 húntún 阈值yù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A 因地治宜别出心裁富丽堂皇瞻养父母B 脏款臭名昭着感恩戴德微言大义C 宣泄怨天尤人幅圆辽阔变换莫测D林阴路见风驶舵大器晚成长年累月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小说家应尽肯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全像是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篇文章;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穷山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经是跨国集团董事长,今昔之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B刘敬宣缺乏根底,想造反只能是因人成事;当时各路人马都已被灭,除非和司马氏联手;C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啊D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不管他是不是罪犯,我都要先救活他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A王勃被誉为唐初四才子之一,其他三杰分别是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其中王勃有王子安集留世;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等,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C逍遥游出自庄子一书,这本书是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庄子所着,行文多为寓言,善于虚构,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奇特,气势波澜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D辞,是古代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抒情文体,它是战国时期的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因而多有楚地方言,又称楚辞;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共9分文化要发展环境需宽松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有删节;7、下列不属于“文化”成为人们热门话题理由的一项是A、发展文化可以使人幸福,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治理;B、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因此形成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C、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D、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概念深层次辨析的讨论,人们迫切希望政府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方向;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B、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加以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C、“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D、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C、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D、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出现在繁荣和发展的;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2分范纯仁字尧夫,仲淹没,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弼与先臣素厚,臣在谏省,不录私谒以致忠告,愿示以此章、使之自省;”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1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2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弟纯粹在关陕,纯仁虑其于西夏有立功意;与之书曰:“大辂与柴车争逐,明珠与瓦砾相触,君子与小人斗力,中国与外邦校胜负,非唯不可胜,兼亦不足胜,不唯足胜虽胜亦非也;”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怒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坐隅;节选自宋史注掊póu:搜括;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条:分条列举B.致主处身,二者胥失致:交还官职C.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任:担当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情:主观愿望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神宗嘉纳之之..二虫又何知C.而恤已深于.恤物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公一宽以.,恐不胜其治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2.以下四组句子,不全属于表现范纯仁“忠恕”的一组是A.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纯任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纯仁对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宫廷卫士丝毫不姑息迁就,严惩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卫士;由于皇帝认为他的解释合理,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把牧场交给他管理;B.范纯仁直言敢谏,不惧怕权贵,他弹劾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不顾朝廷眷顾倚重,家居养病,不主动担当国家重任,在报效君主和立身处世两方面都有缺失;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一定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是将人才罗致到自己的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分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分3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4分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1.两首诗诗题相同,但格调意境迥异,请结合两诗意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诗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2.试分析王维诗尾句中“湿”字的妙处;4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愿乞终养;2、——————,穷岛屿之萦回,——————,————————;3、——————,抚孤松而盘桓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8分美生灵张炜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②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呜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③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④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⑤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⑥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们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⑦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⑧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⑨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⑩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17作者将羊称作“美生灵”,从全文看,“美生灵”美在哪里 4分18.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赏析第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19.文中写道:“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20.文章结尾写道:“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4分六、语言运用:9分21在横线上填写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一个人的欣赏趣味,通常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曰:性格修养决定欣赏趣味;春兰与秋菊同为花中之秀,有人喜欢春之生机盎然,则钟情一枝独秀的春兰; , ;二曰: ;衣食无忧的纨绔子弟,爱看庸俗浅薄的游龙戏凤;而贫穷落泊的学子寒士,则盛赞铤而走险的打渔杀家;22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6分第1组:孔子与庄子第2组:项羽与刘邦第3组:李白与杜甫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七、作文60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痕迹约翰·罗斯金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把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答案:基础选择1-6 ABABCC科技文参考答案7、解析A项是发展文化的目的,且没有定论;注意题干信息“理由”;本题考查分析综合中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级;答案:A8、解析A、从“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中可知;B、从“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可知,因为政府提供一个主导的追求便是权威干预,政府显然是“权威”;C、“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中的“也可以”表明政府还没有“主导的追求方向”;D、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理解等级中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分析综合中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B+C级;答案:B9、解析A、“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可能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根”的唯一方式;B、“建文化城,写繁体字,开国学班”都只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不能说有了这些方式“传统文化”就一定能继承;C、原文中没有依据;本题考查分析综合中之分析概括能力C级;推断题是近几年热题;答案:D;文言文答案10.B致:表达忠心,报效11.B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B项一个代所说的话,一个为“此,这“;C 项介词,都表比较; D项都是介词,表凭借;12.B前句是皇上对范纯仁忠恕敢谏的嘉许;13.C“期岁,盗减比年大半”是说等到了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四、翻译14.12略3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皇上下诏派使臣来查办;15诗歌鉴赏答案::1王勃山中,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意象枯涩凄凉,表现了诗人羁旅之悲,思乡之苦;王维山中,溪流婉转,红叶鲜明,翠色浓郁,富有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真诚喜爱;2.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翠色甚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水,使人感觉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16、略现代文答案:一文学文本:17.参考答案外在的美:①模样、神情纯洁可爱;1、2自然段②个体温顺弱小,群体充满和谐与温情;5、6自然段2分内在的美精神的美:①毫无侵犯性,无私地馈赠和奉献一切;第七自然段②深刻理解世界,顺应天命;8、9自然段2分;18.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或细节描写;2分作用:①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三只小羊的咩叫、嬉戏和心理特征,赋予了小羊以人的情感,形象地表现了羊群的和谐和温情;2分,从内容方面回答②为下文对人类的丑恶进行反思和批评张本或“作铺垫”,与人类的同类相残形成对比;2分,从结构方面回答共6分19.参考答案①对其他生命的馈赠毫不感激;②习惯于对羸弱的生命进行索取和掠夺:③对同类也要进行掠夺甚至杀戮,且不懂羞愧;④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还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评注本题考查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D级;注意题干中“联系上下文看”、“哪些方面”等信息的提示作用;20.参考答案①羊虽被欺辱,被杀戮,却依然继续默默地对人类奉献和馈赠;②它们用自己善良的本性、高贵的精神让人类看到拯救的希望或“无声地向人类昭示可怕命数前的救赎之途”;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可根据自己的认识联系现实拓展21语言运用:人有偏爱秋之清爽怡人,则有青睐萧疏淡雅的秋菊生活经历制约欣赏趣味前两句应围绕“秋菊”说;“二曰”后应依据后面的内容做概括22示例:唐代诗坛的两位泰斗——李白与杜甫,我更喜欢李白;喜欢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才气,喜欢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喜欢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鼎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
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大约1500年的历史进程中,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化而来,最初用来烹煮食物。
最早的铜鼎见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商、周发展至极盛,两汉至魏晋时期逐渐衰落。
早期的铜鼎,囚铸造技术的局限,形制比较单一,以锥足圆鼎为主,器壁较薄,纹样简单,充满了原始性。
商中期以后,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和日益重要的祭祀的需要,鼎的形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方鼎和分档鼎,且形体也不断变大,鼎足由原来单一的锥足发展为柱足和造型各异的扁足;同时纹饰也逐渐精关繁缤起来,甚至整器都有装饰的纹饰,而且主。
次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中期偏晚的时候,以族徽与日名为主题所构成的铭文开始出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鼎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青铜鼎由此进入了它的繁荣期。
西周是青铜鼎发展的全盛时期,时代的更替变革必然会给青铜器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纹饰和鼎足上,纹饰由繁缤逐渐变得简约,青铜器满花的装饰风格已经不是主流。
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鼎足。
西周早期的柱足从中期开始向蹄足的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突变是这一时期的青铜鼎已经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的礼制用器,由此也赋予了青铜鼎政治与精神的含义。
列鼎制度就是在这时兴起的,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长篇铭文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铭文内容涉及革命、战争、诉讼和婚嫁等许多方面。
在类型上,西周青铜鼎较前代也有所发展,既有庙堂重器,也有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实用型的温鼎等。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大量作品竞相问世,百卉千葩让人()。
新世纪文学带来海量阅读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纵观历史,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回眸当代,有鲁迅痛定思痛、以笔为枪完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注意”的《呐喊》;有沈从文朴素自然、细腻入微展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边城》……(),。
同时这些著者更是以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而如今文学的“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化”虽催生了创作的繁荣,但在繁荣背后也存在()的现象。
面对“走得快”还是“走得远”,文学创作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只有在追求创作多元化的同时,坚守“载道与言志”,才可迎来文学创作的“春风十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鱼目混珠B.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泥沙俱下C.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鱼目混珠D.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泥沙俱下2.在选文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B.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C.这些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D.这些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A.《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陕西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陕西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祭祖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②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初,人们对于梦和死亡现象非常困惑,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于是人类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并认为,灵魂是独立的,会在人睡觉或出神时离开身体,当人死了就会永远离开身体。
亡人的肉身会腐烂消失,但灵魂一直存在。
应如何对待这些神秘且不死的灵魂呢?人们的选择是举行祭祀。
③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如“报”“又”“岁”等。
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祈福求吉而举行的。
在殷人的头脑中,祖先是令人恐惧的死者,这些人经常制造各种灾祸。
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们定期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祈求祝福。
这和《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相符合:“祭,祭祀也。
从示,以手持肉。
”④商时期的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增加了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
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
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
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
《礼记·王制》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祭于寝。
”通过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了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
周代创制的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
⑤到了汉代,汉儒将孝道思想和祭祖礼仪结合了起来。
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
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成为汉王朝治国的重要思想根基。
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为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答案】A2. 【答案】B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A6. 【答案】B7. 【答案】C8. 【答案】D9. 【答案】A10. 【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11. 【答案】(1)A. 美丽的风景(2)B. 精美的食物(3)C. 丰富的文化(4)D. 深厚的友谊12. 【答案】(1)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引用诗句和描绘景物,使文章更具诗意和画面感。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13. 【答案】(1)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3)作者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14. 【答案】(1)A. 江南春(2)B. 渡荆门送别(3)C. 江雪(4)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 【答案】(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 【答案】(1)作者通过描绘寒山、古寺、落日等景象,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2)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四、作文(50分)17. 【答案】标题:《科技的力量》开头: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主体:1. 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手术等,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2. 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教学等,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3. 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结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让科技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35分)1.(19分)材料一: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
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
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
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
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
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
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
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近20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
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
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
二是从模仿到原创。
当时网络文学的内容,以玄幻类为主,题材不够丰富,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
三是质量大幅提高。
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
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
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
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已翻译500多部。
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
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9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内蒙古第九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
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HY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HY礼俗。
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代根据日月的时间是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
“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
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
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
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
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
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
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
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清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
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期中文学文化常识复习卷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1、司马迁,字君实,夏阳(地方)人,汉(朝代)史学家和文学家。
因替李陵之
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的历史,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表、八表、十书五种体例。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二、谏太宗十思疏
1、谏: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太宗名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有名的“疏”类文章有李斯《谏逐客书》等。
2、魏徵,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3、成语解释:垂拱而治: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就能治理好天下。
三、新序二则
1、《新序二则》的作者是汉代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省沛县)人,亦称“刘中垒”。
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撰有《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校雠学的创始人。
平生著述甚丰,以《新序》和《说苑》最有文学价值。
《新序》为历史故事集,以春秋时事为多,利用寓言、比喻等形式来达到讽谏的目的,著名的如“叶公好龙”。
《说苑》为分类故事选,共20篇,内容与时政颇相切合,取材通俗、风格朴实。
2、《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
其中的许多章节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特别是有了虚构的成分,已经具备了小说的某些因素。
四、训俭示康
1、文学常识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
北宋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个月逝,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用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也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周威烈五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1362年的历史。
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得失。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为《资治通鉴》。
3、闻喜宴,皇帝赐予新科进士的宴会。
因曾设宴于琼林苑,故又称“琼林宴。
”
4、科名,隋代起设科取士,叫作科举。
因为取士分等第名次,所以又叫科第、科名。
5、成语解释:石崇斗奢:西晋石崇与王恺比赛奢侈。
形容奢侈浪费。
五、秋声赋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谥文忠。
2、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位散文大家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3、古代称音乐上的五个音阶为宫、商、角、徵、羽。
六、左忠毅公逸事
1、左忠毅公,名左光斗,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被诬下狱,受酷刑而死。
2、逸事指世人不知道的史事。
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别人闻所未闻的事。
3、方苞,清代散文家。
安徽桐城人。
是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为文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也就是以宣扬理学道统为宗旨的思想内容。
“法”即“言有序”。
也就是写文章的种种法则和规矩。
方苞的
语言风格追求“雅洁”。
4、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姚鼐、刘大櫆。
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故都的秋
1、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为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2、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八、晨昏诺日朗
本文作者是赵丽宏,上海(家乡)人。
九、瓦尔登湖
1、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梭罗
2、《瓦尔登湖》与《圣经》、《小王子》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心灵书”,它是美国迄今为止阅读率最高的散文集。
本文是书中《湖》这一章节的节选部分。
十、守财奴
1、本文节选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
其代表作除此之外,还有《高老头》等。
2、世界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莫里哀
的《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果戈里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和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此外,中国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也是著名的吝啬鬼形象。
十一、告别权力的瞬间
1、本文作者是李辉,写的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告别权力的瞬间。
十二、雷雨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的第一部话剧,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曹禺,原名万家宝,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其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十三、哈姆雷特
1、《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
是其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2、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