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灸运用于“治未病”简况

合集下载

针灸治未病的临床举隅及体会

针灸治未病的临床举隅及体会
p y atnt n t desa di h ls iso a te i oun r tn ngt e ca sc f o te “Tr am e t eo e e n ik”a y h e t n b fr b i g sc nd pa
病” “ 与 传变 ” 的区别 和联系 , 力求 诊病准 确, 治法 及 时。② 要重 视 对 “ 微 知 著” 见 的把 握。即要做到辨证准确 , 注重细微变 化更好 为临床 服务 。在 例 2中针灸处 方 的运用 前 提 即是 对 “ 未病 者 , 肝 之 治 见 病, 知肝传 脾 , 当先 实 脾 ” 中何 时 传变 的 理解 , 准确把握 传 与未传 , 时 发现传 变 及 之 “ , 立 防传 之法 。③ 对 “ 微” 后 未病 ” 治
因此 取 三 阴交 , 穴 为 足 三 阴经 之 交 会 穴 此
《 内经》 治未 病 ” 则 , “ 原 结合 经络 腧穴 理
论 而 设 立 的 一 种 极 具 针 灸 特 色 的 扶 助 正
气 的具体方法 。具 体而言 , 在机体健康 无
病、 疾病发生 之前 或疾病 轻 浅之 时 , 预先 应用针灸方法 激发经络之气 , 增强 机体 的 抗病 与应 变能力 , 而促 进健 康 、 从 强壮 延 年、 防止疾病 的发生 , 轻 随后疾 病对 机 减
失眠 、 口苦咽干 , 大便 干 , 食少 , 舌质红 , 苔
白厚 , 弦 长有 力 。经耳 鼻 喉 检 查 外 耳 脉 道 、 膜 无 明显 异 常。 中 医 诊 断 : 呜 耳 耳
( 胆 火 盛 ) 治 法 : 肝 泻 火 , 通 耳 肝 。 清 疏
用临床实践来反思及体会经 典理论 , 以便
墟 以疏 通 经 络 , 肝 泻 火 ; 听 宫 、 会 以 清 取 听

针灸“治未病”标准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

针灸“治未病”标准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

针灸“治未病”标准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治未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综合医院中陆续开设了治未病中心,社会上的各类养生保健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基于这样的形式,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治未病”的操作实施者以及人民群众对相关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疗效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相关学会的组织下,一些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和指南应运而生,但现有的标准远远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关键词:针灸;治未病;标准;应用“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是不断增大的生活压力和被压缩的休息时间,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疾病发生的根本是正气的不足,而中医“治未病”正是恢复正气,增强人体抵抗力的过程。

针灸“治未病”则是中医治未病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药物,不给予外源性的物质,而是以针灸等方法给予刺激,以激发机体产生相应变化,因此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独特,应用简单方便的特点。

一、慨述1、技术标准。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国针灸学会组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常用针灸特色技术的操作规范。

该标准的适用人群为进行临床、科研和教学的中医药针灸专业人员。

《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特色诊疗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

该规范分为保健拔罐、保健刮痧、气色形态手诊、手部保健按摩、头部保健按摩、耳部保健按摩、脊背保健按摩、足浴保健、足反射区保健按摩、中药药浴保健、藏药药浴保健十一个部分。

2、诊疗规范指南。

《中医基层适宜推广技术》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发布的三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基础上,筛选确定了《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目录》。

“治未病”理念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治未病”理念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 ] 元 御 . 圣 心 源 [ . 京 :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00: 2黄 四 M] 北 人 21
l —1 7 9.
[ ] 无 名 , 千 . 医 临 床 家 干 祖 望 [ . 京 : 国 中 医 3俞 千 中 M] 北 中
药 出版 社 ,0 1 17. 2 0 :5
[ ] 钦安. 4郑 郑钦 安 医 学 三 书 [ ] 太 原 : M . 山西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收稿 日期 :0 1 1 0 修 回 1期 :0 1 2— 6 2 1 —1 — 4; 5 1 2 1 —1 0
( 辑 马 虹 ) 编
文 章 编 号 :0 1 9 0 2 1 ) 3— 0 6— 4 1 0 —6 1 ( 0 2 0 0 4 0
参考文献 :
炎软膏、 蜂蜜 、 香油 , 取 效 一 时 , 症 状 逐渐 加 重 , 均 且
故 前来 就诊 。症 见 : 口唇及 唇周 皮肤 干裂 发硬 , 局部
[ ] 永 钦 . 医耳 鼻 咽 喉 口腔 科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 1王 中 M] 北 人
版 社 ,0 1 9 4—9 1 2 0 :7 8.
3 病 案 举 例

少, 舌质 淡 红 , 尖 红甚 , 和 缓 有力 。上 方 加 连翘 舌 脉 1 , 5g 继用 6剂 , 已基 本痊 愈 。为 巩 固疗 效 , 生 山 取 药 4 0 g 白芍 4 0 g 百合 4 0g 决 明子 2 0g 鸡 内 0 , 0 , 0 , 0 , 金 1 0g 共 研 为 极 细 末 , 晨 用 5 5 , 每 0 g煮 粥 , 服 连 1个月 。1a 4个月 后 随访 , 风 未 发 , 食 正 常 , 唇 纳 精 力 充沛 , 大便 2d一行 , 畅 。 顺 按 脾开 窍 于 口 , 华在 唇 , 患者 口唇 红肿糜 其 该 烂 且大便 坚 硬 难 解 , 被 误 诊 为 脾 胃积 热 型 唇 风 。 易

浅谈针灸“治未病”防治亚健康

浅谈针灸“治未病”防治亚健康
世界 中医药
21 0 2年 5月第 7卷第 3期
浅 谈 针 灸 “ 未 病 ” 治 亚 健 康 治 防
杨 逢春 胡 静 杨金 洪
( 中国中医科学 院针灸研 究所 , 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 小街 l 号 , 0 0 ) 北 6 1 70 0
关键词
针灸 ; 治未病 ; 亚健康
未病” 思想早在《 内经》 之前就已有萌芽。《 易经》 是上 古占筮之书 , 其特色之一就是提倡忧患意识 , 易经 如《
p t n —rtdfram v l ain q et n ar n ltrle io d li. ai t ae oer e au t u si n i i aea pc n yi s J e o o e t
Ha d Th r 2 0 1 4 0 —4 6. n e , 0 5, 8: 0 0
预防 , 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 的发生是机体正气和致 病邪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 正气虚弱就容易给病邪 以可 乘之机 , 或邪气强盛超过机体抗病能力 , 都会导致疾病 发生 。《 问 ・ 素 上古 天 真论》 “ 邪贼 风 , 之有 说 虚 避 时, 恬淡虚无 , 真气从之 ” 指 出了防御邪气和扶助 正 ,
祸患发生 , 也是推崇避祸 防患 的思想 , 与后 来《 内经》 “ 上工 治 未病 ” 的指 导原 则有 异 曲 同工 之妙 。
12 针灸 “ 未病 ” . 治 思想 的 主要 内容 “ 未病 ” 想 治 思 包 括 四方 面 内容 , 一是 “ 未病 先 防” 二 是 “ 病先 治 ” , 欲 , 三是 “ 病 防变 ” 四是 “ 既 , 病后 防 复” 。这 四个 方 面体 现
配 区释放 , 剧 了上 臂疼 痛 以及 椎 管 内外 软 组织 神 经 加 源 性 炎 症 , 此 形 成 疼 痛 与 肌 肉痉 挛 之 间 的恶 性 循 如 环 ] 。通 过针 刀松 解肩 三 肌 可 以改 善 局 部 血液 循 环 ,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自古以来一直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现代医学领域仍然保持着活跃的研究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针灸中医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前沿动态。

一、现状分析1. 针灸在中医学中的地位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及经络学说。

在中医学中,针灸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慢性病方面的疗效显著。

2. 针灸研究的现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灸研究逐渐形成了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研究者们通过临床实验、生理学探索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对针灸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进展1. 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等手段,揭示了针灸对大脑活动的调控作用。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刺激可以调节疼痛信号通路,从而缓解慢性疼痛。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2. 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灸逐渐与其他医学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综合疗法。

例如,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可以促进康复过程。

这些新的治疗模式为针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前沿动态1. 针灸的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应用,针灸研究正逐渐朝向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

通过分析个体的遗传信息和生理特征,研究者们可以精确评估患者对针灸治疗的反应,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针灸的临床应用拓展除了常见的疾病治疗,针灸在一些新兴领域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方面的应用正在逐渐得到重视和探索。

这些新的临床应用领域将为针灸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

总结:针灸中医学术研究在现代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探索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关注针灸的前沿动态,可以更好地发挥针灸治疗的优势,并推动针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浅析针灸“治未病”

浅析针灸“治未病”
这一时期 , 坚持按揉或灸疗六大保 健要穴 : 足三里 穴 , 古人 云
与此 同时 ,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 , 国医学未病 先防 、 祖 已 病防变 、 保健强身 、 延年益寿的思想正 日益受到重视。
其 实 早 在 两千 多 年 前 , 中医 就 有 “ 未 病 ” 治 的思 想 。 “ 治
浅 析 针灸 “ 未病 ” 治
布 赫‘

要: 目的 : 探讨针灸“ 治未病 ” 内涵。方法 : 照四个方 面阐述针灸 “ 的 按 治未病” 的作 用。结 果: 灸具有 防治疾病 , 年益 针 延
寿的作用。结论 : 灸“ 针 治未病” 具有极 高的应用价值 , 治未病” 在“ 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 势。
在疾病未发 , 病后邪气未盛 , 病后邪气未衰 时要及时治疗 。
根据 中医历代医家在《 内经》 础上对 “ 基 治未病 ” 内涵的 发展 ,治未病” 以概括为 以下几个方面 : “ 可 未病先防 , 防病于先 : 当人体 处于健 康状态时 , 要注 意运
双重压力下不断透支健康。据卫生组织 的一项调查 显示 , 全
21 0 0年第 3期
按 : 术伤及气 血, 手 致气 血亏虚 , 气虚 失于运 化 , 气机 不
畅, 腑气不通 。本病 为本 虚标 实 , 以通为用 。血海 、 海 、 治 气
7 5
足, 肝气郁结 。治 以滋补肝 肾 , 理气 散结 。取穴 : 屋翳 、 中、 膻
乳根 、 门、 期 肩井 、 肝俞 、 肾俞 、 足三 里、 阴交 、 三 局部 针刺包块
诊 。刻下症 : 乳房胀痛 、 双侧 结块 , 伴腰膝 酸软 , 月经量少 , 色 淡, 月经周 期、 经期 正常 , 质淡 , 舌 苔薄 白, 沉 细。乳 房 检 脉

“治未病”与“逆针灸” 的认识

“治未病”与“逆针灸” 的认识

“治未病”与“逆针灸”的认识2011-11-15一、“治未病”与“逆针灸”“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内经》以预防为主的重要的学术观点之一。

“治未病”一词首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脏腑的生克制化规律所制定的已病防变的措施。

因此,“治未病”应包含未病先防、早期治疗、一已病防变等涵义。

它的最终目的应是防病防变保健延年。

“千逆针灸”一词首见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

即“无病而先针灸曰逆。

逆,未至而迎之也。

”。

是指在机体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增强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程度或保健延年的传统方法。

“逆针灸”因具有注重机体自身潜能开发与利用的特色在众多防病保健方法中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防病保健手段,至今还以其独特的功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如:中老年保健针灸、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哮喘、节气灸预防中风、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应用“逆针灸”的手段来“治未病”是针灸学中重要内容。

它是依据疾病预防原则而设立的具体针灸方法。

《内经》的正气学说对其影响深刻。

正气是生命活动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机体抵抗邪气侵袭,适应生活环境,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能力的总称。

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

《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评热病论》中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均强调了正气是决定疾病是否发生发展的关键。

《灵枢?百病始生篇》更明确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猝然逢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可见邪不能独伤人,必须当机体处在正气不足时才会百病始生。

近十年来针灸治未病临床应用概况

近十年来针灸治未病临床应用概况
21年第4 01 期

文献 综 述 ・
近十年来针灸治未病临床应 用概况
广 西 中医学 院( 南宁 ,20 1 窦 500 ) 蕊 李 泽 建
摘要 : 在众 多中医“ 未病 ” 治 的方法 中, 灸以其操作 简便 、 济安 全 、 针 经 疗效显著等优点 而倍 受欢迎 。近年来针
灸“ 治未病 ” 防治疾病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 在 并取得很 大发展 。通过检 索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库( N 的库藏 , C m) 从
预 防尿 潴 留的发生 。欧 阳铭文 等 的 临床研究 及系统评 价
王华等 为 , 于防治亚健康 状态 , 了要进行心理疏 认 对 除 导 以外 ,双 固一通 ” 灸法不 失为一 种标 本兼顾 的有效 措 “ 针
均显示 , 前及术 中针刺 内关穴 可降低 手术后恶 心呕吐的发 术 生率 。熊氏[在大 鼠进行脑缺血造模之前, 1 5 1 电针百会穴 , 结果 提示 , 电针 预处理后可 明显减少大脑 的梗死面积 , 著改 经 显 善大 鼠的神经功 能损 害程度 。易 氏 l 的研究 发现 , 针刺 内关 可减小缺血损伤 的心肌心 电图及相关酶 的改变 , 预示预先针 刺 内关 可激活心肌 内源性保 护机 制 。李辉 等”运用 针刺 结 合森 田疗法调 整亚健康 状态 20 , 刺取穴 主要 为内关 、 2例 针 水沟 、 三阴交 、 百会 、 四神聪。森 田疗法以谈 话交流或简单作
斜 线配合百会 、 风池 、 华佗 夹脊 、 足三里等 。张琰等 认为 针 刺风池 、 百会 、 神庭 、 本神 、 率谷等穴 , 能够有效提 高偏 头痛 患
者生 活质量 并减 少 头痛发 作 , 证取 穴针 刺相 关穴 位 3 辨 个
济安全 、 疗效 显著等优 点而倍 受欢迎 。近年来针灸“ 治未病 ”

针灸治未病相关问题探讨

针灸治未病相关问题探讨
… …
故 日: 上工治未病 , 不 治 已 病 。 此之 谓 也 。 ” 此 为 中 医学
病” 的 临 床 与研 究 工 作 。国家 中医 药 管理 局 在 2 0 0 7年 就 决 定 在全 国 实 施 “ 治未病 ” 健康工程 , 同 时指 出 : “ 治未 病” 理 念 和 实践 , 是 落 实 预 防为 主 的 卫 生 工 作 方 针 , 实 现 人 人 享 有 基 本 医疗 卫 生 服务 宏 伟 目标 的重 要 举 措 ;是 增 强 全 民健 康 意 识 .
诊 察 就诊 者 的身 体 状 况 来 决 定 是 否 需 要 干 预 — — “ 治未病” 。
好 地继 承 , 但 也不 能排 除 一些 很 有价 值 的 具体 制 剂 [ 2 】 马兆 民, 焦德欣 , 赵英. 安 国药业 全盛 时期概 况. 药 学 通 方 法会 失 传 。如万 全 制作 丸 剂 的方 法就 很 考 究 . 根 据 不 同的 病情 需要 使 用不 同的调 敷 液体 , 每一 种 液 体, 不仅 仅 是 做 调 敷 之 用 , 同 时也 是 丸 剂 的成 分 之
刺 其 未 生 者也 。 其次 , 刺 其 未盛 者 也 。 其次 , 刺 其 已衰 者 也 。 下
构纷纷开设 “ 治未病” 中心 . 中 医 各专 业 、 学科也积极开展 “ 治
未病 ” 的 相关 研 究 。党 和政 府 高 度 重视 并 大 力 支 持 开 展 “ 治 未
工, 刺其 方袭 者 也 , 与其形之盛者也 , 与 其 病 之 与 脉 相 逆 者 也
界 依 然 存 在 争议 , 在认 识 上 依 旧存 在 疑 惑 。笔 者认 为 , 祖 先对
于“ 治未病 ” 的 认 识 意在 “ 未 病先防” 、 “ 既 病 防变 ” 及“ 病 后 防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首先,针灸调理方案。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以针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是“三因三法”,即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客观条件来确定治疗方案,通过调整穴位的选择,刺激力度以及时间长短等因素来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针灸大椎穴、足三里穴,以调理心脑血管系统和提高免疫力;对于青年女性,可以选择足太冲穴、关元穴,以调理月经不调和提高生殖系统的功能。

其次,推拿按摩方案。

推拿按摩是指通过手法的按摩和压迫,刺激人体经络和腧穴,以调和气血,促进机体的气血流通。

推拿按摩治未病可以通过对经络进行按摩来调节气血的流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例如,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有拨、捏、推、按、揉、拿、点、拍等。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可以选择揉捏大肠经和三阴交穴,以缓解疲劳和调节情绪;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选择推拿胃经和神阙穴,以提高免疫力和消化功能。

最后,中药调理方案。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的药效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药调理治未病的方案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来选择中药材,组成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选择补益类中药如黄芪、党参、人参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过度疲劳的人,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类中药如连翘、金银花等,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调节免疫机能。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的干预方案包括针灸调理、推拿按摩和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案都是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的目的。

这些中医干预方案可以根据个体的情况来选择和调整,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中医治未病是中医药预防理论的重要分支,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工作中,我们主要运用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中药、针灸、按摩、运动等多种手段,来促进人体的健康。

下面,我将对中医治未病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向公众普及中医药的理论知识,让他们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学会自我调理。

同时,我们还针对一些常见疾病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会人们如何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二、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核心内容。

我们根据人体的体质特点和各种疾病的症状,配制出适合个体的中药方剂,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中药的药性搭配和用药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推广中药的巡诊,通过定期服用中药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三、针灸调理针灸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运用针灸的方法,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阳气的生成,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在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特点和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针灸手法和穴位,进行针灸调理。

通过长期的针灸调理,能够有效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四、按摩调理按摩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我们通过按摩的手法和力度,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按摩的技巧和方法,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特点和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和频率。

通过长期的按摩调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运动调理运动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通过适当的运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特点和疾病情况,设计合适的运动方案,比如太极拳、气功等。

通过长期的运动调理,可以有效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

六、科学调理饮食饮食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灸学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针灸学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针灸学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渐增强。

然而,在传统医学领域中,针灸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特殊的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针灸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它独具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和推崇。

一、针灸学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针灸学是通过针刺在人体特定部位,调整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消除人体疾病的疗法。

它具有简单、易上手、疗效显著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

1、疼痛类疾病通过针灸的方法,在采用有效的体位指导下,让针刺定位准确,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代谢类疾病对于风湿病、肌肉病、痛风等代谢类疾病,通过针灸的方法可以改善病情,促进体内的代谢。

同时,在饮食、作息等方面也需要相应的调整。

3、呼吸、心血管类疾病针灸可以改变人体气血的循环,改善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疾病。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来进行改善。

二、针灸学研究的进展随着近年来针灸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科研人员不断研究探究,逐渐揭示出一些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

1、针灸与神经调节针灸本身就是通过针刺激发人体的神经系统,促进人体内平衡。

一些针刺穴位,通过针灸的治疗影响大脑,从而产生改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针灸穴位所处的经脉,也与人体神经系统紧密联系,与身体其他系统的正常活动关系密不可分。

2、针灸与免疫调节在正确的应用针灸的治疗方法下,不仅可以调整人体内部平衡,同时还可以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在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针灸与药物调节在临床上,针灸也可以和药物等传统医学方法相结合使用,进行病情的综合治疗。

相互调节,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三、针灸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针灸学以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治疗方式,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医学界的关注。

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中医针灸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久负盛名,被视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并介绍其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一、中医针灸疗法及其基本原理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疗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全身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从而治疗疾病。

二、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1. 独特的治疗机制:中医针灸疗法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对某些慢性疾病疗效显著。

2. 个性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针灸疗法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无副作用: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天然疗法,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治疗。

三、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涉及到多个疾病领域。

例如,在神经内科领域中,针灸疗法被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在心血管科中,针灸可以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在妇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领域中,针灸疗法也取得了显著疗效。

四、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中医针灸疗法在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如脑功能影像学技术、遗传学技术等的应用,为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灸治未病宣传口号(共5篇)

针灸治未病宣传口号(共5篇)

针灸治未病宣传口号(共5篇)篇一: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应用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医学干预的切入点将逐渐提前。

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它的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变、保健延衰的核心思想将日益引起重视。

针灸作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更以其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能激发且无毒副作用等特色引起预防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1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

“治未病”一词首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治未病”就是根据表现出来的征象及早调治。

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

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是中医防病保健的理论精髓之一。

它应包含未病先防、早期治疗、已病防变等涵义。

“治未病”是指导中医药防治疾病和保健延衰的重要法则,《内经》的正气理论对其影响深刻。

正气是生命活动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机体抵抗邪气侵袭,适应生活环境,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能力的总称。

机体的正气是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内在因素,它决定着“未病”发展的方向。

中医“治未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与原则——扶助正气的目的就是力图保护并加强机体这种自调能力,使机体气机活跃,免疫力提高,物质代谢协调,抗病能力增强。

2针灸治未病后世根据《内经》“治未病”原则,结合经络腧穴理论提出了“逆针灸”,是一种极具针灸特色的扶助正气的具体方法。

明·高武《针灸聚英》解释:“无病而先针灸曰逆。

逆,未至而迎之也。

”是指在机体健康无病、疾病发生之前或疾病轻浅之时,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增强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促进健康、强壮延年、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损害程度。

中医治未病特色诊疗项目简介

中医治未病特色诊疗项目简介

治未病中心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简介一、针灸(毫针针刺)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已有两千多年运用经验,因其显著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

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医疗保健作用。

作用: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见病症。

二、针灸(电针)电针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能代替人作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

作用:同毫针针:刺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

适应症:同毫针针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见病症。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疗法。

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作用:舒经通络、调和气血、缓解疲劳、扶伤镇痛。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后遗症、创伤肢体恢复、慢性疲劳、健康人群防病保健等。

四、拔罐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它能够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引导营卫之气运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加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作用: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缓解疲劳、增强体质。

中医“治未病”在针灸科的临床运用

中医“治未病”在针灸科的临床运用

中医“治未病”在针灸科的临床运用当前“治未病”的想法已被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和普通百姓逐渐接受。

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并且在预防人们的健康和健康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用于冬季疾病和夏季治疗的中药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大型医院正在推广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项目。

针灸和按摩的作用(一)按摩的作用1调节神经系统技能按摩,如顾名思义,“按”是指用指尖按压,主要利用不同的按压方法,通过按压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神经系统,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兴奋和控制神经的过程通过按摩完成整个系统,使硬皮层兴奋起来,一般来说,强而快的技术会对神经产生刺激作用,例如,医院建议植物患者的家属经常给患者按摩,针灸和与患者聊天,以达到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目的,并在进一步的医疗计划中起到不可预测的辅助作用。

2011年,因车祸而罹患脑瘫的马良友,学会了基本的医院中医诊所的健身和按摩技术。

她每天坚持要给儿子做按摩,与儿子聊天并在2017年照顾妈妈十年,马良友在一场车祸六年后终于醒来。

2促进血液循环和抚平淋巴液在按摩过程中,沿着血管和淋巴管的方向,从上到下按压可以加速血液淋巴循环,而向心按摩可以使静脉血液回流,组织水肿吸收,术后血管粘连等具有明显的作用。

例如,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普遍增加,熬夜,加班,久坐不动更为普遍。

无法暂时放下移动计算机。

颈部疼痛已成为当今年轻人的普遍问题。

并且大量的针灸和按摩诊所正在不断涌现。

业务非常火爆,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种效果,会不会有客人?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周末做按摩,缓解生活疲劳,感到轻松自在。

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康复医院,由专业的推拿医生来治疗需要康复治疗的软组织挫伤。

每次长时间跑步后,教练按摩腿部肌肉,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促进血液循环和抚平淋巴液。

今年3月,四川华西医学院的一名31岁妇女患有严重的淋巴结淤堵,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可想象。

在医生的建议下,这名妇女开始每周去医院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针灸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针灸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针灸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李国豪;孙秀萍;伍美艳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卷),期】2024(38)1
【摘要】中医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在治病的过程中亦以整体为出发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来治病。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有着不可替代的医学地位,现代的医家更加重视这一理论的学习与探索。

文章探讨逆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应用价值,传统医学的作用原理及现代医学的作用机制。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李国豪;孙秀萍;伍美艳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浅析中医"治未病"在老年人健康与防病中的作用
2.逆针灸治未病中医机理浅析
3.浅析治未病思想在针灸治疗中风病中的运用
4.逆针灸在治未病中的意义及其应用特点
5.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疫病中的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针灸范文

学习针灸范文

针灸,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针刺、灸熨等手段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五行等生理状态,以达到治疗、调理疾病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针灸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针灸学习与传承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学术难度高,传承形式特殊,加之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现代人们学习针灸难度加大,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掌握真正的针灸技术。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针灸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针灸有助于提升自身免疫力。

针灸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已有悠久的历史。

它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改变人体的免疫状态。

针灸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学习针灸可以提高医疗水平。

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也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

学习针灸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经验,提高中医诊疗能力,为病患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水平。

此外,学习针灸还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华文化。

针灸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认识人体和自然界的特点和规律,注重治病与养生,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治未病”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学习针灸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学习针灸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随着针灸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接受针灸治疗,针灸行业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

学习针灸可以通过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创造更高的收益。

学习针灸虽然难度较大,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及医学基础知识。

但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来掌握针灸技术,并且体会到其对身体健康及精神层面的影响。

同时,学习针灸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医文化,以及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

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学习针灸都是一项非常值得提倡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针 灸“ 治未病 ” 常用 的方法
王 慧 明 等 用 瘢 痕 灸 方 法 , 灸 双 侧 足 三 里 和 绝 骨 穴 防 治 施
脑血管疾病 , 四个穴 位各 灸 3壮 , 治疗 后 7d左 右 出现 灸疮 化 脓 ,0d左右结痂脱 落 , a后复查 血液流变 学 、 压 , 有 不同 5 1 血 均
肢穴位 , 每周 3次 , 治疗 3个月 。结果 :8例患者治疗 后生存 质 4
量明显提高 , 生存质量量表评分 由治 疗前 的( 7 4 6 .5±1. 7 分 56) 降为( 22 2 .9 分 。范秋丽 等 用维生 素 B 20m 4 .8± 7 8 ) 0 g于足

采用针灸“ 治未病” 的记载 , 素 问 ・ 热》 如《 刺 篇载 “ 肝病热者 左
将未病分为健康未病态、 潜病未病态 、 前病未病态 、 传变未病态 。
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 的发生。岳进等” 选取 内关穴 , 采用针灸 专家朱琏的抑制Ⅱ 型手法 , 即用缓慢进针法进针 , 缓慢捻转保持平
稳, 针感稍弱而又轻松舒 适 , 当于平 补平泻 , 相 留针 1 i, 0mn 观察 针刺 内关穴对窦房结功能 的影响 , 结果证 明针刺内关穴对窦房结 功能有显著作用 , 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内关对窦房结 的自主神经具 有双相调节作用有关 。姜 春华 通过针灸神 阙、 足三里对 老年
乱 已成而后治之 , 犹渴而穿井 , 譬 斗而铸锥 , 不亦晚乎 。 《 ” 内经》 所论“ 未病 ” 有三层含 义 : 包括无 疾之身、 病隐而 未发、 病发 疾 疾 而未传 。祝恒琛 …认为 , 未病是指未 被明确诊断为疾病的一类情
形, 包括健康的人群 , 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人群 , 介 既不能算作健 康也不能归于疾病 的人群 。王华 等 则认 为, 未病状态包括病前 潜伏状态 ( 即亚健康状态 ) 和疾病缓解期的未病态。而宋 为民L 3
程 度 改 善 , 对 照 组 无 明 显 变 化 。卢 永 屹 观 察 用 针 刺 方 法 干 而 预 和 治疗 中 风先 兆 , 日针 刺 固定 穴 位 1 ,4次 为 1 程 , 每 次 1 疗 并 设 西 药 口服 对 照 。结 果 : 疗 程 后 显 示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3个

56 ・
Junl f xe a T eayo C u 00,9 4 ora o E t n hrp f M A g 1 1 ( rl T 2
近 年 来 针 灸 运 用 于 口 病 ” 况 “厶 未 简
黄卫 强 郑 法 文
( 西壮族 自治 区南宁市第七人 民医院 , 西 南宁 5 0 1 ) 广 广 30 2 摘要 本文查 阅、 集整理 了近年 来运 用针 灸“ 收 治未病 ” 的部 分文章 , 就针 灸“ 未病” 治 的方法、 临床 观察和实验 室研究
进 行 简单 的 概 述 。认 为 针 灸 “ 未 病 ” 法 多样 化 、 效 显 著 、 景 广 阔。 治 方 疗 前 关 键 词 : 未病 ; 灸 ; 述 治 针 综
中图分类号 :2 4 9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6— 7 X(0 0 0 0 5 O R6. D 10 9 8 2 1 ) 4— 0 6一 2 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 , 生活水 平 的提高 , 人们 预 防疾病 的 意识也在提高 , 中医“ 治未病 ” 越来越 受到 重视 。中医“ 未 也 治 病 ” 自《 源 黄帝内经》 。成 书于春秋 时期 的《 黄帝内经 》 中有许多
阴交、 尺泽 、 极泉 、 中、 委 风池、 完骨 、 天柱穴 , 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常 规治疗 , 留针 3 i, d1 ,1 0mn 1 次 2 d为观察周期 , 观察针灸在预防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结果 : 观察组急性脑 血管 病患者 医院感染率为 80 .0% , 对照组为 2.o% , 6o 两组 比较有统 计学意义( 0 0 ) 观察组患者体 温异 常率、 P< .5 ; 白细胞异常率 、 中 性粒细胞异常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 。认为针灸可有效预 防急性脑
1 “ 病” 出处 与定义 未 的
最早提 出“ 未病” 者为《 问 ・四气调神大论 》 “ 素 :是故圣人不 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 已乱治未乱 , 此之谓也。夫病 已成而后药之 ,
3 .0% , 33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00 ) 认为 以背俞穴为主 P< .5 ,
的埋线方法调治亚健康疗效显著。周文燕 等“ 取水沟 、 内关 、 三
颊先赤 , 心病热者颜先赤 , 脾病 热者 鼻先赤 , 肺病热者右颊先赤 , 肾病热者颐先赤 。病 虽未 发 , 赤 而刺之 , 日治 未病 。 描绘 见 名 ”
三里进行穴位注射 , 配合恩 丹西酮 注射液 8mg 脉注射 , 静 以防
治肺癌化疗后消化道不 良反应 , 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 : 治疗组 总有效率 8 .0% , 照组 总有效率 6 .0%。 50 对 25
出了五脏热病的先 兆症状 , 明确指 出用针 刺 防微 杜渐 “ 并 治未 病 ”。在众多的 中医 “ 治未病 ” 法 中, 方 针灸 以其操 作 简便、 经
济安全 、 疗效显著等优点而倍受欢 迎。近年来针灸 “ 治未病 ” 在 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 并取得很大发展 , 现综述如下 。
3 针 灸“ 治未 病” 的临床观 察
刘晓琴 将 1 m~15c c . m长的 0 o号羊肠线埋藏 于特定 背
俞穴 , 以观察亚健康 者接受背俞穴埋线为主治疗和不进行调治的 差异 , 1 每 0d埋线 1次, 3次为 1 程。结 果 : 疗 治疗组 总有效 率 9.O% , 41 愈显 率 7. 0%, 照组 总 有效 率 6. O%, 显率 65 对 97 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