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

合集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而文化自信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如何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出发,探讨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自信,首先是指对本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的自信,包括对中国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也是指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开放,不排他、不傲慢、不自大,而是要敬畏、尊重、包容其他优秀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广度。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浪潮中,中国需要树立起文化自信,对抗西方文化的侵袭,也需要拥抱其他文化,推动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提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文化自信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可以帮助大学生摒弃“精神贫困”现象,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文化自信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动国家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1. 丰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优秀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通过对经典著作、古代文化、历史故事等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场所。

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书法绘画比赛、文学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优秀文化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文化兴趣和参与热情。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能够共同推进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从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一是把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二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三是把民族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文化自信心,不仅是因为文化自信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内容支撑,也是因为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跳出传统的课程框架,进行深入研究。

一、基于革命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革命文化诞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它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一百年前中国因为弱小而受到的耻辱,鞭策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强大。

从此,革命文化就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的红色篇章,是对20世纪广大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历史的共同记忆。

在20世纪初期,俄国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又有共产党的诞生,这些为革命文化的发展添上了靓丽的一笔[2]。

而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指导。

(一)革命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支撑作为一种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指挥相结合,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贵州也是一个深受革命文化影响的省份,同时还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省份,革命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丰富了贵州的文化特色[3]。

如遵义会址、黎平会议会址等,使得我们对我们的文化愈来愈自信,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励我们不断把革命文化发扬出去。

发扬革命文化,首先,要有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认同,它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革命行动的时代要求,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了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立足于文化自信这一重要思想,以培养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对于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将深入探讨文化自信的内涵,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影响因素及其提升途径,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具体展现相关问题。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文化自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社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而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更是需要重视和加强。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自觉性。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在推进文化自信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探讨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有着强烈自信心和自觉,坚持自身文化特色,推崇本国文化价值观念,自主选择和发展本国文化。

文化自信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既要坚守传统文化,又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文化自信内涵包括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对文化创新的鼓励和支持,对文化多样性的认同和包容,以及对国际文化交流的开放和促进。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文化自信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和价值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本文就围绕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核心要素。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或者民族国家所具有的自尊、自信、自豪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

它是一种文化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根源。

在当今世界,文化自信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软实力。

文化自信不仅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更是大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文化自信的核心价值在于强调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引导大学生明白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国内外的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及其创新思维,培养出一种具有较强创新力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时代新人,为文化建设发挥巨大作用。

具体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保持文化特色及其传承的基础。

大学生需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同时批判性地对待其中的较为陈旧和糟粕的文化成果,激发文化自信的实际意义。

二、弘扬中国文化审美价值。

大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民族、宗教、地区的文化审美,并尝试理解和模仿,从而扩大自身的审美视野。

在此基础上,大学生也可以积极地倡导和弘扬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审美价值。

三、学习和模仿国际先进文化形式。

大学生需要与国际先进的文化形式接触和学习,汲取国际先进文化的精华,同时摒弃其不适合我国文化和不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成分。

四、强化自身文化素质。

政治教育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如学习传统文化、创新思维培养、阅读、写作等全方位的育人活动,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4现代交际·2019年4期基金项目:2018年盐城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立项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SZA201808)。

作者简介:张梦云,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专职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以盐城工学院为例张梦云(盐城工学院 江苏 盐城 225001)摘要:当前,高校作为文化引领的重要阵地,探究如何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已迫在眉睫。

开展对盐城工学院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对策,为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提供实践支撑,为发挥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提供导向,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实现文化自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04-0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成为现阶段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条件,缺少文化自信的民族无法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而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二者相互依赖、彼此共生。

可以说,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和文化根脉,思想政治教育则成为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一)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有所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需求。

文化自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指的是国家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自信和坚定。

在当前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维护国家文化独立性与自主性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其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的研究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愈发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命,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目标,促进全社会的价值观念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都是当前研究的焦点。

通过深入研究文化自信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动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1.2 研究意义文化自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对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文化自信相结合,以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更好地挖掘传统文化的智慧,为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启示。

文化自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根据当下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正文2.1 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文化自信可以激发人们对国家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和参与度。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讨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自信度。

通过研究,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保证。

借鉴国内外优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会贯通,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研究意义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引言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也承载着传承文化、增强国家凝聚力的职责。

在当前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通过对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破解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洞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研究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研究也有助于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通过对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的研究,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更高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和实践,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程度不高,参与度不足。

从思政课角度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从思政课角度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从思政课角度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文化认同的问题,更是来自其他群体的文化歧视和排斥。

因此,从思政课角度出发,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文化认知,培养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和自信心,它和个人的身份认同和自尊心密切相关。

对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背景都大不相同,因此要加强文化认知,培养文化自信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思政课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探讨,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及其特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出发,鼓励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民俗、传统节日等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知识。

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和体验,增强对文化的感性认识。

比如组织学生前往少数民族村寨进行实地调研,参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等。

最后,在学校办公室、课堂上,应当积极传递文化正确的信息,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接受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所学所长,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二、逐步消除文化隔阂,促进民族团结文化隔阂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思政课的角度出发,消除文化隔阂,促进民族团结,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课堂上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讲话权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让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特色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掘。

其次,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文化之间的距离。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特色,要有一定了解,并尊重其文化背景。

同时,也要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主流文化,并逐步融入主流文化之中。

最后,积极开展校内外文化活动,增强民族团结。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1. 引言1.1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文化传统、文化现实和文化发展前景的正确认识和自信态度。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只有树立起对本国文化的自信,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和弘扬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文化自信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就需要依托于本国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观,提倡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理念。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1.2 研究意义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深刻的理论依据。

研究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可以为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引领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和思想政治导向。

通过研究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可以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研究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构建强大的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构建强大的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文化自信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统一思想引领的核心。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18卷第4期[收稿日期]2020-04-10[作者简介]彩虹(1984-)ꎬ女(蒙古族)ꎬ内蒙古通辽人ꎬ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ꎬ博士ꎬ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民族史研究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彩㊀虹(内蒙古财经大学㊀马克思主义学院ꎬ内蒙古㊀呼和浩特㊀010070)[摘㊀要]高校思政课程应该充分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ꎬ发挥思政课程的文化自信培育功能ꎬ加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ꎬ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品格的形成ꎮ本文在新时代思政课程视域下ꎬ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ꎬ结合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现状ꎬ包括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面未能有效建立思政与文化整合的机制ꎻ文化自信培育内容不完善ꎻ校园文化氛围不活跃ꎻ未将新媒体文化培育功能发挥出来等问题ꎬ探索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中推动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有效路径ꎬ包括建立思政与文化整合机制ꎻ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ꎻ实现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ꎻ发挥新媒体文化培育功能ꎬ促进高校相关工作的合理推进和顺利进行ꎮ[关键词]新时代ꎻ思政课程ꎻ大学生ꎻ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G641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5871(2020)04-0034-03㊀㊀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ꎬ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政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立德成人㊁立志成才ꎬ树立正确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ꎬ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㊁文化自信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ꎬ把爱国情㊁强国志㊁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ꎮ [1]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占据重要地位ꎬ为实现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传承ꎬ将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更好弘扬下去ꎬ需要明确思政课程对于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重要性ꎬ结合文化教育提升思政课程价值ꎬ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成就的理解ꎬ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ꎬ从而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工作落实到位ꎮ一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必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ꎬ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ꎬ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㊁建设㊁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ꎬ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ꎮ [2]所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必要的ꎮ第一ꎬ新时代背景下ꎬ结合思政课程教育内容ꎬ加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力度ꎬ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程教学重要引领作用的必然要求ꎬ思政课程当中包含很多与本土文化和传统美德有关的知识内容ꎬ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教学和引领ꎬ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本土文化ꎬ增强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归属感ꎬ进而实现思政课程开辟新的教育领域ꎬ不断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ꎬ从文化自信方面提升大学生对错误意识形态的判断力和抵抗力ꎬ让其有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对待生活和学习ꎮ第二ꎬ高校思政课程视域下ꎬ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育工作ꎬ是思政课程落实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导向目标ꎬ只有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ꎬ才能提升思政课程工作的有效性ꎬ帮助当代学生成为通晓古今㊁具有较高素养的综合性人才ꎮ同时ꎬ利用思政课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ꎬ也可以实现对以往思政课程教学工作方式的改革ꎬ让学生分享更多感兴趣和乐于接受的语言信息ꎬ促使学生了解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文化自信教育内容ꎬ转变以往的文化自信教育过于理论43化的问题ꎬ充分将文化自信教育在思政课程的现实教育层面落实ꎬ提升思想课程的影响力ꎬ强化学生正确甄别不良信息的判断力和抵抗力ꎮ第三ꎬ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ꎬ是思政课程进一步发展ꎬ强化教学和管理机制的重要契机ꎬ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ꎬ需要在思想教学的教学和管理层面ꎬ实现相关工作的有机结合ꎬ在此期间ꎬ高校思政课程可以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方式ꎬ将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与思政课程相结合ꎬ这种方式也使得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范围得到扩大ꎬ能够从多方面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管理水平ꎬ将对于文化自信培育工作贯穿到整个过程当中ꎬ发挥出思政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和政治功能ꎮ二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现状十九大代表㊁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ꎬ在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背后ꎬ是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 我们在国际上讲中国故事ꎬ往往都从讲中国文化开始ꎮ我们的制度与我们的文化密切相关ꎬ我们实施这样的制度㊁走这样的道路ꎬ有我们充分的道理ꎬ包括文化的道理ꎮ对此ꎬ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ꎮ [3]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ꎬ高校思政课程在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面ꎬ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困难ꎬ这给思政课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影响ꎮ其一ꎬ现阶段ꎬ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面未能有效建立思政与文化整合的机制ꎬ而且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的严峻斗争ꎬ很多学校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工作还需加强ꎮ由于学生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ꎬ如果缺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工作ꎬ那么很难实现对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良好引领ꎬ进而影响学生文化自信的全面提升ꎮ其二ꎬ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在思政课程背景下ꎬ还面临着文化自信培育内容不完善的问题ꎮ为防止学生受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ꎬ需要在文化自信培育期间ꎬ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ꎬ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有效了解ꎮ当前思政课程在文化自信培育方面ꎬ未能对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挖掘ꎬ甚至很多大学生对于本国文化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ꎬ从而进一步降低思政课程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效率ꎬ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ꎮ其三ꎬ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视域下ꎬ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工作仍然面临着校园文化氛围不活跃ꎬ未能从校园文化建设㊁校园活动开设等多方面ꎬ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引领工作ꎬ这对发挥思政课程的作用产生不利影响ꎬ也会间接地降低其工作效率和质量ꎮ其四ꎬ为提升大学生文化培育的效果ꎬ需要高校思政课程在建设过程中ꎬ将新媒体文化培育功能发挥出来ꎬ这样才能有效形成一种相互协同和互动教学的教学形式ꎬ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文化自信培育ꎮ当前思政课程在发挥新媒体文化培育功能方面存在不足ꎬ与新媒体平台上面的融合程度不够ꎬ忽略与学生构建针对文化自信培育的新媒体平台ꎬ进而难以更好发挥新媒体的作用ꎬ也很难促进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与时俱进ꎬ很难通过良好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ꎮ三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有效途径(一)建立思政与文化整合机制高校思政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ꎬ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ꎬ必须加强思政课程与文化之间的有效整合ꎬ建立思政与文化整合的机制ꎬ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引导与宣传的作用ꎬ实现对学生良好文化素质的培养ꎮ一方面ꎬ高校可以构建针对两者融合的教育规范制度ꎬ通过制度化的方式ꎬ增强教师思政课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意识ꎬ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ꎬ营造基于制度化的思想教学环境ꎬ实现对相关优秀文化的有效宣传ꎮ同时ꎬ在思政课程与文化整合的过程中ꎬ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ꎬ还可以采用在教育教学规划中融入文化教育的方式ꎬ提升文化教育的地位ꎬ实现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全面培养ꎮ另一方面ꎬ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期间ꎬ可以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精神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ꎬ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和了解ꎬ并且能够在爱国主义精神之下提升自身文化自信ꎬ感受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民族文化的价值与意义ꎮ(二)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ꎬ思政课程要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ꎬ充分将本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享给学生ꎮ首先ꎬ在优秀文化资源挖掘期间ꎬ可以通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修课程的方式ꎬ向学生分享中国文化ꎬ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品格的培育ꎮ而且在必修或选修课程中ꎬ还要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话语ꎬ加强对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正确培养ꎬ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ꎮ其次ꎬ在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的过程53中ꎬ还要对思政课程中与文化自信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挖掘ꎮ例如ꎬ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课程知识时ꎬ教师可以通过道德理论的教学ꎬ将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ꎬ并且通过道德理论的教学ꎬ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弘扬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ꎬ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ꎬ进而间接地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同ꎮ最后ꎬ为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ꎬ还需要在挖掘优秀文化资源的过程中ꎬ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让学生分享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品格ꎮ比如ꎬ可以通过清明节㊁中秋节或端午节ꎬ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㊁纪念日活动等教学活动ꎬ要求学生在这些教学活动中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ꎬ并且能够强化对优秀传统节日和文化内容的理解ꎬ进而促使学生文化自信得到增强ꎮ(三)实现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中央民族大学蒙曼认为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的复兴ꎬ更是精神的复兴ꎮ如果把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比作一个人ꎬ那么强起来必然包括身体与精神两个方面ꎬ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观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ꎮ[3]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背景下ꎬ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工作ꎬ需要发挥校园硬环境建设和无形软环境建设的育人作用ꎬ实现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ꎮ其中ꎬ硬环境建设指的是在营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ꎬ以有形的实物为代表ꎬ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相关精神品格的熏陶ꎮ例如ꎬ可以通过教学楼㊁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场所ꎬ粘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ꎬ也可以在校园中建设雕塑㊁楼台亭阁㊁纪念台等等ꎬ通过展现这些良好的传统文化ꎬ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影响和熏陶ꎮ软环境在建设的过程中ꎬ可以充分通过校规校训㊁学风教风等方式ꎬ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㊁各类展板㊁校园广播等平台ꎬ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ꎬ进而有效营造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ꎮ另外ꎬ为有效强化思政课程的教育功能ꎬ还可以在课程建设期间ꎬ让学生以社团组织的方式ꎬ举办诗歌会活动ꎬ进行中华经典诵读ꎬ从而促使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增强文化自信ꎮ(四)发挥新媒体文化培育功能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ꎬ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自信ꎬ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ꎬ则需要在思政课程开展之中ꎬ加强新媒体文化培育功能的发挥ꎬ坚持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自信培育平台ꎮ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具有立体式和交互式的特点ꎬ能够增强学生对文化内容的感性认识ꎮ比如ꎬ可以利用微信㊁QQ㊁微博等文化自信培育平台ꎬ并且采用将经典故事搬上网络的方式ꎬ通过平台吸引学生了解中国文化ꎬ也可以在平台中以文化交流为目的ꎬ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ꎬ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对于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力ꎮ在实践课程教学期间ꎬ教师也可以通过制定教学视频的方式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政课程内容ꎬ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分享给学生ꎬ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ꎬ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ꎬ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ꎬ推动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ꎮ总之ꎬ在新时代背景下ꎬ思政课程需要发挥出文化自信培育的作用和功能ꎬ结合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ꎬ以及当前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思政课程面临的困境ꎬ加大教育创新力度ꎬ思政课程的开展可以从建立思政与文化整合机制㊁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㊁实现良好校园文化营造㊁发挥新媒体文化培育功能等方面出发ꎬ加强思政课程建设ꎬ让其更好满足于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工作ꎮ[参考文献][1]㊀中共中央办公厅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9:10.[2]㊀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ꎬ2017-10-28(01). [3]㊀凝聚心力量㊀铸就新辉煌 从十九大报告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EB/OL].(2017-10-23).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3/c_1121843392.htm.[责任编辑:高平亮]63。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文化自信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其文化自信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全面发展,更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传承。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界定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文化自信意识不足、培育内容单培育方式陈旧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个人认知等方面。

本文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策略与路径,包括完善培育机制、创新培育内容、优化培育环境、加强实践活动等,以期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高度重视,共同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呈现出既积极又复杂的态势。

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不断增强。

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世界影响力有着深刻的认识。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面临挑战。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迷茫和动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

网络文化的兴起也对大学生的文化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了质疑。

我们还应该看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例如,一些高校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文化自信培育机制;部分大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不足,难以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倾向,也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产生了不良影响。

浅谈文化自信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浅谈文化自信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浅谈文化自信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我们来谈谈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简言之即是对自己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的自信。

文化自信不同于自大、排他,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提出了要加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断,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文化自信不仅是国家层面的追求,也需要在个人层面得以体现。

对于大学生而言,树立文化自信是他们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内化的精神境界。

大学生应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赓续中华民族的文明。

只有通过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和自信,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有利于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有利于激励他们立志成为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融合,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迈向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融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要加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精神要求,从而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

从思政课角度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从思政课角度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从思政课角度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当今社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思政课中备受关注。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自信上的培养至关重要。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也应当成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从思政课角度来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思政课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的还应该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增加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政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文化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文化认同上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三、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和自信培养的主要场所。

大学应该积极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校园氛围,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传统文化讲座等,并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该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培养。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观念,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五、开展相关主题的研讨和交流活动除了思政课的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相关主题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可以邀请一些文化专家或学者来校园进行讲座,或者组织少数民族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体会,从而促进文化的多元交流与融合。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论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论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二者融合起来,对于培养具有真正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自觉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所属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自豪感。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指引领学生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这两者都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他们成长为社会栋梁的基础。

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注重灌输,而文化自信更多的是侧重内化。

将两者融合起来,能够使得大学生们更加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政治教育也会更加地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融合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并将这种文化自信融入到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在融合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们首先需要接受一定的理论教育。

他们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懂得传统文化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的影响。

并且要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政策,认同并支持国家的发展方向。

理论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文化自信和对于国家政治方向的认同。

除了理论教育之外,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要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在实践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一些讲座和讨论,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觉。

还可以组织一些政治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亲自参与到实际的政治活动中去,锻炼他们的政治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大学生群体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文化自信,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文化多元、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推进,文化自信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通过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面临各种思想冲击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正确的人生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研究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在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政治坚定、文化自信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并找出存在的矛盾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文化自信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文化自信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刀炮火中受到了考验。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 顽 强 抵 抗 ,以 鲜 血 和 生 命 赢 得 了 革 命 的 胜 利 ,新 中国的成立让华夏文明在和谐的环境中得以传承 和延续。特 别 是 改 革 开 放 时 期 ,我 国 所 取 得 举 世 瞩 目 的 成 就 ,引 起 世 界 各 国 的 关 注 ,再 一 次 激 发 了华夏文明发源地— 中 国 的 文 化 自 信 ,文化产 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已然成为拉动经济 增长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强 调 :“站 立 在 我 国 九 百 六 十 多 万 平 方 公 里 的 广 袤 土 地 上 ,吮 吸 着 历 时 五 千 年 中 华 民 族 积 累 的 文
T 心 ,才 能 鼓 起 勇 气 奋 发 图 强 ,从而充满创新创造的
co-
Z 掛
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 有 着 深 厚 的 底 蕴 ,孕
6 0
育 华 夏 文 明 的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中 国 共 产 党 引 领 民 众
3
82
在革命、建 设 、发展和改革中缔造的革命文化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已经根深蒂固。
习 近 平 总 书记曾明确指出,我们要走坚持中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道 路 ,要 继 承 和 弘 扬 民 族 文 化 ,
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和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相 互 融 合 ,能 更 好 地 展 现 文 化 所 赋 有 的
儒家特性,更 好 地 推 进 高 校 立 德 树 人 目 标 ,从而促
(二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 个民族对自身知识 体 系 和 文 化 体 系 的 自 信 ,更 是 至 高 无 上 的 精 神 追 求 和 文 化 自 觉 。纵 观 历 史 ,作 为 意 识 形 态 体 现 的 文化体系的发展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繁 盛与否,中 国 历 史 上 的 盛 世 唐 朝 就 是 最 好 的 诠 释 。近 代 抗 战 时 期 ,是 中 华 民 族 历 史 上 屈 辱 的 一 笔 ,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在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尖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1]。

”文化对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自20世纪后期开始,随着知识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全新知识领域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在国际范围内达成了文化是国际竞争新焦点的共识。

从这个角度看,文化发展制高点的占领意味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意味着最终会在国际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形下牢牢占据竞争主动权。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在外来思想冲击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在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也对文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应协调发展,精神文化发展失衡会使错误思想趁虚而入,文化自信的培育应顺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具体需求。

1文化自信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及国际背景下,文化自信培育就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基础,从文化研究、文化宣传以及文化教育3个着力点入手,进一步推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与民族、面向未来的科学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要求其对民族文化充满信心,在始终保持民族自豪感的前提下,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并在深入了解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树立并完善文化安全、创新及多元化发展的意识,在传承及创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交流,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2]。

2全面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2.1有效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文化融合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外来的一些思想和文化特别是诸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的文化和思想开始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
作者:张梦云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4期
摘要:当前,高校作为文化引领的重要阵地,探究如何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已迫在眉睫。

开展对盐城工学院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对策,为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提供实践支撑,为发挥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提供导向,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实现文化自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0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成为现阶段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条件,缺少文化自信的民族无法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而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二者相互依赖、彼此共生。

可以说,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和文化根脉,思想政治教育则成为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一)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有所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需求。

正如《新全球化、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观照》一文中所述:“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觉能力,培养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在新全球化激荡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所在。

”高校要将文化自信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疑虑和精神之惑,把各种积极有益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大学生,即“以文化人”。

(二)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诉求
“在当前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还肩负着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责。

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引导大学生认清中国文化的当前态势,并最终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我国正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需要广大青年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力量,通过发挥其引领功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文化,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激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提升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在校内外文化实践中实现知行结合,从而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并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熏陶。

大学生承担着继承和传播文化的重担,他们能否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对其自身获得全面发展意义非凡,同时也能够推进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实现中国梦。

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将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盐城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难题
尽管当前学校对于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已有一定成效,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存有不能回避的现实难题。

(一)大学生对文化认知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由于大学生认知文化的途径、渠道较为有限,导致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掌握与理解匮乏,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上的认同淡薄,对当代文化的判断出现偏差,导致大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认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

不少学院举办“赏民俗、迎国庆、传文化”系列活动,每年均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但实际操作中整体效果未达到最佳,原因在于部分学生是被动参加。

对于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只有部分学生表示喜欢上这门课,有些同学甚至觉得没必要深入了解。

可以看出,当前学校的部分学生对了解文化的兴趣不太高,认知的积极性同样欠缺。

(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较为单一
盐城工学院作为一所工科院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欠缺多样性。

教育手段绝不能千篇一律,应紧跟时代步伐赋予全新的教育内容,探索独特的模式。

教育方法单一、感染力不强阻碍了良好教育效果的实现。

学校目前以公共课的讲授为主,教育形式单一且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

不仅课程数量少,内容也较为单调,填鸭式的灌输仍然是文化自信教育授课的主流方式,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不高。

除去课堂教学之外,校内校外的文化活动设置不合理,大学生
感受文化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机会较少,难以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三、盐城工学院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思考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和挖掘思政教育理论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最大化地发挥课堂面对面传授文化知识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要重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更新,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高校需注重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条腿走路”,拓宽传播渠道,让媒体联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利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靠传统的说教等方式,而应该运用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主流思想传达给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接受并消化,并共同探讨时政,积极互动,使思政教学不再“遇冷”,进而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世界观传递给大学生。

(二)加强文化认同,融中国传统文化入思政教育
作为工科院校,在人文学科、艺术学科以及社会学科建设上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学校应当重视起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加深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心,以此来形成文化自信。

在思政课中,增设传统文化选修如先秦诸子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经典名著的研读等各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课程,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发挥一切优秀文化的育人功效,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三)立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铁军精神是盐城工学院办学的主要指导精神,要想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挖掘身边的文化资源,深刻把握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盘活并消化文化库存,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把本土丰富的“海盐文化”“铁军精神”内容贯穿其中,讲校史、地方史,整合“新四军在盐城”的红色文化遗产,使校园文化发挥独特价值和蕴含时代内涵。

通过舞台剧、微电影等多渠道,塑造丰富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刘虹,曹敏.新全球化、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观照[J].理论观察,2016(9):162.
[2]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8-24.
[3]张璐璐,李庆华.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机制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7):48-50.
[4]江英飒.大学文化需注入新理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5):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