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4节《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4节《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教科版必修1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
无
PPT课件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课前
准备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同学在课间玩耍、打闹时,有时会用手掌打其他同学的手背,这时被打的同学会感觉到痛,那打人的同学呢?其实打人的同学也有所感觉,只是没那么痛而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是作用效果不同而已。那什么是相互间的作用力呢?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来讨论的问题。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课时3.4牛顿第三定律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找出任一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参照系等的影响。
3.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了解反冲现象,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反冲现象产生的原因,会区分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
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课件呈现
感悟收获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口头表述
主题2:
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节导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节导学案教科版必修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节导学案教科版必修1学习目标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能初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认识力学单位制,知道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能正确应用单位制。
学习难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2、掌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概括出物理现象遵循的规律的理论分析方法,以及物理实验之外的逻辑推理方法。
知识准备自主复习初中所学关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与物体受力及物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知识。
认真总结第三章第2节关于加速度和力、质量之间的实验结果。
教材助读1、仔细通读教材。
P77-792、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论总结。
知道牛顿(N)的定义,知道F=kma表达式中什么条件下k=1。
3、知道什么是力学单位制,知道基本单位、导出单位,知道国际单位,知道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预习自测1、当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时,。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 F;当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时,。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1/m;从而得到比例式:或者,也可以写成等式:。
2、式中k是比例系数,当物体的质量是m= ,在某力的作用下它获得的加速度是a= 时,F=ma=1kg1m/s2=1 kgm/s2,后人为了纪念 ,把kgm/s2称为“牛顿”,用符号“N”表示,即1N=1kgm/s2,公式中的力用“N”作单位后,比例系数k= ,这样公式就简化为F=ma。
3、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式中的F指。
表达式:F合= 。
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可表述为:物体的跟所成正比,跟物体的成反比,的方向跟相同。
4、物理公式确定物理量的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关系。
【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物理 3.4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4 牛顿第三定律[目标定位]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3.会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4.认识反冲现象,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反作用力.想一想:甲、乙两个小车上分别粘有磁铁,用手按住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然后放开乙车,我们看到在磁力的作用下乙车会运动起来.甲对乙有作用力,乙对甲是否有作用力?如果有,两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力的性质是否相同?答案有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性质相同.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用公式表示为F=-F′,“-”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2.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总是性质相同的两个力,且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想一想:拔河比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呢?答案不是无论哪方胜,甲对乙的拉力都等于乙对甲的拉力.甲队胜是因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三、反冲现象1.反冲现象:当物体中的一部分向某方向抛出时,其余部分就会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反冲.2.火箭升空的原理:燃料被点燃后,就会产生急剧膨胀的燃气,舱壁对这部分燃气的作用力使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燃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上太空.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只要谈到一个力,就一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若作用力为甲对乙的力,则反作用力为乙对甲的力.例1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结,并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下,如图341所示,下面四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图341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B.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绳对A的拉力与A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B均错误;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正确;B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与B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错误.故选C.答案 C针对训练(2013四川绵阳期末)以卵击石,鸡蛋破碎而石头完好,在这一过程中( ) A.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小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方向相同答案 C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表达式:F=-F′,负号表示作用力F与反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2.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四同”和“三异”的关系)“四同”表示:(1)同大小:大小相等.(2)同直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同存亡: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4)同类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一种类的力.比如作用力是弹性、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作用力是引力、反作用力也是引力.“三异”表示:(1)反向:方向相反.(2)异体: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3)不同效果:在不同的物体上分别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因此,不能认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3.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种关系与作用力的性质、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及作用的方式(是静止还是运动)无关.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只解决了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反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例2如图342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42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可以不同.甲加速前进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于绳子对甲的拉力;乙加速后退的原因是绳子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B、D正确.答案BD例3质量为M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从高处放下,如图343所示,若重物以加速度a下降(a<g),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图343A .(M +m )g -maB .M (g -a )-maC .(M -m )g +maD .Mg -ma解析 对重物,设绳的拉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F =ma ,所以,绳的拉力为F =mg -ma .对人,受重力、绳的拉力及地面的支持力而平衡,则Mg =F N +F ,所以F N =Mg -F =(M -m )g +ma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也为(M -m )g +ma .答案 C三、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1.两者的区别非同存、效果抵消”.例4 如图344所示,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却仍然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44A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其中有一对平衡力B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其中有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物体受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两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物体受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两对平衡力解析 物体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水平向右的拉力F ,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除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 外,还必须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f ,所以物体共受四个力的作用,A 、B 错误;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所以物体所受的四个力中不可能构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C错误;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其合力为零,为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也为一对平衡力,所以D正确.答案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下面关于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卫星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B、C错误,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卫星,卫星吸引地球,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答案AD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2.如图345所示,击球员用棒球棍回击飞过来的棒球时,球棒击棒球的力( )图345A.比球撞击球棒的力更早产生B.与球撞击球棒的力同时产生C.大于球撞击球棒的力D.小于球撞击球棒的力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故选B.答案 B3.如图346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 kg,g取10 m/s2,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N,轻杆BC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_N,绳AB所受力拉力为__________N.图346解析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 T=mg.且绳对人的拉力为mg,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 N=Mg -mg=(50-30)×10 N=20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00 N.定滑轮对B 点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mg,杆对B点的弹力方向沿杆的方向,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AB=2mg tan 30°=2×30×10×33N=200 3 N,F BC=2mgcos 30°=400 3 N.同理,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轻杆受到的压力为400 3 N,绳AB受到的拉力为200 3 N.答案200 400 3 200 3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4.下列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力的种类相同,平衡力的种类却不一定相同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受力物体是两个,故不能求合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故A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有同时性,种类也一定相同,而平衡力不具有同时性,故C错,B正确,D错误.答案 B。
牛顿第三定律 导学案(含答案) (7)
【标题】第三节 牛顿第三定律解读课程 学科素养课标要点核心素养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学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会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 1.能对比较简单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科学思维)2.能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探究方案,使用弹簧测力计获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变化规律.(科学探究)3.有学习和研究相互作用力、受力分析的内在动机,在实验探究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科学态度与责任)预习新知 自主学习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赖、同时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力叫作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牛顿第三定律1.如图所示,把两个弹簧测力计A 和B 连接在一起,用手拉A .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都随之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 =-F',负号表示两力的方向相反. 三、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分析力与运动关系的基础.2.受力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这就是受力分析.3.受力分析的顺序: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4.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一对力叫作平衡力.一对平衡力不一定是性质相同的力,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作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时,防止“添力”,可找出各力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若题目中说“轻绳”“轻杆”,表示绳和杆本身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探究知识提升素养知识点1牛顿第三定律兴趣探究1.在光滑的冰面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1)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顺序吗?(2)上述两个例子中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答案】(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无先后顺序.(2)前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弹力,后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引力或都是斥力.(3)两个.2.大人跟小孩掰手腕,很容易就把小孩的手压在桌面上.那么,他们施加给对方的力,大小相等吗?【答案】相等知识归纳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3个特征、4种性质)(1)3个特征①等值:即大小总是相等的.②反向:即方向总是相反的.③共线:即二者总是在同一直线上.(2)4种性质①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②同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③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④同性性:即二者性质总是相同的.考向例题考向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例1】灯绳将电灯悬挂在天花板下,下列选项中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只涉及到两个物体.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电灯上,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误;电灯拉悬绳的力受力物体是悬绳,施力物体是电灯;悬绳拉电灯的力受力物体是电灯,施力物体是悬绳,这一对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正确;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受力物体是天花板,施力物体是悬绳;电灯拉悬绳的力受力物体是悬绳,施力物体是电灯,这一对力涉及三个物体,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受力物体是天花板,施力物体是悬绳;电灯的重力受力物体是电灯,施力物体是地球,这一对力涉及到四个物体,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错误.【答案】B【例2】如图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C.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D.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解析】马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加速运动或者减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故A、C、D错误,B正确.【答案】B知识点2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兴趣探究如图所示,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1)在图中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G和支持力F N的示意图.重力G和支持力F N属于一对什么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性质相同吗?(2)在图中,画出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F N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F'N.支持力F N和压力F'N属于一对什么力?分别作用在什么物体上?性质相同吗?【答案】(1)如图所示重力和支持力属于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性质不同(2)如图所示支持力F N和压力F'N属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支持力F N作用在木块上,压力F'N作用在水平面上性质总是相同的知识归纳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内容比较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不同点作用对象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依然可存在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考向例题考向区分是一对作用力还是一对平衡力【例3】如图所示,人静止站在测力计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析】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错误,B正确.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C、D错误.【答案】B即时巩固1.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可视为质点),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析】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D错误;由于没有拉动牛,可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答案】C知识点3物体的受力分析兴趣探究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沿斜坡下滑.有同学说,运动员受到了下滑力的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答案】不对,运动员受重力、斜坡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不受下滑力.知识归纳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先找研究对象跟外界有几个接触的地方,然后在每个接触的地方逐一分析是否受弹力和摩擦力.(3)画出力的示意图.2.判断力是否存在的方法(1)依据力的产生条件: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如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有弹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来检验力是否存在,因为研究对象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或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或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3)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有些力是否存在或力的方向难以确定时,可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来判断.考向例题考向区分是一对作用力还是一对平衡力【例4】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着杆加速下滑,环与杆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A.Mg B.(M+m)gC.(M+m)g-F f D.Mg+F f【解析】对箱,由平衡条件可得地面对箱的支持力F N=Mg+F f,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N=Mg+F f.【答案】D即时巩固2.(多选)如图所示,光滑球A在固定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的受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球A受两个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B.球A受三个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重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C.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D.球A受三个力的作用,三个力的合力竖直向上【解析】球A受三个力作用,挡板的弹力,水平向右;斜面的弹力,重直斜面向上;重力的作用,竖直向下.故BC正确,AD错误.【答案】BC基础性达标作业1.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它们之间没有先后顺序,A错误;任何力都有反作用力,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错误;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而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D正确.【答案】D2.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图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 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A.先有F1后有F2B.一旦人离开跳板,F2立即消失,F1依旧存在C.因人离开跳板前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F2大于F1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析】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正确.【答案】D3.(多选)在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DIS实验时,把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动,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观察分析图线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可以不同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同时变化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必定是相同的,故A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B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同时变化,大小时刻相等,故C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D正确;故选CD.【答案】CD4.汽车拉着拖车前进,汽车对拖车的作用力大小为F,拖车对汽车的作用力大小为F T.关于F与F T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加速前进时F大于F T,汽车减速前进时F小于F TB.只有汽车匀速前进时F才等于F TC.无论汽车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前进,F始终等于F TD.汽车对拖车的作用力F比拖车对汽车的作用力F T较早产生【解析】汽车拉拖车的力和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与运动的状态无关.无论汽车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前进,F始终等于F T,故A、B、D错误,C正确.【答案】C5.电动平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电动平板车置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时,人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平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时,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平板车对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人竖直向上加速起跳阶段,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D.人竖直向上加速起跳阶段,人所受的重力等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解析】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时,人所受的重力与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人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平板车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A错误;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时,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错误;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正确;人竖直向上起跳时,加速度向上,合力向上,人所受的重力小于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所以人所受的重力小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D错误.【答案】C6.一个球在墙角处挨着竖直墙壁停放在水平地板上,在给出的球的受力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解析】小球静置于水平面上,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由于墙与球间没有挤压,所以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故只有B正确.【答案】B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证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由于物体静止,所以重力大小与支持力大小等大反向,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大反向,所以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答案】见解析。
教科物理必修1第三章 4. 牛顿第三定律
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D ) A、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 C、静止在水平桌上的物体所受的支持力的 反作用力作用在桌面上
D、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力, 它没有反作用力
当堂检测
2、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木箱, 现用一水平力拉着木箱
条件
Fa大小
1.固定a弹簧, 用b弹簧拉a
2.固定b弹簧, 用a弹簧拉b
3. a、b弹簧 对拉
Fb大小
Fa方向
Fb方向
作用线
实验结论: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理论验证
F1 a
F2
F3 b F4
对a弹簧:F1=-F2 (1)
一对平衡力:F1、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 实验要求: • 1.根据要求在水平面上对拉两个弹簧秤 • 2..使用弹簧秤前先调零 • 3.使用弹簧秤不能超过量程 • 4.注意弹簧秤读数 • 5.使用手机上的视频拍摄功能,展示时,采
用视频慢放功能。
三、牛顿第三定律
大量事实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 用在 同一条直线 上。
牛顿第三定律
一、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实验一:弹簧秤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a=0) 2、实验二: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a≠0) 三、牛顿第三定律 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五、应用
作业: 网上查阅有关水火箭的原理及制作方 法,制作水火箭。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象
必修一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 导学案
4.5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一、自主学习说一说:生活中关于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1、弹力2、摩擦力二、合作探究做一做1、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之间有什么关系?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且总是产生,同时,同时.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探究问题: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答案: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先后顺序?答案: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与运动状态有关吗?答案:3、探究结果两个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直线上.4、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2)、公式:(3)、特性:5、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1:①火箭为什么能升空?例2:(1)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马为什么能拉动车呢?(2)对车受力分析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共同点:三、达标检测1.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A.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B.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D.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2.一物体受绳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才相等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3.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5.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甲队胜,若不计绳子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B.甲队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对地面的摩擦力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甲乙两队拉绳的力相等。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1
实例:一辆汽车与另一辆汽车发生碰撞,两车粘连在一起。
答案: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仍然适用。碰撞前,两辆汽车的总动量是各自动量的和。碰撞后,由于两车粘连在一起,它们作为一个系统,总动量仍然保持不变。虽然动能由于内部摩擦等损耗而减少,但动量仍然守恒。
补充说明:
-在解释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通过图示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在讨论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通过具体的碰撞案例,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来展示动量守恒的原理。
-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时,应强调实验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误差来源。
-在分析生活实例时,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普文章:阅读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科普文章,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与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奥秘”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物理学科网站:中国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网站,提供丰富的物理学科资源,包括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实验视频等。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书籍:学生可以阅读推荐的物理学科相关书籍,深入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提高物理素养。
4.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5.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分析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增强学生的科学责任感;
-作用与目的:
巩固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原创学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科教版 人教版 适用)第4节 牛顿第三定律
学校班级姓名日期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第4节牛顿第三定律●●●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性质遵从牛顿第三定律,但它们的作用效果没有必然联系;了解一种常见现象—反冲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并用物理规律进行解释,从物理规律中寻求答案,从中体会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及实验活动得出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生活中体验物理的无处不在◆◆◆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用公式表示为(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有哪些特点?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有哪些?4、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解释那些现象?〖问题发现〗★★★课堂突破★★★〖探究1〗牛顿第三定律的规律提问1:通过下面所举出两个例子说明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①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发生什么现象?如何解释?②引入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有的同学刚才拍的太用力了,到现在手还有什么感觉?你还可以再举一些例子吗?(2)提问2:你对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从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上、方向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上等有关方面有何感性认识?(3)提问3: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各自大小有何揣测?(4)提问4:你可以设计那些实验来验证你的揣测,如何做?(5)提问5:认真分析你的实验你会得到那些你想得到及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典例1〗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
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归纳反思】〖探究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1)、通过实验分析、感悟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体性还是异体性?因而此二力是否可以合成?(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出现的时间、消失的时刻、变化的步调有何特点?(3)、通过实验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各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4)、通过大量实验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有关?与参考系的选择是否有关?与宏观微观是否有关?是否存在特殊性还是具有普遍性?〖典例2〗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4.牛顿第三定律-教科版必修1教案
4. 牛顿第三定律-教科版必修1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和实际应用情况;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具体概念,能够灵活运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
2. 教学内容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2.牛顿第三定律的证明;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3. 教学重点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2.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4. 教学难点1.牛顿第三定律的证明;2.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
5.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2.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牛顿第三定律的规律;3.讲解法: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6. 教学过程6.1 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大家回想一下上一次课的学习内容,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什么?它们分别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表示?学生思考讨论1.学生自由讨论,吸收各自的感悟和认识。
6.2 讲授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教师讲授1.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简单阐述两个物体间互相作用的本质;2.告诉学生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给出例子:人站在地面上,地面对人产生反作用力,人因此能在地面上站稳;箭离开弓,弓和箭互相作用,箭因此飞出去。
学生反馈1.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确认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概念的了解程度。
6.3 示范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教师示范1.教师在黑板上放置一个球,用一支手电筒从后方照到球上,球会在黑板上留下一个光影。
2.推测把手电筒移到球的正前方,球上还会不会有光影。
3.实验演示。
4.教师反复演示,让学生观察球的反应。
学生讨论1.学生简单讨论教师示范的实验,以及球的反应原因;2.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6.4 实验探究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实验1.学生自由搭建实验器材,探究牛顿第三定律的规律;2.学生间自由合作,探索发现之后分享和探讨成果。
4.5牛顿第三定律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8)
1、鸡蛋碰石头,鸡蛋破,而石头不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吗?
2、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思考问题:分析天花板上的吊灯涉及到的力的作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对比的思考。联系平衡力,引发学生对二者区别的思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是学生对研究对象仍然常常分辨不清,混淆物体间的内力和外力。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手段解析
实验法(教师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讨论法、对比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生活中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效果不能抵消
效果相互抵消
第四部分:小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第五部分:思考
一个小孩与一个大力士“掰腕子”,两人手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吗?若一样大,大力士怎么会赢呢?
难点及依据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依据: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对于这两种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往往比较难以区分,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纠正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复习结合情景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特点,设置实验演示,播放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科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三章:3.4--牛顿第三定律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4--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设计(无答案)画川高中高一物理备课活页纸课题: 3.4 牛顿第三定律课型:新授课课时: 1 备课时间:授课班级:高一()班授课时间:〖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重点〗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掌握好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区分其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授课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1、力是如何来定义的?问题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结: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具有同时性。
2.施力物体可以是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也可以是施力物体,具有相互性.下面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力。
二、进行新课【学生感受】用力拍手请学生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板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问题:当我们研究一个力或一对相互作用力时,我们一般从那些方面来研究呢?学生回答:从力的三要素来研究。
下面我们一起来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进行一次全面的研究,首先我们从力的三要素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一、大小关系:问题:首先请学生猜想一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想方法点拨【演示1】力传感器静止时显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演示前可先让学生猜想电脑上显示的作用力的图形形状和反作用力的图形形状应该有什么关系?(对称)【演示2】力传感器运动时显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演示前可先让学生猜想电脑上显示的作用力的图形形状和反作用力的图形形状应该有什么关系?(对称)【学生实验】两只弹簧秤教零之后,钩在一起向外拉,观察静止和运动状态下两弹簧秤的示数是否相等。
由学生观察总结得出结论:【板书】得出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与运动状态无关。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3.1、3.4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4节◆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课程目标】1、能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和第三定律的概念2、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能区别平衡力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
3.全力投入,勤于思考,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力和运动的关系,区别平衡力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课前预习案一、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定律1、运动状态:如果物体速度的或改变了,我们就称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状态或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大,惯性大.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直到_______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二、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2、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时,注意以下几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________产生,________消失,______变化,无先后之分.(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与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还是处于非平衡状态没有关系.(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能________.(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________性质的力,如果作用力是弹力,其反作用力必定为________;如果作用力为摩擦力,其反作用力必定为__________;如果作用力为引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为________.3、物体中的一部分向某方向抛出时,其余部分就会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反冲现象遵循牛顿________定律,其余部分向相反方向运动的原因就是受到了______________的缘故.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牛顿第三定律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程导学
目标目标解读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找出任一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的运动
状态和参照系等的影响。
3.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了解反冲现象,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反冲现象产生的原因,会区分平衡
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法指导牛顿第三定律容易与二力平衡混淆,关键一个要抓住作用的对象。
课程导学
建议重点难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15~20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需15分钟左右。
通过教材中的“活动”,并列举大量生活实事
来分析、讨论,以此定性地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总结归纳
出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定量地反映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并说明牛顿第三定律的
意义和应用——反冲。
课前准备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同学在课间玩耍、打闹时,有时会用手掌打其他同学的手背,这
时被打的同学会感觉到痛,那打人的同学呢?其实打人的同学也有所
感觉,只是没那么痛而已。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
是作用效果不同而已。
那什么是相互间的作用力呢?有什么特点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来讨论的问题。
图片展示
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
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
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
呈现学习
目标
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
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
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作
用力和反
作用力
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时,力是成对出现的,是受
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1)你用手指按圆珠笔的笔尖,
会有什么感觉?这个事例用力的概
念来描述,说明什么问题?
(2)足球运动员头顶球的瞬间,
足球和运动员同时受到什么力的作
用?这个事例用力的概念来描述,说
明什么问题?
口头表述
主题2:
牛顿第三
定律
强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
(1)两对拉的测力计的示数大
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2)把小球浸入水杯中的水中
时,台秤的示数怎样变化?测力计的
口头表述
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示数怎样变化?两个示数变化有什么关系?
(3)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该浮力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又如何?
(4)如何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主题3:反
冲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
律分析反冲运动。
(1)小车为什么能运动?
(2)小车向哪个方向运动?
(3)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指
出增大小车速度的办法有哪些?
口头表述
主题4: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分
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
一对平衡力的区分。
将一台电视机静止放在水平桌
面上,问电视机所受的重力、桌面对
它的支持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之间
都有些什么关系?
口头表述
第三层级基本技能
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
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
生的学习情况.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
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
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
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
第四层级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
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课件
呈现
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
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
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无PPT课件板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