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对数(1) 【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教学设计教材:【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数的概念和意义;(2)能熟练地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理解两个对数恒等式;(3)了解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以及这两种对数的记法。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2) 通过探究、思考、反思、完善,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阅读对数发展史,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导学、启发引导、质疑讨论、迁移创新。

【教学过程】一、做好伏笔,温故知新:1.在指数式N a b =中,a 称为 ,b 称为 ,N 称为 ;2.若0>a 且1≠a ,则=0a ,=1a 。

二、问题情境,引出课题:求下列各式的x 值(1)273=x (2)2515=x (3)32=x 探析:1.3个问题的共性都是已知 和 的值,求 的值。

即指数式N a b =中,已知 和 的值,求 的值。

(这里0>a 且1≠a )。

2.32=x 的解引发我们对=x ?的思考:①在R x ∈内,这样的方程有解吗?②既然有解,x 的值是多少呢?3.对数产生背景介绍。

4.介绍对数的文化意义。

三、概念理解,新知建构:1.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0,1)a a >≠的b 次幂等于N ,即N a b =,那么就称b 是以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记作N b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2.对数概念的理解:①利用对数形式表示32=x 中x 的值。

②将指数式932=化为对数式为29log 3=;将对数式212log 4=化为指数式 为2421=。

总结:由对数的定义可知,N a b =与N b a log =两个等式所表示的是a ,b ,N 这 三个量之间的同一关系,并且说明了指数式和对数式是可以互化的。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对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对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对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对数与指数的互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留的的质量是原来的84%,经过多少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为原来的一半?二.新课讲解1. 定义:一般地,如果 ()1,0≠>a a a 的b 次幂等于N , 即 N a b =,那么数 b 叫做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 b N a =log ,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N a b = b N a =log【注】(1) 在指数式中 N > 0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2) 01log =a 1log =a a(3)对数恒等式: N a N a =log ;b a b a =log(4)常用对数: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

为了简便,N 的常用对数log 10 N 简记作lg N例如:log 105简记作lg 5 log 103.5简记作lg3.5.(5)自然对数: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e =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为了简便,N 的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 N 。

例如:log e 3简记作ln3 log e 10简记作ln102. 例题例1 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1)54=625 (2)2-6=164 (3)3a =27 (4) (13 )m =5.73 解:(1)log 5625=4;(2)log 2 164 =-6;(3)log 327=a ;(4)log 315.73=m例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log 2116=-4;(2)log 2128=-7;(3)lg0.01=-2;(4)ln10=2.303解:(1)(12 )-4=16;(2)27=128;(3)10-2=0.01;(4)e 2.303=10例3 求下列各式的值:(1) 64log 2 ;271log 3(2) 27log 9; 81log 34解:设 =x 27log 9 则 ,27=x a 3233=x , ∴23=x (3) ()[]81log log log 346(4) ()()32log 32-+(5) 5log 23log 14242-+-+例4 求 x 的值:(1) 43log 3-=x (2) ()()1123log 2122=-+-x x x (3) ()[]0log log log 432=x (4) 872log =x (5) 416log =x解:(1)2713443==-x (2)2,00212123222-==⇒=+⇒-=-+x x x x x x x但必须:⎪⎩⎪⎨⎧>-+≠->-0123112012222x x x x ∴0=x 舍去 2-=x(3) ()1log log 43=x , ∴3log 4=x , 6443==x(4) 787878878722)(2=∴==x x x (5) )(22164舍去或-=∴=x x【课堂小结】(1)定义 (2)互换 (3)求值大家要在理解对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会计算一些特殊对数值。

高中数学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件 苏教必修1

高中数学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件 苏教必修1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对数函数的定义; (2)研究了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比较两个对数值大小的常用方法
谢谢
江苏省泗阳王集中学
在指数函数y=2x中,x为自变量,y为因 变量.如果把y当成自变量,x当成因变量, 那么x是y的函数吗?如果是,那么对应关系 是什么?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y (12)x
Y 5
Y=2x
Y=X
● 4
3

2


● 1●


-1 O -1
●1
2
3
-2
● Y=log2x
4 5 6 7X
y log 1 x
2
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
(1)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对应法则是互逆即互反的。 (2)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互换。
(3) 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y=x轴对称。 (4)反函数也是函数,因为它是符合函数定义的, 不是任意函数都有反函数 的.
(0<a<1)
y=ax
(a>1)
y=logax(a>1)
过点(0,1)
y=logax(0<a<1)
过点(1,0)
(-∞,+∞)
(0,+ ∞)
(0,+ ∞)
(-∞,+∞)
当a>1时,y=ax是 当a>1时,y=logax
增函数;
是增函数;
当0<a<1时y=ax 当0<a<1时y=logax
是减函数
是减函数
反解
x=( y) (y∈C)
用 y 把 x 表示出来
判断
x=f 1(y) (y∈C)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的概念教案(第一课时)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的概念教案(第一课时)

课 题:2.3.1 对数-对数的概念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2.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背投教材分析:17世纪初,为了解决很多位数的数字繁杂的计算而产生了对数。

现在用对数进行大数的计算已被新的运算工具所取代,因此中学对于传统的对数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减。

但对数函数应用还是广泛的,后续的教学内容也经常用到。

本节讲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对数函数。

对数概念与指数概念有关,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在一般对数定义log (0,1)a N a a >≠之后,给出两个特殊的对数:一个是当底数10a =时,称为常用对数,简记作lg N b=;另一个是底数a e=(一个无理数)时,称为自然对数,简记作ln N b=。

这样既为学生以后学习或读有关的科技书给出了初步知识,也使教材大大简化,只保留到学习对数函数知识够用即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第2.2.2节的例4中,我们研究了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设该物质最初的质量是1,则经过x年,该物质的剩留量0.84xy=,由此,知道了经过的时间x,就能求出的该物质的剩留量y;反过来,知道了该物质的剩留量y,怎样求出所经过的时间x呢?●特别地,经过多少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为原来的一半?二、新授内容:上述问题也就是求满足0.840.5x=中的x,此时问题就转化为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定义:一般地,如果()1a的b次幂等于N, 即a,0≠>aN a b =,那么就称b 是以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 b N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由对数的定义可知,N a b =与log a b N =两个等式所表示的是,,a b N 三个量之间的同一关系。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6.3 第1课时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授课课件】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6.3 第1课时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授课课件】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 R.
()
(2)y=log2x2 不是对数函数.
()
[答案] (1)× (2)√
第1课时 对数函数的概念、 图象与性质
1
2
3
4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学习效果·课堂评估夯基础 课时分层作业
知识点 2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a>1



x0≤x<12

第1课时 对数函数的概念、 图象与性质
1
2
3
4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学习效果·课堂评估夯基础 课时分层作业
求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函数定义域时,除遵循前面已学习过的求函 数定义域的方法外,还要对这种函数自身有如下要求:一是要特别注 意真数大于零;二是要注意对数的底数;三是按底数的取值应用单调 性,有针对性地解不等式.
第1课时 对数函数的概念、 图象与性质
1
2
3
4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学习效果·课堂评估夯基础 课时分层作业
(2)f(x)= -lg 1-x;
[解] 由- 1-lgx>10-,x≥0,
得lg 1-x≤0, x<1
⇒0<1-x≤1, x<1
⇒0≤x<1.
∴函数的定义域为[0,1).
图 象
0<a<1
第1课时 对数函数的概念、 图象与性质
1
2
3
4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学习效果·课堂评估夯基础 课时分层作业
a>1

一节“对数”公开课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节“对数”公开课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节“对数”公开课课堂实录及反思作者:顾延鑫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第04期【内容摘要】这是一节区级公开课,开课老师做了认真的准备,并且上课流程的安排也基本上按照课本新教材的编排顺序,从学生板演的情况看,教学效果也不错。

但笔者听完本节课后有以下几点思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对数问题情境师生互动【教学内容】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中的2.3.1 对数【教学目标】1.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关系;2.理解对数的概念,能熟练的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了解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恒等式。

【教学重点】对数式和指数式之间的关系;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投影: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

设该物质最初的量为1,则经过x年,该物质的剩留量y为?学生甲答:y=0.84x。

二、学生活动师问:思考反过来若知道了该物质的剩留量y,怎样求出经过的时间x呢?三、数学建构师引入对数概念:对数;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四、数学运用例1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师请4名学生板演)(1)24=16;(2)3-3= ;(3)5a=20;(4) =0.454名学生板演过程及结果正确,师点评并表扬。

例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3名学生板演)(1)log5125=3;(2)log 3=-2;(3)log10a=-1.6993名学生板演过程及结果正确,师点评并表扬。

例3求下列格式的值:(1)log264;(2)log927教师板书(1)的解题过程并强调解题格式,两名学生板演(2)的解题过程。

五、课堂练习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这是一节区级公开课,开课老师做了认真的准备,并且上课流程的安排也基本上按照课本新教材的编排顺序,从学生板演的情况看,教学效果也不错。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完整版】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完整版】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81页 0133页 0203页 0232页 0267页
第一章 集合 1.2 子集 全集 补集 2.1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2.3 对数函数 2.5 函数与方程 探究案例 钢琴与指数曲线
第一章 集合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2.1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2.2 指数函数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2.3 对数函数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1.2 子集 全
1.3 交集 并集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高中数学对数教案(1)苏教版 必修1

高中数学对数教案(1)苏教版 必修1

对数(1)教学目标:1.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关系2.理解对数的概念,能熟练的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了解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恒等式教学重点对数式和指数式之间的关系;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符号的理解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

设该物质最初的量为1,则经过x年,该物质的剩留量y为?二.学生活动思考反过来若知道了该物质的剩留量y,怎样求出经过的时间x 呢?三.数学建构对数的概念:;记作 ,其中 叫做底数, 叫做真数。

常用对数: 。

自然对数: 。

四.数学运用例1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1)1624= (2)27133=- (3)205=a (4)45.0)21(=b例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1)3125log 5= (2)23log 31-= (3)699.1log 10-=a例3求下列格式的值(1)64log 2 (2)27log 9五.课堂练习1.根据对数的定义,写出下列各对数的值(1,0≠>a a ) =100log 10 ;=5log 25 ;=21log 2 ; =1log 5 ; =3log 3 ; =3log 31 ;=1log a ; =a a log 。

2.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1)24335= (2)256128=- 3.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1)44log 21-= (2)410000log =(3)4771.0log =a (4)b =2ln4.已知R b N a a ∈>≠>,0,1,0(1)=2log a a ;=5log a a ;=-3log a a ;=51log a a ; 一般的,=b a a log 。

(2)证明:N a N a =log。

六.课堂小结。

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一苏教版数学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张萍)

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一苏教版数学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张萍)

课题:3.2.1对数的概念(第1课时)授课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萍教材: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一. 教材分析对数这节课是苏教版必修1第3章对数函数第1课时.学习对数的概念是对指数概念和指数函数的回顾与深化,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二.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一般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完成了分数指数幂和指数函数的学习,了解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经历过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对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数与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理解对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体会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方法来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对数这一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三. 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的概念,会熟练地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2.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举例过程中理解对数.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学会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四. 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2. 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建构概念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这种物质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设该物质最初的质量为1)【问题1】你能就此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体会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是指数式a b =N 中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教学过程]师:写好的同学请和同桌交流一下.师:你提的是什么问题呢?生:经过5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为原来的多少?师:是多少呢?生:0.845=N.师:有不同的问题吗?生:经过多少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为原来的一半?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0.84x =12.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与我们学过的指数函数y=0.84x 有关.第一个问题是已知指数x 求幂y ;第二个问题是已知幂y 求指数x .如果底数是未知的,那么,我们还可以解决已知指数x 和幂y 求底数a 的问题.[阶段小结]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在研究a b =N (其中a >0且a ≠1)中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我们可以研究以下三类问题:设a b=N.(1) 已知a ,b ,求N ;比如32=9,53=125,……(2) 已知b ,N ,求a ;比如a 5=32⇒a =2,a 3=5⇒a =35,…… (3) 已知a ,N ,求b .2b =2⇔b =1,2b =4⇔b =2,【问题2】2b =3,这样的指数b 有没有呢?[设计意图]利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指数b 是存在的,并且只有一个,进而想办法用数学符号表示指数b .[教学过程]生:2b =3这个问题和指数函数y=2x 有关,我们可以作出它的图象来观察. 师:作出 2x =3与y =3的图象,发现它们有交点,而且只有一个,那么指数b 在哪里呢?生: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指数b .师:看来满足2b =3的指数b 可由“2和3”唯一确定,但它究竟是个什么数呢?现在用我们学过的数又不能把它写出来,怎么办呢?生: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它.师:是的,数学家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引进一个新的符号,比如这里的a 3=5,a 等于什么呢?数学家就用a =35来表示, a 是由3和5确定的,将3和5写在相应的位置.师:现在如何表示这里的指数b 呢?指数b 由2和3确定,数学家用log 23来表示,读作以2为底3的对数,其中2为底数,写在下方,3叫真数.师:有了这个符号,就可以解决我们刚才的问题了,0.84x =12⇔ x =log 0.8412.师: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对数吗?生:3b =10⇔ b =log 310;4b =5⇔ b =log 45;2b =7⇔ b =log 27;……师:这里的1能用对数表示吗?生:1= log 22.师:同样这里的2也可以表示为log 24. 对数b 其实就是一个数.思考:根据这些具体的例子,你能得到一般情况下,对数是怎么表示的吗? 对数的概念:如果a 的b 次幂等于N (其中a >0,a ≠1),即a b =N ,那么就称b 是以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log a N =b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数学史简介:对数是由17世纪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的数学史资料.师:根据对数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对数来源于指数,这两个等式表示的是a ,b ,N 三个量之间的同一个关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比如在a b=N 中,a >0,a ≠1,a 叫底数,b 叫指数,N 叫幂,当变为对数式时,a 的范围不变,a 还叫底数,指数b 现在叫对数,幂N 现在叫真数.2.具体实例 理解概念[学生活动]请每位同学写出2—3个对数,与同桌交流.[设计意图]深入理解对数.第一阶段,让学生体会对数可以转化为指数,对数式和指数式是等价的;第二阶段,认识特殊的对数,明确对数式中a ,b ,N 的范围.[教学过程]师:大家都在积极地认识对数这个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同学写了这样一个对数log 327. 你知道它是个什么样的数吗?师:为什么等于3呢?生:因为33 =27.师:还有同学写了log 139,这是个什么数啊? 生:-2.师:为什么?生:因为(13)-2 =9.师:想认识对数只要将它转化为相应的指数式就容易理解了.师:我也写一个log926,这是个什么数呢?生:不知道.师:你知道它大概是多大吗?生:1到2之间.师:你怎么知道的呢?生:因为91=9,92=81,26在9和81之间.师:你是将问题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考虑的.我们知道对数就是一个数,可以设它为b,转化为9b=26就好理解了.[阶段小结]其实想要认识同学写的对数,只要将它转化为相应的指数式就明白了,指数式和对数式是可以等价转化的.师:看大家写的对数有大于0的,有小于0的,有没有等于0的对数呢?生:log21=0.师:还有吗?生:只要底数取a>0,a≠1,真数为1的对数都等于0.师:怎么表示呢?生:log a1=0(a>0,a≠1).师:为什么?生:因为a0=1(a>0,a≠1) .师:a0=1是个特殊的指数式,还有其他特殊的指数式吗?生:a1=a.师:由这个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对数式呢?生:log a a=1(a>0,a≠1) .师:对数可正可负可为0,那对数是否能取到所有的实数呢?生:是的.师:你怎么知道的呢?生:从指数式a b=N(其中a>0且a≠1)中我们可以知道.师:对数b可以取到一切实数,底数a>0,a≠1,真数N应满足什么要求呢?生:大于0.生:在a>0且a≠1时,a b=N,根据指数函数的值域可知N只能取大于0的数.[阶段小结]通过讨论,我们认识了一些特殊的对数,知道对数b可以取到一切实数,但是真数N必须大于0. 在认识对数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对数式与指数式之间的等价转化.3.概念应用方法总结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264;(2)log101100;(3)log927.[设计意图] (1)理解对数是个数,对数问题可以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解决.(2)反思解题过程,从中得到两个对数性质log a a b=b,a log a N=N (a>0且a≠1),为对数求值提供新的方法.(3)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对数相关结论的兴趣.(4)介绍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教学过程]师:回头看第1个问题的解决过程,log226=6,log1010-2=-2你有什么发现?师:一般情况下log a a b=b对吗?生:对,因为a b= a b.师:在log a a b=b这个式子中,真数N变成了a b,相当于将指数式a b=N带入对数式log a N=b,消去N.现在如果将对数式log a N=b带入指数式a b=N消去b,会得到什么呢?生:a log a N=N (a>0且a≠1).师:从第3小题中,你又会有什么发现呢?对数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师:大家看第2小题底数是10,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常用对数,简记为log10 N=lg N.以后在高等数学和物理学中还会经常用到以e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loge N=ln N.比如,lg2,ln3.【问题3】什么是对数?研究对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设计意图]回顾反思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主要让学生体会研究一个新的数学对象的一般方法,即生:对数就是一个数.遇到对数问题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解决.师:很好,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得到了对数的概念,又通过举例和练习进一步认识了对数,在认识的过程中,发现遇到对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解决.这两个式子是等价的,表示的是a,b,N这三个量之间的同一种关系.师:既然对数就是一个数,你觉得下面我们可以研究什么?生:对数的运算.师:那如何研究对数的运算性质呢?请同学们先回去思考,我们下节课再研究.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本P74 练习第1、3、4、5题.(2)探究对数的运算性质.[设计意图]布置作业的面向全体学生,旨在掌握对数的概念,熟练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探究对数的运算性质给学生提供进一步自主研究对数的机会.七. 教学设计说明对数概念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高中数学 3.2.2对数函数(一)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 3.2.2对数函数(一)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1

小结 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 y=logax 的定义域为(0,+∞) 求解.
第八页,共27页。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kètáng)更高 效
跟踪训练 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log3(1-x);(2)y=log12x;(3)y=log71-13x;
(4)y= log3x.
解 (1)由 1-x>0 得 x<1,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研一研•问题探究(tànjiū)、课堂更高 效
3.2.2(一)
跟踪训练 3 函数 y=loga(x-1)(a>0 且 a≠1)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4),求 a 的值.
解 根据反函数的概念,知函数 y=loga(x-1)(a>0 且 a≠1)的图象经 过点(4,1), ∴1=loga3,∴a=3.
2
图象的过程,观察图象,并指出这两个函数有哪些相同性质
和不同性质?
答 作图步骤: ①列表, ②描点,③用平滑曲线连接.过程
如下: x

1 4
1 2
1
2
4…
y=log2x … -2 -1 0 1 2 …
y= log1 x … 2 1 0 -1 -2 … 2
第十一页,共27页。
研一研•问题探究(tànjiū)、课堂更高 效
所以它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 log23.4<log28.5; (2)考虑对数函数 y=log0.3x,因为它的底数 0<0.3<1,
所以它在(0,+∞)上是减函数,于是 log0.31.8>log0.32.7;
(3)当 a>1 时,y=logax 在(0,+∞)上是增函数,
于是 loga5.1<loga5.9;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3.2.1《对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3.2.1《对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3.2.1《对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概念,了解指数与对数的关系,能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了解两个特殊对数. 通过归纳与猜想“发现”对数的简单性质并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的发展史的引入,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等价转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加深对人类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兴趣,增强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倾听和接受建议的品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数的定义,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和相关公式的发现.3.教学方法和手段:归纳、猜想、证明等方法,类比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学过程4.1 问题情境(ppt )234561,10,10,10,10,10,10,0,1,2,3,4,5,6,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两行数据,不难发现第二行是第一行对应的指数,老师从第一行任取两个数相乘,如235101010⨯=,1090100101010⨯=,怎么算的? 公元前300年,阿基米德在还没有指数运算法则的情况下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是很了不起的,这种计算方法的优点就是把复杂的乘除运算转化成简单的加减运算.很可惜这个规律没有能够继续探究下去也没有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让我们时光重回到17世纪,人们热衷于航海和天文学,人们需要面对越来越繁难的计算,耗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问题1 如果在航海过程中测得两个很大的数字,需要计算乘积,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怎么办呢?(2345567390045×447073288344456)能不能像刚才一样转化为两个数据的加法呢?问题2 以下列数据为例,107x=,(由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知,这样的x 唯一存在,体现函数与方程的思想.)(ppt )同学们现在以有的知识无法来表示这样的数,我们迫切需要引进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同学们其实我们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类比:(1)382a a == (2)32?a a ==(3)101002x x == (4)107?xx ==由a =(是使得一个数的三次方等于2的数),法国数学家笛”与2和3的结合体来刻画了三次方等于2的数.类比得到纳皮尔首创用logarithm 表“人造数”的简写到为“log ”与 7、10的组成的整体10log 7来表示一个10的多少次幂等于7的数(强调10log 7的含义),这样的数我们就称为对数.辨析:请学生模仿写1.082x =出方程的解. 请同学们来说说 1.08log 2x =与10log 7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两行数据和具体的演算,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对数对简化运算的重大作用和引进对数的必要性,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对数我们也是需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对数和指数的联系进一步体现,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再创造”的过程. 4.2建构数学问题4 到底什么是对数呢?我们以前学了b a N =中,已知底a 和指数b ,求N ,叫指数运算;反之,我们把与之相对的, b a N =中已知底a 和幂N ,求b,称()1x 满足等式的存在吗?()2如果存在,有几个?()3x 你能估计出的大小吗?之为对数运算,不难发现对数其实就是刻画b a N =中的b ,引出了对数的定义. (1)对数定义()()0,1,log =0,1b a a N a a N b a a =>≠>≠定义:若 则(ppt )(2)概念剖析 ① 写法:格式四线三格.②读法:以a 为底,N 的对数;注意不是“log ”以a 为底,N 的对数.(请同学一起来读一下 1.08log 2x =与10log 7)③概念:(指数和对数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大家心里肯定在疑惑? 回忆乘方和开方等价的可以互化的,我们还知道加减、乘除也是可以互化的,类比得到,指数和对视两者也是等价的,可以互化的.一个关系,两种表示.)(PPT)④名称.( 既然是等价的,我们有个成语叫南橘北枳,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名称不同,那么这里的三个量的名称是什么呢?)⑤对数式中底数和真数的范围.(a 范围一 )设计意图:通过对对数的概念的剖析,使得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数的概念. 4.3数学运用(1)将下列指数式改写为对数式(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为指数式()12142=2(2)100.01-=0(3)8.81=1(4) 5.133m⎛⎫= ⎪⎝⎭()513log 3125=-()132log 273=-()1log 10e =()104log 1.699a =-(3)近似计算介绍特殊对数(同学们一定觉得刚才对数书写起来很烦,特别是一些经常要用到的对数,有简单的记法吗?)常用对数:10log lg a a =从布里格斯说起,他继承了纳皮尔的事业,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以10为底的对数表,后来学者的数据处理很多都会把两个数的乘积转化为 .(PPT 放映对数表,对数表介绍了怎么样把两个数的加法运算转化为两个数的乘积运算.) 自然对数:log ln e a a =(e=2.7182818284…)这是因为很多反映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都包含e ,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公式、牛顿的冷却定律,还有化学、物理和建筑学等自然学科中经常会出现,所以就称为自然对数了.(我们可以看见计算器上有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运算我们一起来算两个.)设计意图:“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名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事出有因”,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对数概念的认识,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4学生活动(我们平时的运算不能借助与计算器,,那到底怎么来计算对数呢?)先和同学们探究 和 的值总结计算方法(1)根据对数定义直接求解;(2)转化为指数方程进行求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每次不管哪个方法你都要回到指数的形式很麻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数运算,让大家能不能从中发现一些简单性质,方便我们以后的运算)(1)计算探究一般地, , , , ,请证明这些结论.(1)引导学生观察真数的特点,(2)引导学生观察真数和底数的关系.2log 89log27131(5)log 3=3(2)log 3=2(6)log 16=4(1)log 1=2(4)log 8=2(7)log 32=12(3)log1=2log 3(8)2=3log 2(9)3=??1010⋅(2)归纳总结探究结果 归纳特殊发现一般规律探究内容:对上面的练习,进行观察归纳,探究“发现”一般规律;设计意图:培养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交流总结 简单证明因为01a =,所以log 10(0,1)a a a =>≠ 因为1a a =,所以log 1(0,1)a a a a =>≠ 因为n n a a =,所以log (0,1)n a a n a a =>≠类比证明:因为log log a a b b =,所以log a b a b =还可以回归指数证4.5回顾小结 基本知识:对数的定义,常用对数,对数的简单性质, 学会了对数和指数的互化以及对数的简单计算. 思想方法:归纳、猜想、证明等方法,类比思想、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近二千年时间,经历了阿基米德、纳皮尔的对数概念提出, 最后欧拉的对数概念完善. 对数概念的萌芽、形成、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继承、发展的过程.今天和大家沿着历史的足迹,探索了对数的含义,完成了前人用了两千年的时间探索完成的对数的概念,同时也完善了我们的运算知识体系,从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对数指数,这些互逆运算中,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玄妙.很多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包含了人类许多的艰辛与曲折,经历了长期的改进,才成为系统的、严谨的逻辑形式.数学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数学,勇攀数学的高峰. 4.6.课外作业 必做题:教材74页3-7选做题:1.求值()()3 2log32-+;2.已知[]235log log log0,x x⎡⎤=⎣⎦求的值.。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5篇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5篇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5篇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5篇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方便大家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1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 我国的小河流;(3) 非负奇数;(4) 方程的解;(5) 某校2023级新生;(6) 血压很高的人;(7) 著名的数学家;(8)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 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高中数学对数的教案

高中数学对数的教案

高中数学对数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对数运算的基本规律。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对数计算题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难点:运用对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内容:对数的定义、性质、运算规律和应用。

2. 学生学习资料:教科书、练习册、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对数的兴趣和好奇心,如:某个物种的数量翻倍的规律。

2. 讲解对数的定义和性质:介绍对数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对数的含义和作用,如:logaM=N 等价于 a^N=M。

3. 讲解对数运算规律:介绍对数的运算规律,包括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对数的基本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对数的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对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5. 练习:布置一些对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巩固对数的运算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对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对数的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对数的拓展学习,如对数的图像性质、对数方程的求解等。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对数的理解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2.熟练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会利用等价转换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值.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指数式对数式的互化.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1.问题情境、引入概念某种最初质量为1的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1)写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y 关于时间x 的函数关系式;(2)经过多少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2.定义解读、形成概念学生由特殊情形的分析归纳对数定义:一般地,如果a (a >0且1≠a )的b 次幂等于N ,即N a b =,那么就称b 是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b N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b =log a N ⇔a b =N .名称与位置的认识,a 、 b 、 N 范围的揭示.3.自主训练、理解概念活动一 学生写指数式并转化成对数式,同桌判断读、写、转化是否正确.结合实例介绍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活动二 学生写对数式,同桌转化成指数式.活动三 计算特殊对数的值.4.应用探究、深化概念求下列各对数的值.(1)=1log 3 ,(2) =3log 3 ,(3) lne = ,(4)=1log2 , (5)=1lg ,(6) =10lg ,(7) ln1= ,(8)21log 21= . 观察上述等式,进行适当分类,归纳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结论:=1log a 0 =a a log 1 (a >0且1≠a )5.小结反思、固化概念①对数的定义,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②特殊对数:常用对数、自然对数.③对数的几个一般性结论.④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总结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⑤作业:课本74页3、4、5、7.拓展延伸:计算b a a log 和N a a log (a >0且1≠a ,N >0)的值.五、板书设计1.定义 例题2.结论六、教学设计说明1.情境的引用,承前启后选择课本的情境引入,既是对前面学习的指数函数的回顾,又为引进对数提供了背景.设置的两个问题中,第二问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的问题.发现用过去学过的内容与符号等知识,无法表示这个指数值,激发学生对引进、学习对数的兴趣.2.概念的生成,自然和谐①概念的生成是在情境中引发的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的需要,感受到数学知识是为生活需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主动认识到引进对数这个新概念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为抽象概括对数概念提供了感性直观材料.②概念的感悟是在观察中发现的提出为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①=32 8 ,②83=a ,=a 2 ;③82=x ,=x 3 ;212=x ,=x -1; 72=x ,x 是多少呢?启发学生通过函数图象得到x 是唯一存在的,这就为定义对数提供了前提.引导学生发现在82=x 中3是2和8对应的指数值,在212=x 中-1是2和21对应的指数值,在72=x 中x 实质上是2和7对应的指数值,我们把它叫做以2为底7的对数,从而引出课题. ③概念的构建是在类比中揭示的从具体指数形式到一般的指数形式,从具体指数形式中指数的表示到一般指数形式中指数的表示,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丰富而具体的实例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亲历对数概念的建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事物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逐步养成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本质的思维方法.类比指数式中a 、b 、N 的范围得到对数式中底数、对数和真数的范围.为帮助学生理解,编顺口溜:底正不为1,指数随便取,真数是正数,零负没对数. ④概念的深化是在互动中建立的在知道了什么是对数后,没有采用单一的给出课本例题,教师分析学生解答的形式,为了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设置学生活动:(一)写几个指数式,并把它们改写成对数式,给同桌看一看,读给同桌听一听,请同桌判断你的写法和读法以及转化是否正确,目的是认识对数,会正确地读写对数,能将指数式转化成对数式,认识到对数来源于指数;(二)写几个对数式,请同桌把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目的就是进一步地掌握指对数的互化,掌握利用指数式对对数式是否正确进行判断,感受到对数要回到指数中去认识.再通过计算特殊对数的值体会到,解决对数问题的关键就是依据定义,转化成熟悉的指数形式.设计环节穿插介绍两个特殊的对数.学生通过活动学会依据定义进行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以及求特殊对数的值.在学生已经会求特殊对数值的基础上做八小题,先分类再归纳一般性结论.结论没有集中出现,而是分布在练习之中,对学生的发现设置了小小的障碍,这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分类、归纳能力的培养更加有效,由特殊到一般,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思想的渗透,贯穿始终x,x 是多少呢?启发学生在教学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72通过函数图象得到x是唯一存在的,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概念、归纳一般性结论,体现归纳演绎的思想方法;解决对数问题的关键是转化成指数问题,体现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以上是我在备课时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还请评委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3.2.1 对数》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3.2.1 对数》

课题:对数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丁益民教学目标:1.从对数发生的历史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引入对数的必要性,让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了解对数的意义,并经历对数概念的形成过程;2.帮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对数与指数的相互联系,会熟练地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思想;3.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了解对数的发明历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数的概念,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发现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探”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早在17世纪,航海、天文、贸易迅速发展,人们需要面对越来越繁难的计算,耗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比如天文学里: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一年的秒数)=1光年(?)为此,数学家们不断探索研究优化运算的方法,这其中不得不提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他在研究这样的问题时感慨到:“没有什么比大数的乘、除、开平方或开立方运算更让数学工作者头痛、更阻碍计算者的了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因此,我开始考虑怎样消除这些障碍经过长久的思索,我终于找到了漂亮的简短法则……” 二.数学活动活动1:模拟数学家研究“对数”的想法 下面,我们模拟一下数学家的研究历程:师:不用计算器,面对这样的运算,将遇到很大的麻烦但我们注意到16可以表示成24,256可以表示成28……,我们可以制一张表(见下表),由于16×256=24×28=212,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查表,在表中找到212的值,其他类似这请计算: (1)25616⨯= (2)2564096⨯= (3)327684096⨯=样做的好处:将两个特别大的数相乘转化为两个较小的数相加,从而就可以达到简化运算的效果活动2:借鉴以往学习“开方”的过程类比“对数”的发生按照上面的过程,我们若找到两个数m 、n ,使2m = ,2n =,那么我们就可以大大优化运算问1:这是一个什么方程? ——已知底数和幂,求指数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取数值小点的类似问题,比如:32=x?=⇒x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遇到类似问题:问2:在初中,在学习开方运算时,遇到“23=x ”这样的问题,这又是一个什么方程?——已知指数和幂,求底数回忆一下,当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开方运算,由于未知数的取值由指数3和幂值2共同确定,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符号,将与2和3结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数32,这个数的意义就是能使方程23=x 成立问3:能不能类比“开方运算”的研究过程,来解决刚才的问题?类似地,32=x中的未知数是由底数2和幂值3共同确定,我们也可以引入一个新的符号,将它与2和3结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数,这个数的意义能使32=x成立实际上,数学家纳皮尔就是用“log ”这三个字母作为表示新数的符号,将它与2,3结合在一起因此,在问题“32=x”中,就可以用3log 2表示使该方程成立的的取值读作:以2为底,3的对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对数”(板书)活动3:由特殊到一般,逐步归纳、抽象出“对数”概念 问题4:你还能写一些对数吗?8134=⇒81log 43=140=⇒1log 04=2421=⇒2log 214= 3b =10⇒b =og 310; 43=N ⇒3=og 4N ; a 3=7⇒b =og a 7; ……如果将上述指数 式中的底数,指数,幂全部换成字母,即a \ua ⇒互化Na b=bN a =log 指数—对数底数—底数幂—真数01log 21=b N a =log b 6426=664log 2=1001log 107log 712log 1012lg 84.0log 1084.0lg )e 71828.2=是一个无理数正数N 的自然对 例题:求下列各式的值:(1)64log 2; (2)1001log 10; (3)2log 2;(4)27log 9板书 解:设27log 9=x ,根据对数的定义知,279=x即3233=x,得32=x , 23=x , 所以2327log 9=定义一般地,如果)1,0(≠>a a a 的b 次幂等于N ,即N a b =,那么就称b 是以a 为底N 的对数(ogarithm ),记作b N a=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bae of ogarithm ,N 叫做真数ber Na b =bN a =log 指数—对数底数—底数幂—真数数N e log 一般简记为N ln ,如15log ,2log e e 分别记为15ln ,2ln 等师:同学们,“常用对数”“自然对数”这两个特殊对数的名称很特别为什么称之为常用对数?自然对数又自然在哪里?对这个内容感兴趣的同学,老师向大家推荐两本课外阅读书《不可思议的e 》和《漫话e 》,从中你一定能找到答案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课本79页:习题(1)感受理解 1,2,3,4对数N a b = b N a =log(同一关系,两种形式)底数1,0≠>a a 真数0>N常用对数a lg 自然对数a ln数学家探索“对数”的过程模拟 运算 函数以往学习“开方”的 经验借鉴。

苏教版高中必修1数学教案

苏教版高中必修1数学教案

苏教版高中必修1数学教案
1. 了解直线和圆的基本概念,掌握直线和圆的相关性质。

2. 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 能够解决与直线和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直线和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2. 教学课件和活动设计。

3. 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直线和圆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20分钟)
1. 介绍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如直线的斜率和方向,圆的半径和直径等。

2. 讲解直线和圆的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3. 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和圆方程的求解过程。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直线和圆的相关知识。

2. 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直线和圆的知识进行计算。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 强调直线和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认真复习和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直线和圆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相关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3.2.1对数(1)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3.2.1对数(1)教案苏教版必修1

对数(1)教课目的:1.理解对数的观点;2.可以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会依据对数的观点求一些特别的对数式的值.教课要点:对数的观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相转变,并求一些特别的对数式的值;教课难点:对数观点的引入与理解.教课过程:一、情境创建假定 2005 年我国的公民生产总值为 a 亿元,如每年均匀增加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5 年的 2 倍?依据题目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问:此方程的特点是什么?已知底数和幂,求指数!情境问题: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往常用乘方运算;而已知指数和幂,则往常用开方运算或分数指数幂运算,已知底数和幂,怎样求指数呢?二、数学建构1.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假如 a( a>0,a≠1)的 b 次幂等于 N,即 a b= N,那么就称 b 是以 a 为底 N的对数,记作log a N,即b=log a N.此中, a 叫作对数的底数,N叫做对数的真数.2.对数的性质:(1)真数N> 0,零和负数没有对数;(2) log a1= 0 ( a> 0,a≠1) ;(3) log a a= 1( a> 0,a≠1) ;(4)a log a N=N( a> 0,a≠1) .3.两个重要对数:( 1)常用对数 (commonlogarithm) :以 10 为底的对数 lg N .( 2)自然对数 (naturallogarithm):以无理数e 2.71828 为底的对数ln N .三、数学应用例 1将以下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431a1b=16; (2)3(1) 2 27;( 3) 5 20; (4)20.45 .例 2 求以下各式的值.( 1) log 264; (2) log 832.基础练习:log 10100= ; log 25 5=; log 2 1 =;log 1 4=;24log 33=;log a =;alog 3 1= ;log a 1=.例 3将以下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 1) log 5125= 3; ( 2) log1 3=- 2; ( 3) lg a =- 1. 699.3例 4 已知 log a 2=m , log a 3= n ,求 a 2m n 的值.练习:1.( 1) lg(lg10) =;( 2) lg(ln e ) = ;( 3) log 6[log 4(log 381)] =;( 4)log 31 2x= 1,则 x = ________.92.把 log x 7 y =z 改写成指数式是.3.求22 log 2 5的值.2 x( ,1]14.设 f ( x), x,则知足 f (x)的 x 值为 _______.log 81x, x (1, )45.设 x = log 23,求2 3 x23 xxx.2 2四、小结1.对数的定义:b=log a N a b= N.2.对数的运算:用指数运算进行对数运算.3.对数恒等式.4.对数的意义:对数表示一种运算,也表示一种结果.五、作业课本 P79 习题 3.2(1)1,2,3(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 对数(1)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会根据对数的概念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
教学重点:
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并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假设200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倍?
根据题目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此方程的特征是什么? 已知底数和幂,求指数!
情境问题: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通常用乘方运算;而已知指数和幂,则通常用开方运算或分数指数幂运算,已知底数和幂,如何求指数呢?
二、数学建构
1.对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a>0,a≠1)的b次幂等于N,即a b=N,那么就称b是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 a N,即b=log a N.
其中,a叫作对数的底数,N叫做对数的真数.
2.对数的性质:
(1)真数N>0,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2)log a1=0 (a>0,a≠1);
(3) log a a=1(a>0,a≠1);
(4)a log a N=N(a>0,a≠1).
3.两个重要对数:
(1)常用对数(commonlogarithm):以10为底的对数lg N .
(2)自然对数(naturallogarithm):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ln N . 三、数学应用
例1 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 (1)24
=16; (2)
3
127
3
-=
;( 3)205a
=; (4)()10.452b
=.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log 264; (2)log 832.
基础练习:
log 10100= ; log 255= ; log 2
1
2
= ; log 14
4= ;
log 33= ; log a a = ; log 31= ; log a 1= .
例3 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 (1)log 5125=3; (2)
log
3=-2; (3)lg a =-1.699.
例4 已知log a 2=m ,log a 3=n ,求a 2m
n
的值.
练习:
1.(1)lg(lg10)= ; (2)lg(ln e )= ; (3)log 6[log 4(log 381)]= ;(4)log 3
129
x
-=1,则x =________. 2.把log
z 改写成指数式是 . 3.求2
22log 5
+的值.
4.设81
,(,1]
(),(1,)2log x
x f x x x -⎧∈-∞⎪=⎨∈+∞⎪⎩,则满足1()4f x =的x 值为_______.
5.设x =log 23,求332
2
22
x
x x
x
----.
四、小结
1.对数的定义:b=log a N a b=N.
2.对数的运算:用指数运算进行对数运算.
3.对数恒等式.
4.对数的意义:对数表示一种运算,也表示一种结果.五、作业
课本P79习题3.2(1)1,2,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