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劳动及安全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分析:违反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案例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分析:违反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案例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分析:违反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案例中国新劳动法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此之前,劳动法实施已有22年之久。

新劳动法的实施对于保护员工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尽管有新的法律规定,一些用人单位仍然存在违反工时制度的情况。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违反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案例,探讨违法的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在某某科技公司,一位宁夏籍的员工小李被雇佣为技术开发工程师,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每周工作40小时。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小李经常要加班,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

公司原先的工时制度规定加班工资按照国家劳动法规定计算,并保障员工每月至少1次周末休息。

然而,自新劳动法实施以来,公司没有相应调整内部制度,导致员工加班时长过长且没有得到合理休息。

造成这种违反工时制度的情况,首先在于公司对新劳动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新劳动法规定,员工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超过部分应加班工资或调休,且每周至少有1天休息。

公司没有及时了解和适应新的法律规定,仍然沿用原先的工时制度,导致工时管理不合规。

其次,公司可能存在利益驱动的问题。

加班时间的增加,意味着员工的产出也会相应提升,而不需要额外支付加班费用。

对于某些用人单位来说,可能更愿意违反工时制度,以减少成本,提高利润。

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员工的权益,也不利于长远的企业发展。

面对这种违反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用人单位应重新审视内部的工时制度,确保其与新劳动法相符合。

公司需要修订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每周工作时间和加班工资标准,并落实每月至少1次周末休息的规定。

其次,公司应加强对员工工时情况的监管和记录。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时管理系统,对员工的上班和加班时间进行准确记录,避免加班时间超过合理范围。

同时,定期对员工的工时情况进行审核和统计,发现违规情况及时处理。

此外,在员工的参与和监督下,公司应成立独立的工时监管委员会或员工代表会议,监督和评估公司的工时管理情况。

劳动违规行为案例分析

劳动违规行为案例分析

劳动违规行为案例分析案例一:工时违规案例在某家工厂中,有一个员工名叫小李。

小李的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夜班加班,但是公司规定夜班加班的时长不得超过每周10个小时。

然而,小李为了赚取更多的加班费,经常超过规定的工时限制。

他每周加班15个小时,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定。

小李的违规行为引起了公司的注意,人力资源部门对此进行了调查。

经过核实,小李的加班时间确实超过了规定,并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为此,公司决定对小李进行严肃处理,给予他警告处分,并要求他立即停止违规行为。

该案例反映了员工利用加班制度违规行为的现象。

公司应该加强对员工工时的监管,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符合法律和规定的要求,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薪资违规案例在一家餐厅里,有一位厨师名叫小王。

小王是这家餐厅的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员工的工作计划和工资标准。

然而,小王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公司规定,擅自降低员工的工资标准,并将降低的差额私自转移到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上。

这种薪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员工的权益,也违反了公司的规定和法律。

当公司发现不正当的资金流转时,立即对该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证实了小王的违规行为,并披露了他挪用公司资金的行为。

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员工的权益,公司决定解除小王的职务,并向他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案例展示了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对员工进行薪资违规的行为。

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加强对薪资发放的监管,防止类似违规行为的发生。

案例三:安全违规案例在某建筑工地上,有一个工人名叫小张。

小张擅自违反了工地的安全规定,没有佩戴安全帽就进入了施工区域,并且没有使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该案例中,小张的违规行为严重违反了工地的安全规定,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为了维护工人的安全权益,工地管理人员立即对小张进行安全教育,并停止了他的工作,直到他能够遵守工地的安全规定。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公司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同时加强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的管理。

劳动规章制度 案例

劳动规章制度 案例

劳动规章制度案例
《劳动规章制度案例》
在某个公司,因为员工工作时间和个人行为的管理较为混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决定制定并执行一套严格的劳动规章制度。

首先,公司为员工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时间安排,规定了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并对迟到和早退进行了具体的惩罚规定。

这样一来,员工就不会随意迟到或早退,也能够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其次,公司对员工的个人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比如,规定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不得进行私人电话或者聊天,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等。

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产生私人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公司还规定了加班和休假的具体规定,确保了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能够得到平衡。

通过这些严格的劳动规章制度,公司成功地解决了之前存在的问题,员工的工作秩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因此,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劳动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劳动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劳动安全事故案例分析1. 事故案例一:建筑工地高空坠落事故一名工人在建筑工地从高楼坠落身亡,引发大规模关注和讨论。

在分析案例时,首先需要考虑工地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相关部门对建筑工地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是否得到执行也需要深入研究。

此外,还应评估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深入分析这个案例,可以揭示建筑工地安全问题的根源和应对措施。

2. 事故案例二:化工厂泄露事故一家化工厂的储罐发生泄露,导致有害化学物质外泄,威胁到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

此案例要求详细分析化工厂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否合规,并进一步探讨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同时,需要评估化工厂的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以充分理解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 事故案例三:矿山瓦斯爆炸事故矿山中的瓦斯爆炸事故是一个常见但严重的劳动安全问题。

在分析矿山瓦斯爆炸事故时,需要考虑矿山的通风系统是否健全,瓦斯检测设备是否到位,以及工人的安全培训是否够充分。

此外,还需要评估矿山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执行情况。

通过深入分析矿山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可以总结出提高矿山安全水平的有效措施。

4. 事故案例四:工厂机械意外伤害事故工厂的机械操作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源,容易导致工人受伤。

在分析机械意外伤害事故时,需要关注工厂的机械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操作人员是否受过必要的培训,以及安全警示标识是否明确可见。

此外,还需要评估工厂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情况,以及有无完善的应急救援措施。

通过分析这类事故案例,可以提出预防机械意外伤害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5. 事故案例五:餐厅火灾事故餐厅火灾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劳动安全事故。

在分析餐厅火灾事故时,需要评估餐厅的消防设施是否符合标准,员工是否接受过消防培训,以及火灾扑灭装备是否齐全。

此外,还需要考察餐厅消防演练的频率和效果,以及火灾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对餐厅火灾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提出提高餐厅劳动安全的有效方法。

劳动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是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关键步骤。

规章制度劳动争议案例

规章制度劳动争议案例

规章制度劳动争议案例一、案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劳动争议是十分常见的事件,劳动者因为权益受到侵犯或者雇主要求不合理导致的纠纷时有发生。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实际的劳动争议案例,了解其中的症结所在以及解决方案。

二、案例描述某公司是一家生产型企业,主要生产家具产品。

在某个工厂里,发生了一起劳动争议。

一名员工小李在工作中因为操作不当导致一台机器损坏了,公司要求他承担维修费用。

小李认为是因为公司设备的老化导致机器故障,不应该由他来承担费用。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最终演变成劳动争议。

三、案情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小李和公司之间的纠纷主要集中在该机器损坏的原因上。

首先,小李认为机器损坏是因为公司设备老化,导致了设备的不稳定性,而公司则认为是小李操作不当导致的机器故障。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机器损坏的真正原因就显得非常重要。

另外,公司要求小李承担维修费用也需要考虑到合理性。

作为雇主,公司应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设备,而不应该将机器损坏的费用单方面推卸给员工。

在这个问题上,公司的管理政策和员工权益保障是否合理也是值得考虑的。

四、解决方案在这个案例中,解决劳动争议的关键是要找出机器损坏的真正原因。

首先,公司需要进行设备检测和维修记录的分析,以确定机器老化是否导致了损坏。

其次,要对小李的操作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存在操作不当。

在确定了机器损坏的原因之后,双方需要协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果是公司设备老化导致的机器故障,公司有责任承担维修费用并进行设备更换或维护。

如果是小李操作不当导致的机器损坏,小李则应该承担部分维修费用。

最后,为了避免类似劳动争议的再次发生,公司应该加强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员工则应该遵守公司规定,正确操作设备,以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五、总结劳动争议是一种常见的社会事件,双方往往因为权益和利益的分歧而产生矛盾。

在解决劳动争议时,关键是要找出矛盾的症结,并为双方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劳动安全教育制度劳动安全制度(3篇)

劳动安全教育制度劳动安全制度(3篇)

劳动安全教育制度劳动安全制度劳动安全教育制度及劳动安全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管理制度。

下面将从概念、目的、内容和建立办法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概念劳动安全教育制度是指企业针对员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专门培训和教育,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

劳动安全制度是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系列劳动安全管理规定,旨在减少和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

二、目的1.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建立劳动安全教育制度和劳动安全制度,使员工能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和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2.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劳动安全教育制度和劳动安全制度,规范和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通过建立劳动安全教育制度和劳动安全制度,可以减少和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的劳动安全风险,减少员工因工伤引起的医疗费用和赔偿费用,从而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内容劳动安全教育制度和劳动安全制度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和推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操作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防止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3.安全培训和考核。

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技能,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水平。

同时,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评估员工的安全能力,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4.事故应急处理。

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规定员工在事故发生时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保证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减少事故损失。

5.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的使用。

劳动防护不规范事故案例分析

劳动防护不规范事故案例分析

劳动防护不规范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防护意识的普及程度和劳动防护设施的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劳动防护不规范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会导致工人受伤甚至丧命。

下面将结合一个真实的劳动防护不规范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某企业位于河北省某县工业园区,是一家生产化工原料的公司。

该公司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劳动防护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对于操作工人来说最为突出。

2019年7月的一天,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劳动防护不规范事故。

事故经过:当天上午9点,该公司的A车间进行常规生产作业,A车间主要以搬运危化品为主。

当时,A车间有5名操作工人正在搬运一批盛有硫酸的塑料桶。

由于该公司劳动防护设施建设不完备,这批盛有硫酸的塑料桶没有进行正确的密封包装,且没有放置在通风设备的区域。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工人操作不规范,一桶硫酸意外翻倒,造成周围区域的工人和操作工人受到了硫酸的严重伤害。

事故原因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劳动防护设施不完备:该公司的劳动防护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特别是在危化品存放和搬运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缺乏正确的包装密封和通风设备导致危险品泄漏。

2.工人操作不规范:事故发生时,操作工人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缺乏正确的防护措施。

在搬运危化品时,没有佩戴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相关防护装备,也没有穿戴防滑鞋。

3.缺乏相关培训:企业对操作工人的安全培训不到位,没有对其进行相关危险品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导致操作工人对于危化品的操作不够谨慎。

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通过对该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教训与改进措施:1.加强劳动防护设施建设:企业应该加大对劳动防护设施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对于危化品存放和搬运的区域,必须要完备的通风设备和正确的包装密封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2.加强安全培训:企业应该对操作工人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

并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劳动违章行为案例分析

劳动违章行为案例分析

劳动违章行为案例分析案例一:违法某某厂重大事故案件案例二: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案件案例三:某餐馆不提供工伤保险案件案例四:某建筑公司违规冒险施工案件案例五:某工厂无视劳动安全规定案件案例一:违法某某厂重大事故案件某某厂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因为违法操作导致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

该厂在处理、储存危险化学品方面存在严重违章行为,事故发生后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残。

经调查发现,造成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该厂使用了不合格的设备和工艺,并且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不足。

根据法律法规,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标准设备设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然而,该厂在此方面存在严重的违章行为,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该案例的分析重点在于揭示企业应如何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劳动安全。

案例二: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案件某公司是一家外贸公司,因为长时间拖欠员工的工资而引发了一起劳动纠纷。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但该公司却存在着擅自扣留工资、不足额发放工资的行为。

该案例的分析重点在于说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对员工权益的损害及合法维权的必要性。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揭示企业应如何履行工资支付义务,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某餐馆不提供工伤保险案件某餐馆是一家小型餐饮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未提供工伤保险。

某日,一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受伤,但因为没有工伤保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医疗和赔偿。

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应为其员工购买工伤保险。

然而,该餐馆未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导致员工遭遇了不必要的困境。

该案例的分析重点在于阐述企业应如何提供工伤保险,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案例四:某建筑公司违规冒险施工案件某建筑公司为了赶工期,在施工过程中违规冒险操作,致使一栋楼房在施工过程中垮塌,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公司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然而,该建筑公司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故意忽略了正常的施工程序,并采取了违规冒险操作,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劳动安全典型事故案例

劳动安全典型事故案例

劳动安全典型事故案例一、成都局电务系统职工因工死亡事故(一)2007年“8.6”职工因工死亡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8月6日8时15分,重庆电务段重庆西出发场信号工区信号工黎勇(男,32岁),按照工长安排担任重庆西站重庆东方向道岔养护工作。

9时03分,黎勇同重庆西出发场信号楼室内联系防护人员蒋亮联系扳动213/215/217#道岔试验。

9时04分,蒋亮用专用电话通知黎勇有调车机从到达场过来经217#道岔上3道。

与此同时,重庆机务段重庆西1调调车机(DF7C5258)司机朱启国、学习司机代照友操纵机车由峰前场2道开车,送指导司机杨达刚、张利才前往西场处理3调调车机故障。

9时06分左右,调车机通过213#岔群时,排障器撞击黎勇后腰部跌倒,调车机走行部机件拖挂黎勇在机车底部道心内翻转,导致头面部、颅骨、肋骨等多处受伤,倒在213#道岔岔后芯轨处,直至被过路人发现。

此时,调车机乘务员及2名指导司机均未发现运行前方人员受伤情况,机车继续前行至西场3道跳蹬方警冲标内方停车,杨达刚、张利才下车后调车机原路返回。

9时40分,120救护车将黎勇送往医院抢救。

13时42分,黎勇因特重型颅脑伤、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定性及原因:根据《铁路企业伤亡事故处理规则》及《成都铁路局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暂行)》(成铁安〔2005〕131号)的规定,经路局事故调查组调查、分析认为,重庆电务段黎勇死亡事故属从业人员责任因工死亡事故。

3.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事故直接原因(1)重庆电务段重庆西出发场信号工区信号工黎勇劳动安全意识不强,人身安全自我保护不力,在设备日常养护作业中,未认真执行《铁路信号维护规则》(业务管理)第125条第3款“现场作业人员接到电务值班人员通知后,应立即停止作业,下道躲避”的规定,在得知作业处有来车的情况下,不及时下道避车,仍然进行养护作业,导致被机车撞击、拖挂受伤致死,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范本

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范本

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确保学生劳动和实践活动的安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学生在校内、校外进行的各类劳动和实践活动。

三、责任分工1. 学生(1)遵守学校的劳动和实践活动安全规定,认真参与安全培训,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2)自觉遵守各项劳动纪律,遵守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要求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

(3)积极主动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不隐瞒、不掩饰。

(4)严禁违反劳动和实践活动安全规定的行为,不从事危害健康和安全的工作。

2. 家长(1)关心学生劳动和实践活动的安全事宜,积极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定期与学校沟通交流。

(2)了解学生参与的劳动和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安全情况。

(3)协助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有关劳动和实践活动的安全信息。

3. 学校(1)制定并完善学生劳动和实践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

(2)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安全保障措施。

(4)建立健全安全监督和事故报告机制,及时处理学生劳动和实践活动中的安全事件和事故。

四、安全保障措施1. 安全教育和培训(1)学校开设必修的劳动和实践安全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2)学校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让学生熟悉劳动和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操作和紧急处理方法。

2. 安全设施和装备(1)学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如防护用品、应急设备等。

(2)学校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

3. 安全监督和检查(1)学校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岗位,负责对劳动和实践活动进行安全监督和检查。

(2)按照规定,学校定期组织对学生劳动和实践活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安全责任追究对于违反劳动和实践活动安全规定,造成事故或安全隐患的学生,学校将依法依规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和安全教育。

劳动法案例分析:雇主未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的责任

劳动法案例分析:雇主未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的责任

劳动法案例分析:雇主未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的责任一、案例背景在劳动法领域,雇主为雇员提供安全工作环境是其法定义务之一。

然而,很多雇主并未能充分履行这一责任。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案例,探讨雇主未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的责任,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案例分析某公司是一家制造工厂,员工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安全而遭受了严重伤害。

据了解,这家工厂在员工操作机器时未提供足够的防护装置,导致了员工被机器的活动部件割伤。

首先,根据《劳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雇主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然而,该公司未能提供万无一失的安全保护措施,导致员工受伤。

其次,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的规定,雇主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公司明显未做到位,未提供安全设备,也未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

更进一步地讲,《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雇主不得向雇员违法指令。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雇主明显没有履行其法定义务,没有提供足够的防护装置,给予雇员一个错误的工作指导。

三、雇主未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的责任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雇主未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雇主应当提供安全设备和防护装置,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人身安全。

在这个案例中,雇主未能提供足够的防护装置来确保员工的安全,明显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其次,雇主应当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应对工作场所潜在风险的能力。

然而,在该案例中,雇主没有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缺乏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再次,雇主应当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环境达到安全要求。

在该案例中,公司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员工在工作中遭受了严重伤害。

最后,雇主应当确保工作指导的正确性和安全性,不得向雇员违法指令。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雇主明显没有给予员工足够的工作指导,结果造成了员工的伤害。

四、解决方案和建议为了避免雇主未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的责任,有以下建议:首先,雇主应当加强对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视,及早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劳动安全案例分析总结报告

劳动安全案例分析总结报告

劳动安全案例分析总结报告
案例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劳动安全事故往往会给企业和个
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掌握劳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对一起劳动安全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案例描述
该案例发生在一家生产加工企业中。

一名工人在操作加工设备时,由于未按规
定的安全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不慎将手伸入设备内部,导致手部受伤。

事故发生后,工人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造成了一定的生产停工和人力资源浪费。

案例分析
在分析该案例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对操作
人员进行适当的安全培训和指导,导致工人对设备操作规程不够熟悉。

2.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工人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盲目将手伸入
设备内部,忽视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应急处理不及时:事故发生后,企业未能迅速做出有效的应急处理,
延误了工人的救治时机。

总结与建议
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相关制度和规范,确保工作人员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他
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3.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
理,降低损失和风险。

结语
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只有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才能更好地提高劳动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企业能够引以为戒,重视劳动安全,做好预防和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 典型案例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 典型案例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典型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典型案例:
案例概述:某工厂在进行吊装作业时,起吊孔未设围栏,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一名工作人员从起吊孔坠落至地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分析:
1. 打开起吊孔,未设置安全可靠的刚性围栏;
2. 临时铁棚工作间放置位置不当,距起吊孔过近;
3. 现场看护人未起到看护作用;
4. 铁棚内出来的工作人员未注意脚下情况。

案例结论:
该事故是由于在作业过程中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导致工作人员从起吊孔坠落死亡。

因此,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劳动防护用品事故案例分析

劳动防护用品事故案例分析

劳动防护用品事故案例分析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

然而,如果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或者存在质量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下面以一起工伤事故为例,对劳动防护用品事故进行分析。

某餐厅的厨师小张在工作时发生了一起烫伤事故。

事故发生时,小张正在炒菜,突然热油溅到他的手臂上,导致皮肤严重烫伤。

事后调查发现,小张并没有戴好手套进行炒菜,而是直接使用裸露的手臂。

对于这起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问题。

小张没有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没有戴好手套,这显然是一种工作中的安全意识不足。

在进行高温烹饪工作时,戴好防烫手套是非常基本的操作,但小张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同时,员工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即使没有专门的指示,也应该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劳动防护用品的供应和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小张没有正确使用防烫手套,但属于餐厅未能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或者餐厅未能对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如果餐厅能够提供充足的防烫手套,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那么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最后,餐厅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存在问题。

事故发生后,调查发现餐厅没有明确的防护用品使用规定,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

作为雇主,餐厅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在工作中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并定期进行培训。

只有员工真正理解、掌握并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对于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但只有劳动防护用品的供应、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都得到合理的落实,才能真正做到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劳动保护监察案例分析

劳动保护监察案例分析

劳动保护监察案例分析(正文开始)背景介绍:劳动保护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劳动保护监察则是负责监督和管理劳动保护的机构,承担着监察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劳动纠纷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劳动保护监察案例,探讨劳动保护监察的实践经验和作用。

案例描述:在某公司生产车间,发生了一起劳动安全事故。

一名工人在操作机器时,因为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意外被机器夹伤,导致重伤。

受伤后,该工人向劳动保护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推动该公司加强安全管理。

案例分析:1.制度缺失问题: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该公司存在着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的问题。

劳动保护监察部门应该对企业制定的相关安全制度进行监督,确保员工在工作中得到适当的保护和预防措施。

2.监察措施问题:在这起事故中,劳动保护监察部门应该及时介入,展开全面的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纠纷处理问题:针对该工人的投诉,劳动保护监察部门应积极介入,与公司进行沟通协商,并推动解决工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

同时,对于导致该事故的责任方,劳动保护监察部门也应追究其法律责任,以起到警示作用。

案例启示及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劳动保护监察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和员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2.完善制度建设:劳动保护监察部门应与企业合作,完善劳动保护制度,确保企业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并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3.加强监察执法:劳动保护监察部门应定期组织执法检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并及时予以公告,以起到震慑作用,确保企业能够认真履行安全保护责任。

结论:通过本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保护监察在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保障劳动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察执法和及时处理劳动纠纷,才能有效提升劳动者的安全保护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车间劳动防护违规案例分析

车间劳动防护违规案例分析

车间劳动防护违规案例分析车间劳动防护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违规行为。

以下是一个车间劳动防护违规案例的分析。

案例描述:某电子公司生产车间的一位年轻工人小张,在操作机器切割金属时没有佩戴防护手套,结果不慎将手指切伤,导致严重出血。

案例分析:1. 违规行为:小张没有佩戴防护手套,违反了工作中的劳动防护措施要求。

2. 违规原因:(1) 缺乏安全意识:小张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不足,缺乏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警惕。

(2) 工作压力大:可能是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等原因,小张急于完成任务,忽略了劳动防护的重要性。

(3) 缺乏管理和监督:公司在车间劳动防护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没有对工人的防护措施进行规范和强制执行。

3. 影响和教训:(1) 对个人的影响:小张的手指受伤导致其工作受影响,还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给个人带来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困扰。

(2) 对公司的影响:事故发生后,公司需要支付医疗费用,并承担其他可能的法律责任,同时也会对公司的声誉和员工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3) 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a.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公司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让员工增强对劳动防护的认识和重视。

b. 严格执行劳动防护制度: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劳动防护制度,加强对工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所有工人严格遵守防护要求。

c. 加强安全管理:公司应当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劳动防护设施的完好,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d. 增加工作区域的警示标识和安全提醒:在工作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安全提示,提醒工人注意劳动防护,防止事故发生。

总结:以上分析了一个车间劳动防护违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劳动防护违规行为对个人和公司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预防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公司应加强安全意识培养、严格执行劳动防护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和设置醒目的安全提示等措施,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劳动安全事故案例

劳动安全事故案例

劳动安全事故案例
劳动安全事故案例:员工坠楼身亡
(一)案情简介:
2021年11月2日下午2时25分许,某公司机修工孔某与机修班同事一起至公司楼顶打扫卫生完毕后,其余同事均返回公司休息室休息,孔某独自留在楼顶,期间从楼顶坠落。

孔某送医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死亡原因记载为:创伤性呼吸心跳骤停。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孔某在打扫完卫生后,没有按照公司规定将安全绳系在身上,而是独自一人在楼顶逗留,最终导致不幸坠落身亡。

(三)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给企业和个人都敲响了警钟。

在劳动安全方面,企业和员工都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特别是在高空作业等危险环境下,更要注重安全防护,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建议措施:
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违反劳动安全规章案例剖析

违反劳动安全规章案例剖析

违反劳动安全规章案例剖析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安全规章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法规和制度。

然而,实践中仍有一些个别企业或雇主对劳动安全规章存在忽视甚至违反的情况。

本文将通过案例剖析的方式,深入探讨一个违反劳动安全规章的案例,以期提高相关方面对劳动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遵守。

二、案例背景某家制造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不考虑员工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僭越劳动安全规章进行操作。

该企业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没有提供足够的防护设备,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指导。

此外,他们还存在着强制员工加班且未支付相应加班费用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问题。

三、对违反劳动安全规章行为的分析1. 忽视化学药品防护设备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化学药品使用,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合适的防护设备,可能导致患者皮肤受损、道德伤害以及吸入毒性物质等风险。

根据劳动安全规章,使用化学药品应当提供适合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减少对员工身体的伤害和危险。

2. 培训和指导不足对于涉及到特殊操作技能或需要特定知识的岗位来说,培训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该企业在使用化学药品方面没有给予员工充分培训和指导的情况下进行作业,明显违反了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雇主应为员工提供岗位培训以及正确操作方法,并监督其合理使用防护设备。

3. 强制加班且未支付加班费用作为一项常见违法行为,强制加班是一个普遍存在于一些企事业单位中的问题。

雇主强迫员工超过劳动时间之外持续工作而未支付相应的加班费用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侵犯,还可能导致长时间连续工作引发健康问题,并增加事故发生几率。

四、影响及解决方案1. 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影响违反劳动安全规章将对员工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包括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肺癌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员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还将增加医疗费用支出。

2. 解决方案: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相结合为了减少类似案例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

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

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是为了保障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明确规定了学校、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旨在预防和减少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和意外伤害。

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二)1.落实安全教育和培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相关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明确安全管理职责: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安全员,负责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

3.建立安全制度和标准:制定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制度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安全性。

4.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如安全器材、防护用品等,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三)1.按照规章制度行事:遵守学校关于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规章制度,执行好安全操作规程,不私自擅离岗位或活动范围。

2.自觉保护自身安全: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正确使用劳动、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器材,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及时报告安全隐患: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或事故,应及时向相关责任人报告,并参与到事故处理和救援中。

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要求工作人员:1.明确安全监管责任:负责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监管和指导工作,确保活动的安全进行。

2.提供安全指导和培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行为习惯。

3.对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发现事故和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通过制定和执行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责任制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性,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意愿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劳动及安全制度一、劳动合同的订立案例一:员工用伪造证件签劳动合同,单位能因此解除吗?【案情简介】某公司对外招聘大学毕业生。

小武根据招聘要求,在入职的时候向公司提交了其毕业于某大学的学历证书,并与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

在签订合同时,小武在合同中签字承诺其所提供的学历证书绝无虚假。

后来公司发现小武根本没有大学学历,其提供的学历证书系造假。

公司方面能因员工使用伪造证件解除劳动合同吗?【法律断案】若企业因员工提交的假证件而录用了该员工,企业可以直接依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小武在公司招聘入职时提供了虚假的学历证书,公司也是因为小武的“大学学历”符合招聘要求才录取他的。

在小武未如实告知其学历,通过欺诈手段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评析】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表示的行为。

就本案而言,小武为了达到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隐瞒了真实情况,谎报学历,骗取企业的信任,致使企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员工的这种做法属于欺诈行为,因此员工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合同。

即使员工的学历是假的,但水平不假,那也不能成为其欺诈的理由。

案例二:劳动合同签订后不给员工合法吗?【案情简介】小黄和一家建筑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该公司以劳动合同必须统一管理备案、防止公司资料外泄为由,规定签订的劳动合同由公司管理,公司员工手中不能留有合同。

该公司的做法是合法的吗?【法律断案】该公司的做法违反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是非法的。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无论基于任何理由,公司也无权将属于劳动者的合同文本扣留。

【法律评析】我国劳动合同法明文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签了劳动合同却不给员工的行为在法律上是不合法的,但这并不影响合同的内容发生效力。

二、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责任案例一:员工请人完成岗位工作的,单位能否以此解除劳动合同?【案情简介】小梁是某开关厂工人,上班不久小梁便发现该开关厂管理松懈。

于是,小梁与另外几名工人商量决定聘请一个临时工完成基本岗位工作任务,工资的一半给该临时工,自己则在另一家企业工作。

随着工厂管理逐步规范,新上任的厂长发现此事后以书面通知的形式要求小梁返工,否则将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小梁没有在通知的时间内返工,单位能因此解除劳动合同吗?【法律断案】员工与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在法律性质上为亲自履行合同,未经单位同意,员工必须本人亲自劳动,不得由他人代劳。

小梁未经单位同意,擅自聘请他人代为劳动,而自己在外从事第二职业,违反了员工应当亲自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

在单位正式书面通知后,小梁仍然拒不改正,单位可将其未到岗上班事件视为无正当理由不上班,单位能据此解除与小梁的劳动合同。

【法律评析】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员工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如果员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单位规章制度,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员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

案例二:运营困难的企业可以大规模裁员吗?【案情简介】小王应聘于一家大型网络公司,并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

不久,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

因此,公司决定采取裁员措施。

各部门均裁百分之四十的工作人员,小王也身居其中。

小王不服,便向劳动仲裁机关申请仲裁。

仲裁机关会怎样裁决呢?企业可以大规模地裁员吗?【法律断案】该网络公司的情况属于经济性裁员。

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为了保护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辞退一部分职工,以改善经营状况。

本案中,该网络公司为了渡过难关,采取经济性裁员,这原本是可行的。

但是,该公司虽然具备了经济性裁员的法定事由,却没有履行法定的程序。

法定的程序,首先是提前30日告知工会,并听取工会的意见;然后向劳动部门报告裁减方案。

该公司采取的程序不合法,因此裁减员工的行为无效,应当继续履行与小王的合同。

【法律评析】企业在两种情况下可以裁减人员:一种情况是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另一种情况是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裁员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

此外,企业裁减人员,还应当严格依照法律和有关规章规定的程序进行。

企业只有具备了法定条件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减人员才是合法的,以裁减人员的方式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才是有效的。

裁员是集中的辞退员工,由于裁员往往牵涉面较大,因此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由于裁员是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的,劳动者没有过错,因此如果劳动者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的,就不得被裁减:(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社会保险案例一:员工承诺放弃社保的协议是否有效【案情简介】小娄在某管理中心入职时,主动和单位协商以每月300元的现金形式代替由单位缴纳的社保费用。

单位同意后,小娄书面写下了自愿放弃社会保险的书面承诺。

后来,小娄因为要和身在异地的男友结婚,遂与管理中心解除劳动关系。

小娄离职后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支付社会保险费用。

【法律断案】现实生活中,常常有单位把本应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劳动者个人。

这种情况表面上是合情合理的,但实际上已经违反了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法律规定。

即使小娄已签了“自愿放弃”的承诺书,单位仍应当为小娄缴纳社会保险。

【法律评析】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关系到个人、单位和社会三方利益,这既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员工承诺放弃社会保险费的权利没有法律效力。

对以社会保险费补贴名义支付,劳动者已领取的相关费用,用人单位要求返回的,应当由用人单位提出仲裁申请,否则劳动仲裁部门不予处理。

案例二:用停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方法处罚劳动者合法吗?【案情简介】王某在办理退休手续时,经查询得知公司在某一段时间内停缴了王某半年的养老保险费。

王某追问公司后得知,当时王某因为玩忽职守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公司给了其记过处分,要求其赔偿了部分损失,同时停缴了其半年的养老保险费用。

王某认为自己已经受到处罚,并给予了公司部分赔偿,公司不应再停缴其养老保险费,公司则拒绝纠正。

【法律断案】公司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以及劳动合同的约定,对劳动者的违法行为,违规行为或违约行为进行处罚,但是任何处罚均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单位必须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公司不可以停缴王某的养老保险。

【法律评析】公司企业在日常的劳资管理过程中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

如果员工有违反劳动法或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那可以依据法律解除与员工的合同,或者依照规定给予员工金钱上的惩罚措施。

养老保险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关系到员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基本保障,用人单位若违法暂停缴纳,将来不仅要补缴费用,而且可能还要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严厉处罚。

四、工伤保险制度案例一:未给职工上保险发生工伤企业担【案情简介】张某自2005年1月开始在某建筑公司干钳工。

2006年3月,张某在工作中不慎从楼上跌落。

张某住院治疗期间,公司为其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和医疗伙食补助费。

2006年11月,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张某为工伤,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张某为伤残6级。

张某在工作期间公司没有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现应由谁承担?【法律断案】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法律评析】上述案例中的张某从身份上讲是农民工,但并不影响其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该公司应该依法支付张某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鉴定为6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

案例二:约定工伤自负出事还得赔偿【案情简介】李某在车间工作时,因违章操作,不慎把大拇指绞进正在作业中的切割机皮带轮中,一期治疗花费4000多元,雇主吴某出了2000元。

但后续的治疗费用吴某就不愿再出了。

李某认为自己是在厂里受伤的,老板应给予赔偿,而吴某认为,李某是自己违章造成的,而且他曾让李某买保险,李某不愿意,而且吴某和李某达成协议,约定李某工伤自负。

那吴某是否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法律断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工伤自负协议,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属无效合同。

而且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是强制性的义务,如果没有办理,则由单位承担工伤赔偿费用。

【法律评析】工伤是不考虑工人过错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工作时间因工作原因,即使工人有违章操作行为,一旦受伤,仍作为工伤处理。

本案中,虽然李某有违章事实,但不影响其工伤认定。

而且吴某与李某的约定违反了法律,属于无效合同。

所以,吴某仍应对李某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案例三:提前下班途中死亡依法认定属于工伤【案情简介】吴某系用人单位职工,2008年12月20日,其未按单位规定的时间提前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吴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为吴某系在上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属因工死亡,遂作出认定为工亡的工伤认定决定。

用人单位不服起诉,认为吴某擅自离岗,不属正常工作的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之情形,不应认定为工伤。

提前下班,是否能认定为工伤?【法律断案】吴某提前下班,只是违反了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其行为性质仍然属于下班,而违反劳动纪律并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情形,故吴某在提前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

【法律评析】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况有三种:①故意犯罪的;②醉酒或者吸毒的;③自残或者自杀的。

而以下情况应认定为工伤: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④患职业病的;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