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将强化民族精神教育 武术列为体育课必修内容
武术在成都市中小学的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表 1 成都市 中小学武术课开设现状
的现状展开调查分析 , 找出存在 的问题 , 并提出相应 的对策 , 旨 在为武术运 动在我 国中小学 中的蓬勃开展提供参考 , 使武术运
动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法 1 1 研 究 对 象 .
研究对象 为成都市六个 中心城区和双流县 的3 所 中小学 1 ( 中初中 l , 其 7所 小学 1 4所) 以这 3 中小学 的 5 , 1所 3名教师 和 9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3
武术在成都市中小学的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An l sso v lp e to u h n M i d e a d Prm a y S h osi ay i n De eo m n fW s u i d l n i r c o l n
Ch n d t e g u Ciy
邬 明洪 卿光 明 ,
WU Mi h n . I G G ag— ig n g— o g Q N un m n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 访谈法、 问卷调查 法、 数理 统计法等研 究方 法, 对武术在成都 市中小学的开 展 现状进行 了分析并提 出相应 的对策 , 旨在为 中小学武术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 武术 ; 成都 市; 中小学 ; 现状; 对策
Ab ta t T r u h u ig te meh d o i r t r e iw,i tr iw,q e t n ar n t e t a tt t s s r c : h o g sn h to fl eau e r ve t ne ve u si n i a d mah mai lsai i , o e c sc
1 2 研 究 方 法 .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初探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初探作者:马佳佳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4期摘要:新时期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武术文化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而中小学作为武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承担着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当前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弘扬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借助中小学武术教学教育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教学民族精神武术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并且与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而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尊师重道、守信、宽以待人思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也产生着特定的影响。
因此十分有必要将民族精神的弘扬融入到中小学武术教学实践中,促使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新时期取得更大成果。
一、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先导性和全局性工作。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将未成年人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对象,并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工作贯穿于国民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1]。
与此同时,为了促使素质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应该注意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加以改善,真正从小处着眼,将爱国教育、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时代精神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工作中,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对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在武术教学中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对中小学学生实施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渗透民族精神思想,借助武术文化教育对民族精神进行弘扬和培育,促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为中小学学生正确思想认识的形成创造条件。
中学武术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中学武术教 学应重礼 的 几 十问题
口 盛 春
2 0 年 9月 1日开始实施 的 《 01 体育与健 康教学 大纲》, 把武术列 为体育课必修 内容 。这对 学生进行传统 文化教育 ,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 都有着积 极 的现实意义 。在新课标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 ,2 0 0 5年 4 月 2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出台 《 中小学开展弘扬 和培育 民 族精神 教育实施纲要》 ,要求 从新学期开 始 ,体育课适 当增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加 强 武 术 文 化 学 习引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11 提 高 学 生对 武 术 运 动 的 认 识 .
提高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认识 。一是 向学生介绍 中华 武术 博大精深 的文化 内涵 ,武术在不 同的社会发展历史时期 的社 会功能 。这对学 生进行传统 文化教育有 着积极的现实 意义。
韵 、意趣 1 3 1 。适时合理安排传统 的武 德教育 、武术 功法练 习
等 ,将武术中 “ 有形的”和 “ 无形的”结合起来 ,共 同为教
学 服 务 。在 继 承 的 同 时 ,要 注 意 发展 和创 新 。
21 武 术教 学要 继 承 传 统 “ 练 结 合 ” . 打
此 ,除 了在教学内容安排 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 层次对运 动技术认知的能力 ,遵 循一般体 育教 学中的基本规 律 ,还要 结合武术的 自身运 动特 点及 其运 动规律进行 。必须立 足于这
加 武 术 内容 。这 一 系 列 的 政 策 和 措施 ,对 武 术 教学 在 中 小 学 的 开 展 ,有 积 极 的 指 导 意 义 和 推 动 作 用 。 然 而 , 目前 的 中小
首先 ,能使学生欣 赏到正确 、优 美的名家示 范 ,产 生强 烈的 求知欲 。其次 ,教师可采用慢放 、定 格等形式 ,让 学生 清晰 地看到动作的关键和行走路线。再次 ,可方便形象地进 行动 作的讲解 、分解 、对 比、归纳。通过观看 教学 片 ,促使 学生 萌动求知 、求学的欲望 。适时进行武德教育 ,不 至于利 用一 技之长 ,打架滋事 ,横行乡里 ,从而败坏学校 的声誉 。对武 德的正确理解 ,应当是武术伦理 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 为准则
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和发展策略探析
育是武术得 以发挥作用的重要途经。 文章对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并探析其发展策略 , 旨在 为 中学武 术教 学提 供 一些参 考建议 。 关键词 : 学校 武术教 学 现 状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8 G5
前 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O 4 5 4 ( 0 0 1— o 7 —0 10 — 6 3 2 1 )2 0 2 3
搏击 ・ 武术科学
第
7卷 第 1 期 2
【 武术教学研究 】
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和发展策略探析
尹 海 张瑞 洁 王 跃 ( 山师 范学 院体育 系 ,河 北 唐 山 0 30 ) 唐 6 00
摘 要: 武术是 中国传 统 文化 殿 堂 中的 一颗璀璨 明珠 , 它承担 着传承 文化和 培 育 民族 精神 的 重任 , 而教
21 师资 、 材 匮乏 . 教
武术是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的结 晶,堪称我国传 统文化 的瑰宝 。 它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承载着独特 的东方文化 因子。 一种传统文化的普及 、 发展 、 传承无疑依赖于教育 , 正如王 岗教授所说 的:维系和传承 民族文化的最有效途径 ,就是在一 “ 代代人接受科学文化教 育的过程 中,增加 我们 自己民族 的文化 比重 , 只有这样 , 我们 的后人才能掌握 和了解 我们的文化 , 可 才 在学习的过程 中明晰我们优秀的文化内涵 ,最大限度地 张扬 和 培 育我 们 的 民族 精 神 。 ” 术走 进 学 校 是 武 术 发展 的必 然 , 是 武 也 文化传承和培育民族精神 的要求 。武术 的推广 、 发展和普及 , 学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从古至今,习练武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自卫防身,更重要的是修养心性、培养民族精神。
从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研究来看,竟然有70﹪的中小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开设武术课。
加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下,武术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04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强调武术不仅具有体育课中其他项目共有的增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等作用,还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培养民族精神,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是学校武术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社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我国特有的体育文化形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能使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还能够培养果敢、顽强等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1.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共同接受和认可的、先进的、优秀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的综合,是一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和发展的灵魂与根本的动力,也是该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的核心部分。
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它成为这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主干。
在日常生活中对民族成员的实践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最诚挚最深厚的情感。
它是民族凝聚的强大力量,是动员和鼓舞人们为自己祖国的生存和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向导。
中小学体育开展中武术课程的发展研究
2 1 武 术 的核 心 定 位 是 防 身 自卫 .
部分武术学者和工作者认 为武术的定位是防身 自卫 ,重点 突 出武 术 的 技 击 性 , 武 术 课程 的 目的 是 “ 高 学 生 防 身 自卫 ” 如 提 能力 ,淡化套路 、 “ 突出方法 、 调运用 ” 强 等等。然而 , 自古以来武 术一直是 中华民族培养下一代强身健体 的运动项 目,新课 程标 准更是确立 了“ 健康第 一” 的指导思想和新 的课 程理念 , 术的 武 课 程 目标 首先的定位是 “ 健身 ”这 与《 , 课程标准 》 要求 是相呼应
1 武 术 在 中 小 学体 育 课 中 的重 要 性 早在 15 9 6年 , 内中小学就开始推 广和普及武术 , 国 从我 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 育部 颁发的第一部《 中小学校体育 教学大纲》 19 到 9 2年颁 布 的《 九年 义务教育 活动课程指 导纲要》 2 0 、0 0年颁 布 的《 九年 制 义务教育全 日制小学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 用 )武术 均被列 ( , 为教育 的内容 , 中国成立 6 新 0年来 , 在教育部 、 中宣部的大力 支 持下 , 武术在中小学课程 的改革和创新得 到了重视 , 发生了质 的
搏击 ・ 武术科学
29 月 0 年6 0
第6 卷 第 6 期
【 武术教学研究 】
中小 学体 育 开 展 中武 术课 程 的发 展 研 究
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现状研究
武术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 中孕育而成的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具有
3 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 中心共同启动了 0 《 中国武 术段位 制系列教 程> < 学校教学 指导方 案研究 》课题和 试点 教 学工作 经基 本掌握了初段位 的内容 。2 1 年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 00
术活动的开展很不普及。 在调查的苏州市属 中学十二所学校 当中 , 有九所 学校基本 上或是
鲜明的文化特质 ,丰富的 内容体系和多元 的锻炼价值 。武术教育 不仅 仅是指武术教学 ,也指通过武术教学过程 ,使受教育者从 身体 上 、 技
能上 、品行 上 、人格上得到 教育的塑造 。武术作 为中小学体育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单单是 以学生强身健体为 目 ,更应以提高学 标 生的 自信心 、培养学生 的广泛 兴趣 、 激发学 生的民族精 神 、完善学生 的意志品质 、塑造与建立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为最终 目标 。 中华 武术在发展过程 中汲取 了儒 家的 “ 重礼 精神” ,注重人的品 德修养 。武术界历来讲求 “ 以观德 ” 、 “ 武 崇武尚德” 、 “ 曾学艺 未 先识礼 , 曾习武先 明德 ” ,做到以诚待 人 、以礼待人 、尊师重道 、 未 乐于助人 、除暴 安良 、 见义 勇为 、 怀宽阔 、气量大度 。这些 中华武 胸 德思想一 直作 为中华 武术 的重要组 成部分伴 随着武术运动的产生而产
关于体育传统武术课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民族精神的培养
171体育教育学课题来源: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办公室 课题名称:武术促进初中生民族精神培养研究 课题编号1704285。
关于体育传统武术课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民族精神的培养马玉 唐山市第十一中学摘要: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体育传统武术课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还能够在运动中增强初中生的民族精神和提升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探究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课的开展现状,并从问题分析出发,探讨进一步促进体育传统武术课与民族精神培养的融合对策。
关键词:武术课; 初中生; 民族精神一、初中体育教学与传统武术教学的发展背景民族精神的培养体现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传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
而传扬民族精神的渠道和载体多种多样,培养渠道和培养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自 2004 年我国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以来,武术教学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中得到广泛和发展,武术以其独特的体育魅力和身后的民族文化历史,对于传扬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武术教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生在参与多样化体育运动、体育互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初中生的体力、智力,激发初中生对武术热爱的同时,能够增强初中生的民族精神和提升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长此以往我国中学阶段的武术课还沿用传统的模式,缺乏对新时期下初中生体育参与需求发展特点的关注,采取照猫画虎的教学方式,未形成对武术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导致很多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仍然单一,严重阻碍了初中生参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对武术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开展现状分析(一)对武术运动的理解不到位,武术教学的参与度较低当前初中生参与武术学校的频率和时间来看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如初中阶段学生课业压力大,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体育学时内更愿意开展三大球类、田径等体育运动。
义务教育阶段推行武术为必学内容的意义和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推行武术为必学内容的意义和作用摘要:在2014年《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中武术被规定为必学内容。
其意义和作用不仅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道德精神的修炼、武术文化的习得有着显著的效果。
而且还增加了儿童少年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一个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能促进体育院校的武术专业乃至中国武术的发展。
江苏省出台义务教育阶段推行武术为必学内容的举措,必将带动全国中小学武术的开展,也必将推动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武术必学意义和作用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5 )03-0041-021 义务教育阶段推行武术,增加了一个儿童少年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同家,经过改革开放30年后,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同家。
可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却远远落在了经济发展的后头。
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被忽视,社会上充斥着自私、虚假、贪婪、暴力等,这与过去强调的仁、义、礼、信、勇渐行渐远。
在党的十八大中强调“文化强同”的背景下,中小学先后增加了书法、国画等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内容。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身体文化,再一次受到政府的重视,江苏省已经率先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中,将武术列为了必学内容。
跆拳道的基本精神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
众所周知,韩同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从他们的跆拳道基本精神来看,与我们过去强调的仁、义、礼、信、勇是一致的。
21世纪初,作为奥运会项目的跆拳道运动走进了国社会,并且一下子就风靡中国社会,深受中国儿童及其父母的喜欢。
因为,它激活了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化情结。
反观中国武术――同样是具有优秀文化底蕴的民族体育,却离我们的儿童少年越来越远,据凋查,由于各种原因“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1]。
新课标小学体育武术
新课标小学体育武术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以下是关于新课标小学体育武术的详细内容。
一、武术教学的目标1. 增强体质:通过武术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
2. 传承文化: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培养意志:武术训练需要坚持和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4. 社交能力:武术训练中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武术教学的内容1. 基础动作:包括站桩、马步、弓步等基本步法,以及冲拳、劈掌等基本手法。
2. 套路教学:教授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如五步拳、少林拳等,让学生体验武术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3. 武术器械:介绍并教授使用一些基本的武术器械,如剑、棍、枪等。
4. 武术理论:讲解武术的起源、发展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三、武术教学的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标准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 分解练习: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逐一教授,逐步合成。
3. 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和理解。
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观察、学习和纠正,提高学习效率。
四、武术教学的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避免运动伤害。
2.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体质和接受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循序渐进:武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注重基础,逐步提高难度。
4. 激发兴趣:通过故事、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五、武术教学的评价1. 技能评价:评价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准确性、熟练度和表现力。
2. 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包括积极性、专注度等。
3. 文化理解:评价学生对武术文化的理解程度和认同感。
中国传统武术运动普及与推广探析
在 武 朱毫 掇 弛 i 强 蔼挑露 幕镟 崭辘 磕 叉
传统武术训练与竞赛、学校业余传统武术 训 练 、体 育 单 杠 中 的传 统 武 术 课 程 以 及 自
目前 ,全 国 各地 有 各 级 各 类 武术 学 校
统 武 慕 社 会 式 拳 界 誊普 殁 兰撂 }
311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活动雷声大 .. 雨点小 ,近乎 名存 实亡
我 国一直比较重视在中小学开展传统 武术教学 ,17 年和 19 年颁布 《 日制 98 92 全 十年中小学体育教材 《 和 九年义务教育全 日制初级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 均把传统武 术列为体 育教学 内容。 0 1 月 1 2 0 年9 日开始 实 施 的 “ 育 与健 康 教 学 大 纲 体 ,把 传 统武
在不少 问题 。 ( 1)学校 的文武发 展不平 衡。这些学校对文化课教学普遍不够重调 查研 究 显 示 , 当 前 这 些 传 统 武 术 馆 ( ) 校
每 天 传 统 武 术 训练 时 间 平 均 为 6 3 .h,而
文化课教学所用的时间平均仅为 3 h左右; 有 l%的传统武术馆校不开设文化课 ;文 2 化课教 师与学 后 的比例 为 l:3 2。 ( 2)
维普资讯
面 , 无 人 喝 彩
在传统武术 申奥的形势下 ,传统武术 活动也受到大专院校和学生们的关注。其
开 展 传 统 武 术 活 动 的形 式 主 要 有 ,大 运 会
普及与推广探析
刘文斌 陕西警官职 业学院警体部 70 6 10
小学体育武术新课标
小学体育武术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因此,小学体育武术新课标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和身体素质。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学习武术的热情。
2. 传授基本的武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武术动作和套路。
3. 通过武术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体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
5.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武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内容1. 武术基础知识:包括武术的起源、发展、流派、特点等。
2. 基本武术动作:如马步、弓步、仆步等基本步法,以及拳、掌、指、爪等基本手型。
3. 简单武术套路:如五步拳、八段锦等,让学生在模仿和练习中掌握基本动作。
4. 武术器械:介绍常见的武术器械,如剑、刀、棍等,并教授一些简单的器械使用方法。
5. 武术文化:通过故事、电影、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武术背后的文化和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将武术动作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情景模拟:创设不同的武术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实战中提高技能。
3.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进步。
4.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5.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
2. 技能评价:通过考核学生的武术动作、套路等,评价他们的技能水平。
3. 知识评价:通过测试、问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武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情感态度,如兴趣、热情、坚持等。
初中体育传统武术课中民族精神的培养初探
初中体育传统武术课中民族精神的培养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体育传统武术课程对民族精神的培养作用。
通过对传统武术课程的内容分析,结合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研究发现传统武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身体锻炼、道德修养、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武术课程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作用。
通过传统武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自尊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传统武术课程,民族精神,培养作用初中体育传统武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传统武术作为中国独特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1]。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武术课程如何通过身体锻炼、道德修养、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初中学生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1传统武术课程概述传统武术课程是初中体育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门课程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和技艺。
通过学习传统武术,学生将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武术形式,如太极拳、剑术、拳法等。
传统武术注重身体的力量掌握、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通过各种动作和技巧的练习来塑造学生的体能素质[2]。
此外,传统武术还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教导学生尊重他人、自律自强的品质。
通过了解武术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技艺,学生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武术课程的概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旨在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品质和文化认同,进而塑造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2传统武术课程对身体锻炼的作用传统武术课程在初中体育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
首先,通过系统的武术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从而增强整体的身体素质。
像太极拳的缓慢而精准的动作要求学生保持平衡和稳定,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文秘知识-校内武术教学的文化思索 精品
校内武术教学的文化思索价值模糊,缺乏课程定位早在1956年国家教委编订并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1961年,根据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出教学大纲民族特色的精神,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之一,被列入同年编订出版的《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2000年《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将武术列为必修内容。
2019年中宣部和教育部从文化战略的高度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提出“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令武术界人士备受鼓舞。
长期浸染传统文化的武术,其功能和价值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为什么设置武术课程,与其他运动项目有何区别?武术在学校中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武术与田径、球类、体操等课程一样,主要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无法凸显武术特色和课程的价值。
武术与西方体育项目在学校教育中的本质区别在于,武术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武以载道”应该是武术在学校教育的正当定位,邻国日本、韩国的柔道、跆拳道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理解为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对内容未作具体的要求,只要能够实现学习目标,体育教师自然选择简单、易学、吸引学生的运动项目,武术在有意无意中成为了在实际教学可有可无的内容。
武术课程内容的文化批判与文化选择受我国教育体制等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计划、课程大纲与教材研究、编写“一向是由政府组织教材专职编辑人员与学科专家具体操作、实施,形成‘上所定,下所行’的课程、教材研究体制”。
国家统管统控的课程研制体制,很大程度上将课程与教材两个不同的层面(范围)重叠起来,客观上造成了课程与教材层面、教材与教学层面不同问题的混淆。
中小学将强化民族精神教育 武术列为体育课必修内容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中小学将强化民族精神教育武术列为体育课必修内
容
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中华民族传统的武术将成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新学期开始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并且每周保证1小时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该《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德育、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此外还要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以及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坚持升降国旗制度。
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30天的社会实践总时间。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武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的必要性
武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的必要性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现存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从武术对中小学生健身育心的各个方面价值入手,分析武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的必要性。
从而得出武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对中小学学生具有传承传统文化;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磨练意志品质;提高与人合作分享的精神;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作用,从而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人员意识到武术对中小学生的巨大益处,以使国家相关政策落实更加到位,同时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更加全面,使武术传播更加到位。
关键词:武术中小学必修课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05-011武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的必要性1.1中小学必修课特点及其价值1.1.1中小学必修课的特点中小学必修课是指按照中小学教育大纲,各类学校必须教授,学生必须进行学习的课程。
一般包括语文、外语等人文科学类科目及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类科目,另有音乐、体育等科目,对中小学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均有相应课程进行培养。
必修课作为中小学生必学科目,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各类学校必须开展此类课程。
同时必修课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1.1.2中小学必修课的价值中小学必修课一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全面性,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中小学生身心教育具有很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必修课的开设,促进了一定岗位与相应的配套设施、产品的发展。
1.2武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的价值1.2.1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下一代的接班人,中小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继承不足,但却对日本的动漫文化,美国的英雄主义文化趋之若鹜,这对于我们中华民族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悲哀。
而中国武术,有着“国术”之称,它不仅是一门锻炼身体、防身自卫的手段,更是一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的载体。
通过练习武术,中小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间接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精神。
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广泛开展武术教学和活动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文件黑教体[2006]63号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广泛开展武术教学和活动的通知各市(行署)教育局,有关企业教育局(处):武术是中华民族、民间体育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曾在学校体育与健康程教学大纲中列为必修内容。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学校未能将武术纳入课程设内容。
为弘扬民族文化的魂宝,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广泛开展武术教学和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提高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和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
武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魂宝。
中华武术崇尚武德、以礼待人,它以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等特点,能强筋骨,防病祛病,锻炼意志。
对于强身健体,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青少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等意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切实加强武术教学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司函[2004]33号)精神,民族伟统体育项目被列为六类体育技能标准之一。
各级各类学校可按照教育部2000年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各项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参考比重(小学6%、初中10%、高中8%)确定武术项目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省教育厅将对各县(区)开展武术教学和活动学校体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各市(行署)、各县(市、区)也要逐级开展武术教师培训工作。
三、广泛开展青少年武术健身活动。
各地、各学校要在开展武术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武术健身和武术比赛,不断提高青少年武术项目技术水平。
为鼓励各地和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和活动,省教育厅将对开展武术教学和活运的优秀地方和学校进行表彰,从2006年起,每年命名一批开展武术教学和活动先进县(市、区)和武术特色学校二○○六年四月四日。
民族精神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融合
民族精神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融合一、民族精神的实质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而爱国、自强、求真、正直是大多数人对民族精神解读的共同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保留传统上对于民族精神理解的同时,也赋予了民族精神新的内涵。
在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华夏儿女们的骄傲。
二、武术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最为精华的部分,是民族最为优秀,最为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有着教育本民族人民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作用。
武术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运动,他的运动精神和民族精神有着众多相同之处。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同中华民族一同发展而来的,也可以说,武术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继承者。
1 武术与爱国主义精神武术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
从古至今,各个武术派系都以“忠勇”作为门派发展的核心原则,“忠”即忠诚,对门派忠诚,对国家忠诚,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便是武术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爱国主义所要表达出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在今天,爱国主义就是要求我们跟随党的领导,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以自尊、自强、自信为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2 武术可以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程中,各个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与发展,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
对中华民族来说,自强不息的主要表现就是对国家建设有着十万分的热心,为了国家建设和全国各个民族的发展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贡献出自己的所有力量。
对个人而言,自强不息就是在遭到外来侵略时宁死不屈,敢于抗争,或是在灾难面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3 武术与和平主义古人讲究“以和为贵”,到如今,“和谐”依旧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推荐文章儿童练武术对其好处是什么热度:武术是培养孩子的好方法热度:学前武术对幼儿品德的培养热度:武术对个人培养的影响热度: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二)热度: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是体现民族精神的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的体育化进程是在19世纪末以后随着西方近代体育的不断融入而呈现出渐进的发展,使武术由大众化的传统体育项目,逐渐登上教育的殿堂。
武术教学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生的武术教学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促进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从古至今,习练武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自卫防身,更重要的是修养心性、培养民族精神。
从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研究来看,竟然有70﹪的中小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开设武术课。
加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下,武术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04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强调武术不仅具有体育课中其他项目共有的增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等作用,还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培养民族精神,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是学校武术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社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我国特有的体育文化形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能使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还能够培养果敢、顽强等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1.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共同接受和认可的、先进的、优秀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的综合,是一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和发展的灵魂与根本的动力,也是该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的核心部分。
浅析武德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析武德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系别:专业:姓名:学号:电话:浅析武德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关键词:传统文化、武德、精神文明、现代社会摘要:中华武术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它在形成与发展中,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文明起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了武德观念对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并提出武术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武德和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培养也必须同步进行。
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受民族文化精神的滋润和哺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把开展武术这个传统体育项目与创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武术道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必将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武德与诸家思想武德,指“止戈为武,尚武崇德”,是习武者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所著《左传》。
他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习武群落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主体精神则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为不同时期的习武群体所认同。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兴盛,文化繁荣,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以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创造人的儒家学派,对中国武术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它的内涵就是“爱人”和“忠恕之道”,这同时也是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
在武术文化中,崇尚伦理、讲求仁义忠信是其鲜明特色。
这一特色,至今仍使中国武术在世界人们的心中不仅仅是技击、健身之道,更成为精神修养、人格净化的一种途径。
在先秦诸子中,与武术有更多联系并得到“侠”的称号是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为战国初杰出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将强化民族精神教育武术列为体育课必修内容
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中华民族传统的武术将成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新学期开始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并且每周保证1小时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该《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德育、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此外还要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以及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坚持升降国旗制度。
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30天的社会实践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