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人才选拔主题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民族国家主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民族国家主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民族国家主题1.(xx·山东潍坊一模文综·39)(20分)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

……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

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材料二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

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雷颐《清朝灭亡源自对现代性的无知》材料三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6分)(2)比较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

(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有哪些?(6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抗日战争;维新思想;民族国家主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可知传统儒家思想造就的传统国家观念;据“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可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形成的狭隘国家观念;“而国家……“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知宗法观念下的家长制作风影响;封建自然经济农民对土地依附关系较强,国家观念弱化。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伟大人物主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伟大人物主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伟大人物主题材料二康熙帝诗文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

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图一,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中国最早在秦朝统治疆界到达了南海,居住此地的居民是哪一民族?秦朝是以何种制度做保障统治该民族、地区?(4分)(2)据材料一图二图三,请从民族关系角度说明它们存在着怎样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何在?(4分)(3)据材料二回答,这首诗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综合三段诗文指出,康熙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实施的措施有何突出特点?(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6分)【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伟大人物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民族,根据所学可知是南越。

第二小问制度,根据图一可知,秦在南海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

(2)第一小问趋势,图二、图三反映的是民族大融合趋势;第二小问原因,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来回答。

(3)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二“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可以判断是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第二小问特点,第一段诗文体现的是坚决打击叛乱势力。

第二、三段诗文体现的是加强民族团结。

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施以恩惠,笼络人心。

(4)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角度回答。

【答案】(1)民族:南越(越族);制度:郡县制(4分)(2)趋势: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的汉化汉族受少数影响)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谈到具体措施也行)(4分)(3)事件: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特点:恩威并施(一方面坚决打击叛乱势力,另一方面有加强民族团结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施以恩惠笼络人心)(6分)(4)启示:坚决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1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1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含答案解析

考点31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1.东汉光武帝规定,对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

这一规定()A.打破了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D.扩大了地方政府的选官权力,可知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需在地方上“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被举荐到中央,这样才能真正地考察出官员的真实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故选B项。

2.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世家大族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太原温氏,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

材料可以说明()A.世家大族特权垄断B.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选拔C.九品中正制唯才是举D.九品中正制具有合理之处“世家大族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太原温氏,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可知,九品中正制也能选出为官清廉的能吏,说明其具有合理之处,故选D项;题干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观点,排除;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排除C项。

3.唐高祖李渊于621年发布诏令,诸州学士和有一定功名者,通过地方预试后每年十月可赴朝廷应试。

次年再次下诏,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自由投考,不再需要官府举荐。

此举意在()A.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推动文学艺术繁荣“诸州学士和有一定功名者,通过地方预试后每年十月可赴朝廷应试”“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自由投考,不再需要官府举荐”,可知唐朝初年,政府需要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巩固统治,故选A项;题干材料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无关,排除B项;世家子弟是唐初入仕人群的主体,排除C项;题干材料与推动文学艺术繁荣无关,排除D项。

4.下面是某学者对明清时期4035位举人通过进士考试的概率进行的分类统计表。

据此可知科举制()A.公平公正选拔人才B.立足提高官员素质C.有利于加强社会的流动性D.任用官员不重资历,可知明清时期影响举人通过进士考试的主要因素是在乡试中的排名和考取举人的年龄,这说明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才能,而不是家世门第,这有利于下层平民通过科举制获得晋升,从而有利于加强社会的流动性,故选C项。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民生问题主题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民生问题主题

民生问题主题1.(2015·河北邯郸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

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

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

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

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

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

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高效复习专题一本专题围绕一个制度、两大阶段及三大线索。

(1)一个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2)两大阶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

纵向贯通一: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和规律性认识1.过程:(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4)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改道为路。

(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7)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2.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管理者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规律性认识:(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

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

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史学观念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史学观念主题

史学观念主题1.(2015 •广东佛山二模・39)(26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

……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与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在记载历史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分)(2)据材料一说明,与古代历史学家相比,16—18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10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学家的视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近代科学技术;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认识论;史学观念主题【解析】(1)此题问相同,可以从《历史》和《史记》记载的范围、主体进行比较。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人文性、世俗性和世界性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16—18 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归纳。

(3)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 体现了学派众多,“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体现了强调致用,“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说明内容丰富,“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 说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归纳。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文学艺术主题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文学艺术主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文学艺术主题1.(xx·广东广州一模·38)(25分)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

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

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据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

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据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材料三商业戏剧在西方是戏剧发展的主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很多戏剧家认识到,中国戏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的需求。

到90年代中期,因为独立戏剧制作人的出现激活了演出市场,陆续推出《别为你的相貌发愁》《谁都不赖》《冰糖葫芦》等剧,并且其发展的空间和势头均被看好。

——据胡星亮《戏剧现代性的追求与失落》(1)阅读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

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6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8分)(3)阅读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戏剧发展的原因。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商业戏剧发展的看法。

(11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新文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杂剧或元曲”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史实加扣题阐述,紧扣材料一“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即可,政治上,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思想上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其他表述,如国家统一为戏剧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环境,小说繁荣为戏剧发展提供更多的题材,科举制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文化人才等也可。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分配制度主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分配制度主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分配制度主题1.(xx·广东汕头一模·39)(26分)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

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材料三 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 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请回答:(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

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10分)(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

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

(12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4分)【考点】“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分配制度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共同问题,据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和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可知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据材料一“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产量”可知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第二小问背景,回答需要考虑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外因方面资本主义强邻包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内因方面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第三小问措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为纠正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而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国为解决农业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存在的弊端,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试题) (4)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试题) (4)

点击进入 检测试题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二、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罗马法中的原则 陪审制度 保护人制度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后世的影响 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法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 源头 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 原则
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 资产阶级对此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立法 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 原则
单元总结
专题整合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抽签选举 人民主权
专题连线·理清脉络
一、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渊源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近代选举制的起源 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五百人议事会” 规定的任期
“五百人议事会”按公民 人数分配名额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 任期制的渊源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2021新高考八省市联考训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2021新高考八省市联考训练(含解析)

主题2021新高考八省市联考及创新好题主题一角度创新1.[2021广东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保护神,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

明朝统治者按照行政级别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

明朝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2.[2021湖北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重修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

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3.[2021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一战期间,十几万名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

因为华工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

一战期间华工出国( )4.[2021辽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958年《人民画报》(海外版)刊出了关于新中国汽车的报道:“东风”牌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北京制造出“井冈山”牌轿车,天津也制造出“和平”牌轿车,中国制造的公共汽车、卡车与轿车,安全、坚固、舒适。

这表明,当时新中国( )5.[2021重庆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从16世纪开始,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非洲、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面貌。

它取代了古老的丝绸之路,并将日渐具有活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向西推进到了大西洋沿岸。

”材料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是 ( )6.[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9世纪末,德国出现的“回归乡土运动”主张村庄绝不能模仿城市,反对出于美观考虑而移除古老树木,或出于其他考虑而弃除旧田埂。

这体现了( )7.[2021湖南新高考适应性考试]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将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

一些读者在回复中说,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由此可见( )8.[2021河北新高考适应性考试]20世纪20年代,苏联为了扩大在农村的政治影响,创新性地运用了宣传画的手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表现
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 仁政 ”;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 儒家
重法
道家
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 阴阳家
相胜”理论
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 尚贤 ”的政治 墨家
主张
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 中央集权 的 法家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12345
根据材料可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属于“学在民间” 的士族阶层,士族阶层的崛起,打破贵族对政治的垄断,C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与政治统一无关,排除A;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排除B项;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不一定导致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
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视角1 诸侯争霸与华夏认同 材料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 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 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 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 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12345
2.(2021·河北卷)《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
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
《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
A.加强君主集权
√B.恢复周礼
C.宣扬礼法并用
D.发展私学
12345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社会动荡,孔子主张 恢复周礼以此来稳定社会秩序,B项正确; 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排除A项; 荀子宣扬礼法并用,排除C项; 孔子发展私学,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人口规划主题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人口规划主题

人口规划主题1.(2015·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6)(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0诸脱户(籍)者,家长徒(徒刑)三年;无课役者,减二等;151诸里正(掌地方户籍)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不觉脱户者,听从漏口法。

州县脱户亦准此。

155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唐律》卷十二户婚律材料二——数据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三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2014年7月30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在人口管理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分)(2)根据上表指出1820—1890年期间中、日和西欧城市化的状况。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时期德、日两国城市化的相同原因。

(1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流动的认识。

(9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人口规划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脱户(籍)者,家长徒(徒刑)三年”、“里正(掌地方户籍)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信息可知严格控制(禁止脱籍),刑罚重;依据材料一“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信息可知带有宗法伦理色彩;第二小问原因,从自然经济的特点、政府征收赋税的需要、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2)第一小问状况,依据材料二表格中“1820-1890年中、日和西欧的城市化率”指出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制度变革、工业革命开展、工业化推进、政府大力推动等方面分析即。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国际格局主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国际格局主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国际格局主题1.(xx·广东广州一模·39)(27分)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探讨大国兴衰成为学术界十分热门的话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

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

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二按照约瑟夫·约菲的分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

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

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到了xx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据刘擎《xx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1)列举18世纪中期以前促进欧洲崛起的主要事件。

(6分)(2)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10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1960至1970年代“美国衰落论”浪潮出现的原因。

(8分)(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美国衰落论”的认识。

(3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科学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大国崛起主题;国际格局主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联系18世纪中期以前促进欧洲崛起的主要事件,分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角度来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说明,“欧洲的衰落”可以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地位下降、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等史实说明;“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可以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欧共体成立)、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等史实加以说明。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语言文字主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语言文字主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语言文字主题1.(xx·广东汕头高二期末·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代,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反映了飞速发展与变化的社会生活。

明代俗谚道:苏州样,广州匠。

明代广东人颇为崇尚“奇器”,而番舶贸易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广州人可以充分享用来自东、西洋的金银之器。

广州所造锡器,号称天下最良;广州佛山镇所产的铁锅,更是行销天下。

所谓“苏州样”,即“苏意”,就是苏州已经成为领导天下时尚之都。

凡衣服式样,新鲜、离奇,一概称之为“苏样”;见到别的稀奇鲜见的事物,也成为“苏意”。

“时玩”则是明代出现的新词,宣德铜器、成化窑器,都是明代的时玩。

时玩之风,滥觞于江南的好事缙绅,最后经徽州那些巨商大贾推波助澜,遂成全社会风气。

同时,沈周、唐寅之画,文徵明、祝允明之书法,无不成为人们收藏的抢手的“时玩”。

“杭州风”一词,也是明代各地相当流行的新词。

这缘于杭州人喜欢掺假,如酒掺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织作刷油粉,外面漂漂亮亮,里头却是空心甚至腐败。

明代中期后,随着生产力发展、商业繁荣之后,也有一个从温饱向奢华的过渡。

所谓“新开门七件事”:诙谐、听曲、游玩、博弈、买春、收藏、花虫鱼鸟。

其中既有大众百姓逗闷的乐子,也有文人士大夫打发闲暇的雅趣。

即生活的享乐化与艺术化。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材料二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

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中国文字,迟早必废。

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人才选拔主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人才选拔主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人才选拔主题1.(xx·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12)(22分)人才兴则国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说:“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材料二“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贞观二年,太宗……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是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唐太宗材料三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

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材料四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比西周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6分)(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哪些人才思想?概括其对唐朝的影响。

(5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选择性必修第12单元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选择性必修第12单元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2.(2022•北京模拟)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古罗马人之 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 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 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C) A.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B.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 C.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 D.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采用
三、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1.相同之处。 (1)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2)对职位进行分类。 (3)广泛使用“考绩制”。
2.不同之处。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公务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调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 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3)不搞“两官分途”。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 (4)中国的公务员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 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单元综合提升
1
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化趋势及特点 1.变化趋势。 (1)秦朝三公的设置——宰相制度正式确立。 (2)西汉“中朝”的建立——宰相制度的重大调整。 (3)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宰相制度的成熟。 (4)宋朝相权再分割——宰相制度的衰落。 (5)元朝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再强化。 (6)明初废宰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的废止。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午前决朝政”,三省宰相可能会在某些 问题上意见不一,宰相会食可以缓和宰相因工作上的不同意见而形成的 僵化关系,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故B项正确;宰相会食不在办公时 间,与办公效率无关,排除A项;君主不可能仅通过宰相会食就能强化 对宰相的控制,排除C项;宰相会食仅仅属于工作餐,不会对皇帝诏令 的执行造成影响,排除D项。

鲁京津琼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5改革开放40周年含解析

鲁京津琼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5改革开放40周年含解析

题组5 改革开放40周年1.(2024·湖南六校4月联考,24)西周时分封设爵位五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等级依次递减。

战国时秦国则设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

这一变更说明秦国( )A.分封制进一步发展和细化B.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世袭贵族C.封爵制胜利瓦解了分封制D.社会等级日益固化且层次困难2.(2024·河南安阳二模,28)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意在“轮船招商”,即将福州船政局所造官船招商承领。

后因“官造轮船内,无商船可领”,遂不得不因应时势,改为“招商轮船”。

这说明当时洋务官员( )A.无视中外商战中华资流向B.注意吸引民间资本求富C.竭力防范官僚和商人沟通D.加强对民族资本的限制3.(2024·内蒙古包头一模,31)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头,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许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亲密,60年头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

这一变更( )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供应条件4.(2024·湖北省高三5月冲刺,31)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心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到:“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的确很好,我们需接着实行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其次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须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

”这表明邓小平主见(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5.(2024·山东滨州二模,31)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确定是不正确的。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宋史研究主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宋史研究主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宋史研究主题1.(20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38)(26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材料三科举制度被外四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

(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

)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但它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

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

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①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⑦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疯狂的科举》潘剑冰③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钱基博(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宋朝经济发展方面各有什么表现?(8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为切人点,简要叙述宋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12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科举制度,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中国历史史实和学术研究扼要展开。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6分)【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宋史研究主题【解析】(1)本小题需考生注意材料所给的突破性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选拔主题
1.(2015·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12)(22分)人才兴则国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说:“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材料二“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贞观二年,太宗……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是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唐太宗材料三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

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材料四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比西周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6分)(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哪些人才思想?概括其对唐朝的影响。

(5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初中国人才类型的变化,指出这些变化对中国人才选拔机制有何影响?(5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启蒙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
清末新政;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才选拔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一董仲舒的建议可知此项制度为察举制;第二小问进步,根据材料一可知其进步作用即否定了世袭和注重贤能。

(2)第一小问思想,由材料二的三则材料分别得出其善用人才、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人才思想为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奠定了人才基础。

(3)由材料三的两个省略号将材料分为三层,分别阐述了进行变革的三个原因。

(4)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中的连词“同时”将材料分为两个层次,在后一层中又由分号分为你两个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内容即得出变化;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四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影响为废除科举制。

【答案】(1)制度:察举(2分)
进步:否定世袭(特权),注重品德和才能(4分)。

(2)思想:重用人才;发现人才:善于用人(3分)。

影响:为贞观之治奠定人才基础(2分)。

(3)原因:传统方式的文官选用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科举制所体现的公平性适应了启蒙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文官任用方式上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需要。

(6分)
(4)变化:科技人才、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新式行政人员(3分)。

影响:科举制被废除(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