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检查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认知。然后,我会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因此,我打算布置以下作业:1.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2.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公式的运用;3.进行一次家庭实验,测量家中的某个物体的密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打算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头却沉入水底?”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引入密度的概念,解释冰块和石头的密度与水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如何根据已知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反之亦然。最后,我会讲解不同测量方法的选择与操作,如加水法、排水法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测量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前置知识或技能的不足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另外,学生可能对密度的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对密度公式的记忆和应用也可能感到困难。此外,实验操作的不熟练,如不能准确快速地使用测量工具,不知道如何处理实验数据,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二、测水的密度.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生]三次为宜.[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师]具体如何来测呢?[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师]怎样测呢?[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生]有.[师]怎么测呢?[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参考实验数据:ρ铁:7.9_103kg/m3ρ铝:2.7_103kg/m3ρ铜:8.9_103kg/m3 ρ花岗岩:2.6~2.8_103kg/m3ρ水:1.0_103kg/m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尉郭中学李霞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

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生在前面经历一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二、说实验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是: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②能说出测量密度的原理、器材,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通过探究活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说实验重难点重点知识:(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2)学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四、说教学法(一)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设置合理的问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4.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密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阶段。主要知识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密度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密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质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的密度等。
2.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和“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激深入理解密度概念。实践探究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密度的计算: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数据。
4.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实验数据的处理:从实验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及公式,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3.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介绍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包括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数据等。
4.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实验数据的处理: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何从实验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词句的逻辑关系
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是一节实验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丈量物质的密度》讲课稿敬爱的各位领导:下午好!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丈量物质的密度》,下边我从教材剖析、教法、学法、教课过程、教课反省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剖析这是一节丈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易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这节课的实验研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习和掌握天平易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能够经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达成实验。

让学生在前方经过一个比较单调的学习过程后,去体验一个完好的实验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自己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突出了新的教课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研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所以对实验活动的安排就特别重要。

该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关于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的方法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赐予实时的纠正。

2.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习和掌握天平易量筒的使用;(2)经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观点;过程目标:经过实验研究,经历研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丈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感情目标:培育学生谨慎的、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3.教课要点:丈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4.教课难点:剖析丈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丈量次序的不一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说教法因为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这就需要指引学生先议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但因为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关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直接给出,学生自己着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所以本节课我采纳了议论与实验相联合的教课方法。

三、说学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质量的丈量,天平的使用的基础长进行的。

关于刚才接触密度这个观点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观点的理解其实不透辟,学生的物理思想基本上还处在详细运算阶段,存在思想片面性和浅薄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课中再给学生增补必需的学习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相同体积的水和冰质量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师在小组间进行巡视,提供指导和支持。
2.教学活动设计
(1)实验演示: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实验步骤、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观看演示,并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
此外,在作业布置和反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存在计算错误和实验数据处理不当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1.密度概念
-密度的定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公式:ρ = m/V
2.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存在困难,不知道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如何求平均值、如何判断数据的可靠性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
(3)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技能不足的问题,如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的操作不熟练。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实验操作技巧:学生需要掌握测量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包括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教师应重点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何正确读取体积值等。
2.教学难点
(1)密度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可能对密度公式ρ = m/V的理解不够深入,不清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如不同物体密度的计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密度的测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内容《密度的测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教学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以及测量密度的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是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

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中等的实验,对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二、说实验目标根据前期分析,以及物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参与设计、完成不同情境的实验,探究使用过的橡皮擦密度测量方法;2.基于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归纳出排水法测体积,并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3.用排水法测体积、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将物理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说实验重难点重点知识:(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2学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说教法学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五、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先提出问题:怎样测量新的长方体的橡皮擦密度?在师生讨论基础上,生成第一个实验方案(测量橡皮质量,并直接用体积公式V=长*宽*高)。

教师操作实验请学生测质量并计算体积与密度。

接着提出问题:旧的橡皮如何测量它的密度呢?(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主要是:难以直接得到旧的橡皮体积)启发学生探求测量体积的方法——边演示边提出问题:测量一定量液体的体积,读数前读数并复习读数的注意事项然后将橡皮擦放入量筒,浸没于液体中,这个时候读数又如何?读数差代表什么?根据所给实验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展示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后,学生分组进行试验。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 密度的影响因素:可以让学生探究密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密度的影响。
- 密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 实验设计与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② 添加趣味元素:在板书中添加一些趣味元素,如幽默的插图、有趣的物理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添加一些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发现的插图或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背景和历史。
③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插图或设计一些有趣的板书布局,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关于密度的实验插图,或者设计一些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板书布局。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方面,学生可能对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此外,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可能缺乏分析问题和策略选择的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六章_第3节_测量物质的密度_说课稿.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六章_第3节_测量物质的密度_说课稿.doc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密度,进一步强化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技能。

(2)学会用量筒测量常见液体的体积和小固体的体积。

(3)学会综合不同技能,间接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交流,学习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体积的方法。

(2)经历测量过程,学习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参与探究活动,尝试拟订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简单探究计划和方案。

(4)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与他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交流过程,增进同学间的情感和互信,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小固体的体积。

(2)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教学难点:(1)量筒的正确读数。

(2)为减小测量液体密度的误差进行实验步骤的合理设计。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电脑及电子投影设备,100ml量筒,200g托盘天平,饱和食盐水(不告知学生),橡皮,50ml小烧杯,约50cm细线绳等。

四、教学方法阅读自学,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分析启发等。

五、教学课时2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观察思考】1).老师拿出半烧杯无色的液体(饱和食盐水),问:烧杯里盛的是什么液体吗?(引起学生的思考)。

2).老师再示出一枚银白色的戒指(白银的),问:它是白银做的吗?(任学生思考)3).以上两个问题有没有共同之处呢?可以用什么实验方法来解决?(允许学生小议片刻回答)【提出课题】在有学生答出可以通过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来鉴定时,老师指出:生活、生产中常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那么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吗?多媒体课件给出课题: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探求新学1、测量密度的方法依据(实验原理)【问题引导】1).烧杯里液体的质量和戒指的质量,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学生:天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
1.科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需要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并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科学探究:学生将通过实验的方式,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操作方法。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密度公式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直观地呈现密度概念和测量方法。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公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对物体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本节课将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密度的概念,并学习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质的密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作业反馈:
1.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师将对学生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是否能够准确计算密度值。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采用彩色粉笔,突出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设计有趣的图形,如量筒和天平,形象地展示测量密度的工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4.对学生的实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分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体系。
4.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3.然后,逐步展开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强调操作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
4.最后,通过讲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巩固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基本概念,以及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不足,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
3.对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不够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课堂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密度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回顾质量、体积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接着,我会讲解密度公式ρ= m/V,并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如何应用该公式。最后,我会介绍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如排水法和置换法,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解释其结果。
2.实验报告:让学生分组进行密度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3.应用题: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00克,体积是100立方厘米,那么它的密度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
5.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则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即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实验操作的不规范性。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详细的解释和示例,并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对于实验操作,我将进行现场演示,并指导学生step-by-step,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实验报告来评估教学效果。如果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某一问题,我将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可能包括调整教学方法,提供额外的练习资源,或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新课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为学生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3)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实验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讨论,分享实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5)总结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实验结果,强调密度的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讲解实验结果,强调密度的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
6.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学评价: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
1. 科学探究:通过密度测量实验,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从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密度测量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测量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说教材1。

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

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1)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1)教学设计教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

2.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3.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经历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全过程。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石块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查密度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让学生经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硬币密度的实验过程;运用密度公式V m=ρ及其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物理意义。

课前准备天平、量筒、硬币、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猜一猜,这枚硬币是用什么金属制造的?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2.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这个不规则石块的体积?4. 现有一大卷细铜丝,如果不拆开,你能测定出它的长度吗?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学查密度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通过查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

阅读密度表并思考:(1)金、铜、铁、冰、水银、水、氩、氮的密度各是多少?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2)金与铜、冰与水、氩与氮相比较,哪种物质的密度大?(3)从表格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二)测物质的密度1.测硬币的密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思考:(1)根据密度公式V m=ρ,要测量硬币密度,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2)硬币的质量怎样测量?硬币的体积怎样测量?(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4)你在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小误差?2.求质量问题: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 (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讲解:由密度公式ρ=m V,可以得出m =ρV,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对测量密度的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

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已经理解质量、密度这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知道密度的计算公式,某种物质的密度可以通过其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出。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非智力因素: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来,但是与质量和体积是没有关系的。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
1g/cm3=1000kg/m3.记住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

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三、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指导学生设计、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细线、水等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质量(m)天平
一、量筒的使用测体积(V)密度(ρ)
量程、分度

如何读数
二、测量固体的密度
原理:
实验步骤 1.2.3.4. 如何减小误
差?
记录数据表

三测量液体的密度
原理:
实验步骤 1.2.3.4. 如何减小误
差?
记录数据表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密度知识的回顾,同学们都能比较顺利的得出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

学生在实验前自主设计了多种方案,但有的实验方案误差较大。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了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然后确定了实验的正确方案.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只是做了适时的引导。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学生死记硬背测量步骤,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减小误差。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小组之间交流较少,有的学生参与较少。

在今后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利用实验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