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2016指南

合集下载

关于部署全国疾控系统2016年慢性病防控与营养重点工作的通知

关于部署全国疾控系统2016年慢性病防控与营养重点工作的通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中疾控慢社发〔2016〕165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部署全国疾控系统2016年慢性病防控与营养重点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为使全国疾控系统更好地安排和部署年度任务,形成合力有序推进慢性病防控、营养改善与相关工作,根据当前我国疾病防控总体形势及要求,结合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疾控中心工作要点,现将慢性病防控与营养重点工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做好规划评估与制定(一)终期评估《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逐一对照具体目标,对本省(区、市)完成情况进行终期自评估,年内完成并上报自评估报告。

(二)推进制定本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

国家级正在制订《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6-2025年)》。

请各省尽快结合各省实际制定当地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及行动计划,争取更多政府部门参与慢病防控工作并做好宣贯和落实。

二、严格按照要求完成监测任务(一)提高死因监测质量。

力争死因报告全覆盖,消除死因报告空白县。

进一步提高605个国家监测点工作质量,完成2015年漏报调查死因数据的分析工作及年报。

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绩效考核。

开发分级培训教材和网络培训视频,强化业务培训与工作督导和重点帮扶。

(二)做好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

山东、甘肃、广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监测点务必在4月底前完成全部现场工作。

各省疾控中心负责审核并组织好生物样品现场检测、运输、省级数据上传及分析。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营养所做好国家级现场数据清理核对分析及实验室集中检测、结果反馈与报告。

(三)启动2016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与慢病中心负责按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做好培训督导及国家级实验室检测。

各省合理制订工作计划,保证监测队伍人力,管理使用好监测专项资金,及时采购物资,开展二级培训和现场督导,按时保质完成监测任务。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卫办疾控发[2010]172号【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10.11.08【实施日期】2010.11.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1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的有关要求,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我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

现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八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统称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国内外实践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的精神,加快我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推动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一)总目标。

利用3-5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一批以区/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行动综合控制慢性病社会和个体风险,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减少慢性病负担,总结示范区经验,推广有效管理模式,全面推动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在示范区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

2.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0.20•【文号】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施行日期】2016.10.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慢性病防控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我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卫办疾控发[2011]35号)进行了修订,制定《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10月20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全面做好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政府责任,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总结推广经验,引领带动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三条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坚持突出特色创新,促进均衡发展,整体带动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和城市区级行政区划,包括行政独立、参照县级行政区划管理的区域。

第二章具体目标第五条政策完善。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在环境治理、烟草控制、健身场所设施建设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公示清单【模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公示清单【模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吕滨
830
4.5
5
2016YFC********
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申勇
1107
4.5
6
2016YFC********
慢性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新策略研究
中山大学
王敏
1107
4.5
7
2016YFC********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规范治疗和未破裂动脉瘤出血风险的研究
周清
891
4.5
39
2016YFC********
慢阻肺危险因素、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中日友好医院
王辰
725
4.5
40
2016YFC********
基于临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慢阻肺危险因素、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成水
653
4.5
41
2016YFC********
慢阻肺早期药物干预效果评价及有效药物筛选
恶性肿瘤高危人群识别及预防策略的研究
中山大学
贾卫华
985
4.5
28
2016YFC********
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高危人群识别及高危人群预防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贵齐
985
4.5
29
2016YFC********
宫颈癌筛查与干预新技术及方案的研究
浙江大学
吕卫国
903
4.5
30
缪中荣
940
4.5
16
2016YFC********
数字化脑血流储备功能诊断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夏建川 李雯
慢阻肺康复体系和策略的建立及其
15
2018YFC1313600
临床应用性研究
复旦大学
李善群
慢阻肺早期筛查、防治及呼吸健康
16
2018YFC1313700
管理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推广
同济大学
李强
17
2018YFC1313800 肠道与下丘脑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的作用及干预新方案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序号
项目编号
2018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 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年)
1
2018YFC1312200
脑出血损伤机制与干预评价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胡波
1668
2018.8-2020.12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干预
2 型糖尿病智能优化综合管理体系 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中山大学
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认知筛查和评估 系统的建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分裂症早期个体化诊疗生物学 标记体系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
酒精、吗啡依赖关键诊疗技术的推 广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调控及智能康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
2
2018YFC1312300
研究
四川大学
雷鹏
适合国人的有效安全可负担的降压
3
2018YFC1312400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李静
调脂药物及治疗模式研究
4
2018YFC1312500 心房颤动风险评估方案及干预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国家科技部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国家科技部

附件1“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或“慢性病”)是目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最主要的一大类疾病。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我国居民慢病死亡率达533/10万,慢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为主要死因,且增长迅猛。

这几大类疾病占总死亡的比例从1990年的65.5%增至2010年79.4%。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慢病仍呈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方案》和《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1—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慢病,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循证评价、示范应用一体化布局,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部署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重大慢病研究支撑平台体系研究、国际合作研究八个重点任务。

专项实施期5年,2016—2020年。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2)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2)

XX6“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定向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XX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XX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2021年度定向择优部署12个XX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12项,国拨经费总概算约2.7亿园,实施周期为2021年至2021年。

1. 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1.1综合防控技术研究1.1。

1 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策略、组织管理模式研究研究内容:开展心脑肾代谢等重大慢病协同防治策略研究,针对重大慢病防控中存在的亟待改善的问题,研究便于基层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防控措施及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新模式和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针对多病种的防控技术的评价标准,筛选和集成XX适宜社区的联防联控技术服务包,并在前瞻队列中验证其效果效益,提高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的效果和效益,为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X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建成兼顾不同地域与经济水平的重大慢病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机制;XX重大慢病综合防控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建成有利于评价综合防控干预效果的队列不少于3万例;XX适宜社区的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包,并获得评价其应用效果及效益的可靠证据.拟支持项目数:1 项.有关说明:由XX卫生计生委、科技委、食品药品监管XX 局或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XX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2区域应用示范推XX台1.2.1华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华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XX,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X提供科学依据。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策略及规范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策略及规范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防治策略及规范
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WHO定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心血管病、 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 这些疾病每年造成近3500万人死亡, 其中60岁以下的近900万人。
世卫组织最新报告
2008年,全世界死亡总人口中,63%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约等于 3600万。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2000.3.22)报告
监测、预防和控制 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球策略
总目的
支持成员国努力降低与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患病、残疾和早死的代价
分目的
绘制非传染性疾病流行图和分析最新(特别是有关贫穷人群)的社会、经济、行为 和政策决定因素,以便为支持疾病控制的环境发展提供政策、立法和财政指南 减少个体和群体对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即烟草消费、不健康的饮食 和体力活动不足以及他们的决定因素
其中80%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即约等于2900万的死亡病例出现在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预计到2030年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将导致5200万人死亡。 疾病死亡病例中,心血管疾病所占比重最大,每年约造成1700万
人死亡;其次是癌症(760万人)、呼吸道疾病(420万人)和糖 尿病(130万人)。这四类疾病约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病例总数的 80%,
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癌症和食道癌 5. 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妇女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按发生频度排列)为
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宫颈癌
关于癌症的十个事实(Key facts)
6. 烟草使用是全世界癌症的单一最大可预防原因。 7. 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例如
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宫颈癌和乙肝病毒引起肝癌。 8. 如能及早发现和充分治疗,有三分之一癌症可治愈。 9. 如果应用目前关于疼痛控制和姑息治疗的知识,可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4
2
2017YFC130 7500
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全脑保护评估 体系及转化研究
中山大学
曾进胜
1200
4
3
2017YFC130 我国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适宜技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7600
研究及示范推广
第一医院
孙英贤
1312
4
4
2017YFC130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综合筛查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7700
陈荣昌
500
4
34
2017YFC131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优化降压治疗
0700
目标的国际合作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院附属瑞金医院
徐瑜
717
4
8000
研究
北京安贞医院
张宏家
1183
4
8
2017YFC130 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疗效评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8100
及康复的综合研究
外医院
李守军
1033
4
9
2017YFC130 8200
国产溶栓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安全性、有效性及卫生经济学研究
复旦大学
董强
1157
4
10
2017YFC130 慢性心力衰竭长期管理研究及评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沈琳
1750
4
17
2017YFC130 9000
常见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和分子细胞 学技术研发
中山大学
谢丹
1159
4
18
2017YFC130 9100
Hale Waihona Puke 基于分子影像和影像组学的乳腺癌 早诊、疗效评价与预后预测新技术 研发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年部署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六大方向,启动了个三级指南方向。

根据项目规划,年指南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六大方向继续部署个三级指南方向。

专项实施期年,年。

1.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1.1心脑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与策略研究1.1.1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阻断的关键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研究其可逆的关键干预靶点,并评价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重要基础脂代谢异常,研究调控机制,深入研究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针对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心力衰竭,明确心力衰竭发展各阶段的病理特征,转录特征以及蛋白表达特征。

深入研究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考核指标:获得完善的中国人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型,在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明确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干预靶点;申请获得不少于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篇。

支持年限:年拟支持项目数:项1.1.2基于急性脑缺血损伤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神经损伤与保护研究研究内容:利用急性脑缺血损伤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保护性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远期疗效研究,筛选出能改善动物模型神经结构和功能、临床患者有潜在获益可能的神经保护性药物;开展所筛选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2016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最新版)_图文

2016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最新版)_图文

七、影像学诊断
八、 病理学诊断
九、临床诊断
十、治疗目标
十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十二、普通IFN-α和PegIFN-α治疗
十三、NAs治疗和监测
十四、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及随访管理
十五、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十六、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内容
一、术语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三、病原学
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
19.病毒学复发: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停药后,间隔1个月 两次检测HBV DNA均大于2 000 IU/mL。
一、术语
20.临床复发:病毒学复发并且ALT>2 x ULN,但应排除其他 因素引起的ALT增高。
21.持续病毒学应答:停止治疗后血清HBV-DNA持续低于检测 下限。
22.耐药: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到和HBV耐药相关的基 因突变,称为基因型耐药 。体外实验显示抗病毒药物敏感性 降低、并和基因耐药相关,称为表型耐药。针对一种抗病毒 药物出现的耐药突变对另外一种或几种抗病毒药物也出现耐 药,称为交叉耐药。至少对两种不同类别的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称为多药耐药。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流行病学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 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2014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对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 HBsAg流行率分别为0.32%、0.94%和4.38%
主要内容
一、术语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三、病原学
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
六、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七、影像学诊断
八、 病理学诊断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公布2016―2017年度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公布2016―2017年度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公布2016―2017年度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和复审结果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防疫检疫
【发文字号】国卫办疾控函[2017]1239号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12.18
【实施日期】2017.12.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公布2016-2017年度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和
复审结果的通知
(国卫办疾控函〔2017〕1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总体部署,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我委于2016-2017年度对第四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进行了评估,对第一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复审。

现将有关结果公布如下。

一、确定北京市顺义区等103个县(市、区)为第四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名单见附件1)。

二、重新确认北京市朝阳区等36个县(市、区)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名单见附件2)。

三、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静安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在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复审工作中成绩突出,予以通报表扬。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4.5
42
2016YFC1304200
慢阻肺急性加重救治体系和支持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及优化研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罗远明
567
4.5
43
2016YFC1304300
慢阻肺急性加重预警与救治体系构建研究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
567
4.5
44
2016YFC1304400
慢阻肺并发症和合并疾病的诊治技术研究
冠心病血栓事件预测及优化干预技术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王效增
1003
4.5
14
2016YFC1301400
基于大数据的人体健康管理系统在冠心病抗栓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高长青
902
4.5
15
2016YFC1301500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消化道癌的立体多层次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令狐恩强
891
4.5
37
2016YFC1303700
卵巢癌治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吴令英
891
4.5
38
2016YFC1303800
肺癌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广东省人民医院
周清
891
4.5
39
2016YFC13039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周智广
708
4.5
51
2016YFC1305100
1型糖尿病的遗传与免疫发病机制和相关防控技术研究
复旦大学
陈思锋
567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研发计划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研发计划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发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创新研发计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挑战。

国外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对策研究

国外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对策研究
Ch r on i c Non . . c omm u n i c a b l e Di s e a s e s Ab r o a d
Zha ng Zhu qi n, Li u De pe i
(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a s i c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o f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e i j i n g 1 0 0 0 0 5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Ma i o r c h r o n i c n o n — c o mmu n i c a b l e d i s e a s e s , i n c l u d i n g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a n d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c a n c e r , r e s p i r a t o r y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ro t l s y s t e ms o f d i fe r e n t c o u n t ie r s . T h i s p a p e r he t n p r o p o s e s me a s u r e s nd a r e c o mme n d a t i o n s , wi t h t h e g o a l o f s t r e n g t h — e n i n g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 s i n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c h r o n i c n o n . c o mmu n i c a b l e d i s e a s e s ;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a n d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 c a n c e r : r e s p i r a t o y r d i s e a s e s ;d i a b e t e s ; d i s e a s e c o n ro t l — nd a - p r e v e n t i o n s y s t e m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传染病专项十二五计划课题验收工作准备的通知
【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
【发文字号】国卫科传管办函[2016]2号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1.14
【实施日期】2016.01.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传染病专项十二五计划课题验收工作准备的通知
(国卫科传管办函〔2016〕2号)
各课题责任单位、课题负责人:
2015年是全面完成“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传染病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布局专项“十三五”计划的关键之年。

传染病专项“十三五”计划将在专项《实施方案》确定的任务框架内,进一步聚焦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和降低“三病两率”的关键核心技术两大重点,不再支持基础研究和新增研究领域。

为确保专项研发工作的连续和衔接,现将“十二五”计划课
题验收准备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安排
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暂行管理办法》(国科发专〔2011〕314号)和《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办法》(财教〔2011〕287号)等规定,传染病专项将于2016年3-4月开展2015年12月到期课题验收工作。

请各课题责任单位按照上述管理规定要求,提前做好验收准备工作。

二、验收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或“慢性病”)是目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最主要的一大类疾病。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我国居民慢病死亡率达533/10万,慢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为主要死因,且增长迅猛。

这几大类疾病占总死亡的比例从1990年的65.5%增至2010年79.4%。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慢病仍呈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方案》和《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1—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慢病,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循证评价、示范应用一体化布局,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部署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重大慢病研究支撑平台体系研究、国际合作研究八个重点任务。

专项实施期5年,2016—2020年。

1.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1.1 心脑血管病人群预防控制技术与策略研究1.1.1心脑血管疾病营养及行为干预关键技术及应用策略研究研究内容: 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标准化及集成创新技术,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营养问题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研究营养干预及行为危险因素控制关键技术,开发适合于不同群体及个体、符合健康及心血管疾病需求的综合干预技术包,在典型地区开展综合干预及应用策略评价研究,并进行经济学评价。

—2—考核指标:产出不少于6项(含6项)针对群体及个体的营养干预关键技术;组建不少于4个(含4个)符合成本效益、适合不同年龄及区域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干预技术包;完成全国东中西6个地区的综合干预及应用策略评价研究,示范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率至少相对提高15%。

支持年限:2016—2020年拟支持项目:1—2项1.2 重大心脑血管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技术研究1.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的影像学评价体系研究研究内容:建立以计算机断层摄影(CT)为代表的影像学评价新技术,联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早期识别和精准定量分析,建立国内多中心、大规模的心血管影像学大数据平台和随访数据库。

建立大样本的CT心肌灌注队列,评价反映心肌微循环的量化指标,指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决策。

通过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解剖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优化风险预测模型。

研发基于CT心血管影像学的冠脉血流动力学评价新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量化影像学分析软件和客户端。

考核指标:建成具有完整影像学信息、临床资料的患者队列,不少于3万例患者,获得随访3年以上的死亡、心肌梗死、卒中—3—等主要心血管事件数据;建成不少于500例的CT心肌灌注患者队列;基于上述两个队列,建成优化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CT影像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分析软件;提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探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低于5%,提高对早期病变的干预和控制率不低于5%;建成全国性的冠状动脉疾病影像学协作平台,必须包括5个及以上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医学中心,且必须包含1个以上中西部地区医疗单位和1个以上基层医院(三级乙等或以下),建立无创冠状动脉影像评价体系,并发布行业规范或指南。

支持年限:2016—2020年拟支持项目:1—2项有关说明:牵头申报单位应为三级甲等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所属大学。

1.2.2 脑小血管病发生与损伤机制及临床评估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展针对脑小血管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利用新技术、新基因建立新型脑小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相关生物标志物,并探索脑小血管病结构与功能病损的影像学评估关键技术。

探索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统一标准,研究中国人群脑小血管病临床表型特征和疾病负担;建立适合临床应用的功能评估体系和预后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脑小血管病规范化诊疗流程。

—4—考核指标:建立2—3种脑小血管病动物模型;发现不少于3个(含3个)生物标志物;创建一套基于多模态影像技术的脑小血管病影像分析方法。

确定中国人脑小血管病患病情况和疾病负担,获得与欧美人的比对数据。

制定一套针对常见类型脑小血管病诊断、功能评估和预后预测的规范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应用单位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和功能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超过20%。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治路径或诊疗指南。

支持年限:2016—2020年拟支持项目:1—2项1.2.3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规范治疗和未破裂动脉瘤出血风险的研究研究内容:建立适合国情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救绿色通道模式,提高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诊疗规范率;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结合动脉瘤壁磁共振高分辨成像、血流动力学等,研究完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性评估系统;采集覆盖全国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诊疗信息,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提出治疗策略。

针对未破裂动脉瘤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复杂情况,评估应用抗栓药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与造成未破裂动脉瘤出血的获益风险比。

考核指标:制定适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规范性治疗适宜技术与模式,相对缩短延误时间30%,—5—早期规范诊疗率相对提高20%;建立不少于1万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多维度大数据队列平台,研究未破裂动脉瘤的年出血率,建立从基因、生物标记物、动脉瘤壁核磁共振高场强高分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到临床特征等的多维度破裂出血预测模型;研发1—2项符合成本效益、适合国情、易应用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抗栓药物二级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治疗规范化技术。

支持年限:2016—2020年拟支持项目:1—2项有关说明:牵头申报单位应为三级甲等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所属大学;同时具备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团队和临床经验。

具备积累2年以上的颅内动脉瘤治疗临床病例资料。

1.3 心脑血管病和临床诊疗技术、策略及评价研究1.3.1 急慢性心力衰竭生命支持技术应用评价研究研究内容:开展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在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等心血管危重疾病中的应用评价研究,开展新型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评价研究,优化治疗技术,提高救治成功率和存活率,制定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等心血管危重疾病患者应用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临床规范。

考核指标:建成5000例以上急慢性心力衰竭病例队列,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包含不少于100例应用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心力衰竭病例;获得针对2种以上新型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评价—6—证据;形成适合国人的急慢性心力衰竭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应用临床规范;临床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救治成功率提高10%以上,6个月存活率提高5%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年拟支持项目:1—2项有关说明:牵头申报单位应为三级甲等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所属大学。

牵头单位应该具有心力衰竭专科,具有心脏移植、心室辅助等临床应用经验。

1.3.2 急性心肌梗死全程心肌保护体系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高的问题,建立全程心肌保护的体系,降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规范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的全程心肌保护流程。

考核指标:建立5000例以上前瞻性心肌梗死队列;形成行之有效、易于应用的急性心肌梗死全程心肌保护关键技术,降低心肌梗死1年内心力衰竭发生率5%以上;获得对全程心肌保护关键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可靠评价依据;形成相关的临床规范,建成规范性的全程心肌保护体系。

支持年限:2016—2020年拟支持项目:1—2项有关说明:牵头申报单位应为三级甲等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所属大学。

—7—1.3.3 冠心病抗栓治疗技术及体系研究研究内容:建立全国性冠心病抗栓治疗及支架血栓注册登记网络,优化适合中国人群的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价模型并加以验证。

获得抗血栓药物在减少冠心病患者重要血栓事件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探索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高危人群的优化抗栓治疗策略。

建立用于评价血栓和出血风险、指导个体化抗血栓治疗的体系。

考核指标:优化适合中国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价模型;建立支持冠心病血栓风险预测以及优化治疗体系的电子化信息系统;获得抗血栓药物在减少冠心病患者重要血栓事件中的疗效和中国人群大规模应用的安全性数据;形成不少于2项(含2项)针对高危人群的优化抗血栓治疗策略,在提高其抗栓效果及降低出血风险方面取得突破,使出血、血栓净临床事件率相对降低10%以上,纳入指南或临床规范。

支持年限:2016—2020年拟支持项目:1—2项有关说明:牵头申报单位应为三级甲等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所属大学。

1.3.4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研究内容: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开展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关键适宜技术研究,评估不同麻醉方式、术中用药、—8—联合血管内亚低温治疗技术等对急诊血管再灌注治疗结局的影响;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急救延误的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缩短延误时间、提高急救效率的临床规范与路径;探索基于影像学的急性期血管闭塞病因诊断新技术或新方法;开展后循环卒中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并探索适宜时间窗。

考核指标:评价不少于3项(含3项)适宜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关键技术,并明确麻醉方式与用药选择;获得后循环卒中血管内治疗技术可行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开发不少于2项(含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影像的病因诊断新技术,制定血管内治疗急救规范与路径,缩短示范研究网络延误时间50%。

支持年限:2016—2020年拟支持项目:1—2项有关说明:牵头申报单位应为三级甲等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所属大学;具有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网络基础和研究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