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复习用的知识体系填空)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汇总)复习策略1、第7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特别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高考命题由客观性题型为主转向主观性题型为主,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当前的时政热点相结合,在多角度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试题立意看,知识立意较少,能力立意逐渐增多。
本课考查的热点话题是缩小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关系。
为此,高考复习中要关注与此有关的重大政策、重要会议精神,以及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有关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如中央实行的财政、货币政策;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国富民强的理论等。
2、第8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财政收入、支出的构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等。
特别是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财政与宏观调控在历年高考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主观题目主要是体现类与措施类。
体现类主要集中在对财政作用的考查。
措施类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上。
选择题相对集中在对财政收支和税收特征及其作用的考查。
本部分考查的热点话题是国家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及利用财政和税收等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2012年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多关注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年度财政收支的计划;与财政和税收有关的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等。
如家电下乡、农村社会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
考点一、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我国的分配制度(一)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是什么:(1)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分配的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略)。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表现: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③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所得;为什么:(1)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_____;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_________;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_________ 。
导与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选;2013年江苏,35,非选;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 综,16,选。
典例导引 (2014年大纲全国文综,26,4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 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 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第十一页,共35页。
特别 (tèb走ié出) 按劳分配理解中的几个误区 (1提)公示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在 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 (shè huì bǎo zhànɡ)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
4.效率与公平(gōng píng)的关系
含义不同
矛盾性 一致性
如何协调 二者关系
效率
公平
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 效利用的程度
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 能过大(不能出现两极 分化或者平均主义)的 程度
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
强调产品的分配和使用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 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 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 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七页,共35页。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的济②又(①2二二效发)正提率者率展者确高具的社分处效别有会理一主强效先致 义调促平率。富性 市不;。进与另奉神保证(ohn帮b。 场同zgè公献公ǎ一)一 经的存盾精平方方 济方在的面面面,矛关初,,,公物(前系次效w平质提分率ù收殊是z配是h入提ì)和公悬高再平经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3.掌握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4.理解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与消费观念。
二、教学内容1.收入的概念和意义。
2.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3.国民收入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4.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收入与消费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2.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2.收入与消费观念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以及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收入与分配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收入与消费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10分钟)详细讲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向学生介绍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步:讲授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20分钟)以PPT为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包括工资收入、利润收入、资本收入等。
并通过实例解释国民收入如何被分配。
第四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收入与分配关系,并就其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收入与消费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然后对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正确的收入与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
2.教材《经济学》。
八、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学案指导》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学案指导》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本学案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财政与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认同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努力。
2.3.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财政与税收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形成科学的经济思维,能够理性看待财政收支、税收调节等经济问题。
4.5.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理解税收的法定性,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认识到逃税、偷税等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6.7.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关注国家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变化,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讨论,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财政税收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8.二、教学重点•财政的作用及其实现方式。
•税收的性质、种类及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
•财政与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财政与税收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更易于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税收在调节经济、收入分配中的复杂作用机制。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教材《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部分。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财政收支图表、税收案例、税收政策解读等。
•相关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等辅助材料。
•学案指导材料,包括预习任务、课堂讨论问题、课后思考题等。
五、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思考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财政与税收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思维碰撞和团队协作。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系统讲授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留出时间供学生提问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视频或图片,如高速公路、高铁、公立医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项目的资金来源,引出财政的概念。
17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试判断]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4.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5.某国有企业工程师小李,把他的技术折价入股,所得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 6.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没有差距。
()7.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同等富裕。
()8.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
()10.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核心考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提醒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2.按劳分配含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形式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必然性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作用①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提醒(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假定小张和老赵某月的工薪 收入分别为1 900元、5 000元,结合下表,判断下列选项 中错误的是( )
A.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具有累进性质 B.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小张该月不用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D.老赵该月应缴纳450元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2.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 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
的基本生活需要。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①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 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 ④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所决定 的。 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⑥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知识迁移] 我国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的主要表现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 ,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 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 距日益突出。
[例1] (2011年广州模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 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 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 分配收入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奖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最基本的分配方式,按劳分 配必须符合以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标准。①中 张某在私营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③中的 福利性分配收入,无论劳动量多少一律平等,是一种平均分配 ,故选D项。 [答案] D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1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D。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原因、形式的相关知识。 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们劳动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了要实行按劳分配。故 D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 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B、C 两项说 法也错误。只有在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工资收 入才是按劳分配,
知识点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2.按劳分配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 劳分配。
[答案]A
4.老马一家三口 2012 年 3 月份的收入共 12 758 元。老马
在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入 3500 元;妻子在集体企业工作,工
资收入 1400 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 5800 元,股
租收入 528 元。老马一家 3 月份的非劳动收入有( )
票收入A1.20012元0,0 为元企业提供商品B信.息收10入730300元元。另外还有房
按管理要素分配 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2)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分配的制度。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效率、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收入与分配
者不缴;偷税和骗税也不同,骗税是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
优惠的行为。它不是向国家缴不缴税的问题,而是从国家骗来 税款或者税收优惠的问题。
4.怎样更好地依法征税和纳税 (1)从国家方面看: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
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2)从公民方面看:一方面,公民要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另一方面,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 费国家财资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个作用”。“一个核心”是指维护社会公平;“两对关系” 是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财政、 税收的关系;“三个作 用”是指财政的作用、增值税的作用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2.在题型上,要关注近年来本专题高考试题类型由单一化向多 样化的转变,由措施类、体现类试题向探究类、分析类试题的 发展。已连续两年考查“拉弗曲线”“税率曲线”。命题背景 以当年时事热点为素材,考点主要涉及公平维护、财政政策、 个税调整等
(1)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 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2)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3)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 奖金、津贴。
(4)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5)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 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流动人口多为进城打工的农民,使他们与市民享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014届《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命题点 1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典例 3 (2011· 江苏高考)右图表 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 轴 x 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 代 表效率,原点 O 表示绝对的 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 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D ) ①在 x1 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 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记!
• ④完善工资制度,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 关系,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创 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 ⑤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再分配 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 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所 有 制 形 式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
决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决定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关系
分 配 制 度
定
(2)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根本原因)
生决定 产 力
公有制 为主体 多种所 有制经 济共同 发展 所有制 结构
决定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公平
决定
效率
生 产 力
决定
决定
分配 制度
要求
原则
生产关系
2.分配方式(判断属于何种分配方式?? ★ ★ ★)
(1)按劳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 解析 国有企业的工资和津贴属于按劳分 配,故按劳分配为4+1=5万元。技术转让 和炒股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按生 产要素分配为2+2=4万元,答案为A。 • 答案 A
提分技巧
( B )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④依法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C.②④ D.②③
B.①④解析 ①④属于初次来自配,②③属于再分配。注意区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社会保障标准,前者 属于初次分配,后者属于再分配。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1)不能认为财政收支平衡就是财政收支相等。财政收支平衡 包括三种情况:收支相等;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略 有赤字。 (2)出现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全是弊端。一定时期 内,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3)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财政连年都出现盈余,表 明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命题点二
维护收入分配的公平
[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主观题]
2.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 50%左右,而在中 国则不到 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 比重一般在 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 42%,并呈逐年下降趋 势; 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要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必须 ①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 2、按劳分配的范围、要求,必要性和意义 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4、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财政的作用 8、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9、增值税的作用 10、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特点和作用 11、税收的特点,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1、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2、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构成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8、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意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2、在我国主要有哪几种分配方式?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只存在个体经济中。
如城乡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农村承包养殖户的收入等。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3、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合理,则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收入分配公平,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共同富裕。
(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4.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如果说把社会财富比 作一块蛋糕,怎样使我 们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是效率问题,而怎样把 蛋糕分得合理,则是公 平的问题。
做蛋糕与分蛋糕: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 ,公平是提 高效率的 。效率与公平有不一致性。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财富的分配) 一、知识结构
3
4
5
二、知识填空
(一)要求综合运用部分
• 1、财政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
• 财政就是国家的 和 ,它通过国家 来 实现。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 、改善 的物 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 的作 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 的作 用。
(二)要求简单运用部分 • 1、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我国的分配方式 是 。 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有 、 、 、 、 。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要意义是 。 •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样? 效率与公平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 ,公平是提高效 率的 。效率与公平又具有不一致性。 •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既要提高 又要促进 ;既要反对 ,又要反对收 入 ;既要落实 ,又要提倡 ;在鼓励 人们 的同时,提倡 和 。
2、我国的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分配方式(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2)其它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
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2020年高考政治精选考点专项突破:第03单元 收入与分配(必修一)(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据北京市人社局消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从2019年7月1日起,北京市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职工小时工资标准。
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 120元调整到2 200元,增加80元;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为24元/小时,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为56元/小时。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①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属于初次分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③旨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④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C【解析】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排除;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③排除;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2.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基于的传导预期是()①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融资规模扩大→社会总供给增加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财政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④降低部分日用品消费税率→社会总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首先可以根据“积极的财政政策”把②(积极的货币政策)排除掉,再把推理不正确的①(不能从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得出农业生产效率高的结论)排除掉。
③是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分析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④是从财政收入(税收是财政的基本形式)的角度分析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符合题意。
3.某村老李2019年以前在自己承包的10亩土地上经营,年纯收入15 000元;2019年以后,以每亩800元的价格进行土地流转,之后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每月拿到3 000元工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七、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我国的分配制度(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①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
②地位:——主体地位。
③原因: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劳动是谋生手段)④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它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①生产要素包括: 劳动、知识、信息、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
②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知识和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二)收入分配方式与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的公平(1)收入分配的公平:(2)重要性: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②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怎样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制度保证。
②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A.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B.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
二者又存在矛盾。
③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实现二者统一,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八、财政与税收(一)国家财政1、财政及其作用①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财政。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所以,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②国家预算和决算:是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上一年度预算的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叫决算。
(2) 财政的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财政具有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地区、行业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财政主要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
财政主要在公共领域配置资源。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需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2、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①财政收入的构成: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我国的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第二,财政收入要受到分配政策的制约。
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泛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按照具体用途: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的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和债务支出,这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
反映政府活动方向和范围。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财政平衡。
(二)征税和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①税收:是指税与税的征收的合称。
从本质上看,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③税率:我国按应税项目不同,有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2)税收的基本特征①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是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A.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B.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即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即税收不具有偿还性、返还性。
用货币缴税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
C.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随意改变。
②税收的三个特征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税收是三个基本特征的统一。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税收的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我国两个主要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①个人所得税:A.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属于所得税。
B.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我国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多,课税越重。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C.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②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殖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
--- 是比例税率。
增值税只对增殖额征税,避免重复对一个经营额征税,防止前一个经营环节的企业偷税漏税。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4)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依法纳税(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依法纳税的原因:第一,我国税收性质决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二,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三,国家的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做为物质基础。
第四,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②怎样做:A.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B.公民在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要充分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即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与使用,对贪污和类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违反税法的行为:①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的行为。
②处罚: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加收滞纳金甚至处以罚款,触犯刑法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资源配置1、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总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计划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调节(即“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调节):①地位、含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调节是基础性的。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调节的。
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②市场调节的优点(即积极作用):市场调节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三大机制:价格、供求、竞争。
③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考点3)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有的领域不能调节,如枪支弹药、麻醉品等,危害公民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安定。
B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a自发性——生产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追求眼前和不正当经济利益,会产生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唯利是图,不择手段)b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一哄而上,一哄而下)c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价格信号传递有一个过程,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
后果: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市场秩序(1)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离不开规则。
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引导。
(3)市场规则:包括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
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公平、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道德规范。
(4)怎样维护市场秩序①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
信用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②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