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分配

合集下载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个人收入的分配》篇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备战2022年高考政治学霸纠错 (全国通用)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备战2022年高考政治学霸纠错 (全国通用)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例1下列对张某家庭月收入的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张某家庭月收入情况统计张某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妻子在某外商独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某民办学校当教师存款利息收入月收入 3 000元 4 000元 3 600元400元①按劳分配收入3 000元,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7 600元②按劳分配收入0元,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3 600元③属于劳动收入的有10 600元,属于财产性收益收入的有400元④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10 600元,财产性收益收入400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区分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做错本题的关键。

【学霸解题】本题考查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

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故张某在国有企业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外商独资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其妻子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民办学校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故张某女儿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据此判定,①正确;存款利息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其他都是劳动者劳动所得,③正确。

故选C。

故本题选D。

【秒杀技巧】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材料中张某在国有企业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因此可直接排除②【答案】C类别对应形式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资金和津贴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资金和津贴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例2(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下图是我国2016~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收入与支出变化走势。

附:据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3.6%,2021年拟按3.2%左右安排(赤字率的国际警戒线为3%)。

针对上图反映的问题,积极的应对办法是()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税收来源②加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弥补收入不足③压缩社会保障类开支,减少财政支出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不能准确理解财政政策,是做错本题的关键。

高考政治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高考政治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3)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以企业创造的国 民收入为例):
考题优训练12(2020天津卷)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 的不利影响,某市发放了普惠型和红利型两种消费券。普惠 型消费券人人有份;红利型消费券只对低保、特困等四类救 助对象发放。发放红利型消费券( C ) A.是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 B.是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手段 C.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稳定人民生活 D.有利于实现消费升级,刺激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
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①结合材料 首先,明确答题知识限定为经济知识;其
获取 和解 读信 息
和所学经济 设
知识 问
②现阶段我 信
国增加财政 息
赤字的合理
次,答题前需要按照设问要求获取材料的 有效信息
明确本题为原因类题型,同时“财政赤字” 应解读为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据此可知 答案内容中应包括“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
材料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 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 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 加2 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 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 为3%。)
重难深探究 1.财政的作用
作用
表现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 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作用
表现
①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②加大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3.掌握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4.理解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与消费观念。

二、教学内容1.收入的概念和意义。

2.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3.国民收入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4.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收入与消费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2.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2.收入与消费观念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以及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收入与分配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收入与消费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10分钟)详细讲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向学生介绍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步:讲授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20分钟)以PPT为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包括工资收入、利润收入、资本收入等。

并通过实例解释国民收入如何被分配。

第四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收入与分配关系,并就其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收入与消费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然后对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正确的收入与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

2.教材《经济学》。

八、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收入与分配教案

收入与分配教案

收入与分配教案教案标题:收入与分配教学目标:1. 了解收入的概念和来源。

2. 理解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掌握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4. 分析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影响。

5. 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和正确的消费观念。

教学内容:1. 收入的概念和分类:a. 劳动收入:工资、薪水等。

b. 资本收入:利息、股息等。

c. 转移收入:社会福利、补贴等。

d. 企业收入:利润、分红等。

e. 其他收入:奖金、抚恤金等。

2. 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a. 收入对个人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影响。

b. 收入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影响。

c. 收入不平等对社会的影响。

3. 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a. 公平原则: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等。

b. 市场机制:供求关系决定收入分配。

c. 政府干预:税收、福利等政策调节收入分配。

4. 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影响:a. 教育和技能水平的差异。

b. 职业选择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

c. 性别、种族、地区等因素的影响。

d. 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5. 财务管理和消费观念:a. 收入支出平衡的重要性。

b. 储蓄和投资的意义和方法。

c. 合理消费和避免过度消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学生对收入的思考和个人经验,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收入的概念、分类和来源,并分析收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并讨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果。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

6.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强调财务管理和正确的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收入差距对社会的影响的短文,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7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7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试判断]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4.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5.某国有企业工程师小李,把他的技术折价入股,所得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 6.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没有差距。

()7.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同等富裕。

()8.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

()10.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核心考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提醒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2.按劳分配含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形式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必然性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作用①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提醒(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假定小张和老赵某月的工薪 收入分别为1 900元、5 000元,结合下表,判断下列选项 中错误的是( )
A.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具有累进性质 B.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小张该月不用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D.老赵该月应缴纳450元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2.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 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
的基本生活需要。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①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 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 ④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所决定 的。 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⑥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知识迁移] 我国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的主要表现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 ,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 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 距日益突出。
[例1] (2011年广州模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 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 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 分配收入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奖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最基本的分配方式,按劳分 配必须符合以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标准。①中 张某在私营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③中的 福利性分配收入,无论劳动量多少一律平等,是一种平均分配 ,故选D项。 [答案] D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1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1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解析】D。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原因、形式的相关知识。 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们劳动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了要实行按劳分配。故 D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 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B、C 两项说 法也错误。只有在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工资收​ 入才是按劳分配,

知识点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2.按劳分配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 劳分配。

[答案]A
4.老马一家三口 2012 年 3 月份的收入共 12 758 元。老马
在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入 3500 元;妻子在集体企业工作,工
资收入 1400 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 5800 元,股
租收入 528 元。老马一家 3 月份的非劳动收入有( )
票收入A1.20012元0,0 为元企业提供商品B信.息收10入730300元元。另外还有房
按管理要素分配 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2)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分配的制度。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

收入与分配

收入与分配

者不缴;偷税和骗税也不同,骗税是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
优惠的行为。它不是向国家缴不缴税的问题,而是从国家骗来 税款或者税收优惠的问题。
4.怎样更好地依法征税和纳税 (1)从国家方面看: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
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2)从公民方面看:一方面,公民要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另一方面,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 费国家财资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个作用”。“一个核心”是指维护社会公平;“两对关系” 是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财政、 税收的关系;“三个作 用”是指财政的作用、增值税的作用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2.在题型上,要关注近年来本专题高考试题类型由单一化向多 样化的转变,由措施类、体现类试题向探究类、分析类试题的 发展。已连续两年考查“拉弗曲线”“税率曲线”。命题背景 以当年时事热点为素材,考点主要涉及公平维护、财政政策、 个税调整等
(1)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 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2)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3)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 奖金、津贴。
(4)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5)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 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流动人口多为进城打工的农民,使他们与市民享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存决定分配(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范围 公有制 2、按劳分配 的基本内容 (选择) 原则 对象 尺度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 配的物质基础
3、按劳分配的 原因(选择)
2、收入分配公平并不代表收入没有差距,只是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因为 合理的差距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练习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答: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 发挥财政 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考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 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可酌情给分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理解) 表现: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既不要差距过大,又要保证基本生活 意义:是社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 系;实现经济房发展,社会和谐。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背)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 制度保证。(一个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居民收入同经济发展、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同步(两个比重,两个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 的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大问题。 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 倡奉献精神;鼓励创业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收入都有所增长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差距

收入与分配结构图(共3张PPT)

收入与分配结构图(共3张PPT)

收支关系
主要来源
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财依政法收 纳入税:是含公义民、的形基式本、义主务要影响因素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财按政劳与分税配收为(主国体家、收多入种的分分配配方)式并存) 财政收入:含义、形式、主要影响因素 财政的 收含入义:含、义本、质形、式实、现主形要式影响因素 按财个政体 的劳含动义者、劳本动质成、果实分现配形式 增 (加收居入民 分收 配入 与( 社两 会比 公重 平、)两同步) 财按政个的 体含劳义动、者本劳质动、成实果现分形配式 (正收确入 处分理配好与效社率会与公平)的关系 财政的含义、本质、实现形式 ((按收劳入分分配配为与主社体会、公多平种)分配方式并存) (财按政劳收分入配:含为义主、体形、式多、种主分要配影方响式因并素存) 财(政收收 入入分:配含与义社、会形公式平、)主要影响因素 正(按确劳处分理配好为效主率体与、公多平种的分关配系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含义、地位 必然性、意义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 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为什么: 生产力水平(根本原因)、生产资料所有
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效率与公平 的关系
一致性 矛盾性
如何处理
根本途径
如何 实现 社会 公平
制度保证
两个举措
增加居民收入(两比重、
两同步)
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征税与纳税 按 增个加体居劳 民动 收者 入劳 (动 两成 比果 重分、配 两同步)
财政及其 作用
财政的含义、本质、实现 形式
财政的作用(三个)
财政收入与 支出
财政收入:含义、形式 、主要影响因素
财政支出:含义、用

第3课个人收入与分配.pptx

第3课个人收入与分配.pptx
第1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依法纳税 投资理财
1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多元的家庭收入 ❖个人的收入和分配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
课前小讨论
❖请谈谈你家有哪些收入? ❖联系家庭实际,如何分配家庭收入?
3
(一 )多元的家庭收入
赵某
我在乡下承包了 五亩责任田,联 产计酬后,收入 还挺不错的哦!
23
知识链接(3)
❖初次分配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 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再分配政府作为分配主体,主要通过税收、提 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解手段 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 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 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 本生活。
你了解现在居民的收入来源有哪几种吗?
城镇 居民 收入 结构
工资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农农村村 民居收民 入收结入 构结构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5
知识链接(1)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 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 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 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 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 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方式存
制 度

17
(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
公平
18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做蛋糕”与“切蛋糕”的经济学
做蛋糕的学问 ----效率问题
切蛋糕的学问 ----公平问题
19
效率与公平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收入与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收入与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探究设问:(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材料一反映了08年以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比较 严重,08年以后此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收入差距 仍然较大。 材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较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较低。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重要举措。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的调节机制。规范 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 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 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4)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率。
(2)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并简单陈述理由。
3、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措施(重点)
一个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
(1)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提高“两个合理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5)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6)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指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 业、个人这三方面进行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企 业
个人
国民收入的
企业 国家
(初次分配)
以税金和 利润的形式 上缴国家 (财政收入)
劳动者的 报酬
企业 (集体)自留部分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 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 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 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 活。

收入类型与分配制度

收入类型与分配制度

收入类型与分配制度
收入类型指的是人们获取收入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劳动收入:通过从事劳动工作所得到的收入,包括工资、薪水、奖金、津贴等。

2. 财产收入:通过拥有财产所得到的收入,如利息、股息、租金、房屋出租收入等。

3. 经营收入:通过自主创业或经营企业所得到的收入,如经营企业的利润、餐馆、商铺等经营所得。

4. 转移收入:由政府或其他个人或实体向个人提供的收入,如社会保障福利、救济金、退休金等。

分配制度指的是社会经济中对于收入的分配规则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制度:
1. 劳动力市场分配:按照个人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来确定收入分配,即按照工作岗位的供需关系确定工资水平。

2. 税收与转移支付: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方式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从富裕群体向贫困群体进行收入调节。

3. 公平分配制度:通过政府对收入的干预和调节,通过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如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等。

4. 市场竞争与产权保护:通过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来实现收入的分配,即按照市场竞争和产权保护原则,个人根据自身的努力和能力获取相应的收入。

5.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国家的计划和调节,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收入的分配。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个人、企业和国家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租金、利息、股利、营业利润等。

收入的分配是指将全社会的收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分配到不同的收入群体中。

一、收入与生产要素的关系收入的产生离不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技术,而这些要素同样也需要收入回报。

劳动的回报为工资、津贴等,土地的回报为租金,资本的回报为利息、股息等,技术的回报为技术转让费等。

二、收入分配的原则1. 公平性原则。

收入分配要遵循公平的原则,弥补不同劳动者因不同工作所得的报酬差异,消除不同层次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均和歧视现象。

2. 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收入分配也应该根据人们的能力、工作量和工作效果来给予相应奖励,使其为更高收入而努力奋斗。

3. 非平等报酬原则。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要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否则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估,也不能使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人才更好发挥其潜力。

4. 物质保障原则。

应该保障最低收入,避免一些人过于贫困,使他们有能力继续创造价值,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

三、收入分配方式1. 劳动所得。

体现的是一种按照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和工作成效给劳动者报酬的方式。

2. 资本所得。

以权益资产、有价证券、不动产等为代表,收益来源于其所拥有的资产的增值和产生的收益。

3. 转移支付。

用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救济救助、税收减免等,是政府调节贫富收入差距的手段。

4. 奖励所得。

来自于人才奖励、技术奖励、发明创造奖励等。

四、收入差距及其机制1. 地理位置和行业差别。

人口密集大城市工资待遇一般会比较高,而偏远地区收入较低,不同行业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

2. 教育和技能差异。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下,人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学习和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拥有更多法定证书的人也会得到更高薪水。

3. 性别差别。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女性的工资待遇总体上较男性低,工作机会也相对较少。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例题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例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意义:(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我国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根本: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公共经济学]第八章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公共经济学]第八章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行使的消费权利的市场价值总和;二是财产权在所涉 时期的期初与期末之间储存价值变化的代数和。 包括三个层次:收入因素、收入单位和收入时间。
收入因素。
– 可观察因素:禀赋(天赋和父母的遗赠)、偏好、运气等。
– 不可观察因素:第一,已经产生但未兑现的资本收益;第二, 服务于家庭消费的生产;第三,来自政府的现金转移支付等。
第二,社会救济:国家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给予短期或长期物质帮助的制度。
二1由政否2由是理收功 正英府定哲:解利义国施收学各是入主论哲政入家个不再义:学的的约社同:政家落平翰会的分反府边 脚 等 成 。·罗配对推沁点化员罗尔政动(应。因尔的斯府收是所斯J.(主在入为处认BJ收平eo了地为要nh入等t取位,nh理分化a得和客Rm配的a最境观论w)上公大遇的l提s观搞共多不公)出平数同正提点是。均人,只出必其主利因存,要主义益而在某的要的对于主观最公社要点大正会观是化的成点:; 兼为 1务谁在保也税功1社合经不据第据主由功是秦唤2色1因由 的2谁公因选只 第5然5政 新90顾了等出出证就收能会理济过悉四称要哲能从裕雨彩此自实出共此民要一而的690府福552消 彻方 钱 任 个 是 制 分 的 , , , , 有 学 分 是 与 的 的 , 由现 钱 经 , 通 不, ,自0年年:基主利0费查 式,宝人说度配社据有社当退家配否上“民须意 和,济从过以 缴在由13以支本导经月 月者此 转谁山和,:要会中关会时伍约阶公海福营通志 保谁学长政不 款这市上出目的济起,主案 移受区家上主通保纪人优秦军翰段平社禧企过主 护受的期治正 基一场占标规学,3权, 到益长庭海要过障委员抚裕人以的保业税义 。益收来选当 准过·经罗0联:模:”秦多和中 另,之有是市体初到:也优雇角。收哲 ,入看举手 制程1济尔邦第分公/案,裕3岁纳央 一多前能所场系步祝政并抚主度或学 多定,来段 (中模斯的预一配平的成以的税已 部出,力得机应调家府非安和来价家 出义社选取 ,o式(补算 , 的 和n主为副苏人派分钱秦应税制实查调依上置工研格罗钱:会择得整JC充国特效6角一3处o州主出 人,裕付。完现的查照海、会究伯 ,收中政财 个o09h养民点率使、个n%级青n权超 身多一生成缴情,法市伤为收特 多入的产 社t老r收兼受,福月以R干i年:过 上受直病。款况随律委残主入受由受, 会·b诺a入顾益也禧后上u部张资发百 ,益担、基看便给组抚体的益两益政 福wt齐i最是者就收,ol身荣金s放人 以。任失准,拿予织恤,分。部者府 利董n克)大永拿是购包份坤都实的 形领业制祝起那部等规配分和就 却B事(提化久出间上括a正以借物调 成导和和均一些的。模。组受不 是长sR出、的一接海养e式3给是查 社秘养受一张为首分成损应 在o张)2,分难部地路老b进了对组 会书老益的存国选配,者干 不亿荣e:某配题分选桥r入张纳常 安工等基贪折家。阶一会涉 断元t、坤根主的来择公N上荣税驻 全作“准腐,和段是相; 提拿遗的o据要平补了司海z坤人上 网;社制程数社以被互高下属人资i观等偿不的c市使主海 。会两度目会政行抵的沪k生金点化受同平)、委用权。 意大却都作府使消。杭拐来是;损的台提伤办。的外思令在出为的。高点源:者国。出残公尊事路人人贡中消速,和各,民,厅重故的咋民献心费上都和数个使收其,;”有舌币和。权海出老量社之入主担;机。百牺利段现年提会能再要任结万牲的3在医供成0保分观当合元的市年2疗相员持配点0时。以人场收保0应因原制是市2上员价费健的年所有度:委。及值经(社2处的。自一月其总营6会地地由位5,家和权保岁位位权主当庭;时障以和。利要月的,。上境无领,物其老遇上导秦质掌人不不的裕优控)同可秘当待的。,侵书上和“因犯。秘抚福而,书恤禧对收,。公入”张正分顿荣的配时坤理成则的解为注重是上册点不海了是同滩日自的颇:也称要素分配,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 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从收入来源角度研究收入的 分配,试图说明每个生产要素所得报酬占国民收 入的份额。分析单位是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 要素。功能分配要通过市场机制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 定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不 同
手 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信贷规模、货币发行量 等

目 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 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 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 [答案] D
①扶(由贫1)社开主会发主有要义利矛于本衡盾实质阳在现和市事社共2会同物0主富1发义裕2展届市。中场②高处经公三济平于六的与支校根效配联本率地目是考位标统政即一,治实的对现,事共公物同平发富是裕提展决高定效。
率起2的8着.材保决料证一定。作扶中央贫用扶开,贫发要开有发把利工握于作实重会现议点社2,01会1集年公中1平1力,月促量2进解9效日决率上主的午要提在北高矛京。盾召③。开收。②入中是共中 消整央费体总的书和基记部础、分和国前家密主提不席,可、社中分会央,整军要体委消主从费席整胡水体锦平涛上的出把高席低握会与议事人并物们发的收表重联入要差系讲距。话的,③大强人小调有扶贫 密经民开识切济群发扶的发是贫众展联一开是。系项发历。④长工扶期史作科而的贫学的重重开发创大要发展的造性有观任和者利的务紧于,核,迫缩心是要性小是一,树项增收以立崇强入人高群做差为而好距众本伟扶,。观大贫提扶的点开高贫事发,居开业工坚民发。作消全持的有党自费利群全觉水于众社性平提会路和,高要坚线促贫深定进。困刻性认,
专题 三 收入与分配
知识网络构建
【复习策略】
一、实施单元专题知识整合:对于本单元的复习 关键要把握一个核心、一条主线,立足三对关系。
一个核心就是维护社会公平,从分配制度、财政政策 和税收政策来认识维护公平的措施。
一条主线就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维护社会 公平的意义、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来认识如何推 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 认识我国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
探究角 效率与公 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科学发展观
措施
根本途 径是保 持经济 持续快 速稳定 发展, 增加居 民收入
坚持和 完善按 劳分配
提高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
为主体、 在初次分配中
多种分 配方式 并存的 分配制
的比重。 努 力实现居民收 入增长和经济 发展同步、劳 动报酬增长和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 出,减少税收。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经济建设支 出,增加税收
原因
市场调节具有 自发性、盲目 性和滞后性。 单纯的市场调 节会导致资源 配置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社 会经济不稳定、 发生经济波动 和混乱;收入 分配不公平, 收入差距拉大
实施 条件
措施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2011高考江苏卷10)
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 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结合材料三,运用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有关知识,说明怎样理顺分配关系
实现社会公平?(8分)
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8.材料一: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示意图
① 允许央企高管与基层职工的年薪差距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的体方现式并。存②的这图分是一配对制社度会(主按义管市理场要经素济参条图与件二分下配各)种的生表产现要,素是所坚有持权效存率在原合则 展 。材理有糕开国料性利做专家二、于大项有:调关,合让从查方为法一2。面0性切实1此对的生现0次央年确产公调企1认要平2查高月创,素对管1造是 的日象的对 活物起包薪至公 力括酬质1国规民 迸基0家定日权 发础开是,。利 ,发:财、 有③银央政对 利行企部公人 于、最对平才 让农高部是、 创业一分提发层知 造中高展的识 财央效银高金劳富率行 管融动的的等和企、源几最重业创泉十基负要造涌家本责保的流中的人证尊,央职的,重把金工薪只融之,蛋酬企间情业年况 薪有相将差年十倍薪左差右距,控不制得在超一过定12范倍围。内,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 ⑴生产图1、、提图高2共经同济反效映益了的我积国极收性入,分配也中是存我在国什社么会问主题义?共(2分同)富运裕用的《本经质济要生求活。》知识
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就必然要实行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 本原则(注意,只有在公有制经济或者是公有制性质的 经济中,才存在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基 本 内 容
劳 分 配 为 主

内容 和 要求
,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8分) (2)请你谈谈对“央企最高一层的高管和最基本的职工之间年薪相差十倍左右,不
得超过12倍”这一规定合理性的认识。(8分)
专题 3 │ 专题网络构建 (二)财政与税收(国家收入的分配)
【答案】⑤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⑥经济建设支出
专题 3 │ 专题网络构建
客观 必 然性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 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我国目前的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 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
• (2)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因
• 1)理论依据:①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 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 现。②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 两极分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 2)现实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 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 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经济增长滞缓、经济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
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 经济正常运行受到供给
制约。
能力制约。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 减少税收(多支出、 收(少支出、多收入) 少收入)
目的 联系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低失业率,拉动经济 给经济“降温” 增长。
具体采取哪种政策,必须依据当时客观经济运 行状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 行。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 余价值。
• 2.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 (1)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状况及其主要表现
• 我国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而且呈现继 续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 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 极差距扩大;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 扩大;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垄断行业 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 [解析] 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解 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并能熟知效率与 公平的关系。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 成正方向变化,①说法错误;在x1之前, 二者成正方向变化,即收入差距控制在小 于x1之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在收 入差距到达x1后,若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则效率反而会下降,②符合题意,③说法 太绝对,也说明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 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④符合题意。 应选D项。
居以民更的大生的活决水心平、更,强维的护力人度民、利更益有。效的(举答措对,3扎个扎要实点实得做满好分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材坚①料持坚二全持社和胡会完锦参涛善与强、按调合劳,力分要推配坚进为持,主政坚体府持、主尊导多重、扶种分贫分级对配负象方责主式,体并坚地存持位的突、出分激重发配点贫制、困度分地是类区实指内现导在,活 力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 材劳料动三报酬理在顺分初配次关分系配,中优所化占调比整重收入。分提配高格低局收,入成者为的了收国家入“,十提二高五最”低规工划的 重资要标内准容。。是“实十二现五社”会规公划平“的顺重应要各举族人措民。过③上加更强好宏生观活调新控期待,”整,顿“分更配加秩注 重序以,人打为破本行,业更加垄注断重;保保障护和合改法善收民入生,,促调进节社过会高公收平入正,义提”。高虽低然收缩入小者收收入差 距入很,难取,缔但非只法要政收府入在是制在度再安次排分、配落中实机实制现方社面会有公保平障的的重话要,还举是措很。有④希贯望彻实现 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 ((农12民))收从从《 《入经生。济活生与活哲》学角》度角分度析分中析央材重料视二扶扶贫贫开开发发的的原举因措。。((66分分))
三对关系主要是指:公平与财政的关系、公平与税 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 1.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按生产要素 的贡献参与分配
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是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现 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确立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依据 其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
温馨提示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 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 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 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 收入,如红利。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 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 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 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 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 福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