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再分配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辨析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辨析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内涵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

⒈国有经济初次分配: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⒉集体经济初次分配:⑴城镇集体经济初次分配:城镇集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③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④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⑵农村集体经济的初次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要以承包农户为单位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承包农户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发解为四部分:①以农业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③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村政权组织;④以个人收入形式留归农户。

⑶个体经济的初次分配: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两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税后利润全部形成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⑷私营经济的初次分配: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③以企业主收入形式归企业主支配。

⑸“三资企业”的初次分配:“三资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除按注册投资比例分一部分给外方投资者外,其余部分的分配与一般企业相似,分别以税金、企业基金、工资形式,形成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

经济生活第七课收入分配公平易混易错知识解析

经济生活第七课收入分配公平易混易错知识解析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易混易错知识点1.生产决定分配在书制为主休、务艸所右 制经侪共同发展 决是_______ 按苛分配为主休"*种分配方式并祥提醒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1) 按劳分配乂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 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 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 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3 •按要素分配(1) 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 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生产决宦生产资料 所有制 决富解惑2按要素分配祠E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 意义①体现公平: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体现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解惑3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福利性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解惑4我国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直接原因是基本经济制度。

解惑| 5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个体劳动收入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

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整理(更新至第12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整理(更新至第12章)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①未经加工的自然物3.劳动对象②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原材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的构成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生产起决定作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2.生产关系分配桥梁和纽带,重要影响(交换)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私有制(奴隶、封建、资本主义)3.经济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变化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5.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其“经济基础”;其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即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一)社会经济制度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最基本的经济基础。

2.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起着决定性作用3.在社会形态进化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二)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五个阶段1.原始社会制度2.奴隶社会制度3.封建社会制度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5.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最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①社会分工(一般基础)1.前提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2.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一)市场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商品市场(二)市场体系要素市场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经济联系功能(三)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功能 3.经济利益关系调整4.信息产生和传递5.社会评价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 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经济学基础-收入分配理论

经济学基础-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收入分配理论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的需求的性质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生产要素量。它是购 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即由于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是间接需求。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 的需求,则企业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产品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 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 联合需求,即任何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合作。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具有“联合性”或“共同性”的特点。由于生产要素联合需求的特点,企业必须权 衡使用哪种要素组合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企业从事生产,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要素。因此,企业对生产要素的 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
收入分配理论
六、地租理论 土地可以泛指生产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地租也可以理解为使用这些自然资源的租金。地租的产生首先在于土 地本身具有生产力,其次,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的特点。这些特点与资 本和劳动不同,因此,地租的决定就有自己的特点。 地租由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决定。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也是递减的。所以, 土地的需求曲线 D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 7-5 所示。
收入分配理论
4.不完全竞争企业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价格是可变的。因此,边际收益不等于价格。边际收益取决于生 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价格水平。因此,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仍然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以下 三类: (1)自然资源,主要指土地。在经济分析中,一般假定这类资源的供给是固定的。 (2)资本。资本是利用其他资源生产出来的,也是和其他产品一样的产品。通常一个行业的产品往往就是另一 行业的生产要素。因此,这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一般产品的供给一样,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 斜。 (3)劳动。劳动的供给量先是随着价格的增加而增加,随后则随着配理论

高考政治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高考政治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3)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以企业创造的国 民收入为例):
考题优训练12(2020天津卷)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 的不利影响,某市发放了普惠型和红利型两种消费券。普惠 型消费券人人有份;红利型消费券只对低保、特困等四类救 助对象发放。发放红利型消费券( C ) A.是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 B.是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手段 C.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稳定人民生活 D.有利于实现消费升级,刺激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
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①结合材料 首先,明确答题知识限定为经济知识;其
获取 和解 读信 息
和所学经济 设
知识 问
②现阶段我 信
国增加财政 息
赤字的合理
次,答题前需要按照设问要求获取材料的 有效信息
明确本题为原因类题型,同时“财政赤字” 应解读为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据此可知 答案内容中应包括“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
材料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 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 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 加2 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 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 为3%。)
重难深探究 1.财政的作用
作用
表现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 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作用
表现
①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②加大对

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公基常识

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公基常识

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公基常识
【最新版】
目录
一、初次分配
二、再次分配
三、第三次分配
四、公基常识
正文
一、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资本等)所创造的价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比例,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的过程。

在我国,初次分配主要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即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进行分配。

此外,初次分配还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作的贡献进行分配。

二、再次分配
再次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收入进行再次分配的过程。

再次分配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通过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对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税率,对低收入者征收较低税率,从而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也可以对收入进行再次分配,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三、第三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基础上,通过慈善、捐赠等社会行为进行的收入分配。

第三次分配主要依靠道德力量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富人帮助贫困人群,实现社会和谐。

第三次分配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正义。

四、公基常识
公基常识是指公民基本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公基常识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对于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来说,具备一定的公基常识是提高写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高效一轮复习课件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高效一轮复习课件

核心知识五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6.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7.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 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取缔非法收 入。 8.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①消除贫困的原因:贫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是全世 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②措施: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①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 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 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形式:
(2)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 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3)不能认为“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不存在其他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 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第二单元 第四课
01
模块概览 体系构建
第四课 我国的 个人收 入分配 与社会 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 个人收入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3分、按生产要素分配 配方式并存 4、我国居民收入的途径 5、关于劳动
初次分配和

知识点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知识点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
3、坚持与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 革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其原因在于它( ) ①符合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与特点 ②是对平均分配的根本否定 ③能维护分配公平,促进效率提高 ④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在我国, 劳动还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必须通过公平的收入 分配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①③正确;②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C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
4、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既对立 又统一的。其统一性体现在( )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就是效率 ④效率高一定会带来社会的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
及其理论依据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知识点解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政策调 整大体经历了破旧,打破平均主义——立新,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调整和完善,更加关注社会公 平三个阶段。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C.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客观要求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一、必知四个核心概念1.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它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等。

其常用的工具是税收和支出。

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显然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等,其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4.货币政策:一国央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这个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其常用的工具是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货币政策由央行直接制定。

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具有比财政政策更为灵活的特点。

二、必记四个基本关系1.多种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名称比较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别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私营、外资经济体现关系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劳动者同时是经营者、投资者,体现非公有制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体现了对知识、劳动、人才、创造的尊重地位主体地位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联系(1)劳动者要靠自己的劳动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均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着矛盾(对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

(统一)(3)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02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

202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

202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1、[多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有()。

A.企业基金B.国家财政支出C.税金D.银行信贷。

E,价格体系【答案】BDE【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包括:国家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劳务费用的支付和价格体系。

2、[多选]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属于中央收入的税种有()。

A.关税B.车船税C.个人所得税D.消费税。

E,资源税【答案】AD【解析】现行中央地方收入划分为中央收入、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地方收入。

其中,中央收入包括:①关税;②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③消费税;④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⑤证券交易印花税;⑥车辆购置税;⑦出口退税;⑧船舶吨税;⑨未纳人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选项B属于地方收入,选项C、E属于中央地方共享收入。

3、[单选]垄断资本是通过()实现的。

A.独占B.垄断组织C.金融寡头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实现的,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称为垄断资本。

4、[试题]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是( )。

A.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B.市场配置方式和指令性计划配置方式C.市场配置方式和指导性计划配置方式D.指令性计划配置方式和指导性计划配置方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包括: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

5、[试题]李某向某商业银行借款100万元,年利率为5%,以复利计算,2年后应偿还本息共计( )。

A.110.50万元B.110.25万元C.150.00万元D.200.50万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利率的计算。

2年后应偿还本息共计:100×(1+5%)2=110.25(万元)。

6、[单选题]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A.改变生存环境B.从事政治活动C.生产物质资料D.提高劳动技能【答案】C【解析】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资料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和生存资料。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假定小张和老赵某月的工薪 收入分别为1 900元、5 000元,结合下表,判断下列选项 中错误的是( )
A.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具有累进性质 B.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小张该月不用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D.老赵该月应缴纳450元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2.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 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
的基本生活需要。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①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 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 ④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所决定 的。 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⑥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知识迁移] 我国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的主要表现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 ,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 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 距日益突出。
[例1] (2011年广州模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 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 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 分配收入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奖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最基本的分配方式,按劳分 配必须符合以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标准。①中 张某在私营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③中的 福利性分配收入,无论劳动量多少一律平等,是一种平均分配 ,故选D项。 [答案] D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里,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发展与改变,总体来说,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改革开放为分界点,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改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思想。

在传统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直接决定收入分配的体制。

从农村来看,由国家统一决定农产品的种类、数量、价格和购销等方面,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以生产队为单位,凭工分取得报酬。

从城市来看,国家统一调控城市职工的等级工资,职工的劳动报酬同样趋于平均,并不能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及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成果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所作出的改变主要是侧重效率兼顾公平。

1978—1992年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将“先富”与“后富”有机统一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允许部分地区、部分企业的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努力、合理经营,使之生活先好起来、先富起来,又要鼓励“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成为示范力量,通过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在分配政策的制定上,调节好“先富”与“后富”人们的收入差距,防止贫富悬殊,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1993--2004年这段时期的分配原则重点突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这一时期的分配政策强调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概念。

其中,初次分配是指存在于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总收益多少而进行的分配,通俗地说,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才能获得高回报,因此,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更主要遵循效率原则。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决定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1市场上厂商的数目;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3单个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4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其中,前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1、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这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厂商的收益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由于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是由市场供求情况决定的价格,厂商的总收益曲线为从原点出发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其价格是常数,因此厂商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三线合一,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即MR=P=AR.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生产中,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缩减生产,直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为止MR=MC,此时厂商利润达到最大,或者亏损达到最小.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①当市场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处于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②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经济利润等于零仅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③当市场价格小于平均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利润小于零,处于亏损但继续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因为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说明厂商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后,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总额减少一些.④当市场价格小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处于亏损并停止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一般地将市场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称为厂商停止营业点.2、不完全竞争市场1垄断市场概念: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短期均衡条件:MR=MC2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①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②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利润会增加,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垄断厂商占有.③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3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这种市场与完全竞争的相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无进入限制.但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有差别.企业规模小和进入无限制也保证了这个市场上竞争的存在.4寡头市场寡头市场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在这种市场上,大企业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影响价格.而且,由于每家企业规模大,其他企业就难以进入.由于不是一家垄断,所以在几家寡头之间仍存在激烈竞争.二、收入分配1、收入分配不均的衡量: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它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别程度.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2、收入再分配政策平等和效率既难以兼得,又必须兼顾,在效率优先原则下,尽量实现公平,让不平等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限度内.为此,需要政府用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收入分配,以协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1税收政策市场经济各国出于各种目的而征收税收.其主要目的还是通过税收为政府各种支出筹资,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政府运用税收来调节宏观经济,在收入分配中,政府也运用税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手段是个人所得税,此外还有遗产税、财产税、赠予税等.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累进所得税制度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累进所得税制就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这种累进所得税,有利于纠正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平等化.但这种累进所得税不利于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2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是要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从当前西方各国的情况看,社会福利政策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第一,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第二,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第三,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第四,对教育事业的资助.第五,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包括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第六,改善住房条件.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利益.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这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3、垄断与外部失灵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如果是购买者垄断,就称为买方垄断.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在竞争情况下,价格由供求决定,当价格调节使供求相等时,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表示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表明价格调节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当有垄断时,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这就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从而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这就是垄断引起的资源配置没有实现,即市场失灵.4、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例题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例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意义:(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我国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根本: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收入再分配的理论观点
4.1简单的功利主义 4.2极大极小准则 4.3帕累托效率收入再分配
什么理由让政府得以采取行动使收入均等化(缩小贫富 差距)? 收入均等化(缩小贫富差距)指向什么目标?
4.1简单的功利主义
构建社会福利函数 W=F(U1,U2,……,Un) 例如 W= U1 + U2 +……+ Un
(注:0.4是国际警戒线)
国家 最高20%人口收入/最低20%人口收入 基尼系数
中国
11.37倍
0.4725
尼泊尔
9.47倍
0.4730
菲律宾
9.11倍
0.4397
土库曼斯坦
8.33倍
0.4302
泰国
7.72倍
0.4196
马来西亚
7.7倍
0.4033
柬埔寨
7.04倍
0.3805
斯里兰卡
6.83倍
0.4018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自2003年以来十 年的全国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局长马 建堂介绍称,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 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 0.473,2005年0.485,2006年 0.487,2007年0.484,2008年 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 ,2010年0.481,2011年0.477, 2012年0.474,2013年 0.473。
越南
6.24倍
0.3708
台湾
6.05倍
0.3385
阿塞拜疆
5.95倍
0.3650
哈萨克斯坦 5.61倍
0.3383
印度
5.52倍
0.3622
印度尼西亚
5.52倍
0.3430
韩国
5.47倍
0.3155
蒙古
5.44倍
0.3284
老挝
5.4倍
0.3463
塔吉克斯坦
5.14倍
0.3263
亚美尼亚
5.08倍
假定只有两个人——西蒙和夏丽蒂,分割100美元 的规定收入。西蒙收入的边际效用为MUs=400-2Is 夏丽蒂收入的边际效用为MUc=400-6Ic
问:如果社会福利函数是可加的,最优收入分配是什 么?
如果两人的收入边际效用都是常数为400,你的答案会 如何改变?请予评论。
结论:收入应当平均分配
4.3帕累托改进的收入再分配
假定:每人的效用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收入,而且 取决于穷人的收入,即高收入者有利他主义的倾向。
个人对谁真正贫穷没有完全信息,但政府可以。 此外,外部性与公共品的存在,使收入再分配由政
府提供效率可能会更高。 结论:收入的再分配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措施,社
1了解收入分配
贫富差距
洛仑兹曲线 基尼系数
专栏1 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A/(A+B)
表1
美国家庭之间货币收入的分配
附图:胡润研究院《2014中国高净值人群养生白皮书》
专栏 22个亚洲国家贫富差距中国排第一
2008年亚洲开发银行公布了《亚洲的分 配不均》的研究报告,在22个纳入亚行研究 范围的国家中,中国勇夺贫富差距之冠,亚行 指出,从1993到2004年,中国的基尼系数 从0.407扩大到0.473,己达到拉丁美洲的平 均水平。
140 其他
100 补贴前的预算线
现金补贴预算线 实物补贴预算线
b a
20 50 70
大米
老王每月收入100元。或每月补贴现金40元;或补贴大米20公
斤,每公斤2元。
图2 评估转移方式的模型
本讲要点
收入的衡量 贫困的衡量 解决贫困的政府收入再分配的观点 不同分配方式的效果
理论检测1
Hale Waihona Puke 0.338文莱5.03倍
0.3408
巴基斯坦
4.46倍
0.3118
吉尔吉斯
4.43倍
0.303
2收入的概念
什么是收入?怎么衡量某个经济个体的收入? 2.1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实物或劳务) 2.2收入衡量的时间单位 2.3收入衡量的人口单位
3贫困的概念
贫困线:国家统计局对贫困和贫困线下的定 义是:所谓贫困,即指物质生活困难,一个 人或一个家庭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 接受的最低标准。所谓贫困线,是在一定的 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 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 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
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百分比) 贫困缺口
专栏2 贫困线
世界银行国际贫困线每人每天1.25美元。中国仍然 有1.28亿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之下。2011中国农村 贫困线设定为每人每年2300元(每天6.3元)人民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 (2006)》估计,2006年按国家贫困线,全国农村贫 困人口约2600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约 有2200多万人,两者合计有4800多万人,占总人口 的比重大约为3.7%。
第七讲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
向穷人的大方提供是对文明的真正检验。
—Samuel Johnson(1709—1784)
核心问题
什么是贫困? 为什么政府要介入收入再分配以减少
贫困?
第五讲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
1预备知识:了解收入分配 2收入的概念 3贫困的概念 4收入再分配的观点 5收入再分配的效果
假定:
1.社会福利是只取决于收入的相同的效用函数之和 U=f(I)
2.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 3.总收入量固定。
结论:收入应当平均分配
图1 简单功利主义的分配模型
4.2极大极小准则
社会福利函数 W=Minimum( U1,U2,……,Un)
则社会福利只取决于效用最低的那个人的效 用。
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是(少于)平均收入的 1/3即可视为相对贫困。
1999年,美国4口之家的贫困线为17029美元,约 3230万人在贫困线之下,为总人口的11.8%。 2004年,美国4口之家的贫困线为19157美元,约 3700万人在贫困线之下,为总人口的12.7%。 2006年,美国4口之家的贫困线为20000美元。
会因此有助于实现帕累托效率的状态。
5收入再分配的效果
5.1相对价格效应 5.2实物转让评价
5.2实物转让的评价
1. 进行实物补贴,必须考虑被补贴的偏好 (若偏好小于实物补贴,则实物不如现金
2. 若偏好大于实物补贴,则实物与现金的 效果完全一致)
3. 实物补贴的管理成本高于现金补贴 4. 实物补贴可以限制福利欺诈 5. 实物补贴有益于生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