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摘要: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抓住并正确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内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重大成果。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揭示了我们党搞好执政的力量源泉与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及途径,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中要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关键词:三个代表;理论贡献;实践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创立了科学的理论,而且塑造了这一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品格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坚持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坚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着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普遍真理,揭示了共产党治国安邦的真谛,反映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根据客观实际的发展推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其科学性的根本原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强调要善于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并正确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每个深刻变革的时代,都要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反映该时代本质要求的理论思考和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准确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客观需要,并把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揭示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的系统理论,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最新推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方便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rudangshenqingshu/)查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是无产阶级政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前进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对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提出的最本质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有关理论指出,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领导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建立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论“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论“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最新理论成果的集中表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刻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也是对当代社会进步潮流和发展趋势的新概括。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2]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得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该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3]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推在一起就多得很。
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
这些著名的言论都出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带到具体的环境和斗争中反复的进行实践而得出来的真理。
这说明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来面对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会发展才会丰富才会与时俱进。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发展。
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飞跃。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立党和国富民强的根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动力之源和生命源泉;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之基和目标追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论“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论“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摘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理论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现理论创新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是新世纪的行动纲领。
“三个代表”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关键词:三个代表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骊,气势磅礴,全面完整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光辉结晶,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世纪中国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作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所蕴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观念,坚持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的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1840年以后的8o年,是中国面临沦亡而找不到出路的血泪斑斑的80年。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西方引进了许多理论和学说,可是没有一种理论和学说可以救中国,它们在实践的检验面前一个个破产了。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党成立以后的80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带领全国人民把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建成了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两个80年的历史充分告诉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个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途径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为了把“三个代表”的思想落到实处,江总书记在该报告中还提出了“三个创新”的科学理念,即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一)“三个代表”与“三个创新”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行为方向受目的的支配,是目的的实际体现。
目的明,则方向明;方向明,则行为才不致走上歧路,其有效性也才更大。
从根本上讲,“三个代表”是一切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生活目的和奋斗目标,它应该而且必然成为支配一切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之行为的决定因素和原始动力。
创新是人类特有之行为,也必然受目的或目标的支配,是目的或目标的实际体现。
正因如此,一般说来,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三个代表”与“三个创新”之间的关系:“三个代表”是“三个创新”的指导思想,而“三个创新”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途径。
(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创新与守旧是两个对立的方面。
创新,在任何人类社会中,都一定是主流,占据主导的方面;而守旧,则只能是支流,属于次要的方面。
倘若不然,人类社会还能不断地走向文明和进步吗?那人类不就始终处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境地了吗?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变革。
变革,就意味着创新。
马克思主义就是“创新”的主义。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所谓“创新”,概而言之,就是在求异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下,发现前所未闻之规律,发明前所未用之技术,实施前所未有之举措,造作前所未见之事物。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需要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时代。
因此,它要求人们扩大创新思维领域,在理论、制度、科技等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这三个大的方面,抓住机遇,接受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三个创新”的基本要求根据总书记多次讲话的精神,我对“三个创新”的基本要求,初步认识如下:“理论创新”——对当代中国或世界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或者虽非关系全局但却对某个或某些局部有着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给予理论上的阐释和令人信服的说明;重要的是,这种阐释和说明不是依靠引证,不是简单地重复经典作家或前人的某些言论或看法如何如何,而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本身的深度观察与慎密思考,发前人之所未发之感慨,说前人之所未说之话语,论前人之所未论之论题,而不是说旧话,“炒冷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表现形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表现形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精神作出了科学论断,他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应当从整体上、全局上加以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胡锦涛同志上述论断的深刻含义。
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理论上的创新。
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首先就表现在理论创新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马克思主义特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创造性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对发展在社会历史进步、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中所起的特殊重要作用,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辩证关系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对处在执政地位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建设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摘要: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抓住并正确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内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重大成果。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揭示了我们党搞好执政的力量源泉与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及途径,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中要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关键词:三个代表;理论贡献;实践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创立了科学的理论,而且塑造了这一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品格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坚持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坚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着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普遍真理,揭示了共产党治国安邦的真谛,反映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根据客观实际的发展推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其科学性的根本原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强调要善于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并正确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每个深刻变革的时代,都要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反映该时代本质要求的理论思考和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准确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客观需要,并把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揭示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的系统理论,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她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同时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她亦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发展所谓一脉相承,是指在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一脉相承。
是唯物的、辩证的立场,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立场,就是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的立场,这两者是一致的。
因为从实际出发的实际就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当年从资本主义社会实际出发,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的呢?资本主义使社会阶级关系简单化、明朗化,社会结构上只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抗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使无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最终将推翻资本主义。
所以马克思主义既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概括,又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利益、求得彻底解放的思想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新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新发展中国卷烟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忠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创新史。
马克思主义是在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历史前进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不断创新的;是在广泛吸纳人类文明成果中实现飞跃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武器。
正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哲学基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并必定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新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哲学基础。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正是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为科学。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个论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既坚持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又强调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更突出了人民利益的最高价值取向,从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党建理论;与时俱进论文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在自身建设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体现了我们党从新的历史高度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加强自己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新觉醒;同时也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建设由此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入剖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思考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的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体现,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
从阶级性的角度而言,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且也最能虚心学习世界上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
因此,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克服失业者的破坏性,并且还能够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和不彻底性(如果共产党的政策不犯错误的话),而使革命和战争走上胜利的道路。
从先进性的角度而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且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它广泛集中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并组织成为一个严密统一的整体,发挥着巨大的组织优势。
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浅谈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胡顺哉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之所以一直能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就是因为它能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品格,从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内国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这个重要论断,科学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源流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着重体现在以下三个基本层面。
一.理论精髓的继承与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列宁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不是从书本上找现成的答案,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才找到了俄国革命的道路,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由于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率先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前提和逻辑起点,也是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之中的精髓。
江泽民同志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内容提要】文章首先指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理论创新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
文章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本身就是一门创新的科学,任何一个阶级、一个政党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历史所抛弃,党的学说更是一门与时代并存的学科,时代对传统的党建理论提出了挑战。
“三个代表”赋予了党的学说以生机和活力,并指出,党建理论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研究新的时代课题。
文章最后提出必须认真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当前要着重研究党的发展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党的领导规律、党的活动规律,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前进。
【关键词】三个代表/党的学说/理论创新【正文】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一论断揭示了理论与时代的密切关系。
在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发展甚至超过了马克思所说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
在创新作为社会进步标志的时代,党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其它创新具有导向作用,不仅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更重要的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执政党,只有党的理论创新,才能建设一个好的党,也只有建设一个好的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
江泽民同志站在新世纪的时代的高度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党的建设实践提出了研究课题和内容。
一、时代对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提出了挑战从马克思、恩格斯创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到现在,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它在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上,从组织阶级、组织政党,从建立世界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到在各民族国家建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领导无产阶级闹革命到夺取政权,从一国革命获得成功到多国获得革命成功,从探索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无产阶级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党心民心的历史性贡献,具有里程碑式的伟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伟大时代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通过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推动党的事业在实践中不断前进,这已成为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我们党历来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党。
在我们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八十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之所以由诞生、成长、发展到壮大,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都是由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每一次都是通过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正确回答和解决了重大的历史课题,使我们党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工作新局面,有力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实现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回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理论成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长期艰辛探索的基础上,面对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命题,解决了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
第20卷 增刊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 o1.20增刊 2002年6月JOURNAL OF TA I YUAN INSTITUTE OF EDUCATI ON Jun.2002“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施代江(太原市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01)摘 要:“三个代表”回答了面向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
是对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指明了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前提和途径,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反映了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三个代表”;党;思想;创新2000年2月份,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明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说:“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5月8日至15日,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进行党建调研,对“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的思想提出以后,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等各种传媒及时宣传报导,思想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认真研讨,也引起了国外舆论的普遍关注。
“三个代表”的提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一些人没有预料到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回答了面向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
这个问题关系大局,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首先,“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
党的历史使命是同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总趋势联系在一起的,是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联系在一起的。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使命,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论“三个代表”的重大理论创新
论“三个代表”的重大理论创新【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
用"三个代表"表述党的性质和建设纲领,在党的建设史上是第一次;"三个代表"解决了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最新概括,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三个代表"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摘要题】"三个代表"专题【关键词】"三个代表"/理论创新【正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以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我们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用"三个代表"表述党的性质和党的建设纲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党的建设史上是第一次,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2000年春天,江泽民同志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三个代表"这个新理念,2001年的"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发,它的科学内涵、立论依据、基本要求、体现途径、以及相互关系等都得到了明确。
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传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时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
爱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的价值审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的价值审视唐志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同时,又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现实化。
从价值论的视角,研究和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的价值,对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当代化,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一、时代精神的精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的文本价值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是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的理论前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集着时代精神的精华,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
一些人认为,哲学是思辨知识,是“形而上”的学问,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大部头”著作。
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看法。
哲学文本起码应具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态:一种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和规律所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理论化形态”,另一种是密切联系现实、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的“现实化形态”。
前者注重思辨,后者注重运用;前者注重理论,后者注重实践。
尽管二者联系密切,都离不开实践和时代的制约,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则十分明显。
同时,理论化形态的哲学文本说到底,也必定是直接或间接为现实服务的,决非纯粹是“世界之外的遐想”。
因此,哲学的现实化形态必定是其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学科文本。
哲学往往从世界观的高度,以理论形式集中反映一定时代的发展趋势,成为该时代精神系统化、理论化的表现。
因此,马克思明确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哲学对时代精神的概括和总结功能。
当然,这种概括与总结的理论结晶,又必然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精神力量。
所以,马克思接着说:一个时代的“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三个代表”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创新
“三个代表”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创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个代表”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创新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创新,范文,网,伟大,中国,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心得体会中查看更多范文。
“三个代表”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创新-----------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体会在党的历史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能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伟大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品质,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都是在关乎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又结合中国实际作出的理论创新。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发展就是硬道理”,“三个代表”的实践早已有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已经在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自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十三年取得的历史性突破,证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的。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长期任务,又是推动新一轮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党对国家和社会调控能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曾经“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那是因为在当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列宁没有说过,前人没有干过,只有靠自己去摸索,只有依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新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就是这种新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的浓缩。
这十条基本经验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两大基本问题展开的,是对于这两大基本问题的一种新认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结底就是对这两大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个代 表” 重要 思想 的根本 属性 在 于实践 性 以江泽 民为 核心 的党 的第 一 代 领 导 集 体在 继 承 马 克 一 = 思列 宁主义 、 毛泽 东思想 、 小平 理论 精神 实质 的 同时 , 邓 着 眼于 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建 设所 面临 的新课 题 , 立足 于改 革 开放 的实践 , 断总结 新鲜 经验 , 不 探索 事物发 展规 律 , 立 确
个 代表 ” 要思 想 的理 论 体 系就 是 以 此 为逻 辑 前 提 的 , 重 不
仅 客观 地反 映 _人 性 的基 本主题 , r 而且 体现 了唯 物 史观 的 科 学立 场 。因此 , 三个 代表 ” 要 思想从 人 民群众 的实 践 “ 重 动 力提 出理论 体 系 的逻 辑前 提 , 有 历史 深 刻性 、 践 客 具 实
要]“ 个代表” 三 重要 思 想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新 的 历 史 阶段 中 国 化 的 理 论 创 新 。其 根 本 属 性 在 于 它 的 实践
性 , 要表现在 : 主 第一 , 人 民 群 众 的 实践 动 力 提 出 理 论 体 系 的逻 辑 前 提 ; 二 , 人 民 群 众 的 实 践 要 求 确 立 理 论 体 从 第 从 系的 价 值 目标 ; 三 , 人 民群 众 的 实 践 过 程 坚 持 理 论 体 系 的检 验 标 准 ; 四 , 执 政 党 在 实践 中作 用把 握 科 学 体 系 第 从 第 从 的 理 论 本 质 。其 基 本特 点 为 : 学理 生 成 上 , 在 坚持 走 “ 实 践 中来 到 实践 中去 ” 理 论 道 路 ; 研 究 方 法 上 , 从 的 在 实现 了“ 从 逻 辑 推 演 到 解 剖 实 际” 辨 证 复 归 ; 体 系结 构 上 , 建 了“ 枝 干 体 系到 轮 轴 体 系 ” 复 合 整 体 ; 理 论 发 展 上 , 的 在 构 从 的 在 形
观性 和思 想创 新 性 。
了以“ 三个 代表 ” 为理论 统领 的思 想体 系 , 不 断加 以丰 富 并 和完 善 . 之成 为具 有 高度 概 括性 、 密 逻辑 性 和 全 面 实 使 严
践 性 的 科 学 理 论 体 系 。这 一 理 论 体 系 的 根 本 属 性 在 于 实
第二, 从人 民群众 的实践 要求 确立 理论 体 系的价值 目 标 。价值 目标是 一个 理论 体 系 的基本指 向 , 是基 于逻 辑 也
成 了“ 经 典 阐 发 到 与 时 俱 进 ” 理 论 品 格 。 从 的
[ 关键 词 ]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 践 性 ; 克 思 主 义 实践 哲 学 ; 论 创 新 三 重 实 马 理 [ 图分 类 号] A 中 8 [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 8 (0 6 1 —0 2 —0 0 7 4 7 2 0 )1 0 7 3
起点 的价 值选 择 。一个 理论 价值 指 向的 高低 . 定 了该 理 决
论 是否具 有号 召力 , 否 能够 给 人 们 以信 念 的力 量 。“ 是 三 个代 表 ” 要思 想 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类 自身 利 益 需要 ” 逻 辑 起 点 , 重 人 为 必 然指 向实现人 类利 益的 价值 目标 , 充分 体现 了人 民群 众 的
维普资讯
jc2. } 01 : 01 j 6
哲当视 学代野
马克思主义 实践哲 学的 创新
“ 三个 代 表” 要 思想 的理 论 贡 献 重 陈奎 庆 曹劲松 ,
(. 苏 工业学院 , 1江 江苏 常 州 2 3 1 ;.中共 南 京 市 委 宣 传 部 , 苏 1062 江 [ 摘 南 京 2 0 0 ) 10 8
场、 观点 、 法 , 辩 证唯物 主义和历 史唯 物 主义的 基本 原 方 将 理 与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建设 实 际 紧密结合 , 在总结 中国改 革开 放 2 O多年 经验 , 男 是 党 的 十三 厢 四 中全 会 以来 的 特 I J 实践 经验基 础上 , 步形 成 了马克 思主 义实 践哲学 的新 的 逐
实 践 要 求 。 因 此 , 人 民 谋 利 益 , 现 最 广 大 人 民 的 根 本 为 实
践性 , 现在逻 辑前提 、 体 价值 目标 、 验标 准和 理论 本质 四 检
个 方面 。
第一, 从人 民群 众 的实践 动力 提出 理论 体系 的逻辑 前 提 。从 学理 上说 , 任何 一 种理论 都 必须提 出 自身 的逻辑 前 提, 因为 它是构 成理 论 体 系 的逻辑 起点 , 同人 们 在 确 定 如 山峰 绝对高 度时所 需 要 的 基 准海 平 面 。社 会 科 学 理 论 的 逻辑前 提是 从人性 出发的 , 比如 : 孔子 将“ 之初 , 人 性本 善” 作为其 礼学体 系 的前提 , 而确 立 了“ 者爱 人” 进 仁 的基 本 理 念; 马克 思将“ 人类 自由 自觉 的劳 动本 质” 为其革命 理论 作
“ 三个代表 ” 重要 思 想是 马克 思 主义 在 新 的历 史 阶 段
中 国 化 的理 论 创 新 。 这 一 科 学 体 系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立
的出发 点 , 解剖 了私 有 制是 造 成 人 的 异 化的 根 本 原 , 进 而 提出 全面 实 现 人 的 自由 解 放 的 共 产 主义 社 会 理想 。 那 么 ,三 个 代表 ” “ 重要 思想 的逻 辑 前提 又是从 人 性 的哪个 方 面考 察的 ?从 唯 物 史 观 出发 , 民 群 众 是 历 史 的创 造 人 者 。 群众 改造社 会 的实践 动 力则 来 自于满 足 自身 利益的 而 需要 。正如 马克思 所说 , 们 为之 奋斗 的一 切都 与 自身 的 人 利益 有 关 。“ 人类 自身 利益 需 要 ” 是人 性 的基 本 方 面 ,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