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评卢望君的《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
《苏州园林》课⽂及赏析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
作者从游览者的⾓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从多⽅⾯进⾏说明。
这篇课⽂像是⼀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下⾯是《苏州园林》课⽂及赏析,希望对⼤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课⽂ 苏州园林据说有⼀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多处。
其他地⽅的园林我也到过⼀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出⼼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存在,决不容许有⽋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没有⼀个不⼼⾥想着⼝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个亭⼦或者⼀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个同样的亭⼦或者⼀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图画来⽐⽅,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都有假⼭和池沼。
假⼭的堆叠,可以说是⼀项艺术⽽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座⼩⼭配合着⽵⼦花⽊,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间。
⾄于池沼,⼤多引⽤活⽔。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
《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下面是《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课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
《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下面是《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课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苏州园林》课文赏析
《苏州园林》课文赏析《苏州园林》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第二部分(2~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第2段),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
第二层(3~9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结束全文,引人回味。
中心思想: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整体把握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
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
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
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
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
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
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
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苏州园林》课文赏析
《苏州园林》课文赏析《苏州园林》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第二部分(2~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第2段),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
第二层(3~9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结束全文,引人回味。
中心思想: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整体把握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
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
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
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
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
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
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
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适体教学中的个性化创造r——王君《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评析
适体教学中的个性化创造r——王君《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评析汲安庆【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6页(P54-59)【作者】汲安庆【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闲话苏州之“特”:清代159个府中的税老大;园林、苏绣、美女,天下扬名;9个园子位列世界遗产名录。
2.亮出教学目标:学习叶圣陶先生如何用语言将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出来。
3.分享阅读体验:好文章就是“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屏显学习方法——宏观:看整体结构;中观:探段落奥妙;微观:赏语言特色。
【评析】比之只围绕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打圈圈的教学,将“说明之美”定为攻坚目标,显得境界高迥,灵气逼人,因为这不仅可涵容文本的类性特征,而且能深入揭示文本的篇性特征。
仿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审美感悟,将好文章定性为“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眼),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引领学生细致体悟,更是匠心别具的切入,与夏丏尊先生称道的“寡兵御敌”智慧(围绕一个点,精心营构)极为神合。
闲话苏州之特,是教者广博积淀的悄然绽放,看似随意,却在为唤醒学生对苏州的爱,进而迁移到对叶圣陶文字园林的爱积极蓄势。
不过,举重若轻的背后,也暴露了内心的紧张——苏州之特的介绍皆出自教者之口,学生只是象征性地跑跑龙套;“三层学习法”也是迫不及待地亮出,而非学生体验丰满后的自然生成。
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多说说、多悟悟呢?1.点出第1自然段为课文的引子后,直接屏显第2自然段,师生齐读。
提醒:读《苏州园林》,要有“散步的感觉,读慢一点会更好”;“这一段对阅读课文特别重要,因为这一段叶圣陶先生把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态度都表达出来了”。
齐读。
2.背诵屏幕中用红色标记的语句: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课文详细解析
《苏州园林》课文详细解析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段析】第一部分:写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地评价了它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品味】“据说”一词,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标本”是典范、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不该”一词,用否定的意思表示肯定的语气,说明应该去欣赏,不该不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段析】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并把这一特征的体现分为四个方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将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品味】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因为文章要说明的是到过的“十多处”苏州园林,作者根据说明对象确立了全文的中心。
画线句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四个“讲究”构成一组排比句,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就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一切”“决不”,语气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一个“唯”字更能体现出苏州园林的所有设计者把游览者能够获得美感放在园林设计的首位,更体现出他们的独具匠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课文精讲
苏州园林一、章节划分《苏州园林》的章节划分可以有多种方式,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划分方式: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文章的写作意图,总领全文,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第2-9段):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 第一层(第2段):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 第二层(第3-9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包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近景和远景的层次、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等。
第三部分(第10段):结尾,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结束全文,引人回味。
这种划分方式将文章分为了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详细阐述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和美感所在。
同时,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易于读者理解和欣赏。
二、文章赏析《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美景的文章,其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然后从多个方面具体阐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景。
二、语言优美,描绘生动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苏州园林的美景呈现得栩栩如生。
比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这样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景,还引发了读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三、文化内涵丰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章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描绘和介绍,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同时,文章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
《苏州园林》课⽂及赏析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
作者从游览者的⾓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从多⽅⾯进⾏说明。
这篇课⽂像是⼀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下⾯是《苏州园林》课⽂及赏析,希望对⼤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课⽂ 苏州园林据说有⼀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多处。
其他地⽅的园林我也到过⼀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出⼼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存在,决不容许有⽋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没有⼀个不⼼⾥想着⼝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个亭⼦或者⼀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个同样的亭⼦或者⼀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图画来⽐⽅,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都有假⼭和池沼。
假⼭的堆叠,可以说是⼀项艺术⽽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座⼩⼭配合着⽵⼦花⽊,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间。
⾄于池沼,⼤多引⽤活⽔。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适体教学中的个性化创造——王君《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评析
适体教学中的个性化创造——王君《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评析
王君的《苏州园林》教学实录充分体现了适体教学中的个性化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王君以充满活力的语言和丰富的视觉效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王君通过突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他在教学中把课文中的关键词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王君还利用视觉效果和语言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结合当地的风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此外,王君还利用精彩的语言技巧和活泼的表演,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王君还利用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王君在《苏州园林》教学实录中充分体现了适体教学中的个性化创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卢望军老师讲授《苏州园林》(全国名校课改中学语文“同课异构”观摩)
草......
6. ......
看看这些句子能不能帮助你“曲径通幽”!
圆明园: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 梦„„ 赵州桥: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是“初月出云,长虹 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破山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园 林
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 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 考,亲手写了这篇序文。 原来如此!
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
细说苏州园林——跟叶圣陶学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且学且用: 分析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三步到位法”
1.指出说明方法 2.评价说明效果 3.概说对象特征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图说苏州园林——藉苏州园林赏天堂风光
且赏且说:
欣赏完苏州园林的优美风光,你想说......
叶圣陶,现代作家。中学毕业后,因无力继续 升学,开始在小学任教达十年之久。以后,曾在中 学、大学教书,还担任过编辑。所写作品构思缜密, 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优秀的 语言艺术家”。
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串联每段的中心句。
思路明晰之苏州园林
总 分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各 州地 园园 林林 是的 我标 国本 游览者 无论站 在哪个 点上, 眼前总 是一幅 完美的 图画。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总
大 处
细 处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可以说 的当然 不止以 上这些, 这里不 再多写 了。
跟叶圣陶学说明文的布局谋篇,你学到了什么?
《苏州园林》课文评点
《苏州园林》课文评点苏州园林据说[“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
]有一百多处,我到过[“到过”表示作者所研究、概括的范畴。
]的只是十多处。
其他地点的园林我也到过[“也到过一些”其他园林,是为下文苏州园林和其他园林比较作铺垫,它也是评判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地位的基础,否则“标本”“阻碍”就无说服力,这是本文语言的严密处。
]一些。
假如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阻碍。
因此,谁假如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这是作者依照自己游了苏州十多处园林的体会,也是与其他地点的园林比较的结果。
“标本”一词,专门确切地说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阻碍。
同时指出鉴赏苏州园林的重要。
][此段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因此各各不同。
[能够说作者想出了一个最佳的角度,他不从游玩者的观感下笔,而是揣想当年那些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建筑思想,从他们的设计、建筑思想说起。
]但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因为课文要说明的是到过的“十多处”苏州园林,作者依照说明对象确立了全文的中心。
]看起来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玩者不管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务必使……”一句话,说明苏州园林那个群体的特点,也是全文总说。
“图画”两字,贯穿全篇,从图画始,到图画终,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为了达到那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衬托,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二提“图画”。
“一切”“决不”加上前文的“务必”“不管……总是”差不多上用确信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为了强调共同点。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玩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玩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内心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课文苏州园林赏析
课文苏州园林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课文苏州园林赏析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聊课,太绝了!王君老师评卢望军老师的《苏州园林》王君聊课(83):查一查自己课堂中的“干货”有多少?——评望军老师的《苏州园林》终于腾出一点儿时间,说一说望军老师的《苏州园林》。
这些年来,结识了一批非常有才华的80后教师。
望军是其中的一位。
今年整理《青春之语文课谱》等书,要找几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作序,就请了望军妹妹。
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那么有才气,那么有韧劲,实在是我让喜欢且敬佩的。
望军老师的博客,隔一段儿我一定会去学习。
而且,总能学到很多。
前段时间,望军挂出了她上《苏州园林》的课堂实录。
我学习了,觉得她读教材还没有读进去,课比较一般。
比起她其他的课,不算好课。
本想说实话。
可是看到博文后面全是赞美之辞,想想便算了。
上课艰难,我是知道的。
近一年来整理几本新书,更有感触。
我教了20年,课也上了几千上万节了吧,一盘点,比较让自己满意的课,各种各样的加起来,也没有超过100节。
能够做到望军这个地步,已经不易。
年轻人,还是多鼓励的好。
可是后来又知道,她第一次到外地去上课,也按照这个思路上。
似乎自我感觉还颇好。
于是后悔了。
如果知道她要上公开课,我会早些说实话。
不说实话,实在是不厚道。
想到当年在一片叫好声中,七槐子老师直言我的几堂课“太花哨,基本上不算好课”等等,当时我也急,不接受。
五六年后慢慢明白先生说的是对的。
我觉得,还是应该向先生学习,不要一味唱赞歌才好。
所以,对望军妹妹这样有前途的年轻人,就直言了。
望军的《苏州园林》,基本步骤大概是这几个:1、学字词。
2、看园林视频,说感受。
3、概说苏州园林,跟叶圣陶学习布局谋篇。
(1)在书上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2)串联中心句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3)归纳这篇说明文“总分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说明顺序。
(4)引用原文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散淡地结尾。
4、细说《苏州园林》,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1)介绍“三步到位法”。
老师做出示范。
(2)给出分析说明方法的模式。
让学生练习。
(3)小结《苏州园林》是说明文的标本。
5、评说《苏州园林》,从苏州园林看中式审美。
(1)读文本中把园林和绘画艺术结合起来的句子,想想苏州园林体现了怎么样的审美观。
(2)结合描写圆明园、赵州桥、破山寺的句子,帮助学生思考中式审美观。
(3)结合上课学校的图片,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中式审美观。
(4)讨论:城市为什么需要园林。
(5)深情朗诵自己的散文诗《愿为——致苏州园林》结课。
这个课,思路很清晰,板块很鲜明,教的内容很充实饱满,体现出了老师的文化积淀。
如果仅从一般的要求来评价,算一堂合格的课。
但如果稍微提高一点点要求,这个课,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什么呢?我用一句老话来作比喻:看看这个课的“干货”有多少?“干货”多且恰当,就是好课。
“干货”少或者不恰当,就是平庸的课或者是教学内容有问题的课。
什么是“干货”?我不好下定义。
大概意思就是,我们开发出了最能够让学生欣赏到学习到的关于“这一个特定的文本”的特色教学内容。
定义不好下,我举例从反面来说,哪些东西不能算一堂课的“干货”呢?比如在望军的课中:最炫的第五部分“从苏州园林看中式审美”不属于“干货”。
这是拓展内容。
这个部分,可要可不要。
说可要,是它和“中式审美”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
说可不要,是因为要以一篇短小的说明文来跟学生讨论“中式审美”这样宏大的话题,显得突兀。
即使不突兀,这也不是,起码不主要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这种教师的创造性解读用还是不用,不可一概而论,要看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对于《苏州园林》这个文本自身的处理力度。
如果力度够大,专研够深,后面的拓展点到为止,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但如果对文本本身开掘力度不够,停留在较低的处理层面上,那后面的拓展越多越炫,这个课就越是“病课”。
为了好诊断,研究所有的课,我们都可以把相对独立的“拓展部分”先拿掉,看看“干货”的比例。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审视一堂课。
而不是像现在,课风越来越浮,很多年轻老师甚至都懒得看课堂的主体内容,只看拓展。
越宽越好,越深越好,越高越好。
名言满天飞,文史哲一起上,大家都在外围使劲用力,而文本,却被有意无意忽略了。
接着说,望军老师的第四部分“跟叶圣陶学说明方法”也不算“干货”。
我看望军的原来的教学实录,这部分是想让学生学习“语言”,但实际上没有学习语言,她让学生学习的是说明方法。
她自己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上公开课时候就直接改为“学习说明方法”了。
学说明方法和学语言是两个概念,望军已经有了这样的直觉,非常可贵。
但她最后确定的“语言内容”还是说明方法,实在有点儿可惜。
如果要求低一点儿,教说明方法也可以,没有大问题。
毕竟现在说明文的知识体系很不完善。
但如何教,却是大问题。
不同的教法,决定着你的教学内容是不是“干货”。
望军老师的教法,是给出模板,让学生去寻找,去学习。
比如:投影: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三步跨栏法”1、指出说明方法2、分析说明效果3、概说对象特征这句段话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充分有力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
这种教法,是我比较反对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模板本身就很“傻”很“呆”很应试。
全中国的语文老师都知道,中国孩子就是这样被我们教傻教得越来越没有创造力的。
干嘛作比较的作用就必须要用“鲜明生动”,举例子就不“鲜明生动”呢?根本经不起追问。
我完全理解老师们的苦心。
大家是觉得,这样的训练“扎实”“保险”,学生能在考试时得分。
殊不知,其危害也同样的大。
我建议,如果老师确实要想进行规范化训练,也可以,“三步到位法”可以讲,老师也可以做示范。
具体操作时,可以活泛一点儿,“鲜明生动”一类的词语也可以列出来,让学生根据情况自己挑选,总比死套模板好吧。
我基本算走遍了全国,发现中国的孩子没有不会用“形象生动”这两个词语的。
到处乱套,用得欢得很,但很少会结合文字具体分析。
穿靴戴帽的教法已经害了不止一辈中国孩子了,我们还是行行好吧。
不教都比教好。
这样教说明方法,怎么教,还是低层次的教,属于“搬运知识再现知识”一类,教的不属于“干货”。
所以望军在实录中说这个阶段“教学效果”特别好,连最差的学生都动起来了。
当然啰,因为基本上没有新知识新能力训练的进入,学生不太思考就能够回答,气氛自然好。
但这是假好。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只是复习了一下说明方法的知识,并无其他收获。
怎么才算教的是“干货”呢?那就需要望军再往前走一步,去研究一下这个文本《苏州园林》在说明方法上的独特之处。
泛泛地练不如聚焦地捶打,帮助学生学到更具体的东西。
“说明方法”不是叶圣陶的创造,叶圣陶如何使用“说明方法”才是他的创造。
好的语文课,就是要去发现这个奥妙,引导学生破解这个奥妙。
这叫做“创造出新知识”,这才有劲儿,得劲儿呢。
当然,这种要求就稍微高些了。
继续看其他的。
看视频说感受,算“干货”吗?不算。
这个部分起码也还是可要可不要的。
或者说,视频放的地方不太对。
学生还没有进入文本,视频就来了。
我们上课,不是要学生去找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受,而是去找“叶圣陶如何表达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受”。
你琢磨一下这句话,琢磨透了,就懂了。
视频的适当点缀我完全不反对,但一定要放对地方。
再看,字词学习,算干货吗?也不算。
这属于平面知识。
属于教的低层次内容。
抓基础抓落实是对的。
但对于一堂课而言,特别是中学阶段的课,字词教学是开胃菜,是调料,不是大菜。
再看,最后的那首诗是“干货”吗?这是望军老师上公开课时再加上的,以前没有。
我很佩服望军的才情。
现在能够写诗的老师恐怕也不多了。
诗好归诗好,只是,放在这堂课的末尾,我还是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
苏州园林是说明文,说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一些科学知识,用一首很煽情的诗歌来结尾,我觉得不太搭。
如果学的是如《绝版的周庄》之类的抒情散文,倒还可以。
总之,看过来看过去,就只有第三部分“跟叶圣陶学布局谋篇还算“干货”。
因为《苏州园林》的总分总的格局是很有特色的。
属于“这一篇”说明文,值得教。
只是,我觉得这部分望军的教也值得斟酌。
是不是教得“缓慢”了一点儿呢?因为她设计了“导学案”。
导学案是个危险的东西。
弄不好就是浪费时间。
找中心句等等导学案上全有。
又不算什么艰深的内容(我在自己很差的那一个班上,当场默读课文,当场找,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总分特点、对应关系、主次安排,可见不算难点)。
学生导学案上搞一回,又到课堂上来搞一回,就有点儿假了。
导学案也不是不能搞,要搞,课堂上就更需要老师拿出高于导学案的再创造。
否则,照案宣科,那不是做做样子耽搁学生的时间吗?综上所述,望军的这个课,内容丰富,也有亮点,看着好看,上出来也比较热闹,但“干货”不多,所以是个合格但很一般的课。
我实诚地告诉望军说她还需要重新专研教材,重新去寻找“这一篇”的魅力。
她还徘徊在文本之外呢。
《苏州园林》作为一篇说明文,为什么好,她没有想明白。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一家之言,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望军提些建议。
不一定对的。
有些苛严了。
我觉得望军是个好苗子,值得这样的苛严。
所以,就写出来,给望军添堵了。
深深致歉。
这课我也上,但也谈不上多成功。
整理出来,再交流吧。
上课是很难的。
把说明文上好更难。
我的朋友麦子说“语文,不过如此”。
我很羡慕她的聪明和潇洒。
我的感觉恰恰相反,语文,是非常难的,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