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学习在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导游词、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article letter,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experience, tour guide,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品德与生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方案中增设的面向小学底年级(1—2年级)学生的一门新的课程,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是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从低年级儿童的生活需要出发,其内容含概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提倡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
作为一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新型的低年级课程,“品德与生活”有其特定的形成背景、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背景(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99年1月份正式开始的,在酝酿过程中,对思品及相关的教育问题考虑、从总的发展、目标、思路、任务考虑、用新的教育观念、理念,确定了价值目标。
认为,价值目标的核心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是这次改革的灵魂。
为什么说是灵魂呢?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着一种模式,被称为:“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
所谓“精英主义”,就是在所有的学生中对部分学生进行培养,然后,从所有的学生中选拔优秀的、最优秀的学生。
那么,对其他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教育的次品,或被淘汰的、被忽视了的群体。
“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实践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只能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
就是说,当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批精英来支撑,加速国家的发展建设的时候,就采用这种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
但是当一个国家平稳发展的时候,不在是完成特殊任务的时期了。
就要考虑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我国从历史到今天,一直遵循“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同现代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的基本理念产生了冲突。
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关注了一部分人的发展,而忽视或剥夺了大多数人的权利,忽视了一般性的教育,它是一种淘汰式的教育模式,在现代这种教育思潮中显得特别尴尬。
解读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内容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小学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073教学实践2020年第10期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德育要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广泛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德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在于育人,即促进学生的德性滋长。
当下很多学校德育活动的最大问题是活动定位的错位,将德育价值定位于工具化,为了德育而德育,为了活动而活动。
实施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让德育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德育在体验实践中深根开花,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面育人”新格局,让学生浸润在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中,像大树一样生长。
1 资源整合,燃“全面育德”的“创新之火”点燃生命火焰,首先需要点燃创新之火。
毋庸置疑,当前各地的德育活动是丰富而生动的,透过热闹的表象,我们发现活动大多是空洞零碎而散乱的。
实施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过程,可以充分考虑德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各自课程特点,在目标的定位和内容的选择上,实现二进整合。
1.1 聚焦目标渐进充分关注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目标制定,目标重点指向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学会责任和担当等核心素养。
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德性的成长。
一是摒弃空洞的德育说教,引导学生主动感悟。
二是避免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简单化,强调学生实践体验,三是避免德育与实践孤立,德育即生活,德育即生长,努力让德育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生活和学习的场景,最终服务于学生的生命和成长。
1.2 落实内容递进完善学校德育与其他实践活动的整合,可以按年级、分版块递进实施。
做到在内容上整体落实又循序渐进,比如:低段学生刚入学不久,可以着重实施“行为规范训练”、“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服务”等主题板块。
中段学生可以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地方课程”、“劳动教育”等板块。
高段年级则可以在“学习品质”养成,“研究性学习”深入实施,德育习惯长期延续等版块下功夫。
每个板块内容都需要明确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有整合课程的资源,也明确活动开展的形式和所需要的课时。
思政教育课程培训心得感悟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思政教育课程培训心得感悟5篇思政教育课程培训心得感悟1篇20XX年7月1日,我光荣的成为天津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
带着对未来工作的美好憧憬,我参加了南开大学辅导员培训基地、学校学生处及人事处组织的各项培训,通过课堂集中培训和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后,我深入了解到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也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一.干一行,爱一行,做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怎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首先,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把关心学生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把爱学生当成自己本职工作的核心,要以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发展的后劲、社会的责任感为己任。
其次,要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方法,要掌握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善于有针对性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比如思想上偏激的学生、心理上脆弱的学生、经济上困难的学生、学业上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都需要我们关心。
辅导员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辅导学生;在行为上,教导学生;在心理上,疏导学生;在就业上,指导学生。
最后,辅导员的工作要用心去感染心,要善于开展活动,发掘学生的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辅导员平时要多动脑,多想办法,做工作要有激情、有创新,要研究那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成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策划者,切身从学生出发,让同学们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从繁琐的事务中跳出,全身心投入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工作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而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总会被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据,辅导员并不是学生的全职保姆,因此我们要学会通过工作机制的形成和科学的组织工作逐渐的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用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思想工作在管理和引导之间应该以引导促进管理,使思想工作更有长效性,让学生接受教育,在毕业后仍受益。
三.以工作为契机,从新的起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优选7篇)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优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优选7篇)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1)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2.18•【文号】教材〔2020〕6号•【施行日期】2020.12.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贯彻落实情况请及时报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20年12月18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现就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一是把握新时代。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
二是推进一体化。
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
三是突出创新性。
完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四是增强针对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一起来看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欢迎查阅!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
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2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
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4篇)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收集的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人在这次的新课程培训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
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课程模块是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根底。
《思想政治》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
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共8个学分。
思想政治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开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的哲学知识那么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集中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选修课程是为满足所有学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开展需要提供的相关课程,是表达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课程模块和选修Ⅱ课程模块。
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开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开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开展的过程。
必修模块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是“教什么”的问题。
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
第二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2023年四川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二
2023年四川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是传情达意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是教师角色行为中动作变化(江南博哥)最快、最多、最大的。
A.站姿B.走姿C.坐姿D.手势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手势是传情达意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是教师角色行为中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
[单选题]2.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
A.教育方法B.教育理论C.教育原则D.教育方针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
两者实际上分属文化的不同层面。
教育活动隶属文化的制度层面,而教育理论则隶属文化的精神层面。
[单选题]3.利用优良的班风和校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培养美德、净化灵魂的目的。
这种德育方法属于情感陶冶中的()A.人格感化B.环境陶冶C.文化陶冶D.道德感化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环境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
如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等,有助于学生品德健康成长。
故题干这种德育方法属于环境陶冶。
[单选题]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
A项错误。
[单选题]5.学校举办全校性的国家安全教育讲座属于课外、校外教育形式中的()A.小组活动B.学科活动C.演讲活动D.群众性活动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普通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04版(打印用)
附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目标(一)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意图】这一课题有六个话题,八个活动园,十二个读书角,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可以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对照新的课程标准,还是能够从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中找到引领性、规定性的目标要求。
教师要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对照这些教学标准和目标要求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树立标杆。
(三)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此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其理想人格,提升其政治素养。
"这也是本课编写的重要依据。
本课的三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相对应的。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这个板块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而汲取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
浅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目前相当部分教师仍然存在”一言堂”的现象,结果造成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
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把教师讲解变为师生协商研讨,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633.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目前相当部分教师仍然存在”一言堂”的现象,结果造成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
因此,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应把教师讲解变为师生协商研讨,教师指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过程。
我在多年的政治课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尝试,收到了一点成效,下面就此谈一点简单的体会:一、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
首先,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特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的品质。
其次,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无论哪个学校,哪个班级,学生之间既有普遍性,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身体、性格、爱好上,也表现在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上。
既要面向优生,也要面向学困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面的”动”起来,好像人的健美活动一样,只有针对人体部位的各种差异,采取多种运动方式,才能让人体真正健美起来。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
(P28阅读视野)(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
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
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
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复习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复习方法一、掌握好的复习方法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予期的效果。
如,依次复习,重复旧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再如不分主次,学生会做的题做的多,不会做的题不认真讲解,会使学生学无所得,降低学习的兴趣;还有把学过的内容罗列堆积不加整理,使学生感到学习困难……。
这样上复习课,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得不偿失。
下面我就针对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方法进行粗略讲解。
方法有哪些呢?1.以学生为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
复习中切忌教师讲得过多,不要以教师的教可以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如复习时,教师叫学生自己把每一课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再找出这一课中的重要问题,并试着在书上找到答案,教师订正正确答案,学生加强记忆。
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习效果很好。
2.以课本为主。
备考试题,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对能力要求高。
根据这些特点,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
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
3.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好讲练时间。
教师要精讲,练,学生要精练,通过教师讲,学生的练,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教师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篇
教师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篇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全过程,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教师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篇,仅供参考。
教师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120__年8月30日至31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临沂市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这次培训地点设在美丽的沂南竹泉村。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听专家报告;对中考试卷进行评析、典型发言;临沂市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员陈秀虹老师做总结。
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
具体收获如下:(1)20__年临沂市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紧扣课标,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原则,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案例分析和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力求用积极健康的舆论价值观去引领学生的思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社会问题。
可以说学生答题的过程也是反思成长的过程,真正实现了“考试即生活”“课堂即生活”的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止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探究过程。
死记硬背不能得高分,时代呼唤灵动的思想品德课堂。
(2)教育的基本任务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意识、高尚人格,进行创造性思维,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如果有才华而不具有人格和良知,这样的人就可能危及他人和社会的安全。
所以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育人。
其次,要培养人认识自然和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闭关锁国不好。
但“封闭”哪里只限于封闭国门呢?当学生被牢牢地捆在那些要考试的课本里,没时间来光顾那些不要考试的“闲书”。
把一个人从幼龄到18岁相当完整地封闭在那几册课本里,这不可怕吗?新课程旨在尽早结束封闭时代。
新教育新课程不只是一块黑板、四面墙壁、一个老师、几十个学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与《品德与生活》教材介绍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与《品德与生活》教材介绍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教材副主编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杜文艳第一部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一.《品德与生活》课程产生的背景1999年我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启动。
据说国家投资7个亿,一个亿给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搞课程改革,6个亿给师范司搞师资培训。
基教司的朱慕菊副司长具体负责课改工作。
教育部汇集各路精英成立了课程改革专家组,有核心组和各科课程标准组。
2000年1月至6月通过项目申报、评审、复审等程序,成立了由数百名专家参加的18个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
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标准研制工作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并在内部征求意见。
2001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当地教研员、优秀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同时,向几十位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外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高层领导(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征求意见。
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完善。
2001年5月,教育部邀请了7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史学家、艺术家及教育专家对18科课程标准进行审议,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给予肯定。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18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之后,国标新教材进入实验区实验。
全国还有8所重点高等师范学院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参与国家的这一轮课改工作。
如北师大、南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东北师大等。
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的内容,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品德和公共参与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政治课程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因此,针对这一教学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掌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意义;(4)提高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5)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使他们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政治理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组织课堂辩论、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重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课前预习、课中笔记、课后整理的学习方法建议
高中政治学科课前预习、课中笔记、课后整理的学习方法建议摘要:高中政治的学习对于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陌生,而且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对于政治学习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课前预习、课中笔记和课后错题整理这三个环节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这三个环节谈谈方法建议供学生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习课前预习课中笔记课后错题整理方法建议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小学的思想品德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所以对于很多刚迈入高中校门的学生来说,学习高中政治就有点无从下手,虽说有小学和初中的铺垫,但思想品德和道德与法治这两门课经常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非重要科目,自然不受重视以致不会过多去考虑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发现,即使选择思想政治这门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能够真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也不占多数,特别在课前预习、课中笔记和课后错题整理这三个方面尤其不重视。
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忽视的主要原因是做了觉得效果不佳,或者说不知该如何做好这些环节。
鉴于此,本文就这三个环节提出一些方法建议供学生参考,以期能够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政治学习和提升学习成绩。
1.做好课前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前预习有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味。
做好课前预习,方能知己知彼,弄清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了解即将所学的内容,才能在课堂上赢得主动,游刃有余。
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列好预习提纲。
政治学科可以以问题形式列好提纲,带着问题去预习可以有效避免预习的盲目性;(2)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一定要拿上笔,不拿笔难以进入状态,围绕问题勾画出关键字、词、句,注意内容层次、重难点,学会用不同的符号或者不同颜色的记号笔进行分门别类,使知识内容呈现得更加清晰化、条理化;(3)勤思考,留下问题。
预习过程中切忌就提纲找答案,没有做到通览全文,从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要求学生通读全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认真研读全文,联系前后知识去发现和思考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学习在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要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让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力求三序合一,师生思维同频共振,形成教与学和谐的共同体。
一、心理上:角色定位
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上小学品德“诚实是金”第二课时,重点是: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同样是一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难点在于把“诚实”的信念外化为行为习惯,做到人前人后诚实如一。
在第一次上这课后,在教学后记中我写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故事导入探讨时间花得多一些,后一半行为训练时间显得仓促。
改进建议:把教参中“诚实椅”的故事改为自己亲身经历的踩死一只小鸡的故事。
“诚实椅”的故事太长又容易引起争议:说过谎的人坐到椅子上,椅子就会剧烈地抖动起来,生活中真的有这种神奇的椅子?讨论的重心容易转移,而采用自己在十岁左右时不小心踩死一只小鸡的故事导入,则既贴近学生年龄,又是生活中的实例,既节省了上课时间,又突出了重点难点,增强了教学效果。
学生踊跃发言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的类似情况,明白不应该撒谎,要勇敢地面对错误,改正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目标上:自我选择
教学中,材料或活动情境创设,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在目标的选择上,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自我选择,并留有空白,能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上小学品德“我该不该这样做”第一课时,讲到拒绝与不拒绝之间的心理冲突,老师说: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做?要求:情境自己设计,自己说当时怎么做。
刚说完,一位同学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他说:一年级时,约好表哥下午五点在操场打排球,可是那天作业很多,怎么办?惯有的想法是:主动向表哥说明情况,先把作业做好。
而当时情况是,没等那位同学说怎么办,同学们已纷纷举手发言指责他:一年级时老师根本没教打排球;操场放学后不对外开放的,想进也进不了;一年级时作业从来都不多;他不诚实,他说谎……急得那位同学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作为老师,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老师教导大家一定要诚实,你们都是学生,要学会同伴互助,刚才这位发言的同学是第一个举手的,他设计这样一种情境,你们想:他诚心想骗我们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摇头。
老师又因势利导地说:那我们首先要为他敢于第一个站起来回答设计的问题给他点什么鼓励?同学们对他鼓掌(我经常上课采用的一种鼓励方法),那位同学也镇定下来,相信那位同学以后积极发言的勇气还是会保留的。
接下去,我说:“哪位同学把刚才设计的问题改一改,更切合生活的实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包括设计问题的同学,并讨论正确的做法。
同学们都明白了我们要根据
事情的重要性选择我们当时应做的事,不能因一些诱惑而松懈,还需注意做事说话的方式方法,以免辜负别人的好意,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使课堂问题拓展。
一段教学变故的小插曲让同学们记忆深刻,以后考虑问题更慎重。
三、方法上:自我确定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认知规律,向学生提供教材,让学生感知实践。
也可让学生上网搜索材料、参观访问等,选择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进行。
上小学品德“我该不该这样做”第一课时,分析不能拒绝的原因。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一伙小青年经常来找小丁一起去网吧,小丁犹豫不决,可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去了。
要求学生们先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1.小丁知道进网吧不好,为什么还是跟着去了呢?2.如果你是小丁,你会怎么做?进一步揭示道理:对不该做的事,坚决说“不”,学会和道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学会爱护自己。
使学生感知实践,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内容上:深化课堂
新课程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这一要求,就要在教学中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教学“西安事变”时,先组织学生观看“西安事变”的录像,然后召开“记者招待会”,由三位学生分别扮演张学良、杨虎城、中共代表,回答记者——学生的提问。
由于形式活泼,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提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提得很精彩:作为中共代表,你能解释当时为什么不把蒋介石杀死吗?灵活开放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引导学生探索创新,促进学生想问、多问,从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