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
监理工作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措施
监理工作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措施一、引言监理工作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合规性和质量的高标准。
然而,监理工作的成本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篇文章将对监理工作的成本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以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性。
二、成本分析监理工作的成本分析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人力成本,包括监理工程师的工资、社保和其他福利待遇。
其次是设备成本,如办公设备、测量仪器等。
另外,还包括行政费用和管理成本。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对监理工作的成本进行评估。
三、成本控制措施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于监理工作,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流程,可以避免出现人力资源闲置和重复劳动的情况,从而降低成本。
同时,还可以采取培训和激励措施,提高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2. 精细化管理监理工作的成本控制还需要从管理方面入手。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对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促使监理工程师提高工作态度和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3. 提高业务水平提高监理工程师的业务水平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监理工程师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要熟悉施工规范和标准,还需要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工艺。
通过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监理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监理纠纷和成本。
四、案例分析以某大型工程项目监理工作为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
在该项目中,采取了上述的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通过精确的人力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工作流程,有效控制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其次,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监理工程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最后,加强了培训和学习,提高了监理工程师的业务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降低了监理工作的成本,提高了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总结监理工作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和提高业务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监理工作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
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首先,成本分析是企业管理中对各项成本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过程。
通过成本分析,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变化,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在进行成本分析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分类:将企业的成本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分析,如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
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成本的性质和在业务中的分布情况。
2.成本控制点确定:确定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例如,在生产环节中,确定生产能力、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到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3.成本变动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成本数据,找出成本的变动原因,并进行分析。
这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变动的趋势和主要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4.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企业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判断当前的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其次,费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费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
良好的费用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进行费用控制时,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1.预算控制:制定详细的费用预算,并进行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跟踪。
通过对费用的预算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费用超支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浪费。
2.采购管理:对采购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确保采购物品的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
通过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谈判,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采购条件,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3.员工费用管理:合理控制员工的薪酬和福利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从而优化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4.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库存带来的费用浪费。
E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
E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并取得成功,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和费用控制。
成本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成本高、效益低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成本。
费用控制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项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绩效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E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供参考。
1.制定成本预算:企业在制定年度预算时,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预测和安排,根据业务规模和成本结构合理划分成本预算,以便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做好控制。
2.进行成本分析: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环节的成本构成,找到成本高、效益低的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谈判价格和交期,以获得更好的采购条件和成本控制。
5.管理库存成本: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或断货,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优化仓库布局,减少仓储费用和损耗。
6.精简人力成本:通过岗位重组、流程优化等手段,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绩效,降低员工流动性。
7.微创节约成本:在各项经营活动中,积极推行节约用水、用电、用能、用地等节能减排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相应成本。
8.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售价来抵消成本增加。
9.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预算编制、资金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工作,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0.进行定期费用分析:对各项费用进行定期分析,找出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11.制定费用控制标准和考核制度:通过明确费用控制的标准和考核制度,激励员工增强费用意识,形成费用节约的习惯。
12.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引入ERP系统、管理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
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
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成本分析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成本分析与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的成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下面从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总结具体的方法与步骤。
一、成本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明确成本类别:将各项成本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2.搜集成本数据:通过内部财务系统和各个部门的报销报表等渠道,搜集相关的成本数据。
3.计算成本指标:根据成本分类和搜集到的成本数据,计算各项成本指标,如成本占销售额比例、成本占总产值比例、人均成本等。
4.分析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在分析中,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法等方法,找出导致成本差异的关键因素。
5.评估成本效益:评估各项成本的效益,确定哪些成本项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降低或者削减的。
6.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将成本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向企业的管理层报告。
报告应该明确表示各项成本指标和差异分析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步骤:1.设定成本控制目标: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市场需求和盈利目标,确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
例如,降低总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率等。
2.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根据成本指标和成本差异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
策略可以包括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提高生产效率、寻求低成本供应商等。
3.制定成本控制预算:基于预测销售额和成本指标,制定成本控制预算。
预算要能够达到成本控制目标,同时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
4.监控和分析成本:根据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监控成本执行情况。
同时,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变动的原因,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
5.明确责任与考核: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和考核制度明确到各个部门和岗位,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工作。
6.持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改进成本控制策略和方法,寻求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计划三篇
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计划三篇《篇一》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计划对于任何企业或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有效地控制成本和进行分析,可以提高组织的盈利能力,优化资源分配,并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因此,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来管理成本和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以下工作内容来实现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目标:1.成本估算:收集和整理各种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便对项目的总成本进行准确的估算。
2.成本预算:根据成本估算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成本预算计划,包括各项费用的分配和控制指标。
3.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控制机制,包括成本监控和调整机制,以确保项目成本不超出预算。
4.成本分析:定期收集和分析成本数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同时为未来的项目参考。
为了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我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工作规划:1.研究和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收集相关的案例和经验。
2.制定成本估算和预算计划: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详细的成本估算和预算计划。
3.建立成本控制机制:制定成本控制政策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控制指标。
4.进行成本分析和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成本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工作的设想:在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计划中,我希望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降低项目成本: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分析,降低项目的总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2.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成本分析,优化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
3.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成本控制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为了实现工作的设想,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在项目开始前,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和预算计划,确保项目成本的可控性。
2.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建立成本控制机制,及时监控和调整成本,确保项目成本不超出预算。
3.在项目后,进行成本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项目参考。
在实施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本控制和分析的基础是准确的成本数据,因此需要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艺流程的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
工艺流程的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一、引言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工艺流程的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工艺流程的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工艺流程的成本分析1.成本分类在进行工艺流程的成本分析时,首先需要将成本进行合理的分类。
根据性质和功能,可以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是指与所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间接成本则是与整个生产过程相关,但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的成本,如生产设备折旧费、工厂管理人员工资等。
2.成本分配在工艺流程的成本分析中,成本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成本分配的目的是将间接成本合理地分摊到各个产品中,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常用的成本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和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根据直接成本的比例来分配间接成本,而间接分配法则是根据不同产品的特征,结合一定的分配基准来进行成本分配。
3.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工艺流程成本分析的核心内容。
在成本计算过程中,需要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相加,得到每个产品的总成本。
同时,还需要结合销量情况,计算每个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对于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三、工艺流程的成本控制1.优化生产流程为了降低工艺流程的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合理设计生产工艺,减少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时间;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优化人员配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等。
2.降低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通常是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争取更加优惠的采购价格;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和损耗;寻找替代原材料,以实现成本的降低等。
3.合理安排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在工艺流程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控制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产生加班的费用;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等。
项目成本控制报告成本分析与控制措施建议
项目成本控制报告成本分析与控制措施建议项目成本控制报告一、项目成本分析本报告旨在对项目成本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措施建议。
1.1 成本综合分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过对成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结果:1) 直接成本分析:直接成本是指与项目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人力资源费用、材料费用以及外包服务费用等。
通过对直接成本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各项成本的支出是否符合预期,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适当调整。
2) 间接成本分析:间接成本是指与项目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管理费用、设备折旧以及其他一些非直接成本等。
通过对间接成本进行分析,可以找到节省成本的潜在机会,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变动成本分析:变动成本是指与项目变动相关的成本,例如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动导致的薪资调整、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项目进度延误等。
通过对变动成本的分析,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了解成本变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1.2 成本偏差分析成本偏差分析是对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评估和解释。
以下是对成本偏差进行分析的几个关键指标:1) 成本偏差指数(CPI):CPI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比,用于衡量成本执行情况。
当CPI大于1时,表示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反之则表示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
通过监控CPI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 成本绩效指数(SPI):SPI是挣值与计划值之比,用于衡量进度执行情况。
当SPI大于1时,表示项目进度超前于计划进度,反之则表示项目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
通过对SPI的监控,可以预测项目成本的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成本偏差金额:通过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金额,可以明确具体的成本偏差情况,并确定成本控制的重点领域。
二、成本控制措施建议基于对项目成本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成本控制的措施建议:2.1 优化资源利用合理配置项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有效控制成本。
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一、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以便了解费用的构成和成本结构,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具体来说,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结构分析:通过分解公司的总成本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而了解各项成本对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比重,以及各项成本之间的关联性。
这有助于企业了解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从而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率提供思路。
2.成本趋势分析:要做好成本分析,就要了解各种成本的变化趋势,掌握成本的发展动态。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成本水平,可以了解成本的波动情况,从而提前预警潜在的成本上升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
3.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分析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
因此,在进行成本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分析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判断项投资是否具有可行性,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合理调配、控制企业各项费用支出,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下面是成本控制的几个重点方面:1.成本预算控制:成本预算控制是为了实现合理控制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而推出一种有关成本管理的计划。
通常,企业进行年度成本预算规划,然后按照预算进行执行,并对结果进行控制和分析。
通过成本预算控制,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控制和优化,提高效益。
2.成本比较控制:成本比较控制是通过比较各项成本指标,发现成本的差异,寻找成本的改善空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常见的成本比较控制方法有标准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精益成本法等。
3.成本管理控制:成本管理控制是通过确立标准成本、建立成本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责任中心,并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通过成本管理控制,企业可以发现和解决成本问题,并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的技巧
第一讲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的意义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开源,但是对于节流,即如何进行成本与费用分析与控制,则不够重视,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控制。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等于给自己做了一个诊断。
通过分析与控制,可以发现公司的一些问题,未雨绸缪,让公司趋吉避凶,业务蒸蒸日上,财源滚滚而来。
成本分析的定义1. 构成成本的各项因素成本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直接原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简单地说,就是料工费,这在制造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要生产一种产品,必须投入这三个生产要素,缺一不可。
2. 成本差异分析在生产产品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是编制预算或标准,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及成本差异分析。
这种控制属于绝对数的比较,因为不管所编制的预算合不合理,实际的花费数字与事先所编制的预算或标准之间一定会有一些差异。
3. 成本、数量和收入分析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变数太多,实际的花费与编制的预算之间总存在着差异,因此有必要随着生产或销售数量随时做一些调整。
这种调整是相对成本的控制和分析而言的,也称损益两平分析或保本数量分析。
另外,还需要有一个弹性的预算,也就是说编制好的预算,即成本和费用要达到某一个存量或营业收入。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产量和营业收入,需要对变动的成本和费用的数字做一些调整。
差异化分析的方法1. 整体差异化分析整体差异化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损益两平点分析、投资分析等几个项目来进行。
2. 个别成本差异分析个别成本差异分析包括职能的成本和费用的分析和控制,包括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研发、财务以及资本支出。
3. 整体预算的差异除了进行差异分析,还要找到整体差异,也就是说从总体上分析,从整体差异分析里找到原因。
可以从部门入手找原因,例如为什么公司的利润比以前少,到底是业务部门的业绩衰退,还是制造部门的成本提高,抑或是销售部门营销费用增长等。
4. 量差与价差在做差异分析时,主要分析量差和价差。
财务工作总结——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情况分析
财务工作总结——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情况分析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情况分析2023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对于财务工作而言,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是关键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2023年的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成本管理情况分析1.成本结构分析2023年,我公司的成本结构相较于去年有所变化。
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上的增加和原材料成本的波动。
由于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得到提高,导致人工成本增加。
同时,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给我们采购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精细化地管理成本结构,确保公司的盈利能力。
2.成本控制措施分析在成本控制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我们加强了对成本预算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并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确保不超出预算范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成本增加。
我们注重成本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成本异常波动和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控制。
我们推行了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措施,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降低能耗和物料损耗,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成本管理效果评估经过一年的努力,成本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公司整体成本控制水平得到提升,成本支出得到有效管控。
人工成本方面,我们通过调整组织结构、提高效能和工作流程优化等措施,降低了员工人数,优化了员工结构,提高了员工的绩效。
原材料成本方面,我们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掌握市场动态,做好采购工作,在获得较好的采购价格的前提下,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稳定和质量可靠。
综合来看,我们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费用控制情况分析1.费用结构分析在2023年,我公司的费用结构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主要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展而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市场推广费用、销售人员薪资和佣金等。
管理费用则包括人力资源费用、办公设备和场地租赁费用等。
财务费用主要是银行贷款利息和汇率波动带来的外汇损失等。
财务总监的成本分析与控制
财务总监的成本分析与控制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地精确分析和有效控制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企业财务职位中的核心角色,财务总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对成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控制。
本文将讨论财务总监在成本分析与控制方面的具体工作,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财务总监负责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成本分析过程中,财务总监需要对企业的各项费用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以了解各项成本对企业经营状况和利润的影响。
成本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分析:财务总监需要对企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
直接成本是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生产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成本则是与产品或服务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和间接人工成本。
通过分析这些成本,财务总监能够了解企业不同成本项的变动情况,并为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2. 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成本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财务总监通过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确定造成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差异分析有助于提高成本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更加高效地运营。
3. 成本卷积分析:成本卷积分析是用来分析企业间接成本的一种方法。
财务总监可以通过成本卷积分析,探究成本的结构和成本变动的原因。
这有助于财务总监更好地理解企业成本的构成,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财务总监的核心职责之一。
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增强竞争力。
以下是财务总监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主要工作:1. 预算编制与执行:财务总监需要协助制定和监控企业的预算。
预算作为成本控制的基本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目标,并对成本超支进行及时的纠正。
财务总监需要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并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2. 成本管理与优化:财务总监需要积极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优化工作。
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方案三篇
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方案三篇《篇一》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为了提高我对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能力,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是必要的。
通过这份工作计划,我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研究并理解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收集并分析相关行业的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案例;3.制定并实施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方案;4.监控并评估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效果;5.不断优化和改进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策略。
6.第一阶段:深入了解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参加相关培训课程;7.第二阶段:收集并分析相关行业的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8.第三阶段:制定并实施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方案,包括预算编制、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9.第四阶段:监控并评估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10.第五阶段:不断优化和改进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策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工作的设想:通过这份工作计划,我希望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体系,从而实现对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我也希望通过这份工作计划,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学习和研究,确保对基本概念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2.每月收集并分析一次相关行业的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3.每季度制定并实施一次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方案,包括预算编制、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4.每年进行一次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5.不断参加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技术和方法。
6.确保对基本概念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7.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保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效果;9.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费用控制与成本分析的顺利进行。
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
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通过合理的成本分析,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各项费用的构成和变动规律,从而找出费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成本分析的方法、费用控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成本分析是指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货币价值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了解各项费用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从而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结构。
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成本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产品或服务成本的详细了解,可以帮助企业定价和制定营销策略,从而提高盈利能力;2.通过对成本构成的分析,可以找出成本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成本控制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3.成本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分析主要有几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差异分析法: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差异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成本比较明确的生产环节。
2.成本构成分析法:通过详细分析各项费用的组成部分,了解各项费用的变动情况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成本构成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成本构成复杂、变动较大的情况。
3.贡献边际分析法:通过比较每个产品或服务的贡献边际,找出盈亏平衡点,从而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控制策略。
贡献边际分析法主要适用于多个产品或服务的情况。
三、费用控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费用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费用控制技巧和注意事项:1.制定预算:制定合理的费用预算,定期进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对比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如何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如何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对于企业来说,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本文中,将介绍如何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一、成本分析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析是了解企业各项费用的来源和构成的重要步骤,只有深入了解成本的构成,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1. 收集数据要进行成本分析,首先需要收集企业的各项成本数据。
这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如原材料、人工费用、设备费用、运输费用、办公费用等。
通过准确收集数据,可以确保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分类成本将收集到的成本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成本的性质、用途或者产生的环节进行分类。
这样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成本的构成和占比,为进一步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3. 计算成本率根据分类后的成本数据,计算出各项成本的占比和成本率。
这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在总体经营中的比重,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1. 精简运营流程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运营流程和流程再造的方法,来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做好流程管理,消除冗余环节和低效率的操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2. 优化采购策略合理的采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更好的质量。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大宗采购和集中采购,可以获得更有利的采购条件,从而降低成本。
3. 控制人力成本人力成本通常是企业的一大开支,因此合理控制人力成本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等方式,来降低人力成本。
4. 使用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5. 财务风险管理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成本核算与控制技巧
成本核算与控制技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本核算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成本核算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而良好的成本控制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一些实用技巧。
一、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
2、分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等。
3、分步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纺织、冶金等。
二、成本核算的要点1、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是成本核算的关键。
它可以是产品、项目、服务、部门等。
只有明确了核算对象,才能准确归集和分配成本。
2、准确划分成本费用的界限要严格区分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各种产品成本费用、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费用等的界限,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3、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如前文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成本控制应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包括生产、采购、销售、管理等,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2、经济效益原则实施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应大于成本控制本身的成本,否则成本控制就失去了意义。
3、目标管理原则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通过目标的实现来推动成本控制工作。
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使他们能够在成本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如何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
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如何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没有一个固定格式的成本分析模板。
而是针对具体的问题做一些模板。
比如人工成本分析我可能会做很多个模板,因为直接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管理人员可能满足他税后多少年薪,就可以做一个对公司有利的筹划:比如存货相关的模型可能会有很多;比如关注当月库存增减趋势的;比如关注超期库存及存货减值的;比如关注存货不同阶段报废带来损失的。
一份分析报告,应该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要把真因找出来,不然罗列一大堆数字,言之无物,浪费管理者的时间。
当我们有了大量的分析模型工具,做好分析报告就像搭积木一样,看这次需要什么形状——数据填进去结果就出来了,把它直接调用到分析报告即可。
成本分析和控制并没有统一的报告样板。
我们要把这个做好,要针对成本要素做深入的研究分析。
比如人工成本,跟加班工时占全月总工时比例一定有很大关系的。
但我们不能说多招一些工人从而减少人均加班时——表面上可行。
但实际上员工收入受到影响后,流失率就增加,培训成本和效率都变化了。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提高生产效率——完成目标产量可以少加班或者少用人。
而提高效率可能是要提高产品的直通率,减少在线改修,减少客退品的维修成本。
对一些用设备多的企业,产品的人工成本可能跟设备的状态有关。
如果停停打打,人工浪费就多,所以这样的企业,关键指标是OEE(设备综合利用率、实际生产良品数、理论产量数)。
如果一台设备24小时不停在生产良品。
产品的成本自然是会低。
所以,成本控制要去分析成本要素是不是在最优状态、最高效率、最低水平,才能从根源上去改善,并真正起到控制的作用,而从数据统计上很难发现真实的原因。
成本控制,从财务的角度,一般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去找最优解。
但工厂管理里,成本控制还包括通过通过一些精益工具,比如消除七大浪费(有些人把员工智慧的浪费作为第八大),更多的是要改变现状。
比如过几个月做一次产线的重排,会对工位进行调整、合并、以机代人等。
财务部成本控制分析与降低费用方案
财务部成本控制分析与降低费用方案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保持盈利能力和提高竞争力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财务部门的成本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和提出财务部如何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并降低费用的方案。
一、成本控制分析1. 成本结构分析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是进行成本控制的首要步骤。
财务部应该对公司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和分析,确定每个项目在成本结构中的比例和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财务部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司的支出情况,为下一步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 成本效益分析除了了解成本结构外,财务部还需要评估不同费用项目所带来的效益。
在成本控制方案中,财务部应将目标设定为降低不必要的费用,同时保持或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对于各项费用,财务部应该评估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合理分配资源以获取最大的效益。
3. 绩效评估与监测成本控制不只是一个短期的任务,而是一个需要持续追踪和监测的过程。
财务部应该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估指标,监测和分析费用的使用情况。
通过及时发现和解决费用偏差或异常情况,财务部可以做出必要的调整,确保成本控制方案的有效执行。
二、降低费用方案1. 寻求更具竞争力的供应商合作财务部可以与采购部门合作,积极寻求更具竞争力的供应商合作。
通过与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财务部可以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条件,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此外,财务部还可以定期评估和监测供应商绩效,确保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
2. 推行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措施节约能源和资源不仅有益于环境保护,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财务部可以通过推广节能设备的使用、优化能源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来降低费用。
此外,财务部还可以鼓励员工提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建议,与员工共同参与费用降低的努力。
3. 管理员工薪酬员工薪酬是企业最重要的成本之一。
财务部应该评估并优化员工薪酬体系,确保薪资水平与绩效相匹配,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财务部还可以探索灵活的薪酬方案,如绩效奖金、股票期权等,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
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经营成本核算严格执行:当用则用,当省则省。
该省的钱,一毛不拔;该用的钱,毫不吝惜。
每个公司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与费用控制办法。
K公司一家传统制造、高新技术、技术密集型的港资公司,此前节省成本只是停留在:无票采购、扣减人工等观念。
对于如何进行成本与费用分析与控制,则不够重视,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控制。
一天,K老板找到小郑说,我们公司的经营成本怎么就这么高,怎么进行控制呢?难道不就是简单的不开支吗?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等于给自己做了一个诊断。
经营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也就是财务常说的料工费)。
这三个核算项目在制造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一个产品必定由该三要素组成,缺一不可。
明确了三要素后,我们就知道对成本的分析应该从三要素出发,而怎么就有差异呢?那就是必定有预算或者标准,这样我们就可以实施成本控制及成本差异分析了。
财务管理中,差异化分析法就有五种:1、整体差异化分析:整体差异化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盈亏平衡分析、等几个项目来进行。
2、个别成本差异分析:个别成本差异分析包括职能的成本和费用的分析和控制,包括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研发、财务以及资本支出。
3、整体预算的差异:除了进行差异分析,还要找到整体差异,也就是说从总体上分析,从整体差异分析里找到原因。
可以从部门入手找原因,4、量差与价差:在做差异分析时,主要分析量差和价差。
量差即数量上的差异,价差是指价格上的差异。
5、单项差异分析:在做差异分析时,不能只看总额,而且要看细目,即单项的差异分析。
我们做成本差异化分析的时候前期条件包括什么呢?1)合理目标的设定:我们现在每个月都很辛苦地做差异分析,然而却徒劳无功(这里好像口不择言了)。
其实就是我们的全面预算做得不好的原因。
一些目标,在管理会计上说,基本上是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同事就不去努力了。
我们全面预算的实施是为了达到目标而编制的,而不是为了自我陶醉(又口不择言了)。
成本会计的控制与成本分析技巧
成本会计的控制与成本分析技巧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成本会计作为企业核心管理之一,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成本信息和决策依据。
在本文中,将探讨成本会计的控制与成本分析技巧,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成本管理。
一、成本会计的控制成本会计的控制是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成本会计控制技巧:1.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企业应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并将其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将有利于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成本管理,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2.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包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企业能够对成本进行监控和调整,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3.优化企业流程:企业可以通过优化流程来控制成本。
通过精简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资源浪费,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和节约。
4.加强成本核算与分析:企业应加强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全面了解和分析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变动趋势。
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找出成本的痛点和改进空间,并进行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成本分析技巧成本分析是通过对各项成本进行细致的分解、归类和分析,以揭示成本构成和变动规律,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技巧:1.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它通过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成本偏差,提高成本效益。
2.成本归集:通过对各项费用的详细归集,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可以更好地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分布情况。
成本归集能够帮助企业准确计算成本,并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析。
3.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以成本与效益关系为核心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比较,来评估成本的合理性和效益的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的意义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开源,但是对于节流,即如何进行成本与费用分析与控制,则不够重视,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控制。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等于给自己做了一个诊断。
通过分析与控制,可以发现公司的一些问题,未雨绸缪,让公司趋吉避凶,业务蒸蒸日上,财源滚滚而来。
成本分析的定义1.构成成本的各项因素成本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直接原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简单地说,就是料工费,这在制造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要生产一种产品,必须投入这三个生产要素,缺一不可。
2.成本差异分析在生产产品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是编制预算或标准,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及成本差异分析。
这种控制属于绝对数的比较,因为不管所编制的预算合不合理,实际的花费数字与事先所编制的预算或标准之间一定会有一些差异。
3.成本、数量和收入分析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变数太多,实际的花费与编制的预算之间总存在着差异,因此有必要随着生产或销售数量随时做一些调整。
这种调整是相对成本的控制和分析而言的,也称损益两平分析或保本数量分析。
另外,还需要有一个弹性的预算,也就是说编制好的预算,即成本和费用要达到某一个存量或营业收入。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产量和营业收入,需要对变动的成本和费用的数字做一些调整。
差异化分析的方法1.整体差异化分析整体差异化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损益两平点分析、投资分析等几个项目来进行。
2.个别成本差异分析个别成本差异分析包括职能的成本和费用的分析和控制,包括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研发、财务以及资本支出。
3.整体预算的差异除了进行差异分析,还要找到整体差异,也就是说从总体上分析,从整体差异分析里找到原因。
可以从部门入手找原因,例如为什么公司的利润比以前少,到底是业务部门的业绩衰退,还是制造部门的成本提高,抑或是销售部门营销费用增长等。
4.量差与价差在做差异分析时,主要分析量差和价差。
量差即数量上的差异,价差是指价格上的差异。
例如销货收入或叫营业收入,为什么比以前少,是因为销售量比以前少,还是因为薄利多销,尽管销售量增加了,但是整体的收入都在减少。
所以要从整体上分析造成差异的到底是量差还是价差。
5.单项差异分析在做差异分析时,不能只看总额,而且要看细目,即单项的差异分析。
【案例】某一家企业年初的总预算是2000万,其中消费性的支出是500万,生产性的支出是1500万。
到年底时正好花了2000万,这说明它的成本控制得非常好。
但实际上,如果做比较细目的分析和探讨,会发现消费性的支出对公司带来的贡献非常有限,本来预算是500万,结果消费性的支出方面达1500万。
相反,生产性的支出只花了500万,而预算是1500万,虽然成本总额都是2000万,可是整个支出的内容却本末倒置。
点评:所以做差异分析时,不能只看总额,必须一项一项地分析。
差异化分析的先决条件1.合理目标的设定很多企业每个月都很辛苦地做差异分析,然而却徒劳无功,主要原因可能是很多老板在设定新年度的目标时,以为目标越高越好,例如他只能做1000万,却定了3000万的目标,以为这样可以驱策员工拼命干活,可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差异分析差距太大了,目标根本无法完成。
成本和费用预算是为了达到目标而编制的,假设目标设定不合理,业绩的差异分析及成本费用的差异分析就会与事实差距太大。
所以,设定目标时,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大或过小。
2.成本设定的假设成本设定的假设包含适当的资源需求及作业条件。
例如生产一个产品,需要投入直接人工。
假设设定的标准人工、工时或工资率不合理,工资偏高或工时太少,就会做无谓的分析。
此外,一些费用的基准,如单价、费率,不管是出差的费用或是一般的交通费用,其设定也要非常贴切,例如销售部门,如果把价格定得很高,那么每个月做业绩差异分析时,是比较不利的,将来也会做很多没有意义的分析。
3.差异责任的归属差异责任的归属一定要明确,也就是最后由谁来承担落差的责任。
如果分析了半天,只是一堆文件摆在那里,仅供参考,那这个差异分析也就没有实际的效果。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为什么成本超支,以后怎样加强控制,如何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一定要落实最后负责的单位,否则浪费人力、物力。
差异化分析步骤1.提供差异分析的表格在进行差异分析时,必须做差异分析表。
目前,许多的企业都有差异分析表,对每个月/年的实际支出与年初编定的预算做比较,以便作为控制的依据。
2.设定差异分析的标准在进行差异分析时,需要设定差异分析的标准。
如果差异的金额非常有限,需不需要做差异分析呢?例如一个人每个月只花500元人民币,假设差异是10%,即50元。
这时如果投入差异分析的成本,比节省50元钱还要多,那就没有必要做差异分析。
所以有时某些企业会设定差异分析的门槛,也就是单项的成本或费用。
差异的数字一定要超过多少钱以上或是百分比多少以上,才值得去做差异分析,否则投入的成本和费用超过要控制的成本和费用,那差异分析就失去实用性。
3.定期报表或汇报差异分析报表必须定期填报,另外,除了填表,每个月都应针对成本或费用的差异分析进行汇报,明确由谁来负责,提出加以改善的措施等,这样才能够发挥管理的实际功能和作用。
费用控制1.事前控制事前控制,即事先建立各项支出的合理标准,预防成本超支。
例如开发一个新产品,应该投入多少,研究发展的费用是多少,需要事先设定一个标准。
很多企业总是事后控制,虽然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在控制上最好能够做好事前的控制,未雨绸缪。
2.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对已经发生的成本差异采取修正的行为,调整或修正未来的成本支出。
当实际的支出超过原来所编的预算或标准时,不管是量差还是价差,都应该了解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
3.控制原则在进行费用控制时,应采取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控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往往矫枉过正,采取过度的控制,把钱管得太死。
【案例1】开发一个新产品,理当投入500万人民币,而老板只投入200万,这就是过度控制。
最后也许产品勉强开发出来了,可是上市以后却无人问津,因为200万的预算开发出来的产品,可能功能不足,性能度不够,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点评:所以在成本方面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可以省的钱,一毛不拔,应该用的钱,毫不吝惜。
【案例2】有三家著名企业,一个是日本A企业,一个是美国B企业,另外一个是欧洲C企业。
它们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有不同的对策。
A企业有一套专门的控制机制,如果超过预算,电脑会自动删减。
如前一个月的费用超过预算10%,那么下个月的费用预算就自动删减10%。
B企业如果前一个月的收入实际低于预算,或费用实际超过预算,则冻结未来月份的支出预算,一直到找到原因及有了解决的方法为止。
C企业是根据前一季实际营业收入的目标达成率(低于100%)或是以后一季,修正后的营业目标达成率(低于100%),修正后一季变动费用。
点评:上述案例的三家企业分别代表企业成本与费用控制的三种不同的典型做法。
这三家企业的情况不一样,所以采用不同的办法:A企业因为公司状况不是太好,将来的业绩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善,所以一旦超支就要立即裁减;而B企业可能很善于查找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C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所以,每个公司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与费用控制办法。
第二讲从财务报表探讨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代表一个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这个特定的日期通常不是月底,就是年底那一天,例如3月份的资产负债表截止日是3月31日,而会计年度通常指公历的1月1号至12月31号。
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出在那个特定的日期里,企业有多少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有多少负债(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有多少资本,有多少盈余等,直接反映公司的整个财务状况。
【案例】表1 青岛海尔资产负债表(资产方)表2 青岛海尔资产负债表(权益方)(一)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
它是指一年内,可以随时变成现金的资产。
当然,有些企业可能营业周期更长一些,但一般是以一年为标准。
流动资产一般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存货等。
1.呆账从海尔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应收账里还有一个坏账准备。
在营业中,企业有时会有吃倒账的风险,货物卖出去了,但是钱却收不回来,变成一种呆账。
呆账也是费用,表面上,资产负债表中,收支好像没有直接关联,可是最后会体现在损益表中。
一个企业,呆账应该提百分之多少?税法规定,呆账没有发生,可以提1%。
有些企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自己一般的平均呆账比例是多少,如5%,这是根据历史的经验,做好呆账准备,以便将来能有所缓冲。
2.存货任何商品生产出来,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卖出去,但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有一定的产品积压,即存货。
会计中有一个计价的方法,叫做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例如进了一件商品100元钱,可是放了几个月以后,它的价格跌到60元,产生40元的损失,这就是所谓的存货跌价损失。
甚至有时候存货的品质不好,放了几年都无人问津,商品最后的实际价值为0,特别在IT的产业中这种特性更明显。
这种损失是非常大的,这些不良资产,最后也会转化为费用,出现在损益表中。
3.长期股权投资有些企业因为收入状况良好,所以进行转投资,以获取股利,但是投资以后,发现被投资的公司亏损累累,这时企业的投资就变成投资损失,表现在损益表中,就变成了营业外损益。
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例如,2000年12月31号,海尔的长期股权投资是14.27多亿,到 2001年,是38.46亿,增长得非常快,所以在将来的损益表中,就可能会出现很多的股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亏很多。
(二)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也会和损益表密切相关。
在固定资产中,经常被提到累计折旧,指企业的有形资产,如机器、设备、房屋等的账面值慢慢减低。
折旧分为平均折旧和加速折旧。
1.平均折旧即年年折旧金额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不管实际的使用状况如何,每年折旧金额都是固定的。
2.加速折旧即前面折得少,后面折得多或前面折得多,后面折得少。
有一些企业,因为亏损得太厉害,就会要求延长折旧年限,让每一年摊的折旧减少,表面上是赚钱的,实际上并没有赚钱。
当然,作为固定资产,土地是不用提折旧的。
因为土地没有终止的使用年限,所以不用提折旧。
总之,折旧费用也会表现在损益表中,资产负债表中这些重要的会计科目,最后都会影响整个收入支出的数字。
(三)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正好相反,是指一年内,必须用现金去清偿的债务。
很多公司会有银行短期借款,而有的公司好像没有举债营业,至少从资产负债表上看不到有长期或短期的银行借款,可能其盈利情况非常好,完全可以用自有资金,不需要和银行往来。
例如,从海尔的资产负债表里,可以发现从2000~2001年,它的应付账款增长的金额非常可观,从5800万增长到2.77多亿,增长了几乎将近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