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简介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1.淞沪会战简介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1]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

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

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战果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

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军团级干部损失过半,导致我军中下层出现断层,致使我军战力在后续出现下滑。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2.上高会战“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

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

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

历史趣谈:南京保卫战:17位中国将军以身殉国被日军屠杀

历史趣谈:南京保卫战:17位中国将军以身殉国被日军屠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南京保卫战:17位中国将军以身殉国被日军屠杀
导语:南京保卫战已然过去70多年,而中国壮士的气节与不屈,至今仍让人肃然起敬。

有人细列了当时中国守军中,以身殉国的17位中国将军:萧山令、
南京保卫战已然过去70多年,而中国壮士的气节与不屈,至今仍让人肃然起敬。

有人细列了当时中国守军中,以身殉国的17位中国将军:萧山令、朱赤、高致嵩、易安华、罗策群、姚中英、司徒非、李兰池、刘国用、蓝运东、万全策、雷震、谢承瑞、华品章、韩宪元、黄纪福、蔡如柏等。

他们的尸首,都没能从战场上运出。

血战雨花台
11日,南京安德门大街48号,南京首家民间抗战史料馆开馆。

距该馆不远是雨花台烈士陵园,在这几个小山包之间,南京保卫战曾在此激烈打响。

1937年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推进。

雨花台首当其冲。

12月9日起,日本第6师团在谷寿夫的指挥下,开始猛攻雨花台。

日军头戴钢盔、手持三八枪,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从山脚下杀了上来。

彼时,山上阵地上的中国守军,只有沟堑战壕和有限的武器防备。

9日拂晓,日军先是一阵猛烈的炮击,继以飞机轰炸、扫射,再用坦克掩护两个联队分由西、南两面进攻,以西面523团朱赤阵地为主攻面。

战斗打得异常艰苦。

站在今日雨花台的山头之上,满目郁郁葱葱的青草大树,很难想象当年此地竟是血流成河之地。

头一天打退日军进攻之后,朱赤亲赴战壕,组织战士们收集日军留下的武器。

11日,日
生活常识分享。

1937年南京保卫战

1937年南京保卫战

中央通讯社、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中央医院、中央护士学校、南京市政府卫生局、广东医院、下关轮渡码头、下关难民收容所,以及八府塘、白下路、山西高楼门等居民区,炸死炸伤600余人。

首都各防空部队奋起抗击,击落日机5架。

此后,日军飞机对南京的空袭越来越猛,驻南京机场的国民政府空军以及高射炮兵部队虽然英勇81ARCHIVES & CONSTRUCTION82ARCHIVES & CONSTRUCTION被侵华日军轰炸的光华门83ARCHIVES & CONSTRUCTION团歼灭。

15时,日军炮兵部队教导总队第2团开炮还击。

17时,辆坦克引导下向光华门攻击,其中后续分队紧跟其后,在城楼上营部队展开肉搏战,第2团2营、军士营和防坦克炮兵第1连进行反击,杀伤日军甚伊藤带领预备队70余人又攻上城楼,激战光华门被攻占。

随后第83军156师先头部队驰至光华门增防,协同教导总队第1旅2团1营消灭突过护城河的日军,并选派敢死队消灭突入城门洞的日军。

胁坂次郎率领所部撤出战斗,准备调集预江宁镇阵地,向雨花台进攻114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指挥所128旅团长奥保夫少将指挥其先日侵占溧水,7日攻占秣陵关,尔后分戍军于12月10日正午答复。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置之不理,决心抵抗。

日军攻占南京复廓阵地12月10日凌晨,武藤章带领高级参谋从苏州驱车出发,沿京(南京)句(句容)公路于11山门外,等候唐生智遣使洽降。

12不理。

华中方面军司令部遂命令各师团对南京发动总攻。

日军的步兵、炮兵、坦克、航空兵协同作战,攻卫戍军的复廓防线。

光华门城垣争夺战 12月第6旅团长秋山义兊指挥第7校场飞机场,并以山炮兵联队向光华门猛烈炮击,援胁坂联队攻城。

9时30分,胁坂联队乘机越过护城河,缘梯登城,烈扫射。

守军第2团1营奋勇抗击,守住阵地。

胁坂将日军剩余部队编成竹川混合大队,南京保卫战中的中国军队防空机枪阵地84ARCHIVES & CONSTRUCTION85ARCHIVES & CONSTRUCTION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将领萧山令但日舰此时还未能越过栖霞山江面。

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时刻

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时刻

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时刻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暴行和战争罪行,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事件之一。

这一悲惨的历史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时刻,其中几个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些重要时刻展开论述,探讨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一个重要时刻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墙附近爆发的南京保卫战。

当时,日军企图攻占南京,挑起一场残酷而血腥的战斗。

中国军队和南京的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英勇精神。

南京保卫战的重要性在于它标志着南京大屠杀的起点,也为后来的屠杀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重要时刻是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13日期间发生的南京大屠杀。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在南京城内实施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暴行,包括大规模屠杀、强奸、掠夺和纵火等。

据估计,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杀害了数十万平民和战俘,使南京成为死亡和惨状的代名词。

南京大屠杀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的暴行和人权侵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伤痛。

第三个重要时刻是1946年11月的南京大屠杀国际军事法庭。

在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成立了南京大屠杀国际军事法庭,以追究日本战犯的责任。

这个庭审不仅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具体细节,还揭示了日本军队的战争罪行。

最终,多名日本战犯被判处死刑或长期监禁,这是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正义回应。

南京大屠杀国际军事法庭的重要性在于确立了历史真相,为受害者争取了公正和正义,并警示世人反对战争罪行和侵犯人权。

第四个重要时刻是1995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家公祭仪式,标志着对南京大屠杀的正式承认和悼念。

公祭仪式的举行,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真相,为历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它也成为国际社会呼吁和平、维护人权的重要标志,引起了全球对战争罪行和人道主义的广泛关注。

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时刻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悲惨的历史事件、珍惜和平、维护人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
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
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
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

,损失惨重。
•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 南京大屠杀。
战役背景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 让中日战争获得国际间的注目,并希望借由国际压力逼迫日本停止华北 的进攻。
•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的 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与此同时,日军各师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 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原在镇江的天谷支队已渡过长江,正 向扬州前进中;国崎支队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进中。已渡 至江北的中国军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 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 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影响
•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 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民政 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 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 滞留城内。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历史意义
• 首先,淞沪会战并不能说是失败,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欺骗日军、改变日军 部署、吸引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的结果,就是使日军误以为中国将在上海打 一场决战,于是日军不仅海陆空出动,还使日军原先部署在北方的军队亦不 得不南下参与战争。所以在战略上而言,是比较成功的,也破碎了日军三月 亡华的嚣张之言。当然,由于希望吸引国际注意,而使中国军队撤退慢了一 步,增加了伤亡。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最后,南京保卫战也是一场对人 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这 场战役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成为 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事件。 同时,南京保卫战也成为了中国 抗日战争中的一座历史丰碑,对 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 团结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京保卫战
总之,南京保卫战是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事件,对于中国、日本以及全世界都有着深远
南京保卫战
首先,南京保卫战是中日军队之 间的一次大型会战,对于中日两 国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术水平都有 很高的要求。在这场战役中,中 国军队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和坚定的意志,但也暴露出了装 备和训练方面的不足,以及指挥 系统的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 在后来的抗战中得到了逐步解决
其次,南京保卫战也是一场人道 主义灾难。在战役期间,日军犯 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包括大屠 杀、强奸、焚烧等行为,给南京 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这些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谴责和抗议,也促使中国政府采 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平民和 打击战争罪犯
的影响
通过对这场战役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战斗经历以
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南京保卫战
-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部突围撤退。13日,南京失陷
南京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 要战役,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一 次重大失败。下面我将从背景、经过和
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这场战役
南京保卫战
背景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在多个战场 上面临着日军的进攻。其中,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 治中心,成为了日军进攻的重要目标。为了保卫南京, 中国军队组建了南京卫戍部队,由唐生智担任卫戍司令 长官,负责指挥作战
南京保卫战

中国抗日战争故事-南京保卫战的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故事-南京保卫战的故事

中国抗⽇战争故事-南京保卫战的故事 南京保卫战,⼜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都南京与⽇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因敌我⼒量对⽐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数。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抗⽇战争故事-南京保卫战的故事。

惨烈的南京保卫战 2937年底,⽇军对南京分三路进攻:右路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侧西进,共向南京合围。

22⽉4⽇,右、中两路⽇军攻陷句容、秣陵关,向南京外围阵地猛攻,⾄22⽉8⽇先后攻陷淳化镇、汤⼭、龙潭各地。

从20⽇起,集中步、炮、空协同的威⼒向各城门猛轰。

中国军队到黄昏时才把窜⼊的⽇军打退,修好被轰毁的城墙缺⼝。

战⽃继续到22⽇正午,⾬花台关⼝再也⽀持不住了…… 时任教导总队参谋处作战参谋的刘庸诚先⽣在《南京抗战纪要》中说,作战之惨烈处,“援助我⽅的苏机被⽇机击落⼀架,烈⼠的⼫体掉在⼩营坝⼦⾥,摔成⾁酱,⾯⽬模糊不清,后由总队派⼈掩埋在太平门外地堡城附近。

” “22⽉8⽇后,敌⼈集中炮兵⽕⼒向⽼虎洞猛轰,步兵随即发起冲击,我⽅以密集的⽕⼒向敌猛烈扫射。

敌⼈这天伤亡惨重。

其后,敌⼈⼜利⽤风向,升放⽓球,发射更多的炮弹和烧夷弹,再次猛攻,全营牺牲⼤半。

罗⾬丰营长英勇殉职,⽼虎洞遂告失守。

”“南京东郊上空的激烈空战,敌我双⽅的飞机都不少,相互围绕,象飞鸦⼀样在天空交织盘旋,射击的枪声,历历可闻。

” 中⽅兵⼒,在南京的教导总队,⾸都警备部队,上海战场调回正在整补的74、66、83、87、88、36等各师及第⼆军团之⼀部。

另有少量战车部队,鱼雷快艇部队等。

总兵⼒⼗余万⼈。

第⼀线阵地开战后,⽇军以双倍的兵⼒向我猛扑,炸弹炮弹倾泻⽽来。

敌以⼗六师团攻打紫⾦⼭,⼗三师团攻打栖霞⼀线,⼀⼀四师团攻打⾬花台、中华门⼀线。

光华门⾸先告急,但被守卫这⾥的教导总队及⼋⼗七师等部敢死队消灭。

⽇军旋改⽅向,集中主⼒攻击中华门⼀线,战况⼀度胶着,后来即在这⾥撕开⼝⼦。

南京保卫战双方伤亡情况 南京保卫战的影响

南京保卫战双方伤亡情况 南京保卫战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川军是不可能逃脱 日军的大包围的,但实际上在被歼灭或者被 俘虏的名单中又没有四川军队,只能推论四 川军队在青龙山中遭遇不幸,全军覆没。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极具有悲剧色 彩的战争,南京保卫战除了留下了令人唏嘘 的结果,还给中国人民肉体乃至精神带来了 极其重大的伤害,如果用数据来显示,南京 保卫战双方伤亡人数可以作为一项参考依据 。

南京保卫战的开始时间为1937年12月1 日,标志性的事件是日军下达了“大陆第八 号令”,正式拉开了攻占南京的序幕;南京 保卫战的结束时间为1937年 12月12日,标 志性的事件是蒋介石下达了撤退命令,唐生 智执行蒋介石命令,但由于撤退部署匆忙混 乱,导致了后期南京大屠杀的爆发。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知,南京保卫战共打 了将近十二天,最后以国民革命军的溃败、 南京人民陷入地狱,遭受日本军队的大屠杀 为最终结局。

那么究竟为何中国以4.5倍的兵力对抗 日本,但最终仍然以中国完败,中国伤亡情 况远远高于日本为最终结果,这其中的原因 又有哪些呢?

其一、南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三面环 山一面环水,看似固若金汤,实则是一个易 攻难守之地,中国虽然派出几倍于日本的兵 力,分别从几个方向对日军的进攻进行有力 的防守,但仍然死伤无数。

首先,南京保卫战撤退命令下达的时机 不对,导致了撤退命令下达后出现混乱状态 。

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唐生智对战役 的判断不够敏锐,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国 民革命军的损失已经越来越大,但面对日军 的猛烈攻击,英勇的中国军人并没有丢失战 地,但唐生智对南京保卫战的防守却毫无信 心,以致于在一接到蒋介石的可撤退的命令 时,唐生智便果断的选择了撤退。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抗战故事选编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是1937年继淞沪会战之后,日军向中国首都南京推进所发生的战役,日本称为南京攻略战。

该战役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

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六个星期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加上中国抗战初期的军队训练素质极低,引致撤退演变为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12月1 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抵抗作战。

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

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特别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此战,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

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团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

作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5万余人。

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星期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3辆德式装甲战车,冲破日军旅团司令部

南京保卫战:3辆德式装甲战车,冲破日军旅团司令部

南京保卫战:3辆德式装甲战车,冲破日军旅团司令部中国第一支装甲兵团说起抗日时期的中国装甲部队,大家首先会想到机械化部队第200师,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参加过兰封会战、桂南会战、第一次入缅作战等(兰封会战结束后,第200师扩编为新编第11军,后改称第5军,而第200师彻底成为步兵师)。

而机械化第200师的前身则是装甲兵团。

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20多万中国军队面对拥有装备战车、装甲车、重炮的日军,伤亡惨重。

战后,第17军军长徐庭瑶写了一份报告书,希望高层能建立现代化、机械化的部队,以便在今后发生的中日战争中与日军相抗衡。

随后,国民政府高层决定建立一支机械化部队,但由于人力、财力、装备等因素,中国军队第一个装甲兵团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才编成。

装甲兵团是以原交辎学校的战车教导营为基干组建的,总团长为参加过长城抗战的杜聿明少将,管辖1个战车营、1个搜索营、1个战车防御炮营、1个高射炮营、1个准备营、1个补充营。

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少将战车营管辖4个连,1连—3连为战车连,4连为补给连,其中第3连装备的是当时装甲兵团最先进的德制1号战车。

据第3连连部摩托侦察班班长何嘉兆回忆:“战车第3连连部共有战车2辆,侦察班摩托车12辆,3个战车排15辆战车和1个补充排汽车10辆。

全连17辆战车,12辆‘春达浦’两轮、三轮摩托车。

”(按照《国军装甲兵发展史》记载一共购买了16辆1号战车。

)南京战役中的战车部队虽然1号战车的性能是中国装甲总团里最好的,但对日军装备的94式履带装甲车和89式战车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

因为94式装甲车正面装甲厚度为12毫米,而且前装甲具有非常良好的倾斜角度。

口径7.92毫米的机枪采用钢芯弹,必须在极近距离,才有几率击穿日军94式装甲车。

而日军另一个型号的战车——89式战车则装备口径57毫米的坦克炮,此炮能在200米距离直接击穿25毫米厚的钢板,而1号战车装甲最大厚度才13毫米。

这批德式1号战车的首次实战,也是唯一一次作战是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惨烈一幕 15万守军为何8天就被破城

南京保卫战惨烈一幕 15万守军为何8天就被破城

其次是通讯不畅也造成了损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 日17时,唐生智下令各部队突围撤 中兵力于南京城郊,做消极防御, 人是可信的数据。在战斗中真正 失。当唐生智下达撤退的命令时,
在淞沪会战结束后的撤退中,国民 退,至此,南京保卫战宣告结束。 固守孤城如同坐以待毙。而当日 阵亡的人数并不多,多数官兵死 不知什么原因,命令没有传到南京
枪掩体的枪眼做得都很大,很容易 码头渡江,其余部队均由正面突
果然,11 月 8 日淞沪会战结束后,
被敌人发现进而集中火力加以摧 围。这一原则本比较切合实际
日军便兵分两路直逼南京:一路以
毁。位于四郊的炮台工事,虽以钢 的。但到正式宣布撤退令时,他又
上海派遣军第 9、13、16 师团主力
1937 年日军进入南京。
一段《洪羊洞》,他唱的是余派,唱
张学良将军对国家的爱和关 “看来你替我想得比我自己想的 次唱完之后,他都非常兴奋,率性 逝世,之前谈过的“美国之行”也
得很有韵味。宴会后不久,我们 切通过很小的细节透露出来,深 都‘周到’,但是你唯独忘了一点, 地开怀大笑。张学良将军说过, 就随之搁浅了。
见到陈立夫先生,他为我们分别 深地打动着我们。有一回,电视 我是个中国人!”讲到这件事时, 不喜欢京剧,就不是中国人。他
每次见面,我们都会唱上几 了一个月的台湾之行,带着难忘
我们到达不久,举行了一场 看电视、吃饭、唱戏——唱戏当然 哈大笑了。一起吃饭的时候,他 段,我们唱,张将军也唱。他能够 的 记 忆 和 依 依 不 舍 的 心 情 返 回
欢迎宴会,张学良将军、辜振甫夫 是最重要的内容。将军长期以来 谈到过去的一些经历。比如他曾 一口气唱好几段传统戏的选段, 北京。回来后不久,张学森先生
老人家特别强调:“我必须得有我 的国格和人格。”

抗日战争之南京保卫战

抗日战争之南京保卫战
日军向南京守军发出劝降书被国军拒绝
12月9日,日军松井石根大将发出最后通谍敦促国军投降,限在明10日正午开城投降的劝告书。被国军拒绝。
国军宪兵光华门反击日军
此时日军已经抵近了南京城墙,日军第9师团的1个大队攻击了光华门,并且取得了突破。国军第88师第524团的1个营立即发起了反击,激战过后,国军第88师第524团仅存的17人。在通济门,明故宫,中山门国军宪兵第2,第5,教导团也与日军激战中。夜晚的南京,一片漆黑,行人稀少,只有照明弹和信号弹不时升起。
南京保卫战开始:实力悬殊注定失败
外围激战阵地终失守
从12月1日开始,日军持续轰炸南京城,将中华门,水西门附近炸的没有1座完整的房屋和街道。 12月4日在句容以东40里的地方,在江南灰色阴沉的冬日中,日军便衣侦察队与国军前哨部队发生了短暂的交火,南京作战外围战从此开始了。12月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从间隙穿插与国军第66军发生交战,在几处阵地上甚至出现国军全部打光的壮烈场景。
从11日夜到12日中午,日军在紫金山的攻击日趋激烈,日军直接以加农炮使用穿甲弹射击国军的机枪堡垒,国军的堡垒纷纷被炸成碎渣。随后日军的开始延伸炮击后方的明孝陵,吴王坟。
国军2位将军同日在雨花台殉国
12月12日上午7点,日军从雨花台右侧突入,10多辆战车,20多架飞机掩护日本步兵猛击第74军第151旅赛公桥阵地,经过3个小时反复争夺,第74军恢复了阵地, 阵亡第74军第302团团长程智以下伤亡1700多人。第2天在城外雨花台,日军第6,第114师团的部队已经冲上了雨花台,在最后时刻,国军把所有的手榴弹全部打开盖子用 绳子把导火索连接,摆在阵地前。当日军再次发起冲锋到达阵地前沿的时候,爆炸声阵地动地。最后的时刻第88师第262旅旅长朱赤和他的部下一起在雨花台殉国。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总共进行了八年一个月又三天,双方总共进行过22次的会战,分别是:松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中条山)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沙)衡(阳)会战、桂(林)柳(州)会战和湘西会战。

而今天我要先介绍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事变爆发后,中国的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任何进一步的妥协,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也准备好打一场防御战争。

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于芦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表示:“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

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至此表明了对日本挑衅的退让底线。

7月28日、30日,日本相继占领北平、天津。

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8月9日下午五时半,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两人,驾驶军用汽车冲向虹桥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

8月10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为闯入机场道歉,但要求中国解散保安队,并拆除防御工事。

日本还借口此事件在8月10日运送增援部队到上海,撕毁了1932年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

针对日军的行动,蒋介石也在8月11日开始调动中国军队进入上海地区,继日本之后背弃了淞沪停战协定,决意对抗日军的进侵。

8月13日,早上上午九点,日军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闸北、虹口,国军守军第八十八师予以还击。

同时日军舰艇主动开始向上海市闸北的国军阵地进行炮击,下午三点,日军在海、空火力支援下,由租界再次向闸北地区宝山路、八字桥和天通庵路发起进攻,国军523团第一营开始在上海八字桥遭遇日本海军陆战队,双方进入战斗状态,八一三淞沪会战就此展开。

南京保卫战简介 致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一幕

南京保卫战简介 致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一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南京保卫战简介致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一幕
导语:南京保卫战简介: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淞沪会战后,日军更是直奔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而来,妄图一战定中国,国民政府组织重军进行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简介: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淞沪会战后,日军更是直奔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而来,妄图一战定中国,国民政府组织重军进行南京保卫战,让日军付出了惨痛代价,南京失守后,日军为了报复,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全城动员,防空御敌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为配合地面部队的进攻,打击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占绝对优势的日本陆海军航空队,频繁轰炸了中国的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

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更是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

1937年8月15日,号称日本海军“虎之子”的木更津航空队从台湾基地起飞,首次空袭南京,从这一天起一直到12月13日南京失陷,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共空袭南京118次,投弹1357枚。

由于战前防空事业准备比较充分,空袭造成的损失远较其他城市为小。

香林寺设防空情报所
南京最早的防空准备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件。

1934年8月,按距市中心150 200公里的要求,南京外围已设有上海、杭州、芜湖等22个防空监视哨,每哨设哨长一人,哨员4至6人。

中央防空情报所,设址于香林寺。

空袭警报由中央天文研究所、金陵兵工厂、首都警察厅负责,以汽笛和警钟发音为号,分预告、紧急、终了三种信号。

预告警报用汽笛发音两次,连续敲击警钟二分钟;紧急警报汽笛发音三次,敲击警钟三
生活常识分享。

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南京保卫战背景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中支那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详细部署则命令按“参谋总长指示”办。

于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

11月8日,日军分路直逼南京,11月30日,广德失守,日军逆向南京右侧背迂回,形成对南京东南至西南面的包围。

南京保卫战战斗开始1937年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

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

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已暴露在敌军面前。

1937年12月9日,南京南郊秦淮河畔炮声连绵不断。

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攻克高桥门,向光华门进逼。

夜色中的光华门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团长谢承瑞上校望着远处一言不发。

此时已不用言明,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大战就要来临。

10日上午,日军占领大校场的通光营房,炮轰光华门。

谢承瑞团长指挥部下依托城墙坚决还击,并将战况向教导总队总队部汇报。

总队长桂永清中将命令,炮兵团立即入城,设阵地于明故宫,支援谢团。

炮火中的日军依然不断冲锋,至下午三时,已推进到护城河一线。

晚八时,一支十余人的日军敢死队冲入光华门外城城门洞内。

谢承瑞团长向在午朝门督战的桂永清总队长建议火烧日寇。

获得批准后,谢团长亲率士兵运送汽油到外城箭楼。

半夜时分,将汽油灌进城门洞并投下火种。

霎时浓烟滚滚,枪炮声声。

火还未熄,谢团长命令打开城门并率领一排战士反击。

城门洞中的日寇不是被烧死就是被击毙。

光华门阵地安然无恙,而谢承瑞团长冲锋在前,被火焰灼伤。

受伤的谢团长撤回阵地后又一次向巍然屹立的光华门望去。

他保住了光华门,但他不知道就在不远处的通济门,71军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少将已经以身殉国。

通济门的战事是在10日下午爆发的。

城墙在炮火中倾颓,259旅的将士们与日军殊死搏斗,终因缺口太大,阵地失守。

历史趣谈:南京保卫战:蒋介石先逃命 唐生智财宝装四大箱

历史趣谈:南京保卫战:蒋介石先逃命 唐生智财宝装四大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南京保卫战:蒋介石先逃命唐生智财宝装四大箱
导语:大撤退,最高长官率先逃命激战江阴、激战汤山、激战淳化、激战牛首山、激战中华门,人数虽多但综合军力却较日军远逊的国民党军队打得可歌
大撤退,最高长官率先逃命
激战江阴、激战汤山、激战淳化、激战牛首山、激战中华门,人数虽多但综合军力却较日军远逊的国民党军队打得可歌可泣,但基层官兵的浴血英勇,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耻辱溃败!
1937年12月13日清晨,屡遭重创、发誓再拿不下南京就剖腹自杀的日军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接到哨兵的一个紧急报告:昨天还不计伤亡寸土不让的国民党军队,一夜之间竟从杀红了眼的日军官兵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跑到哪儿去了?
蒋介石最先逃离南京战场
时隔多年,军史专家总结南京之战的败因,点了几位逃跑将军的名: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负责防守雨花台、中华门一线的72军军长孙元良……但最先逃离南京战场的却不是别人,正是最高统帅蒋介石!
1937年12月7日清晨,正值南京外围战中日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乘“美龄号”专机飞离战火纷飞的南京,7天后,国民党军放弃抵抗,南京城陷。

蒋介石的临别留言是这样说的:“我为了指挥全局,不得不暂时离开,将来我会回来的!诸位,南京是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之陵墓所在地,我希望各位在唐将军的指挥下,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誓死保卫南京,做到人在南京在,与城共存亡!”
其实,蒋介石只说了一半真心话。

此前,白崇禧、王耀武等深通韬略的国民党高官不止一次劝谏过蒋
生活常识分享。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不该被遗忘的4场战役,最精彩的却最少人知道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不该被遗忘的4场战役,最精彩的却最少人知道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不该被遗忘的4场战役,最精彩的却最少人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都在抗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在敌人后方主要是运用游击战术来打击日军,而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则是依靠几次大的战役(会战)来抗击日军。

在这几次战役中,无数的中国士兵为保家卫国而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下面就帮大家来梳理一下抗战中那些不可忘怀的会战。

1. 中国军队伤亡人数最多的会战—淞沪会战时间:1937.8.13——1937.11.121937 年8月13日,日军开始向上海大举进攻,受到中国军队的猛烈还击。

8月15日,在日本松井石根大将的领导下,两个日军师团主力开始猛攻上海。

中国军队奋起反击,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

14日,张治中部第五军转入反攻,日军纷纷败退,被围困在汇山码头及敌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固守待援,战争呈胶着状态。

8月23日,大批日军在张华淇、川沙口登陆,这使得胶着的战场一下子发生改变,在装备有优势武器的日军多次进攻下,中国军队损失惨重。

此次会战,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共60万余人,伤亡达25万余人,直到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2.战役后果比战役本身更惨烈—南京保卫战时间:1937.12.1- 1937.12.13在抗日战争中,一提到南京,人们大多想到的是南京大屠杀。

可是人们忽视了南京大屠杀之前,有一大批的英勇守军为保护南京而浴血奋战。

虽然南京保卫战的结局是失败的,但是这场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抵抗日寇的坚定决心。

1937年12月1日,日本在东京设立大本营,商议着如何攻下中国的首都—南京。

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率第十军和上海派遣军合力围攻南京。

保卫南京的是以唐生智为司令长官,统辖第十军、第八十三军等总共10万人的部队。

他们以南京城为中心,分内外两个阵地。

外线阵地以牛首山、汤山为主,内线阵地以雨花台、紫金山为主。

数十万的守军在两个阵地上严防死守,阻挡着日军的进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保卫战简介
淞沪会战失利后,南京面临城破人亡的危机。

守城将士浴血奋战,牺牲无数。

南京保卫战终以中方溃退、南京沦陷宣告结束,战后,日军随即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南京保卫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南京保卫战
参战部队:国军、日军
战争结果:日方获胜,南京沦陷
时间: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
地点:南京
人物:唐生智松井石根
南京保卫战详情双方激战
1937年12月1日,其后,日军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

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

南京保卫战开始,蒋介石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部队司令长官,指挥8.1万国军抵抗作战。

4日,南京作战外围战开始。

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从间隙穿插与国军第66军发生交战。

7日,日军兵临城下,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函唐生智劝降。

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

”日军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
陷。

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

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

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对松井的最后通牒不予理睬,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

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

10日,日军发起总攻,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较9日更为激烈。

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日军直接进攻城垣,所以形势尤为严峻。

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国军队阵地。

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区,教导总队坚决抗击。

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

中方撤退
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各城门集中轰炸,城墙四周房屋倒塌,城墙洞开。

战至中午12点,雨花台被日军占领,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

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

撤退时组织无序,场面相当混乱,又造成大规模死伤。

12月13日拂晓,日军山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

宪兵代司令萧山令指挥未渡宪兵,辗转冲杀,终以弹尽援绝,力竭阵亡,以自己的义举,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

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区。

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南京保卫战的影响战声隆隆,如雷贯耳,抗日史上的惨痛一战南
京保卫战,对于当时的中国可谓影响巨大。

因其紧随淞沪会战之后,又是南京大屠杀事件之直接导火索,因而此战的影响不可小觑。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国民政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城内。

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其实,自1937年8月淞沪战争开始后,南京就成为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国民政府开展防空和抗战的宣传教育,各社会团体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和捐款活动。

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夕,城市基本还在有序运转。

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应对战争的准备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南京城陷之后如何安置和保护市民并没有详细的计划。

滞留在南京的市民也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救助意识。

造成这种状况与国民政府的宣传误导有很大关系。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及国民政府表现出坚决抗战的高调姿态,并配合相关的举措和宣传,给民众留下了国民政府坚守南京的印象。

例如,在上海失守的当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告京市民众》中称:对于南京地方,政府“已设立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统帅文武机关及全市民众作守土自卫的打算。

”此后,官方相继报道了蒋介石、唐生智等表示坚守南京抗战到底的言论。

在坚守的表象之下,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对于如何安置和保护在宁市民,国民政府却没有详细的计划。

在南京失陷前后,国民政府各机关大多忙于政府机关的迁移工
作,对于南京城陷后的善后工作以及民众的安全问题并不关注。

蒋介石固守南京的高调表态更使得南京市民不可能对战争状态有正确的估计,他们也不可能有相应的战败后物质与心理准备。

南京失陷前后,大批难民拥入城中的国际安全区,而在此前国民政府对于国际安全区的支持不够,且安全区未得到日本的承认。

因此,它们对于难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非常有限。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数十万军民被日军屠杀,其中中国军人大概在7-9万人。

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被俘虏、被屠杀,与南京保卫战的战略决策和指挥失误密切相关。

一方面,国民政府集合重兵固守南京的决策失误是造成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南京的根本原因。

南京居长江之南,日军对南京取分兵合围之势,国民政府在没有足够力量保证南京守军可以安全有序撤离的情况下,集合十余万的军队固守南京,这显然是军事策略上的重大失误。

蒋介石明知南京不可守,却高调表态要死守南京,实际上是对参战部队做“遗弃性处置”。

另一方面,作为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对万一城陷之后如何有序地组织撤退等善后事宜,也考虑不周。

他为了迎合蒋介石而提出了“誓与城市共存亡”的口号,在挹江门阻止军队退往长江边,并收缴渡江船只。

按照唐生智的说法,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

其结果:“死地”形成了,而“后生”则为泡影。

加上军事决策与指挥体制的缺陷,于是导致了南京沦陷后,中国守军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了滞留城内的官兵陷入组织崩溃的境地,被俘官兵数以万计,并成为日军残忍屠杀的对象。

南京保卫战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