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国军序列

合集下载

南京保卫战简介

南京保卫战简介

南京保卫战简介淞沪会战失利后,南京面临城破人亡的危机。

守城将士浴血奋战,牺牲无数。

南京保卫战终以中方溃退、南京沦陷宣告结束,战后,日军随即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南京保卫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南京保卫战参战部队:国军、日军战争结果:日方获胜,南京沦陷时间: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地点:南京人物:唐生智松井石根南京保卫战详情双方激战1937年12月1日,其后,日军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

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

南京保卫战开始,蒋介石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部队司令长官,指挥8.1万国军抵抗作战。

4日,南京作战外围战开始。

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从间隙穿插与国军第66军发生交战。

7日,日军兵临城下,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函唐生智劝降。

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

”日军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陷。

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

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

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对松井的最后通牒不予理睬,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

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

10日,日军发起总攻,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较9日更为激烈。

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日军直接进攻城垣,所以形势尤为严峻。

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国军队阵地。

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区,教导总队坚决抗击。

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

中方撤退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各城门集中轰炸,城墙四周房屋倒塌,城墙洞开。

战至中午12点,雨花台被日军占领,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

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

南京保卫战ppt课件

南京保卫战ppt课件
6
• 撤退
• 南京保卫战期间,蒋介石所在的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 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当蒋介石发现撤至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 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南京外围主阵地带仅防守两三天即告失守,而复 廓阵地立足未稳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敌突破、迫逼城垣时深感形势严峻; 当得知当涂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更感局势危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 围歼,蒋介石于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 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顾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 围。
11月28日,随着无锡、常州、广德的沦陷,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向南京追 击
3
参战部队:中国方面
总兵力约15万左右,刚从
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6
师、第87师和第88师,加
上从他处抽调来的10个师,
总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
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
队(共计1万2千余人)、
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
满编将有18万人左右,然
而除去第10军的第41师及
第48师是汉口开来的增援
部队,其余均是由上海战
场撤出,受创整补中的残
部。
4
日本方面
12月1日,日本大本 营下达新的战斗序列。此外,还有通信 部队、铁道部队、航 空部队、工兵部队、 兵站部队等。
5
战役过程
• 序幕 • 民国二十六年
10
影响
•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 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民政 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 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 滞留城内。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11
历史意义
• 首先,淞沪会战并不能说是失败,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欺骗日军、改变日军 部署、吸引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的结果,就是使日军误以为中国将在上海打 一场决战,于是日军不仅海陆空出动,还使日军原先部署在北方的军队亦不 得不南下参与战争。所以在战略上而言,是比较成功的,也破碎了日军三月 亡华的嚣张之言。当然,由于希望吸引国际注意,而使中国军队撤退慢了一 步,增加了伤亡。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兴衰录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兴衰录

锯战,在罗店这个巴掌之地,第18军与日军对抗近1个月,双方死伤惨重,血流成河。

另外一次,就是1943年的长江石碑要塞保卫战,奉命固守要塞的第18军11师师长胡琏,战前曾写下5封诀别信,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

在日军的强大兵力进攻下,将士们奋勇杀敌,誓死保卫石牌,未后退一步。

此役日军死伤2万多人,而牌口战役使日军占领重庆进入四川计划破产,使重庆国民政府转危为安。

此后不久,第18军在湘西雪峰山会战中和74军联合,重创日军,经55天战斗,毙伤日军3万多人。

解放战争初期,第18军整编为11师,师长是胡琏。

胡琏率整编第11师常担任救急任务。

该师装备精良,善攻能守。

1946年10月,整编11师32作为蒋介石的亲信,陈诚一直是自黄埔军校成立后蒋介石执政的心腹之一民党王牌军中的王牌,全部配备美式装备,张灵甫曾夸过海口:“只要有74师在,就有国民党的天下在”。

可见,该师的战斗力非同一般。

第74军最初创建于1937年9月,该军是由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的第58师合编而成,军长为俞济时,1939年6月俞济时升迁后,王耀武继任军长。

俞济时是黄埔1期毕业,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外甥。

王耀武是山东泰安人,黄的英勇作战的事迹。

74军从淞沪战场撤出后,还来不及补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全师撤至浦口后仅有4000人。

1946年,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师长为张灵甫。

不久,张灵甫率整编74师进攻苏北解放区,连克淮安、淮阴,陈诚(中)与蒋介石反映孟良崮战役的绘画作品溪、辽阳,尔后两战四平、安东战役,最终打到伪满洲国首府长春,该军打败仗的时候极少。

败仗主要集中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作战,而新6军中的新22师在此期间仍很少战败。

新6军在进攻南满时,对南满造成的危害很大,眼看南满要坚持不住,东北局派陈云和肖劲光去南满主持工作,才将南满的局势转危为安。

哪支部队号称国民党军最精锐在南京战役中全军覆没

哪支部队号称国民党军最精锐在南京战役中全军覆没

哪支部队号称国民党军最精锐在南京战役中全军覆没近日,南京市方志办公布了《南京保卫战172位江苏籍殉难官兵名录》,在这172名殉难官兵档案中,包括三名来自扬州的官兵,他们分别是:中士文书(晋上士)王健群、准尉排长(晋少尉)王铭文和上等兵(晋下士)王英武。

记者与市党史办、市档案馆、市烈士陵园及广陵区、江都区相关部门联系,均没有找到具体信息,希望知情人能提供线索。

3名扬州人都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官兵记者查阅了《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没有找到任何信息。

市烈士陵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名录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牺牲的革命烈士,关于南京保卫战中殉难的国民党将士的信息很少。

不过记者在《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抗日阵亡将士录(1937年)》中发现了三人牺牲名单——教导总队经理处:中士文书王健群(江苏江都人,12月,南京,晋上士);第14连:准尉排长王铭文(江苏江都人,南京,12月,晋少尉)和王英武上等兵(晋下士)。

但没有介绍他们牺牲的事迹和地点。

据了解,国民党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是国军战前改装的德械师之一,是主力中的主力,总队长为桂永清。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参加了上海战役,伤亡不小,撤到南京后又加入南京卫戍部队序列,参加南京保卫战。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经理处相当于后勤部,主要处理军需供应,而第14连为战车防御炮连,这主要是一线作战部队。

血战孝陵卫伤亡很大仍坚守阵地记者查阅了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战史,这支当年中国最强的陆军部队,完全德式装备、编制和训练,成立不到一年就毁灭在南京城下。

解放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周振强少将回忆了在南京保卫战中的作战经历: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撤退后,周振强率教导总队一部撤回南京,继续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

教导总队奉命守卫叉路口、紫金山、孝陵卫到工兵学校之线。

10日拂晓,敌人占领老虎洞阵地后,即开始集中兵力向紫金山第二峰、孝陵卫之西山主阵地攻击。

因为教导总队在孝陵卫驻扎四年之久,地形很熟,构筑的阵地也比较坚固,官兵作战又都很勇敢,由10日至11日晚上,在第二峰和西山同敌人反复的争夺战中,教导总队伤亡虽然很大,同时也杀伤敌人很多,阵地始终在教导总队手中。

国军抗战时期各战区序列

国军抗战时期各战区序列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1937—1938年)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何应钦1.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0集团军商震第32军商震(兼)骑兵第14旅张占魁第1集团军宋哲元第53军万福麟第77军冯治安第181师石友三第17师赵寿山骑兵第3军郑大章第68军刘汝明(直属)第92军李仙洲(直属)第106师沈克(直属)第118师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师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王奇峰(直属)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2.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第3军曾万钟第9军郭寄矫第14军李默庵第93军刘戡第15军刘茂恩第17军高桂滋第19军王靖国第47军李家钰第61军陈长捷第14军团冯钦哉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第35军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金宪章骑兵第1军赵承绶骑兵第2军何柱国第18集团军朱德第66师杜春沂(直属)第71师郭宗汾(直属)第33军孙楚(直属)第34军杨澄源(直属)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3.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作战作区:苏浙方面兵力——第10集团军刘建绪第28军陶广第70军李觉第79师陈安宝暂13旅杨永清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第19集团军罗卓英第18军罗卓英(兼)第79军夏楚中第25军万耀煌第73军王东原第23集团军唐式遵第21军唐式遵(兼)第28集团军潘文华第23军潘文华(兼)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独立第6旅周志群(直属)游击总司令黄绍竑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在外。

4.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兼)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余汉谋第62军张逵第63军张瑞贵第64军李汉魂第8军团夏威独9旅李振良独20旅陈勉吾虎门要塞司令陈策以上共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要塞守备部队在外。

南京保卫战ppt课件

南京保卫战ppt课件
日,日军攻占 日本参谋本部 求,下达大陆 中方面军司令 攻占敌国首都 军占领镇江、 破南京外围及 逼南京城垣。 展开了空前的 保卫战开始, 为南京卫戍部 挥8.1万国军抵抗作战。
(1937年)12月1 江阴要塞;是日, 据松井石根的要 令第八号:“华 官须与海军协同, 南京”。其后,日 句容、溧水,突 复廓防御阵地,直 中国守军与日军 拼死决战。南京 蒋介石任唐生智 队司令长官,指
• 简单而言,南京毕竟是当时的首都,虽然在军事上无价值,但在政治上则不 能不守。只要看看今日一些人的舆论,守了南京还会遭人指责,更不要说不 守了。
• 另一方面,守卫南京也为江浙一带的工厂企业迁入内地争取到了一定时间。
12
战争纪念
• 国家公祭日 • 日军占领南京后,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
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 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 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 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 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 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 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 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 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 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 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 南京保卫战,从战略上讲确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中国的最终战略就是将南 北战线拉成东西,如同当年俄罗斯迎击拿破仑一样,以退为进,拖垮敌人。 上海一战,已达到了初步诱敌的目的。
• 当时李宗仁、白崇禧、陈诚、徐永昌等军事将领均提议不守南京,白崇禧更 提出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蒋也认为「南京孤城不能守」,但「不能不守, 否则对国对民殊难交待」,最终在唐生智的毛遂自荐下,决定在南京开战。

抗日战争历次战役

抗日战争历次战役
日军:12万军力 伤亡:0.7万 总指挥:园部和一郎
备注: 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本次战役中英勇牺牲,蒋介石扶灵痛苦。
17、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1940年12月5日 (共产党与日军)
共军:20万 伤亡:1.7万 总指挥:彭德怀
日军:15万 伤亡:2万 总指挥:多田俊
日军:15万军力 伤亡:1.3万 总指挥:冈村宁次
30、湘粤赣战役:1945年1月11日—1945年1月26日
国军:第七、九战区 伤亡:不详 总指挥:薛岳、顾祝同
日军:第六方面军 伤亡:不详 总指挥:冈村宁次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 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 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日军:11万军力 伤亡:1.3万 总指挥:冈村宁次
13、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939年10月(国民党与日军)
国军:24万军力 伤亡:4万 总指挥:薛岳
日军:10万军力 伤亡:2万 总指挥:冈村宁次
14、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国民党与日军)
25、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943年12月
国军:21万军力 伤亡:4万 总指挥:孙连仲
日军:10万军力 伤亡:1万 总指挥:横山勇
26、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12月
国军:100万 伤亡:30万
日军:51万 伤亡:7万
31、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国民党与日军)
国军:18万军力 伤亡:2.6万 总指挥:王耀武
日军:10万军力 伤亡:2.7万 总指挥:坂西一郎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1937年11月9日,上海全部失陷。

此时,国民政府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江苏南京的保卫作战。

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批准“大陆命第8号”:“华中方面军应与海军协同,进攻敌国首都南京。

”国民政府调集第10军徐源泉,第83军邓龙光,及淞沪会战撤出之第66、71、72、74、78军,教导总队、警备、宪兵步队参与南京保卫战。

12月2日,日军第9师团、第16师团分别攻占金坛、丹阳,第114师团占领溧阳。

日军第3师团于苏州集结,被定位为二线师团,跟随9师团的路线前进。

12月3日,上海派遣军第9、16师团主力沿丹阳向句容推进。

12月4日,国军第88师孙元良部,与陆军装甲兵团第3连(一号战车)在南京南方和日军正面接触。

12月6日,日军发动全面进攻,第三飞行团以龙华、王滨机场为基地,广德、常州为前进机场,猛烈轰炸国军主要阵地。

日军第11师团第10旅占领镇江,并继续沿扬州-仙女庙朝江北大运河前进。

国军以第74、83军防卫主要阵地,第72、78军及教导总队部署于狮子山、雨花台、紫金山等最后防御阵地。

12月7日,蒋中正于凌晨离开南京,前往庐山。

日军第114师团占领秣陵关,第6师团急行军至114师侧翼,联合对雨花台一线阵地进行攻击,遭国军顽强抵抗。

12月8日,唐生智下令撤守外围阵地,但没有拟订撤退计划,造成守军移动时遭到日军尾随,直逼南京城。

12月9日,日军攻占市郊后,派出军机向南京上空投放松井石根对守军之中译文“致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劝降文告”,限国军在隔日中午前投降,否则将要发动总攻击。

日军国崎支队占领太平,渡过长江朝浦口前进。

日军第三飞行团密集轰炸中华门。

12月10日,上午11点要求投降遭拒后,日军在朝香宫鸠彦王指挥下向南京发起大规模进攻,国军士气低落、部队溃散。

日军第18师团推进至芜湖。

第16师团占领苍波门、下麒麟门,并朝附近之紫金山进击。

从12月9日到11日,日军自光华门迫近三次。

12月11日中午开始,雨花台地区、安德门、鳯台门陷入敌手。

南京保卫战什么时候发生的

南京保卫战什么时候发生的
实际上,在侵华问题上,日本国内上下虽有共识,但具体方略、实施手段却大相径庭。政府中的文官集团主张渐进渗透,军人集团却力主用快速高效的战争手段消灭中国的抵抗力量。而军人集团对待侵华也存在分歧,军部、参谋本部并不奢望一口吞掉庞大的中国,还是希望通过局部性的战争不断消耗中国军力,通过签订有利于日本的不平等条约巩固胜利成果,为最后全面吞并中国做渐进性积累。而一线官兵却扬言毕其功于一役,往往擅自修改上司指令,以下犯上越权行事,从“九;一八”事变到南京之战,一线日军屡屡抗命扩大战争规模,日本军部居然被基层部队牵着鼻子走,最后被迫默认现实。
有序变无序,撤退变溃逃
12日,日军对南京攻击达到最高潮。中午前后中华门首先失守,南京城防全线动摇,唐生智意识到按原计划14日晚撤退已来不及,遂决定提前至当晚撤退。12月12日下午,唐生智召集师以上指挥官开会,宣布了蒋介石11日晚发来的择机撤退的电报,部署撤退计划。其要点是“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其实质是要求各部队以攻势行动,利用进攻之敌间隙,敌进我进,从正面突围,突围后转进皖南山区。笔者认真研究了命令“附纸”,其为各部队规定的“突围地境(即突围方向、地段)”、“行军地境(即行军路线)”和“到达集结地(即行军目的地)”,应该是可行的,突围部队经过努力,大部是可以完成的。尽管执行这一命令有困难,却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可惜兵败如山倒,计划如同废纸。
日本方面
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新的战斗序列。日本军队由华中方面军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构成。此外,还有通信部队、铁道部队、航空部队、工兵部队、兵站部队等。
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淞沪会战令蒋介石几乎赔光了老本
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均爆发于1937年,淞沪会战是高潮,南京之战是尾声。若非城破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骇人听闻,这场有如鸡肋的战役可能早就被湮没于历史云烟中,被人淡漠遗忘了。

南京保卫战中的东北军第一一二师

南京保卫战中的东北军第一一二师

专题: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南京保卫战中的东北军第一一二师*卢彦名1,2 唐 恺3(1.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江苏常州, 213164;3.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46)抗战中的东北军第一一二师隶属于东北军第五十七军,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

然而由于缺乏历史文献,作为南京保卫战守军13个建制师之一的第一一二师长期以来不为抗战史学界所重视,其在南京保卫战期间的有关情况一直语焉不详。

本文拟运用历史档案以及该部队重要指挥官的“三亲”史料,还原第一一二师在南京保卫战期间的参战经过,并对其损失情况加以考证,以期将第一一二师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贡献和其所体现的抗战精神重新定位。

一、 第一一二师在南京保卫战中的防御作战1937年11月25日,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司令长官,以孙元良的第七十二军、宋希濂的第七十八军、谷正伦的首都警卫军、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及宪兵部队和其他特种部队之一部,为首都卫戍部队最初的作战序列。

随着江南重镇诸如江阴、镇江等地相继沦陷,守卫部队陆续回撤南京,南京卫戍军不断充实扩大。

[1]12月7日,第一一二师抵达南京后,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命令归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指挥。

参谋长李寓春随即前往教导总队富贵山地下室受领任务。

时任第一一二师第六七二团团长万毅回忆:“一一二师抵达南京后,桂永清让第三三六旅守备紫金山南麓沿长江一线阵地,并经桂永清同意,派一联络参谋常驻桂永清教导总队部。

”[2]然而根据地理位置分析,万毅所称第一一二师驻守紫金山南麓沿长江一线,肯定记录有误。

若从紫金山南麓延伸至长江沿岸布防,显然战线过长且不现实。

《陆军第一百十二师抗战八年中重要战役经过概要》称:“12月7日13时许,第三三六旅在紫金山高地部署完了,敌步炮联合约三万余,由尧化门向我猛扑当即与我发生激战。

”[3]以日军从尧化门方向攻击的态势分析,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紫金山北麓。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一、平津保卫战(1937.07.07--07.30)日军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约5万余人。

日军死亡127人,负伤384人;第29军阵亡5000余人。

二、南口会战(1937.08.07--08.27)日军第5、第20师团、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等部共计7万余人;中国第13军、第17军、第72师、第94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等部共计6万余人。

日军伤亡2600余人,国军伤亡29376人。

三、凇沪会战(1937.08.13—11.12)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28万余人,中国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日军伤亡4万余人,国军伤亡333500余人。

四、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一部)、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第3飞行团共计20万人;中国第2军团、第66军、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第83军、教导总队、宪兵部队、陆军装甲兵团、江宁要塞部队等部共计15万人。

日军伤亡12000余人;国军伤亡50000余人,另有近100000万人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日军进城后,展开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城内军民共计300000多万人丧生。

五、平型关大捷(1937.09.25)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1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八路军115师3个团1万余人。

日军死伤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900余人。

重创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余枝、机枪20余挺、步兵炮1门、炮弹3000余发、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六、忻口会战(1937.10.13—11.2)日军3个师团7万余人;国军第二战区31个师13个旅28万人。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抗战故事选编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是1937年继淞沪会战之后,日军向中国首都南京推进所发生的战役,日本称为南京攻略战。

该战役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

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六个星期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加上中国抗战初期的军队训练素质极低,引致撤退演变为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12月1 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抵抗作战。

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

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特别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此战,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

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团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

作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5万余人。

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星期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国民党军队编制序列大全

国民党军队编制序列大全

国民党军队编制序列大全国民党军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就是军了。

所以我们就以军来说。

军:国民党的军由于派系复杂(有嫡系、半嫡系、和旁系)所以大小也不尽一样,最多的时侯一个军有五六个师,统一编号之后,国民党的军通常都是二到三个师。

特殊的也有一个师或四个师的。

由于国民党军的各师归属不固定,经常以师为单位调归其他军管辖。

军的最高长官不用说都知道叫军长。

路军:又称“路”,本是作战中临时编组的战役、战术指挥层次,一般在战后即取消。

但是,国民党军在十年内战中却没有取消,而是把他作为一级正常的指挥层次保留下来,准备代替军这一层,但是由于派系复杂,也没能全部变成路军。

国民党的路,从职务级别上来看,路军下辖的部队中有建制军的部队,应该是大于军的。

但多数的路下辖部队只有师而没有军,这样路又相当于军。

个别的路根本没有作战部队,是一个空架子,这时的级别就不好比了。

在路军中,我们比较了解的有19路军抗战,国共统编时共产党的军队刚开始的时候是第8路军。

路军的最高长官称总指挥。

军团: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初期使用的一种作战指挥层次,介于集团军和军之间,相当于路军,它部分代替了军的职能。

启用于1937年9月,至1939年初除暂保留了刘文辉之第5军团外,其余全部取消(第5军团不久后也取消了)。

必须一提的是,在第二次北伐时,国民党中央军系统的部队曾使用过军团这一形式,但其编制比较大,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集团军。

军团的最高指挥官称军团长。

集团军:国民党军在北伐时曾使用过集团军的形式,但那时的集团军与抗日战争时期的集团军不同。

北伐时的集团军是按当时的大派系划分的,共编了四个集团军,其中第1是中央军(蒋)系,第2是西北军(冯)系,第3是晋阎军(阎)系,第4是桂(李)系军。

抗日战争的集团军是介于战区和军之间的战役兵团指挥机构,一般是辖2个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至3个军(顾祝同的第5集团军),也有的辖1个军(蒋鼎文的第4集团军),或4个军(宋哲元的第1集团军),还有的是辖几个师(如中共的第18集团军辖3个师),集团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作战的基本单位。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国民党, 序列, 战区, 战场, 时期国民党序列战区战场时期
1938年11月25到28日,南岳军事会议对全国战区作了重新划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辖区为豫境及安徽之一部;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辖区为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辖区为苏南、皖南和浙闽两省;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辖区为两广地区;二战网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辖区为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辖区为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第九战区,陈诚(薛岳代理),辖区为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和湖南全省
特别提一提第九战区的兵力分布:
罗卓英的第19集团军(下辖第79,49,70,78,32五个军)周磐(那个字不会打)的第31集团军(下辖第13,18,92,37,52军),樊松莆的游击总队(下辖第8,73军),龙云的第一集团军(下辖第58,60军,新三军),杨森的第27集团军,下辖第20军,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下辖第72军,商震的第20集团军(下辖第54,53,87军),战区直辖王牌军74军;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辖区陕西;
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辖区苏北、山东;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

另外,撤消了广州,西安,重庆各行营,设桂林天水两个行营,沦陷区设战场党政委员会,直属军委会,以发动敌后抗战。

国军南京血战始末

国军南京血战始末

一个国军德械师 12门
48门 0 反坦克炮4门 20门 0-5 400 4000 几乎无
比较 4:1
1.2 :1 12:1 12:20 1.5倍 1.5倍
但国军知难而不退!
• 在南京雨花台,总统卫队的两个营独自阻 击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在二战中,日军总 共只有六个甲种师团),平均每个士兵要 坚守25米长的阵地,要面对50名日军精锐 部队的士兵,并守住了阵地!
– 非常有可能的是唐向蒋谎报了军情,谎称城防已经崩 溃,要求撤退。蒋认为既然崩溃了,那就撤吧,至少 还可以撤回些人来。 – 唐又害怕事后真相被发现,罪责难逃,於是又让军师 长们签字盖章,集体讨论的结果,蒋不会把大家都杀 了吧?
南京正面战场---东南方向
第1道外围防线 • 牛首山、江宁镇、醇化镇、汤山和龙潭 • 12月4日—8日仍在坚守 第2道复廊阵地
不怕死但阻挡不住日军进攻的步伐
为什么只守了7天蒋就下令撤退?
撤退时的局势并没有崩溃,连巷战都没有开打 • 上下级之间玩弄政治:为保存实力,11日蒋开始通 过顾祝同下令撤退,但被唐拒绝,最后只好由蒋亲 自下令。 • 联席会议上,唐不但向部下出示了蒋的命令,又让 各位军师长在下令各部队撤退的会议记录簿上签字 盖章,把大家捆在一起了。
雨花台
攻陷光华门的日军坦克群
国军战死11位将军与6位上校
• 唐司令率15万守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准 备拼死抵抗。 • 由于溃败,12月12日深夜唐司令下令撤退
– 王耀武将军\宋希濂军长兼36师师长 – 71军军长王敬久抛下军部及属下,自己先撤 – 教导队参谋长邱清泉将军
• 由于通讯不畅导致无序撤退的军队在下关 混乱不堪 • 部队溃退后,有9万残部的军人滞留南京
战死的中央军将军

国军各时期战斗序列

国军各时期战斗序列

国军各时期战斗序列1926年7月(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序列总司令:蒋介石(蒋中正);军事总顾问:加伦;总参谋长:李济深;总参谋次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顾问:铁罗尼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顾问切列巴诺夫第二军:军长谭延闓;党代表汪精卫(未到职);副党代表李富春;顾问预不罗甫斯基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顾问马赤意利克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兼);党代表廖乾吾;顾问巴罗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副党代表李朗如;顾问叶林第六军:军长程潜;副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顾问予金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顾问奥依尼其1937年8月20日(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序列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程潜;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第一战区(辖区:平汉、津浦两铁路线,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二战区(辖区:晋、察、绥,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预备军总司令阎锡山(兼)第三战区(辖区:江、浙,共18个师又7个旅。

)司令长官:冯玉祥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第四战区(辖区:闽、粤,共13个师又3个旅。

)司令长官:何应钦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第五战区(辖区:鲁,共18个师又1个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后由李宗仁调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直属部队第一预备队司令长官李宗仁;第二预备队司令长官刘湘;第三预备队司令长官龙云;第四预备队司令长官何成濬;第十七集团军司令长官马鸿逵;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长官朱德;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空军(共九个大队,各式飞机305架)总司令蒋中正(兼);前敌总指挥周至柔海军(各种舰艇共66艘,总排水量五万九千余吨)总司令陈绍宽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一(1938年1月)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兵力: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第21集团军司令官商震,下辖:第32军军长商震(兼),骑兵第14旅旅长张占魁第1集团军司令官宋哲元,下辖: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77军军长冯治安,第181师师长石友三,第17师师长赵寿山,骑兵第3军军长郑大章第68军军长刘汝明(直属),第92军军长李仙洲(直属),第106师师长沈克(直属),第118师师长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 师师长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直属)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作战地区:山西方面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第3军军长曾万钟,第9军军长郭寄峤,第14军军长李默庵,第93军军长刘戡,第15军军长刘茂恩,第17军军长高桂滋,第19军军长王靖国,第47军军长李家钰,第61军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师长金宪章,骑兵第1军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第18集团军总指挥朱德第66师师长杜春沂(直属),第71师师长郭宗汾(直属),第33军军长孙楚(直属),第34军军长杨澄源(直属)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作战地区:苏浙方面兵力: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第10集团军司令官刘建绪,下辖:第28军军长陶广,第70军军长李觉,第79师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旅旅长杨永清第19集团军司令官罗卓英,下辖: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18军军长罗卓英(兼),第79军军长夏楚中,第25军军长万耀煌,第73 军军长王东原第23集团军司令官唐式遵,下辖:第21军军长唐式遵(兼)第28集团军司令官潘文华第23军军长潘文华(兼)新编第4军军长叶挺(直属),独立第6旅旅长周志群(直属)宁波守备司令王皓南,辖第194师师长陈德法温台守备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12旅旅长李国钧游击总司令黄绍雄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兼)作战地区:两广方面兵力:共辖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第12集团军司令官余汉谋,下辖:第62军军长张达,第63军军长张瑞贵,第64军军长李汉魂,第65军军长李振球,独立第9旅旅长李振良,独立第20旅旅长陈勉吾第8军团军团长夏威,虎门要塞司令陈策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第3集团军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长于学忠(兼),第12军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休,第56军军长谷良民第11集团军司令官李品仙,下辖:第31军军长韦云淞第21集团军司令官廖磊,下辖:第7军军长周祖晃,第48军军长廖磊(兼)第22集团军司令官邓锡侯,下辖:第41军军长孙震,第45军军长邓锡侯(兼)第24集团军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第57军军长缪溦流第27集团军司令官杨森第3军团军团长庞炳勋第59军军长张自忠海军陆战队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兵力: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第17集团军司令官马鸿逵,下辖:第81军军长马鸿宾,第168师师长马鸿逵(兼),骑兵第1旅旅长马光宗,骑兵第10旅旅长马全忠,宁夏警备第1旅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2旅旅长马得贵第80军军长孔令恂第82军军长马步芳骑兵第5军军长马步青第191师师长杨德亮挺进军司令马占山武汉卫戍司令部总司令:陈诚兵力: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第2军军长李延平,第49军军长刘多荃,第54军军长霍揆章,第60军军长卢汉,第75军军长周磊,第13师师长吴良琛,第57师师长施中诚,第77师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兵力:共辖1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第11军团军团长毛炳文,下辖:第37军军长毛炳文(兼),第43师师长周祥初第17军团军团长胡宗南,下辖:第1军胡宗南(兼),第8军军长黄杰第21军团军团长邓宝珊第38军军长孙蔚如第46军军长樊崧甫第86师师长高双成第165师师长鲁大昌暂编骑兵第1师(直属)骑兵第6军军长阎炳岳(直属)闽绥靖公署主任:陈仪兵力:共辖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第75师师长宋天才第80师师长陈琪福建保安第1旅旅长陈佩玉福建保安第2旅旅长李树棠福建保安第3旅旅长赵琳海军陆战队第2旅军委会直辖兵团兵力:共辖17个步兵师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下辖:第13军军长汤恩伯(兼),第52军军长关麟征,第85军军长王仲廉第2集团军司令官孙连仲,下辖:第30军军长田镇南,第42军军长冯安邦第8集团军司令官张发奎,下辖:第36师师长蒋伏生,第50师师长成光耀,第92师师长黄国栋,第93师师长甘丽初,第167师师长薛蔚英第26集团军司令官徐源泉,下辖: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兼),第87军军长刘膺古国民革命军序列二(1938年11月)第一战区(辖区豫省及安徽之一部)司令长官卫立煌第二战区(辖区山西及陕西之一部)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三战区(辖区苏南皖南浙闽两省)司令长官顾祝同第四战区(辖区两广方面)司令长官张发奎第五战区(辖区皖西鄂北豫南方面)司令长官李宗仁第八战区(辖区甘宁青及绥远方面)司令长官朱绍良第九战区(辖区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第十战区(辖区陕西方面)司令长官蒋鼎文鲁苏战区(辖区苏北及山东方面)总司令于学忠冀察战区(辖区冀察文面)总司令鹿钟麟国民革命军序列三(1944年冬)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代)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冀察战区总司令高树勋驻印军总指挥萨尔登副郑洞国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杜聿明总部直辖部队地方绥靖部队军委会直辖部队1939年4月(抗战相持阶段)国民革命军序列第一战区(辖区:河南、安徽两省北部,共12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国军22次大会战

国军22次大会战

美国《LIFE》杂志记者拍摄的国军照片「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八年之间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

抗日战争上的22次大会战,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壮歌。

1.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冯玉祥、顾祝同、陈诚、张治中「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中国军民浴血苦战,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损失后,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唐生智、孙元良、宋希濂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中国首都南京。

由于国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

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殉国)、王靖国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其中忻口战役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忻口战役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殉国)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

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

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主要责任人是谁?

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主要责任人是谁?

南京⼤屠杀国民政府主要责任⼈是谁?上⼀篇我们讲了造成南京⼤屠杀局⾯的原因,今天我们来探究⼀下,南京⼤屠杀的主要责任⼈是谁。

⾸先,南京⼤屠杀的凶犯是⽇本帝国主义,这⼀点⽏庸置疑,我们会在后⾯的⽂章重点论述。

但是,⼀国⾸都被攻陷,城中⼤多数军民却没有妥善安排,这⼀点却是需要我们⾃⼰反思的,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责任⼈⼜是谁呢?1937年12⽉1⽇,⽇本⼤本营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20万⼈的⽇军精锐师团开始对中国⾸都猛攻。

蒋介⽯离开南京,留下唐⽣智为总指挥留守南京。

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

南京保卫战打了12天,最终国民政府⽆⼒抵抗,南京失守,次⽇,惨绝⼈寰的南京⼤屠杀开始。

假如国民政府有效的组织南京军民的撤退,那么就等于留给⽇军⼀个空城,南京⼤屠杀就不会发⽣。

⽽从我们从南京保卫战的时间上来看,⾜⾜⼗⼏天时间,国民政府完全有时间也有能⼒组织这样的撤退。

那么国民政府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这还要从国民党⾼层说起。

国民政府留守南京的部队满编是⼗七⼋万⼈,然⽽,根据唐⽣智的说法,当时真正的军队数额是8万1千⼈,因为留守南京的部队多为上海前线的残部,⼈员损失⼗分严重。

不仅如此,这8万多⼈中还有3万⼈是新兵,基本没有作战经验。

换句话说,国民政府留在南京的部队其实没有多少战⽃⼒。

反观⽇本军队,他们来势汹汹,从其战⽃序列来看,仅甲等师团(⽇军精锐部队)就达到了五个(含⽀队部队),⽇军掌握绝对的制空权,⼜有重炮为依托,可以说,南京保卫战双⽅实⼒悬殊。

然⽽,国民政府⾼层对于当时的态势并没有⼀个明确的认识。

蒋介⽯11⽉底离开南京,他询问了留守总指挥唐⽣智的意见,问南京可不可守,唐⽣智当时信誓旦旦的认为,南京可守。

然⽽,到了12⽉初,⾯对⽇军势如破⽵的进攻,蒋介⽯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他这才重新评估双⽅战⼒,认为南京⽆法固守。

但就是在⽇本节节逼近南京,国军将⼠浴⾎拼杀争取时间的时候,国民政府⾼层却迟迟不能下定决⼼进⾏总撤退。

此时,南京留守部队的最⾼指挥官唐⽣智也是瞻前顾后,他⼀⾯信誓旦旦的宣告要与南京共存亡,可另⼀⾯他⼜抱怨⾃⼰⽆法指挥蒋介⽯的嫡系部队,他迟迟不下撤退命令,时间就这样⼀点⼀点的流逝了。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总共进行了八年一个月又三天,双方总共进行过22次的会战,分别是:松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中条山)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沙)衡(阳)会战、桂(林)柳(州)会战和湘西会战。

而今天我要先介绍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事变爆发后,中国的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任何进一步的妥协,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也准备好打一场防御战争。

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于芦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表示:“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

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至此表明了对日本挑衅的退让底线。

7月28日、30日,日本相继占领北平、天津。

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8月9日下午五时半,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两人,驾驶军用汽车冲向虹桥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

8月10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为闯入机场道歉,但要求中国解散保安队,并拆除防御工事。

日本还借口此事件在8月10日运送增援部队到上海,撕毁了1932年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

针对日军的行动,蒋介石也在8月11日开始调动中国军队进入上海地区,继日本之后背弃了淞沪停战协定,决意对抗日军的进侵。

8月13日,早上上午九点,日军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闸北、虹口,国军守军第八十八师予以还击。

同时日军舰艇主动开始向上海市闸北的国军阵地进行炮击,下午三点,日军在海、空火力支援下,由租界再次向闸北地区宝山路、八字桥和天通庵路发起进攻,国军523团第一营开始在上海八字桥遭遇日本海军陆战队,双方进入战斗状态,八一三淞沪会战就此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令长官唐生智
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
参谋长周斓
副参谋长佘念慈
第71军军长王敬久
第87师师长沈发藻副师长陈颐鼎
第259旅旅长易安华
第260旅(原补充旅)旅长刘启雄
(下辖第××团团长谢家询)
(下辖第××团团长蔡祺)
第261旅旅长陈颐鼎(兼) 副旅长孙天放
(下辖第521团团长郏国选)
(下辖第522团团长不详)
第72军军长孙元良
第88师师长孙元良(兼) 参谋长张伯亭
第262旅旅长朱赤
(下辖第523团)
(下辖第524团)
第264旅旅长高致嵩
(下辖第527团)
(下辖第528团)
第74军军长俞济时
第51师师长王耀武
第151旅旅长周志道
(下辖第302团团长程智)
(下辖第305团团长张灵甫)
第153旅旅长李天霞
(下辖第306团团长邱维达)
(下辖第××团团长不详)
第58师师长冯圣法
第172旅旅长(不详)
第174旅旅长(不详)
第78军军长宋希濂
第36师师长宋希濂(兼)
第106旅旅长李志鹏
第108旅旅长刘英
补充旅旅长李钦若
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副总队长周振强参谋长邱清泉
第1旅旅长周振强(兼)
(下辖第一团团长秦士铨)
(下辖第二团团长谢承瑞)
第2旅旅长胡启儒副旅长温祖铨参谋主任廖耀湘
(下辖第三团团长李西开)
(下辖第六团团长刘子淑)
第3旅旅长马威龙(代)
(下辖第四团团长睢友蔺)
(下辖第五团团长马威龙)
直属炮兵团团长不详
直属骑兵团团长王翰卿
直属兵工团团长杨厚灿
直属军士团团长吴曙青
第66军军长叶肇参谋长黄植南
第159师师长谭邃副师长罗策群
第475旅旅长林伟俦
第477旅旅长司徒非
第160师师长叶肇(兼)
第478旅旅长喻英奇
第480旅旅长(不详) 副旅长莫福如
第83军军长邓龙光参谋长陈文
第154师师长巫剑雄参谋长张驰
第××旅旅长(不详)
第××旅旅长(不详)
第156师师长李江参谋长姚中英
第468旅旅长黄世途
第××旅旅长(不详)
第2军团军团长徐源泉
第41师师长丁治磐
第121旅旅长张习崇
第123旅旅长芮勤学
第48师师长徐继武
第142旅旅长(不详)
第144旅旅长郭浚
(下辖第287团团长赵我华)
(下辖第288团团长曹毅)
江防军军长刘兴
第57军军长缪流
第112师师长霍守义
第334旅旅长马万珍
第336旅旅长李德明
第103师师长何知重副师长戴之奇
防空司令部司令黄镇球
炮兵司令部司令不详
宪兵司令部司令肖山令
(下辖宪兵第2团团长罗友胜)
(下辖宪兵第10团团长不详)
(下辖宪兵教导第2团团长周竞仁)
运输司令部司令周鳌山
江宁要塞司令部司令邵百昌
镇江要塞司令部司令林显扬
江阴要塞司令部司令许康
海军渔雷快艇文天祥中队司令刘功棣第19军团军团长胡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