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法

合集下载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依据,对于维护劳动者
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劳动保障法
律法规进行探讨。

1. 《劳动法》是我国劳动保障领域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的
基本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的劳动制度。

《劳动法》
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
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正当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
单位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和条件。

《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要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等事项,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3. 《社会保险法》是保障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法律,它规定了劳
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了社会保险的基本制度和管理
办法。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劳动者应当参加的社会保险种类和缴费
标准,保障了劳动者在退休、疾病、工伤等情况下的基本生活水平,
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的重要法律依据,只有加强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才
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笔记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笔记

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应有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

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

一、公民与劳动(一)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劳动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

它具有如下明显特征并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1)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

(2)劳动力是生产要素。

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三)劳动者1.劳动者的定义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2)公民的劳动义务和责任。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四)劳动权1.公民劳动权的定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

公民劳动权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

具体内容如下: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参与权,即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

2.公民劳动权的意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

公民劳动权及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

具体内容如下:1.就业权2.结社权3.参与权.学习和研究公民劳动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就业问题提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净化法制环境,明确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1.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简介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确保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合法权益的保护。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内容繁多,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还规定了劳动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等程序和方式。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保障的核心法律之一,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规定了双方在劳动关系建立、履行和终止等方面的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权益保障的具体内容。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程序和方式。

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同时,劳动合同的解除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非法解雇和滥用解约权的情况发生。

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劳动保障领域的重要法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旨在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方面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的解决可以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劳动争议的调解是首选方式,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快速解决争议。

如果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可以申请仲裁。

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由专门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处理。

如果一方不服仲裁结果,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为劳动争议的快速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三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四章劳动报酬第五章劳动安全卫生第六章女职工劳动保护第七章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劳动保障监察和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保护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权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三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自愿协商,平等自愿,本法予以保障。

第四条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下列条款:(一)双方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名称、住所;(二)劳动的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三)劳动报酬;(四)社会保险;(五)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六)劳动纪律、劳动合同期限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方式;(七)违反劳动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的后果;(八)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和途径;(九)劳动者享有的其他权利和福利待遇;(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签字或者盖章。

第五条劳动者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有关其个人情况,不得隐瞒和虚假陈述。

第六条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提高劳动技能,完成劳动任务,不得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

第七条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

因生产经营需要,劳动合同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三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八条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和节假日不受侵犯。

第四章劳动报酬第十条劳动者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取得劳动报酬。

第十一条劳动报酬应当按时、足额支付,不得拖欠。

第五章劳动安全卫生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防范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女职工劳动保护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禁止性别歧视。

第十四条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在法定节假日、产假期间和哺乳时间内,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违反其合法权益。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一、劳动法知识要点劳动法是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包括了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劳动法的知识要点: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主要内容。

2. 工资待遇:工资待遇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权益的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和条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 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

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和法定节假日的休假权益。

5.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解决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关系而发生的争议的解决方式。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仲裁进行解决,也可以通过法院起诉解决。

二、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社会保障法是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方面的保障而制定的法律体系。

以下是社会保障法的知识要点:1.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或社会团体按照一定的规定标准收取一定的费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保障的制度。

2.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指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参保人在工作期间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以领取养老金。

3.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补偿和就业援助的制度。

参保人在失业的情况下可以领取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4.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的劳动者提供医疗、康复和经济补偿的制度。

5. 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指为女性劳动者提供孕期、分娩期和哺乳期的保障的制度。

参保人在生育期间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工资待遇。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全书2023版社会保障法全文202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全书2023版社会保障法全文202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全书2023版社会保障法全文
2023
劳动法2023年完整版
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
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劳动合同书2023电子版(5篇)
劳动合同书2023电子版1
甲方:
乙方:_____
性别:_____
出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住址:_____。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式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式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式一、工资相关公式。

(一)计时工资。

1. 月工资制下计时工资计算。

- 公式: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 - 缺勤应扣工资。

- 缺勤应扣工资计算:- 日工资率 = 月标准工资÷21.75(按照法定月计薪天数计算)- 缺勤应扣工资 = 日工资率×缺勤天数。

- 例如:某员工月标准工资为3000元,当月缺勤2天。

日工资率 = 3000÷21.75≈137.93元,缺勤应扣工资 = 137.93×2 = 275.86元,月计时工资 = 3000 - 275.86 = 2724.14元。

2. 小时工资制下计时工资计算。

- 公式:计时工资 = 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小时数。

- 小时工资率 = 月标准工资÷(21.75×8)- 例如:某员工月标准工资为3000元,当月实际工作160小时。

小时工资率 = 3000÷(21.75×8)≈17.24元,计时工资 = 17.24×160 = 2758.4元。

(二)计件工资。

1. 个人计件工资计算。

- 公式:个人计件工资 = ∑(每件产品的工资定额×个人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 例如:某员工生产A产品,每件产品工资定额为10元,当月生产合格A产品200件,则个人计件工资 = 10×200 = 2000元。

2. 集体计件工资分配计算(假设按工作量分配)- 公式:个人应得计件工资 = 集体计件工资总额×(个人工作量÷集体总工作量)- 例如:某小组集体计件工资总额为5000元,小组共3人,甲、乙、丙工作量分别为100、150、200件,集体总工作量 = 100 + 150+200 = 450件。

甲应得计件工资= 5000×(100÷450)≈1111.11元;乙应得计件工资 = 5000×(150÷450)≈1666.67元;丙应得计件工资 = 5000×(200÷450)≈2222.22元。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法规解读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法规解读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法规解读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法规解读
根据中国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本文将对这些法律的关键要点进行解读。

劳动法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关键法律。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
1. 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要素和形式,雇主必须与雇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工资和工时: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工作时间,雇主必须向员工支付合理的工资,并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不超过法定限制。

3. 劳动保护:劳动法规定了职工的劳动保护权益,包括工伤保险、工龄保险等。

雇主必须为员工购买合适的保险,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培训。

4. 解雇和辞职:劳动法规定了解雇和辞职的程序和条件,雇主不能随意解雇员工,雇员也必须遵守合同规定的辞职程序。

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为居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居民必须按规定缴纳社保费用,以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2. 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法规定了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3. 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各种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失业补助金、医疗费用补偿等,居民可以根据需要申请享受这些福利。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保护劳动者和居民权益的重要法律。

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将有助于维护工作和生活的正当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应有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

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

一、公民与劳动(一)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劳动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

它具有如下明显特征并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1)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

(2)劳动力是生产要素。

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三)劳动者1.劳动者的定义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2)公民的劳动义务和责任。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四)劳动权1.公民劳动权的定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

公民劳动权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

具体内容如下: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参与权,即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

2.公民劳动权的意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

公民劳动权及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

具体内容如下:1.就业权2.结社权3.参与权.学习和研究公民劳动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就业问题提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净化法制环境,明确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新劳动保障法》全文

《新劳动保障法》全文

《新劳动保障法》全文劳动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和劳动关系正常运行的社会条件,或者说实现劳动保障社会化为基本职能的各项法律制度所构成。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第六条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第七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条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工劳动保障法》(以下简称《农民工劳动保障法》)是本着促进农民工实现人权、实施合法保护的原则,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工的社会价值,维护国家法律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宗旨,根据《中华人民入共和国宪法》及《劳动法》等有关法律,修改前有关法律,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实施。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劳动活动的农民工。

农民工是指未落实劳动和就业保障措施、以低技能、低薪酬,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劳动者,既包括以国家、集体或个体劳动者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又包括未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但与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或者劳动者就他所从事的劳动以实际行动直接获得报酬的劳动者。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明确了国家政策、社会责任,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职业发展和公平就业;明确了雇主和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要件、权利义务,保障他们的劳动合同、薪酬待遇以及安全卫生、事故损害赔偿等权益;明确了农民工的户籍制度等;明确了当事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加大对雇主拖欠农民工收入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农民工劳动用工安全、收集及保护他们个人信息等的管理。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中,对雇主拖欠支付农民工劳动报酬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当雇主拖欠支付农民工报酬时,应当按照劳动法定金额及金额比例向农民工支付赔偿金,除给农民工支付赔偿金外,雇主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农民工再次就业的帮助措施;法律规定对对无劳动合同可调解处理的农民工拖欠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成就业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

同时,《农民工劳动保障法》规定,雇主必须对农民工提供安全卫生条件,有责任提供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制度相当的社会医疗保险等保障优惠政策;农民工有权在不侵犯本人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范围内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社会安全活动,参加社会组织。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充分发挥农民工的社会价值,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更好地享有社会发展福祉,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氛围,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劳动保障法心得体会

劳动保障法心得体会

劳动保障法心得体会劳动保障法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对于我们青少年人力资源的重视和对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关心。

在过去,作为一名普通的中专生,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读书才是出路,而工作就只能做苦工。

现如今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变化越来越快,需求各类型高素质人材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用工单位更看重员工的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与职业道德水准已成为当代青年必须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所以说,掌握好一门技术,拥有一项本领,走向社会后便可以从容应付挑战,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首先要熟悉这部法律规定了哪些内容?其次又该怎样运用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理解:1.《劳动法》第二条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2.《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至四十八条详细列举了劳动者享受的权利及用人单位应尽义务。

3.《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4.《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5.《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6.《劳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7.《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还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1.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至关重要。

劳动法就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2. 劳动法是什么?简单来说,劳动法是指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用于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这些法规旨在确保劳动者受到公正待遇,获得合理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3. 劳动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它规定了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资、工作时间、假期、社会保险以及劳动安全等方面。

更具体地说,劳动法主要涉及以下方面:4. 工资: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并要求雇主支付工资的方式和时间。

5. 工作时间:劳动法规定了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工作时间,并要求雇主遵守这些规定。

6. 假期:劳动法规定了年假、带薪假和病假等假期制度,并要求雇主给予员工相应的休假机会。

7. 社会保险:劳动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的范围和标准,并要求雇主为员工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

8. 劳动安全:劳动法规定了雇主应采取的保障员工安全的措施,确保员工免受劳动安全事故的伤害。

9. 总之,劳动法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获得公正的待遇和条件,使他们能够在安全、健康和公正的环境中工作。

10.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权益往往受到侵犯。

一些企业或雇主可能会违反法律规定,不给予劳动者应有的待遇和福利。

11.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需要依靠劳动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发现雇主违反了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起诉雇主。

12.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劳动法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3. 总之,劳动法是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它确保了劳动者能够获得公正待遇和合理条件,在安全、健康和公正的环境中工作。

我们需要加强对劳动法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劳动保护法

什么是劳动保护法

什么是劳动保护法劳动保护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法规,它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机制。

劳动保护法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享有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平的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

一、劳动保护法的概述劳动保护法是规范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通过明确雇主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它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法、劳动保险法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劳动保护法的核心内容1. 安全与健康保护劳动保护法规定雇主必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包括建立和完善劳动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不受职业病和劳动伤害的侵害。

2. 工资和福利保护劳动保护法规定雇主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合理的工资报酬,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雇主还需为劳动者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3. 工时与休假保护劳动保护法规定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每周四十小时,并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

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定的带薪休假,休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不得降低。

4. 平等就业与禁止歧视劳动保护法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残疾人歧视等。

雇主在雇佣和解雇劳动者时,必须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进行任何歧视性操作。

5. 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护法规定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必须订立劳动合同,合同内容应合法、合规,并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同时,劳动保护法还设立了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用于解决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纠纷。

三、劳动保护法的重要意义1. 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保护法明确了劳动者的权益,规范了雇主和劳动者的行为,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劳动保护法的实施使劳动关系更加平等和谐,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久而久之,这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3.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劳动保护法规定了企业应遵守的劳动标准和规范,保证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农民工劳动保障法》(以下简称“本法”),于2007年12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家对当前劳动力市场上多数被称为“大农民”、“移动农民”的农民工采取了法律保护措施,以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并使他们在全国各地尽可能地取得“相同的待遇”。

【目的】本法旨在进一步规范农民工的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利,建立有效的劳动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和发展,加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劳资纠纷处理,推进农民工职业权利的平等化。

【主要内容】(1)确保农民工劳动权利。

本法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行不歧视原则,接受社会监督,落实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劳动权利义务,促进劳动权利的平等化。

(2)规范用工行为。

本法要求用工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履行《劳动法》规定的用工义务,如支付劳动报酬、按期支付保险金,提供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条件等;禁止以任何形式压榨农民工劳动报酬,对农民工提出不合理要求等。

(3)加强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劳资纠纷处理制度。

本法提出,当农民工与用工单位发生劳资纠纷时,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者起诉等方式解决,用工单位一旦发生违法行为,应当就损害部分补偿农民工。

(4)维护农民工的劳动环境、质量及工作安全。

本法提出,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提供安全、卫生、正常的劳动环境,维护他们的劳动质量及工作安全,严格按照法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农民工提供适宜的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

【结论】本法的出台,为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利和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使他们在全国各地尽可能地取得“相同的待遇”,进一步推进劳动权利的平等化。

同时,也推动了以劳动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合法秩序建设,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奠定了重要基础。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一、前言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了本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本文旨在介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介绍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就业、平等工资、劳动安全卫生、提供社会保险、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保护职工权益、劳动合同自愿原则等。

2.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培训、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

3. 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所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4. 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是指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进行解决。

5. 劳动监察劳动监察是国家对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具体规定1. 用工制度用工制度应当符合职工意愿和实际需要,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工资支付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职工的工资。

3. 工作时间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职工正常休息和休假,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不得超过法定工作时间。

4. 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且为职工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领域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

5.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则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6. 劳动监察工作制度国家劳动监察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用人单位依法保障职工权益。

四、总结1. 本文介绍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包括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察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保障法
一、单选题
1、劳动的范围()
A、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
B、农村劳动者
C、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D、公司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
2、下列情形中,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是()
A 未满16周岁的小张与某餐厅签订的劳动合同
B 未满16周岁的小李与某杂技团签订的劳动合同
C 未满16周岁的小王与某快递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
D 未满16周岁的小赵与某保安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
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是()
A 自用工之日起
B 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
C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D 自劳动合同备案之日起
4\关于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资格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B 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可以不满16周岁
C 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D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5\2010年5月6日,张某到某餐厅应聘,5月10日,张某在餐厅老板胁迫下订立了劳动合同,减少了一些劳动者权利,7月10日,有关部门裁定张某和餐厅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该劳动合同应从()起没有法律约束力。

A 2010年5月6日
B 2010年3月10日
C 2010年5月10日
D 2010年7月10日
6、劳动合同期限为3年的,试用期如何?
A、一个月以下
B、二个月以下
C、三个月以下
D、六个月以下
7、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是指
A、08年之前期间的按之前的规定计算,08年之后的按之后的规定,都有12个月的上限
B、08年之前合同一直延续到08年之后的,合并计算期间,按照08年后的规定计算
C、08年之前合同一直延续到08年之后的,合并计算期间,按照08年之前的规定计算
D、08年之前期间的按之前的规定计算,没有12个月的上限。

08年之后的按之后的规定,有12个月的上限。

8、非全日制用工平均每日工作不超过()小时,每周累计不超过()小时。

A、4、24
B、8、40
C、8、44
D、6、36
9、劳动者自愿加班,能否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
A、必须支付
B、可以支付
C、不需支付
D、签有“自愿加班协议”才支付
10、工资支付的方式是A、美元B、金条C、清代银元D、别墅
二、不定项选择题
1\2009年2月,下列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其中,具备法定条件的有()
A 赵女士于1995年1月到某公司工作,1999年2月辞职,2002年1月回到该公司工作
B 钱先生与1985年进入某国有企业工作。

2006年3月,该企业改制成为私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年满50岁的钱先生与公司签订了三年期的劳动合同
C 孙女士于2005年5月进入某公司担任技术开发工作,签订了为期一年、到期自动续期一年且续期次数不限的劳动合同。

2009年1月,公司将孙女士提升为技术部副经理
D 李先生原为甲公司的资深业务员,于2008年2月被乙公司聘请担任市场开发部经理,并约定,先签订一年期合同,如果李先生于期满时提出请求,可以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某企业现有职工80人。

下列情形中,属于经济性裁员的有()。

A、因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需要裁减人员25人
B、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需要裁减人员15人
C、因企业转产,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10人
D、因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要裁减人员7人
3、下列选项中,符合关于工作时间规定的做法有()
A 甲厂因生产经营需要,在与本厂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决定当月每日加班1小时
B 乙厂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的工作时间制度,决定实行每日工作7小时,每周休息1天
C 丙厂发生严重事故,威胁本厂工人生命健康,丙厂决定当日延长工作时间5小时,以便抢修设备
D 丁厂因工作性质对某些工作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4、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A、劳动合同期限
B、试用期
C、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D、商业秘密条款
5、劳动者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
A、用人单位在辞退劳动者时不先通知工会
B、试用期
C、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机劳动者人身安全
D、商业秘密条款
三.案例题
1、甲2008年1月与单位签订了5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3个月。

2009年2月27日,甲在查询社保缴纳记录时,发现单位未缴纳试用期(2008年1月~3月)的社保费。

根据合同上的有关约定,2009年3月28日甲向单位提出补交社保费的要求,遭到拒绝。

于是甲向单位寄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同时,准备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以及补交社保费。

请问:甲的要求能否得到法律支持
学历造假案
王先生以伪造的博士学历,在上海一家上市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一职,期间,他的年薪是24万,合同签订期间是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

但是2011年1月,公司在查询个人学历时,发现王先生的学历是假的,因此,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王先生还给公司所给的所有年薪以及福利待遇,并且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假设你是王先生的律师,本案你该用何法律?(请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
06年1月1日-----10年1月1日
09年1月辞职。

由于单位不及时发工资
我月薪是5万。

当地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
第二种辞职情形:用人单位暴力胁迫我干非法工作。

答案:
1、A 2 B 3A 4A 5C
二、1、BD 2\ACD 3、A CD4、AC
三、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是法定的义务。

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试用期同样属于劳动关系的存续期间,因此,用人单位也应当为试用期内的员工缴纳社保费。

该单位对甲要求补交社保费的要求予以拒绝,甲有权随时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得到经济补偿和补交社保费的待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