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关注三农问题

合集下载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背景材料1、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①从农业生产布局看,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

②从农产品结构看,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从农村产业结构看,林、牧、副、渔比重小,非农产品不发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殖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2)农民收入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能力,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不仅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从近期看,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受冲击最大;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2、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专题三 三农问题

专题三  三农问题

热点专题三:“十七届三中全会”与“三农”问题【热点背景】: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

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

二、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纵观中共党史,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留有特殊意义,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成为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9月26日,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聚焦“三农”问题

聚焦“三农”问题
V=、 2 H 1 /g () 1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h .5 . =4 0 m
中 自 由 下 落 的 物 体 A 和 B 经反 弹后 . 能 上 升 到 比初 位 置 高得 多 B
的 地 方 。A 是 某 种 材 料 做 成 的 实 心 球 . 质
即木棍上升的高度 h 40 m. = .5
展 阶段 的发展 特征 , 总结 经验 教训l以提 ,
( 主要特征 : 品种不 断增多 , 2 ) ① 反映 赋税政策 , 促进农业发展 ; 清朝初年 : ⑤ 鼓
康 雍正 帝实行 高对当 前国家 有关 “ 三农 ” 政策的理 解能 了中外经济的不断交流 ; ②南北差异逐渐 励垦荒 , 熙帝 实行 更名 田 , 说 ③农 “ 摊丁入亩 ” 和地丁银制度 。 力, 进一 步加强对高考时政热点的把握能 缩小 , 明南北 经济 交流 日益频繁 ; 力。
复 到 原 始 值 相 当于 恢 复 阶 段 。 如 果 分析 能 力较 强 , 通过模 型的类 比直 可 接得出上述结论 。
例 5 图 4是 一 个 物 理 演 示 实验 , 它 显 示 : 图 图 4
时 间 内反 弹 . 其 速 度 大 小不 变 : 着木 且 接
棍 B 脱 离球 A 开 始上 升 . 而球 A 恰 好 停
2历 代 中央政 府促 进 农 业发 展 的措施 面积 ; . ④注重兴修水利 , 奠定农业发展 。

中 国 古代 史 上 的“ 农 ” 三 问题
1农 作 物 的 栽 培 、 广 和 引进 . 推
() 1具体表 现 : ①商周 时期 : 后来 习称
的“ 五谷 ” 已经种植 , 都 甲骨文和《 诗经》 也 时期 , 国管仲改革内政 , 齐 发展生产现 : 夏 商西 ① 秦 生产粮食 、 周 时期 : 田水利 有较 大的发展 ; 春秋 有记载 ; 两汉时期 : 通西域 , 了 时期 , 国商鞅变 法奖励 耕织 , ② 张骞 开辟 农 ② 丝绸之 路 , 西域 的葡萄 、 萝 卜等种 子传 布帛多的 , 除徭役 ; 胡 免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战 国 : 桔槔 灌溉 农 田 ; 国修 都江 堰 、 用 秦 人 中原 地区 ; 隋唐时期 : ⑧ 江淮地 区大面 限制 工商业活动 , 禁止 弃农 经商 ; ②唐朝 : 郑 国渠 ,进 一步开发 成都 平原和 关中平

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几个关键问题

组织众多主体 农业提供资金 的最大来源就是银行信 贷。事 实 “ 三农 ” 问题是农 村问题 、 民问题 和农业 个或多个相关 的农副产品项 目, 农 进行生产、 加工 、 销售一体化 的活动 , 并在 上 , 从我国 目前的资金供给状况来看 , 随着我国 问题的总称 。 它涵盖 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 、 社会 参与 , 的方方面面。三农 ” “ 问题事关 占我国 1 亿人 口 发 展过程 中逐渐形 成一个新 的产 业体 系的过 经济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 ,信贷资金也 3 但实际上 , 农村对信贷 6 %的农 民收入 的增加 , 2 事关农村市场的开拓 , 程 。其 中,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追求 的共同 目 出现 了供过于求的状况 。 拉动内需 ,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 促进 事关农村社 标 。 在相互合作参与过程 中, 各方结成 了较紧密 资金却存在着很大的需求 ,是金融行业潜在 的 这是农业产业 化最为本质 的 巨大市场 , 这为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供给 , 开展农 会稳定 ,事关能否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因 的经济利益关系 , 村 的长期信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尽快建立 、 健 面 ,三农”问题成为 当前的热点 ,同时也是难 东西 。 “ 利益机制可 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 一是利益 全农村金融市场 , 加大对农业 的资金支持 , 既成 点 。“ 三农” 问题 是复杂 的, 涉及方方 面面。 以 但 下 问题应是“ 三农 ” 问题 的关键 : 如何创造 , 二是利益如何合理分配。 前者是后者 为农业发展 、 民增收的切实需要 , 农 同时还将推 1关于“ 三农 ” 问题的再认识 的基础 , 是依据 ; 后者对前者有促 进作用 , 是利 动银行剩余资金 的有效利用。 益机制的关键 。 创造利益的最直接主体 , 分为农 3 .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 推动农业技术进 1 三农 ” . 1“ 问题 的概念 运销企业两级 , 他们都为整个 体系的 步。 改革开放以后 , 国农业技术进步虽然取得 我 长期 以来 我 国的农 业 、 村 、 民都 比较 户和加工 、 农 农 都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生 了比较明显 的成效 , 然而 , 对我国今后 的农 业增 落后 , 制约着 国家的经济发展 , 农业、 农村 、 民 利益形成做 出了贡献 , 农 提高生产水平 , 创造更多的 长和发展来说 , 农业技术进步仍然任重 而道远 , 问题 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 出的问题 , 我们 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 需要我们投入大量 的人力 、 物力 、 财力和制定 良 把农业 、 农村 、 农民问题简称为“ 三农” 问题 。中 利润。 2 . 2任何成熟的农业产业化 ,在内容和形 好的政策措施 , 使得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迈得 国农业历史悠久 ,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 业, 养育 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 明。 但 式上都有许 多共 同性 , : 即 以市场为导 向 , 实行 更大 、 更快 , 以保证农业增长和发展的顺利与持  ̄q、 J 龙头企业 按照市 续稳定 。此外 ,从我 国农业资金供给 的形势来 近二三百年来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生产 、 n- 销售一体化经营 ; 下, 农业 和农村长期停滞 和衰落 。 没有得到很好 场需求 , 与农户签定产销合同 , 建立生产 基地 , 看 ,据农业部农 村经济研究 中心 的一份报告预 的休养生 息, 2 世纪 4 年代 , 至 O O 中国农业不仅 提供配套 服务 ; 农民按合同生产 、 交售 , 企业按 测 ,0 1 2 0 2 0 ~ 0 5年 ,我 国农 业 资 金 缺 V 将 由 I 加工 , 把产 品销往 国内外市场 ; 利润 3 3 9 元上 升到 6 2 4 元 ,缺 口程 度 由 7. 亿 2 8. 亿 9 远远落后 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 ,而且国 合 同收购、 内民不聊生 , 农村凋敝 , 绝大多数农 民挣扎在死 在各个 环节 合理分配 , 生产者 、 加工 者、 销售者 4 4 . %上升到 6 2 7 . %。农业资金投人 的紧缺 , 3 将 亡线上 。 建国前 的战乱和 国民党的统治 , 使原本 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共 同体或农工 严重制约我 国农业的正常发展 ,而农业科技进 步对资金投入的替代效应 ,为农业 的稳定增 长 就很赢弱 的农村 、 农业 、 农民处境更为悲惨。建 贸一体化。 3加大对农业 的资金和科技投入 开辟 了一条新 的渠 道。a 大农业科学技术研 . 加 国后 , 为了发展工业 , 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 式来进行 积累,使农 村经济发展 明显落后于工 《 国统 计 年鉴 》资 料分 析表 明 :99 究 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农业科学技术进 步 中 17 ~ 业, 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 。 这种差距 的存 19 年 的 1 年间 ,我国农业的年平均递增率 的源头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 , 97 8 农业科 学技术 的 . %。 6 年均 创制 与研究 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益性的 , 以 难 在, 使我们 的改革首先从农 村开始 。 家庭联产承 为 6 7 其 中农业劳动力 出现 了负增 长 , 0 9 农业资金投入的年递增率 为 直接 成为技术商品 ,而这些技术却 又是农业 技 5 包责任制的实行 ,一度极大地调动 了农 民的生 递增 率为一 . %; 8 产积极性 , 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 , 4 2 . %,农业资金投入增 长对农 业总产值增 长 术进 步和农村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且 能够创造极 6 %;劳动力增 长对总产 出的增 长 大的宏 观效益 的技术成果 。针对农业科学技术 6 很快它的弊端也显露 出来。一家一户 的小生产 的贡献 为 6 . . 总要素生产率 提高对农业 总产 出 研究 这种特殊 的性质 ,政府应从国 民经济整体 1 方式 , 业机械化 的实现受到了限制 。 使农 如何在 贡献 为 1 %; 不触及 农 民利 益 的情况下 解决农业 现代 化 问 增 长的贡献为 3 . %, 中有 9 5 28 其 9 . %来 自市 场 发展 和整体 资源优化配置 出发 ,加大对农业科 3 题? 如何改善城乡差距? 都成为 当前研究 的热 门 化 程度提高 ,2 6 来 自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 制 学技术研究部 门的投入力度 与政 策扶持。b 6. % 7 . 重 的推 行 , 其余约 2 %则为科技进步所致 。综 合 视农 业教育 , 高劳动者 的整体素质 。 民是农 8 提 农 话题。 12现有 的一些错误看法 . 起来 , 资金投人的扩张始终在农业增长中处于 业技术的接受 者。 一项 新技术 、 新成果要在生产 现在在 很多人 的意识 当中存在忽 视 “ 三 主导地位 ,科学技术的能动作用正逐年快 速增 实践中真正发挥效果 , 一方面取决于该项技术 表现 出对资金巨大的替代效应 , 象符合 在应用中的适用化 、 这观 简单化程度 ; 另一方面更重 农” 问题的错误想法 , 的认为 目 有 前我 国农业能 长, 基本保证全国粮食需要就可以了,主要发展工 国际经济增长 的一般规律。增加农业资金和科 , 要的是要有 高素质的农 民 , 对新技术能够顺利 业 ; 的认 为解决“ 有 三农 ” 问题 只要一 段时 间抓 技投入 , 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 民收入增长 接受并熟练运用。 目前而言 , 农 就 我国农 民总体素 抓就能立竿见影 , 不需要长抓 ; 有的认为 “ 三农 ” 的重要举措 。 质还 比较低下 ,文化水平 与科学技术 的接受能 3 . 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加大银行信 力均不 高 , 加上推广人 员缺乏 、 费不 足、 经 农业 问题仅仅是涉及 面很窄 的问题 ,只要就农论农 增加农业资金收入 。 资金要素是农业生 科技人员待遇偏低等等综 合原因,我 国农业新 就可以解决。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 , 际上 “ 实 三 贷支持 , 农”问题 是关 系到我 国改革开放是否 能持续进 产的“ 粘合剂 ”从 我国农 业几 十年 的发展 情况 技术 的推广应用速度是不能令人满 意的。 , 为此 , 行下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 的关键 问 看 ,资金投入 的增长一直并且在今后一个相 当 我们要充分利用农 业中学 、 农业 广播 电视学校 、 题, 它涉及 到各个领域 , 是一个综合 性的问题 , 长的阶段都将左右着我国农业增长 的速度 。我 农业夜校和各种培训班 ,帮助农 民尤其是青年 需要长期不懈 地调整改善 ,真正下力气解决 的 国现阶段农业资金供给来源 主要包括 :政府财 农 民掌�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但是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现状和政策解析。

一、农业生产问题我国农业生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农田面积逐年缩小。

城市化推动了农村土地向城市流转,大量农村土地被开发建设,农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限制。

2.农业生产技术滞后。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机械化、智能化方面远远不够成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也是农村人口流失的一个原因。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现状,不仅影响农民的生计,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改变一些传统农业观念,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意识。

二、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村改革的长期任务。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贫困依然存在。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危房户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

2.税费负担重。

在农村地区,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缴纳的税费相比城市居民来说要更高,这导致一些农民感觉生活负担很重。

3.就业机会少。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比城市要少很多,这导致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策可以从降低农村税负、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可以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三、农村社会问题我国农村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问题。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聚焦三农问题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聚焦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最为面试问题中的热点,今天就为大家举例说明如何在面试中回答三农问题。

【关键词】“三农”工作【政策解读】“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实施办法整体方向: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把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抓手,扎实推进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具体措施拓展:(1)结合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和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2)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2.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改革。

具体措施拓展:(1)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再解决60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2)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3)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

(4)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5)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推进农电体制改革。

加快县级供销社体制改革。

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任务。

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
2、社会保障不完善。
(三)、对策:
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1)、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
(2)、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人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
(3)、要建立劳动合约的认定制度,通过第三者公证,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就具有法律效力;
第五,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热点申论:二代农民工.txt
【背景链接】
热点、焦点之五:“三农”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3、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4、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5、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三农问题大纲

三农问题大纲

三农问题大纲两会热点之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概述: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简介:“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含义: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重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危害:影响社会稳定劳动力过剩1“三农”问题含义 2存在的问题? 农村问题农业问题? 农民问题 3问题原因分析?a“ 三农”的弱质性 b? 制度因素 ? c 政策因素 4解决对策?a 转变发展观念加快改型进程b? 壮大集体经济c 完善惠农政策d健全社会保障e? 加强组织建设1“三农”问题含义编辑“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大问题。

其独立地描述是指在广大乡村区域,以种(养)殖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城市不断现代化,二、三产业不断发展,而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三农”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它不是中国所特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发达国家较好地解决了“三农”问题。

实际上“三农”问题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农民数量多,解决起来规模大;二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三是中国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

2存在的问题编辑农村问题1、农村土地问题: 一是土地承包问题。

土地承包如何合理,承包到户的土地究竟如何处置使用,土地承包如何与人口等因素的变动相适应,等等,许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1 / 5两会热点之三农问题二是宅基地问题。

宅基地究竟属于谁,农民对于宅基地的处置使用权究竟与承包地有什么不同,宅基地的管理分配怎样才合理等。

热点三“三农”问题

热点三“三农”问题

热点三“三农”问题背景材料: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2年12月22日,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闭幕。

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

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今天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14个字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综观一号文件的要求,涵盖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公共服务等等方面,从农民关切到社会热点,文件一一回应。

3、备受关注的2013全国政协一号提案浮出水面。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是由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提案。

提案指出,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粗放,污染日趋严重,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淡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命题视角:会议指出,2012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

据此回答1—3题。

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①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②巩固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③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方针④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表明政府:A.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C.坚持民主执政D.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3.上述材料表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B.从实际出发就能完成既定的目标C.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的逐渐提高,很多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阻力。

下面对我对中国的某些社会问题进行了解:第一方面:医疗问题(一)、当代中国可以到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这也表明了当代的医疗体制转型的困境。

通过调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现象。

1、我国医疗资源的总体不足与分布不均,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的2%。

2、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明显的滞后,目前,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太低, 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只能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

(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滞后,医疗保障系统的危机已显示出抑制国家经济增长的迹象。

(三)、我们可以看到医院的赢利冲动与专业霸权,医疗费过高的主要表现是药费高、化验费高。

门、急诊医疗费中药费在60%以上,住院医疗费用中,药费占50%,化验费动辄几百元乃至几千元“红包”问题是医患关系的焦点。

尽管几乎所有医院门口都贴有“本院不收红包”的告示,但这个告示可能在暗示送红包给主治医生看病开刀的常规化活动。

在市场化的大潮下,送“红包”几乎成为看病、就医的一个“潜规则”。

在医疗改革困境下我们应该反思:1、以减少投入为改革目标是不可取的。

政府不能简单地以甩“包袱”为出发点,而应将投资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钱看成是一种“社会投资”,这样的投资从长期而言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它至少是提升了人力资本。

即便是美国这么市场化取向的医疗体制,政府为消除市场失灵的影响也建构了面向老人和穷人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2、政府对“医”和“药”的监管乏力医院热衷于诱导患者过度消费,而医药公司则从获取巨额利润,并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得利益集团。

政府的卫生部门基本是为大医院和医生服务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利益。

相反,在美国那样的商业保险体制下,健康维护组织等第三方付款人则对“医”和“药”进行了比较有效的监督。

高三历史关于三农问题的热点专题

高三历史关于三农问题的热点专题

产力水平,农业生产长期
停滞落后,阻碍经济发展
四、规律性知识拓展 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⑴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 技术进步、耕作面积扩大、农业生产 工具改进、农作物品种增加、农业人 口迁移等直接关系社会经济的繁荣, 也带动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 古代城市经济发展,为中国近代城市 发展奠定了基础。
⑶前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 策,一度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缩 短与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差距。但 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却 出现了对农民剥夺过多的问题,导 致损害农民利益和挫伤农民的积极 性,且长期得不到纠正,使苏联农 业长期得不到发展。
例题1:简述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 状况及其作用。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 对所有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造?有何影响? 答: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 1949-1952底: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 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与发展; 1956-1978年: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 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1978年以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①两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的实施,标志着 我国封建社会有了一整套的赋税制度和行政 管理制度。
②以两税法为标志,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 田亩为主转变,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逐渐减 少直至废除;两税法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 纳地税。它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 制度,“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
影 响
为大规模集体经济(集体农庄) (影响分两方面P13小字)
措施 1)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变封
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苏 联
2)从产品 分配分析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六热点二 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六热点二 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热点二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分析】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落后是历史形成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但总的来看,农村面貌依然落后。

全国目前仍然有近4万个村不通公路;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没有达到卫生安全标准;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农村人口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收入不高,手中没钱;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还靠天吃饭;目前约占2/3的农民消费支出还不到整体的1/3。

正是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清醒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素材1: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素材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

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三农问题”专题复习一.热点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1号文件)。

这是在近6年连续发出的第6个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通篇贯穿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夯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础、应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挑战、做好新一年“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国民经济热点 三农问题
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 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给给上 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 惊 心的真相,富流如“洪水”、负 担 如“泰山”、债如“珠峰”、 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 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 真理“。李昌平通过媒体震动了 全国,”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 在公众面前。
政府措施
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 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 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 流动
政府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 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 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三农问题”是由我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特 殊国情决定的,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战略 全局出发,必须坚持系统和统筹的观点,必须采取 经济、政治、法律、行政手段以及发挥市场经济 作用等,既要坚持“持久战”,又要保证每个阶段 有目标、有成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实现城 镇化,最关键就是要提高效益,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 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从国 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 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 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 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 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 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 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 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 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 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的八大热点

三农”问题的八大热点

“三农”问题的八大热点作者:韩俊、李力来源:共识网当前,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有关“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中国的“三农”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为此,外交部前不久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深度解读中央有关“三农”政策,并就中国的“三农”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作为曾连续7年参与起草中央一号文件的著名经济学家,韩俊回答了来自美联社、路透社等50余家中外媒体记者的提问,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耕地保护、民工荒以及城镇化发展、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

一、中国为何没有出现“贫民窟”现象?针对这个问题,韩俊谈到,中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出现个别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进程中出现的农业萎缩、农村凋敝的现象,没有大量农民因为失去土地而流落到城市成为贫民,从而导致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现象。

相反,中国农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韩俊表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和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历届中央领导分别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农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等论断。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等社会事业飞速发展,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农民收入连续六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首先得益于国家制定的惠农强农政策。

”韩俊认为,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7个一号文件充分表达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意愿,提出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初步形成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政策体系。

今年三农工作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

今年三农工作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

今年三农工作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作者:来源:《农家参谋》2021年第03期新年新开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意义重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下一步如何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中国人的饭碗能否继续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日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中国农科院调研期间就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抓住“两藏”战略两个要害作为2021年经济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引起公众普遍关注。

唐仁健表示,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核心逻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而种子和耕地就是“两藏”战略的两个要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把这两个要害抓住了,才能从基础上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他说。

唐仁健表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又是建党一百周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意义重大。

农业农村系统已立下“军令状”,务必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并力争稳中有增。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两稳一增”:——稳口粮,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南方双季稻2020年扩种的面积不能减少,同时要提高单产;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小麦面积要力争有所恢复。

——稳大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用于豆制品等的食用大豆国内自给。

——增玉米,重点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

他表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需要强化政策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

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义务和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地,同时完善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要么是由这三个问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紧密相联。

而引起“三农”问题,与制度设计缺陷和结构转换偏差有关。

解决或缓解“三农”问题,目前不能采用过激的办法,企图想让一届或两届政府来彻底解决是完全不可能的,不能操之过急,只能重点突破。

解决“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之外,也要在“三农”之内,既要在近期也要在长期。

近几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决策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到底“三农”问题出在哪里、症结何在?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或缓解它?一、“三农”问题的核心与症结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农民收入问题、税费负担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有许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了,只是那时问题还没有累积到现在这种程度。

另外,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中的诸多问题并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其中有许多问题是相互关联,存在着衍生关系。

因此,在陈述“三农”问题时,不能简单地罗列问题,应该找出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核心问题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

我认为,当前“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要么是由这三个问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紧密相联。

目前的“三农”问题已经和过去的“三农”问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假如说过去有“三农”问题,在80年代中期以前,表现在宏观层面上仅仅是一个产量问题,或者说是食品安全问题;现在“三农”问题已经从食品安全问题演变成一个以收入、消费和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在现阶段,归结起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主要集中表现在城市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要相对落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分析:关注三农问题
一、背景材料
2014年1月19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

全文10000字左右,共分8个部分33条,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为生产的发展创造新的劳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2.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

加大对农村财政投入力度,有利于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让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

4.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就要加大科技驱动力度,引导农户采用先进技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使农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驱动,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6.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等在内的八项重点举措。

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和原则。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认真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以维护人民的利益。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八项重大举措,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体现了上述道理。

7.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正是基于我国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的,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一号文件提出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等举措,则体现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