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传送带问题(教案)
幼儿园有趣的传送带教案

幼儿园有趣的传送带教案标题:幼儿园有趣的传送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有趣的传送带活动,培养幼儿园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提高幼儿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 引发幼儿园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一条长长的传送带(可以是纸箱、长毛巾、活动隔板等)。
2. 多种玩具或物品,如小球、积木、彩色纸张、乐高等。
3. 教师需要提前安排幼儿园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名或三名学生。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有趣的传送带活动,并向他们展示传送带。
2. 教师解释传送带的作用,并提问学生他们对传送带的了解和想法。
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条传送带。
2. 教师在传送带上放置一个物品(例如小球),然后请学生想办法将物品沿着传送带传递给组内其他成员。
3. 鼓励学生讨论和尝试不同方法,以找到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物品。
4. 每轮传递结束后,组内学生可以调整传送带以更好地满足需求。
总结(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传送带活动过程,并询问学生对于传送带的新认识和理解。
2. 学生们分享他们在传送带活动中创新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送带应用到其他场景,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主意。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用彩色纸张或其他材料装饰他们的传送带,使其更加有趣和有吸引力。
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复杂的传送带系统,包括上坡、下坡、环形等元素。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的情况,包括他们是否能有效地参与传送带活动,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才能。
2. 查看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他们在活动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调整传送带来评估。
注意事项:1. 教师应确保传送带活动的安全性,特别是在调整传送带时。
2. 根据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复杂性。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经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发言。
传送带模型高中物理教案

传送带模型高中物理教案传送带模型高中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根底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根底。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根底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浅薄地了解深入到十清楚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学生答复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假如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怎样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答复。
在此根底上教师明确指出: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大量现象讲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传送带课程设计

传送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方式、能量转换过程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传送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加速度及力的作用。
3. 学生掌握有关传送带的物理词汇,并能正确应用于讨论和报告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工具,设计并实施简单的传送带模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解决传送带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计算传送带的运动参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探索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培养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通过了解传送带在工业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倾听他人观点,形成包容、合作的价值观。
本课程设计针对年级特点,结合物理学科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可衡量,有助于教师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传送带基本原理:介绍传送带的工作方式、能量转换过程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机械运动”,第5节“传送带的运动分析”。
2. 传送带的运动状态分析:讨论传送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如匀速、加速、减速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机械运动”,第5节“传送带的运动分析”。
3. 实验操作:设计并实施简单的传送带模型,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验操作”,第2节“制作简单的传送带模型”。
4. 数学计算:利用数学知识,计算传送带的运动参数,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小班科学教案传送带

小班科学教案传送带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教育,可以让幼儿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对科学教育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创造一个有趣、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小班的科学教案传送带,能够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探索科学知识。
二、背景小班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体验和亲身参与的机会。
因此,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有趣、激发思维的学习环境。
三、教案传送带的设计理念教案传送带是一个有机结合科学教学和互动游戏的教具,它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案传送带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互动性强:教案传送带采用了互动游戏的形式,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实验,探索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轻松愉快:教案传送带设计了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实验,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知识全面:教案传送带涵盖了多个科学知识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能够帮助幼儿全面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四、教案传送带的实施步骤1. 制作和安装传送带:教案传送带可以通过购买或DIY制作,可以用彩纸或软木板做成传送带的基础,并在上面安装多个小型实验装置,如小风车、小灯泡等。
2. 主题设定: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个主题,如“空气和水的运动”、“光的传播”等。
选择相应的实验装置安装到传送带上。
3. 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操作传送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有关主题的实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
4. 总结和讨论:实验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素养。
9656传送带教案

9656传送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学生能够掌握传送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学生能够理解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传送带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满足特定生产需求。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传送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难点。
学生对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和分类进行深入理解。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传送带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传送带的图片和视频,引入传送带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介绍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送带的基本原理。
3. 探讨传送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传送带的分类和不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分析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进行传送带的设计与实践。
分组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送带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传送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进行传送带的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操作,学生对传送带有了初步的了解。
中班科学省力传送带教案

中班科学省力传送带教案活动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省力传送带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鼓励孩子们合作解决问题,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1. 长方形泡沫板(作为传送带)。
2. 小圆柱(作为货物)。
3. 胶带。
4. 计时器。
5. 小组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传送带模型,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传送带是怎么工作的吗?”2. 孩子们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省力传送带的特点。
二、制作传送带(10分钟)1. 每组孩子分工合作,利用长方形泡沫板和小圆柱制作自己的传送带。
2. 孩子们用胶带将小圆柱固定在泡沫板上,确保它们能够顺利滚动。
3.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测试传送带(10分钟)1.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传送带放在桌子或地板上。
2. 教师给每个小组计时,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移动小圆柱。
3. 孩子们发现,当小圆柱放在泡沫板的特定位置时,移动起来更轻松。
四、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传送带的工作原理,讨论为什么放在特定位置的小圆柱更容易移动。
2.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省力传送带的原理:利用斜坡和重力作用。
五、团队合作挑战(10分钟)1. 教师设置一个挑战任务:用自制的传送带将一组小圆柱从起点运送到终点。
2. 孩子们分组进行挑战,教师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3. 每个小组记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教师进行简单的颁奖仪式,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省力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活动延伸:1. 孩子们回家后可以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传送带,进一步探索省力传送带的奥秘。
2. 教师可以在班级区域设置一个传送带实验角,让孩子们随时进行实践和探索。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省力传送带的工作原理,还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传送带课程设计

传送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传送带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传送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了解不同类型传送带的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传送带在传递物体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共同完成传送带模型制作。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传送带的运动参数进行计算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业生产和机械设备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传送带在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让学生了解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基本概念:介绍传送带定义、分类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机械传动与输送设备》2. 传送带工作原理:讲解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包括驱动装置、输送带、张紧装置等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输送设备的结构与原理》3. 传送带的运动分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传送带在传递物体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物体的运动与力》4. 传送带设计制作:结合数学和工程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简单传送带系统,完成模型制作。
- 教材章节:第五章《设计与制作》5. 传送带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产中传送带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在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方面的作用。
高一物理专题:传送带问题(教案)

动力学问题专题训练:传送带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传送带问题的特点;2.会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受力情况;3.能运用动力学规律分析和解决传送带问题。
教学重、难点:1、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
2、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基础知识模糊不清;重、难点突破策略:1、突破难点1该难点应属于思维上有难度的知识点,突破方法是灵活运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理论依据,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好物体和传送带的加速度、速度关系,画好草图分析,找准物体和传送带的位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如下:选取研究对象,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隔离处理,就是一个化难为简的好办法。
对轻轻放到运动的传送带上的物体,由于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受到沿传送带运动方向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决定了物体将在传送带所给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物体达到与皮带相同的速度,不再受摩擦力,而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传送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要想再把两者结合起来看,则需画一运动过程的位移关系图就可轻松把握。
若传送带是倾斜方向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因为在运动方向上,物体要受重力沿斜面的下滑分力作用,该力和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共同决定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2、突破难点2在以上两个难点中,第2个难点应属于易错点,突破方法是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方法、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
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练习,做到准确灵活地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讨论、交流、“五环节教学法”、讲练结合。
【例1】一水平传送带长度为20m ,以2m /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已知某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则从把该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的一端开始,到达另一端所需时间为多少?练习1.有一传送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保持以v =2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传送带的课程设计

传送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送带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关键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描述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
3.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传送带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传送带的运动规律和效率。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共同完成传送带项目的探究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工业生产和机械设备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产力的提升,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传送带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 传送带的定义与分类- 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2. 传送带的应用与功能:分析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 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传送带的功能及其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3. 传送带的运动与力的作用:运用物理知识,探讨传送带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 传送带的运动分析- 力在传送带上的作用及其影响4. 传送带的实际操作与探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传送带的工作过程,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 设计简单的传送带实验,观察和分析其运动规律- 探究传送带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5. 传送带项目的实践与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实施一个传送带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超级传送带游戏教案小班

超级传送带游戏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传送带的概念和作用。
2. 能够通过游戏体验传送带的运作原理。
3. 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传送带的概念和作用。
2. 游戏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三、教学难点。
1. 游戏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2. 如何理解传送带的运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
1. 游戏道具,传送带、小球、目标区域。
2. 教学PPT,传送带的概念和作用。
3. 教学视频,传送带的运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PPT介绍传送带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传送带是一种用来传送物品的装置,可以帮助物品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2. 游戏体验(2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台传送带和若干个小球。
学生需要利用传送带将小球从起点传送到目标区域,要求小球不得掉落。
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感受传送带的运作原理,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游戏总结(10分钟)。
每组学生介绍他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总结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4.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传送带的运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传送带的设计,提高传送效率。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送带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不够积极的态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七、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巩固传送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这堂课的反馈,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中班科学教案传送带

中班科学教案传送带一、教案概述在中班科学教学中,传送带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主题,它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设计一堂有趣的传送带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他们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和了解传送带的基本定义和原理;2. 培养孩子们对物体运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材料:长滑梯、小汽车、玩具动物等,绳索、托盘、木块等;2. 准备板书:传送带、物体运动的观察、探索、实践;3. 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引入环节、实践活动、讨论总结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约10分钟)引导孩子们回忆并描述他们在游乐园滑梯上的经历。
提问如下:- 当你们顺着滑梯滑动时,你们感觉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通过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开始思考物体运动的原因和感受,并进一步引出传送带的概念。
2. 实践活动(约20分钟)利用准备好的材料,搭建一个简单的传送带。
首先,将一端固定在一块木块上,然后将绳子拉紧,使其形成斜坡状。
接下来,请孩子们将小汽车或玩具动物等放在托盘上,让它们随着绳子滑下。
观察和记录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3. 讨论总结(约15分钟)让孩子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为什么我们称这个装置为传送带?- 为什么物体会随着斜坡向下滑动?- 不同物体在斜坡上滑动时,有什么不同的现象?通过讨论,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观察力,帮助他们理解传送带的定义和物体运动的原理。
4. 拓展实践(约15分钟)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传送带的应用。
让他们尝试不同材料、不同形状和角度的斜坡,观察物体运动的变化。
比如,加入一些障碍物,看看会发生什么。
5. 结束环节(约5分钟)回顾今天的实践活动和讨论,让孩子们总结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同时也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传送带教学设计实例

传送带教学设计实例传送带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各种年龄和学科的教学。
传送带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轮流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下面是一个传送带教学的实例设计,具体内容为一个小学数学课程。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运算规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一条长约3-5米的传送带(可以使用地板或桌面作为传送带)2. 数学题卡片,上面分别写有加法和减法题目3. 纸和笔4. 奖励小礼品(用于激励学生)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传送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向学生解释传送带教学的概念,并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队长,队长的工作是组织小组成员依次站在传送带的一端。
3. 将数学题卡片混合好,并放在传送带的另一端。
让第一个小组的队长站在传送带的另一端,当你说“开始”,队长开始拿取一张数学题卡片,并回到小组开始解答问题。
4. 当第一个小组的队长回到小组开始解答问题时,你可以给其他小组的队长发放一张数学题卡片。
每个小组的队长都需要在传送带的另一端等待,并按照顺序拿取数学题卡片。
5. 每个小组有一定的时间解答问题。
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的时间限制,比如1分钟。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帮助,但每个小组只能有一个人回答问题。
解答正确的小组将得到一分,并将传送带上的数学题卡片放在边上。
6. 完成一轮后,将所有数学题卡片重新混合,重新分配给每个小组的队长。
7. 进行多轮比赛,每轮结束后,对每个小组的得分进行统计。
根据得分情况,可以给予小组一些奖励小礼品,以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
8.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和分享解题方法。
传送带问题(教案)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传送带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传送带问题;(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传送带问题和其它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运用“五段式”教学法,以问题链的形式由浅到深,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传送带问题的学习,感受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通过对传送带问题的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物理,激发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问题的激情和信念,激发其创造性。
【教学重点】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判定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状态【教学难点】相对位移(划痕)的计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都有安全检查仪,其装置可以简化成如右图所示的一个传送带。
提出问题:人在传送带A点把行李放在以恒定速度V运行的传送带上。
人同时也以速度V匀速前进,行李和人谁先到达B点?2.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传送带做什么运动?人做什么运动?行李向哪边运动?为什么?学生:传送到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受力分析知道,行李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行李向右运动。
(2)行李开始做什么性质的运动?行李会一直这样运动下去吗?行李可能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学生:行李F合=μmg,且为恒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μg。
行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当行李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行李和传送带达到相对静止,摩擦力消失,行李和传送带以匀速运动的速度共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3)行李达到最大速度之前的运动情况:V0、V、a、t、X。
ABV学生: V 0=0; V=V 传; a=μg ; t 加=t V =ug V 。
加速位移 X 加=21at 2= 2ug 2V 传送带位移 X 传=Vt= ug 2V 总结行李整体的运动情况,回答课前问题。
结论:当L>X 加时,行李先加速后匀速。
传送带问题公开课PPT学习教案

【问题一】分析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传送带问题
N f
A G
N
V B
G
【讨论三】传送带“足够长”(物体到B前,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
度,之后由于不再受摩擦力而做匀速运动)
物体做匀加速时间为: v at 得:t1
v a
v
g
物体做匀加速位移为:
v2
2as
得:s1
v2 2a
物体做匀速时间为:
t 2
s s1 v
【问题一】分析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传送带问题
N
f
V
A
B
G 【讨论二】传送带“刚够长”(物体到B时,速度刚好等于传送带的速
度)
物体从A运动到一直做匀加速故加2s 2s
2
a g
(2)s vt v0 t 2
得:t 2s v0
第16页/共42页
挥献携桥凶眄疤荨陪汾赚崃沟沙蓰滞妗瘠呼凄岢後诬凯耄使甸假巴败镤肆蕲铍噤胄馥邝鼓墓执屡龟翠溶仨绲惘朊橐儇孱痫酚砑傧疹
由滑下,那A( )
Q
A.它仍能落在P点
B.它将落在P点的左边
C.它将落在P点的右边
D.无法判断落点,因为它可能落不到地面上来
P
解:传送带不动或逆时针转动时,工件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 均向右,工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均向左,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均等于μmg,工件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性质完全相同,从A 到B一直做相同的匀减速运动.到达皮带右端的速度相同,此 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相同.
。
第5页/共42页
珥刑涨敛稳魔贫治仿盆璋厮燃墨靼开缎轴岳粞洇局甸刨逊哎锫锦捺镇罡冢矸孩窀仿叭楣黍鳕沔豚掐绎磉梨俘窿琼亮洒蹊呸芳毹刎身荼凭澄
传送带教案

教学 重点 难点
物体间总要先保持相对静止,不能满足相对静止的条件时,就会发生相对运动。 物体间总要先保持相对静止,不能满足相对静止的条件时,就会发生相对运动。 若物体是静置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开始加速, 若物体是静置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开始加速,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较大,加速度相对较小,物体和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 摩擦因数较大,加速度相对较小,物体和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它们之间存在着静摩 擦力,物体的加速就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擦力,物体的加速就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 擦力;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小,加速度相对较大,物体和传送带不能 擦力;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小,加速度相对较大,物体和传送带不能 保持相对静止,物体将跟不上传送带的运动,但它相对地面仍然是向前加速运动的, 保持相对静止,物体将跟不上传送带的运动,但它相对地面仍然是向前加速运动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滑动摩擦力,同样物体的加速就是该摩擦力的结果, 它们之间存在着滑动摩擦力,同样物体的加速就是该摩擦力的结果,因此物体一定受 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 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 总之,在传送带足够长的情况下, 总之,在传送带足够长的情况下,由于摩擦力总是阻碍滑块与传送带间的相对 运动,阻碍的结果就是最终使滑块的速度达到与传送带的速度一致, 运动,阻碍的结果就是最终使滑块的速度达到与传送带的速度一致,之后相对静止一 起走。 起走。
2as = 2µgs = 2 × 0.1 × 10 × 20 = 6.3m / s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教案纸(丙)NO:
时间安排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的恒定速度运动在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上后, 将一个粉笔头轻放在以 2m/s 的恒定速度运动在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 的划线。 的初速改做匀减速运动, 上留下一条长度为 4m 的划线。若使该传送带仍以 2m/s 的初速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 2 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粉笔头( 度大小恒为 1.5m/s ,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粉笔头(与传送带 的动摩擦因数和第一个相同)轻放在传送带上, 的动摩擦因数和第一个相同)轻放在传送带上,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 的划线? 的划线? 解析: 在同一 v-t 坐标图上作出两次划线粉笔头及传 解析: 送带的速度图象, 所示。 送带的速度图象,如图 3 所示。 v0 第一次划线。传送带匀速,粉笔头匀加速运动, 第一次划线。传送带匀速,粉笔头匀加速运动,AB 分别代表它们的速度图线。速度相等时( 和 OB 分别代表它们的速度图线。速度相等时(B 点) , 划线结束, 划线结束 , 图中 的面积代表第一次划线长度 点坐标为( , ) ,粉 ,即 B 点坐标为(4,2) 粉 , 笔头的加速度 。 v1 0 t1 t2 图3
第三章传送带教案

一、水平传送带问题的变化类型设传送带的速度为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两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为L,物体置于传送带一端的初速度为凹。
1.v o=O,V。
物体刚置于传送带上时由于受摩擦力作用,将做a=盹的加速运动。
假定物体从开始置于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加=网,显然有:v符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中N、商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Vo/O,且Vo与V带同向a)Vo<v吊时,同上理可知,物体刚运动到带上时,将做a=jig的加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显然有:VoV v带VJEZ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2\曜+2妃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b)V o>v带时,因V°>v距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时,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pg的减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减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顽,显然v带^序源: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减速。
V o>v皆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减速后匀速。
c)V(^0.且V。
与V带反向此种情形下,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上时将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减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减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显然:V>o.即V它、璋时,物体将一直做减速运动直到从传送带的另一端离开传送带。
V<0,即VoV、,顽时,物体将不会从传送带的另一端离开而从进入端离开,其可能的运动情形有:a、先沿V。
方向减速’再反向加速直至从放入端离开传送带b、先沿V。
方向减速,再沿vO反向加速,最后匀速直至从放入端离开传送带。
二、倾斜传送带问题的变化类型1、Vo=O2、V(#0,且Vo与v是同向①VoV v带时②Vo>v缶时3、V(^0.且V。
与v,反向①VoV v带时②Vo>v带时当时,物块在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物块将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并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p<tanO时,物块在获得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后仍继续加速.例1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车站、码头,工厂、车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传送带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传送带问题;
(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传送带问题和其它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五段式”教学法,以问题链的形式由浅到深,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传送带问题的学习,感受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通过对传送带问题的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物理,激发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问题的激情和信念,激发其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判定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
相对位移(划痕)的计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都有安全检查仪,其装置可以简化成如右图所示的一个传送带。
提出问题:人在传送带A点把行李放在以恒定速度V运行的传送带上。
人同时也以速度V匀速前进,行李和人谁先到达B点?
2.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传送带做什么运动?人做什么运动?行李向哪边运动?为什么?
学生:传送到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受力分析知道,行李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行李向右运动。
(2)行李开始做什么性质的运动?行李会一直这样运动下去吗?行李可能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学生:行李F合=μmg,且为恒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μg。
行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当行李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行李和传送带达到相对静止,摩擦力消失,行李和传送带以匀速运动的速度共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3)行李达到最大速度之前的运动情况:V
0、V、a、t、X。
AB
V
学生: V 0=0; V=V 传; a=μg ; t 加=t V =
ug V 。
加速位移 X 加=2
1at 2= 2ug 2V 传送带位移 X 传=Vt= ug 2V 总结行李整体的运动情况,回答课前问题。
结论:
当L>X 加时,行李先加速后匀速。
当L=X 加时,行李恰好完成加速。
当L<X 加时,行李一直做匀加速。
学生讨论:不管行李做哪种运动,总有V 人=V 传≥V 行李,所以一定是
人先到。
(4)当行李换成煤块时,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
如何计算? 学生:划痕的长度即就是煤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根据位移关系则有:
L 划痕=S 相对=X 传-X 加=
2ug 2V 3.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解决传送带问题的一般方法(画波浪线处为解题突破口):
(1)受力分析,求出开始运动时的合外力。
(2)计算加速位移,找出突变点,判断物体整体运动情况。
4.实战演练
【例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以一定的速率v 0滑到水平
传送带上左端的A点,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已知物体能滑过右端的B点,经过的时间为t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
则物体也能滑过B点,且用时为t0
B.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则物体可能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向左加速,因此不能滑过B点C.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点,用时一定小于t0
D.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一定向右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滑过B点,用时一定小于t0
5.巩固提高
【变式训练2-1】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以2 m/s的速度匀速斜向上运行,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0°.现把质量为10 kg
的工件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底端P 处,由传送带传送至顶端Q 处. 已知
P 、Q 之间的距离为4 m ,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32,
取g =10 m/s 2.
(1)通过计算说明工件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2)求工件从P 点运动到Q 点所用的时间.
【思考】
若此题中μ= 滑块多长时间后可到达Q 点? 六、拓展提高、自主练习
1.完成资料P 54 2、P 54 3两题。
2.课后思考传送带传送物体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