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的民族教育问题及发展现状
《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
《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第一篇: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凉山州17个县一、盐源----富饶的贫困县。
盐源有三大宝。
泸沽湖、平川铁矿、苹果,这三样其中任何一项都是闻名天下的宝贝,可三样都落在盐源,居然是贫困县,有点开着奔驰领低保的味道。
但盐源的确这两年发展很快。
经济总量已在全州前列,相信取消这个贫困县的头衔也是迟早的事。
二、西昌----大脚穿小鞋。
西昌是凉山老大不容质疑,西昌不仅代表凉山甚至超越凉山。
西昌在国内外名声远大于凉山,一个卫星基地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就连超级大国美国也格外关注。
四校合并后本该叫凉山学院,就因为西昌名声太大,不得不叫西昌学院。
西昌也很压抑,西凉合并是否值得争论多年,以西昌的实力不说在四川就在全国设立地级市都是顺理成章。
不过这几年这种声音小了,因为西昌在掏空凉山发展中得到实惠。
各县的精英全跑到西昌,房子好卖,生意好做,学校爆满,医院人满为患,冬旅会又是剥削各县的钱建的。
西昌盛行实用主义,左右逢源。
要投资搞项目我是攀西经济区重要一极,要扶贫开发我是三州州府之一,两边通吃,安逸。
所以留在凉山做将头,远比出去单操做帅尾划算。
三、德昌----西昌的铁杆丘二。
西昌、德昌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原属一地,再加上地理位置接近,上千年来西昌一直管理着德昌,因此上上下下都信服于西昌。
你西昌有权有钱,想咋折腾就咋折腾,几乎不要考虑我的意思。
你在安宁河上整个攀钢钒钛基地也无所谓,你发你的财。
我水源污染了,家里不是有饮水机吗,过滤一下就行了。
实在不行捂着肚皮到西昌燧石回来还可以吃午饭,方便的很,谁让你是我大哥呢。
四、会理------冤死的二头。
会理实力在凉山稳居老二,可话语权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和资源丰富闯的祸。
上有西昌虎打,下有攀枝花狼压,后面会东老第还要插上一刀。
就象国际上的韩国,虽然经济实力强大,但不过是周边中俄美日的角斗场,养肥了虎和狼自己就是没有好下场,隐退江湖又不行,只好装麻木。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加大了投入,改善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条件,并且推行了民族团结教育政策。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少数民族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较弱,这导致了他们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匮乏。
与此同时,在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却集中分布,加剧了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这种不平等分配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与其他地区相比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困难。
2. 教材内容缺乏多元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联合共和国,拥有56个少数民族。
然而,在传统教材中缺乏涉及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历史、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内容。
这也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正式教育时无法得到充分尊重和了解,加剧了他们的文化认同困境。
缺乏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体系相对薄弱,师资力量普遍较弱。
一方面,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教师;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原因或者思想观念的限制,只靠当地少数民族居民担任教职岗位,也存在着质量和数量上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中得到专业、全面而有效的指导很困难。
二、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1. 语言环境与课堂沟通问题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以汉语为主流,在少数民族地区如藏区、维吾尔自治区等使用本土语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且合理;然而目前却普遍采用汉语进行授课。
这样导致了在授课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理解障碍,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为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本土语言的培训力度,同时建立多元语言环境。
2. 缺乏文化与历史传承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但教材中却很少探讨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变迁。
这让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较弱,缺乏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深入了解。
凉山的市场分析
凉山的市场分析一、背景介绍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的最南端,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
凉山州辖10个县,总人口超过500万,其中以彝族为主要民族。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市场潜力被认为较大。
本文将对凉山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1. GDP增长情况近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GDP增长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随着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凉山地区的GDP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2. 消费水平凉山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尤其是一些消费需求旺盛的群体,如年轻人和城镇居民,他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将成为市场的潜在需求。
三、市场细分分析1. 农产品市场凉山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产品市场是该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产品涵盖了水果、蔬菜、畜产品等多个品类,其中某些特色产品如凉山火龙果等备受青睐。
投资者可考虑在这一领域寻找商机。
2. 旅游市场凉山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地。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该地区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投资者可以考虑在旅游服务、景点开发等领域进行投资。
3. 教育市场凉山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短缺。
因此,教育市场有望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
投资者可以考虑在教育培训、学校建设等方面投资。
四、市场竞争分析1. 竞争对手凉山地区市场竞争主要来自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
本地企业通常具有地域优势和了解当地市场的优势,而外来企业则可能具有更强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
2. 竞争策略针对市场竞争,投资者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差异化定位、创新营销策略、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五、市场发展趋势1. 产业升级随着政府对凉山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增加,产业升级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投资者可以抓住产业升级带来的商机,寻找新的发展领域。
2. 信息化改造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凉山地区也不例外。
凉山青少年现状分析报告
凉山青少年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凉山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状况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凉山地区青少年的现状,希望能够提供有益的建议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教育状况在凉山地区,青少年的教育状况相对落后。
根据统计数据,该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
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孩子无法顺利上学。
另外,青少年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存在问题,课程设置过于死板,缺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机会。
就业状况由于凉山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青少年的就业机会有限。
大部分青少年只能从事农业劳动或者务农,收入微薄。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指导,很多青少年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此外,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一些青少年会涉入非法劳动,增加了他们面临的风险和困境。
心理健康状况凉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一些青少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另外,社交网络和媒体的普及,也使得一些青少年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社交障碍和成长问题的出现。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青少年本人的成长,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困扰。
建议为了改善凉山青少年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应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保障,提供交通和生活补助,以便更多的孩子能够顺利上学。
2. 多样化课程设置:学校应推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
同时,应加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机会,为青少年的未来就业提供保障。
3.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应对压力的方式。
4.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和帮助。
凉山现状分析报告
凉山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是一个多山区县,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然而,凉山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本文将对凉山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凉山状况的建议。
2. 经济发展不平衡凉山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市场落后等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凉山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方面,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但农村地区的发展却滞后。
另一方面,不同县市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差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同时,鼓励各县市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3. 贫困问题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凉山地区的贫困问题相对突出。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
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导致农业收入较低。
此外,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限制了人们的发展机会。
针对凉山的贫困问题,政府应加大扶贫力度,制定有效的扶贫政策。
一方面,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4. 生态环境破坏凉山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威胁着凉山的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凉山的生态环境,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推行可持续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模式,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
5. 结论凉山的现状分析显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凉山面临的主要挑战。
然而,通过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方的合作,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为了改善凉山的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民的生产条件。
同时,加大扶贫力度,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
凉山民族调研报告
凉山民族调研报告
凉山州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凉山州的民族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首先,凉山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包括彝族、藏族、苗族、布依族、瑶族、白族等多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例如,彝族是凉山州最大的民族群体,他们以勤劳、善良、豪爽的性格著称,其服饰、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次,凉山州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众生活水平较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交通不便,很多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导致民众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成为了凉山州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再次,凉山州的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虽然政府不断加大了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地理条件和文化差异,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问题仍然存在。
很多边远地区的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民众的受教育权益。
最后,凉山州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存在一定的困难。
尽管凉山州政府一直致力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由于历史原因、民族文化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和矛盾。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凉山州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信和交流。
综上所述,凉山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资源。
然而,凉山州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事业存在问题,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凉山州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以促进凉山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总第503期Vol.503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年3月Mar.2021作者简介:卫月函(1994—),女,硕士在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师教育;薛巧巧(1981—),女,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教育、教师教育。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卫月函,薛巧巧(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6)摘要:《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已经进行了两轮。
计划实施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成就与困难并存,凉山州的基础教育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其水平差距和发展阻力仍然非常明显。
本文依托“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聚焦制约凉山州中小学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课程建设,从学校领导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凉山州学校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改进策略。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发展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114-03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推进的区域。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物质上实现了脱贫。
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该地区知识上的贫困现象仍然存在。
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情况更是因为历史原因面临着严峻形势。
凉山州是我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2000年以前义务教育普及人数不足全州人数的1/3[1]。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石,也是阻断凉山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
凉山州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所关心的问题。
凉山彝族教育现状及大学生辅学支教的可行性-教育文档
凉山彝族教育现状及大学生辅学支教的可行性凉山州素有“彝族文化之乡”的美称,有着其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教育方面,形成了“稳抓”基础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民俗寄宿制的完善,实施“两免一补”的助学政策,促进“两基”教育的发展。
[1] 但是发展与困难同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口基数大且彝族同胞众多,受历史发展及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凉山彝族地区教育仍存在“三低、一少、一高”师资力量薄弱等现象。
对凉山教育现状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于大学生而言,支援大凉山彝族地区教育是我们参与社会公益、奉献家乡的良好途径和方法,对培养彝族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师范生教学专业技能;优化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及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特殊环境对教育现状的影响(一)自然环境险要正如李白《蜀道难》中所描绘的蜀中山川之“奇、艰、险”。
凉山地区属横断山脉西南部分支,山川交横、交通闭塞、村落散居。
虽然全州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一村一校”,但部分偏远地区住在山上的彝族同胞,到村小上学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
他们没有校车,更没有营养午餐,学校的教育设施也是极其简单,没有互联网、没有多媒体,一块简易木板,一间空旷的屋子就成了一方教育天地。
学生和老师在这样艰苦的教学条件下学习和生活非常困难,遇到下雨、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情况必然影响孩子的学习进度。
以至于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安全却又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上条件好的学校,干脆就让孩子辍学。
而从教的很多老师迫于教学条件的艰苦往往干不了几年就离开了。
据统计,州内彝族聚居区小学生年流失率平均达到 25%,初中达 11%(数据由州教委提供)。
且 2000 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彝族和其他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相比 6岁及 6 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各项指标均列倒数第二,[2] 截止 2004 年,全州有小学在校生 505691 人,少数民族在校小学生有 252396 人;普通初中在校生 122915 人,少数民族在校初中生有31591 人。
马边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出路
马边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出路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小凉山区,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
在这样的地区,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民族素质、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马边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马边民族职业教育的现状1、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马边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教育投入有限。
职业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为简陋,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同时,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马边民族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未能充分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一些传统专业如农业、畜牧业等,虽然与当地的农业经济有一定关联,但在现代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
而对于新兴产业和市场急需的专业,如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开设较少或教学质量不高。
3、学生就业困难由于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导致就业竞争力不足。
同时,当地的就业机会有限,企业规模较小,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许多学生毕业后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就业稳定性差。
4、民族文化传承不足马边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在职业教育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重视不够。
未能将民族文化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职业技能人才。
5、社会认知度低在马边地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不如普通教育有前途。
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招生困难。
二、马边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马边民族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
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优化专业设置职业教育学校应深入调研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凉山民族调研报告
凉山民族调研报告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部,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地区,拥有多个少数民族群体居住。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凉山民族的生活、文化、传统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需求,我进行了一次凉山民族的调研。
调研发现,凉山州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是最大的民族群体。
这些民族在凉山州各县都分布广泛,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在农业方面,彝族和藏族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他们传承了千年的耕作和养殖技术,种植大米、玉米、高粱等多种农作物,养殖牛、羊等家禽家畜。
而布朗族、阿昌族等一些小族群则以狩猎、捕鱼为生。
凉山州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彩,民族服饰、音乐舞蹈、民间习俗等都有独特的特点。
例如,彝族的传统服饰色彩斑斓,款式独特,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而藏族的传统服饰则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闻名。
此外,彝族、藏族等民族还保留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文化,如彝族的火把舞、藏族的藏戏等,都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凉山州的少数民族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首先,教育问题是凉山州少数民族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缺乏,学校设施不完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导致许多少数民族的孩子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和通信不便,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
此外,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凉山州少数民族面临的挑战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措施帮助改善凉山州少数民族的生活。
首先,加大投入,在教育方面提供更多资源,改善学校设施,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凉山州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通过本次调研,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凉山州的民族文化和问题所在。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凉山州少数民族的发展需求,采取相应措施,为凉山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凉山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efciec u tr es rsi e ea iw. f t o ne aue nag n rl e e v m v
Ke r sYi tn mo s ee tr f in s a (S ) tne y wo d o o u fcu eo a g h n[ Y; h i Au Pr L e
Nai n l a o Me um a Lo g- e m Edu ai n to a Pln f r di nd n tr c to Reo m fr
凉山州学前 教育 资源落后 、 分配不 合理 、 展不均 衡 , 发 体 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州 内学前教育 资源整体水平 与省 内、 国内其他发达地区之间差距 大。就拿凉山州与四川省省 会 成都市作 比较 , 无论从 幼儿 园的数量 、 同幼儿 数 , 是 在 还 人 周率 , 凉山州与成都 市都有很大差距 ( 见下表第一栏 ) 。第
表 1 0 学前 教 育情 况对 比简 表 2 1 0年
幼儿同数( ) 所 幼儿 数 ( 人 ) 万 毛入学率 ( ) %
t e p e c o le u ai n i S af cs t e d v lp n ft e h r s h o d c t n L Y f t h e eo me to h o e
摘 要 随 着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国 (0 0 22 2 1 — O O年 ) 的发 布 , 》 学前 教 育 、 民族 教 育 被 提 上 国 家 教 育 的 日程 。凉 山 彝族 自治州 作 为 全 国最 大 的彝 族 聚 居 区 ,
存 问题及其原 因进行 总结 与剖析 , 并提 出有效 的对策 , 希望 能为发 展我国民族地 区学 前教 育事业提供 一定 的借鉴 。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1. 教育机会不平等在现代社会,尽管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状况,但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的问题。
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体居住在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导致了他们面临更少的教育机会。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学校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都对少数民族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形成阻碍。
2.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依然以汉字为主要授课语言,并没有给予尊重和保护其他种族特有的文化与语言。
由此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正式教育时遇到了许多障碍,他们需要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并且可能面临仅用汉语教学而不能理解的问题。
3. 教育质量不高尽管我国实现了教育普及目标,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一方面,由于资金和资源的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的短缺,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与新型课程融合的困难、学生兴趣培养不够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等原因也加重了教育质量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困境在接受主流教育时,少数民族群体常常面临着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的困境。
他们需要在中文语境下学习和表达自己,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民族特色。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在提供良好的多元文化环境和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上下功夫,让他们既能够成为中国社会中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公民,也能保有自己民族特点与自豪感。
2.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面临就业困难或者仅从事低技能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改善现有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的融合,为他们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机会。
3. 缺乏专门的教师培训与支持目前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缺乏鼓励和支持教师前往那些边远贫困地区任教的政策。
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了该地区部分地区的教育情况。从中感觉到 , 凉山州的教 育状况特别是“ 十一五” 期间在全国贫困民族地区中有一 定代表性, 若能对此作进一步定量的、 规范性的调查和研 究, 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那么, 上对决策, 下对实践都是有益
的。
一
调发展 , 必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经济支持、 人才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教育五个决定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凉山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凉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必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经济支持人才支持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的支持将有力地推动凉山教育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维普资讯
第2 2卷 增 刊
Vo . 2 12
l l  ̄) 教育学 院学报 l
J 0URN F I HU Al S C ANC L EOF UC I OL EG ED AT ON
20 06年 l 2月
D c2 0 e .o 6
西 南 少 数 民族贫 困地 区教 育发 展 问题 研 究
— —
的历史 机遇。以人为 本 , 出教 育的前 瞻性 和 服 务性 , 突 是
缺、 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是经济发展对人才的 急切需求与教育结构、 质量、 效益不相适应的矛盾。从民族 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看 , 教育管理机制还不能适应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 教育的布局和结构不 能适应经济结构 调整的需要 , 育的发展 及培养 的人才 还 教 远远不能满足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建设 的需要, 因而普及义
务教育面临的任 务相 当艰 巨和紧迫 。同发 达地 区 比较 , 民
族 贫困地区的教育仍然处 于低层次 、 低水平 , 尤其在经济快
简析四川凉山州彝族现代教育现状
简析四川凉山州彝族现代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姓名佘燕娇专业行政管理学号0812735 )摘要:教育是一个关乎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对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来说,教育是摆脱贫困,获得全方位发展的根本途径。
凉山彝区的现代教育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然而,与其他民族或地区横向比较,其教育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关键词:一彝族现代教育;问题现状;对策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彝族人口167万,占总人口的42.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和语言的民族,历史上的彝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彝族教育历史悠久,起源于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历史上彝族人民没有创办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这不等于彝族没有古代教育。
从久远的古代教育到近代的家支教育,彝族人民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力属于自己的灿烂的文。
然而,很奇怪的是,拥有如此丰富文化的彝族人民大多数现在却处于愚昧贫困之中,彝族的现代教育十分滞后,问题重重。
一、彝族现代教育几个突出问题及原因:(一)、求学困难,流失率高,文化水平低: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各民族现代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彝族地区的现代教育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然而,在看到这些成就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如今彝区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求学困难,流失率高;整体水平低;横向比较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目前,州内彝族聚居区中小学生的流失率已达近几年的高峰,而且流失范围还在扩大,小学生年流失率平均达到25%,初中达11%(数据由州教委提供)【1】。
且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彝族和其他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相比6岁及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各项指标均列倒数第二。
由此,无法忽视一个严峻的事实,与其他民族相比,彝族现代教育发展缓慢总体受教育程度低。
简析四川凉山州彝族现代教育现状
简析四川凉山州彝族现代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姓名佘燕娇专业行政管理学号0812735 )摘要:教育是一个关乎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对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来说,教育是摆脱贫困,获得全方位发展的根本途径。
凉山彝区的现代教育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然而,与其他民族或地区横向比较,其教育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关键词:一彝族现代教育;问题现状;对策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彝族人口167万,占总人口的42.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和语言的民族,历史上的彝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彝族教育历史悠久,起源于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历史上彝族人民没有创办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这不等于彝族没有古代教育。
从久远的古代教育到近代的家支教育,彝族人民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力属于自己的灿烂的文。
然而,很奇怪的是,拥有如此丰富文化的彝族人民大多数现在却处于愚昧贫困之中,彝族的现代教育十分滞后,问题重重。
一、彝族现代教育几个突出问题及原因:(一)、求学困难,流失率高,文化水平低: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各民族现代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彝族地区的现代教育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然而,在看到这些成就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如今彝区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求学困难,流失率高;整体水平低;横向比较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目前,州内彝族聚居区中小学生的流失率已达近几年的高峰,而且流失范围还在扩大,小学生年流失率平均达到25%,初中达11%(数据由州教委提供)【1】。
且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彝族和其他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相比6岁及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各项指标均列倒数第二。
由此,无法忽视一个严峻的事实,与其他民族相比,彝族现代教育发展缓慢总体受教育程度低。
凉山三大行动反思材料
凉山三大行动反思材料凉山藏族自治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
为了推动凉山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凉山州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其中包括凉山三大行动。
这三大行动分别是教育、卫生和安居工程行动。
在实施这些行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进行反思,以更好地改进工作。
首先,就教育行动而言,凉山州在基础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修建了许多教学楼、图书馆等设施。
此外,还加强了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水平。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凉山的教育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硬件设施来解决。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需要投入资金,更需要改革教育体系,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更实用的职业教育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凉山的教育事业能够真正发展起来,不再仅仅是表面上的美景。
其次,卫生行动是凉山州在基础卫生和医疗设施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这一行动中,凉山不仅修建了许多卫生站和医疗设施,还加大了对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招聘力度。
这些措施使整个凉山地区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居民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在实施这一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生的素质培养。
只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医生的培训,才能更好地满足凉山居民的医疗需求。
最后,安居工程行动是为了改善凉山州农村地区的居住条件。
在这一行动中,政府修建了许多农村安居房,并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
这些措施使农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安居工程不能只停留在房屋建设上,还需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等问题。
只有全方位地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脱贫和发展。
总之,凉山三大行动在推动凉山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反思这些行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凉山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山州的民族教育问题及发展现状
学生:马玢
学号:112015313990332
专业:少民骨干
班级:6班
摘要
本文主要简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的民族教育的发展现状,并简述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三点针对性意见。
随着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如何提高该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该地区的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变得重要。
在该地区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教育资源稀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对于整治教育的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进展等,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重视双语教学,提高人民重视教育程度,政府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等。
一、凉山州民族教育的基本概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面积6.01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
全州总人口435.6万人,有彝、汉、藏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1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8.9%。
其中彝族人口197.5万人,占总人口的45.%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2.%2,彝族聚居程度非常高,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解放前,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压迫,这里的人民长期处于一种与外界隔离的状态,接受的现代教育几乎为零,只有少数富裕的奴隶主和所谓的黑彝家庭能够接受传统的毕摩教育,接受的汉文化也是少之又少。
而整个凉山州的民族教育是在1956年-1959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使得普通的老百姓能够接受基本的现代化教育。
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和政治经济条件下跨时代移植初创起来的凉山民族教育,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幼稚性和外在性。
所谓脆弱性,主要指发展教育的当地经济支撑不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没有清醒的认识,缺乏送子女入学的迫切愿望;所谓幼稚性,主要指教育自身的各项基础建设起点较低,办学路子不切合地区特点、民族特点,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低,抗冲击能力弱;所谓外在性,主要指初创时期靠外因推动比重较大,内在动力不足,最突出的表现是外援教师使用彝族学生完全不懂的汉语课本和汉语进行教学,靠彝族社区之外的经费支持,搬用内地的办法来办学,群众抱着响应号召或“出学差”的思想被动地送子女入学。
为此,现代教育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和结合不够紧密,现代教育扎根于彝族地区的土壤之中,需要较长的渐近过程,也就决定了凉山民族教育发展的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二、凉山州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凉山州民族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昌市以及周边距离较近的县级地区,例如冕宁县、德昌县等,但大部分地区仍然与内地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较大,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差距甚远。
凉山民族教育除了存在教育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初中学生流失严重,“普九”巩固提高难
由于凉山州境内的县一级地区大部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学生入学年龄偏大,外出打工挣钱的吸引力非常大,初二、初三外出打工现象比较普遍,初中学生流失严重,巩固提高“普九”成果非常困难。
2、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均衡发展难
凉山州的区域性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教育自身发展的二元结构非常突出,县与县之间、县内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凉山州境内县级地区经济贫困,生活条件艰苦,导致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来到这里,虽然国家一直提倡西部支援政策,但是对于优秀的教师大部分还是愿意待在经济良好的地区,类似于凉山州特别偏远贫困的地区教育资源的稀缺,使择校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区优质教育学校人满为患,教师工作超负荷运转;边远地区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国家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均衡发展困难重重。
3、教育观念滞后,民族职业教育发展难
凉山州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观念上仍然存在对于教育不够重视,并且认为务农外出打工等并不必读书差的思想。
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宣传不够,投入不够,少数民族学生读职校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都不足,上职中读书的人数很少,民族职业教育举步维艰。
4、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双语教学的应有作用和效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彝语言文字在凉山地区政治、经济、农业、旅游、社会事业和公共建设等各项事业中的社会使用范围小、频率低、功能低,各级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力度不够。
从教育内部来看,在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彝族儿童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汉语的掌握特别差,不能够很清楚的理解汉语的意思,所以用纯粹的汉语教育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存在“听望天书”的问题,并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而能够运用双语教学的老师稀少,政府部门也不够重视,所以导致上学后成绩也无法提高等问题的出现。
5、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低,培养高层次人才难
凉山州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11个民族聚居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州还有40多万贫困
人口还未解决温饱问题,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尽管近几年有不少的彝族学生以高分考进清华等重点大学深造,但多数群众难以承受优质高中、优质大学的高收费,使优秀的学生放弃了上高中和大学的机会,高层次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困难重重。
三、凉山州民族教育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考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深化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德育特别是民族优秀的传统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关心学生学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力度,强化教育教学科研,提高课程管理水平;大力倡导和推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民族地区的学校要从教育、建制、预警、督查着手,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一是要切实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增添安全应急措施,配合有164关部门开展好安全隐患排查,杜绝重特大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发生,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二是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能力,要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三是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学校安全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法律责任,保护学校及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3、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双语教学
搞好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双语兼通”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进和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资源向民族文化资本转变;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贯彻落实国家民族及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法律原则的具体体现。
对于一个民族的母语教学承担着负载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
文化,并预示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外语是无法取代母语的位置。
我们要纠正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错误观念,要爱护和尊重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
4、政府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针对各县级地区的具体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的支持,例如划拨更多的教育经费,培养更多愿意去支教该地区的优质老师,提供更多良好的教育资源,这都是为了更好地使凉山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发面得到长效地发展,所必须做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