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并立》教案_5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学讲预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学讲预案

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学讲预案学案设计:张雷二、合作助学(一) 知识整合,构建历史时空概念小组讨论:通过设计示意图,整合成两条知识链(二)问题探究——关于战争的讨论小组讨论:1、请结合史料分析辽、西夏、金统治者挑起战争的主要原因。

2、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请想像一下战争给你们一家带来的影响。

3、你知道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有关的成语典故吗?请说一说。

(三)问题探究——关于和议的讨论1、历史剧场:发生在小酒馆里的故事2、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归纳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3、小组讨论:评价澶渊之盟三、拓展导学参观辽、西夏、金文化展示厅请思考:1、为什么契丹、党项和女真族能创造出这么灿烂的文明呢?请举例说一说。

2、少数民族文化有没有给汉族文化带来影响呢?请举例说一说。

四、检测促学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北宋和西夏的关系战:多次发生战争。

和:1044年达成和议。

1115年,⑦________建立金朝。

后灭辽灭宋。

1127年,⑧________建立南宋,定都⑨________。

南宋与金战:南宋抗金中,⑩_______统帅的岳家军最为突出。

和: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

的示意图是()2、南宋的抗金将领中,最杰出的是()A.文天祥 B.岳飞 C.郑成功 D.杨业3、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这里,“胡虏”“匈奴”都是指(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政权并立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小强想写关于南宋内容的论文,下面哪个论文题目不能用? ( )A.澶渊之盟B.岳飞抗金C.繁华临安D.纸币的使用6、“澶渊之盟”的影响是 (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促进双方经贸发展。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和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朝代和事件,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

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较为清晰,有的学生则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2.难点:辽、宋、西夏、金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相关知识。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3.历史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和北宋的建立。

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北宋时期,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民族国家并立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word教案 (7)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word教案 (7)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学习目标清楚两宋、辽、宋、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民族,都城)知道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知道岳飞抗金事迹自主学习目标1:初识辽宋夏金完成以下的表格,各小组的成员通力合作,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目标2: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与和(一)北宋与辽的和战▲(重点识记)1、战:北宋初期,宋太宗两次攻辽,都告失败,辽宋之间处于紧张的战争状态。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前锋直指澶州城,威胁北宋都城安全2、和:澶渊之盟订立时间:订立双方:在位皇帝:影响:澶州之盟中是宋辽双方势力相互平衡下相互妥协的产物,辽占尽便宜,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消极);但合约时双方结束了战争状态,保存了百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换来了两国百姓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对辽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积极)注:1125年,金朝灭亡辽朝。

1127年,金朝灭亡北宋(即靖康之变),同年赵构建立南宋。

(二)宋夏和战1.战:建国初年,西夏与宋之间进行过多次战争,2.和: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于是宋、辽西夏形成、的复杂政治格局(三)南宋与金对峙1.战:(▲岳飞抗金)(1)以为代表的抗金军民,为收复中原而浴血奋战。

(2)岳飞率领在会战中重创金军主力骑兵,并趁胜夺回许多失地。

(3)在宋军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和宰相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屈膝向金朝求和,以“”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

2.和:(▲绍兴和议)(1)订立时间:(2)订立双方:(3)影响:此后近百年,宋金之间虽也发生过战争,但并未影响南北对峙的基本格局。

在相对和平的形势下,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南方社会经济更有长足发展。

合作探究电视剧《天龙八部》红遍大江南北,里面的英雄人物多,大家交流交流你所知道的主人公是哪个政权和民族的,要求把本节课学习到的朝代名字都说齐了,你们做得到吗?(南宋除外)。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word教案(6)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word教案(6)

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程标准】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收集有关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有关史实,提高收集整理资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叙述和演绎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归纳和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增强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讲述有关历史故事,编演历史情景剧,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和战关系以及汉化的过程,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通过重要史料的学习,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认识少数民族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习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处理办法自主学习:收集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讲述和演绎历史。

直观感知:收集图片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应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图片、影音资料教学。

分析探究: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列表归纳:制作表格,归纳重要史实。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处理办法资料增补:收集补充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通过课件展示,增强直观性,降低理解难度。

启发引导:设置探究性问题,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民族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1.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议,共同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
2.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与局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风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索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及其相互关系;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2.难点:理解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的民族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分析并评价三个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与局限。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的历史,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民族关系、国家统一的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辽的建立和发展、西夏的建立和发展、北宋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三者之间的战争和和平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辽、西夏和北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唐朝的兴衰、五代十国的分裂等。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辽、西夏和北宋这三个国家的具体历史背景和关系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础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关系,掌握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关系。

2.难点:分析辽、西夏和北宋之间的战争和和平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辽、西夏和北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辽、西夏和北宋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辽、西夏和北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3.资料:教师收集关于辽、西夏和北宋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和视频等。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并立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唐朝的衰落、五代十国的分裂等。

但他们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了解相对较少,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并立关系还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2.难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简要介绍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通读教材,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原创] 辽、宋、西夏、金并立 教案及反思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原创] 辽、宋、西夏、金并立 教案及反思

华师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时教案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识记(1)了解两宋和辽、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2)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2.能力培养(1)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宋金对峙形势图》(2)比较颤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

(3)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既是两宋统治者屈辱妥协和议,同时又对双方的和平相处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岳飞和秦烩的有关内容,探讨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和战,勾画出抗战与投降的不同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地图和插图进行识图教学。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表格来学习两宋、辽、西夏、金等政权建立情况,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辽、宋、西夏、金并立,增强对祖国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认识。

(2)过学习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的崇敬、爱戴之情。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和战以及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是本课的重点。

重点突破:1.对于两宋与辽、西夏与金的并立,运用表格进行概括和总结,使学生把思路清晰。

2.运用图片示意法讲述讲述两宋与辽、西夏与金的和战,易于学生理解。

3。

分析讲解法。

对于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补充一些材料,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

难点突破:补充增加一些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自己感悟,再加上教师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A、西夏B、辽C、元朝D、金
4、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岳飞誓死抗金的故事家喻户晓,岳飞抗金时南宋的皇帝是()
A、宋高宗B、宋真宗C、宋徽宗D、宋钦宗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摘自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写的《满江红》,他是()
A、辛弃疾B、岳飞C、苏轼D、李清照
辽、宋、西夏、金并立
一、学习目标
熟记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
了解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难点:如何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
三、教学过程
补充与完善
(一)导学提纲
1、两宋、西夏、辽以及金建立者、都城、建立民族
2、澶渊之盟的内容及评价
(四)重点、难点的分层应用
1、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宋祖”指的是()
A、杨坚B、杨广C、赵匡胤D、赵构
2、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和议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与辽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3、1127年,攻占北宋都城东京,掠走徽宗、钦宗皇帝以及王公大臣等,灭亡北宋政权的是()
3、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自立为大夏皇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4、宋夏和战:西夏与宋多次战争,后双方达成和议。
三、宋金对峙
1、金朝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定都上京。
2、辽朝灭亡:1125年,金朝灭了辽朝。
3、北宋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徽宗和钦宗,北宋灭亡。(“靖难之役”)
(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
朝代
时间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3、学生阅读课本。
思考:南宋政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南宋军民抗金特别是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抗金取得胜利的时间、战役。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后讨论,进行归纳:岳家军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当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南宋政府急于向金求和?启发学生从三方面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人们仍然非常尊敬岳飞,为什么?得出结论:岳飞的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中原地区较发达的经济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次,岳飞为正义而战的精神令人崇敬。收集岳飞抗金故事,增强学生对岳飞的了解和认识。
1、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认识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关系观。
3、通过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逐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发展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学习分析事物发展特征的方法;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学习对事件的评价方法。收集岳飞抗金故事,增强学生对岳飞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学习信息获取与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契丹人、党项羌、女真人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关系观;通过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辽、宋、西夏、金之间并立关系的建立以及岳飞抗金。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填写表格、师讲授、师生共同归纳的方式进行处理。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图片、示意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学案例
2.各小组通过讨论、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课堂分享。
3.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他人能力。
3.创设情境,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并立时期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期的基本情况,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
-辽:介绍辽的建立、政治制度、疆域范围、经济发展等。
-西夏:介绍西夏的建立、政治制度、疆域范围、经济发展等。
-北宋:介绍北宋的建立、政治制度、疆域范围、经济发展等。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并立时期的疆域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那么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并立共存的呢?”以此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3.结合历史故事,以讲述、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并立时期历史事件的兴趣。
(二)问题导向
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各政权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哪些影响?”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3.教师在解答问题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北宋时期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这幅画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生活?”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城市生活,反映了北宋时期经济的繁荣。
3.教师过渡:“在北宋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时期,那就是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时期。那么,这个时期有哪些特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背景,包括各民族的起源、发展及地理位置。
2.讲解辽、西夏与北宋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
3.详细讲述重要历史事件,如檀渊之盟、绍兴和议等,分析这些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强调民族关系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5.情境体验,提升感悟:设计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课堂小结,巩固知识: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7.教学评价,促进发展: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的历史故事,增进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培养家庭学习氛围。
作业要求:
1.字迹清晰,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2.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3.作业提交时间:下一节课上课前。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熟记辽、宋、夏、金政权建立。

的建立情况;2.了解澶渊之盟;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3.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1.识别?宋、辽、西夏形势图?与?宋金对峙形势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2.比拟颤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3.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既是两宋统治者屈辱妥协和议,同时又对双方的和平相处产生了积极影响;4.结合岳飞和秦烩的有关内容,探讨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理解;5. 联系课外知识,收集有关杨家将的戏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学习辽、宋、西夏、金并立,增强对祖国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开展的根底上的认识。

2.过学习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的崇敬、爱戴之情。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局部,从而更正确地对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岳飞抗金。

难点:比拟颤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杨家将〞各种文学作品图片。

由P44“思考与讨论〞导入:“杨家将〞的故事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在后世广泛流传,杨家男女老少,一门英烈,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有个性,深受民众喜爱。

请说说,你最喜欢哪位人物?同时请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史实与故事有什么区别?学生交流后答复,教师就此导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学习新课〔一〕宋与辽、西夏的和战宋辽之间时战时和。

他们的战和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阅读课本39-40页内容答复:〔1〕战:宋太宗两次攻辽失败。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虽然有时会有战争出现,但扭不断的中华魂会将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契丹与党项都是少数民族,在辽和西夏的兴起中他们都积极向汉族学习,汲取汉族优秀的文明和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战争与和平
2、既然辽和西夏在兴起中都向汉族学习,那么他们建立政权以后和汉族建立的北宋政权之间关系如何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微课视频《辽与北宋的和战》
通过微课视频我们了解了辽宋之间关系的变化
③和平的局面为北宋、西夏、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符合人民的愿望
④北宋与辽、西夏友好交往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三、交融与发展
1.多媒体展示考古发现中融合契丹、汉族、党项族多元文化的文物
2.总结概括: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和争斗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பைடு நூலகம்
3.学生讨论自由发言:从这些考古发现中你得到什么启发?(言之成理即可)
多媒体展示汉唐版图与北宋版图
1、相比于汉唐时期的版图,北宋的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北宋的版图相对于汉唐版图,失去了北方大片疆域。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北宋汉族政权与契丹建立的辽,党项建立的西夏政权并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
北宋与辽的关系——战和
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守内虚外)
1004年澶州战役
1005年澶渊之盟
小组讨论一:阅读材料思考北宋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和辽签订盟约?”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材料二
国家纳契丹和好已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虽每岁赠遗,不及(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一、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1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1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D.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5、在“陈桥兵变”中做皇帝的是()
A.赵匡胤B.赵匡义C.赵构D.赵普
六板书设计。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辽、宋、西夏、金的建立
辽、北宋、西夏、金、南宋
西夏 辽———1125年金灭辽——1127年靖康之变 西夏 金
北宋 南宋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齐读目标了解学习任务
3.1038年,党项族首领称帝,国号,定都,
4、1115年,女真族领袖在会宁府建立,会宁称为。
5、年,金灭辽。年金军攻打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徽宗、钦宗,北宋灭亡。辛免于难的大臣们拥立钦宗的弟弟为帝,南宋统治开始。
(三)学生展示完成情况。教师出示幻灯片。
学生展示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理清思路知道各政权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的基本情况。然后提示这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情况都相同,只有汉族的北宋通过兵变方式建立的。下面我们就穿越历史去看看当时的情况,请欣赏历史剧表演陈桥驿兵变。
五 当堂检测
1、基本上结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政权是( )
A.北宋B.南宋C.辽D.金
2、以下政权被金消灭的有( )
①辽②北宋③西夏④南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④
3、下列四幅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正确的( )
4、
5、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的方式是()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问题导读。
熟悉教材,弄清各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完成检测
展示学习情况
表演历史剧
合作讨论,共同完成。根据表格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动手做一做,加深印象。学会做简单的示意图。
回忆本课所学,理清知识点。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1

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1彭州市清平中学吴思忠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建立辽、宋、西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西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发展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和议是中华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关系观。

通过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2、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主)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等。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学情分析:通过导学案预习情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通过阅读和做填空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知晓。

但是对于这一时期的政权分立状况及他们之间的和战关系,还需上课是学习,理解;对于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需通过“和”与“战”的往来来认识,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断融合发展的表现。

“杨家将”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很丰富,可以用“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新课导入:首先,介绍这节课开始学习第七学习主题的内容。

投影一张封面。

接着,投影两张地图(两张地图的特点是总的版图是一样的,其中一张是完整的,另外一张是被分成很多小的部分的),让学生说出这两张图片的不同点。

(完整与四分五裂)学生回答后,启示,分裂也带来某些契机(某些民族的发展空间)。

再投影三张小的图片,分别是汉文、契丹文、西夏文(意在说明各民族的文化发展)。

老师置疑:他们是怎样建立并壮大起来的呢?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各民族的独立、快速发展呢?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各民族政权的建立。

(指导学生看书)二、新课过程:学生看完后,请学生来完成。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word教案 (4)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word教案 (4)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一、《课程标准》内容: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越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了解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尝试对两次和议做出客观评价;在学习关于“宋夏议和”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增强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比较辽、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与宋的关系以及汉化的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了解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的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也辽和西夏的战争与议和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四、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五、教学准备:1、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

2、制作多媒体软件。

3、通过教参等教辅用书查找相关文字资料。

4、准备几段历史影视资料的视频。

六、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本课内容。

2、熟悉历史地图册中跟本课有关的内容。

3、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人物资料或图片。

4、自己编历史小故事,课堂上交流。

七、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解释第二单元课题的含义,“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指的是唐后中国又一次陷入分裂状态,民族政权纷纷建立,相互交战,战争频繁,中国处于大动乱状态,但各民族间的交流却不断强化,民族融拿来趋势日益明显,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5-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5-部编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

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和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如何评价檀渊之盟,宋、西夏和战?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表格、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用他们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

(展示《北宋建立形势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当时与之并立的政权还有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吗?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二、讲授新课(一)崛起与并立1.契丹的兴起与政权建立(1)、多媒体出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1)请问这首诗歌描写的是哪一少数民族?(2)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生活情景?(预计效果,学生回答:契丹;游牧、狩猎)(2)、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介绍契丹族的活动区域与契丹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识记目标
1、了解两宋和辽、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
能力培养
1、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宋金对峙形势图》
2、比较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

3、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既是两宋统治者屈辱妥协和议,同时又对双方的和平相处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岳飞和秦桧的有关内容,探讨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理解。

5、联系课外知识,收集有关杨家将的戏目。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辽、宋、西夏、金并立,增强对祖国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认识。

2、过学习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的崇敬、爱戴之情。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
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杨家将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为什么会得到后人的赞扬?抗击辽军,保国为民(杨家将是抗击的那个民族的进攻?—契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七课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辽朝的建立
1、这些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唐朝中后期,趁政局混乱迅速崛起,建立了政权。

契丹族建立政权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措施)请对照导学提纲看课本35页完成。

2、“国制、汉制”是什么意思?结合35页小字部分解释。

3、契丹族过什么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
36页上面的两幅图。

4、五代十国:在辽朝建立前后,内地又是怎样的呢?唐朝灭亡后,中华大地又处于分裂状态,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五个朝代,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则出现了十个政权。

(教师讲清五代、十国包括的朝代和出现的顺序和并立情况)历史上和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是由哪个朝代完成的?
(二)北宋的建立
1、对照导学提纲(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通过什么事件阅读课本36页第一段
2、让学生讲陈桥兵变(也叫“黄袍加身”)这一典故。

3、赵匡胤建立北宋是一次典型的武将凭借兵权夺取政权的事件,怎样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他们是怎样做的?阅读课本36页至37页回答、
(三)北宋与辽的和战
这时中国大地上主要是北宋和辽并立,宋辽之间时战时和。

他们的战和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阅读课文回答:
1、战:宋太宗两次攻辽失败。

师:第一次是979年在高梁河一带宋辽交战,由于宋军刚刚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军疲劳,宋军失败。

第二次就是课本上讲的:986年,杨业、潘美领导的一次战役。

由于潘美临阵退兵,使杨业陷入重围,他的百余部下包括他的儿子全部血战而死,杨业虽然顽强拼杀,最后力竭被俘。

但杨业坚贞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这段历史中的人物就成为后来小说、戏曲杨家将中人物的原型,如杨继业、潘仁美、杨继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六郎)、孙子杨文广、妻子佘太君等,我国由许多戏曲就是表现他们的故事的,同学们知道哪些戏目?
生:《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杨门女将》《杨排风》等。

师:我们胶东地区的茂腔《杨八姐游春》也是表现杨家将的故事的。

这些戏曲的情节怎
样?还有哪些戏目?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查。

当然,故事本身的人物和情节与历史真实是有较大出入的,戏曲师演义了的,如史书中仅对杨继业、潘仁美、杨继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六郎)、孙子杨文广、妻子佘太君有记载,没有杨宗保、穆桂英、杨排风、八姐九妹。

史书和课本上讲的是真实的历史,同学们要注意区分传说与史实。

传说与史实虽然不一样,它却反映了人民对于维护安定和反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而作出贡献的人物的崇敬之情,对贪生怕死、妥协投降者的唾弃。

生:澶州之战。

(四)、宋与西夏的和战
1、宋辽关系稳定后,北部边境安宁了,这时在西北边境党项族又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西夏。

西夏是怎样建立的?与宋的关系怎样?阅读课本38页第一自然段回答。

1、宋夏和议以后,宋辽西夏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以和为主的政治格局。

这一时期的边疆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这种并立的局面维持了近百年的时间。

(五)宋金对峙
1、就在辽朝、北宋逐渐衰败的时候,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又强大起来(女真族就是唐朝时期东北边疆的靺鞨族)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

金先灭了辽又灭北宋,北宋灭亡后又建立了南宋。

这一切是怎样完成的?阅读课本38页宋金对峙,结合宋金对峙图完成导学提纲
金的建立:
金灭辽、北宋的时间
南宋的建立.
2、岳飞抗金
金灭北宋后,金军并没有满足,他们继续南下掠夺,南宋统治者在江南偏安,南宋军民则为收复中原而浴血奋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

岳飞抗金取得了哪些胜利?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看录像后讨论回答。

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你能说说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理解吗?
3、绍兴和议
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南宋和金朝都不堪承受连年的战争于1141年达成和议,当时正值宋高宗绍兴年间,所以又叫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大家阅读课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