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案新人教版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及作用。
2. 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血管的种类和作用。
导学内容:一、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及作用1. 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在人体内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不断地循环运输,将氧气、营养和废物输送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2. 体内循环的过程:通过肺循环和体循环两大循环系统完成。
a. 肺循环: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血液输送到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被泵送到全身。
b. 体循环:将氧气血液从左心室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经过组织细胞的气体和物质交换后,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回输送到右心房。
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 心脏的结构:人的心脏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左心房和右心房分别接收氧气血液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左心室和右心室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和肺部。
2. 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泵,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循环将血液泵送到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保持血液循环的稳定性。
三、血管的种类和作用1. 动脉:将氧气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壁厚弹性好。
2. 静脉: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输送回心脏,壁较薄较软,有静脉瓣防止回流。
3.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的细小血管,负责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
导学要求:1. 阅读相关课本知识,理解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结构。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思考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
3. 准备相关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展开探讨,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和认识。
导学过程:1. 课前预习:阅读相关课本知识和材料,了解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结构。
2. 课堂学习:老师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种类和作用,学生跟随老师掌握知识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血液循环在人体内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讨论。
4. 提问回答: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积极回答并解释自己的观点,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和认识。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心脏的位置、结构,感知心脏跳动使血液在我们的全身循环流动。
2.了解血管的种类和作用。
3.知道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活动探究的大致思路,利用简单表格、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2.会测量脉搏和心跳的次数。
3.通过对数据的比较,探究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尊重证据,原意合作交流。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与脉搏的规律。
教学难点: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路径。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心脏和血管的有关资料。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听诊器、自制听诊器。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医自古有“望闻问切”四诊,其中的切诊也称把脉,是指把手指放在患者手腕的挠动脉处,感知患者的脉搏跳动。
你们有没有想过脉搏的跳动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心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心脏和血管。
(二)测一测我们的脉搏1.刚才我们提到了中医把脉,现在我们就来给自己把把脉,测一测自己的脉搏。
老师这里有秒表,计时一分钟,看看大家一分钟内脉搏跳多少下。
2.刚才我们测的是静坐状态下我们的脉搏跳动,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运动后的脉搏。
教师挑选4~6名同学,分两组,一组围绕教室快走3圈,另一组做背手跳,运动后记录学生的脉搏。
3.教师出示脉搏记录表,学生填表。
并提问:现在你们是不是对脉搏跳动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4.教师出示资料卡,进行总结: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跳会明显加快。
如果人体的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
不同的年龄的人,心跳会有不同。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三)找一找我们的心脏和血管1.你们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吗?摸一摸、听一听、找一找你们心脏的位置。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导学案一、导入引言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是人体内的一项重要生理过程,它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共同完成。
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对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探讨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加深对人体内循环系统的认识。
二、探究问题1. 人体内的循环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2. 血液在人体内是如何循环的?3. 心脏在血液循环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4. 血管在血液循环中有何作用?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标:通过观察动脉和静脉的解剖结构,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2. 实验材料:动物解剖实验器械、显微镜、动物组织切片。
3. 实验步骤:a. 取得动物解剖实验器械,将动物组织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b. 观察动脉和静脉的解剖结构,分析其差别和功能。
c. 通过实验数据,总结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四、知识拓展1. 人体内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其中心血管系统主要卖力输送氧气和养分,淋巴系统主要起到排泄废物和免疫功能。
2.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体循环卖力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肺循环卖力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并获取新鲜氧气。
3. 心脏是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动作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确保血液循环的顺畅。
4. 血管是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承担输送血液、回收血液和交换物质的功能。
五、综合应用1. 请描述一下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2. 为什么心脏是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器官?请简要说明。
3. 动脉和静脉的结构有何不同?它们在血液循环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4. 请列举一些影响血液循环的因素,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六、教室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我们对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人体内的循环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其中心脏、血管和血液三者协同工作,确保人体各个部位得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人教版科学六上《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案
血液循环系统一、填空:1.血液是由和血细胞组成的。
其中血细胞包括,血液分层后,在下层,呈现红色,、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现白色。
2、使血液呈现红色的是因为红细胞富含一种红色的含的蛋白质,叫,其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易与氧。
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的功能。
3、白细胞细胞核,比红细胞,但数量少。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能穿过毛细血管,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4、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释放与血液有关的物质,形成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5、血常规化验单中,RBC表示,WBC表示,Hb表示,PLT表示。
造成贫血的原因是过少或者含量过少。
6、动物体内有三种不同的血管:、、。
7、动脉血管的管壁、弹性,管内血液的速度。
8、静脉是将血液从送回到的血管。
静脉的管壁较,弹性,管内血液速度。
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9、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它位于人体的中部,略偏,它由个腔构成的,它们是、、和。
心壁最厚的是。
10、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和。
11、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
它们能朝个方向开,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叫做,它只能朝向开,动脉与心室之间的叫做,它只能朝向开。
12、体循环是血液从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毛细血管网、各级,最后汇集到,流回到。
13、肺循环是血液从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再由流回到。
14、体循环的血液是从心脏的出发流回到,肺循环是从心脏出发流回到,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经。
血液循环的意义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又不断运走等废物。
15、动脉血是指含丰富,颜色的血,静脉血是指含较少,颜色的血。
1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是毫升。
人体的总液血量大约是毫升。
17、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为原则。
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
这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4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向学生介绍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原理和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血液循环,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命科学知识,对人体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血液循环的详细原理和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逐步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原理和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血液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关爱自己身体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原理和意义。
2.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实验器材:如心脏模型、血管模型等。
3.教学PPT和教学设计文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血液循环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循环。
提问:“你们知道血液循环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展示血液循环的途径图,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路径。
讲解血液循环的原理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健康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中的示意图,分析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自行总结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人教版科学六上《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上《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第二课,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血液循环的过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对人体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血液循环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较为复杂的,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观察和探究的热情较高,可以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血液的组成,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认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血液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认识到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心脏的工作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血液循环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血液循环是什么?它的重要性在哪里?”2.新课导入:介绍血液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模型,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
3.深入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心脏的工作原理,讨论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和心脏的功能,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5.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血液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的结构。
可以使用流程图、图解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科学《人体血液循环的认识》教案设计
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人的血液循环器官,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途径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会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跳。
3、向学生进行心脏保健教育,使学生知道心脏保健的基本要求。
二、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自制听诊器。
3、血液循环路线图。
三、教学过程:〈揭示目标〉1.谈话:①生活中,有时候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会发生什么情况?②血液是人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刻不停地在我们的身体中流淌。
关于它,大家有什么问题呢?(了解基础)2.揭示目标:①师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2.血液循环器官(板书课题),通过学习:(黑板出示目标1. 知道血液循环器官的组成;2. 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途径及其作用;3. 会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跳;4. 保护自己的心脏,知道心脏保健的基本要求。
)〈自学达标〉1.指导学生认识人的血液循环器官(1)谈话:血液循环器官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呢?(出示自学思考题)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产生了问题,相互讨论一下,或者向电脑请教。
〈自学思考题:1. 哪些器官是血液循环器官?2. 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形状像什么?3. 你知道心脏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吗?4. 血管有几种?它们在身体中的分布有什么特点?〉(2)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自学题。
(强调心脏的形状,位置,结构,能用手摸到心跳;血管有3种,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1)了解心跳是怎么产生的①讲述:我们把手放在胸前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②学生尝试并汇报。
③讨论:心跳是怎么回事?④讲解: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跳一次。
(2)用自制听诊器听数心跳的次数①讲述: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有规律的,我们来听一听自己的心跳每分钟有多少次。
②分组观察。
(先让学生听到,然后再数。
要默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课件1新人教版1021173
精品课件PPT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二课时)血液循环
精品课件PPT
1. 心脏的位置?(如图) 2. 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 3. 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4. 心脏中哪些部位有瓣膜?这些瓣膜有什么作 用?根据瓣膜的作用,推测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 邻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精品课件PPT
3.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 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血液称为动脉血.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称为静脉血.
精品课件PPT
小组活动
4、观察、阅读与思考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 终点各是什么部位? (2)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 结构取得联系? (3)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 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体育锻炼,控制糖 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 鲜的蔬菜和水果,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 持心情愉快等。
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千帕)”的形式来表示血压。
精品课件PPT
缚—放—充—放—听
精品课件PPT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高于18.7/12kPa,则
认为是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低于12/6.7kPa,则
认为是低血压。
精品课件PPT
高血压
你的亲人中有患高血压的吗?他(她) 有什么感觉?你能不能用所学的预防高血 压的知识指导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改变不 合适的生活习惯?
肺静脉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精血品课液件P循PT 环过程中的变化: 组织细胞
体循环:左心室
(氧气等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人教版科学六上《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上《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是人教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过程以及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功能。
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人体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血液循环系统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功能。
2.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亲身体验血液循环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血液循环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准备心脏模型、血管模型等实验器材。
3.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循环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展示血液循环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功能。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案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4. 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5. 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四、教学工具和手段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五、教法和学法突破重点与难点:(一)、教法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学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生物心脏模型7个、多媒体课件。
(二)导入新课复习10.1节血液内容引出血管知识。
(三)课程新课活动一突破重点: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完成表格,进行评比打分。
活动二突破难点: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课件人教版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结构
上腔静脉 动脉瓣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左心房 房室瓣
左心室
2、心脏的四个腔
右心房与 右心室相通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与 左心室相 通
左心房
左心室
3、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规律:
上腔静脉
与心房相连的是静脉
与心室相连的是动脉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2、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 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氧与这个红细 胞中的血红蛋白分离;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这个红细 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来自肺泡的氧结合。
3、在血液循环中,静脉血经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变成动脉 血?动脉血又是怎样变成静脉血的?以什么方式变成静脉血?
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肌肉组织具有收 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 环流动。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 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 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各自的功能 相适应。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 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心室,心室壁比 心房壁厚。同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 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 的距离长,左心室比右心室壁厚。
4)往肺动脉罐水,水从( 肺动脉 )流出.
思考
2、读图(箭头为血流方向):
图中A为静脉血管;B为 动脉血管; C为 毛细 血管。
A
B
C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二 人体的奥秘 4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教学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教学准备:学生:1、预习有关血液循环的内容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制作血液循环的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为什么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容易疲倦的症状?2、识别图中的三种血管,指出适合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并说明其特点。
3、心脏有哪几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连通?预习自测:1、血液循环可人为地分成哪两条路线?2、把这两者连通起来的是什么器官?这两条路线的共同点是都从→→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3、你怎么理解体循环的“体”?你认为通过体循环起到什么作用?4、肺循环是发生在哪两部分之间的血液循环?你认为肺循环有什么作用?5、判断正误:(1)动脉里流的血叫动脉血()(2)静脉里流的血叫静脉血()6、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主要不同之处是什么?导入新课: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的内容,了解到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着。
多媒体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
适时暂停,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观观察提纲::(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细致观看视频,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先观察体循环,教师指导:1、体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2、体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3、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在这些部位发生改变?4、体循环产生了什么意义?再观察肺循环,教师指导观察:1、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2、肺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3、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在这些部位发生改变?4、肺循环产生什么意义?5、肺循环和体循环哪个路线长?6、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有没有联系?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两条循环途径。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作用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对血液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心脏结构、血液循环的具体途径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血液循环路线,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作用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增强学生的生命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作用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具体路线、心脏的工作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血液循环的两个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3.了解血液循环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了解血液循环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血液循环对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废物等方面的重要性。
4.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通过观察心脏模型,了解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等结构。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课件3新人教版1021171
肺静脉 肺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右心室
4.血液经肺循环后,成分发生了变化,结果是( B )
A.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C.养料少的血变成了养料多的血
B.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含二氧化碳少的血变成了含二氧化碳多的血
5.使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联系在一起的器官的是( C )
A.肺
B.主动脉
C.心脏
D.毛细血管
主动脉 上腔动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肺部的毛 细血管
肺静脉 肺动脉 左心房 左心室
流的是静脉血.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肺静脉流的
腹腔内器官 是动脉血,肺动 的毛细血管 脉流的是静脉血
身体下部的毛细血管
精品课件PPT
讨论
邻居王阿姨的脚不小心踩 在钉子上受伤后引起感染, 到医院去后,医生给她输 消炎药。请同学们想想! 药物在体内经过怎样的途 径到达伤口处?
2.下列关于体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运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B.将吸收的养料和氧运送给组织细胞
C.经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经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的途径是( A
A.右心室 肺动脉 B.右心室 肺静脉 C.左心室 肺静脉 A.左心房 肺动脉
) 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网
精品课件PPT
留心以下的总结吧!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体
血 液
循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环
全身毛 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 腔静脉
右心房
循
环
途
径
肺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PPT课件3新人教版
) 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肺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右心室
B 4.血液经肺循环后,成分发生了变化,结果是( ) A.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C.养料少的血变成了养料多的血 B.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含二氧化碳少的血变成了含二氧化碳多的血
5.使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联系在一起的器官的是( A.肺 B.主动脉 C.心脏 D.毛细血管
功能:将血液泵至全身
请 注 意 人 体 心 脏 的 搏 动 情 况
→
血液循环模式图
身体上部的毛细血管 肺部的毛 细血管 主动脉 上腔动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肺静脉 肺动脉 左心房 左心室
思考:
动脉中流的是 动脉血,静脉中 流的是静脉血.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肺静脉流的 是动脉血,肺动 脉流的是静脉部的毛细血管
讨论
邻居王阿姨的脚不小心踩 在钉子上受伤后引起感染, 到医院去后,医生给她输 消炎药。请同学们想想! 药物在体内经过怎样的途 径到达伤口处?
留心以下的总结吧!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血 液 循 环 途 径 体 循 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二氧化碳等废物 各级静脉 上.下 腔静脉 右心房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
小组长点重点!
1、认识心脏的结构,通过动态图观
察新心房、心室的搏动规律。 2、通过血液循环动态图理解血液在 体循环、肺循环凉途径的运动。 3、通过学习能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问题
心脏的结构由哪几部 分组成?功能如何?
上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结 构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C
)
科学《人体血液循环的认识》教案设计
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人的血液循环器官,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途径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会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跳。
3、向学生进行心脏保健教育,使学生知道心脏保健的基本要求。
二、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自制听诊器。
3、血液循环路线图。
三、教学过程:〈揭示目标〉1.谈话:①生活中,有时候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会发生什么情况?②血液是人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刻不停地在我们的身体中流淌。
关于它,大家有什么问题呢?(了解基础)2.揭示目标:①师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2.血液循环器官(板书课题),通过学习:(黑板出示目标1. 知道血液循环器官的组成;2. 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途径及其作用;3. 会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跳;4. 保护自己的心脏,知道心脏保健的基本要求。
)〈自学达标〉1.指导学生认识人的血液循环器官(1)谈话:血液循环器官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呢?(出示自学思考题)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产生了问题,相互讨论一下,或者向电脑请教。
〈自学思考题:1. 哪些器官是血液循环器官?2. 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形状像什么?3. 你知道心脏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吗?4. 血管有几种?它们在身体中的分布有什么特点?〉(2)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自学题。
(强调心脏的形状,位置,结构,能用手摸到心跳;血管有3种,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1)了解心跳是怎么产生的①讲述:我们把手放在胸前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②学生尝试并汇报。
③讨论:心跳是怎么回事?④讲解: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跳一次。
(2)用自制听诊器听数心跳的次数①讲述: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有规律的,我们来听一听自己的心跳每分钟有多少次。
②分组观察。
(先让学生听到,然后再数。
要默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最新2021-2022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优质课件
二、注重小组讨论,强化互动效率 小学科学本来就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
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很多时候小学生并不愿意一个人去钻研某些科学知识,但是如 果此时教师能够注重小组讨论,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互动气氛,那么相信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 组讨论活动当中去,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强化活动效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让他 们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提供及时的指导。在带领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为 了能够体现出互动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第一个讨论的内 容是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我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并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 讨论结束之后,将所得到的结果反馈给我。最终学生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浇水,需要种到土里 并且要有合适的温度。经过讨论,学生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了准确的把握。其次我引出了 第二部分讨论的内容: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会有怎样的结果?可以改变哪些条件?如何用实验 证明?第二部分的讨论内容提出之后,小组里的成员立刻对问题进行了记录,并且通过合作与交流 来共同探讨问题,比如说在绿豆种子发芽过程中不同的浇水量、光照程度会对发芽产生哪些影响等 等。教师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浓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 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作用,对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小 学科学教学,更适用于处于发展中的学生。
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它的形状 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
左心房 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的内部 有四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
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室。
7
视频《心脏》
8
9
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二 人体的奥秘4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
3.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心脏和血管》是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继《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血管循环系统。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测量心跳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心脏和血管的作用,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可能因素。
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周围事物有了一些的认识。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本课让学生认识人体内部器官的大小、位置、结构及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心跳,了解心跳的意义。
3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多媒体辅助法。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器官的作用,明白血液循环2.科学探究:正确测量脉搏,探究脉搏与心跳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心脏和血管的重要性,明白一些生活常识,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5重点难点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2、正确的测量脉搏,并探索脉搏与心脏的关系6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心脏和血管活动2【讲授】心脏和血管(二)、认识心脏的大小和位置、了解心脏的形态1、谈话:我们都提到了心脏,那么你知道心脏在什么位置吗?找一找,用手摸摸。
同学们找到心脏了吗?你怎么确定自己找到心脏了?你能用语言描述找到的位置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幻灯片,请一名同学找到心脏。
【学生从真实感受入手,解密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身体内部器官信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出示幻灯片。
心脏在我们胸腔偏左的位置,位于两肺之间。
同学们再用手摸摸。
看看心脏准确位置。
师伸出拳头在胸前比划一下自己心脏有多大。
心脏大小相当于自己的拳头,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或一个桃子。
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通过学生猜测,摸一摸,找出心脏的位置,最后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4. 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5. 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四、教学工具和手段
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五、教法和学法
突破重点与难点:
(一)、教法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学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生物心脏模型7个、多媒体课件。
(二)导入新课
复习10.1节血液内容引出血管知识。
(三)课程新课
活动一突破重点: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完成表格,进行评比打分。
活动二突破难点: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本节课我们第二个学习内容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利用生物模型,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内部的结构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小组探讨以下问题: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
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
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
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
有什么特点,是动脉,
还是静脉……学生们
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小组比拼】采用小组评分式的方式进行回答问题,针对同一问题,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不同组的讨论结果。
(每组有一个生物心脏的模型,每组代表展示的的时候要向其他组同学实物展示出来。
)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
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
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设计思路:利用生物模型采用直观教学,每个小组汇报展示,多次强化记忆;针对同一问题,相同时间内同学间的差距。
知道自己的不足后,自己改进,进而进步。
(四)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补充练习:利用模型,强化新知。
七、作业设计
P55自我评价
八、板书设计:
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心脏的位置:胸腔中间偏左形状:倒置的梨
大小:与自己的手握拳头的大小差不多
心脏的结构:有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室:连接主动脉
右心室:肺静脉
四个腔的壁薄厚各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
瓣膜: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九、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内容。
采用小组抢答方式,进行评比。
(二)课程新课
活动一:播放一段视频,讲解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三)突破重点: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分别来研究体循环和肺循环。
观察视频,小组讨论以下内容:
(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
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小结:教师提问,小组汇报展示。
(将
大的知识点小化,逐一突破。
)
看图学生讲解,总结体循环。
利用同样的方式学习肺循环。
观察视频,讨论以下内容:
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
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
的哪一腔?)
(2)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
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小结:教师提问,小组汇报展示。
(将
大的知识点小化,逐一突破。
)
看图学生讲解,总结肺循环。
学生讲解,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
结,反复强化理解。
思考: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都是静脉血吗?
(四)总结:师生共
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
(五)补充练习:利
用模型,强化新知。
讨论内容:一名同学
的下肢受伤后发炎,
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
射药物进行治疗。
试
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径
(六)、作业设计
P55自我评价
(七)、板书设计:
10.2第二课时人体的血液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3、动脉血: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
4、静脉血:含氧气少,颜色暗红
(八)、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秒表,听诊器,血压仪,多媒体课件等
(二)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血液循环内容。
(三)课程新课
1、活动一: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观看视频,说出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突破重点: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小组讨论:心率和脉搏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3、活动二:教师利用秒表,学生记录自己的脉搏的跳动次数。
再在原地做蹲起运动,之后记录十秒钟。
与之前对比!
小组讨论: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下快还是平静状态下快?
4、交流讨论:学生阅读课本后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生讲解:1).什么叫血压?什么叫舒张压?什么叫收缩压?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2).什么叫高血压?如何预防高血压,应注意些什么?
5、教师讲解血压仪的使用方法。
请一位同学配合老师演示。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完成自我评价:完成课本55页
板书设计:
10.2第三课时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心率和脉搏: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安静状态下成年人:75次/分)
2、脉搏:动脉随心脏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二、血压
3、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4、收缩压:心室收缩,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12~18.7kPa)
5、舒张压:心室舒张,血压下降到最低值(8~12kPa)
6、高血压: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