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 (1)
辜鸿铭
人中铮铮之怪杰------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自诉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他是中国近代史为数较少的一位学博中西的人物,号称"清末怪杰",精通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一说起辜鸿铭,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狂”,他曾倒看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慈禧太后庆生,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
万寿无疆,百姓遭殃”;他喜欢痛骂洋人, 也以愤世嫉俗的姿态骂遍天下强梁,出语犀利,丝毫不留情面。
精通西学的他,在潜心精研国学后,有了一个坚定的信仰。
他坚持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希望可以拯救处在乱世之中的民族;故他不仅自己坚定,更不遗余力地把中国传统推向世界,以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已任。
这与主张新文化的胡适等人形成对立的一派,在当时的潮流里,辜鸿铭的观点和行为都显得十分特立独行,有人笑他的迂腐,笑他固执,妄想将落后于潮流的文化再次推在世人的眼前。
有人疑问,为什么自小生活在国外,精通西学的他回国之后,与众多从国外回来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大相径庭,所坚持的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在我看来,有以下原因:辜鸿铭是回国后潜心精研国学,并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魅力所折服,西方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
而中国的多数知识分子在满清腐败的统治之下,带有功利性的学习中国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清王朝倒塌之后,深谙其害的大多人纷纷起来,盲目的摒弃中国文化;再者辜鸿铭虽然自小生活在国外,但他的父母及义父对他的教育也起了很大的影响。
清末怪杰辜鸿铭个人资料 辜鸿铭的子女后人简介
清末怪杰辜鸿铭个人资料辜鸿铭的子女后人简介>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
不久妻子淑姑去世。
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
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
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
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个人评价:《论语》英译本出版序言:辜先生不小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他不仅是忠实的翻译它,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超越了中西方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鸿沟。
吴宓(《大公报》)发表的悼文中说:除政治上最主要之一二领袖人物应作别论外,今日吾国人中,其姓名为欧美人士所熟知,其著作为欧美人士所常读者,盖无有如辜鸿铭氏。
自诸多西人观之,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有力之宣传员也。
林语堂(《辜鸿铭集译〈论语译英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北京大学英文教授温源宁《一个有思想的俗人》:在生前,辜鸿铭已经成了传奇人物;逝世之后,恐怕有可能化为神话人物。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
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骂人高手。
基本信息外文名Thomson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马来西亚槟城州出生日期1857年7月18日逝世日期1928年4月30日中文名辜鸿铭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作品《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人物简介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
英文名众多,初用Koh Hong-beng,回国用Ku Hweng-Ming,另外还有Kaw Hong Beng、Amoy Ku,最为人知的是Tomson。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骂在北大1917年,辜鸿铭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来到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
同时受到邀请的多数是一些“新派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人。
辜鸿铭和新派人物之间理念不同,经常打嘴仗。
蔡元培之前的北京大学一直都是一个官府气息浓厚的学校,那时进了北大就相当于候补官员,据说清末的体操课上,教员都要这样下口令说:“官爷请向前一步走。
”在蔡元培担任校长之后,见多识广的大学生们接触的多数是自由、民主、进化论之类的东西,突然看见一个留黄色小辫相似洋人的老夫子登上讲台,发出一阵爆笑。
晚清第一怪杰辜鸿铭
晚清第一怪杰辜鸿铭辜鸿铭,祖籍福建厦门,1856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一个橡胶园里,自小俊敏的他被在当地传播基督教的苏格兰传教士布郎赏识并收为义子。
13岁时随义父前往欧洲接受西洋教育,就读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歌德母校德国的莱比锡大学,而后在法国、意大利游历和学习。
总共长达14年在欧洲游学,后回国做官执教。
几乎全盘洋化的学者,却是一副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直到终老。
一生共获得13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德、日、俄、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外语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反对西方的共和,却热衷中国的帝制视妇女缠足为国粹,把一夫多妻当作天理,曾为此留下世界级辩论:“壶一杯众”论年过花甲,背诵6100多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居然一字没错这就是狂儒、怪杰、拖长辫的北大教授:辜鸿铭。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西方人眼中,辜鸿铭具有极大的魅力和神秘感,他们视这位古怪老头为北京城内比三大殿更重要的人文景观,到了京城不去见他,简直就跟入宝山空手而归没什么区别。
档案案主:辜鸿铭(英文名是Amoy Ku)籍贯:福建同安属相:蛇生年:1857年卒年:1928年父亲:辜紫云母亲:不详配偶:正室姑淑,侧室吉田贞子好友:凌福彭、梁崧生等职业:先做幕僚后做官著作:《张文襄幕府纪闻》,《春秋大义》(翻译)等经典话语:你们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可曾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游历中国,他首途上海,西方友人约翰斯与他握手话别,善意地提醒道:“你到了北京,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紧,但不可不见辜鸿铭啊!”辜鸿铭自嘲为Crazy Ku,这位辜疯子的魅力和神秘感究竟何在呢?看其晚辈学者和作家对他的描述,单是外表,就令人觉得有几分滑稽可笑: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发,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吧。
辜鸿铭_精品文档
壹 学习生涯
1874~~1877年 爱丁堡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
师从卡莱尔
目录
壹 贰叁 肆
辜
辜
北
翻
的
的
大
译
言
行
六
实
年
践
壹
言
壹 辜鸿铭的言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 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 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 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 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 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辜:“莎士比亚反映现实生活,是是非非,清清楚楚,一 望而知;浮士德哲思深远,是是非非,恍恍惚惚,没法分 辨;《失乐园》热情澎湃,沉郁稳健,刚刚强强,高歌长 啸。莎士比亚好懂,浮士德不好懂,而《失乐园》感人。”
壹 学习生涯
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博士学位 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技术----硕士学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英译:When we meet with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When we meet with worthless men, we should turn into ourselves and 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
叁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 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 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 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
辜鸿铭那些直扎人心的名言(一)
辜鸿铭那些直扎人心的名言【妾】辜鸿铭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妾‛宇,说:‚‘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辜鸿铭从容审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杯,哪有1个茶杯配4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辫子】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北京大学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辜续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当时许多北大的调皮学生纷纷打赌要去剪老爷子的辫子以便出名,但是考虑到他的脾气,谁也没敢动手。
【皇权】‚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这是为人所诟病处。
可有谁注意过,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的。
即使是这样一个老保守,也是有骨头的。
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
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历史可能已经证明辜鸿铭主张皇权是错的。
可在当时,他却足以找到支持自己的论据,日本就是现成的例子。
保留皇权,并不等于拒绝现代化。
消灭皇权,也不等于就自动实现了民主。
中国的皇帝被打倒了,可是那些参与打倒了皇权的人之后又干了些什么呢?复辟,内战,再复辟,再内战。
没有了皇帝,中国就陷入了人人都想用枪杆子争当皇帝的混乱局面。
人人争当皇帝,受苦的只有百姓。
【小脚】‚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会产生柳腰款摆的媚态,那小足会撩起男人的遐想。
女人的奇绝之处全在小脚。
‛辜鸿铭有一套品味小脚的七字诀:瘦、小、尖、弯、委、软、正。
他还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辜鸿铭喜妇人小脚。
康有为送他一副‚知足常乐‛横幅,辜鸿铭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国学-辜鸿铭简介 精品
辜鸿铭简介辜鸿铭(-),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种语言,获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生平喜欢痛骂西方人,反以此而见重于西方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鞭辟入里,并总能骂在要穴和命门上。
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幽默的回击辜鸿铭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与幽默。
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
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
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辜鸿铭辩才无双。
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
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年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
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
国学人物——辜鸿铭
辜鸿铭姓名:辜汤生,字鸿铭,号立诚生卒: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年代:清末民国初籍贯:福建省惠安县简评:国学大师、翻译家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
学贯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一、生平简介辜鸿铭于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
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
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
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英国的炮舰1840年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
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
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到了英国,在布朗的指导下,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办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一代国学大师辜鸿铭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 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 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 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 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 “最尊贵的中国人”。
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 中的三部——《论语》、《中庸》 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 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 《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 大义》)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 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 。
作为翻译家,辜鸿 铭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一方面是将我国 经典古籍《论语》、 《中庸》、《大学》等 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 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 另一方面是将外国诗歌 等翻译成中文,主要有 威廉· 柯伯的《痴汉骑 马歌》和柯勒律治的 《古舟子咏》,成为近 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 诗歌的先驱。
辜鸿铭翻译儒经最突出的 一个特点是意译法,即采 用"动态对等"的方法,使 译文在表达思想方面起到 与原文相同的作用,而不 是原文与译文之间字栉句 比的机械性转换。辜鸿铭 翻译儒家书籍的另外一个 重要特点是引用歌德、卡 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 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 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这 在儒经翻译史上还是第一 次。
历史的发展证明 ,辜 鸿铭其人其书就成了大家 心目中“希望的使者”。 辜鸿铭所阐发的“中国人 的精神”和他以中救西的 “春秋大义”,在中国人 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历程 中,无疑写下了独特而醒 目的一笔。
试想捧一书国学典, 细细品读,该是多好的记 忆啊。。。
"中国人最优秀的特质是当他们过 着心灵的生活,象孩子一样生活时,却 具有为中世纪基督教徒或其他任何处于 初级阶段的民族所没有的思想与理性的 力量。换句话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 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 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 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简介辜鸿铭(1902年11月24日-1991年),原名辜瑞芳,字芳河,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工商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中国华人华侨事业的杰出代表。
他是辜启铨的长子,辜家是中国最富有家族之一。
辜鸿铭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16年,辜鸿铭进入无锡的圣约翰中学读书。
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同时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
1920年,他被保送至上海的圣约翰大学(现复旦大学),并在那里学习了两年。
1922年,辜鸿铭前往美国留学,他先后就读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商学院。
在哈佛大学期间,他广泛涉猎西方文化,培养了开阔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
1925年,辜鸿铭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批留学归国的经济学硕士。
回国后,他参与了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辜鸿铭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广泛的捐赠和救济活动。
他对教育事业尤为关注,是无数学校和大学的创建者和支持者。
他倡导尊重人才,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捐助和资助大量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辜鸿铭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上海市市长、全国工商联主席等职务。
他的政治观点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倡导发展工商业,积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主张与外国进行平等合作,倡导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辜鸿铭一生最重要的事业莫过于辜鸿铭基金会的创建和管理。
这个基金会是他本人出资并毫无任何条件地捐赠出来的,用于支持教育、医疗、救济等公益事业。
基金会成立以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无数人提供了援助和帮助。
辜鸿铭在事业和慈善事业上的贡献使他成为华人华侨事业的代表人物。
他在全球华文社区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威望,被誉为“爱国华人杰出代表”。
在辜鸿铭的一生中,他始终坚持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理念。
他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个人财富的积累,更体现在对社会的回报和贡献上。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华人的自信和责任感,成为华人群体中的典范。
辜鸿铭
The thoughts of Ku
C、政治上反对任何形式的 改良与革命,民国后参 与复辟,留恋帝制。
认为西方民主是“非理性”, 是一种群氓崇拜。认为中国 自古就已实行了民主的民族。
Works of Ku
《论语》英译 《尊王篇》 “Papers from a Viceroy's Yamen: A Chinese Plea
great master; master Great Master
国学大师
怪
杰
清 末
Biography of Ku Hungming
西方社会里的混血儿
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
因出生于南洋,读书于西洋,做着北洋政府的 官,娶了东洋的姨太太,自称东西南北人,别署汉 滨读易者。西文姓名初用闽南音koh Hong-beng, 回国后改拼 Ku Hwng-Ming。
Great Learning The Analects: Confucius 伟大的学说
翻译《论语》的目的
• “……Chinaman as presented by Dr.LEGGE in his translation……appear as strange and grotesque as to an ordinary Englishman’s eyes……” • “the attempt is ……to render this little book……which to gives to the Chinaman his intellectual and moral outfit, accessible to the general English reader.”
巴黎大学 爱丁堡大学 法学和 政治学 牛津大学 卡莱尔
国学大师辜鸿铭的故事
国学大师辜鸿铭的故事辜鸿铭,字汤生,清末民初时著名的翻译家,号称“清末怪杰”。
近代国学大师。
下面是为你搜集国学大师辜鸿铭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辜鸿铭一生漂泊四洋指的是辜鸿铭在很多国家都待过。
四洋指的是南洋、西洋、东洋、北洋。
辜鸿铭说过“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他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轨迹。
辜鸿铭是出生在南洋的。
辜鸿铭的父亲原籍中国福建,后来去了南洋,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在当地经营种植园。
后来,辜鸿铭的父亲娶了一位葡萄牙女子,生下了辜鸿铭。
辜鸿铭在南洋长大,他被一位来自英国的夫妇收为养子。
辜鸿铭年纪渐渐长大,他的养父母因为要回英国,想要把辜鸿铭带到英国,他的父母同意了。
辜鸿铭到了英国后,开始在欧洲各国学习。
辜鸿铭先后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学习,拿到了很多博士证书,非常精通西方文化。
因此,辜鸿铭说自己学在西洋。
辜鸿铭在日本待过一段时间,结识了一位日本女子,他与这位日本女子情投意合,于是结婚了。
而当时的中国人一般称呼日本为“东洋”,因此辜鸿铭说自己“婚在东洋”。
在日本待了一段时间,辜鸿铭就回国了。
辜鸿铭回到中国后,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担任他的幕僚。
在担任他的幕僚期间,辜鸿铭帮助张之洞组建新军、兴办实业。
按照辜鸿铭的说法,中国是北洋,因此,辜鸿铭称自己“仕在北洋”。
辜鸿铭一生漂泊四洋,学贯中西,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辜鸿铭伊藤博文的故事辜鸿铭是中国晚清时期的官场学究,最早是张之洞的幕僚。
后来辜鸿铭进入了朝廷,入职军机处,成为朝廷高官。
伊藤博文是日本的首相,在其任内,发动了对清朝的甲午战争,使得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
辜鸿铭伊藤博文之间有过一次辩论。
当时,甲午战争已经结束了,伊藤博文从首相的位子上卸任了。
伊藤博文从首相位子上退下来后,来中国游历。
他很欣赏张之洞,就去湖北拜访张之洞。
张之洞接待了伊藤博文,辜鸿铭作为张之洞的幕僚,也与伊藤博文见了面。
当时辜鸿铭刚刚出版了《论语》,就将一本英文版的《论语》赠送给了伊藤博文,然而伊藤博文并不买账,他讽刺辜鸿铭,说孔孟之学在两千年前是可以的,但是到了现在已经过时了。
作文万能模板之辜鸿铭
作文万能模板之辜鸿铭辜鸿铭,字季鸿,号潜山,江苏省无锡人,生于一八八七年,卒于一九六六年。
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境优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曾留学日本,接受了现代思想的熏陶,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回国后,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开始了他的革命活动。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大会,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之一。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多次被派往国内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的组织和扩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辜鸿铭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他曾多次代表中国工人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会议,为中国工人争取权益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辜鸿铭一生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多次被派往国内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的组织和扩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为中国工人争取权益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一生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多次被派往国内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的组织和扩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为中国工人争取权益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近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文学思想家
辜鸿铭近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文学思想家辜鸿铭(1857年-1901年),字寅生,号松亭,是中国近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思想家。
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并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从他的背景与早年经历、古文运动的倡导、文学思想等方面来探究辜鸿铭的贡献与影响。
一、背景与早年经历辜鸿铭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境富裕,家族世代从事学术研究。
他自幼受到优秀的家教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对文学和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家庭的影响下,他早年阅读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对《庄子》、《唐宋文选》等经典著作有着深入研究,为其日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求学过程中,辜鸿铭曾就读于镇江师范学校和南洋公学,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
他以卓越的成绩取得了学府的认可,毕业后留校任教。
这段经历使得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于教育改革的思考,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二、古文运动的倡导辜鸿铭在文学创作中推崇古文,主张以古为鉴,倡导古文运动。
他认为,古文可以展示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对于当时社会的思想启迪和教育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他以自己的作品为典范,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文风打动了众多的读者,让他们对古文重新产生了兴趣与喜爱。
在那个时代,古文运动推动了不少文学家和学者的转变,他们开始从古代经典中汲取养分,将这种独特的文风与现代的思想相结合,为当时的文学界带来了全新的气息与活力。
三、文学思想辜鸿铭在文学思想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强调文学作品应具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他认为文学不仅是言之有物的艺术表达,更应该承载着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思想深度的体现。
在他的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尝试着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观点。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权利、自由与真理等核心价值观的思索。
辜鸿铭的文学作品多是以散文形式呈现,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将这些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引发读者共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与反思。
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国学大师,语言天才,中国近两百年英语第一人。
原名汤生(Tomson),出生在马来西亚,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葡萄牙人,十岁时随义父去英国。
在德、法、意、奥进修,获得文、哲、理、工、神学等13个博士学位,回中国后取得清朝进士的第二名。
精通英、法、德、意、日、俄、希腊、拉丁、马来亚等9种外语,而且回中国后,凡是他所居住过的地方,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当地方言,如厦门话、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张口即是,与当地人毫无二致。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跳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
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
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
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
布朗告诉辜鸿铭:“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
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
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
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
”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
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
他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
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
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
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
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
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
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
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一了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
辜鸿铭简介_辜鸿铭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辜鸿铭辜鸿铭与托尔斯泰前北大英文系教授辜鸿铭知识渊博,学贯中西,身上具有许多矛盾的现象。
他既精通多种外文,又深谙西方文化,对之颇有感情;却信守儒家道德,中国传统文化。
身为近代的名牌大学教授,却在民国以后仍拖着稀疏小辫子,穿长袍马褂,甚至提倡纳妾。
世称其为京城一景,或誉之曰“文化怪杰”。
辜氏的“怪癖”自然遭到非议,不过他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他不但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学与文化,而且由于亲历了西方社会列强的混战,看出西方文化的弊病,因而更感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故而极力向西方推荐中国文化。
他游学西方时就以多种外文写作,在海外出版多种著作,认真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其著述早就为世界所新推崇。
正是出于此种意向,他想到了具有深厚人道主义思想的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主动向后者赠书,把自己用英文写的《当今,皇上们,请深思!论俄日战争道义上的原因》和《尊王篇》两本书,通过俄国驻上海的总领事勃罗江斯基转递,送交托尔斯泰。
辜氏题赠的两本书如今仍珍藏在莫斯科以南200公里外托尔斯泰庄园的藏书室里。
其内容恰恰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优越和批评西方文化的弊端。
《当今……》那本书从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出发,从东西方两种生活方式、两种文化的冲突来解释战争的起因,进而谴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政策。
《尊王篇》则介绍中国传统的政权观念和改良派的新思想,宣扬君主主义。
赠书在1906年3月送出,是年托翁78岁。
他接书后的欣喜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便很快作出反应。
先是请秘书复信致谢,并让好友切尔特科夫把他在国外出版的违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邮寄回赠辜氏。
后又于同年9、10月间亲自写了一封公开的复信,题为《致一个中国人的信》,先后用德文和法文发表在德国的《新自由报》和法国的《欧罗巴邮报》上,在欧、亚两洲引起反响。
同时印出俄文版单行本。
这封信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后来已收入《托尔斯泰全集》(百年纪念版,第36卷),曾于1911年译成中文,登在我国的《东方杂志》(元月号)上。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辜鸿铭,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和才华的人物,既是一位杰出的国学大师,又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少年成名,早年留学日本,后来踏上创业之路,在建设中国影视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各种慈善捐助活动,并倡导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
辜鸿铭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非常感兴趣,他认为中华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弘扬。
他积极投身国学研究和传授的事业,倡导人们重新认识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除此之外,辜鸿铭还非常关注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他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捐助活动,帮助贫困儿童和受灾群众,倡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辜鸿铭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传奇,他的优秀事迹可以激励人们探索人生的精彩,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热忱和追求,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T nunc, reges, intelligite! The Moral Cause of the RussiaJapanese War(《当今, 皇上们,请深思!日俄战 道德原因》)它从1904年 12月10日起在《日本邮报》 上连续发表,1906年结集 于上海刊行。主要讨论日 俄战争在道义方面的根源, 兼及中西文明问题,并批 评俄日双方的政策。
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Movement(《中国牛津运动故 事》),为辜鸿铭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首次在上海出版。书中他 将张之洞比作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Cardinat Newman),把张之 洞领导的维护中国纲常名教的清流运动和纽曼在英格兰教会攻击自由主 义的牛津运动作了对比研究,指出张之洞的清流运动和纽曼的牛津运动 都是反对和攻击同一个敌人--现代欧洲高度物质文明的破坏力量。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 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作。该书1915年在北京首次出版,并很快由 德国学者奥斯卡·A·H·施密茨 (Oscar.A.H.Schmitz)译成德文,一时轰 动西方。书中力阐中华民族德精神和中国文 明的价值,鼓吹中国文化救西论。全书分为 绪言、导论、正文和附录四个部分。导论阐 述“良民宗教”(The Religion of GoodCitizenship。
《尊王篇》该书于1901年在上海出版,乃是辜鸿铭自和义和 团运动以来,陆陆续续发表于《日本邮报》等报刊上的系列 英文政论文章结集而成的合集。这些文章分析了义和团运动 产生的原因,指出义和团运动完全是外国传教士的不正当活 动和西方列强的殖民政策所引起的。辜鸿铭还在书中公开对 西方文明及其没落进行大肆的评价。该书出版后,欧洲人争 相购买传阅,当时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著书立说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辜鸿铭 一生大体以文化人的面目行世, 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即使参政,也富有 文化色彩。辜鸿铭一生著述颇丰,大都以外文出版。辜鸿铭最擅长的 是英语,以翻译儒家经典 --论语,中庸,大学 三部而闻名于世,他 的文化主张始终偏离国内主流文化思潮, 是新时代里固守传统文化的 典型代表。
•
•
•
• •
辜鸿铭的其他英文著作主要包括: Papers from a Viceroy‘s Yamen: A Chinese Plea for the Cause of Good Government and True Civilization. (《尊王 篇》 ) ET nunc, reges, intelligite! The Moral Cause of the RussiaJapanese War(《当今,皇上们,请深思!日俄战道德原因》) 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Movement(《中国牛津运动故 事》)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 ) 此外,辜鸿铭还常在英文报刊上发表文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鸿铭的翻译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