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催化化学反应并加速反应速率。
酶促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类。
一、物理因素1.温度:酶的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直至达到最适温度,此时反应速率最大。
但是,如果温度过高,酶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失活。
因此,温度的升高对酶的活性具有双重影响,需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2. pH值:不同的酶在不同的pH值下具有最适活性。
例如,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下具有最高活性,而肠蛋白酶则在碱性环境下具有最高活性。
当环境pH值偏离最适值时,酶的活性会降低。
3.底物浓度: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活性受限于底物浓度;当底物浓度逐渐增加时,酶反应速率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酶的活性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的反应速率。
二、化学因素1.酶和底物的亲和力:酶和底物的亲和力越大,酶反应速率就越快。
酶和底物的亲和力受到酶的三级结构和底物的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离子强度:离子强度对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离子强度过高时,离子和酶的结合会阻碍酶和底物之间的结合,导致酶的活性下降。
3.抑制剂:抑制剂是一种能够抑制酶活性的物质。
抑制剂可以分为可逆抑制剂和不可逆抑制剂。
可逆抑制剂可以通过改变酶和底物之间的亲和力来抑制酶活性,而不可逆抑制剂则通过破坏酶的结构来抑制酶活性。
酶促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对于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也需要深入探究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以加深对酶催化反应的认识。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证明酶对底物催化的专一性,以及PH、温度、激活剂、抵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能专一的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
麦芽糖或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能使班氏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亚铜,并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
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且蔗糖本身不是还原糖,所以不能与班氏试剂作用呈色。
以此证明酶催化底物的专一性。
淀粉或淀粉的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糊精遇碘则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依次呈现紫色、褐色、红色;而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通过颜色变化可以了解淀粉的程度,以观察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药品器材试管、试管夹、样品杯、滴瓶、温度计、恒温水浴箱,冰箱等。
1.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加5ml蒸馏水调成糊状,徐徐倒入80ml煮沸的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待其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
此液应新鲜配制,防止细菌污染。
2.1%蔗糖溶液称1g蔗糖,加蒸馏水至100ml溶解。
3.PH6.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5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45.5ml混合即可。
4.PH4.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98.6ml,0.1mol/L柠檬酸溶液101.4ml混合即可。
5.PH8.0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9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5.5ml混合即可。
6.班氏试剂溶解结晶硫酸铜17.3g于100ml热的蒸馏水中,冷却后加水至150ml 为A液。
取柠檬酸钠173g和无水碳酸钠100g,加蒸馏水600ml ,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至850ml为B液。
将A液缓慢倒入B液中,混合即可。
7.稀碘液称取碘1g,碘化钾2g ,溶于300ml蒸馏水中。
8.0.9%NaCl溶液。
9.0.9%CuSO4溶液。
10.0.1%Na2SO4溶液。
实验22 影响酶促反应因素——温度、
1.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pH、温度、抑制剂对 酶活力的影响。 (2)通过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并能使用控 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2.实验原理
本实验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测试,考察温 度、pH、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 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与一般催化剂一样 存在温度效应。开始时,酶促反应的速率 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反应速率 时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而超过最适温 度,会引起蛋白质变性,使酶促反应速率 降低直至停止。
(2)pH组 设置空白组: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1%酪 蛋白溶液和3.0mL5%三氯乙酸溶液,摇匀后加入 0.2mL酶液和0.8mL蒸馏水,在37oC下恒温10min。 对pH的测试:取3支试管,依次编号1、2、3, 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mL胰蛋白酶溶液,向1 号试管中加入0.8mLpH=7.4的硼酸缓冲液,向2号 试管中加入0.8mLpH=8.0的硼酸缓冲液,向3号试 管中加入0.8mLpH=9.0的硼酸缓冲液,上述试管 置于37oC水浴中恒温2min,然后加入各加入 1.0mL1%酪蛋白溶液,在37oC水浴中继续恒温 10min后加入三氯乙酸切断反应。将上述试管以 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在280nm波长测定 吸光度。
(3)抑制剂组 设置空白组: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1%酪蛋 白溶液和3.0mL5%三氯乙酸溶液,摇匀后加入 0.2mL酶液和0.8mL蒸馏水,在37oC下恒温10min。 对抑制剂作用的测试:取两支试管,编号1、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0mL1%酪蛋白溶液,然后 在1号试管中加入0.8mL蒸馏水,在2号试管中加 入0.1mL1mmol/mL苯甲脒溶液和0.7mL蒸馏水, 在37oC水浴中恒温2min,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 入0.2mL的胰蛋白酶溶液,在37oC水浴中继续恒 温反应10min,最后加入三氯乙酸终止反应。将 上述试管以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在 280nm波长测吸光度。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酶促反应动力学(kinetics of enzyme- catalyzed reactions)是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01
酶促反应动力学
02
3.4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浓度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和pH下,酶促反应在底物浓度大于100 Km时,速度与酶的浓度呈正比。 酶浓度对速度的影响机理:酶浓度增加,[ES]也增加,而V=k3[ES],故反应速度增加。
,所以
(2)
将(2)代入(1)得:
(3)
当[Et]=[ES]时,
(4)
所以
将(4)代入(3),则:
01
Vmax指该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S]为底
02
物浓度,Km是米氏常数,V是在某一底物浓
03
度时相应的反应速度。从米氏方程可知:
04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
05
<< Km,则 V≌Vmax[S]/Km ,反应速度
〔E〕〔S〕
〔ES〕
〔E〕〔I〕
〔EI〕
ki
解方程①②③得: 〔ES〕=
〔E〕t
(1 + )+1
Km
〔S〕
〔I〕
Ki
又因vi=k3〔ES〕,代入上式得: Vi=
(1 + )+〔S〕
Km
〔I〕
Ki
Vmax〔S〕
〔I〕
Ki
很多药物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例如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具有类似的结构,而对氨基苯甲酸、二氢喋呤及谷氨酸是某些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的原料,后者能转变为四氢叶酸,它是细菌合成核酸不可缺少的辅酶。由于磺胺药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进而减少细菌体内四氢叶酸的合成,使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细菌死亡。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能特异地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故能增强磺胺药的作用。
酶促动力学
H C
S CHCl E S As
H C
CHCl + 2HCl
巯基酶
S E S
路易士气
H2C SH
失活的酶
酸
H As C CHCl + HC SH H2C OH
H SH H2C S As C CHCl + HC S E SH H2C OH
失活的酶
BAL
巯基酶 BAL与砷剂结合物
三、酶的抑制作用
(五)一些重要的抑制剂
*竟争性抑制举例
1.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
琥珀酸
琥珀酸脱氢酶 FAD FADH2
延胡索酸
COOH CH2 C H2 COOH 琥珀酸
COOH CH2 COOH 丙二酸
•
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
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蝶呤啶 + 对氨基苯甲酸 + 谷氨酸
二氢叶酸 合成酶 二氢叶酸
H2N
加入非竞争性抑制 剂后,Km 不变,而 Vmax减小。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Lineweaver–Burk图 :
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 后,Km 不变,而 Vmax减小。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 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 这类抑制作用不会因提高 底物浓度而减弱
三、酶的抑制作用
(二) 抑制作用的类型
(3)反竞争性抑制
影响因素包括有
底物浓度、pH、温度、 抑制剂、激活剂、酶浓度等。
※ 研究一种因素的影响时,其余各因素均恒定。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底物浓度[S] 酶浓度[E] 反应温度 pH 值 抑制剂I 激活剂A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355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 (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高一生物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4.1.3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一、目标导航1.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二、知识网络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
①温度: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适当升高温度能加速酶促反应,但过高的温度又加速了酶蛋白的变性。
②pH:在一定的pH下,酶表现出最大活性,此时的pH称为最适pH,高于或低于此pH,酶的活性均降低。
过酸、过碱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
不同的酶最适pH是不同的。
(6)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pH、温度、酶的浓度、底物浓度等。
三、导学过程知识点一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甲乙丙1.酶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1)根据两类催化剂催化H 2O 2产生O 2的多少判断酶的高效性 2H 2O 2――→H 2O 2酶2H 2O +O 2↑(气泡多而大);2H 2O 2――→Fe 3+2H 2O +O 2↑(气泡少而小)。
(2)根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判断酶的专一性蔗糖――→淀粉酶蔗糖(非还原糖)+斐林试剂→蔗糖+斐林试剂(无砖红色)。
(3)根据碘试剂与淀粉的颜色变化判断淀粉的水解淀粉+蒸馏水→淀粉+碘液→蓝紫色复合物(淀粉未被水解); 淀粉+淀粉酶→麦芽糖+碘液→无蓝紫色复合物(淀粉已被水解)。
(4)根据温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温度:低温(0 ℃)→升温→最适温度(37 ℃)→再升温→高温(大于70 ℃)| | | | | 活性:活性低―→活性增高→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未变性―→未变性―→未变性―→渐变性―→已变性 (5)根据酸碱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 酸碱度:过酸←酸性增强←最适酸碱度→碱性增强→过碱 | | | | | 活性:无活性←活性降低←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变性← 渐变性 ← 未变性 ―→ 渐变性―→变性 【例1】 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教学设计与反思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年第1期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掌握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熟悉米-曼氏方程式、V max及K m的意义。
了解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探究法和酶促反应在医学上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过程与方法教学以PPT方式为主,借助图表、动态图画展示。
课堂举例讲授,掌握对照法的理论基础。
通过知识拓展,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现一体化教学。
1.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临床、日常生活的实例,拉近学生和生化的距离,让学生感知生化就在我们的身边,生化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2教学难点米-曼氏方程式、V max及K m的意义。
3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理、助产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经过第一学期对无机化学和正常人体学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和化学学科基础。
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学习能力较好。
但是抽象逻辑性、独立性仍有待加强,学习强度伴随学习课程难度的提高而下降。
依赖心理较强,希望得到教师关注、督促、激励和赞许。
4课程分析生物化学是众多医学课程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全书的内容以抽象为主。
本章前面已经介绍了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促反应的特点与催化机制。
在此基础上,定量描述了6种因素,分别是底物浓度、酶的浓度、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枯燥、理解难等特点。
它是酶的结构对功能影响的进一步讨论,也是后面物质代谢章节的理论基础。
解释了低温保存疫苗、低温麻醉的原理[1]。
5教学内容及方法【复习回顾】①从酶的分子结构开始,结构决定功能,酶的功能是催化作用和代谢调节元件。
②酶促反应的表达式(单底物、单产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体提问,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酶促反应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高于酶的最适活性温度,会加速酶分子的活性,而酶活性过高则可导致酶烧伤或破坏,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所以保持合适的温度是影响酶促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酶浓度:酶浓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反应中酶与底物之间的接触次数,当酶浓度增加时,酶与底物越多,接触次数越多,反应速率自然越快,反之,当酶浓度过低时,反应速率就变慢。
3. pH值:pH值也会影响酶促反应,每种酶都有自己最适宜的pH值,若pH值过高或过低,酶活性可能会下降,甚至在一定的极端条件下可能造成酶的解离,因此需要控制反应的pH值。
4. 辅助因子:对于一些特定的酶,还需要加入某些激活剂或辅助因子,才能促进反应,引起酶活性。
例如,维生素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它们可能和一些酶结合形成介质型酶,影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
5. 抑制剂:在生理反应过程中,也需要抑制酶的活性,而一些有机分子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抑制剂的效果受其类型、浓度和pH值等影响,如果抑制剂的浓度过高,将会完全抑制酶活性,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6.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都会影响酶促反应,氧化剂可以促进酶的反应速率,而还原剂则可以降低酶的反应速率。
例如,苯酚可以作为氧化剂加速酶促反应,而过氧化氢则可以作为还原剂,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
7. 金属离子:一些金属离子也可以影响酶的反应速率,其中锰、铜、铁等离子可能介导酶的正向活性,而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铝等离子可能起抑制作用,降低酶的反应速率。
因此,温度、酶浓度、pH值、辅助因子、抑制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金属离子等都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实验室工作者可以在有效控制这些条件条件的基础上,改善反应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获得更佳的实验结果。
初级药师必考重点-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1)1、主动转运是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2、激素被誉为“第一信使”3、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K+外流。
4、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铁、蛋白质。
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机制是Ca2+内流,K+外流。
6、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
7、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ch。
8、HCO₃⁻是构成胃黏膜保护屏障的主要离子。
9、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可起调定点作用的是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10、近球小管是大部分物质的主要重吸收部位。
基础知识(2)1、Na+跨细胞膜顺浓度梯度的转运方式是易化扩散。
2、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可分为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3、骨骼肌中能与Ca²+结合的蛋白质是肌钙蛋白。
4、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抗凝血酶Ⅲ 的活性。
5、在等容收缩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6、支持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
7、尽力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8、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9、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
10、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的原因是部分近球小管对糖吸收达到极限。
基础知识(3)1、动作电位去极化是由于Na+内流。
2、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乙酰胆碱。
3、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外来微生物。
4、房室瓣开放见于等容舒张期末。
5、动脉血压突然升高,会引起心迷走中枢兴奋。
6、给高热患者用冰帽降温是通过增加传导散热。
7、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8、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主要激素是血管升压素。
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
10、幼年时缺乏甲状腺素可引起呆小症。
基础知识( 4 )1、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减少。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第八章:酶促反应动力学(1)
五.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激活剂--凡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激活剂,大部 分是离子or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1.作为激活剂的离子的作用机制通常认为有以下几种: 1) 与酶分子肽链上的侧链基团相结合, 2) 稳定酶催化作用所需的构象; 3) 作为底物(或辅酶)与酶蛋白之间联系的桥梁; 4) 可能作为辅酶或辅基的一个组成部分, 5) 协助酶的催化作用。 一般来说,这几种功能间存在着相互协调的作用。
第八章:酶促反应动力学
1.底物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2.酶的抑制作用 3.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4.pH对酶反应的影响 5.抑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 各种理化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的科 学。这些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 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Km及Km' a 在无抑制剂存在时,Es的分解速度和 Es形成速度的比值符合米氏方程 Km b 其他情况,不符合米氏方程,此时的比 值称表观米氏常数 Km'
6)Km值与米氏方程的实际用途: a 由所要求的反应速度(应达到Vmax的百分数), 求出应当加入底物的合理浓度 b 由已知的底物浓度,求出该条件下的反应速度 eg1 若要求反应速度到达Vmax的99%,其底物浓 度应为: 99%=100%[S]/(Km+[S]) ∴[S]=99Km eg2 若要求反应速度达到Vmax的90%,其底物浓 度应为: 90%=100%[S]/(Km+[S]) ∴[S]=90Km 以V对[S]作图,可得与实验结果相等的曲线
(2) 非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可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这 种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而酶与底物的结合, 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 底物与抑制剂之间 无竞争关系。但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ESI)不能进 一步变成产物。 如某些金属离子(Cu2+、Ag+、Hg2+)以及EDTA等, 通常能与酶分子的调控部位中的-SH基团作用,改变 酶的空间构象,引起非竞争性抑制。
底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底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底物浓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的变化与酶促反应速度之间呈
矩形双曲线关系。
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度不再呈正比例加快;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也几乎不再改变。
2.酶浓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3.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表现为最适温度和耐热性。
在最适温度下,酶促
反应具有最高的反应速度。
超过最适温度后,酶促反应速度会降低。
4.pH值: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
会失去活性。
综上所述,底物浓度是影响酶促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酶浓度、温度和pH 值也会对酶促反应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条件以实现最佳的酶促反应效果。
用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医学ppt
17
图中是一种酶促反应P+Q R,曲线E表示在
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过程。在t1时,将催化此 反应的酶加于反应混合物中。则表示此反
C 应进程的曲线是 ( )
A
[R]
[P]×[Q]
B
C
E
D
t1
医学ppt
时间
18
丙曲线表明: (1)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剩得越多,生成物越
少,反应速率越慢,该条件下酶的活性越低。 (2)图示pH=7时,反应物剩余量最少,应为最适
活性 部位
酶
本身在反应的 前后数量和性 质都不改变。
酶具有特异性的实质: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 上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只有当酶活性
医学中pp心t 能与底物结合时,才可启动化学 6 反应的发生。
底物即反应物 分解反应
底物—
产物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 糖。蔗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 均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 沉淀。
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
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一医步学说ppt 明酶具有特异性。
4
酶的特异性
一种酶只能对一定的底物发生催化作用,即特异性。
医学ppt
5
由酶的这种互补形状,使酶只能与这种对应的化合物挈合,从而排 除了哪些形状大小不适合的化合物
合成反应
底物 (反应物)
——产物
(4)为了更好地除去衣物上的油渍,在洗衣粉中
还可以加入什么酶?脂肪酶
医学ppt
20
B AD
C 1
实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此实验可以根据酶的特性,设计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实验检验。
(一)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一、实验目的1.了解酶促反应的激活与抑制。
2.学习鉴定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反应的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酶的抑制剂。
例如,氯化钠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硫酸铜为其抑制剂。
通常少量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就会影响酶的活性,而且常具有特异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
例如氯化钠达到1/3饱和度时就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三、器材1.试管及试管架 2.烧杯、椎形瓶和量筒(100mL)3.玻璃漏斗 4.吸管 5.滤纸 6.恒温水浴锅四、试剂1. 1% 淀粉溶液2.稀释100~200倍的新鲜唾液3. 1%氯化钠溶液4.0.1 %硫酸铜溶液5.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g 和碘10g 溶于100 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五、操作方法取3支试管,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氯化钠溶液1 mL,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 0.1%硫酸铜溶液1 mL,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mL作对照。
再向每支试管各加入 0.1%淀粉溶液3 mL和稀释的唾液1 mL。
摇匀各管,充分混合,一起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15分钟后取出。
冷却后,各滴入2-3滴碘化钾-碘溶液。
混匀。
观察比较3支试管颜色的深浅,并解释之。
如果激活剂或抑制剂的作用不明显,主要可能原因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不够高,可以适当延长反映时间或者降低唾液稀释的倍数。
思考题1.激活剂可以分为哪几类?本实验中氯化钠属于其中的哪一类?2.抑制剂和变性剂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3.酶反应的抑制作用有哪些类型?根据什么划分的?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通过检验不同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8.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解读
信 息 解 读
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 来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
会使酶变性失活
[典型图示2]
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 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高温过酸过碱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典型图示2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解读】
[典型图示1]
低温只 是抑制酶 的活性, 酶分子结 构未被破 坏,温度 升高可恢 复活性。
பைடு நூலகம்
信 息 解 读
在底物充足、 其他条件适 宜的情况下, 酶促反应速 率与酶浓度 呈正相关。
图2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 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 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 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 不影响酶的活性。
[解题技法]
(1)在分析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时, 要借助数学中分段函数的思想,分段描 述,即以最适温度(pH)为界限进行表述。 (2)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特别关注纵坐标表 示的是酶促反应速率,还是生成物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