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大庆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大庆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大庆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橘子[日]芥川龙之介著刘光宇译一个阴沉沉的冬日黄昏,我坐在由横须贺始发北上的二等客车的一角,呆呆地等着开车的笛声。

车厢里早已点上了灯,难得的是,除我之外空无一人。

朝外看去,与往日不同是,昏暗的站台上,今天未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间或发出几声哀鸣。

这景色与我此刻的心绪竟出奇地吻合。

我脑子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疲劳和倦怠,犹如雪前的天空般阴沉。

我两手插进大衣兜里动也不动,连掏出晚报来看看的兴致都没有。

不一会儿,开车的笛声响了。

我心里略觉舒坦,把头倚在后面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缓缓地向后退去。

然而,火车还未启动,只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矮齿木屐的呱嗒呱嗒声。

霎时,随着列车员的叫骂声,我乘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哗啦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慌慌张张走了进来。

这当儿,火车猛地晃了一下,徐徐开动了。

眼前掠过站台上的一根根廊柱,仿佛被遗忘了的送水车,还有向车厢里给小费的人道谢的红帽子搬运工——这一切都随着刮进车窗的煤烟,依依不舍地朝后倒去。

我总算松了口气,点上一支烟,这才懒洋洋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座位上的小姑娘的脸。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

没有油性的头发左右梳成两个半银杏髻,红得扎眼的两颊上横着道道皴裂的痕迹。

脏兮兮的浅绿色毛围巾一直拉到膝盖,膝上放着一个大包袱。

抱着包袱的手满是冻疮,十分珍惜地紧紧捏住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

我不喜欢小姑娘那粗鄙的长相,她那邋遢的衣着也令我不快。

她甚至愚蠢得连二等和三等车厢都分不清,就更令人气恼。

因此,点上烟之后,也是有心要忘掉这个小姑娘,便漫不经心地把兜里的晚报摊在腿上。

突然间,从车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变成电灯光,印刷粗糙的几栏铅字分外耀眼。

不消说,火车现已驶入横须贺线上许多隧道中的头一条隧道。

灯光下,我浏览一遍晚报,上面登的净是些世间寻常事,媾和问题、新婚夫妇、渎职事件、讣告等,这些都无法排遣我心中的郁闷——进入隧道的一刹那,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火车在逆向行驶,同时,几乎是机械地扫视着一条条乏味的消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专项讲解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专项讲解
B.自一开始的敏感、讨厌,到后来从中悟出“可以努力活得更好”的道理, 姑婆对空心菜认识的过程就是情感变化的过程。 C.父亲一直对空心菜隐忍,是当时物质生活的艰辛所致,遭遇车祸后拒吃空 心菜而大吃荤肉就是最好的明证。 D.文章行文脉络分明,从现实回忆过去,又从过去回到眼前,在时空转换中 观照历史,思考生活,韵味十足,回味无穷。
3.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古镇人的“陶心”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①古镇人对匣钵的知恩图报、不离不弃。(第1、3段) ②古镇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希望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希望
生活红红火火。(第2段) ③古镇人对待游客的质朴善良,如听从游客指挥的老奶奶,“没有多要你
的”的店主。 (第4、5段) ④古镇人对工作的认真不数衍:如淘吧中不停劳作的工人。(第6段)
答:(1)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古镇的红色洋溢着热情与欢快,古镇的人们 就生活在这种氛围中。
(2)揭示陈炉的社会环境。陈炉的红色表现在窑砖和匣钵上,这揭示了 “制瓷”的社会环境,为后文提供了叙事背景。
(3)烘托了人物形象。古镇的红透着喜气,烘托出古镇人的热情和追求 美好生活的愿望。(答对1点给2分,满分5分。)
以及火车与中国的发展关系。 D. 本文以火车为载体,写出了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与中国人的精
神世界,特别是情感世界紧密联系。
答案:B 因果关系不当。“让人觉得可爱与亲切,给人们的印象最为深刻”,是因为它将驶向你 最熟悉最温暖的故乡。
5.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
心菜生命力顽强,又象征着他们的顽强。
三、《落葵》简媜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初见落葵的喜爱和感激,到再见落葵的惊喜和欢愉,再到最后落葵被清 除后的伤感,作者的情感脉络清晰。 B.作者认为,在劳碌的世间,人总是不能实现圆满,再要苦苦一味抱怨,就 是徒然与自己为敌。 C.第⑸段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又引出后文中 与落葵的相遇,并照应题目。 D.作者眼里的落葵味道鲜美,用处多,还曾有过救荒救命之恩,落葵的这些 好,也许是那位老妇人体会不到的。

2008年苍南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案例(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县一等奖

2008年苍南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案例(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县一等奖

二 等 奖
攥一根线,串一珠琏——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有效实践 常态语文 本色课堂 语文课的导入之我见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合理评价,激活课堂——谈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语文作业设计 初探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整合” 无限创意精心研读 设计精当提问 启迪思维门扉 陈玲玲 陈飘思 张晓燕 陈先泵 林祖庆 陈传定 陈爱芬 杨克谋 王汝程 蔡连香 林琳 矾山一中 马站镇中 霞关中学 藻溪中学 灵溪三中 灵溪一中教育集团 巴曹一中 矾山一中 埔坪学校 南宋中学 新安中学
三 等 奖
第8页 共14页
源于实践
有感而发
林玉栲 赖连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温作钦 李远雁 陈孝涛 蔡菲 陈通相
括山中学 龙港实验中学 灵溪四中 灵溪三中 宜山一中 云岩学校 宜山一中
课堂教学贵在动态生成 落实社会课新课程标准 重构课程评价体系
促进教学可持续发展
让幽默艺术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 赢在课堂——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埔坪学校 钱库二中 钱库一中 新安中学 嘉乡中学 龙港六中 龙港六中 民族中学 灵溪三中
三 等 奖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目标教学的感悟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之我见 初中数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生能力培养与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 浅谈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让课堂成为缤纷的舞台 优化教学导入,提高教学效益 谢林树 章为团 温怀力 龚玉娥 周新闻 蔡祖忠 朱良处 谢希群 王志昭 吴向阳 魏宏线 叶青 钱库一中 灵溪二中 嘉乡中学 华阳学校 莒溪中学 马站镇中 灵溪四中 新城学校 龙港一中 龙港六中 龙港五中 灵溪二中

2019-2020学年重庆市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重庆市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重庆市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花绣刘庆邦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

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

三大娘快不中了。

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

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

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

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

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

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

”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

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

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

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

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

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

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

①透过玻璃。

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

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

眼看要飘进窗内。

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

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

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

菊丛高过了矮墙,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

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

散文《老街》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敬请欣赏关注

散文《老街》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敬请欣赏关注

散文《老街》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敬请欣赏关注老街作者:鸣镝走在老街上,心就被沧桑包围着。

它古老的面容、苍凉的甬路、变形的门窗、生有苔癣的石阶,斑驳的老墙,使我的思绪至少倒退了一百年。

往远处看去,石甬路弯弯曲曲、狭窄逼仄,蜿蜒远去。

我瞬间觉得老街是苍老的,却又在苍老中给人几分穿越岁月沧桑而隐藏的神秘。

遥想老街当年的样貌和装饰,就像观看一个老去的美人,纵然有瘢痕点点、纹路条条,却难以掩盖它昔日的风华。

那眸子间闪放的秋波虽然暗淡了少许,却依旧闪烁着当初的情致;那胸腔里流溢的血脉虽然迟缓了一些,却仍然听得到它低吟浅唱的心音。

为了在心底恢复它固有的形态,我蹀躞的步履踏在石甬路上,就像抚摸到了它轻弹的脉门,一丝丝,一缕缕,都与我的遥想产生了十分吻合的画面,清奇而俊逸,恬淡而浓郁。

一处老宅,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小三开四大进,天井,假山,水池,最具特色的是屋内门上各式各样的木雕,龙凤呈祥、百鸟争鸣、牡丹花开、春江晚照……,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调古朴,构思精妙,做工精湛。

那雕刻的形式囊括了空雕、浮雕、阴雕,堪称木雕工艺的上品。

老宅,虽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岁月磨砺,却没有湮没它古朴又精致的风华。

流连其中,感受它沉缓而有力的的心律,我的心也便不自觉地和着它扑面而来的气韵而律动。

恰斯时,一娇美少女擎着一朵小伞在廊前走过,那娉婷的身影直至在尽头处消失,我才收神于此。

瞬间,我忽然想到,这古朴沧桑的老宅,这饱经风霜的建筑,虽历经岁月的风雨磨砺,虽然也尽显斑驳残破,而那蕴含的端庄雅致的美感不也正如这娉婷少女所呈露的奕奕芳华?岁月从不败美人,哪怕它已渐渐老去,那美的韵致仍在岁月的霜风中闪耀着灼人的光芒。

老街很老,巷深路窄,装饰陈旧,透射出古旧年代的气息。

两旁的门店鳞次栉比,一扇小窗,一道木门,尽管有的已经变形,有的似已衰朽,仔细看去,仍是一爿具有特色的小店。

虽然顾客不多,可并不影响店主的心情。

门楣两边的一幅对联写得极雅:“花窗镂影留离士,古韵穿廊连近邻”,可看出老街古朴而雅致的民风。

2019-2020学年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传统文学中,乡土文学曾是百年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但近年来出现了弱化的迹象,城市文学的影响力则越来越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

当作家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城市中生成时,文学书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乡到城的转变。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不过一百多年,但农耕文明史却有数千年,因此,虽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乡村依旧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寓寄之所和心灵故园。

尤其是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迎来新机遇。

安土重迁、心系家乡、不忘故园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如同福克纳一直在书写他那个“邮票般大小的故乡”,很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也萦绕着一份难解的乡愁情结。

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通俗文学身份使其具有都市文化特征,这使得网络乡村题材作品相对小众化。

尽管如此,乡村书写也并未在网络文学中缺席,而且由于作家是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故事,这个虚拟空间要能为人物角色提供停泊身体和精神的港湾,作品因此更能凸显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

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反映生活变迁,彰显出网络文学也要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赋形的历史使命。

紧扣时代脉搏,描写改革开放前后家乡乃至中国乡村的整体性变化,展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脱贫致富的创业实践,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是当下网络乡村题材写作中的“现象级”主题。

从写作者自己的家乡到整体上的乡村,网络小说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展开对故乡的书写。

而在一些幻想类作品中,作者已不满足于将某个具体的乡村作为故乡的所在,而是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将人类的乡愁带入新的境界。

中国人牢固的故乡观念是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2022—2023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最新)

2022—2023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最新)

2022—2023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最新)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ōu zhōu zhìhuìrúhéfúhào xiàn chéng lìshǐdàyuēshìyàn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夸(_______)橱(_______)胶(_______)狼(_______)跨(_______)厨(_______)较(_______)浪(_______)三、想一想,再连线。

日照香炉生紫烟绝知此事要躬行蹴鞠场边万人看遥看瀑布挂前川纸上得来终觉浅邻家鞭笋过墙来舍后荒畦犹绿秀秋千旗下一春忙四、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写填空。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A.张牙(______)爪(______)疾手快手忙脚(______)B.一叶知(______)五(______)缤纷层林(______)染2.早晨起床,小明上学要迟到了,他_________的收拾好了书包。

五、我会选择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傲慢骄傲(1)令妈妈(________)的是,小红每年都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2)“谁让你碰我的玩具?走开!”小齐(________)地说。

痛快痛苦(3)伤员在病床上(________)地呻吟着。

(4)今天,爸爸带小亮去游乐场玩了一整天,小亮玩得很(________)。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医生治好了小明的病。

(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样子写句子。

例: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爷爷在山上发明了恐龙蛋化石。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还有什么可吵得呢!(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最新-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 精品

最新-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 精品

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作者蒋九贞作者简介九贞,江苏徐州市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地方文化学者。

出版发行《博弈三部曲》、《蒋九贞中短篇小说精选集》、《阳台上的花》、《门外野谭》、《养心居诗稿》、《我评》等著作。

陈庆礼简介陈庆礼,江苏沛县人,1959年出生。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学会会员,徐州市杂文学会副秘书长,徐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先后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人民日报》、《扬子江诗刊》、《诗刊》、《词刊》、《雨花》、《神州》、《人民论坛》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百万字。

出版《说长道短》、《青春无悔》、《文心同行》、《乡愁似酒》等文学作品集。

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一散文是普遍具有原创性的文字艺术,它最忌讳的就是"跟风"和"临摹"散文是心灵的闪电,散文是情感的倾泻,散文是自身的纪实,散文是人事的记录。

散文的情是浓烈的,散文的事是实在的,散文的语言是个人的,散文属于个人化的大众文体。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也是散文的国度。

纵观中国古今散文,所取得的成就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比诗歌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三皇五帝开始,散文就与社会、人生密不可分。

所谓"文以载道",说的就是散文的社会功能。

中国古代散文家,其实都是官员。

这是因为,散文的制作是需要"文化"的。

狭义的"文化",首先就是识字。

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官宦、富家子弟才可能读得起书;而读得起书的人又"学而优则仕",当官去了。

他们有的是情致,书信往来,迎送唱和,歌功颂德,互相吹捧,或有攻讦,行诸文字,所以写文章的多是这些人;他们一面当官,一面感慨些什么,议论些什么,联想些什么,随记些什么,上书些什么,表白些什么,有时还要应景写些什么,这些都构成了广义上的散文。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蒙蕾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蒙蕾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蒙蕾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伟忠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咸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

陈老今年97岁高龄,从事摄影时长六十多年。

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

199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

“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

那一年,陈复礼80岁。

1916年7月20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

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多古籍经典。

1931年,15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

之后遭逢战乱,“过番”[注]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

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

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

”这是广东原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评价。

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

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

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

2020届茂名市第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茂名市第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茂名市第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

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

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早晨8时,从黑龙江绥棱县出发,车行两个多小时来到一个叫“五一森林经营所”的地方。

在这里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

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

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

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

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

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

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

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

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

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

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

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

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

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

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201302271055
201302271055
孙犁
(1913—2002)
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 《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新时期以来,有以 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 《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 集》等出版。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201302271055
史铁生
(1951—)
1951年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 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 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 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 《午餐半小时》、《我们的 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 上》、《山顶上的传说》等 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 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 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 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
201302271055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 生于福州。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 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 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3年 8月赴美读书,代表作有《悟》、 《寄小读者》等。 1926年返国,先 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 平女子文理学院。1946年应邀在日 本东京大学教课。 l951年秋回国。 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 歌集《小桔灯》、《樱花赞》、 《再寄小读者》等。 自1954年以来, 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 国文联副主席、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的散文,其作者分别是谁?
《陈情表》 《兰亭集序》
晋·李

2019-2020学年厦门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厦门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厦门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品非花非雾中原军阀张帅的长子,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

其母刘老夫人收留一流亡女子,取名素素,居藏书楼整理书画。

张将军返故里休整,遇素素画《梅花傲雪》,惊叹:“程派画风画技竟得两位女传人,二人造诣也在伯仲之间。

”素素吃惊回身,风姿如惊鸿照影。

定下神来,大方见礼,向张将军询问那画风画技如己的人是谁。

张将军笑道:“南京才女程雪如,以善画程派梅花著名。

虽落风尘,却自比红拂,性傲不俗。

”素素更加惊异,且面露忧愤。

将军探问其故,素素只是摇头不语。

张将军常访藏书楼,与素素论诗品画,情趣相投,感情日笃。

偶尔谈到已逝画梅名家程长史。

张将军回忆说:“据传长史之妻有皇族血统,其外祖是永字辈中极通字画的皇子。

生一女名雪如,姿貌不凡。

更奇的是她的聪明。

初读书时点到即悟,年龄稍长便无师自通。

天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

程长史画梅时,雪如站在旁边看,就学会了。

写画出来竟和父亲一毫不差。

长史俗务繁忙时,便令雪如代笔,其构图,立意常有好过父亲之处。

”素素沉吟良久,试探道:“这个女子现在哪里?”张将军说:“那个南京程雪如,自称长史之女。

看她绘画行事,应该不假。

”素素垂下泪来:“将军以诚相待,便不隐瞒了。

真正的程雪如,就是眼前的素素。

我身若转蓬,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

不料却有风尘之人冒我清名,请将军为我昭雪。

”素素拿出程长史印章、真迹与心法笔记,让张将军验看。

另有一枚翠玉金丝蟠龙印,上刻女真文字,确是清宫皇家信物。

张将军扼腕叹息,思谋道:“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

”将军即携素素赴南京,邀江南知名画家数人,聚程雪如的悦梅楼论画。

素素见雪如白衣素裙,端庄雅静,如凌波仙子,北腔京韵听之亲切。

敌意已冲淡几分。

观雪如侧壁悬一巨幅《梅花迎春》,正是世传程派遗作。

江西省赣州市利村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利村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利村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

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

他的果子都是原装。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

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

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

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

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

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

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

2020年庆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庆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庆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文化是在乡土性的社会空间和社会系统中创造出来并保留和传承下来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以及生产生活文化,是由田园生态、生活方式、风情民俗、古建遗存、传统技艺等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综合体。

在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渐渐被边缘化,面临消失和被遗忘的危机。

因而,重新发现乡村文化的价值在当下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如何从文化相对论视角重新认识乡村文化的价值呢?相对于现代社会转型,乡村文化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会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记忆价值。

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生活方式的变迁,有些传统的、既有的乡村文化可能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快速变化的节奏。

现代性的文化、城市文化在不断挤压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

一些传统农艺和手工艺等被快速发展的现代技术所取代,从而与之相关的传统乡村文化元素渐渐退出日常生产和生活领域,其工具性价值大大降低。

正是在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大趋势下,乡村文化的历史记忆价值凸显出来,因为随着文化的传统元素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减少,乡村文化之于我们了解变迁与转型的历史过程而言,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窗口。

因而,在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重点保留和记住乡村文化传统中的一些精髓和特质,对于乡村文化的延续有着重大意义。

乡村文化具有社会整合价值。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文化在一个社会中的作用相当于黏合剂、润滑剂,将各种各样的个体有机地整合为社会,主要是通过文化机制实现并维持的。

乡村文化也一样,具有留住“乡愁”、维系传统、增进乡村内部凝聚力的重要功能。

当下,中国乡村正处于一个“大流动”的时代,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出。

在某种意义上,流动和分化是新时代乡村社会的一种常态,并不意味着乡村社会将走向终结,因为仍有大量的乡村在流动和分化的同时也在重新整合与发展。

乡村文化正是乡村社会重新整合和维续下来的一种重要动能,通过文化认同的力量,乡村社会二元分化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与整合。

2019-2020学年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

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譬如说,苏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泉陶要杀犯人,但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

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

还有个例子是《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

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相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真实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

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

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来必,因为词是诗之余。

2020届瑞昌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瑞昌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瑞昌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盏马灯薛培政我到某市干休所采访“老边防”梁英才,发现他家卧室的墙壁上,挂着一盏老式马灯,看上去与室内的现代陈设极不协调。

梁老的老伴打趣道,自打老头子回到内地后,这盏马灯就再没点燃过。

老头子却拿它当宝贝,隔几天就拿下来擦拭一番,还捧在手里左右端详,像欣赏宝贝似的。

见我对这盏马灯好奇,梁老便将马灯从墙上摘下来捧在手中,给我讲了一段往事——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26岁的我担任了连指导员。

暮春的一天早上,尚未吹起床号,通信员便将我推醒,通知我到团部接受一项紧急任务。

当我快步赶到团部时,团长已在那里等候我了。

团长告诉我,根据气象预测,今年天山天池冰面解冻可能要提前。

他随即命令由我带队,以最快的速度将山上伐下的木材,用,马匹通过天池冰面运到对岸,为战备施工备足木料。

当我带领两个排的兵力赶到天池边时,才发现作业的艰难程度,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这次要往山下运送的木材,都是6至10米长,粗的一个人都抱不过来的松木。

近似原始的运输方式,是在木材的一头钉上数个铁钯,用绳索系牢套上马匹拖过冰面。

要将堆积如山的木材全部运到天池对面,至少需要一个月。

当运输进入后期时,我们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天池出现了解冻的迹象:放眼望去,湖面上的裂纹清晰可见,并不时发出阵阵冰裂的声音。

天池平均水深60余米,最深处约105米,因属高山湖泊,水温较低,假如人或马匹不慎坠湖,几乎就没有抢救的可能。

任务紧急,情况突变,向上级请示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停止运输,剩余的木材只能等到冬季封冻时才能运出,势必会影响战备工程的进度;若是按照原来的运输方式作业,造成伤亡怎么办?我心急如焚,在天池边踱来踱去,虽有寒风吹过,但仍感到身上一阵阵燥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利用夜间气温低,浮冰间再次形成连接,天池冰面相对固定的时机,组织展开夜间作业。

2020届淄博市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届淄博市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届淄博市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头脑中的旅行彭程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

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

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

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

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

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

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

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

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

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

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2018-05-18文学评论论文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作者蒋九贞作者简介九贞,江苏徐州市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地方文化学者。

出版发行《博弈三部曲》、《蒋九贞中短篇小说精选集》、《阳台上的花》、《门外野谭》、《养心居诗稿》、《我评人民文学》等著作。

陈庆礼简介:陈庆礼,江苏沛县人,1959年出生。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学会会员,徐州市杂文学会副秘书长,徐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先后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人民日报》、《扬子江诗刊》、《诗刊》、《词刊》、《雨花》、《神州》、《人民论坛》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百万字。

出版《说长道短》、《青春无悔》、《文心同行》、《乡愁似酒》等文学作品集。

陈庆礼散文的原创性及其艺术特色一散文是普遍具有原创性的文字艺术,它最忌讳的就是”跟风”和”临摹”.散文是心灵的闪电,散文是情感的倾泻,散文是自身的纪实,散文是人事的记录。

散文的情是浓烈的,散文的事是实在的,散文的语言是个人的,散文属于个人化的大众文体。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也是散文的国度。

纵观中国古今散文,所取得的成就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比诗歌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三皇五帝开始,散文就与社会、人生密不可分。

所谓”文以载道”,说的就是散文的社会功能。

中国古代散文家,其实都是官员。

这是因为,散文的制作是需要”文化”的。

狭义的”文化”,首先就是识字。

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官宦、富家子弟才可能读得起书;而读得起书的人又”学而优则仕”,当官去了。

他们有的是情致,书信往来,迎送唱和,歌功颂德,互相吹捧,或有攻讦,行诸文字,所以写文章的多是这些人;他们一面当官,一面感慨些什么,议论些什么,联想些什么,随记些什么,上书些什么,表白些什么,有时还要应景写些什么,这些都构成了广义上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明清文章家,几乎都是这些人,而且越往上溯越是这些人。

清之末,散文渐渐走近”平常百姓家”,有学识的平民也有了诗文传世,但是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依然是当官者的文章。

倒是到了近代,到了现代,到了当代,读书的人逐渐多了,社会分工也逐渐细了,做官与读书开始分离,文章真正成了”闲书”,当官的不肯做了,让给了那些文人,产生了专事写作的族群,或者一些个人奋斗者。

二陈庆礼是官员,但也是作家,这在当今社会,有些难得。

当官是要讲政绩的,而做文章只为”闲情”,在一些当官的眼里,可能还是”不务正业”.你当官了,偶尔动笔为自己写点讲话稿、公文之类还勉强可以,要是写那些家常琐事,写那些性情文字,恐怕有失”大雅”,不合身份了。

庆礼似乎不管不顾这些。

他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到了部队也没有中断,回到地方,更是一边当官一边作文,久而久之,便成就了他文人官员和官员文人的”双重身份”.从前的时候,我读过他的部分散文,他的文章是那样真挚,那样厚实,那样纯情,那样正能量,我想他的人也定是这样。

可我并不认识他,不知道他官当得怎么样,都做出过什么业绩,以至于从乡镇政府调到县城,负责起广电、文化、文联等工作。

后来认识了,并且有幸共同编辑文学刊物《百家》,我对他有了了解,果然文如其人,他的诚恳,谦卑,率直,热情,随和,聪慧,灵敏,儒雅,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怪不得他这样得人心。

他身上很少官员的”秉性”,却多是文人的气质,我甚至认为,他天生就是写文章的人。

三庆礼的散文,如前所说,是纯真而厚实的,他写的很朴实,却洋溢着菲菲文采,平淡中见缜密,乡土里透灵气,峻岭奇峰藏在浩淼空际间,常常见神来之笔。

具体分析起来,他的散文大体有这样几类:一是杂感随记类。

如《葎草之狂》、《行来往》、《感悟烈日》等。

此类作品是作者对某事物的感叹和浮想,往往都是有感而发,或发幽怨之情,或发时弊之感。

二是亲情友情类。

如《父爱如山》、《晚年的母亲》、《奶奶的一生》、《军旅情结》等。

此类作品多是对亲人友人的记述和追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三是生活琐事类。

如《散步人生》、《告别搬家》、《妻子摔伤后》等。

此类作品一事一说,有琐记,有感慨,常常是发人深省,颇有启迪。

四是记人记事类。

如《犟爷》、《二憨子小传》、《二罐大爷》等。

此类作品或记人,或叙事,真切细致,幽默有趣,所写人事,都可以成为”典型”,令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五是游记纪实类。

如《初游琅琊台》、《孤岛行》、《慈善之光》、《感知北京人》等。

这类作品有一定时效性,但也写得隽永、灵性、有思想,一如他其他散文的笔调。

四我在开头就说,散文是普遍具有原创性的文字艺术,这是指写得”有功夫”的好散文。

时下也有不少人云亦云的散文,抽象化,概念化,干巴巴的,艺术上没有自己的东西,”拾人牙慧”,似曾相识,没有新鲜感。

我不知道散文怎么可以写成那样。

散文是作家自己见闻的感受,每个人的见闻不同,感受更不同,照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怎么会造成雷同呢?散文应该都是”原创”的,它和小说故事有时还不一样,小说故事偶尔雷同、”撞车”情有可原,散文就不行。

散文必须是自己的”这一个”,千人千路,题材可以差不多,内容绝不会雷同,不存在”撞车”问题。

庆礼的散文我读得不少了,在我看来,篇篇都是原创。

他大概追求的就是创作自己的散文,而不是模仿和”师从”.学文化可以师从,搞创作决不能师从。

创作创作,不创不作,只有有创建(创意,创见)了,才可以挥笔而作。

《故乡的年》写了作者一家十三口在春节这样的民俗大节里的过年情形。

作者用几个场面写了这一”盛事”.首先是”推年磨”.母亲的忙,父亲和哥哥的排队等候,轮到自家”推年磨”了,由于人口多磨的粮食也多,一般要用两天才能推完,这么漫长的时间,小小年纪的庆礼常常抱着磨棍打盹,母亲就”哄骗”他,他”想着推完磨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馍馍”,于是就”精神抖擞地攥紧磨棍,跟着大人们围着磨道推起来,似乎觉得是在一圈圈走近新年”.推”年磨”的同时,家家还要打扫庭院,把积攒了一年的角角落落的灰尘擦拭一新。

”蒸馍”也是办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总是一家人齐动手,父亲和合面,母亲团揉,哥哥、姐姐轮流烧锅,人尽其用,各有事做。

买红纸,写春联,老私塾先生的认真,庆珍哥的涂抹,均博得阵阵欢笑。

鸡鸣狗叫,鞭炮声声,年味十足。

这样的`细节是作者独有的,是他的”原创”,别人不可能重复的。

《告别搬家》写了作者辗转他乡工作的十几次搬家,其中的情趣在于妻子的嫁妆,结婚时因为房子小,没有弄来,后来有了大一些的房子,弄来了,老结实的实木家具,经受了多次搬家的折腾,虽有碰碰划划,却毫发无伤。

但是,最后进城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不得不忍痛换新,北方购木,南方找人,打了一套新式五组合。

搬家,几乎谁都经历过,像庆礼写得这样质朴动人的不多。

而且,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描述搬家历程,而是笔锋一转,发起感慨:几次搬家,使我悟出许多道理来,家会在搬迁中不断升华。

首先,搬家身体能受到锻炼,每一次搬家前前后后折腾三四天,大包小包,大箱小箱,又捆又扎,大车小车,上上下下,来往反复;其次,情感能得到考验,每搬一次家,一段时间内,大人孩子都有离乡背井之感。

俗话说,故土难移。

这是特别需要全家人协调配合,关心照顾,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夫妻感情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一次一次搬家的锻炼和考验,家更加牢固、更加温馨、更加幸福。

搬家这样的苦事,在作者看来,倒成了幸福的催化剂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在于你怎么看问题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喜新厌旧是普遍的情绪,某一种方式久了,人们就渴望改变,一河水,平静不如流动,一间房,守旧不如翻新,人们在”新”中享受变化,享受快乐。

是不是一切改变都是好的?恐怕也不尽然。

然而,改变的声音总能蛊惑人,这是心理使然。

苦中有乐,动中有乐,因为心境变了,乐也就在其中了。

问题是,作者把搬家这样的事情上升到了情感的高度,这样的乐,是极其高尚的。

这也是作者的独到感受,但是却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说出了别人也许有所悟可是没有说出来的感受。

《祥和之夜》、《父爱如山》、《冬天的村庄》、《不见耕读》、《童年的梧桐树》等等,莫不如是。

五庆礼散文很具有他自己的个性特点。

总结起来,我以为是:第一,选材的个性化。

他选择散文材料,尽可能是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即使需要背景材料,需要民俗的东西,这些背景材料和民风民俗,也是要为他的书写主体服务。

前面所举的《故乡的年》就是这样,里面有大量沛县农村过年的民俗,如”推年磨”、蒸馒头、贴春联、拜年,等,这些都纳入他的主题中,都是为作者童年过年这样的题材服务的。

自己经历的,往往才是最特色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这样的材料容易引起关注。

《冬夜清仓起祸端》,写的是父亲在那个”共产风”里抵制”一平二调”的故事。

一个冬天的晚上,父亲从外面开会回来,长时间坐在长凳上一声不吭,母亲做好饭叫他吃饭也不吃,后来拔腿跑出门,他是去通知几个可靠的队长,连夜清理粮仓,”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给公社调往他处,一部分坚壁起来,藏在地主家,让天亮后来清仓的人找不到。

就是这些粮食救了全村人的命。

可是,父亲若干年后还被揪住这件事不放,翻老账批他斗他。

这个材料就是别人不可能有的。

也许有的地方确实也存在这种现象,但是经历的人写不出,后代又不会写,听到的人写出来就不是原本的样子。

只有陈庆礼,那是他父亲的所为,他写了,可以说是”亲历”“亲见”“亲闻”的。

这是他的”专利”.第二,感悟的个性化。

庆礼写散文,也有边叙边议、夹叙夹议的,可是他的”议”就是他的议,他议的是自己,悟的是自己,虽也不免”大道理”,可这”大道理”是服从”小道理”的,是为自己的”小道理”寻找或者生发宏观的境界的。

如《散步人生》,说的是作者自己与妻子婚前婚后常常一起散步,边走边谈,感情也在这走和谈中升华,加固,以致恒远。

清晨,共同送走上学的孩子,便融进茫茫晨雾,或跑或走,或摔打或比赛,一个小时,三公里多路,筋骨舒展,气血充身,全天工作和生活养足了精神。

傍晚,”乘着晚饭后的余兴并肩走向野外”,”在不紧不慢的脚步中,带走了一天的紧张和疲惫,带来了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们相拥而行,漫步在林荫道上,兴之所至,目之所及,我们从杨柳吐绿感觉到春天的生机;从暴雨滂沱领略到夏天的壮阔;从凉风习习体会到秋季的爽朗;从白雪飘飘品味到冬日的宁静……散步中我们走过一年四季,同时也感觉到大千世界里,大自然是如此的变化无穷,人生百态中,生活是何等的丰富多彩。

散步中,我们越来越探明一个问题,领悟一条道理,人只要热爱生活,善待他人,生活永远是美好的。

每想到这就感到脚步越来越轻松,信念越来越坚定,决心照着明确的目标走下去,走出一条快乐的人生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