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思考题:
一根木头长10米,每2米锯成一段,可 以锯成几段?
返回
把下面的球平均分到两个盘子里。
一个一个的分
10个球,分成了两份,每份5个。
返回
例题2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 小朋友。
1个 2个 3个 4个
4
试一试
12根 ,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
试一试
12根 ,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3根,分成了4份。
试一试
12根 ,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4根,分成了3份。
小结:每份分的越少,份数就越多;每份分的越多,份 数就越少。
想想做做 2.先圈一圈,再填空。
5 3 3
想想做做
3、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会了平均分,知道怎样分东西才 最公平,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 东西,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猜 测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希望同学们也能将这 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学 习更多的知识。
四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 时 平均分(一)
例题1
把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先用小棒分一分, 再和同学交流。
分法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每份数量
每份数量是否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相同
返回
三堆都是2个,也是平均分。
想想做做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5个
4个
每份都是3个
草莓的分法是平均分。
平均分的认识(一)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学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认识平均分(1)
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花果园里住着一只善良的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孩子,有一天猴妈妈要出门,给孩子们留下了6个桃子。
两只小猴可为难了,该怎么分呢?聪明的小朋友,你可以帮帮他们吗?(一)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花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学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分5个;学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分4个;学3:一只小猴分3个,另一只分3个;2、小猴子们感谢你们提供的分法,可是他们只选了第三种分法来分桃,另外两种分法他们总有一只小猴子不愿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1:每份分得的个数不同样多;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帖:同样多每份分得平均分)3、小结:每只小猴分到3个,也可以说成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帖:平均分定义,学生齐读。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二)加深认识。
平均分的认识(一)
海口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课堂指南(A)备课人:林飞青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授课人:林飞青 审核人:课 题:平均分的认识(一)目 标: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B( )班一、 铃声响,进课堂。
同学们开始上新课了! 学过的旧知识你还记得吗?试试吧!(课前10分钟完成)解决问题1、商店里有5盒乒乓球,每盒8个,一共有多少个?2、 商店里有50个红皮球,第一次卖出13个,第二次卖出9个,还剩下多少个?(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二、 学新知识,我最牛。
(25分钟)知识点一:“平均分”的含义。
问题一: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有10颗草莓,要分给5个小伙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把10颗草莓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2 )颗草莓。
每人分2颗,分得同样多。
像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第一种分法,每份数量不相等,就不是平均分。
知识点二: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问题二:把12个 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分一分。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分。
两个两个的分,每盘有( )个。
你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总结: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三、 多媒体出示,试试看,你行的。
(10分钟)2、用15个 ,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3、用15个 ,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四、小练笔。
(10分钟)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4页做一做,16页第1、3题。
总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密封线英文名 中文名 班级 学号试一试:课本13页做一做,16页第2题。
1、一共有( )个西红柿。
平均放进3个盘里,每盘放( )个。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11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一个猜字游戏。
(幻灯片依次出示)骨刻文甲骨文现代文生1:我认为第一个字是“水”,因为那四笔写的像水滴。
生2:我认为第二个字是“火”,因为那些笔画像火苗。
师:谜底是什么?(分)。
揭示分的本意:分就是把一堆或者一个合着的东西,分开。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会用到这个“分”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引出平均分。
活动一:把这些糖分成3分。
你有几种分法?师: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三种不同的分法。
(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生1:“把6块糖分成3份,两份都是2个”(大部分学生都这样分)生2:“把6块糖分成3份,一份1个,其余两份分别是2个,3个”生3:“把6块糖分成3份,一份1个,其余两份分别是1个,4个”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喜欢平均分的最多)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这样公平、每份同样多、都是2个、不多也不少……公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找两个学生回答)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感悟平均分。
1判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说出你的理由。
师:引导学生完整说出理由。
师:这些人民币怎么分就是平均分了?(渗透‘移多补少’的平均分方法。
)2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要看是不是平均分,只要看每一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
平均分的认识(一)
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由简单的、有提示性的问题引入,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搭设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问题提供了保障。
第二版块:【 15分钟 】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第三版块:【 15分钟 】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3.练习三的第3题。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交流。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让小组充分发挥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点,让小组里的每个孩子思维都能得到发展。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四版块:【 5分钟 】
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学生回忆
课后反思:
1.教学的各个层次要做到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切实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设计“游乐场”的画面,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有效地培养学生多维、主体、开放的思维能力。
。
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体会除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含义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除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些小物件,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场景,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平均分(一)
环峰第四小学袁义霞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具准备:课件。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16页至117页的“认识平均分”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求平均分。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分蛋糕的故事,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如何公平地分蛋糕的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平均分。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把12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把15个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并让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总数÷ 人数 = 每人分到的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把20个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饼干?2. 把18个水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水果?答案:1.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5个饼干。
2.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了求平均分的方法。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本节课依据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列出平均分的实例;
2.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即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中的应用;
3.能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些东西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情况?”比如,妈妈买了8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你和你的3个朋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分的奥秘。
(3)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求解。
2.教学难点
(1)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图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用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例子,通过图示或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分的概念一开始并不太理解,但在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手操作后,他们逐渐开始掌握了这个概念。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有成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们理解平均分,他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课堂氛围很活跃。这让我意识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认识平均分教案(通用7篇)
认识平均分教案(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平均分教案(通用7篇)认识平均分教案(1)【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从而引出除法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除法的含义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体会平均分和除法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
2.学具:每人一份练习题、小棒、圆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分蛋糕,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如果要平均分一块蛋糕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引导学生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几个平均分的例子,如分糖果、分蔬菜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例子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教师总结:“这就是平均分。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用小棒、圆片等学具,自己尝试平均分。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例子进行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解释自己是怎样平均分的。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认识平均分——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一)_______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2、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平均分的一种分法,让学生领悟“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教具准备:小棒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桃子吗?今天老师带来6个桃子,把这些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设计意图] 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教学例1.(1)教师出示6个桃子。
提问:这里有几个桃子?如果要把它们分成2堆,你会分吗?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指名演示。
(2)请同学们把6个桃子分成3堆,指名演示。
(3)请同学们观察:通过刚才的分圆片,在几种不同的分法的情况下,左边每份圆片的个数同样多吗?(4)指示:像右边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学生尝试分桃(1)请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平均分,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每四个人一小组,学生们将自己分的过程、结果在小组中计论,交流。
(3)指名汇报一下自己的情况,并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平均分了呢?(5)学生分别说说图意。
(6)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什么是平均分。
(7)小结: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3、教学例2。
(1)出示图。
提问: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信息?有几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给几个小朋友?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误问:“每个小朋友分2个桃”,我们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2)教师演示:A、把2个桃子分给一个小朋友。
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个桃子分给第2个小朋友?B、再把2个桃多分给第3个小朋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蛋糕的例子,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均分。
3.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除法来求平均分,让学生通过计算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均分和除法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平均分、除法等关键词连接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观察,了解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的理解程度。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表格式.doc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一)备课人: 1课时数: 1 教材解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 A 类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 B 类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目 C 类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标预1、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习作业教学板块学生学习活动(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第一版块:【 5 分钟】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学生观察画面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第二版块:【15 分钟】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 页“做一做”。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 5份,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有提示性的问题引入,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搭设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问题提供了保障。
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2)让学生用 10 张正方形卡的成功体验。
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尝试平均分物品。
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 5 份,(1)按教科书第 14 页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 2 提出: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结果填空。
成 5 份。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2)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可以每(或○卡片)分一分。
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3)交流。
认识平均分评估方法一
认识平均分评估方法一
平均分评估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手段,通过对数据进行加总和平均,来得出一个总体评估分数。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企业管理、市场调研等。
使用平均分评估方法的前提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评估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
数据可以是量化的,如分数、销售额等;也可以是定性的,如问卷调查结果、用户反馈等。
在整理数据时,需要注意排除异常值和数据重复的情况,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平均分评估时,可以采用简单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
简单平均法是将所有数据加总后除以总数,得出平均分数。
加权平均法则是给不同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并计算加权平均分数。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取决于具体情况和需求。
平均分评估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结果直观,并能快速对一个总体进行评估。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不考虑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离群值,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偏差。
其次,对于不
同类型的数据,加权平均法可能更适合,但权重的确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综上所述,了解平均分评估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场景对于进行准确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在具体应用中,建议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谨慎使用结果,以免出现误导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