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高考知识点解读:1、概括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1)开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

将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

(2)继承发展:战国时期,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除强调“仁义”和“王道”外,又提出“舟水”说,并且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

这样将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遭受重创:秦朝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

(4)确立正统: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受到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6)开始复兴:隋唐时期,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7)继续发展:宋明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理学。

(8)遭遇批判: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

2、“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主要派别及主要代表人、影响。

3、注意点:(1)“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2)孔子和老子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着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3)当时流行最广的两大学派是儒家和墨家。

(4)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5)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后来被秦王赢政所采用,主要是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迎合了赢政的需要。

(6)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思想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8)“百家争鸣”阶级基础中的“士”主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

金版教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7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人

金版教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7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人

3.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吗? 试答
提示:否。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的“仁 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它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4.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道教的创始人吗? 试 答 提示:否。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想一想]
提示:(1)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 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德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2.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主思想一样吗? 试 答 提示:否。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主统治为前提的;现代民主思想是反对君主专 制的,是在民主制度保障下的民本思想,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上的一场浩劫,儒学也因此进 入低潮。
2.罢黜百家——儒学开始确立为正统思想
①汉武帝时,国力增强,但仍有匈奴威胁和王国问题 需以思想统一加强政治统一。 ②董仲舒顺应这一潮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并向汉武帝提出了 (1)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董仲舒关于文化“一统”是政治“一统” 根基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 1 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点及联系
思想主张
孔子
(1)提出“ 仁 ”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 (2)兴办私学,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公平
儒家
孟子
提倡“ 仁政 ”学说;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提出君子“四 德”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专题12【认读导引】两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地位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朝: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1.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A[宋代时乡约是士人教化乡民的工具,由理学家撰写,但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皇权借助儒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选A项。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最高水平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两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2.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乡村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C.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竞技活动C[根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体育活动较为丰富,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
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
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 A 项正确。答案:A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
政 治
封封还未建建形专统成制治资统仍产治十阶空分级前稳力强固量化,,进时摇壮大,入代,资早封产期建阶资统级产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儒家思想正 统地位依然
如故
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 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 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 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 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新编教考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单元知识总结+单元训练)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新编教考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单元知识总结+单元训练)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4· 三教合一 6· 宋明理学 14· 唐宋的‚三教合一‛ 16· 唐朝的儒学 17·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选择· 2分 选择· 2分 选择· 4分 选择· 4分 选择· 4分
广东
全国
15· 王阳明的心学
26· ‚心外无物‛
选择· 4分
选择· 4分
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续表
考点 近三年高考考查情况 年份 明清 2012 之际 的儒 学思 地区 题号· 考点具体内容 北京 1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中国 古代科技成就、中国古代文学成 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 运动、近代科学技术等 浙江 38(2)· 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儒 非选择· 9分 学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等 题型· 分值 选择· 4分
12· 孟子的思想主张 14· 儒家思想的影响 1· 墨家思想 13· 道家思想 9· 墨家思想
选择· 4分 选择· 4分 选择· 2分 选择· 4分 选择· 4分
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
汉代儒 2012 学成为 正统思 2011 想 2010
天津
12(2)· 百家争鸣、汉代儒学 非选择· 4分 、中国古代的艺术
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
3.隋唐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具 有兼容并蓄、全面繁荣的特点,许多方面在世界领先。它不 仅影响到亚洲文明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源流,而且在 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 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 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和外传。其他领域也取得一定成就, 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教师用书 人民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

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礼“与”仁“主张:政治上提出了①的全面发展。

注重人,”有教无类私人讲学之风,主张“上开创 ②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仁“提倡,思想”德治“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2)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的原则”君轻民贵“并提出,学说”政 最高目的思想;认为学习的”制天命而用之“提出了,又指出人道有为,”天行有常“荀子:强调(3)标是把握“礼”。

[易误警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其他学派[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无法更多的满足新,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①,战国时期在春秋 史料一呼唤建立新的社②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单元滚动检测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单元滚动检测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智慧测评)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含13真题、14最新模拟及解析)(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

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 )A.仁政B.为政以德C.兼爱、节用D.克己复礼解析:“克已复礼”主张恢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等级制度。

答案:D2.(2014安溪统考)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ì,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材料大意为曹操强悍且有大功,但不敢废汉而自立,并不是其“不欲”,而是他担心名不正言不顺。

故“名义”应指等级名分,源于儒家思想。

答案:A3.(2014宁波模拟)古人造字意蕴深远,“伪”者“人为”也。

“伪”字的造字意蕴最能体现哪家学派思想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伪”意为虚假不真实。

“伪”者“人为”也,故应反对人为。

由此可知“伪”字的造字最能体现道家无为的思想。

答案:A4.(2014潮州联考)“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注重研究人的前世来生解析:“不知《春秋》,不能涉世”反映了儒家注重社会现实的特点。

答案:B5.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6讲汉代儒学课件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6讲汉代儒学课件新人教版
——《祭礼的由来》
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汉朝皇帝祭孔的礼仪越来越重,说明了孔 子及儒学地位的逐渐提高。 [提示] 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原因:董仲舒 更新儒学体系,建立“新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术。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 36 讲 汉代儒学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秦初,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反 对郡县制。 2.经过: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秦始皇坑儒, 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3.评价 (1)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 浩劫。 (2)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称之为 “灭学之祸”。 (3)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_儒___学__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7.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 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 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 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 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视角 1 从社会发展角度命题 汉代儒学是在继承先秦儒学、吸收黄老之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的,呈现出外儒内法的特点。解题时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对点 1] (2017·北京高三统练)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
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2018·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2017·保定二模,2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该科技成就(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答案 D解析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A项错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3.(2017·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图一战国司南图二清朝早期象牙罗盘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答案 B解析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们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

4.(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4)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47汉代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47汉代

47汉代儒学课时作业人民版、选择题1 •“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 ①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 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

”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A. 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天上与人间的平行”“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坏皇帝 则带来动荡和饥荒”可知,这一理论强调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故A 项错误;老子的思想是道为本原、朴素的辩证法、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故 B 项错误;韩非子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故 C 项错误;最早完整阐述天人感应理论的是董仲舒,故D 项正确。

2•下列②不属于西汉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 “德侔天地者称皇帝。

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 B.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C.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D. “人之寿命化天之四时,人之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答案:C 解析:所谓“天人合一”是强调人与上天的意志相统一,强调奉行上天的意 志。

C 项体现的是“大一统”思想,而非“天人合一”,故C 项符合题意。

A 项强调天子,体现出上天在品德方面的要求, 因而上天保佑天子, 体现了“天人合一”, 故A 项不符合题 意;B 项表明统治者如果品行端正,就会出现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的现象,即“天人合一”, 故B 项不符合题意;D 项强调人的寿命、人的情绪和自然界相似,体现了 “天人合一”,故二Ik T JiD 项不符合题意。

3.董仲舒说 由此可见()A. 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B. 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学说奠基C. 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D. 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儒家正统思想答案:A 解析:董仲舒的人性论实质上是“中民之性”论,认为人性的主体是“民”,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董仲舒认为“中民之性”包含情,具有贪、仁两面, 与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皆不同。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30“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30“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张“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E们v的a行lu为at保io证n“o仁nl”y.。 C(2re)孔a子te思d想w中ith的A仁s和p礼o是se什.S么li关d系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答的案一面仁。:是礼人:是内人C在外o的在p道y的r德i规g、h范修t、2养准0,仁0则4者,克-2爱己0人复1,1是礼A人,是s的人p自o的s觉外e自在P律他ty,体律L现,体td了现.孔了子孔思子想思积想极保
K12课件
12
自主学习•
二 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书•董仲舒传》:“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问]材料中“此”的含义是什么?为达到“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教化”措 施?对儒家思想有何影响?
[答案] 含义:统一思想有利于E政va治lu上a的ti统on一o。nly. C措官re施。a:影te设响d立:w太推it学动hC和了Ao地儒spp方学yor学的sige校传h.,播St 2l以、i0d儒发0e家展4s-经,f2o0典使r1.为儒1N教 学EA学成Tsp内为3o容中.s5,国eC从传Pli儒统teyn家文Lt学化tPd校的r.o中主fi重流le用思5儒想.2生。.0做.0.
C0o3pyr核igh心t素20养0•4-2011 As家p国o情s怀e:P中ty国传L统td文. 化的历史价值
04 专家史论•
斯塔夫里阿诺斯:儒学思想对中国文 明的影响
K12课件
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 考
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宫中徒劳的徘徊




返 首 页
34
基 础 知
凡天地造化,莫能远
朱载堉
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其数

遍 过
盖凡物有形有质,莫

徐光启
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后
不资于度数



考 考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
集 训
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

法 全
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返 首 页
5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遍 过
(1)战国时已有天然磁石制成的司__南__。


(2) 北 宋 《 武 经 总 要 》 中 记 载 了 用 磁 场 磁 化 法 加 工 的 指 南 鱼 ,限 时
高 《_梦__溪__笔__谈_》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4.作用: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文_艺__复__兴__运动的出现准
限 时
高 备了条件。
集 训






返 首 页
11

础 知
北宋时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
识 一
(1)北宋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了毕昇发明活
课 后
字印刷术。

[K12学习]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K12学习]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点1|宋明理学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兴起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二、形成过程1.创立——“二程”(1)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2)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成熟——朱熹(1)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3.发展——心学(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轻巧识记]宋明理学三、历史影响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核心问题一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①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②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史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③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解,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示例二: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 明清在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西方工业文明出现巨大飞跃。明清君主专制空 前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则在欧美各国确立并完善。明清出现了反传统、反教条 的进步思想,但新思想受到压制,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人 文主义兴起,科学家、思想家为真理而献身。明清以实用性、总结性为特征的古 典科技继续发展,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形成。 (其他主题如“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加强”等,如果论证充分, 也可)
解析:题干中管子的思想主张治理国家应当以法为依据,任法而国治,舍法而国 乱。在古代社会,法治是君主意志的体现,是一种“人治”;现代“法治”是指 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 和遵守法律,是人们意志的体现。故选A项。 答案:A
视角7 史观·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018·江苏南通模拟)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 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 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答案:D
视角5 价值观·文艺的平民化、通俗化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 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历史阶段
通史线索

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1PPT课件

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1PPT课件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概念阐释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和“争鸣”
• 百家争鸣中“百家”意指其多,在当时主 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争鸣”意指各学派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 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 儒、墨、道、法诸子百家的争鸣,形成了 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巨 大的推动作用。
• 3.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 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
• 诸子百家思想
• 史论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 史料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 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能行 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
•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1.孟子“仁者无敌”的思想
•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 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 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 疑!” • ——《孟子·梁惠王上》
• 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 展孔子思想的?为此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主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 百家争鸣
•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家 • 1.孔子的思想 礼 • (1)政治上:提出“仁”与“____”的学
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 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书 鬼神持敬而远 之的态度。 • (2)教育上: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 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
易误辨析 百家争鸣和儒学兴起
•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 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

4.社会史观角度: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动荡的现实,提 出以“仁政”为代表的一整套社会政治主张。孟子的“仁政”关注人 民生存的权利,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古代民本思想和“制民 恒产”的进步经济思想。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史论形成
汉代儒学(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