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1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驱山走海置眼前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驱山走海置眼前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多古朴素雅,清而有物,淡而有味,体现了作者 的逸士风貌与高人性情。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 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 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 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 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 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 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 食鲜疾发逝世。
我要抛弃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 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 乡人在等我,他正朝我走来。 _____泰戈尔 (印度)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驱山走海臵眼前----山水胜色

教学目的: 1、学习诗人

写景方法,能理解和说明 描写景物的技巧,进而领 会诗歌表现出的诗人的情 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初步体会诗中 情感,通过赏析把握形象 的特征和寓意,强化对诗 歌鉴赏方法的体验,加强 对诗歌意象、意境的品悟, 学习从意象中发掘诗的审 美特征和审美情趣。
请思考: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 样的感受呢?“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
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 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 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 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 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 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 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 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唐宋诗词第1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唐宋诗词第1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板凳] 渔翁的孤单是自由,作者的孤单是寂寞。作为诗 中唯一的人物形象,渔翁无疑是孤单的,但是, 这种孤单,并没有显示出普通意义上的灰暗色调, 却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 孤高傲世的明丽之美。渔翁泛舟江上,自渔自乐, 何其快哉!起居行止,随心所欲,何其自由!反 观作者,一介贬谪之人,政治前途一片灰暗不说, 一般的亲朋来往基本断绝,甚至身家性命也是岌 岌可危,言行谨慎,可谓如履薄冰,纵然寄情山 水,终是胸中块垒,不得自由。
3.如何理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句 诗的含意?
【提示】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 本来就是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 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的车旁唱道:“凤 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嘲笑孔子迷于做 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 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 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 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诗人以充满 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为什么要到庐山 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 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 人寻仙访道隐逸之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诗海探珠
春日即事
吕本中
病起多情由日迟,
强来庭下撂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
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 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 折尽长条为寄谁?
【赏析】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病起后所见的春日 美好景象和寂寞相思的心绪。诗篇开头展现了诗 人病起看花的情景,点明了时令。三、四句写庭 院初春景象,将诗人的情态融合在内。颈联描绘 了蜂飞蝶舞、草木摇曳,既充满勃勃生机,又有 些荒凉孤寂的春日景象。最后二句是全诗的点睛 之笔。这首自抒情怀的即景之作,笔调凝炼,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恰当地运用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吟咏,品味写景诗的韵致,体味诗人寄寓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情。

2、了解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感受格律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具体的诗篇,解读古代诗歌的特点。

3、学习诗人运用不同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方法,体会写景诗的层次美、意境美以及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山水风光是诗歌永不衰竭的题材。

诗人自由地漫游山川,寄傲林泉,在秀丽的山水风光中,以敏锐的感觉,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表现高逸冲淡的情趣,向外发现了山水的天然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审美和鉴赏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2、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设想:1、此课为第一讲,要先介绍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

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

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

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

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扩展阅读》169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扩展阅读》169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师版)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2.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答题方法一、导入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诗圣之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怡情田园。

在诗歌的天空里,英雄、征人、游子、悲士、隐士、宫女、思妇……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如群星闪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设问方式: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加以分析。

2、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

3、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解题方略: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王昌龄《闺怨》2.赏景物(意向),分析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抓描写,分析形象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细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析典故,分析形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四、小试牛刀: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白话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请简要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6分)[参考答案]1.本诗塑造了一个调皮天真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

(2分)2.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

(2分)3.充分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2分)答题模板:1.总括:刻画了一个人物(特征1+特征2+身份)的形象。

《唐宋诗词》第一课教案(4课时)

《唐宋诗词》第一课教案(4课时)

授课班级: 时间: 月 日 《唐诗宋词鉴赏》 编号:01课题:诗歌鉴赏分类指导(一)山水田园诗编写:王邦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山水诗的发展史及代表人物2、掌握山水诗的特点3、掌握鉴赏山水诗的方法,培养高考能力【学习重难】:山水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学习难点】:鉴赏山水诗的方法【学习时数】:第一课时【相关连接】一、引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

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二、概念: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课前自主学习目标导航 新知导学课时目标呈现备 注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合作探究】一表、山水诗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宋诗第一课-山水胜色

唐宋诗第一课-山水胜色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 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的诗人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 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 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 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 风格清新、韵致高 远、格局阔大,气象万 千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 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 仙世界。
我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 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 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 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卢敖共游仙境。
思想内容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 西塞外返回长安。二十八年 (740),升为殿中侍御史。当年 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 主持当地官吏选拔。他途经襄阳 (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 下了这首诗。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描写庐山和长江风景。
庐山:雄奇瑰丽(粗绘、细绘、 仰视、全景) 长江:雄伟,壮美,气象万千。 (登高远眺)

(三)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 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 苍苔没。
——人生无常,盛事难再。
(三)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汉江临眺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 “浮”,“动”两词写出了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雄浑壮阔 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 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了 水势浩瀚 美的水墨山水画。表达了作 起句气势非凡,为全诗奠下 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山色苍茫 者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以 了雄壮的基调。 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了磅礴的水势。 及留恋山水的志趣,充满了 水势磅礴 积极乐观的情绪。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直抒胸臆

驱山走海置眼前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驱山走海置眼前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 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 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 有他的故居。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 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 同体化了。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 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 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 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 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 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 阳的孟浩然。
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如: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 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 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 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思考: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我们注意以外, 诗人在用笔上 有什么特点?

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 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脱 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看来也 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 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 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 “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 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 种联系,肯定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 “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课件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说到山水田园诗歌的语言特点,常用的术语 有: 清新(纯朴)自然、情趣盎然、闲适恬淡、 高雅含蓄、意境清远……
再看一首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上高 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在首句点明,自己登上咸阳城楼时就怀有 无限忧愁。带着忧愁之情纵目远眺,所见景物 当然全染上了凄凉的色彩:乱云飞渡,斜日西 沉;秋风袭人,山雨欲来;秦苑汉宫,野草丛 生;黄叶萧萧,晚蝉悲鸣;渭水无语,悠悠东 流。 以上作品虽能寓意,但还只是诗人感情投 注的结果,在人情与物理之间,未能获得一种 泯然无迹的契合,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不 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一境界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山水诗的第 二境界。 这类作品所绘之景,完全是从作者的主 观感情出发的,而不是客观现实中的景物。 因此诗人所怀感情不同,自然景物也就随之 而异。以山为例,在与友分离的罗隐笔下是 “山牵别恨和肠断”(《绵谷回寄蔡氏昆 仲》);在满怀喜悦的张耒笔下是“好山如为 我开眉”(《二十三日即事》);在亡国遗民 郑思肖笔下是“满山秋色正愁人”(《二 砺》)。

中国古典山水诗中,以第一、二种境 界最为常见,以第三种境界为最难得。但 三种境界各有其美,第一种传形传神,娱 目润心;第二种情移景中,婉曲不尽;第 三种寄兴深微,不着色相,因而适应了各 种层次欣赏着的需要。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 (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 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 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 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 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 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 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 科第一(即状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上课用)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上课用)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解说]: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 上清新空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明月照在松林 间,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竹林哗哗,是浣女归 来了。莲花摇动,是渔船归来了。随着天气变化,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人们留 下欣赏。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活。
❖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 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
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
❖ 翻译: 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 苍江夜里水流湍急。
❖ 风吹得两岸的树发出声响,月光照着江中这 一叶孤舟。
❖ 建德不是我的故乡,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 还是把我这两行热泪,寄给遥远的海西头的 朋友。
赏析
❖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 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 (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 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 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 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 赏析山水田园诗歌的写作技巧。
▪ ①注意作者写作的立足点和描写的角度, 如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
▪ ②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如绘形、 绘声、绘色,感受诗歌形象。
▪ ③掌握山水田园诗歌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更好地鉴赏诗歌。

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的前四句描绘了桐庐 江上的美景。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的把情感 融入美景之中的。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融情于景
白描
夜宿孤舟,孤
独寂寞之感
直抒胸臆 融情于景
对友人的思念, 归隐之志
庐山 壮美
景色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渲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染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是李白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在写美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承上启下 直抒胸臆 热爱庐山 追怀谢公, 隐逸之志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用典 想象 虚实结合 游仙访道之乐, 归隐山林之志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的前四句描绘了 桐庐江上的美景。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怎样巧 妙的把情感融入美景之中的。
知人 论世 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
2、苏东坡说王维的诗歌是诗中有画。 《汉江临眺》是怎样具有画的味道的。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白描 白描 以动衬静 山水壮美之景 渲染 总写楚地壮美风景
视野开阔,山色秀美
用典
归隐之志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是李白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在写美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汉江临眺》教学设计1

《汉江临眺》教学设计1

《汉江临眺》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这首诗出自高二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按题材分类属于山水田园诗。

二、设计理念:1、选修课中的诗词鉴赏应区别于必修课中的诗词教学,不能再以单篇诗词为单位组织教学,而应该根据选修教材的编排体例与特点组织教学,教学时每一节课都应以教材所选每一位名家的几篇作品为单位,从整体上去把握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形象、语言、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等。

2、选修课应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要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3、体悟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王维的诗风及写法鉴赏王维同一类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2、体会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从诗中画面、联系旧知识、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鉴赏诗歌,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融情于景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选取:诵读法、方法点拨法、自主感受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构思:1、明确教学内容: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融情于景的写法。

2、明确教学方向: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入乎其内(感性认识),出乎其外(理性思考)。

“入”要带上两张门票一张嘴——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出”要理性思考、收获四宝——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七、教学步骤安排:(1)加强朗诵,品味诗歌音韵美、节奏美、意蕴美。

(2)运用“四看”法(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题材),把握诗歌大意。

高一语文《山水胜色之驱山走海置眼前》教案

高一语文《山水胜色之驱山走海置眼前》教案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20xx级何清香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感悟经典,传唱经典大家一起合唱霍尊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同学们觉得这首歌好不好听?这首诗美不美?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份对诗歌美的感受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

导入语:寄情闲云野鹤,悠然山水田园。

中国古典山水诗歌中,总蕴含着一种淡泊宁静、与自然相亲相拥的生活之美。

我们在诗中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的山水胜色,与山水来一次浪漫的邂逅。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明确学习目标1.学会鉴赏山水诗中的意象、意境、手法、情感;2.通过学习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总结山水诗的特点;重点3.通过吟唱诗歌,加深对山水诗的理解,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难点〔三〕方法点拨:“五读俱全〞法5.读情感关键词、句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集合我们集体的力量一起来赏析第一首诗。

(四)方法运用:集体探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初读,整体感知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读标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抓标题中的关键词。

由标题可知:①诗人的身份是什么?②显示出了哪些情感?读注释中对诗人的介绍中哪一点信息最重要?“几乎是以布衣终身〞我们知道,古时候读书人讲究学而优则仕,读书人是要去考取功名的。

但孟浩然仕途坎坷、屡试不第,所以“以布衣终身〞是他理想未实现得一种被迫的选择。

这首诗就是诗人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写下的。

可以想象,诗人理想未实现,又单独一人客居他乡,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我们在后面来揭晓答案。

读注释:理清诗意。

诗歌鉴赏的规律就是先要读懂诗歌,才能去鉴赏。

相信大家在早自习已经在注释的帮助下理清诗意了。

2019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19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资料助读]◎释标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题点明的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

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

旧游,老朋友。

◎知作者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唐代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后为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与李白、王昌龄等也都有交往唱酬。

其诗清淡幽远,长于描写山水行旅及田园隐逸生活。

有《孟浩然集》四卷。

《全唐诗》录存其诗267首。

◎明背景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作者在游浙江桐庐时所写。

[精要赏析]◎赏形象1.前四句中“山暝”“猿愁”“沧江”“风鸣”“孤舟”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提示:把握意象共同点。

参考答案: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

◎析技巧2.试分析本诗在情景结合方面的特点。

提示:了解情景结合方式。

参考答案:本诗融情于景。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即景生情,情随景至。

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

◎悟意旨3.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从题目、意象特点及最后两联切入分析。

参考答案:这是旅中寄友诗。

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

[资料助读]◎释标题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襄阳至汉阳流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临眺”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知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高中语文】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第二课时) 学案-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高中语文】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第二课时) 学案-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识记山水田园诗的常用手法及情感术语;2.把握《庐山谣寄卢御侍虚舟》中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重点)【知识链接】:1.山水田园诗情感常用术语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建功生活闲适悠然自得淡泊宁静志趣高远寄情山水渴望归隐2.山水田园诗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3.山水田园诗常用鉴赏方法(1)把握意象:1)找准、找全典型意象;2)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3)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4)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2)分析意境:1)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2)概括景象(意境) 特点。

(3)体会情感: 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 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一、导(2分钟)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生性浪漫的李白以山为笔,以水为墨,把自己幻化成了不朽的艺术形象——诗仙。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他的诗歌去继续走近他。

二、思(15分钟)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提示:诗的感情豪迈开朗,有着一种震撼山岳的磅礴气概。

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雄奇的美感享受。

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

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

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

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学案(第二课时)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学案(第二课时)

襄城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日期:月日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第一课学案(第二学时)教师:高亚飞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了解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感情;2.反复诵读,了解李白诗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情怀;3.联系学过的李白的其他诗歌,进一步分析李诗中蕴含的复杂的思想内容,并体味李白的人格理想和处世风格。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

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

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是唐代著名诗人,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

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

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今仍录《菩唐宋诗词鉴赏(语文版选修一)1襄城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日期:月日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韵译:我原是楚国的狂人,高唱凤歌讥笑孔丘。

手执神仙的绿玉杖,早晨我辞别黄鹤楼。

为着寻仙,我遍访五岳不辞遥远,平生中,我最爱好到名山去遨游。

庐山高耸,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五老峰的九叠屏,好象云霞展开,山影湖光相映衬,青黑绮丽俊秀。

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

驱山走海置眼前

驱山走海置眼前
赏析。
明确:
1、“浮”“动”两字用的好。浮:起浮,沉浮; 动,使…晃动。二者均为动词。
2、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水中浮浮沉沉, 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天空也因此摇荡起 来。
3、“郡邑”“远空”本是静物,通过“浮”“动”二 字巧妙地化静为动,通过联想,形象地描 绘出若在船上看到的风起波动而摇晃不止 的景象,突出了汉江浩瀚磅礴的水势。
驱 山 走 海 置 眼 山前
水 胜 色
——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学习通过了解诗人经历背景更好地掌握 诗歌的方法。
2、了解山水田园诗派。了解其特点,山水诗人的心态 与人格。
3、积累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分析技巧、方法及答题术语。
一、诗歌大体分类
1、山水田园诗 2、咏史怀古诗 3、边塞军旅诗 4、送别怀人诗 5、羁旅思乡诗 6、咏物言志诗 7、即事抒怀诗
3、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题步骤
1、抓住诗句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 现的图景画面。
2、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营造的意境。 3、根据情景氛围的特点来分析诗句的寓意或诗人表达
的感情。
例:词的下阙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 的感情。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 孤鸿明灭。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下阙)
——《张主薄草堂赋大雨》 元好问
明确: 1、听觉、视觉相融合。首联先写雨前树声、蛙鸣(听觉描写),
后写大雨突至的画面(视觉描写)。引人入胜,动人心魄。 2、侧面烘托(夸张)。颔联借助长江的浪涛和天地合围的情形,
侧面烘托出大雨的磅礴气势。
拓展训练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明确: 1、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侧面衬托人更有情 。 2、色彩渲染,“绿杨白鹭”,“绿”“白”相间,色彩鲜明,风光旖旎,生机盎 然,韵味无穷。 3、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结合,使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边塞军旅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

个人、民族、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社会氛围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重要音符,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咏史怀古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之中。

羁旅乡思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他乡,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咏物抒怀咏物抒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物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社会写真讽喻诗就是诗人有意识地观察现实,用诗反映社会问题,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使之有助于朝政的革新与世道的改正。

其艺术特点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人生感慨一切的喧哗都会散落成尘,所有的容颜都会很快老去,而我们的生命,亦如朝露昙花般短暂,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遐想、去挥霍。

所以,古往今来不乏才智卓绝之士,昂首问天,放下了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专注于永恒的探索。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慨。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春 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 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

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诗的颔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具有代表性的蝶和花来写天气之寒的。

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

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思考】 这首诗的颔联是如何写春寒之景的?【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山暝.(mínɡ) 前浦.(pǔ) 汗漫.(màn) 侍御.(yù) 青黛.(dài) 金阙.(què) 沓嶂.(zhànɡ) 2.多音字将⎩⎪⎨⎪⎧将.要(jiānɡ)将.进酒(qiānɡ) 塞⎩⎪⎨⎪⎧楚塞.(sài)堵塞.(sè)期⎩⎪⎨⎪⎧约期.(qī)期.年(jī) 斗⎩⎪⎨⎪⎧南斗.(dǒu)斗.智(dòu) 诘⎩⎪⎨⎪⎧摩诘.(jié)诘.屈聱牙(jí) 二、字形辨认⎩⎪⎨⎪⎧cānɡ(沧)海lún(沦)落 ⎩⎪⎨⎪⎧波lán(澜)斑lán(斓) ⎩⎪⎨⎪⎧宫què(阙)上què(阕) ⎩⎪⎨⎪⎧叠zhànɡ(嶂)zhànɡ(障)碍 三、词语释义 ①云锦张:像云锦一样铺展开来。

云锦,如锦绣一般的云霞。

②遥寄:远寄。

③流雪山:比喻长江卷起的白浪翻滚,堆叠汹涌如雪山。

④苍苔没:被青苔掩盖。

⑤南斗: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共有六星。

⑥青黛:青黑色。

⑦九垓:九天之外。

⑧琴心三叠:道教气功修炼法,这里指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气静的境界。

四、名句默写①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②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③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走近作者(1)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曾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二百六十余首。

(2)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

二十五岁辞亲远游,寓居安陆(今属湖北)。

天宝元年(742),被征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后因与当政者不合,被迫离京。

东游齐鲁,南下吴越。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写作背景(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时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写在途中。

这首诗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

(2)《汉江临眺》唐代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时年四十岁,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

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去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流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

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

《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公元760年(肃宗上元元年)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

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西南)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3.相关知识(1)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我们所说的山水诗派,包括盛唐时期到中唐时期以山水为审美对象来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些诗人,不仅是王孟、裴迪、常建、储光羲等盛唐诗人,而且也包括如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中唐诗人。

, [学生用书P3])1.如何理解“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这句诗?【点拨】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

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带着愁情。

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次句写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简直就要激荡起来,它似乎无法控制,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诗有何独到的妙处?【点拨】这是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这首诗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3.怎样理解李白的“一生好入名山游”?【点拨】李白的“一生好入名山游”,观其前半生,其动机主要在培养性情和养名,以求一朝为君王所重,顺利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因此,他在探访名山大川的同时,又四处干谒地方官,盼望他们能推荐自己,《上安州裴长史书》《与韩州书》等,其实都是李白干谒求仕途之作。

观其后半生,李白常借寻仙和纵情山水的方式,来解脱自身由于理想不能实现和个性受到束缚的愤懑。

他是把神仙世界当成没有权贵和黑暗腐败现象的美好境界来追寻的,所以他一生漫游了无数的名山大川,纵情于山水之中,寄意于现实之外。

4.《汉江临眺》的首联具有什么特点?【点拨】这首诗的首联作者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莾莾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5.《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的韵律有何变化?【点拨】这首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

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

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

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高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

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

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

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更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

柳宗元《渔翁》中的渔翁过的是这么凡俗的生活,何以能吸引作者呢?【各抒己见】A认为:渔翁的孤单是自由,作者的孤单是寂寞。

作为诗中唯一的人物形象,渔翁无疑是孤单的,但是,这种孤单,并没有显示出普通意义上的灰暗色调,却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孤高傲世的明丽之美。

渔翁泛舟江上,自渔自乐,何其快哉!起居行止,随心所欲,何其自由!反观作者,一介贬谪之人,政治前途一片灰暗不说,一般的亲朋来往基本断绝,甚至身家性命也是岌岌可危,言行谨慎,可谓如履薄冰,纵然寄情山水,终是胸中块垒,不得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