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考前必刷—人口与城市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2021高考地理热点】人口普查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热点】人口普查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训练:人口普查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据了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分为普查准备、现场入户登记、数据处理及发布、总结表彰和开发应用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据悉,这次普查将首次采用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结合普查员手持电子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现场采集,在“查人”的同时还要“查房”。

据此完成1~3题。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目的可能是A.遏制人口老龄化现象B.完善人口发展战略C.增加人口受教育程度D.提高人口生育意愿2.与人工普查相比,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以①保证工作质量②维护住户隐私③提升工作效率④提高准确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查房”主要是为了A.增加国家财政税收B.调控房价C.推动城市化进程D.查准人口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3月16日发稿时,已有广东、山东等24省份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地常住人口数据相继公布。

下表是部分省区常住人口统计表。

据此完成4~6题。

4. 在新一轮人口统计数据中,广东省常住人口和增量人口均居全国第一,是因为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户籍管理政策严格C.全面二胎政策见效D.生活消费水平较低5. 以下不属于辽宁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原因的是A.产业结构调整B.房价居高不下C.劳动力流出多D.新生儿数量少6. 北京市人口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A.环境条件优越B.公共服务水平高C.户籍政策调控严D.经济发展活力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相比,“六普”广东省内流动人数从598.92万增至989.27万,省外流入人数由1506.49万增至2149.78万。

下图示意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单位:%)。

据此完成7~8题。

7. “五普”至“六普”期间,广东省流动人口①规模大、增长快②以省内流动为主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体④流入地区分布均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 与其他省份流入人口数相比,广东省内流动人口数占流动总人口比重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经济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社会因素④历史因素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2019年4月国家推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3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放宽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500万的城市落户条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和城市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和城市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问题典例1近几年我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A.2016~2018年B.2020~2022年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2)2016~2030年,我国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 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 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A.京津地区 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 D.冀鲁豫地区【解析】第(1)题,由于之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时间较长,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选择生育二孩,所以导致2016~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大大提高。

第(2)题,二孩政策实施后,新生婴儿数量增加,社会抚养负担会加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到2030年的15年中,新生的婴儿还没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

第(3)题,青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影响就很小,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也不大。

【答案】(1)A (2)C (3)C典例2如图为1980~2010年三类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

完成(1)~(2)题。

(1)关于该时期三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收入国家以“高—高—低”模式为主B.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快C.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慢D.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2)导致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家庭收入水平差异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C.生育、教育成本的差异D.社会福利、社会观念差异【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小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第八、九章 人口 乡村和城镇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第八、九章 人口 乡村和城镇

第八、九章人口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密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平原大于山区②沿海大于内陆③东北大于华北④青藏大于西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条件好②土地面积广③开发时间早④人口自然增长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各时间段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与1970—1979年相比,影响1980—1989年出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生育政策B.人口迁移C.生育意愿D.医疗卫生4.该城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年轻化B.流动人口过多C.人口老龄化D.人口增长过快近年来,“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

“反向春运”指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把父母和子女接到他们工作的城市过年的现象。

据此完成第5~6题。

5.“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B.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D.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2019年1月3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称,我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2019年1月5日发行的己亥年猪年邮票(如右图)引发了人们的遐想与议论。

据此完成第 7~8题。

7.下列叙述合理的是()①我国至2065年人口将减少到相当于1949年的规模②国家有可能出台放开三孩,并鼓励生育的政策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出现总量下降、占比上升的现象④我国应改革和完善退休制度,适度延长退休年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我国人口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有()①为提高国民素质与人力资本质量提供机会②导致未来消费水平和创业创新动力不断增强③制造业用工成本会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受拖累④人口向城市流动减少,城市的产业水平将停止或缓慢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中国传统村落,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突破:人口与城市 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突破:人口与城市 含答案解析

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技术人才外流B.生态环境恶化C.本地人口大量外迁D.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地区人口增长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

图示时期内,①时期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迁移率处在次高峰,两者的和在此时期最高。

所以选择答案A。

第2题,③时期以后,迁入图示地区的人开始减少,但仍然是迁入状态,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迁入人口开始减少,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2014·上海地理)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回答3~5题。

3.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4.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A.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5.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3.B 4.C 5.C解析第3题,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或是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人们难以生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

三江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是因三江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有的迁入城镇,所以属于生态移民;而三峡库区居民外迁,是因三峡大坝的修建及蓄水,使上游部分地区淹没而引起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是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震区灾民是因地质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含答案

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2018年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的第四年,但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 523万人,出生人口较上年减少约200万,连续第二年下降。

从出生率来看,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0.94 %,西部边疆省份、华南、山东出生率较高;东北、华北和华东的沪苏地区出生率较低。

下图为“2012-2018年我国三个人口大省的出生人口数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出生率高B 华南地区医疗水平高,人口出生率较高C.沪苏地区养育成本高,人口出生率较低D.东北地区净流入人口多,人口出生率低2.表中数据表明,2012-2018年( )A. 山东省出生人口数量变化表现最为平稳B.广东省人口总数量在2017年达最大值C.河南省人口迁移量在2017年后出现减少D.三省人口出生率受政策影响并不明显【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东北大部分地区也属于地广人稀,但出生率较低,故地广人稀与出生率无关。

我国华北、华东的沪苏地区经济发达,医疗水平也很高,出生率仍然较低,故医疗水平对出生率的影响目前已不大。

沪苏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物价水平高,儿童的养育成本较高,会降低生育意愿,从而降低出生率。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以净流出为主。

第2题,图中显示2012-2018年山东省出生人口变化幅度较大,并不平稳。

广东省2018年较2017年又增长了120万人,故在2017年没有达到最大值。

该图只能反映出生人口数,无法体现人口迁移量。

我国2014年起开放全面二孩政策,据图示意政策放开后人口并没有呈现明显增长态势,甚至在2018年还有所减少,故受政策影响并不明显。

人口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济南某中学地理小组通过查阅文献,绘制了山东省农村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乡村就业人口、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统计表(下表)。

据此完成3、4题。

2021年高考地理人口专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人口专题含答案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5.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①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
②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
③在1000米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000米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
④在1000毫米以下随年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提高;1000毫米以上增速变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省份
生态适度人口(万人)
P1(万人)
P2(万人)
现实人口(万人)
广西
3276.2
2970.6
7203.2
5331.4
新疆
1957.3
1937.2
4303.3
2164.4
四川
2990.3
3229.2
657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9001.3
内蒙古
1825.8
3912.3
4014.3
2453.2
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30.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历史的“活化石”,常与所在地区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甘肃省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对其7800多个村落地名的研究可获知区域基础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民生产活动等丰富的地理信息。下左图为甘肃省武威市及周边地区简图,下右图为武威乡村聚落地名分类及数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同步限时试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同步限时试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同步限时试题(含答案)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以下是2021年高考天文人口知识点同步限时试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读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缘由是()A.医疗卫生条件下降B.粮食供应缺口增大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D.生态环境急剧好转2.图示时期,我国()A.人口总数先添加后增加B.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C.2021年与2021年新增人口数相反D.2021年与2021年出生率相反1~2.解析第1题,图示时间为20212021年,而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龄人口增多会招致死亡率在一定水平上上升。

第2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图中显示都大于0,因此虽然增长速度在减慢,但是人口总数不时在上升。

2021与202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反,但是人口基数不同,所以新增的人口数一定是不同的。

出生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加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相反,但死亡率不同,所以出生率一定不同。

图中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时都是102.5以上,说明每年新增人口都是男性多于女性。

答案 1.C 2.B人口抚养比是指14岁及以下少年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64岁休息年龄人口的值,当人口总抚养比超越60%时为人口负债时期,以下图为我国休息人口与非休息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曲线图(含预测),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进入人口负债时间的年份约为()A.20212020年B.20202030年C.20302040年D.20402050年4.以下关于我国人口效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延迟退休年龄可减轻社会养老担负B.方案生育政策有效地增大了休息人口数量C.少儿人口的继续增加使人口负债期提早到来D.方案生育政策对人口负债无影响3~4.解析第3题,由资料信息可知,当人口总抚养比超越60%时为人口负债时期;从图中区分读出选项中四个时段内的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休息年龄人口比重,经过计算可知,20302040年,人口总抚养比将超越60%,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债时期。

2021高考地理考前押题 人口与城市(1)

2021高考地理考前押题 人口与城市(1)

2021高考地理考前押题: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每题分,共50分)1.以下图为1950~202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转变进程。

依照有关知识,完成第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转变进程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202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诞生率~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2020年人口自然增加率大体不变~1970年人口自然增加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此题结论要紧通过判读世界人口转变进程线得出。

1950~202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诞生率,A项错误;在各时刻段中,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B项错误;1990~2020年人口自然增加率下降,C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加率由20‰以下上升至20‰以上,D项正确。

第2题,通过对2020年的“三率”对照可知,诞生率和自然增加率最高的①是非洲,次高的②为亚洲,最低的④为欧洲,次低的③为北美洲。

答案:3下表为四个国家的要紧人口指标。

据表可知( )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年中国男女性诞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202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加速度最慢解析:由表中人口指标可知,2020年中国人口密度是143人/平方千米,印度人口密度是38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低于印度;中国2020年诞生时预期寿命男性为72,女性为75,差值为3,而美国2020年诞生时预期寿命男性为76,女性为81,差值为5,中国与美国不相等;202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是%,法国是%,中、法差值为%,而美国是%,中、美差值只有%,因其中国与美国最接近;中国2000~2020年人口年均增加率为%,是表中四国最低的,故中国人口增加速度最慢。

答案:D4.以下图表示1950~1996年巴西人口自然增加率、城市人口增加率、农村人口增加率和城市化水平的统计资料,读图完成第4~5題。

2021高考地理练习题 人口与城市

2021高考地理练习题 人口与城市

城市中心“边缘地带”分布的规律。据此完成 6~8 题。
6.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城市中心区的夜晚“空巢”现象出现于( )
A.郊区城市化阶段
B.逆城市化阶段
C.再城市化阶段
D.大城市化阶段
解析 逆城市化是指中心城区人口往郊区迁移,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少,而城市中心区的夜
晚“空巢”现象也是说明中心区人口数量少,所以选 B。
了该省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外出务工人员减少,A 项错误,B 项正确;根据上题分析,2011 年
至 2012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人口净迁出,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 项错
误;根据人口净迁移率不能判断老年人口数量的变化,但从全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看,安
徽省的老年人口数量应增加,D 项错误。故选 B。
南宁中心城区新增常住人口主要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B 项正确。选 B。
答案 B
3.近年来,南宁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B.由集中分布走向分散
C.中心城区集聚效应明显
D.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少于郊区 解析 南宁市中心城区(不含武鸣区)常住人口占比已经超过 50%,南宁市其他地区(近郊 区、远郊区、卫星城区等)常住人口占比不足 50%,说明中心城区人口数量最多,人口空间分 布不均衡,A、D 两项错误;根据统计图中南宁市中心城区(不含武鸣区)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 人口的比例可判断,近年来南宁市人口空间布局的特点是中心城区集聚效应明显,C 项正确, B 项错误。故选 C。 答案 C (2020·合肥市调研性检测)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 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安徽省 2009—2018 年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据 此完成 4~5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昆明模拟)整建制拼合模式是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的常见方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原县的管辖范围B.提高原县的服务范围C.增强大城市竞争能力D.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2.对于大城市而言,整建制拼合模式可能导致()A.就业压力增大B.区域间协调差C.环境污染加剧D.道路交通拥堵3.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可能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C.田园模式D.多核心模式【答案】1.C 2.B 3.D【解析】1.根据材料“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可见原县的管辖范围并未扩大,故A错误;原县的行政范围未变,城市等级未变,所以原县的服务范围也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据图可知,撤县设区后,主城区的范围扩大,使大城市竞争能力增强,故C正确;撤县设区并未提升大城市的等级,所以也不会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2.撤县设区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压力减小,故A错误;原来的县,经济发展一般较市辖区有差别,所以撤县设区后,区域间水平有高低之分,区域间的协调较差,故B正确;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利于原县辖区的经济发展,并会促进对基础设施及环境的投入,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是有利的,故CD错误。

故本题选B。

3.随着撤县设区的实行,主城区以原市区和原县辖区为中心继续发展,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多核心模式,故本题选D。

(2021高三上·长春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该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A.补充城市地下水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问题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5.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拉萨B.吐鲁番C.北京D.呼和浩特【答案】4.C 5.C【解析】4.A.收集雨水使用后作污水排放,不是直接回灌地下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费量,不是补充城市地下水,A错误;B.收集雨水目的是节约水资源,不是减缓城市内涝,B错误;C.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正确;D.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关系不大,D错误。

5.AB.拉萨、吐鲁番位于干旱地区,降水少,该方式意义不大,AB错误;C.北京降水量较大,人口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供应紧张,该方式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效益最大,C正确;D.呼和浩特位于半干旱区,降水也较少,该方式作用不大,D错误。

(2021高三上·张家口期末)商业网点是指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商业经营场所或在同一区域内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或统一管理的综合商业经营场所,包括零售商店、购物中心、商品批发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等。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5-2030)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服务范围最大的社区商业中心分布在该城市的()A.北部B.南部C.西南部D.东北部7.以销售高级商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商店适宜布局在该城市的()A.甲B.乙C.丙D.丁8.该城市人口密度较小的区域位于其()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答案】6.C 7.C 8.D【解析】6.图示城市西南部,社区商业中心密度最小,相距较远,说明人口密度小,需要扩大空间范围,赢得更多的服务人群,故而服务范围最大。

C正确。

故答案为:C。

7.丙位于市中心,规模最大,是等级最高的商业区,服务人口多,消费层次高,适宜销售价格较高的高级商品。

C正确。

故答案为:C。

8.社区商业中心的布局往往反映出一个城市的人口分布状况。

由图可知,该城市西南部社区商业中心数量少,密度小,说明其服务的人群少,人口密度小。

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1·浙江)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某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图1为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示意图。

图2为该企业发展概况。

完成下列小题。

9.影响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土地B.河流C.集聚D.市场10.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答案】9.A 10.D【解析】9.随着业务的拓展,企业需要更大的土地,自然会选择土地富裕、地价较低的地区。

老城区土地紧张、地价昂贵。

迫使企业向土地资源更富裕、地价更低的新城区扩散。

A符合题意。

10.A.数字产业并不能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A不符合题意;B.产业发展都会占用土地、消耗资源,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C.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不会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

C不符合题意;D.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这就会提升城市在数字领域的服务等级。

D符合题意。

(2021·浙江)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増加了约2千万。

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

完成下列小题。

11.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A.15-19岁比例增加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D.男女比例失衡12.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A.产业结构升级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答案】11.B 12.A【解析】11.A.由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A不符合题意;B.2015年的人口金字塔与2000年相比,人口金字塔是呈上部变宽,下部变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增大,B符合题意。

C.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千万,因此25—29岁数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两年相比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不符合题意。

12.对比2000年与2015年人口金字塔可知,图中塔基变窄,塔顶变宽,说明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老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力出现短缺,可能会导致产业结构升级,迁入人口会增多,城乡发展的差距会缩小,环境承载力不会扩大。

A符合题意。

(2021·湖北模拟)POI是包含地理事物名称、经纬度、类型等多种属性信息的点状空间数据,其数量的多少可以近似反映相应功能的强弱,下图示意2015年沪宁沿线8个城市28个高铁站点的客流量,以及站点周边2千米范围内商务类POI总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处理POI数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导航系统14.相比W站,T站()A.客流量小,周边商务功能弱B.客流量小,周边商务功能强C.客流量大,周边商务功能弱D.客流量大,周边商务功能强15.从商务功能看,图2中大部分站点集中在虚线方框内的主要原因是()①所在城市规模小①用地规划不合理①站点客流量偏小①离城市中心较远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3.B 14.C 15.D【解析】13.注意关键词“处理”,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主要用于地理面状事物的获取,全球定位和全球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

B符合题意。

14.读图可知,相比W站,T站的纵坐标更大,客流量更大;T站的横坐标更小,根据材料“POI是包含地理事物名称、经纬度、类型等多种属性信息的点状空间数据,其数量的多少可以近似反映相应功能的强弱”可知,横坐标越小,POI越小,周边商务功能越弱,所以T站的周边商务功能弱,C符合题意。

15.注意题干信息“从商务功能看”,图中大部分站点集中在虚线方框内,其POI数值较小,商务功能弱。

同时,大部分站点集中在虚线方框内,其站点客流量偏小,流动人口少,商务功能弱,①正确;同时,站点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导致金融机构、写字楼、星级酒店等数量小,POI数值小,①正确;站点附近的POI数值较小,并不能说明所在城市的规模小,也无法反映城市用地规划是否合理,①①错。

D符合题意。

(2021·宁波模拟)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下图为某工业集中区的“城中村”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情况。

完成下面小题。

16.甲、乙、丙表示的劳动力就业部门分别为()A.农业、工业、商业B.工业、商业、农业C.商业、工业、农业D.商业、农业、工业17.该“城中村”居民就业方式的变化是()A.农民全部转化为工人B.建筑工人比重不断上升C.体力劳动者比重降低D.从事商业活动人数减少18.2002年后,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A.处于“虚假城市化”发展阶段B.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C.处于城市郊区化的发展阶段D.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答案】16.A 17.C 18.B【解析】16.由图及文字材料可知,在土地征收之前的第一阶段,当地村民的就业结构以农业耕作为主,此时村民就业构成中农民所占比例较高,即甲代表农业;第二阶段主要随着工业区的建设,此时村民就业构成中工人所占比例较高,即乙代表工业;第三阶段城市建设相对平稳,丙代表的部门村民就业占比增加,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占比达到最高,应为商业,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7.读图可知,随着城市化发展,城中村居民就业方式,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演变为第二产业为主,进而发展为第三产业为主。

并非农民全部转化为工人,部分转化为商人,A错。

在城市建设相对平稳阶段,就业方式在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第二产业占比降低,且第二产业中的从业人员也不均是建筑工人,B错。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体力劳动者比重降低,C对。

从事商业活动人数上升,D错。

故答案为:C。

18.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居民的就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从事农业为主演变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结合该区域乡村转化为城区的过程,说明该地区发展过程应该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故A,C,D 项错误,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021·绵阳模拟)联合国的统计数据表明,当人均寿命达到70~72.5岁时,男女两性的预期寿命每5年分别增长0.5岁和1.4岁。

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寿令达到了77.3岁。

下图为2018年我国各年龄段的男女性别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曲线显示70岁以上老人随年龄增长性别比差异愈来愈大,最能解释的理由是()A.70年前的战争B.人均寿命的性别差异C.男女社会分工D.婴儿出生时性别差异20.据图推断,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男性人口()A.出生率低于女性B.死亡率低于女性C.占比略高于女性D.占比直线式上升【答案】19.B 20.C【解析】19.图示70岁以上老人随年龄增长女性占比远大于男性人口,应是人均寿命的性别差异造成的,B 正确;70年前的战争男女都有经历,不是原因,A错;男女社会分工不同,主要是青壮年时期的差异,不是老年人口差异,C错;婴儿出生时男性多于女性,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