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杂菌防治方法
食用菌生产中常见杂菌及防治
1 宝鸡 市 自然概 况
宝 鸡 市 位 于 关 中 西 部 ,东 经 1 6 1 ~ 0。 8
1 80 北 纬 3 。5 一 3 。6 , 拔 4 0 7 o m, o 。3 , 33 50 海 7 — o
秦 岭 巍 立 境 南 , 山纵 卧 西 北 , 及 黄 土 高 原 南 关 北
木霉 菌 的扩展 , 于发 菌 阶段 的培 养料 感病 以后 , 处 可采 用 注射药 液 的方 法 抑 制 木 霉 扩 张 , 用 的药 常
液 有 5 的 石 碳 酸 、 的 甲醛 、 2 0倍 的 5 2 1: 0 0
多菌 灵 、5 甲基 托 布 津 、 H 值 为 l 7 p 0的 石 灰 水 , 此外 , 污染 处撒 白灰 面 , 往 防治 效果 也很 好 。
气 中 。木 霉 主要 靠 孢 子 传 播 , 常借 助 气 流 、 滴 、 水
昆虫 、 料 、 培工 具 及 操 作 人 员 的手 、 服 等 为 原 栽 衣 媒介 带入 栽 培场 所 , 侵入 培 养基 内 , 旦条件适 宜 一
2 链 孢 霉
链 孢霉 生 长初期 呈绒 毛状 , 白色 或灰 色 , 生长
收 稿 日期 : 0 I0 — 7 2 1 一 90
毛霉 侵染 食用 菌菌 丝体 时 , 长蔓 延速 度 快 , 生 数 日内便 能布 满基 质 , 被 受 害 的 菌 丝 则 生 长 缓 而 慢 , 菌丝 已元 正 常浓 白色 , 但 而是 呈 灰 黄色 。 发 生 的 主要 原 因是 基 质 中使 用 了 霉 变 的 原 料, 接种 环境 含 毛霉孢 子 多 , 闷湿 环境 中进 行 菌 在
一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食用菌种类多,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很受人们喜爱,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较多,主要有:杂菌、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虫害。
防治始终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各类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确保食用菌的无害化生产。
1、竞争性杂菌的防治1.1发生特点竞争性杂菌主要有绿霉、青霉、链孢霉等,发生在高温高湿通风不畅的菌棚,在培养基质上与食用菌菌丝竞争生长,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而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造成危害。
1.2防治方法选用成熟培养料并调至弱碱性,配料时加0.1%~0.2%多菌灵或克霉灵,严格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增加菌棚通风量。
出菇时,防止高温高湿不透气。
发现病症后,及时去掉霉点,用石灰水覆盖住发病部位,并在四周涂抹0.2%多菌灵或0.1%甲基托布津溶液,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2、真菌性病害的防治2.1发生特点食用菌上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是软腐病。
发病时,菇床表面出现白色菌丝,后期变成水红色。
在低温高湿环境下,被侵染的菇体畸形,变褐色,直至软腐。
金针菇和平菇易感染此病。
2.2防治方法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覆土用巴氏消毒30分钟,加强通风透气。
降低土表和空气湿度,发现病菇立即摘除并集中处理,并在病区喷5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液,防效较好。
3、细菌性病害的防治3.1发生特点细菌性病害主要是细菌性斑点病,又称褐斑病。
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均易导致该病发生。
发病初期,在菌盖上出现不规则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卵形,渐变为深褐色,直到黑褐色,发病严重时引起菇盖变形、开裂。
褐斑病多发生在双孢菇、金针菇、平菇上。
3.2防治方法严格覆土消毒和用水清洁,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每次喷水后要注意通风以防菇盖表面长时间积水和处于湖湿状态,一旦发病及时清除病部,然后喷链霉素或含15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
在平菇上用0.1%克霉灵水溶液喷洒。
4、虫害4.1发生特点食用菌上的害中主要有菇蝇、菇蚊,均以幼虫危害菌丝体影响菌丝体定植和发菌。
无公害防控食用菌杂菌措施
无公害防控食用菌杂菌措施杂菌与食用菌的关系相当于杂草与绿色作物的关系,它们并不像病原菌那样直接侵害食用菌,而是通过在培养基质上的生长,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同时形成毒素,抑制食用菌生长。
危害食用菌的杂菌主要是霉菌类和少数的高等真菌、细菌及黏菌。
1.熟料栽培的杂菌控制。
熟料栽培的杂菌污染源主要有培养料带菌(灭菌不彻底)、菌种带菌、接种工具带菌(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外界杂菌侵入和培养期间的外界杂菌侵入等。
据此,防治要点应在于①选用洁净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彻底灭菌。
这是预防杂菌污染的第一道防线。
②认真挑选菌种,杜绝菌种带杂菌。
③科学配料,控制水分和pH值,创造不利于杂菌侵染的基质条件。
经验表明,料中麦麸多或加入糖后,霉菌污染率较高。
当用豆粉或饼肥粉代替部分麦麸,并无糖时,霉菌污染率可明显降低。
含水量偏高时,霉菌污染发生多,含水量偏低时,霉菌污染发生少。
④严格接种,严把操作关。
⑤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特别要注意场所洁净、干燥,以减少外界杂菌的侵染。
2.生料和发酵料栽培的杂菌控制。
生料和发酵料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微生物。
食用菌培养期间,污染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料的微生物区系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污染就会发生。
通常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污染。
①提高培养料的pH值,在不明显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前提下,抑制霉菌的生长。
②适当偏干,增加透气性,促进食用菌菌丝生长,抑制霉菌生长。
③加大接种量,占取料中微生物种群优势。
④料中适量加入多菌灵等杀真菌剂,抑制霉菌生长。
⑤创造利于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如温度、通风,促进食用菌生长来抑制杂菌的。
食用菌菌种常见杂菌危害及防治
食用菌菌种常见杂菌危害及防治食用菌最常见和危害较严重的杂菌主要有木霉、链孢霉、毛霉、曲霉、青霉、细菌等20多种。
木霉木霉俗称绿霉。
几乎能为害所有的食用菌,其对食用菌的为害表现为:(1)污染培养料与食用菌争夺营养和空间;(2)分泌霉素杀伤、杀死寄主;(3)木霉菌丝接触到寄主菌丝时将寄主菌丝缠绕切断。
防治: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1)培养室、栽培场所应保持低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并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2)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湿、菌筒感染初期,可采用2%醛溶液或30%-5%的石碳酸注射,抑制木霉的扩张。
部分感染成熟的菌筒可挖除污染部位,在处理部位上撒施石灰粉或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也可用多菌灵,施保功,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
如用50%多菌灵1000们拌料可预防木霉的发生,但不宜在猴头、木耳、银耳上使用多菌灵。
链孢霉链孢霉俗称红粉病,红面包霉病,为食用菌生产中常见杂菌,可污染所有的食用菌,是一种顽强、速生的气生霉菌,培养料受污染后,还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粉红的霉层。
防治:尽量避开闷热,潮湿的夏季高温期进行生产,注意搞好环境卫生。
一旦出现桔红色块状分生孢子团,用湿布或湿纸小心包好拿掉,浸入药液中或深埋,切勿用喷雾器直接对病菌喷药,以免孢子飞散;也可及时滴上适量的甲醛,煤油或柴油,然后用薄膜包扎,可使霉糜烂死亡。
发菌后期受害,可将受害菌袋埋入深30-40厘米透气差的土壤中,经10-20天缺氧处理后,能减轻病害可出菇。
多菌灵、施保功等杀菌剂可控制链孢霉的生长。
曲霉与青霉曲霉俗称黄霉、绿霉、黑霉等。
曲霉的种类很多。
黑曲霉的菌落为黑色疏松的果粒状;黄曲霉黄色、黄绿色,最后呈褐绿色;灰绿曲霉初白色后呈灰绿色;青霉,其种类多、菌落呈灰绿色、黄绿色或蓝色粉状霉层。
曲霉、青霉均属常见的杂菌,它们与食用菌争夺营养、水分,并分泌霉素抑制食用菌生产。
防治:加强培养室的通风、降低温度,减少空气相对湿度,可减轻危害,局部发生可用5%-10%的石灰水冲洗,其它防治方法可参考木霉防治。
食用菌杂菌污染及预防
食用菌杂菌污染及预防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某一点上,不注意清洁卫生及灭菌治虫工作,就会遭受病虫的危害。
造成减产,甚至全功尽弃。
因此,搞食用菌生产,杂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防治方针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1、原料带杂菌及预防食用菌的原料,通常为工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和部分饲料,其营养丰富,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
如果原料保管不善,受潮后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采用这些原料,虽经灭菌,因无高压灭菌设备或操作中疏忽,仍不能彻底灭菌,往往出现原料带杂菌。
预防措施:1、要用新鲜干燥,未生过霉的原料。
2、使用前在阳光下摊晒2天,晒死部分杂菌。
3、生料栽培的平菇、凤尾菇、草菇,在料中(以干料重计)加入0.1%的50%可湿性多菌灵拌料,可以抑制或杀死料中大部分半知菌纲的杂菌;草菇用的原料用2%的石炭酸水浸泡12-24小时,也可杀死大部分小杂菌。
蘑菇用的原料要充分发酵产生70℃以上的高温,也可杀死料中大部分杂菌及虫卵。
熟料栽培的黑木耳、银耳、香菇、金针菇及猴头等,高压灭菌,料放在灭菌锅中(不能堆放,放时瓶与瓶,或袋与袋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使其受热均匀,达到灭菌彻底。
其次,高压灭菌时锅中的冷空气要排尽。
常压灭菌,连续蒸6小时,往往没有间歇灭菌效果好。
间歇灭菌法是:上气后,蒸3小时,停48小时(夏秋季把料拿出放在自然温度下停放,秋冬季料仍留锅中停放),再上锅蒸3小时。
2、培养基带杂菌及预防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基往往灭菌不彻底,几天后,培养基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杂菌,而且污染率很大。
要使培养基不带杂菌,高压蒸气灭菌时,冷空气一定要排尽,蒸气压力及时间要达到要求;常压蒸气灭菌,计算时间须从培养基已达100℃时算起,并要保持锅内水始终沸腾。
3、菌种带杂菌与预防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均可带有杂菌,用于扩大培养或生产会加重污染,其表现是从接种块上首先发生杂菌,所以要严格挑选不带杂菌的菌种。
各种菌种的颜色是:母种全斜面为整齐的白色菌丝,若有其他颜色或菌丝之间有空隙,则表示污染了杂菌,这种母种不能用来扩大原种。
食用菌常见杂菌的危害及防治
食用菌常见杂菌的危害及防治一、链孢霉。
又名脉孢霉。
无性阶段属丝孢目,球壳菌科;有性阶段是一种子囊菌。
危害菇的是粗糙脉纹孢霉和面包脉纹孢霉。
菌丝白色,疏松,有分枝和隔。
分生孢子梗为双叉状分枝。
分生孢子串生,球形至卵圆形,桔红色或粉红色。
子囊壳簇生或散生,近球形或卵形。
子囊圆筒形,内有8个子囊孢子。
链孢霉分布广泛,空气、土壤、腐烂植物、谷物等可传播。
培养料过湿和棉塞受潮时严重发生。
可污染所有菇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及香菇、木耳、银耳的耳棒。
被污染的菌种及培养料,初期长出灰白色纤细菌丝,生长迅速,几天后在瓶袋外形成桔红色粉状孢子团,明显高出料面。
常常引起成批菌种报废。
防治方法是:搞好环境卫生,培养料灭菌要彻底,避免棉塞受潮,搬运时勿损伤菌袋。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养室避免高温高湿。
定期检查,发现孢子团先用湿纸盖住,再运出烧毁。
二、木霉。
又名绿霉。
丝孢目,丛梗孢科。
为害菇的是绿色木霉与康氏木霉。
菌丝无色,有隔。
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侧枝上生出,直立,有隔,小分枝常对生,顶端小梗呈瓶形,上生分生孢子团。
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淡绿色。
木霉对菇的危害是:污染培养料,与菇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毒害菇的菌丝;缠绕或切断菇的菌丝。
它分布广,是世界性的害菌。
为害期长,菇的生长过程都受到侵害。
为害程度大,可使整批菇绝收。
木霉分布于朽木、植物残体、有机肥、空气和土壤中。
培养物碳水化后物过多、偏酸及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其发生。
采菇时遗留的残根及易被侵染。
防治方法:保持培养室低温、低二氧化碳及通风。
选用抗木霉品种。
菇房空气湿度勿超过90%。
采菇后及时清除残片及根茬。
侵染初期,喷0.1%多菌灵液或苯菌灵800倍液。
用0.1%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拌料,可预防其发生。
三、青霉。
也属丝孢目,丛梗孢科。
为害菇的是桔青霉、产黄青霉等。
菌丝无色或有色,具横隔。
分生孢子梗有隔,上生帚状分枝,顶端为小梗,小梗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淡绿色。
青霉在很多有机物上均能生长,分生孢子主要靠空气传播,全年均可以生,尤以夏季为重。
食用菌主要病害杂菌与防治
食用菌主要病害杂菌与防治一.制种期杂菌1、常见杂菌(1)链孢霉:也叫好食脉胞霉,孢子橙红色或粉红色,也叫红色链胞霉,属中高温型好气性真菌,条件适宜时,生长极快,传播迅速,在以木屑、棉籽壳等作培养基栽培的菌类中常发生。
主要危害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与空间,常生长于袋口棉塞及菌袋表面,菌丝可在纵深发展,待菌丝长满袋后,自然消失,对出菇影响不大,但如与木霉交叉感染,则危害极大。
(2)曲霉:主要有三种,黄曲霉、黑曲霉、灰曲霉。
菌落形状中间黄绿色,周围一圈白色,属中高温型25—30℃,喜湿度大,微酸性环境,菌丝生长良好时,可将其覆盖,对出菇影响不大,主要危害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
(3)青霉与拟青霉:菌落颜色较青较蓝,周围白色,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性比曲霉大。
(4)毛霉、根霉:菌丝象烂棉絮,根霉会产生假根,是培养料含水量偏高的表征,主要危害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
(5)木霉:产生绿色孢子,菌落呈绿色也叫绿色木霉,能分泌霉,起破坏作用,并产生孢外毒素,常造成烂筒,危害极大。
(6)细菌类:培养料有有机物腐烂的腥臭味,大多为细菌性污染。
2、杂菌发生的原因杂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袋口扎不紧,灭菌不彻底,培养料不新鲜或湿度偏高,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搬运过程中松袋或刺破菌袋,培养环境消毒不彻底,环境中杂菌孢子浓度大,初侵染源丰富,管理时喷水量过大,空气湿度大,环境通风不良,温度偏高等都是引起杂菌发生的主要原因。
细菌发生原因主要是灭菌不彻底。
3、杂菌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是一种保健食品,因其生产周期短,许多食用菌栽培也不脱袋,它们既不宜下药,也不宜下一般农药,并且作用效果也不大,因而,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主要在于防。
防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应选择空气新鲜、场所干净、通风良好、凉爽干燥、水源清洁、远离仓库、畜禽舍无污染源的场地作栽培场;二是搞好环境卫生,对场地预先采用甲醛、硫磺、敌敌畏等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严格消毒,药剂经常轮换使用;三是严格要求无菌操作,把好无菌关;四是对染杂菌袋采用深埋、沤肥、火烧等集中处理。
食用菌病害的几项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害的几项防治措施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菌的侵袭,引起减产甚至绝产。
据统计,在食用菌新产区,由于病菌的危害.可造成10%~18%的产量损失,而在一些老产区则更高,严重的甚至造成绝产。
所以,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是保证食用菌栽培高产稳产重要条件。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消灭栽培场地的菌源在栽培食用菌前,必须对栽培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
在新产区,一般可用浓度为5%的石灰水和800倍的杀菌剂喷洒,也可用硫磺熏蒸。
消毒时,尤其应注意墙角、棚边等死角。
在老产区,由于多年生产,栽培场所内的病原菌较多,一定要彻底灭菌。
二、减少原料中的杂菌生产上,首先要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各种栽培原料。
其次,在用料时,要将各种栽培原料在阳光下暴晒2~3天。
栽培平菇、鸡腿菇等食用菌时,可采用短期发酵法消灭原料中的杂菌。
具体做法是,将栽培料预湿后充分拌匀,接着堆成堆。
料堆高1米、底宽1.5米。
待料温达到60℃时,保持10小时,然后进行翻堆。
翻堆后,当温度再达到60℃时,保持10小时即可。
三、剔除污染的菌种首先选择优良菌种,对优良菌种除要求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外,还要纯度高、无病虫感染且菌龄适宜。
其次,播种工具要清洁,脸盆、铲勺、手套、铁锨等都要用石灰水或杀菌剂清洗消毒。
再次,在栽培袋制作过程中,要选用优质低压聚乙烯塑料筒。
填料要严实,封口要严密,料筒排放应有少量间隔。
四、控制生态条件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通过控制病原菌的生存条件可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侵入、发生和蔓延。
主要措施有:(1)控制栽培料中的酸碱度。
一般情况下,食用菌比较喜欢偏碱性的栽培原料,而病原菌则喜欢生长在偏酸的环境中。
所以,在配制栽培料时,可用石灰水将原料的酸碱度调整为偏碱性,以控制病菌的生长。
(2)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可采取通风、控水、遮光等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以达到控制病害污染的目的。
做好四方面预防,清除食用菌病虫害
做好四方面预防,清除食用菌病虫害
食用菌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味而营养价值较好的菜肴,在农村也广泛种植,也是农民创收的来源,但食用菌栽培中会遇到病虫害,不做好防治就会影响食用菌的质量产品,进而影响收入。
做好下面四点能有效防治食用菌病虫害。
1、换茬、轮作、切断病虫食源。
对于发生过严重病害或虫害的栽培房,不应连续种植相同的品种,以防相同病虫爆发、难以控制。
2、选用抗病性强、生活力强、高纯度菌种,引进优良菌种时选择适宜季节温度出菇的品种,这样才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侵染的机会,安全发菌顺利出菇。
3、保持制种场所环境清洁、干燥。
提高菌种成品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保持整个制种发菌场所清洁、干燥、无污染的菌袋、无积水、排水沟通畅以及空气、水源清新、干净。
这样空气中杂菌指数低。
4、同一菇房、同一品种、同期播种、出菇。
采取这种措施便于管理和防治病虫危害。
在保证正常出菇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菇房内的温度、增加通气量、有助于减少病虫菌生存条件。
采菇后及时清除残菇、断根、清除污染菌袋,保持菇房清洁,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滋生条件。
- 1 -。
食用菌病虫害和杂菌污染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和杂菌污染防治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危害和杂菌污染,轻的会降低产量和品质,严重的则造成栽培完全失败。
因此,在栽培中防治病虫害和杂菌污染不可掉以轻心。
食用菌的病害,主要有双孢蘑菇的褐腐病、软腐病、褐斑病、斑点病、干腐病,双孢蘑菇和香菇的病毒病。
食用菌的虫害,主要有螨类、跳虫、菇蝇、线虫、蛞蝓、菇蚋等。
菇房常见的杂菌,主要有绿霉菌、白腐菌、青霉菌、毛霉菌、根霉菌、链孢霉菌、胡桃肉状菌以及各类鬼伞等。
防治食用菌的病虫杂菌,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在栽培过程中避免病虫杂菌的发生。
具体说,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1.菇房和用具等设备必须经常清洗和消毒。
2.培养料要经过高温消毒或堆制发酵腐熟。
3.保证菌种质量,防止病虫害和杂菌传染。
4.覆土材料必须经过熏蒸或福尔马林等法消毒灭菌。
5.菇房保持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不能过高。
6.保持菇房内外环境清洁,不堆积废培养料等废弃脏物。
7.进出菇房注意鞋底及着衣清洁,最好进行更换,防止带进病虫害杂菌。
8.一经发现病虫害和杂菌污染,应及时进行清除并喷药隔离,防止扩散蔓延。
防治食用菌虫害的措施
防治食用菌虫害的措施
1. 保持卫生:食用菌生长的场所和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干燥,不要让食用菌被农业害虫侵袭。
2. 防止害虫入侵:在食用菌生长环境内设置有效的防止虫害的屏障,如纱窗、挡板、挡土布等。
3. 采用物理方法防治:比如食用菌一般习惯于在黑暗、湿润的地方生长,可以采取人工捕捉、利用药剂物理方法防止虫害侵袭。
4. 用生物制剂防治:例如利用大肚虫等害虫的天敌,注入生物制剂,在保持生产环境卫生的条件下增强菌株的抵抗力。
5. 使用化学药剂喷洒:但化学药剂喷洒可带来其他问题。
使用化学药剂应该严格遵守法律和相关规定,严格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和频率。
食用菌栽培为何产生杂菌感染
食用菌栽培为何产生杂菌感染?
1、原因:①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均匀的杂菌菌落,或培养袋被刺破而使杂菌侵入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②接种过程不规范。
表现为长出的杂菌通常只在袋口周围,且菌丝稀疏;③菌种本身带菌。
表现为菌种所到之处均有杂菌;④场地条件差或利用消毒不彻底的老菇房。
表现为培养袋上出现无规则杂菌菌落。
2、对策:①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
对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的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
②及时装袋,彻底灭菌。
拌好料后,尽快装好袋并及时彻底灭菌(料温升至100℃后维持10-12小时以上)。
③选用优质菌种。
到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购买高产优质菌种。
接种时仔细检查,确保菌种无感染。
④要对接种室及接种用具严格消毒,接种时保证接种场所、工具和接种人员的清洁卫生,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食用菌杂菌怎么预防?
食用菌杂菌怎么预防?
1.选择优良菌种
要选择纯度高、菌龄适当、生命力旺盛、无杂菌污染的菌种。
2.配制适宜的培养料
由于大多数食用菌喜欢偏酸性环境,所以将培养料的PH值适当调低,可抑制杂菌繁殖。
在麦麸、米糠等含有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培养基之中,杂菌很容易生存。
3.改进接种方法
用生料栽培食用菌时,增加5%-10%的接种量,并将菌种的2/3接种于覆盖料面和四周,有利于菌丝尽快占领培养基表层,提高抗杂菌能力。
4.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可根据大多数菌种(除草菇)都要求较低温度,而杂菌多数喜高温的特性,采用适当的降温培养方法。
- 1 -。
食用菌杂菌有哪几种 食用菌杂菌的防治技术要点
食用菌杂菌有哪几种食用菌杂菌的防治技术要点在食用菌种植过程中,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杂菌污染情况。
那么食用菌杂菌有哪几种呢?如何减少或杜绝杂菌对生产的破坏呢?本人总结了以下食用菌杂菌的防治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食用菌杂菌有哪几种杂菌是污染培养料、菌丝体、生产空间、器材、架材等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其它生物。
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杂菌主要有:1、青霉菌为青绿色菌落,短绒,菌落边缘参差不齐,分生孢子硬像扫帚,顶端还生有分生孢子。
喜低温,多在25℃左右和潮湿、空气不良的地方发生。
2、毛霉和根霉这两种菌的形状相似,毛较长,毛霉的菌丝白色,根霉的菌丝灰白如针状,都长有黑色颗粒状的孢子囊。
这两种苗都是在潮湿和空气不良的环境中生长蔓延较快。
3、曲霉有黄曲霉和黑曲霉两种,它的菌丝较粗而短,孢子都是至辐射状生长。
黄曲霉色黑黄,黑曲霉色黄黑灰,在培养基中温度低时蔓延快。
4、木霉菌菌丝蔓延生长,菌落边缘不齐,初生为白色;菌丝成絮状或线球状,成熟后分枝顶端的孢子梗上生有成团的分生孢子,产孢子后,菌落变成铜绿色。
木霉菌喜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生长蔓延最快。
5、酵母和细菌属于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小,种类繁多,培养基感染此菌后,表面呈粘糊状或呈液状,使培养基发粘带臭味;致使菌丝死亡。
二、食用菌杂菌的防治技术要点防治各种霉菌的感染,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搞好环境卫生,对制菌和代料栽培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应选择空气新鲜、场所干净、通风良好、凉爽干燥、水源清洁、远离仓库、畜禽舍无污染源的场地作栽培场;二是搞好环境卫生,为防止杂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搞好接种室、培养室的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对场地预先采用甲醛等药剂进行严格消毒,药剂经常轮换使用;三是严格要求无菌操作,把好无菌关,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先要进行人身消毒而后再进行操作,绝不能有丝毫疏忽大意。
四是对染杂菌袋采用深埋、沤肥、火烧等集中处理。
防治食用菌菌种受污染巧办法
防治食用菌菌种受污染巧办法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制种是关键的一环。
而在菌种的制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消毒不彻底等原因会导致杂菌的侵入,污染菌种,使食用菌商品率下降,效益下降下面就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的杂菌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青霉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杂菌。
污染后在培养基上呈现小而单独的绿色粉末状。
霉斑。
该菌分布极广,靠空气中的分生孢子附着在未经彻底消毒而潮湿的材料上传播。
防治措施:1、培养料要严格消毒。
2、接种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3、加强通风、降温、降湿。
4、局部污染可用5-10%石灰水冲洗。
二、木霉菌主要是绿色木霉或康氏木霉。
依靠产生于腐烂的木材、种子、植物残体、堆肥及土壤等有机质培养料中和浮游在空气中的孢子进行传播。
该菌喜酸性,温度达25-30℃,空气相对湿度80-90%时容易发生,能在3-5天内由点片发展到整个料面。
木霉常与青霉混生,二者菌丝颜色相似,不同处是青霉由白向绿或淡黄色转变,而木霉菌丝开始为白色,产生绿色孢子后变成绿色或铜绿色,并逐渐加深。
木霉菌的纤维素酶活性强,能分解纤维素,主要发生于室内锯木屑等木质素纤维丰富的培基中。
因其生长迅速,除与食用菌争夺营养外,还分泌毒素,所以常与食用菌丝体间形成对峙的”岛屿状”“拮抗线”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防治措施:1.培养料严格消毒,彻底消灭培养料中的菌丝及孢子;做好无菌操作,加强通风、降温。
2.消毒时甲醛用量不宜过多,防止造成酸性环境。
3.培养基上有木霉时,及时局部涂755酒精、15%漂白粉液,50%多菌灵200倍液,喷1-5%的石灰水或撒白灰粉再行挖除,后用石灰水涂抹。
处理时最好将菌种袋(瓶)搬到室外,防止孢子飞散。
出现木霉后,严禁任意打开瓶盖或揭开薄膜,避免蔓延。
利用塑料袋制种时,培养期间不宜过多的移动。
4.及时揭除未萌发的菌种块。
5.菌种瓶及菌种袋的棉塞不能受潮,培养室保持干燥清洁。
6.母种要纯正。
7.拌料时每公斤干料加入25%(或5%)的多菌灵2克或75%的甲托1克。
食用菌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一、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1、木霉:俗称绿霉、绿霉菌等,这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地区曾发生毁灭性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防治措施:(1)制种或熟料栽培拌料时,按0.3%比例加入保成功并严格灭菌,以彻底杀死其孢子;生料栽培时,可按0.4%比例添加保成功药物。
发酵料栽培时,加入保成功后,基料仍要发酵均匀,尽可能多的杀死或抑制其孢子。
(2)科学调配基料组分,使营养全面、均衡,实践证明,基料中加入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增强菌丝的抗性,亦可有效抑制杂菌。
(3)接种操作要严格、规范,不使霉菌孢子落于料中。
(4)菌种或菌袋发菌以及出菇期间,每5天左右对菇棚空闲处喷洒80~12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或10倍强优戊二醛,是目前有效的预防方法。
(5)发现木霉后,及时予以菌绝杀药粉直接撒施覆盖污染区,也可对配菌绝杀150倍左右溶液浸洗菌袋、培养室喷施40倍蘑菇祛病王、挖除霉点等处理。
2、曲霉:又称黄曲霉、黄霉病等,是目前除木霉外第二大杂菌品种。
该霉菌除直接与食用菌菌丝争夺营养和水分以及生存空间外,还可分泌毒素严重危害食用菌菌丝;同时,其毒素还是一种致癌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措施:(1)参考木霉菌的相关内容。
(2)培养室使用蘑菇祛病王和消毒粉进行严格消毒杀菌处理,将菌种移入后,应阻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入。
(3)发现初期污染时,小心移出培养室,对栽培袋采取切开塑膜、直接撒施菌绝杀药粉或150倍菌绝杀溶液浸洗等措施,对菌种则可挖除病斑后再用药;对污染较重者,应予以深埋或焚烧处理,以防造成二次污染。
3、毛霉:又称长毛菌、黑霉菌、黑毛菌等。
毛霉的典型特征是菌丝发展迅速,成熟后其黑色孢子很快生出,适宜条件下,7天内其菌丝可将菌袋表面占领并变为黑色,严重时可使食用菌菌丝不再发展,危害较大。
食用菌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食用菌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竞争性杂菌,简称杂菌,其特点是污染培养基质,在基质上与食用菌菌丝竞争生长,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并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导致菌种制作失败和栽培减产,甚至绝收。
因此,在生产上,防止杂菌污染极为重要。
一、竞争性杂菌的种类细菌: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欧文氏杆菌酵母菌:红酵母、橙色红酵母、黑酵母、竞争性杂菌的种类放线菌:白色链霉菌、湿链霉菌、粉末链霉菌、诺卡氏菌霉菌:青霉、木霉、曲霉、脉孢菌、毛霉、根霉、鬼伞二、杂菌污染的主要原因1、料瓶(袋)制作不当如原材料受潮发霉、培养料含水量过大、装料太满或料袋扎口不紧等。
2、培养基质灭菌不彻底表现为瓶壁和袋壁上出现不规则的杂菌群落。
往往是由于灭菌时间或压力不够;灭菌时装量过多或摆放不合理;或高压灭菌时冷空气没有排净等。
3、菌种带杂菌表现为接种后,菌种块上或其周围污染杂菌。
此类污染往往成批出现且污染的杂菌种类比较一致。
4、接种操作中污染此类污染常分散发生在菌种培养基表面,主要是由于接种场所消毒不彻底,或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5、培养过程中污染灭菌时棉塞等封口材料受潮,或培养室环境不卫生、高温高湿等均可导致封口材料受潮而发生污染。
6、出菇期污染出菇室环境不卫生,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尤其是采完一潮菇后,料面不清理,很容易发生杂菌污染。
7、破口污染灭菌操作或运输过程中不小心,使容器破裂或出现微孔;或由于鼠害等使菌袋破损而造成污染。
三、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1、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水源清洁、远离禽畜舍等污染源的场所作菌种厂和栽培场地。
2、把好培养基和栽培袋的制作关。
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培养料,用前暴晒2~3d;含水量要适宜,料要拌匀;当天配料要当天分装灭菌;并擦净容器上黏附的培养料。
3、培养基质灭菌要彻底。
保证灭菌的压力和时间;装量不能太满,容器之间要有孔隙;高压灭菌时排放冷空气要完全。
4、严格检查菌种质量,适当加大接种量。
选用无病虫害、生活力强、抗逆性强的优良菌种。
食用菌病、虫、杂菌综合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杂菌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安排生产。
实行不同菇类的轮作栽培,对减轻部分病害发生有一定效果。
在实行粮菇、菜菇轮作的地区,最好做到年年换地,以降低栽培场所病、虫、杂菌的残留量,减轻危害。
2.选用优良菌种。
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性强的品种栽培。
用种性纯正,菌丝生长健壮,不带菌毒,无杂菌、害虫污染的菌种接种。
3.制备优质培养料。
种菇(耳)所用原料要新鲜,无腐烂霉变,并充分干燥。
段木伐下后可先保留部分枝叶,并尽量保护树皮,断面及其他伤口应涂上石灰水,以减少细菌污染。
栽培代料堆制前要曝晒1~3天,杀死料中部分有害微生物和害虫。
4.改善卫生条件。
堆制、栽培场所应远离发酵场、畜厩等污染源,并定期进行消毒。
菇房(棚)门口应备消毒液槽或石灰坑供脚踏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时要穿工作服。
工作服及所有工具应定期消毒。
进料前要对菇房内墙壁、床架、地面用1∶800倍多菌灵液和0.5%敌敌畏液彻底消毒,杀灭潜伏的病杂菌和害虫。
有条件的可在通风口设置过滤装置,减少菇房空气中病杂菌孢子含量。
5.把好培养料及覆土灭菌关。
生料栽培的培养料最好进行二次发酵:第1次发酵在室外进行,发酵10~20天,其间翻堆3次;第2次在室内床架上进行,要求密闭门窗,用蒸汽或煤炉加温,使室内温度在60~70℃范围内持续30分钟。
熟料栽培的培养料务必彻底灭菌,如采用常压灭菌则需8小时以上,高压灭菌需2小时以上,并保证受热均匀。
覆土材料用多菌灵、福尔马林等药剂处理;或进料时置于室内,利用二次发酵时的高温进行巴氏灭菌。
6.适时播种和适当加大接种量。
除草菇外,一般应尽量选择在温度较低时播种,接种可安排在夜间进行。
应适当加大接种量,使菌丝尽快布满培养料,以减少竞争性杂菌污染的机会。
7.加强栽培场所的管理。
改善环境条件,尽可能满足菇类生长的要求,提高其抵抗病菌杂菌的能力。
栽培场所应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并根据不同菇类的要求调节好温湿度。
栽培期间,每天用0.2%的肥皂水、3%~4%的石灰水或5%的甲醛溶液喷雾或喷洒;要注意检查栽培床架或段木,发现病菇或杂菌应及时挖除销毁,并用石灰水等消毒挖口。
食用菌杂菌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方案
食用菌杂菌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方案杂菌感染分为内忧外患。
下面是我们结合多年生产黑木耳的经验,总结了七项杂菌感染原因及感染杂菌菌棒的症状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料灭菌不彻底,预湿不透,灭菌时间不够,温度不够等原因,冷气排不尽;症状:杂菌感染种类繁多,毛霉,黄曲霉,黑曲霉,红曲霉,根霉,青霉,绿霉,链孢霉,面包菌,黄粘菌。
感染位置在菌袋周身不确定的地方都有杂菌从培养料内部萌发生长形成的杂菌菌落。
二,菌种携带杂菌或接种过程中感染,由于装袋机搅龙头过粗或空心棒细,而造成的掉棒现象也容易造成感染。
症状:以毛霉,绿霉感染尤为严重,其次为链霉霉,黄曲霉感染。
感染位置:以菌种接种孔中心开始滋生杂菌,纵向剖开菌袋,可以看到菌种接种位置或中心有无杂菌,灭判断是菌种携带杂菌,还是接种环境不良接种时带入杂菌,早发现,及早找到感染原因。
正常情况下需要对接种环境做无菌检测试验。
三,菌袋有微孔,料粗,袋薄,装料过紧等因素造成的,破损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没有注重轻拿轻放的原则,菌袋和周转筐猛烈接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鼠咬食造成的破损,更容易导致杂菌感染。
症状:以链孢霉为主,其它杂菌通过微孔感染基本不足以为害。
基本以斑点状生长。
感染位置:杂菌感染都是从微孔处,破损处由外向培养基内部延伸生长。
破损的位置极易感染链孢霉。
四,菌袋口封闭不严,窝口没有窝好,棉赛赛入过浅,过小。
空运输的时候,排放的时候没有做到轻拿轻放,造成的棉塞松动或脱落现象。
当您让工作人员轻拿轻放的时候,需要让大家理解是轻拿轻放,而不是慢拿慢放,因为我们还是需要追求工作效率的。
感染位置:从菌种口开始向内部感染。
五,培养室内或大棚中湿度大,菌棒排放密度大,过于紧凑,导致菌种在袋内呼吸的过程中排出潮气,附着在棉塞或海棉塞的杂菌萌发,向袋内生长造成的感染。
注意摆放密度不要过大,摆袋的时候留出通风道。
注意降低菌室湿度,感染位置:从菌种口部开始长杂菌,以链孢霉为主。
六,接种量过大,棉塞塞入过多与菌种接触后使棉塞吸潮,杂菌孢子落上以后开始萌发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杂菌防治方法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是造成减产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将杂菌污染的损失降至最低,现以黑木耳为例总结下。
1试管母种(斜面培养基)
在菌种分离或继代扩繁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培养基受杂菌污染,早期发现可采取如下处理:
①种接前发现细菌污染:早期表现在斜面培养基周围的乳白色糊状物。
不论面积大小,应立即淘汰被污染试管,之后将剩余的试管培养基重新灭菌之后再利用。
②接种前发现霉菌污染早期表现在斜面上为孤立白点,可立即将污染部分切除,再连同未污染的试管培养基重新灭菌后再利用。
③接种后发现杂菌污染:继代扩繁或组织分离时,如果遇到有问题的母种,子实体或菌丝没处理好,都会造成批量污染杂菌,同时表现在种块周围。
不论是霉菌(未形成孢子)或细菌(未扩散),就可按照无菌操作,将杂菌及周围培养基切除之后,重新灭菌再利用;如果菌种萌发生长健壮,而出现在其它部位孤立的杂菌污染菌落,可通过无菌操作,将杂菌及周围培养基切除之后继续培养。
2原种(木屑麸皮培养基)
在原种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接种后不成活及杂菌污染,可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①母种接入原种培养基后,发现培养基内部有霉点或在
适温条件下经过72h培养,大批量母种不萌发,也没有杂菌污染,这是培养基灭菌时内部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未排出造成的,需重新灭菌后再接种。
②培养过程中发现表面有霉菌,早期(未形成孢子之前)可按无菌操作,倒置原种瓶去除杂菌继续培养;杂菌污染严重时去除杂菌污染部分,补充新种后灭菌再接种。
3栽培种(木屑麸皮或稻糠培养基)
东北栽培黑木耳都是用栽培种进行出耳管理,生产量较大,少则1~2万袋,多达十几万袋甚至更多,季节性强,没时间和人力进行检查,只有在培养成熟后,下架打孔催芽时才能发现问题。
可采取如下补救措施。
栽培春耳,菌种未成活及仅有一小部分被杂菌污染(去除被污染部分补充新料)的,重新灭菌后改栽元蘑;栽培秋耳出现的未成活及被污染袋改栽榆黄蘑及平菇。
木耳菌袋中有部分杂菌,可在木耳菌丝生长的部位割口出耳,能挽回部分损失。
严重污染的菌袋,可脱袋埋入土下覆土改栽鸡腿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