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常见的杂菌污染因素

合集下载

液体菌种优劣势分析

液体菌种优劣势分析

液体菌种优劣势分析1、液体菌种的优势液体菌种是采用生物培养(发酵)设备,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发酵)的方式生产食用菌菌球,作为食用菌栽培的种子。

其液体菌种是相对固体菌种(木屑、棉壳、麦麸、枝条等)的物理性状而言的。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菌种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一是制种快:在液体菌种培养罐内菌体细胞处于最适温度、酸碱度、氧气、碳氮比等条件下,以动态方式培养,菌丝分裂迅速,在短期内能获得大量菌丝体(球)。

固体菌种培养,其菌丝体是以自然数的速度自上而下匀速生长;而液体菌种培养,其菌体细胞是以几何数字的倍数加速增殖。

液体菌种培养器生产液体菌种一般2~4天完成一个培养周期,而固体菌种从原种再到栽培种,每级扩繁都得1个多月。

其二是活力强。

液体菌种不仅营养、温度、氧气、酸碱度等环境通过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菌体的生长需求,而且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废气能及时排除,新陈代谢旺盛,所有菌球菌龄基本一致,因此菌丝活力强。

而固体菌种菌体细胞代谢物积留混杂于培养基营养物中间,自然影响菌体质量。

况且固体菌种往往是瓶(袋)上下菌龄不一致,下面刚长好,上面可能老化,并失去活力。

其三是纯度高。

液体菌种所用母种一般需经筛选纯化制备而成,种源纯度高。

而固体菌种所用斜面母种经一些商家无限转代后纯度降低。

液体菌种培养是在密闭罐体内运行,供氧系统空气经过滤。

其四是防污染。

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接种后易分散,萌发点多,菌球接入后萌发快,在适宜条件下,接种后24小时左右菌丝布满接种面,使栽培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而固体菌种接种时,菌体经过剥离与撕裂和药物薰杀,从萌发吃料到封闭接种面,一般得5~7天。

所以杂菌污染机率多。

其五是缩短栽培周期。

液体菌种使栽培发菌速度快一倍,出菇集中,减少潮次,周期缩短,栽培的用工、能耗、场地等成本都大大下降。

有的品种(如杏鲍菇、金针菇)从制种到栽培、采收上市不超过30天,更容易抓季节,赶行情。

其六是成本低。

2、液体菌种的不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菌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菌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1. 污染:污染是菌种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可能的污染源包括空气、培养基、仪器设备等。

为了防止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喷雾消毒操作台等。

- 使用高质量的培养基和试剂:选择经过验证和检测的培养基,并确保其无菌。

- 定期检查培养物:观察培养物是否有异常的颜色、形态或气味等变化提示污染发生。

2. 生长不良: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生长不均匀或无生长等问题。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检查培养条件:检查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培养条件是否适合该菌株的生长要求。

- 营养补充:检查培养基中的营养物浓度是否适当,并考虑添加合适的营养物以提供必要的生长要素。

- 检查菌种质量: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可以进行冻存备份或重新分离培养。

3. 发生菌株突变:在长期培养过程中,菌株可能发生突变,导致菌株特性的改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进行感性检查:定期检查培养基中的菌株特性,如形态、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等。

- 保存原始菌株:在培养初期获得的原始菌株可以保存备份,以备将来恢复原始性状或与突变菌株进行比较。

4. 产物产量低:如果所期望的产物产量低于预期,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优化培养条件:例如,调整温度、pH值、培养基组分等,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产物的合成和积累。

- 改进培养策略:例如,采用特定的培养方式(如批量培养、连续培养、补料策略等)来提高产物产量。

- 改进菌株选择:有时候,通过筛选和选育新的高产株系或采用遗传工程手段来改进产物产量。

5. pH 值偏离理想范围:菌种在培养基中的生长和代谢通常对pH 值敏感。

如果pH 值偏离了菌种所需的理想范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培养基的pH 值: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整培养基的pH 值,使其适应菌种的生长要求。

菌种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菌种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菌种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播种后菌种不萌发或吃料困难主要原因:菌种退化、老化,菌种未经脱毒处理、自身携带病毒或病菌;基料灭菌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酸败,接种时温度过高等。

处理:更换适龄、健壮的脱毒菌种,因基料或接种原因时,重新装袋生产。

1、发菌期间污染严重主要原因: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规范,菌种自身携带杂菌,培养场所杂菌基数过高,预防措施不到位等。

处理:前三个原因导致污染率高,应重新装袋生产;培养场所按技术规程用药处理,菌袋进入后,每5天左右喷洒一遍药物予以预防,一般可使用赛百09和百病傻交替喷洒;发现污染袋后移出进行单独药物处理,方法是使用消霉王或百病傻浸洗菌柱,并单独发菌,以免杂菌孢子对其它菌袋形成二次污染。

2、出菇期间发生侵染性病害主要症状:幼蕾死亡、幼菇发黄、死菇、菇体变褐等。

处理:属于菌种问题时,更换菌种即可解决;加强通风管理,尤其为了节约用电而不及时通风的作为是很不划算的,应根据生产的不同阶段,实施科学的通风;同时强化病虫害预防工作,发现病害后,应及时将菌袋移出,清理掉病菇,并顺手清理料面,根据病害程度,使用赛百09溶液涂刷或喷洒料面,杀死病菌。

3、出菇期间发生畸形菇主要表现:只长白疙瘩、不分化子实体;菌柄粗短或细长、菌盖很小甚至没有菌盖等。

主要原因:菌种退化或在菌种转接生产过程中感染病毒病菌;原料配比不当或含有不明成分的有毒有害物质;通风严重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水分管理严重失调等。

处理:及时更换脱毒新菌种;检查原辅材料以及喷雾器等工具,如属原料问题,更换即可;喷雾器等工具中存有某些药物时,可予彻底清洗或更换;强化通风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严格用水管理,尤其不要在蕾期喷大水,也不使袋内积水;使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比如,每次通风后应及时喷水,使在通风时暂时降低的湿度再度升高。

【来源】:福建省上杭县农业局。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如何预防杂菌的污染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如何预防杂菌的污染
经 测定 , 验 所 采 用 的 蛹 虫 草 中 虫 草 素 的 含 量 为 31 3m / , 试 .2 g g 含量 较 为 丰 富 。9
参 考 文 献
峰 面积
5 0 08
00 .6
媒 00 4
o z

[】 连 云 岚 , 中 林 . 虫 草 化 学 成 分 及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 1 杨 北 J.
3 结

rv d fo l ud c l r fCod cp ltrsa an tClsrdu ie rm i i ut e o r y e smi ai g is o t im q u i i
31 用微 波 提 取 虫草 素 , . 具有 提 取 时 间 短 、 取 效 果 好 、 备 提 设
2 ( 0 :4 — 5 . 7 1 )2 8 21
32 用 H L . P C法测 定 虫 草 素 ,在 试 验 所 设 的 色 谱条 件 下 , 虫 草 素 与其 他 色 谱 蜂 得 到很 好 的 分 离 ,峰 面积 和虫 草 素 浓 度 呈
现 良好 的线 性 关 系 ,可 用 于 试 验或 生 产 上 蛹 虫草 及 其 固体 培
c lg 2 0 5 2 3 2 1 o o y, 0 0, 9: 7 — 8 .
0 2 6 经计 算 虫 草 素 含量 平 均 为 313m /。 .2, 0 .2 g g
[】 A nYJ Pr ,e .odcpnsl t e rwhihbtr e 5 h ,akSJL eSGC ryei e i o t ii — e cv g n od
【] 贡 成 良 , 卫 东 , 承 智 , . 蚕 蛹 虫 草 的 化 学 成 份 分 析 【1 7 吴 徐 等 家 J. 蚕 业 科 学 ,o 2 2 ( ):6 — 7 . 2 o ,8 2 1 8 12

种菇种菌很多人败在了杂菌污染关

种菇种菌很多人败在了杂菌污染关

种菇种菌很多人败在了杂菌污染关!食用菌栽培习惯上属于农业范畴,而农业生产中粗放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人们常常把植物栽培习惯带到食用菌生产里来,这种习惯对食用菌生产非常不利。

殊不知,种菇种菌并不像种萝卜白菜那样简单、随意。

貌似谁都可以入手,然而真正遇到问题却难免不知所措,方知技术和经验储备之不足。

纵然影响食用菌种植成败的因素很多,有主观,也有客观,但可惜的是,有些失误一旦酿成便无挽回余地。

这其中很大一批人就恰恰败在了杂菌污染关。

植物对大部分微生物有天然抵抗力,而食用菌对多数杂菌没有抵抗力。

自然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惊人。

细菌繁殖一代的平均时间不到20分钟,在温度、湿度、营养满足的情况下,一个细菌几小时后就可以变成几百万个,一天可以变成几十亿个甚至上百亿个。

食用菌比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慢很多,因而栽培食用菌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污染。

搞过食用菌的人都有过发生污染的经历,而有很多教训甚至是惨痛的,刻骨铭心的。

污染的比例跟设备条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设备条件好、技术好的污染率低,相反污染率比较高。

由于绝大多数生产的单位,设备条件、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比较差,总体上全行业的平均污染水平大概在20%左右,这就意味着全国每年近800万吨原料浪费。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浪费,对具体生产单位来说是一个很高的成本。

换句话说,即便设备精良,技术到位,也难保万无一失,更何况硬件条件不足,种植者、经营者自身软件条件又欠缺哪?成功就更没有保障了。

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究竟有哪些?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要想做好杂菌控制,首先要弄清楚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有哪些?这样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工艺,巴氏消毒工艺。

这些工艺没有达到彻底的杀菌,而食用菌栽培生产周期漫长,污染随时可能在生产过程中爆发。

物料彻底杀菌是规模生产最基本的要求。

杀菌做不到位,会让食用菌生产输在起跑线。

境差,常年生产的环境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原料、废料堆和接种空间距离很近,接种间不能够保持密闭,完全跟环境相连,这样特别容易造成杂菌污染。

制作食用菌菌种时杂菌污染的原因

制作食用菌菌种时杂菌污染的原因

制作食用菌菌种时杂菌污染的原因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10期食用菌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诸如绿霉、青霉、曲霉、根霉、毛霉以及细菌等杂菌污染,高温季节尤为严重。

由于杂菌的侵害,往往会导致信用菌减产甚至绝收。

因此,寻找杂菌污染的原因,对于提高栽培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常情况下,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的污染率在5%以下,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需要查找原因。

1.灭菌不彻底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会造成杂菌污染,一般3~5天即可出现污染现象。

而灭菌不彻底也是由于下列几个原因引起的:1.1霉菌操作不当一般杂菌的菌丝体与孢子经过常压100℃、6~8小时或121℃、0.5~2小时均能杀死。

目前食用菌培养料往往采用常压灭菌法或高压灭菌法。

常压灭菌对谷粒、粪草等材料的灭菌难度较大,不容易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而高压灭菌法效果则要好得多。

采用高压灭菌时,关键是把锅内冷空气排尽,否则锅内不能达到饱和的蒸汽压,灭菌的温度也达不到要求。

采用常压灭菌时,灭菌仓的周围最好砌成圆形,以便灶内温度升高均匀,灶顶砌成圆拱形,这样冷凝水沿四壁下流而不会打湿菌种瓶(袋)。

另外蒸汽不足、温度不高等也是常压灭菌不彻底的因素。

1.2培养料性质的影响制种所需材料的种类、培养料中的含菌量、含水量以及酸碱度等都能影响灭菌效果。

灭菌时,要根据培养料配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时间。

选用的培养料一定要新鲜无霉变。

从培养料灭菌前微生物含量越高灭菌时间越长,反之则短,所以培养料配制完毕后必须及时灭菌,装袋后的菌种不要过夜后再上锅灭菌,以免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料内的含菌量升高,并且会造成培养料营养损失。

水的热传导性能比木屑、粪草等固体要强,如果培养料内水分均匀适宜,则灭菌效果好。

培养料中应避免出现“夹心料”(即培养料中含有未吸水的干料)。

灭菌锅内的蒸汽对夹心料的穿透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灭菌死角,达不到灭菌的目的。

另外,培养料的酸碱度也影响灭菌的效果,偏酸的培养料比中性和偏碱性的灭菌时间要短。

正确判断菌棒污染产生的原因

正确判断菌棒污染产生的原因

正确判断菌棒污染产生的原因食用菌杂菌污染是生产中最大的问题,因为食用菌生产周期长,生产工序复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污染,正确分析污染的原因对改进工作,避免再次发生相同的错误,逐步提高成品率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种情况是蒸料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污染。

食用菌生产周期长,要保证所有菌包内的杂菌都被彻底杀灭,否则在漫长的发菌过程中会出现严重污染。

灭菌不彻底表现是菌棒的料内外都有污染,打开菌包,掰开菌棒里里外外都有污染发生。

染菌的种类也多,黑色、灰色、黄色、绿色、橙色、红色各种各样的杂菌都可能有。

由于原料杂菌种类繁杂,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污染也是五花八门,更明显的情况是烂棒多且严重。

蒸料灭菌不彻底是温度和时间没有达到规定要求造成的污染,这种情况下是百分百报废。

还有一种情况是装棒完成后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蒸料,杂菌在里面大量繁殖,造成杂菌数量过高,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保证彻底杀菌。

部分菌棒蒸料不彻底造成的污染有几种情况:一是料棒堆积过密,造成蒸汽不能到达造成污染;二是远离蒸汽的死角位置达不到规定温度造成局部菌棒污染;三是蒸汽包表面的料棒降温快也容易造成污染;四是底部冷空气不能得到有效的排除,升温时底部升温慢,降温时底部降温快造成底部杀菌不彻底造成污染;五是高寒地区和高原地区温度上不去造成灭菌不彻底。

常规方法蒸料灭菌,在高压情况下121度才能彻底杀灭细菌的芽孢,而土法常压蒸料,95度至少要24小时才能保证彻底杀灭。

由于大规模生产时菌棒多,菌棒大小不一样,锅炉大小也不一样,实际的灭菌时间要更长,121度要达到3-6小时,常压要达到36小时以上。

第二种情况是菌种造成的污染。

菌种自身带有杂菌,菌种造成的污染也是大面积发生的,与灭菌不彻底不同的是,污染都是从接种点开始生长的,有时会超过食用菌的菌丝,有的会在食用菌菌丝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液体菌种一旦污染造成的后果是覆灭性的全部污染。

现在很多企业采用机械接种,接种机的接种口产生污染也和菌种污染的现象是一样的。

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治

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治

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治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治来源:青岛海博《微生物工程》一、种子带菌及其防治由于种子带菌而发生的染菌率虽然不高,但它是发酵前期染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发酵生产成败的关键,因而对种子染菌的检查和染菌的防治是极为重要的。

种子带菌的原因主要有保藏的斜面试管菌种染菌、培养基和器具灭菌不彻底、种子转移和接种过程染菌以及种子培养所涉及的设备和装置染菌等。

针对上述染菌原因,生产上常用以下的一些措施予以防治。

①严格控制无菌室的污染,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特点,建立相应的无菌室,交替使用各种灭菌手段对无菌室进行处理。

除常用的紫外线杀菌外,如发现无菌室已污染较多的细菌,可采用石碳酸或土霉素等进行灭菌;如发现无菌室有较多的霉菌,则可采用制霉菌素等进行灭菌;如果污染噬菌体,通常就用甲醛、双氧水或高锰酸钾等灭菌剂进行处理。

②在制备种子时对沙土管、斜面、三角瓶及摇瓶均严格进行管理,防止杂菌的进入而受到污染。

为了防止染菌,种子保存管的棉花塞应有一定的紧密度,且有一定的长度,保存温度尽量保持相对稳定,不宜有太大变化。

③对每一级种子的培养物均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检查,确保任何一级种子均未受杂菌感染后才能使用。

④对菌种培养基或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保证在利用灭菌锅进行灭菌前,先完全排除锅内的空气,以免造成假压,使灭菌的温度达不到预定值,造成灭菌不彻底而使种子染菌。

二、空气带菌及其防治无菌空气带菌是发酵染菌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杜绝无菌空气带菌,就必须从空气的净化工艺和设备的设计、过滤介质的选用和装填、过滤介质的灭菌和管理等方面完善空气净化系统。

加强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生产环境中空气的含菌量,正确选择采气口,如提高采气口的位置或前置粗过滤器,加强空气压缩前的预处理,如提高空压机进口空气的洁净度。

设计合理的空气预处理工艺,尽可能减少生产环境中空气带油、水量,提高进入过滤器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过滤介质的干燥状态,防止空气冷却器漏水,防止冷却水进入空气系统等。

菌种污染的原因除了菌种本身不纯

菌种污染的原因除了菌种本身不纯

菌种污染的原因除了菌种本身不纯、设备简陋、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环境污染等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制种工艺和方法有关。

笔者经过几年来的有关工作和调查,总结出降低食用菌菌种污染率的几种方法,供参考。

一、瓶装发酵料。

传统的麦粒瓶装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过程中,只有培养基(麦粒),菌种接入后,发菌不一致,造成瓶的一侧发菌很快,另一侧发菌缓慢,菌龄很不一致,并且易感染杂菌。

改进方法是:在培养基(麦粒)的上方离瓶口约4厘米处装入1-2厘米的发酵料后,再灭菌。

因为发酵料本身是无菌的,接入菌种后,菌丝很快布满整个瓶的上部,同时吃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杂菌不易侵染培养基(麦粒),并且菌种的菌龄一致。

二、麦粒发芽法。

传统蘑菇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大多利用麦粒作培养基。

流程是把麦粒煮熟后装瓶灭菌再接菌。

因为麦粒的营养非常丰富,而在传统制作过程中,麦粒煮制的程度不易把握,存在煮过或煮不透的情况,造成杂菌的滋生或发菌过慢。

改进方法是:让麦粒发芽后备用。

将麦粒一次性发芽,芽的长度为麦粒长度的1-2倍,后充分晒干贮存,等到制作菌种的前1天,浸泡(芽)麦粒12小时后直接装瓶灭菌。

该方法的优点是省去煮麦粒的过程,节省人力财力,并且发菌快、杂菌少,污染率在2%-3%。

三、使用液体菌种。

传统菌种的固体培养基是PDA、小麦粒或木屑等物质。

固体培养基的缺点是发菌慢,菌龄不一致,杂菌侵染的机率大。

改进方法是:使用液体菌种。

液体菌种克服了固体菌种的缺点,可以直接作为栽培种进行栽培。

在有条件的单位及生产量大、生产周期长的企业可使用液体菌种,减少污染,缩短发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四、从原种瓶的下部接种。

传统的原种接栽培种的方式中,大多是从瓶口向外掏菌种。

由于瓶塞为棉花,杂菌极易在瓶口滋生蔓延,并且有很多杂菌(如细菌)是人眼看不到的。

传统的接种方式可能由于瓶口的污染而导致更大面积栽培种的污染。

改进方法是:从原种瓶的底部开始接种。

因为原种瓶底部的菌种菌龄短,生命力旺盛,并且杂菌少,接菌后菌丝吃料快,污染率低。

菌种污染及防治技术

菌种污染及防治技术

菌种污染及防治技术
经常有菇农会有疑问:“何为净化”,在解决何为净化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菌种污染和出菇不良的原因以及接种的特性要求。

有专业人士指出,菌种的污染原因大致可分为:培养基污染、菌种本身污染、操作污染、环境污染;从这污染原因我们可以判定,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建立一个环境良好的空间环境下进行科学化管理操作才能很好的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而一般来说出菇不良的症状会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但是发病的原因约80%是源于培养工序,20%是生长的原因,为了栽培稳定,培养工序上的管理至关重要,在阻止有害菌类侵入,采取符合食用菌生理特征的管理措施基础上,更要重视健壮菌床的培养。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病害都源于灭菌和冷却工序,占全部病害原因的70%左右。

对于接种来说,是整个菌类生长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最低感染率,接种的环境要求特别高,基本要做到“不带入菌、不存留菌、彻底除菌”。

面对上面的一切问题,现主流的一个解决方式就是建设一个“无菌、无尘、合理规范、科学管理”的净化系统工程,从培养基开始到出菇结束建造一个适合菌种生长的空间环境和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流程。

- 1 -。

菌种污染原因及预防

菌种污染原因及预防

0 4l 4
平顺县农业
①接 种环境 不清洁 ; 接种 室不 ②
够密封 , 消毒不彻 底 ; ③接种用 具不洁 净 ; 灭菌操 ④ 4 母种 带杂 . ①母( 种 培养过 程 中未 定期 观 原)
f 摆 放要 留有空 隙 , 袋) 不能互 相挤压 , 根据 培养料 和
容器装量 , 确定灭菌蒸汽压力和灭菌 时间 , 意排 放 注 冷空气 , 而且放气速度要慢。
时, 按株距 9 2 ~1 厘米 定苗 , 一般亩 留苗 25 ~3 .万 万株 。

选 地 整 地
板 兰根是 一种 叶( 叶)根( 大青 、 板兰根)
2排灌施肥 .

在 幼苗期要根据情况适 当进行 浇水 和追 肥。
双人药 的草本植物 , 生长过程 中喜欢肥 在
力 较高 、土壤疏松 的沙质壤 土或轻 壤土 地。 种植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
般于 5 月下 旬或 6月上旬要结合 浇水 亩施 尿素 2 0千克和过 3 病虫防治 ①霜霉病 。发病时叶背面产生白色或灰 白色 .
磷酸钙 2 4千克 , 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烂根。 霉状物 , 严重时死叶 。防治方 法是 : 收获后集 中病 残组 织烧 毁 ; 发病初期 可用 5 %的退菌特 1 0 0 0倍液 喷洒 ;加强 田间管理 , 0
顶梢 , 发生时用 4 %的乐果乳油 1 0 0 0~1 0 0 0倍液 喷杀 。 5
四 、 获 加 工 收
1种 子选育 当年秋 季收根后 , . 选择 生长健壮 、 无病 虫害 、 主根 肥而不分 杈 的 根条 , 按行距 5 0厘米 、 距 3 株 0厘米 的要
在6 月底 7月初 , 当维普资讯
GyoKi 药 科 技 u e 菇 a j

菌种被污染的几个主要原因分析

菌种被污染的几个主要原因分析

菌种被污染的几个主要原因分析
(一)菌种容器污染主要原因:
1.装瓶(袋)、接种及运输过程中未轻拿轻放或机械破损所致;
2.灭菌时温度急骤上升或压力急骤上升、下降、排气速度过快,致使容器破裂造成污染。

(二)棉塞或套环污染主要原因:
1.试管口或瓶口未洗干净,沾有培养基或培养基与棉塞接触;
2.棉塞或套环被打湿;
3.灭菌时叠放不当,加水过多,培养料湿度太大。

(三)接种时发生污染主要原因:
1.接种室、接种箱消毒不严,密封不好;
2.接母种时,超净工作台未提前开机;
3.接种时工具及操作人员双手未消毒或消毒不严;
4.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四)拌料污染主要原因:
1.拌料时主料与辅料未充分拌匀;
2.水分含量不足或培养料成团未散开,吃水不透造成灭菌死角;
3.培养料不新鲜,本身带杂。

(五)母种带杂主要原因:
1.培养过程中未定期清除杂菌:
2.转管或扩接母种前随拿随用,未仔细检查,错用带
杂母种。

(六)灭菌发生污染主要原因:
1.常压灭菌时间不够或温度不够;
2.高压灭菌时未排尽冷空气或排冷气太快;
3.装锅时摆放太紧密,通气性不好,灭菌不彻底;
4.灭菌锅发生漏气,温度、压力达不到所需数值。

(七)培养时发生污染主要原因:
1.培养室温度太高,杂菌易生长;
2.培养室相对湿度太大,超过70%以上利于杂菌滋生;
3.培养室通气不良,有利于某些厌氧菌发生;
4.培养室本身不干净,消毒不严,空气中本身带杂;
5.蜗类、鼠类等害虫危害菌袋,带人杂菌。

液体菌种染杂菌六大原因

液体菌种染杂菌六大原因

液体菌种染杂菌六大原因
1、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在对菌袋灭菌过程中因温度或时间等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灭菌不够彻底,液体菌种接入后,菌丝长至1/3左右时,杂菌由料中间向外生长造成菌丝不再向内生长。

2、接种环境不达标接种环境不标准,不卫生而导致接种环境无菌率低,因而在接种过程中杂菌孢子落入菌袋中的数量太多,形成优势而导致染菌。

3、接种不熟练使用液体菌种初期,封扎袋(口)不熟练,使培养基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或接种枪频频接触菌袋或菌筐的外表面而导致染菌。

4、液体菌种中营养残留过多液体菌种正常培养,当达到培养终点时残糖浓度一般在0.5%以下,若因配制培养时浓度太大,或其它原因导致残余营养物质浓度过高,杂菌极易在这样的营养液体上萌发、繁殖,因而易导致染菌。

5、菌种老化液体菌种培养好后,不及时接种,放置时间过长造成老化,甚至自溶以后再接种,萌发能力大大降低或不萌发,菌丝不能迅速布满料面或不能布满料面,因而易造成染菌。

6、培养温度不适宜液体菌种接种后,初期培养温度过低,菌种迟迟不萌发,而杂菌逐渐侵入,着落在液体菌种营养液或培养基上,从而造成污染。

- 1 -。

灵芝制种污染七大原因分析

灵芝制种污染七大原因分析

灵芝制种污染七大原因分析一、破损污染1、容器破损分装、灭菌、接种;运输、培养过程中,未轻拿、轻放造成机械破损。

2、鼓气破损灭菌时急骤升温、升压或急骤降温;排气速度过快,使袋鼓气破损。

一、破损污染1、容器破损分装、灭菌、接种;运输、培养过程中,未轻拿、轻放造成机械破损。

2、鼓气破损灭菌时急骤升温、升压或急骤降温;排气速度过快,使袋鼓气破损。

二、棉塞污染1、棉塞污染试管口沾有培养基或瓶(袋)口不干净或培养基与棉塞相接触。

2、棉塞受潮灭菌时叠放不当,加水过多或灭菌灶砌制不合理或培养料湿度过高,棉塞吸潮而污染。

三、接种污染1、环境不洁净,接种室太大,不密封,接种室环境不清洁,消毒不严。

2、消毒不严格接种箱不密闭,消毒不彻底或超净台接种前未按要求提前开机,接种工具及操作人员双手未消毒或消毒不严。

3、无菌意识差未按无菌操作规范做,要求不严格。

四、毋种带菌1、检查不勤母种、原种培养过程中,未定期检查除杂,杂菌被菌丝覆盖而未被发现。

2、工作不严转管或扩制母种随拿随用,未作仔细检查,而误用了已污染的菌种。

五、拌料污染1、拌料不匀拌料时培养料未充分拌匀,棉籽壳未充分预湿,夹带颗粒状或水分不足,造成部分偏干,形成灭菌死角。

2、原料带菌拌料时使用了霉变、不新鲜原料,造成原料本身带有大量杂菌。

六、灭菌污染1、灭菌不彻底常压灭菌时间不足或湿度不够;高压灭菌未排除冷空气造成假压强或压力表失灵。

2、叠放过紧装锅时叠放过紧,影响蒸汽穿透而产生死角。

3、漏气严重由于灭菌锅漏气达不到所需要的温度。

七、培养污染1、环境潮湿培养室相对湿度过高,超过70%以上,有利于杂菌滋生以及棉塞吸潮而造成污染。

2、棉塞过松棉塞做得过松,空气中杂菌乘虚而入。

3、场地龌龊培养室不干净,空气中杂菌密度大,场地没有经常进行杀菌消毒。

4、虫鼠危害老鼠啃咬棉塞或菌袋,并带入杂菌。

或培养基内滋生螨、谷盗等虫害。

食用菌液体制种污染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食用菌液体制种污染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食用菌液体制种污染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白胡木吉力图;白福林;刁亚娟;哈申图力古尔;钱丹珠【摘要】食用菌液体制种技术现已广泛运用于生产当中,此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制种技术,其操作过程当中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如对操作过程不重视,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杂菌污染问题,影响生产,造成损失,文章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总结出了液体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原因,同时也总结出了解决办法.【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液体菌种;污染;办法【作者】白胡木吉力图;白福林;刁亚娟;哈申图力古尔;钱丹珠【作者单位】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液体菌种栽培是生物深层发酵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要求操作人员在生产中严格管理,具有较强的无菌意识,如管理粗放,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杂菌污染问题,造成很大的损失。

(1)液体菌种生产车间,接种室,养菌室要求在300 m之内不能有鸡、猪舍及其它污染源,如生产车间建在鸡猪等畜禽舍、垃圾处理厂、砖瓦厂等周围时,由于灰尘、砂土、及大量杂菌漂浮在空中,菌种菌袋(瓶)污染的机会就会增加,生产室内要求为干燥、洁净,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条件,地面、墙面、顶棚光滑不存灰,室内不要堆放各种杂物。

(2)水源要清洁无污染。

如水源有污染或重金属含量过大,会造成菌种不萌发,菌球难以形成或菌种接到培养基时菌种不吃料、培养基感染杂菌。

(3)电源保证在220±20V,如电压不足或不稳,容易使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制种。

如经常停电,同时又不能及时保压,也容易使罐压降到零或负压,引起空气倒流污染。

(1)培养基中存在大颗粒物质,主要原因是:一是在刷罐的时候未刷干净,在罐内存留一些菌块、菌球、菌皮,加热棒上糊料。

灵芝制种时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是什么?灵芝如何预防杂菌污染?

灵芝制种时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是什么?灵芝如何预防杂菌污染?

灵芝制种时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是什么?灵芝如何预防杂菌污染?灵芝菌种的生产是整个灵芝生产过程中的首要关键,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灵芝的产量和品质。

纯种的生产与制备,其操作技术并不很难,但整个过程必须十分注意杂菌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一旦菌种感染杂菌,会影响整批灵芝的栽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近期有网友咨询耕种帮:灵芝制种时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是什么?灵芝如何预防杂菌污染?以下xx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灵芝制种杂菌污染的原因1.灵芝菌种感染杂菌的原因分析第一,拌料时可能发生杂菌污染,如培养料不新鲜、水分湿度不当或拌料不均匀,都易发生杂菌。

第二,灭菌不彻底引起杂菌污染,如灭菌时间不够,灭菌温度不够或灭菌过程中透气不良,均可造成灭菌失败,而感染杂菌。

第三,接种时没有严格无菌操作而引起杂菌污染,如接种工具消毒不严,接种过程动作太慢均易引起杂菌感染。

2.菌种培养过程中发生杂菌污染第一,菌种培养时没有注意温度、湿度、光线、氧气等环境因素,而引发杂菌侵染。

第二,接种用的菌种可能本身带杂菌而引发污染。

灵芝菌种杂菌污染的控制措施1.精心拌料:一是应选择新鲜、无霉变、未经雨水淋湿的木屑或棉籽壳作原材料,且进行合理的配方。

二是灵活掌握调水,如果培养料基质偏干,颗粒偏细,酸性强,水分调节应偏多,反之应偏少;晴天水分蒸发快,则水分调节应偏多,雨天应偏少;夏天应偏多,冬天可偏少。

三是拌料力求均匀,主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搅拌要均匀,pH值应均匀。

四是操作力求快速,灵芝制种一般在高温季节,如果拌料时间过长,培养料易发酸,养分易受到破坏,因此宜尽量快速操作。

五是动作力求轻便,在地面堆放时最好垫1层麻袋,以防擦破菌袋。

2.严格进行灭菌:一是常压灭菌时,温度上升力求快速,达100℃时再保持8~10小时。

二是高压灭菌时,冷气要排尽,压力上升到1.5千克/厘米2时要保持2~3小时。

三是灭菌过程中不能随意添加冷水,以免温度突然下降。

四是灭菌完成以后,菌瓶(袋)不能马上出锅,须在锅内闷几个小时再出锅,如能闷上1夜则灭菌效果更佳。

工厂化周年生产发菌培养期间如何防止杂菌污染?

工厂化周年生产发菌培养期间如何防止杂菌污染?

工厂化周年生产发菌培养期间如何防止杂菌污染?
发菌培养必须在清洁干净、黑暗、恒温、恒湿,并且能定时通风的发菌室中完成。

大多数木腐菌培养阶段污染的主要杂菌有青霉、木霉、根霉、链孢霉等,危害很大。

杂菌污染症状与原因:
(1)同一灭菌批次的栽培瓶(袋)全部污染杂菌。

原因是灭菌不彻底,或高温烧菌。

(2)同一灭菌批次的栽培瓶(袋)部分集中发生杂菌污染。

原因是灭菌锅内有死角,温度分布不均匀,部分灭菌不彻底。

(3)以每瓶菌种为单位,所接瓶子发生连续污染。

原因是菌种带杂菌。

(4)随机零星污染杂菌。

原因是栽培瓶在冷却过程中吸入了冷空气,或接种、培养时感染杂菌。

工厂化周年生产由于发菌室菌袋多,散热量大,所以需要的温度比常规生产偏低,一般室温控制在18~20℃,料温在23~25℃。

接种后发菌时间:金针菇20~23天;杏鲍菇35天左右;真姬菇30~35天(配方不同天数有所改变),然后再经过30~60天的后熟培养,即可搔菌或催蕾出菇。

白灵菇菌袋杂菌污染原因及防治方法?

白灵菇菌袋杂菌污染原因及防治方法?

白灵菇菌袋杂菌污染原因及防治方法?白灵菇菌袋杂菌污染原因及防治方法?白灵菇菌袋杂菌污染原因及防治方法?请介绍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素有“西天白灵芝”,“天山神菇”之美称。

为生产出优质白灵菇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杂菌污染并及时采取措施。

一、.污染的原因 1、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一般在接种后4-6天便可发现。

其具体特征是:杂菌不仅在培养料表面发生,更多的是在培养料内的不同位置出现,即白灵菇菌丝尚未延伸到达,杂菌就在培养料的上、中、下各部位捷足先登。

2、菌种不纯,带杂菌。

若由于菌种不纯污染时,杂菌最初不是在培养料上出现,而是在接种块上最先发生。

3、接种时污染。

在种源纯正的条件下,若发现杂菌的始发部位在培养料表面的接种区内,这种污染多属于无菌操作不严,接种时将外部的杂菌带入而造成的。

接种污染在白灵菇栽培中最为常见,绝大多数是由于接种操作时马虎大意,或缺乏无菌操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引起的。

4、培养料拌拌不匀。

在栽培袋制作过程中,培养料配制时掺和不匀或发酵时夹有干料、块料,即使灭菌过程符合常规要求,也会造成灭菌不彻底而引起污染。

5、培养期间管理不当。

接种后发菌期间,发菌场所空气湿度大于70%,通风不良,温度过高等都会造成杂菌乘机而入,迅速蔓延,造成杂菌污染。

6、菌袋出现微孔污染。

二、防止措施 1、净化环境。

菌种保藏室、接种室、培养室、冷却室,应与原料仓库、菇房、配料场保持一定距离,或有良好的防污染隔离障碍物。

周围环境应尽量减少污染源,如畜舍禽棚、化粪池、污水坑、垃圾场、废料堆等,并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洁和定期消毒。

生产环境净化程度愈高,控制病虫侵染的措施愈严格,对提高和稳定菌袋的成品率越有利。

2、培养料配制要合理。

装袋要迅速培养料配方要合理,使用的原料要求不霉烂变质。

培养料发酵好后要及时装袋,间隔时间越长,越易引起杂菌污染,因此,要迅速装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菌种常见的杂菌污染因素
因为液体菌种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设备设计工艺相对于固体菌种更加复杂。

例如液体菌种深层发酵必须具备的氧气供应和空气净化器装置、输入发酵罐内产生气体搅拌作用之后的废气排除条件,以及液体营养液配置的冷水和热水处理系统、加热系统、恒温控制系统以及液体菌种接种和菌种输出系统的密闭条件等等,具备和充分体现了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复杂的、完整的系统工艺工程与一体。

液体菌种发酵罐深层发酵培养工艺流程:包括供氧、过滤、发酵罐空消、配料、装罐、灭菌、冷却、接种、培养、质量检测、液体种输出接种(或下一级扩繁)等。

所以,一台液体发酵罐(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件具有自动化运行的“工艺品”。

既然液体发酵设备设计比较复杂,它的生产应用工艺技术一定不是那么简单,生产过程如果出现偏差或失误,就会造成前功尽弃的严重后果。

我们从市场上常见的大口径液体发酵罐的污染因素查找分析中,不难看出每一个可疑问题隐患例题,都将包含着各种潜在问题的因素:
(1)种子携带或瓶口消毒不好;
(2)接种时的三角瓶液体输出负压“回气”进入空气;
(3)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4)空气过滤系统消毒出现死角;
(5)泡沫冒顶;
(6)内部消毒不好或穿孔;
(7)接种管穿孔;
(8)阀门泄漏;
(9)操作失误。

其中以接种液体流出的负压“回气”污染机率较高。

可参考“液体菌种深层发酵的染杂隐患与防范措施”、“液体罐大口径接种的染杂隐患及预防措施”、“液体母种无菌化生产技术”等文章,都是总结液体菌种的常见疑难问题处理和防范经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