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防控食用菌杂菌措施

合集下载

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食用菌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桑枝黑木耳质量控制措施为切实加强淳安县食用菌产业协会无公害桑枝黑木耳质量管理,促进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加快推进可再生性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经济建设,协会通过种措施完善质量管理。

一、桑枝黑木耳产地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桑园基地必须按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技术规程进行管理,严禁不规范施肥和病虫害管理。

二、严格生产操作中的卫生管理,生产场地保持清洁卫生。

三、严格按照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生产规程操作,确保生产的产品无公害。

四、产品质量严格按照无公害桑枝黑木耳质量分级规定,规范产品采摘标准、统一包装,按质量等级分别包装出售。

按质论价,严禁以次充好。

淳安县食用菌产业协会二○○九年三月二十日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DB330127/T 044的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干制加工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桑枝黑木耳的栽培。

2 栽培技术2.1 选择良种经出耳试验,筛选出遗传性和稳定性强、种性好并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良品种作为出发菌种,供生产应用。

2.2 栽培时期根据淳安县气候条件及品种的特性,兼顾蚕桑的生产季节,利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初蚕桑生产的空闲时间进行黑木耳的生产,菌袋宜安排在晚秋蚕结束开始生产,12月~次年2月室内菌袋培养,次年3月上旬排场出耳至4月底采收结束。

2.3 工艺流程原料配制→拌料装袋→灭菌(100℃8~12小时)→出锅冷却(无菌条件下)→接种→培养(28℃)30~50天→打孔放气→催耳→选场→排场→增湿出耳2.4 原料准备2.4.1 桑枝木屑选择无霉变、干燥的夏伐桑枝条,粉碎成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木屑备用。

2.4.2 蚕粪经发酵、晒干、粉碎备用。

2.4.3 其它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

2.4.4 原料配方2.4.4.1 配方1桑枝木屑85%、麸皮10%、蚕粪(蚕沙)3%、石膏或碳酸钙1%、糖1%,外加石灰0.5%;2.4.4.2 配方2桑枝木屑79%、麸皮10%、玉米芯5%、豆杆(壳)4%、石膏或碳酸钙1%、糖1%,外加石灰0.5%;2.4.4.3 配方3桑枝木屑78%、麸皮10%、玉米芯10%、石膏或碳酸钙1%、糖1%,外加石灰0.5%。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一)青霉病青霉病也叫蓝绿霉。

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杂菌,主要危害各种食用菌的菌丝体.林下栽培时,一定条件下,除危害平姑子实体外,还危害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菇、木耳等。

1、症状与危害青霉常污染菌种和菌袋.侵染幼菇发病一般顶部呈黄褐色枯萎,生长停止,表面很快长出绿色粉状霉层,其邻近的正常生长的健菇可被传染。

菌柄基部呈黄褐色腐烂,很快长了绿色粉状霉层。

金针菇基腐病,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

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2、病原青霉(Penicillium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常见的危害种有黄青霉、圆弧青霉等。

不同种的菌落呈现不同颜色,有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灰绿色、蓝绿色、紫红色等。

营养体菌丝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分生孢子梗有横隔,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瓶状小梗,形如扫帚。

3. 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以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传播。

平菇一般不易受青霉菌侵染,但当培养料寂PH值小于4时或含水量不足、培养料碳水化合物过多、幼菇生长瘦弱的条件下,易受青霉菌感染。

4。

病害控制①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间落叶、食用菌及菌棒残体,带出林外深埋;发现病菇及瘦弱菇及时清除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②选用新鲜、干净并经暴晒的培养料。

③袋料劳动教养品种,收第一潮菇后及时清理菌棒料面,剔除菇根和弱菇,然后喷洒10%石灰水1次,降低培养料酸度。

覆土栽培品种在发生青霉的地方,及早挖除病菌并撒施石灰粉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止霉菌蔓延.④菇床发生青霉菌后,可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二)绿霉病绿霉又名木霉。

食用菌怎样进行无公害栽培

食用菌怎样进行无公害栽培

生产环境无公害菌种厂、培养室、菇房或菇棚都应建在地势高,排灌方便,周边无工厂污染或垃圾场,远离畜禽舍、饲料库和厕所的地方。

原料无公害栽培食用菌的各种原料,如棉子壳、秸秆、木屑、麸皮等应干燥、无霉变和虫蛀,也不能被污染或混入其他污染物。

应用的化学药品如石膏、碳酸钙、尿素等应纯净,不能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培养料处理一、培养料要高温发酵 栽培双孢菇、姬松茸、鸡腿菇等的培养料需进行高温发酵。

高温发酵有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两种。

为确保培养料的质量和提高食用菌产量,以采用二次发酵法为佳。

二次发酵法是将培养料在室外堆积发酵,当堆内温度升至65℃时进行翻堆,发酵时间为12~15天,需翻堆3次,这一阶段叫前发酵。

然后将经前发酵的培养料移入菇房,堆在床架上,关闭菇房门窗,用蒸汽或煤火增温,使菇房内温度在2~6小时升至62℃,并保持5~8小时,随后将温度降至50℃,再维持4~7天,此阶段叫后发酵。

二、培养料要高温灭菌 许多食用菌培养料须经高温灭菌才能栽培成功,如香菇、白灵菇、黄背木耳等。

而培养料的高温灭菌又分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

常压灭菌就是将培养料放入蒸锅内,当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2~16小时,利用高温达到灭菌目的;高压灭菌是将装好袋的培养料叠放在高压灭菌锅内,待锅内温度升为121℃~126℃时,维持2小时,利用高温和高压彻底灭菌。

三、生料栽培 有些食用菌的培养料不经发酵或灭菌就直接栽培,如平菇、金针菇等。

但生料栽培只能在低温季节进行。

在我省利用生料栽培应在10月中旬以后,同时培养料应以棉子壳为主,用石灰水拌料,不要加入农药。

用水要求栽培食用菌的用水包括拌入培养料的水和菇房喷洒用水以及浸泡菌筒用水,要求水质无污染,最好达到饮用水标准。

菌种的无公害生产生产菌种的环境包括接种室、培养室、菌种贮藏室及其周围环境都应清洁卫生,远离污染源。

菌种厂应有生产菌种的基本设备,菌种的生产过程应规范化,以三级扩大法进行生产,不允许以原种扩制原种,或栽培种扩制栽培种。

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食用菌菌种受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食用菌菌种受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食用菌菌种受污染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制种是关键的一环。

而在菌种的制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消毒不彻底等原因会导致杂菌的侵入,污染菌种,使食用菌商品率下降,效益下降,下面就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的杂菌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青霉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杂菌。

污染后在培养基上呈现小而单独的绿色粉末状。

霉斑。

该菌分布极广,靠空气中的分生孢子附着在未经彻底消毒而潮湿的材料上传播。

防治措施:①培养料要严格消毒。

②接种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③加强通风、降温、降湿。

④局部污染可用5-10%石灰水冲洗。

二、木霉菌主要是绿色木霉或康氏木霉。

依靠产生于腐烂的木材、种子、植物残体、堆肥及土壤等有机质培养料中和浮游在空气中的孢子进行传播。

该菌喜酸性,温度达25-30℃,空气相对湿度80-90%时容易发生,能在3-5天内由点片发展到整个料面。

木霉常与青霉混生,二者菌丝颜色相似,不同处是青霉由白向绿或淡黄色转变,而木霉菌丝开始为白色,产生绿色孢子后变成绿色或铜绿色,并逐渐加深。

木霉菌的纤维素酶活性强,能分解纤维素,主要发生于室内锯木屑等木质素纤维丰富的培基中。

因其生长迅速,除与食用菌争夺营养外,还分泌毒素,所以常与食用菌丝体间形成对峙的”岛屿状”“拮抗线”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防治措施:①培养料严格消毒,彻底消灭培养料中的菌丝及孢子;做好无菌操作,加强通风、降温。

②消毒时甲醛用量不宜过多,防止造成酸性环境。

③培养基上有木霉时,及时局部涂755酒精、15%漂白粉液,50%多菌灵200倍液,喷1-5%的石灰水或撒白灰粉再行挖除,后用石灰水涂抹。

处理时最好将菌种袋(瓶)搬到室外,防止孢子飞散。

出现木霉后,严禁任意打开瓶盖或揭开薄膜,避免蔓延。

利用塑料袋制种时,培养期间不宜过多的移动。

④及时揭除未萌发的菌种块。

⑤菌种瓶及菌种袋的棉塞不能受潮,培养室保持干燥清洁。

⑥母种要纯正。

⑦拌料时每公斤干料加入25%(或5%)的多菌灵2克或75%的甲托1克。

食用菌害虫无公害防治法

食用菌害虫无公害防治法

潜伏地 面的特点 ,可在成虫 出土到谢花 期施药防治,方法如下。
1 次 ,连喷2 次。 2 . 花蕾现 白时树 冠喷 药。花蕾呈鱼
肚 白时 ,选 用 4 8 %毒 死 蜱 ( 乐斯本 )
1 . 现 蕾初期地 面喷 药。即花蕾 2 —3
毫米 时 ,选用 5 0 %辛硫磷乳油 5 0 0 ~8 0 0
( 即1 头幼虫 可从体 内繁殖 2 0 多头小幼
虫) ,但瘿蚊虫体小 、怕干燥。将发生虫
害 的 菌袋 暴 晒 1 ~2 小 时 ,或 撒 石 灰 ,则 虫多 干燥 而死 ,可 降低 虫 口密度 。
则水浸后菌块散掉 ,虽然灭了虫 ,但 生 产 效 益 也 会 受 到 损 失 。方 法 :瓶 或 袋 栽 培 的可将水注入瓶或袋内 ,块栽的可将
捉销 毁 。 2 . 怕 燥 性 。瘿 蚊 有 幼体 繁殖 的 习性
聚丙烯黏胶 ,有效期可达 2 个月。 2 . 水浸法防治。即将虫体浸于水 中 造成缺氧和促使原生质与细胞膜 分离致 死 。必须注意栽培块 ( 袋 )无污染 、无
杂 菌 ,菌 块经 2 ~3 小 时浸 泡 不 会 散 ,否
害花器 ,被 害的花蕾不 能开放和授粉结
果 。越冬幼虫每年 3 ~ 4 月羽化 出土 ,雨
后最盛 。可在 成虫出土前用地膜覆盖地 面 ,阻止 成 虫 出土 ,有 较好 的防治 效
果 。利 用 成 虫 出 土 后 在 地 面 爬 行 和 白天 敌畏 8 0 0 ~1 0 0 0 倍 液 等 喷 地 面 ,7~1 0 天
1 . 防治 黑光 甲。用 除虫菊 1 千克 ,
科 )对糖醋液有强烈的趋性 ,可在菇房
中设诱杀盆 ,用 白酒 0 . 5 份 、水 2 份 、红

无公害食用菌的生产技术

无公害食用菌的生产技术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共 1 页 无公害食用菌的生产技术 在食用菌生产中,菇农为了防治虫害而使用大量化学药物,使得蘑菇
产品大量残留药物,既给消费者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现将生产无公害食用菌的技术简介如下:
一是加强物理预防。

措施包括:修建菇棚应远离厩厕、垃圾、粪堆等地,使环境少虫或无虫;原辅材料经强日光暴晒,避开携带虫卵或活虫;菇棚通风口及进出口等封装防虫网,并在通风口及进出口撒布石灰隔离带,以防爬虫类进入。

二是合理选择药物。

棚外肯定距离内可使用高效杀虫药物如敌百虫、敌敌畏类药物予以杀虫,以切断害虫来路。

棚外及通风口、进出口,使用高效低残留药物予以喷洒,以防爬虫类进入。

棚内使用绿色生物药品高效驱虫灵进行驱避。

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利用菇蚊菇蝇类成虫不喜爱的药物气味对其进行驱避,使成虫不敢近料产卵,不敢入棚,因此无法形成危害。

使用方法:一般在秋季,23天喷洒一次,以200倍浓度为宜,环境较差、虫口密度大的地区,可提高浓度至100倍左右,或缩小用药间隔时间至12天。

无公害香菇平菇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香菇平菇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香菇、平菇质量控制措施一、组织措施建立以理事长为总负责,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王小勇、田间档案记录员、保管员等5人组成的质量保证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理事长负责对场内职工及各农户进行无公害生产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生产情况对场内职工及农户进行培训或技术指导;负责病虫害防治与农药管理人员需经培训上岗。

二、投入品管理1、菌种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认定或推荐,并经当地适应性栽培示范成功的食用菌品种,菌种生产单位具有《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

2、主辅材料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主辅材料,如杂木屑、秸秆及农林下脚料、棉子壳、麸皮等,力求新鲜、干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无有害污染物污染。

秸秆、棉子壳等作食用菌生产主辅材料的,作物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施高残毒农药。

3、用水管理用水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可用泉水、山水等。

4、培养料添加剂应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而定,可选用作物生产的肥料,如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氰氨化钙(石灰氮)、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石灰、石膏、碳酸钙等,不允许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培养料添加剂,要求无有害污染物。

不使用未经有关部门作安全性评价的任何添加剂和原辅材料代用品。

5、消毒杀虫剂根据所选择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接种、栽培时间。

接种器具和栽培场所的消毒处理,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消毒剂。

针对已经发生侵染性病毒和虫害时,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化学防治,而且必须有选择地使用一些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三、卫生防疫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污染源,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

2、生产区与生活区,且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发菌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仓库区合理分区。

3、菌种保藏室、接种室、发菌室、培养室应严格消毒,周围环境应定期消毒。

出菇场地要保持清洁卫生。

无公害防控食用菌杂菌措施

无公害防控食用菌杂菌措施

无公害防控食用菌杂菌措施杂菌与食用菌的关系相当于杂草与绿色作物的关系,它们并不像病原菌那样直接侵害食用菌,而是通过在培养基质上的生长,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同时形成毒素,抑制食用菌生长。

危害食用菌的杂菌主要是霉菌类和少数的高等真菌、细菌及黏菌。

1.熟料栽培的杂菌控制。

熟料栽培的杂菌污染源主要有培养料带菌(灭菌不彻底)、菌种带菌、接种工具带菌(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外界杂菌侵入和培养期间的外界杂菌侵入等。

据此,防治要点应在于①选用洁净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彻底灭菌。

这是预防杂菌污染的第一道防线。

②认真挑选菌种,杜绝菌种带杂菌。

③科学配料,控制水分和pH值,创造不利于杂菌侵染的基质条件。

经验表明,料中麦麸多或加入糖后,霉菌污染率较高。

当用豆粉或饼肥粉代替部分麦麸,并无糖时,霉菌污染率可明显降低。

含水量偏高时,霉菌污染发生多,含水量偏低时,霉菌污染发生少。

④严格接种,严把操作关。

⑤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特别要注意场所洁净、干燥,以减少外界杂菌的侵染。

2.生料和发酵料栽培的杂菌控制。

生料和发酵料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微生物。

食用菌培养期间,污染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料的微生物区系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污染就会发生。

通常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污染。

①提高培养料的pH值,在不明显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前提下,抑制霉菌的生长。

②适当偏干,增加透气性,促进食用菌菌丝生长,抑制霉菌生长。

③加大接种量,占取料中微生物种群优势。

④料中适量加入多菌灵等杀真菌剂,抑制霉菌生长。

⑤创造利于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如温度、通风,促进食用菌生长来抑制杂菌的。

食用菌病、虫、杂菌综合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杂菌综合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杂菌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安排生产。

实行不同菇类的轮作栽培,对减轻部分病害发生有一定效果。

在实行粮菇、菜菇轮作的地区,最好做到年年换地,以降低栽培场所病、虫、杂菌的残留量,减轻危害。

2.选用优良菌种。

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性强的品种栽培。

用种性纯正,菌丝生长健壮,不带菌毒,无杂菌、害虫污染的菌种接种。

3.制备优质培养料。

种菇(耳)所用原料要新鲜,无腐烂霉变,并充分干燥。

段木伐下后可先保留部分枝叶,并尽量保护树皮,断面及其他伤口应涂上石灰水,以减少细菌污染。

栽培代料堆制前要曝晒1~3天,杀死料中部分有害微生物和害虫。

4.改善卫生条件。

堆制、栽培场所应远离发酵场、畜厩等污染源,并定期进行消毒。

菇房(棚)门口应备消毒液槽或石灰坑供脚踏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时要穿工作服。

工作服及所有工具应定期消毒。

进料前要对菇房内墙壁、床架、地面用1∶800倍多菌灵液和0.5%敌敌畏液彻底消毒,杀灭潜伏的病杂菌和害虫。

有条件的可在通风口设置过滤装置,减少菇房空气中病杂菌孢子含量。

5.把好培养料及覆土灭菌关。

生料栽培的培养料最好进行二次发酵:第1次发酵在室外进行,发酵10~20天,其间翻堆3次;第2次在室内床架上进行,要求密闭门窗,用蒸汽或煤炉加温,使室内温度在60~70℃范围内持续30分钟。

熟料栽培的培养料务必彻底灭菌,如采用常压灭菌则需8小时以上,高压灭菌需2小时以上,并保证受热均匀。

覆土材料用多菌灵、福尔马林等药剂处理;或进料时置于室内,利用二次发酵时的高温进行巴氏灭菌。

6.适时播种和适当加大接种量。

除草菇外,一般应尽量选择在温度较低时播种,接种可安排在夜间进行。

应适当加大接种量,使菌丝尽快布满培养料,以减少竞争性杂菌污染的机会。

7.加强栽培场所的管理。

改善环境条件,尽可能满足菇类生长的要求,提高其抵抗病菌杂菌的能力。

栽培场所应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并根据不同菇类的要求调节好温湿度。

栽培期间,每天用0.2%的肥皂水、3%~4%的石灰水或5%的甲醛溶液喷雾或喷洒;要注意检查栽培床架或段木,发现病菇或杂菌应及时挖除销毁,并用石灰水等消毒挖口。

食用菌杂菌污染及预防

食用菌杂菌污染及预防

食用菌杂菌污染及预防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某一点上,不注意清洁卫生及灭菌治虫工作,就会遭受病虫的危害。

造成减产,甚至全功尽弃。

因此,搞食用菌生产,杂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防治方针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1、原料带杂菌及预防食用菌的原料,通常为工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和部分饲料,其营养丰富,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

如果原料保管不善,受潮后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采用这些原料,虽经灭菌,因无高压灭菌设备或操作中疏忽,仍不能彻底灭菌,往往出现原料带杂菌。

预防措施:1、要用新鲜干燥,未生过霉的原料。

2、使用前在阳光下摊晒2天,晒死部分杂菌。

3、生料栽培的平菇、凤尾菇、草菇,在料中(以干料重计)加入0.1%的50%可湿性多菌灵拌料,可以抑制或杀死料中大部分半知菌纲的杂菌;草菇用的原料用2%的石炭酸水浸泡12-24小时,也可杀死大部分小杂菌。

蘑菇用的原料要充分发酵产生70℃以上的高温,也可杀死料中大部分杂菌及虫卵。

熟料栽培的黑木耳、银耳、香菇、金针菇及猴头等,高压灭菌,料放在灭菌锅中(不能堆放,放时瓶与瓶,或袋与袋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使其受热均匀,达到灭菌彻底。

其次,高压灭菌时锅中的冷空气要排尽。

常压灭菌,连续蒸6小时,往往没有间歇灭菌效果好。

间歇灭菌法是:上气后,蒸3小时,停48小时(夏秋季把料拿出放在自然温度下停放,秋冬季料仍留锅中停放),再上锅蒸3小时。

2、培养基带杂菌及预防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基往往灭菌不彻底,几天后,培养基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杂菌,而且污染率很大。

要使培养基不带杂菌,高压蒸气灭菌时,冷空气一定要排尽,蒸气压力及时间要达到要求;常压蒸气灭菌,计算时间须从培养基已达100℃时算起,并要保持锅内水始终沸腾。

3、菌种带杂菌与预防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均可带有杂菌,用于扩大培养或生产会加重污染,其表现是从接种块上首先发生杂菌,所以要严格挑选不带杂菌的菌种。

各种菌种的颜色是:母种全斜面为整齐的白色菌丝,若有其他颜色或菌丝之间有空隙,则表示污染了杂菌,这种母种不能用来扩大原种。

食用菌害虫无公害防治

食用菌害虫无公害防治

食用菌害虫无公害防治
1.糖醋液诱杀法。

将糖、醋、白酒、敌敌畏、水按2:3:1:4:90的比例配制成药液,此后用纱布或棉球浸透药液,取出拧干后盖在培养料面上。

害虫闻到糖醋味即爬到药布或药棉上而被毒死。

也可将醋、糖、敌敌畏、炒黄的麸皮按1;:5:10:84的比例拌匀,撒于菇床四周及培养料面上,诱杀害虫。

2.灯光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旋旋光性这一特点,在菇房内装上一盏明亮的灯泡,下面放一盆水,在水中滴上数滴煤油。

此法对菇蚊、菇蝇、黑腹果蝇及蝼蛄等害虫灭杀效果好。

也可将灭害灵液喷在透光的塑料薄膜上,每天喷1―2次,连喷3―4次,可杀死菇房内的飞虫等。

3.触杀法。

进行畦式栽培时,当培养料面发生虫害时,喷洒1%―2%的洗衣粉溶液,可杀死菇蝇和螨虫。

4.驱虫法。

在拌料时加入0:5%的食盐,3%的草木灰,可起到较强的驱虫和预防作用。

另外,对菇蝇、菇坟、线虫等害虫也可用草木灰加除虫菊(1克/平方米)防治,在培养料面均匀撒一层,连撒2―3天,既可治虫也能防病,效果十分好
- 1 -。

平菇病虫无公害防治

平菇病虫无公害防治

平菇病虫无公害防治
在平菇栽培过程中会发生绿霉、青霉、毛霉和链孢霉等多种杂菌侵染及菇螨、菇蝇和菇蚊等多种害虫危害,有时甚至造成绝产。

平菇是速生鲜嫩食品,不宜使用残效期较长的农药和剧毒农药。

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对于生产安全健康的食用菌产品有着重要意义。

1.环境卫生食用菌栽培所用器具、物料可移入菇棚,用甲醛密闭熏蒸灭菌、杀虫,消灭有害菌源、虫源。

2.原材料处理。

降低病虫基数用于平菇栽培的原材料,使用前最好先进行预处理。

可选择晴朗天气暴晒2~3天,利用紫外线杀灭病菌和虫卵。

也可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依靠生物热能杀死低温微生物及虫卵,使培养料内的病原菌和虫卵降至最低水平,减少侵染机会。

3.生态调节,强碱抑菌微生物多喜欢中性偏酸的环境。

对减性环境的耐受力,不同的菌类耐性不同,差异较大。

平菇的耐碱性远大于常见杂菌,可采取增强培养料碱性的办法,在不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前提下,减缓或抑制杂菌的生长速度,让平菇菌丝迅速占满培养料而限制杂菌。

实践证明,在培养料中加入3%~4%的生石灰,可明显抑制杂菌的生长,而对平菇菌丝几乎没有影响。

4.控氧绅菌平菇属好气性真菌,但菌丝耐二氧化碳能力较强。

适当限制氧的供应,对控制杂菌有较好的效果。

袋式栽培装料时松紧要适宜,通气孔打在菌种处,使料内具有较
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抑制料内杂菌繁殖,达到控制杂菌的目的。

5.采收后处理平菇采收后,及时将残根、脱落的培养料及萎缩的幼菇清除干净,以免滋生杂菌。

若发现料面有杂菌污染,可用毛刷蘸浓石灰水轻轻沾除,并在长杂菌的地方涂上浓石灰水,以防止杂菌进一步扩散。

做好四方面预防,清除食用菌病虫害

做好四方面预防,清除食用菌病虫害

做好四方面预防,清除食用菌病虫害
食用菌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味而营养价值较好的菜肴,在农村也广泛种植,也是农民创收的来源,但食用菌栽培中会遇到病虫害,不做好防治就会影响食用菌的质量产品,进而影响收入。

做好下面四点能有效防治食用菌病虫害。

1、换茬、轮作、切断病虫食源。

对于发生过严重病害或虫害的栽培房,不应连续种植相同的品种,以防相同病虫爆发、难以控制。

2、选用抗病性强、生活力强、高纯度菌种,引进优良菌种时选择适宜季节温度出菇的品种,这样才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侵染的机会,安全发菌顺利出菇。

3、保持制种场所环境清洁、干燥。

提高菌种成品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保持整个制种发菌场所清洁、干燥、无污染的菌袋、无积水、排水沟通畅以及空气、水源清新、干净。

这样空气中杂菌指数低。

4、同一菇房、同一品种、同期播种、出菇。

采取这种措施便于管理和防治病虫危害。

在保证正常出菇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菇房内的温度、增加通气量、有助于减少病虫菌生存条件。

采菇后及时清除残菇、断根、清除污染菌袋,保持菇房清洁,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滋生条件。

- 1 -。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中的无公害种植与质量安全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中的无公害种植与质量安全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中的无公害种植与质量安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高需求,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滋味独特的食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然而,与其增加供应量,确保食用菌的质量与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保障食用菌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类栽培技术中的无公害种植与质量安全问题。

一、无公害种植技术概述无公害种植技术,即采用无化学农药、无除草剂和无化肥的种植方式,以防止农药残留和化肥污染。

应用于食用菌类的种植中,无公害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控制措施:1. 使用有机基质:选择适宜的有机基质对食用菌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有机基质包括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这些基质无化学农药残留,可以避免污染食用菌的质量。

2. 生物控制:引入有益的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是无公害种植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如,可以利用寄生性真菌来控制病原真菌的生长,或者使用益生菌来增强食用菌的抗病能力。

3. 多种菌种的综合种植:在无公害种植技术中,通过合理搭配不同菌种的栽培方式,可以增加食用菌的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提高菌种的产量和质量。

二、无公害种植技术的优势无公害种植技术在保证食用菌质量安全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 食用菌质量可控:无公害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使用农药、化肥和化学添加剂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对菌种的污染,保证了食用菌的质量安全。

2. 提高环境友好性: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食用菌的质量。

3. 增加产量与效益:无公害种植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生物控制方式,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益,促进了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无公害种植技术的挑战与对策虽然无公害种植技术在保障食用菌质量安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及对策:1. 病虫害防控困难:无公害种植技术中的生物控制对病虫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农林工程系,江苏徐州摘要:本文从栽培环境卫生的控制、物理控制、生物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在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实施办法,表明了无公害防治技术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重要性。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更加重视,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摄食过多带来的肥胖症、血粘度、血脂、血压过高等等“富贵病”,选择健康、安全、营养平衡的食品成为世人新的营养理念。

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集营养、保健于一身的理想食品,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食用菌的消费量同肉、蛋、奶的消费量作为饮食质量的重要指标,食用菌发展前景乐观,国际食用菌市场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食用菌病虫害加剧和化学药剂的普遍使用,导致食用菌产品污染日益严重,造成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产品出口屡屡受阻于农残问题、质量问题,致使出口量不到总产量的1/10。

“毒奶粉”事件,对国人的震惊,唤醒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新审视,如何在控制住病虫的危害,又减少农药的使用,甚至不用化学农药,给农业工作者带来了新课题。

本文就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对如何做好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谈谈自己的做法。

1 栽培场所环境卫生的处理和控制。

1.1 菇场环境清理环境卫生是有效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防治技术的基础。

做好菇场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及时烧毁或深埋,及时清理周边环境中的杂草、积水及各种有机残体,避免病虫滋生,避免使用不清洁的污水,有条件的可撒些石灰保持菇房周围干燥,特别是上一年废料,一定要在种菇前2 个月烧毁或深埋。

1.2 对发病严重的老栽培菇房要进行熏蒸,消毒。

方法是高锰酸钾5g/m3倒入10g福尔马林中进行熏蒸,装高锰酸钾的容器要深,容积比福尔马林大10倍以上;熏蒸时要密闭栽培室,2d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4h再装菌袋送入。

预防杂菌的四项措施

预防杂菌的四项措施

预防杂菌的四项措施
1.选择优良菌种
要选择纯度高、菌龄适当、生命力旺盛、无杂菌污染的菌种。

2.配制适宜的培养料
由于大多数食用菌喜欢偏酸性环境,所以将培养料的PH值适当调低,可抑制杂菌繁殖。

在麦麸、米糠等含有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培养基之中,杂菌很容易生存。

3.改进接种方法
用生料栽培食用菌时,增加5%-10%的接种量,并将菌种的2/3接种于覆盖料面和四周,有利于菌丝尽快占领培养基表层,提高抗杂菌能力。

4.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可根据大多数菌种(除草菇)都要求较低温度,而杂菌多数喜高温的特性,采用适当的降温培养方法。

- 1 -。

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

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

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一、生态治理环境条件适宜程度是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的最重要的诱导因素。

根据栽培的食用菌种类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佳的栽培环境,并在栽培管理中采用符合生理特性的管理方法,这是病虫害防治的最基本治理技术。

选用抗病虫性、抗逆性强的菌种,并通过适当加大播种量,可增强抗病虫能力。

1. 注意环境卫生搞好环境卫生是有效防治多种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其他防治技术获得成功的基础。

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及时烧毁或深埋;及时清理周边环境中的杂草、积水及各种有机残体,避免病虫滋生;避免使用不清洁的污水;控制栽培场地人员流动。

此外,每一季栽培结束后,应彻底清理菇场。

2.科学设计栽培场要创造有利于食用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一般把原料库、配料厂、肥料堆积场等感染区,与菌种室、接种室、培养室、出菇棚等易染区隔离,防止材料、人员、废料等从污染区流动到易染区。

因此,培养室应与菇场、菇棚分开,以减少培养期污染。

二、物理防治病虫害均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利用各种危害食用菌的菌类、虫类的这些特性,采用物理的、非农药的防治,也可取得满意的治理效果。

1.配料要慎重合理选用新鲜、无变质的原材料;配料时勿添加过多糖、粮类营养,拌料时要求偏弱碱性。

严格灭菌操作,避免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批量污染。

2.完善菇场设施减少蚊蝇介入菇场的门窗要安装防虫网、纱窗等,出入菇房随手关门,防止蝇、蚊成虫飞入产卵。

3.选择适宜的温湿度选择适宜的温湿度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发育。

在菌丝生长期间,温差过大或过高都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如链孢霉的特性是喜爱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把栽培环境控制在湿度70%以下,温度控制在22℃以下,链孢霉可迅速受到抑制,而许多食用菌丝生长又不受影响,这也是无公害治理的好方法。

4.根据某些害虫的生理特性进行防治利用某些虫害的趋光性,可在夜间用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对食物、气味的特殊嗜好,可用某些食物拌入药物进行诱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有益生物,杀死或抑制害虫或害菌,从而保护栽培的食用菌(或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即所谓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

食用菌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一、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1、木霉:俗称绿霉、绿霉菌等,这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地区曾发生毁灭性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防治措施:(1)制种或熟料栽培拌料时,按0.3%比例加入保成功并严格灭菌,以彻底杀死其孢子;生料栽培时,可按0.4%比例添加保成功药物。

发酵料栽培时,加入保成功后,基料仍要发酵均匀,尽可能多的杀死或抑制其孢子。

(2)科学调配基料组分,使营养全面、均衡,实践证明,基料中加入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增强菌丝的抗性,亦可有效抑制杂菌。

(3)接种操作要严格、规范,不使霉菌孢子落于料中。

(4)菌种或菌袋发菌以及出菇期间,每5天左右对菇棚空闲处喷洒80~12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或10倍强优戊二醛,是目前有效的预防方法。

(5)发现木霉后,及时予以菌绝杀药粉直接撒施覆盖污染区,也可对配菌绝杀150倍左右溶液浸洗菌袋、培养室喷施40倍蘑菇祛病王、挖除霉点等处理。

2、曲霉:又称黄曲霉、黄霉病等,是目前除木霉外第二大杂菌品种。

该霉菌除直接与食用菌菌丝争夺营养和水分以及生存空间外,还可分泌毒素严重危害食用菌菌丝;同时,其毒素还是一种致癌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措施:(1)参考木霉菌的相关内容。

(2)培养室使用蘑菇祛病王和消毒粉进行严格消毒杀菌处理,将菌种移入后,应阻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入。

(3)发现初期污染时,小心移出培养室,对栽培袋采取切开塑膜、直接撒施菌绝杀药粉或150倍菌绝杀溶液浸洗等措施,对菌种则可挖除病斑后再用药;对污染较重者,应予以深埋或焚烧处理,以防造成二次污染。

3、毛霉:又称长毛菌、黑霉菌、黑毛菌等。

毛霉的典型特征是菌丝发展迅速,成熟后其黑色孢子很快生出,适宜条件下,7天内其菌丝可将菌袋表面占领并变为黑色,严重时可使食用菌菌丝不再发展,危害较大。

无公害食用菌如何防治病虫害?

无公害食用菌如何防治病虫害?

无公害食用菌如何防治病虫害?一、农药防治害虫1、用除虫菊1千克,加水200~300升喷雾,还有青藤根、雷公藤、毛茛、石蒜等均能杀死为害椴木栽培黑木耳的黑光甲。

2、用半夏、大蒜、桃树叶和柏树叶捣烂,以1∶1加入水,渍浸后取滤液喷施可杀死蚤蝇科害虫。

3、用0.1%鱼藤精或1∶150~200的除虫菊喷洒,可杀死跳虫。

另外,在菇房上撒一层除虫菊或烟草粉末,也能防治跳虫。

二、改进栽培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菇房内外垃圾,有条件的可撒些石灰保持菇房周围干燥,特别是上一年的废料,一定要在种菇前2个月烧毁或深埋。

2、菌种培养室应定期检查和熏蒸,制作菌种时,用棉塞塞紧。

外面包一层牛皮纸,以防害虫侵入。

如菌种已发现害虫,须经过熏蒸或低温冷冻等方法处理后,方可使用。

3、收菇后要认真清洁料面,除掉菇根及烂菇并集中深埋。

4、对发病严重的老栽培室要进行熏蒸消毒(包括种菇用过的架子、工具等),方法是用80毫升福尔马林倒入40克高锰酸钾进行熏蒸,装高锰酸钾的容器要深,容积要比福尔马林大10倍以上;熏蒸时要密闭栽培室,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4小时再装袋送入。

也可用硫黄熏,用量为每立方米5克,密闭48小时后,再过2天进料。

5、收完3~4茬菇后,及时清除料块,并远离菇房高温堆肥发酵或喷药,避免害虫在废料中繁殖。

6、严禁新老培养块同放一菇房,以免害虫传播到新菇块中。

7、除培养料要经过蒸煮及2次发酵外,覆土材料也要经过高温或药剂处理,将害虫杀死。

8、食用菌栽培管理上要适当浇水,特别是要避免向菇体直接喷水。

浇水过多,会造成菌丝和菇蕾腐烂,易滋生繁殖害虫。

另外,还要有计划地促进食用菌的健壮生长,控制害虫的大量发生与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防控食用菌杂菌措施
杂菌与食用菌的关系相当于杂草与绿色作物的关系,它们并不像病原菌那样直接侵害食用菌,而是通过在培养基质上的生长,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同时形成毒素,抑制食用菌生长。

危害食用菌的杂菌主要是霉菌类和少数的高等真菌、细菌及黏菌。

1.熟料栽培的杂菌控制。

熟料栽培的杂菌污染源主要有培养料带菌(灭菌不彻底)、菌种带菌、接种工具带菌(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外界杂菌侵入和培养期间的外界杂菌侵入等。

据此,防治要点应在于:①选用洁净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彻底灭菌。

这是预防杂菌污染的第一道防线。

②认真挑选菌种,杜绝菌种带杂菌。

③科学配料,控制水分和pH 值,创造不利于杂菌侵染的基质条件。

经验表明,料中麦麸多或加入糖后,霉菌污染率较高。

当用豆粉或饼肥粉代替部分麦麸,并无糖时,霉菌污染率可明显降低。

含水量偏高时,霉菌污染发生多,含水量偏低时,霉菌污染发生少。

④严格接种,严把操作关。

⑤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特别要注意场所洁净、干燥,以减少外界杂菌的侵染。

2.生料和发酵料栽培的杂菌控制。

生料和发酵料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微生物。

食用菌培养期间,污染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料的微生物区系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污染就会发生。

通常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污染。

①提高培养料的pH值,在不明显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前提下,抑制霉菌的生长。

②适当偏干,增加透气性,促进食
用菌菌丝生长,抑制霉菌生长。

③加大接种量,占取料中微生物种群优势。

④料中适量加入多菌灵等杀真菌剂,抑制霉菌生长。

⑤创造利于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如温度、通风,促进食用菌生长来抑制杂菌的繁殖。

⑥科学合理发酵,制作只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选择性基质,包括适于食用菌生长的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区系。

3.出菇期的杂菌控制。

一般而言,出菇期不容易出现初次的杂菌侵染,除非环境条件过于不适,如高温高湿或过度不洁。

预防出菇期杂菌污染的有效途径,一是防高温高湿,保证通风充分,二是及时清理床面,清洁菇房,保持卫生状态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