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11篇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这10篇《颐和园》教学设计是来自于作者的颐和园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颐和园》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全文交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代,用随步移景的方法,介绍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较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颐和园》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A版教材)第三单元较后一课。
在现行同期语文教材中,它同时被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和苏版语文教材编为五年级选读文。
所以我觉得本文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水准均存在较大距离,教学中将会有较大难度。
于是,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三个课时:一课时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学完一自然段;第二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三绝”;第三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画。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游览顺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清颐和园的历史发展。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游览顺序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 颐和园历史发展时间的理清。
1. 课文原文及相关图片。
2. 生字词卡片。
3. 颐和园地图、时间线等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颐和园的了解。
(3)简介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组词。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课堂练习:(1)用生字词造句。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游览顺序。
(2)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颐和园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3)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颐和园,感受其美丽风光。
1. 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颐和园美景。
2. 深入了解: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欣赏描绘: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对颐和园景色的描绘,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3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2感悟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自学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析课文3.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4.课堂活动4.1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词。
4.2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好。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6.1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学课文、分析课文、课堂活动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4.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5篇)《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特点及美景,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有序观察能力和按地点转换顺序,有序有重点描写见闻。
4、概括中心,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
二、教学准备1、《颐和园》多媒体课件2、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世界遗产资料3、世界遗产风景书签三、课时分配二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课件、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东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
(板书课题)那里风景秀美。
是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园。
今天老师作一回导游,寻着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简介颐和园。
(出示课件)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灯片,检查字音正误,区别字形,理解词义。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字、词,并回答认识理解这些字词的途径及方法。
让学生从中交流学习经验。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2、让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学生分组接力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4、自由读并讨论、理清课文思路。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
(三)合作学习1、小组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
思考:哪几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1、欣赏长廊部分:(1)朗读训练: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
(2)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板书:长廊长、美、奇(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划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4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难点(一)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著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用声韵两拼法和三拼连续法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的字形。
例如“殿”字。
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煌、廊、葱”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煌”属于左形右声类,左边“火”形旁表意,右边“皇”表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颐和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提高对园林艺术的认识;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观察图片、视频等,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发现和理解颐和园的美学价值;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和宏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够激发对园林艺术的欣赏兴趣和对自然景观的探究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园林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感受颐和园的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观察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播放颐和园的旅游宣传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教师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和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
3.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描述的颐和园的美学价值,如建筑风格、山水景观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观点。
4.练习环节: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如生字词填空、段落阅读理解等,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
5.拓展延伸:教师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其他相关知识,如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引导学生探究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思想情感等内容,回顾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多媒体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颐和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懂得爱护和保护文化遗产。
2.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3.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阅读并理解《颐和园》一课文。
2.学习相关词汇,如:“古迹”、“颐和园”、“叠山”、“琉璃瓦”等。
3.学生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寻找文章中和生活中的诗情画意,多方位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够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能够跨学科学习,把语文所学融合到社会历史文化中去,实现一体化。
3.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思考,共同探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手段,投影图片,突出颐和园特色。
2.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古老的景区,寻找生命的真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驱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解决问题。
4.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多加引导,给予积极评价,并在学习当中不断地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安排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和教师互动,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和兴趣。
第二步:阅读让学生阅读《颐和园》课文,理解其中的主题思想。
第三步:词汇学习老师组织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生词汇。
第四步:小组合作老师把学生分为小组,小组内成员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团队合作学习体验活动。
第五步:总结通过讲示汇报,总结学习经验与感悟,巩固领悟课文意义。
六、教学评估与反思评估需要反思,反思也是评估,可以采用单元测试、作业评测、讲解总结、口语表达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和提升。
以上是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建筑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
2.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颐和园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5分钟)1.课前播放颐和园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颐和园有初步了解。
2.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知道颐和园,但你们知道颐和园有什么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
第二步:了解颐和园历史背景(2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并找出文中对颐和园历史背景的描述。
并利用百度百科等互联网资源进行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第三步: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底蕴(2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中对颐和园文化底蕴的描述,并利用其他互联网资源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所获得的知识对颐和园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探究,展开讨论。
第四步: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2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中对颐和园建筑特色的描述,并通过互联网资源等进行补充。
2.小组合作探究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并展开学术讨论。
第五步:学生反思(15分钟)1.让学生就此次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2.学生发表个人看法,谈谈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动性措施。
五、课后作业1.阅读《颐和园》一文,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发表学习心得体会。
2.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底蕴,对颐和园进行深入探究。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建筑特色等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方式课堂讲述、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底蕴,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七、教学评估1.系统地整合了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故事和建筑特色,呈现了其文化遗产的价值。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一起看看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欢送查阅!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⑴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思路:颐和园一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别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优美景色。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识到游览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所以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我按照了“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这一思路进行了本课设计。
教师重点指导“长廊〞的学习,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长廊的“长〞和“美〞,并引导学生总结描写长廊的方法(先看整体——看廊内——看廊外)。
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学“万寿山〞内容,说说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这一由扶到放的引导,使学生既学到了方法,又培养了能力。
在学习“昆明湖〞这局部时,我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采用了“小导游〞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读文的根底上,结合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介绍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堤岸〞“湖中的小岛〞各局部的景点。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颐和园中每局部景物的特点不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但一切都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那么,到达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而进行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颐和园》是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
结合单元训练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训练点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
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呢?2、学生自由分说。
3、当提到北京时,师适时引入对颐和园的介绍。
那可是个美丽的地方。
它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皇家园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有关颐和园的文章。
(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写法,齐读课题。
4、师:老师找了一段有关颐和园的风光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颐和园的风光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生欣赏完颐和园的风光片,谈谈感受。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5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
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由组长组织活动。
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感知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颐和园的美。
2.教学难点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对颐和园美景的描绘与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展示颐和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笔画、结构,指导书写。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课文中的美景描绘。
5.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教师讲解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
6.仿写练习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描绘颐和园的美。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板书设计1.课题:颐和园2.生字词:略3.课文结构:略4.课文主题:颐和园的美五、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巩固生字词,进行书写练习。
3.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课文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仿写练习环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了颐和园的美。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长句子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教学过程: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
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另世人瞩目。
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
板书课题,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带生字的词要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课件出示词语。
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4、检查自学生词情况:(1)指名朗读词语、(2)齐读、(3)联系前后文内容解释带点词语、(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摘录课文的首尾句。
课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师小结:开头结尾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学习情况,对难点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5.感悟颐和园之美学生分组讨论:你觉得颐和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6.拓展延伸学生举例介绍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合理,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受课文中颐和园的美。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听我读课文,想象自己就在颐和园中漫步,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没有同学去过?”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颐和园?”2.朗读课文教师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内容】《颐和园》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颐和园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按旅游按次记叙了颐和园中的著名景点,文章条理清晰,言语优美,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爱好和赞誉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应在“本人浏览的基础上,结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景点之美和文字之美,学习掌握合适本人的浏览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分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能正确区分近义词“屹立、矗立、屹立”,理解“隐模糊约”并能用它造句。
2、采用指名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对照图画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背诵描写长廊的那一部分。
3、了解作者的写作按次,领会并学习作者捉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能背诵描写长廊的那一部分。
2、引导先生领会并学习作者捉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词语联想,游戏引入1、游戏:词语大联想:蒜头花朵冬天清水(水仙)北京冠军2008第一次(奥运会)皇家北京园林长廊(颐和园)2、配乐简介颐和园:这就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那里有令人沉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奇异的建筑。
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甚么?先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经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求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经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求美的智慧。
同学们有决心吗?如今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1、听课文录音:要求:不认识的字注音;考虑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2、检测字词:屹立、画舫、葱郁、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势不一、隐模糊约、闪闪发光。
3、听了课文后你能来说说颐和园是个怎样的公园吗?⑴先生找到第一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齐读第一段──指名回答读了这句话后,你知道了颐和园的哪个特点?(大、美)老师插入一个知识:颐和园占地约290.8公顷=29080000平方米约5000个校园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合作交流,抓住重心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建立】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心探究结合起来。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个景点就重心研究哪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心部分。
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
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
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心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2、扩展训练、培养能力: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参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内容,语文教学应当扩展开来,放开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我设计了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颐和园的其它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内容。
只是这样的延伸是不够的,接着,我给学生们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们尝试做小导游,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又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展现他们的个性风采。
在这样的训练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住了怎样的印象?生: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美、大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他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美、大呢?生: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的顺序介绍的。
他去了长廊,接着去了排云殿、佛香阁,然后又到了昆明湖边,踏上了十七孔桥……板书: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二、自读感悟、交流体会1、师:颐和园有这样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生读课文,自由汇报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学习:师:好,请大家合作学习,喜欢同一个景点的同学你们先后桌几个人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去学习那一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临时委派组长。
)师: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课件出示导学提示:自读、感悟、交流、朗读⑴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⑵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学生汇报:汇报──补充──朗读。
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重心抓住以下语句,感受特点,进行朗读感悟:⑴长廊:很长、很美①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运用数字写出了长)②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写出了长的特点)③每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未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感受美)⑵佛香阁、排云殿:华丽、华美,金碧辉煌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矗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⑶昆明湖:清、静、美①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很静、很清。
从中也说明昆明湖很美。
)②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绿。
(说明昆明湖很美、很宽阔。
)⑷十七孔桥: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数量多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样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未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师:好,同学们感悟的真不错,老师问你们,游览了颐和园,你有什么感受?生:颐和园真美呀!生:修建颐和园可真不容易!师小结:是呀,颐和园是我国的名园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颐和园的什么情感?生:赞美、喜爱……三、拓展训练、提高能力1、师: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游览了几处景点,其实老师告诉大家,它还有很多美景,课文并未有写全,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给补充一些呢?生自由谈自己掌握的资料。
2、导游介绍: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还从来未有去过颐和园呢,在座的很多同学也未有去过。
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领大家去参观参观呢?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一段录象,你们先随着录象练习说一说,当然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
选出最优秀的导游领我们去游览。
师放录象,参与指导。
生练习说。
选一、二名小导游,运用口头语言,自然报告。
3、小结:师:你们讲的真好,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颐和园的美景当中。
同学们,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好,但愿颐和园的美景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板书设计】长廊美佛香阁赞美颐和园排云殿大昆明湖喜爱十七孔桥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认读7个生字:“颐、耸、阁、舫、眺、堤、态”;会写11个生字:“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能自如地运用多音字“几”。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重、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住怎样的印象?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四、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何喜欢它。
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五、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心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六、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2、同伴合作,演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