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颐和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颐和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颐和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设计特色: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搜集材料,想象作画。

学习重点:1、了解课文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师)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谈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到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

板书课题。

(师)快坐上小火车,向北京出发啰!(放.课件:火车开啦)二忆:(.课件打出颐和园的平面示意图)(师)作者重点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生)在课文中把二至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观:1、指导学生观看长廊的风光片。

2、指导学生谈观后感。

(过渡)师:景色美,作者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再次感受长廊的特点。

四读: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

2、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加深感悟长廊的特点:①此处可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廊的图片,来进一步理解“长”的特点,以及长廊内部和外部的特点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②通过与自己身边事物作比较,如700米长的马路来体会作者运用数字描写的好处。

五悟:运用学习上一自然段学习方法去感悟一下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万寿山的图片资料,谈感受。

2、观看佛香阁与排云殿的风光片,谈感受。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4、讨论分析重点词语:如“耸立、一排排、金碧辉煌、黄、绿、朱红……”“滑过”为什么不用“划过”。

重点句子:①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颐和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颐和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颐和园是一个()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⑴默读课文: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⑵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⑴长廊:①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④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万寿山:①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B、想象当时的情景。

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③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⑶昆明湖:①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

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②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18、颐和园第二课时执教者:员村小学罗瑞玲课时目标:品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重点:品味重点句子,品味颐和园的美。

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二)作者按游览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几处美景?从那些词句中可以找到?二、细读感悟(一)假如你身处颐和园之中,你会选择哪一个景点摄影留念呢?(二)同桌交流、讨论分享。

(三)学生汇报,相机点拨(学生说,教师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个景点?它美在什么地方?怎样表现它的美?)1、长廊。

引导学生品味:长廊的长;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万寿山下。

品味作者利用形状、颜色、数量等表现特点的句子。

3、万寿山上。

品读比喻句和“滑”的反衬作用;了解从三个不同角度观看的方法。

4、昆明湖。

了解湖畔的景色;品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了解“多”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一)总结内容1、颐和园的景色很美,很多,除了“美丽的大公园”还可以用哪一句话概括它?2、根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二)总结写法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现在知道游览景点的文章应该怎样写了吗?(按顺序、抓特点、详略得当)(抓住了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等写,就是抓住了特点。

四、拓展延伸(一)观看游览故乡里时的照片,一起回忆秋游的情景。

(二)小练笔:1、选择自己游记中的一段进行修改;2、选取一个景点重新写一写。

(三)展示小练笔。

板书设计:美丽的大公园长廊昆明湖美景说不尽。

教学设计2:颐和园(第2课时)

教学设计2:颐和园(第2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隐隐约约”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按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板书上节课的内容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点的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颐和园吧!二、学习课文1.教师:各位“游客”,带上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吧。

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就把描写那里风景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吧!学生自主选择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你最想在哪儿“留影”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点拨。

1 有的想在长廊留影,为什么教师: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了长廊,啊!好美呀,你们最想把长廊的哪儿拍摄下来柱子、栏杆、横槛、花木……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长廊的特点是板书:长、美,文中用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这一特点。

谁来向游客介绍这么美、大的长廊该用什么语气喜欢、惊奇2 有的想在万寿山脚下留影,为什么用上面学过的方法学习这一段,并突出佛香阁、排云殿的特点。

板书: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朗读时读重,表示强调。

3 有的想在佛香阁留影,为什么教师:一转眼,我们就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哇,我留影的背景好美呀,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吧!葱郁的树丛,黄绿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的静、绿,古老的城楼,白塔……这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近到远这些景色中那些词用得好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形容词。

讨论:文中“滑”这个动词,为什么不用“划”“滑”字让昆明湖更静、更美,让人回味无穷。

4 有的想在昆明湖留影,为什么自学这一处美景;师板书: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四年级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1.本册第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义句意的理解上还欠缺,他们在三年记忆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问题并不陌生。

二、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zh09)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
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师必备:《颐和园》第二课时(第二次)教案详解

教师必备:《颐和园》第二课时(第二次)教案详解

教师必备:《颐和园》第二课时(第二次)教案详解。

一、教学目标1、认识颐和园的特点、历史和文化内涵;2、了解颐和园的布局、构造以及其所代表的意义;3、感受颐和园的美,鉴赏颐和园的建筑和园林;4、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认识到园林建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园林风格;2、颐和园的布局、构造以及所代表的意义;3、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和赏析相结合的综合方法;2、情景教学、活动教学和体验式教学。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颐和园地图、攻略和相关材料;3、PPT课件和课堂展板。

五、教学过程设计Step1. 自主预习:学生通过阅读《颐和园》的介绍资料,了解颐和园的起源和历史。

Step2. 课堂分享:老师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关于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们在分享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Step3. PPT展示:老师向学生们展示颐和园的PPT课件,介绍颐和园的风格、布局和构造,并重点讲解园林所代表的意义。

在PPT的呈现过程中,老师可以邀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颐和园的内涵。

Step4. 体验式教学:老师带领学生们前往颐和园进行园林建筑的现场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们亲身感受颐和园的美,鉴赏颐和园的建筑和园林,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能力。

Step5. 写作训练:老师要求学生们分组展开讨论和写作,从自己所感知的颐和园(景点、建筑或其他方面)的入手,详细描述颐和园的美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和热情。

六、课堂延伸1、可以通过直播和网络资源,深入颐和园,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可以通过课外作业、考察和访谈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颐和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效果评估1、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述和听说能力;2、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3、通过考试和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颐和园的了解和认识情况。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学习难点】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一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

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

⑵看景色。

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1、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⑴听课文录音,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⑵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⑶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①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②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③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⑷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执教:高楼镇卓海小学汤亚飞《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执教:高楼镇卓海小学汤亚飞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准确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2、学习写作方法,练写游记。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一篇课文的生字和词语,老师也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和美丽的景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尖,去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学习作者的写法,读课文,学作文。

二、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1、请同学们选几个句子说一说或者选几个句子读读,什么句子呢?注意:你们选的几个句子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骨架。

2、“骨架”就是指课文的提纲,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勾画出这篇课文的提纲。

3、学生自由读、画出重点句子。

4、指名说或读,教师适时点评。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板书“游赏”,把游玩的过程记下来就是游记,反过来也叫记游。

你看我们刚才勾画出来的课文的骨架,就是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

6、引导学生再读,抓住“美丽”一词,学习首尾呼应。

7、说说共游赏了几个景点,学习移步换景。

二学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1、选择重点段落齐读,如“登上万寿山”一段。

抓住重点词“景色”。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写了哪些景色?3、学生回答,引导分类。

近处: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游船、画舫。

远处:城楼和白塔。

4、分组分层次朗读。

5、小结,板书:二学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三学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确比喻。

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这是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⑴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⑶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⑴ 指名朗读课文。

⑵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⑶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⑷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⑴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⑵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⑶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⑴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⑵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总结五、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⑴ 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⑵ 长廊还有什么特点?⑶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第5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学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感受颐和园的美,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颐和园》的第一课时,大家对颐和园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指导学生理解“画中游”的含义,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4.请大家齐读第2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导学生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长廊的喜爱。

3.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长廊的美丽。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理解“佛香阁”和“昆明湖”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这两个景物的喜爱。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五、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理解“万寿山”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万寿山的喜爱。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颐和园的美体现在哪里?3.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颐和园的喜爱?七、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第5自然段。

2.选择颐和园中的一个景物,用自己的话描述它的美。

八、课后反思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颐和园的美景,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感受?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3.课后希望大家能够多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写作水平。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主要景点。

2.通过播放一段颐和园的短视频,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3.提问:你们认为颐和园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有哪些独特之处?二、课堂讲解1.分析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如皇家园林的特点、园林布局的讲究等。

2.讲解颐和园的历史故事,如昆明湖的来历、长廊的传说等。

3.介绍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如佛香阁、苏州街、谐趣园等,并分析它们在园林中的作用。

4.结合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三、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及原因。

2.角色扮演:选取几个同学,分别扮演颐和园的景点,其他同学提问,扮演者回答。

3.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颐和园的旅游攻略。

四、课堂小结2.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颐和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五、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1.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互动环节是否充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课后作业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遗漏,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注意事项一:确保课堂互动环节的秩序,避免讨论过于热烈导致课堂纪律混乱。

解决办法:提前制定明确的讨论规则,比如每个小组只能派出一名代表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

同时,教师要在互动过程中密切关注各组动态,及时引导,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注意事项二:角色扮演环节可能出现同学不够自信,表达不清的情况。

解决办法:在角色扮演前,鼓励同学们勇敢表达,可以先进行小组内部的练习,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熟悉自己的角色和台词。

教师也可以在旁边给予即兴提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入角色。

注意事项三:小组合作时,个别同学可能因为害羞或不愿意表达而参与度不高。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活动目标: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活动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习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学了一节课以后,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导学活动一:品味颐和园活动任务:讨论“颐和园有什么特点?”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把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颐和园有什么特点?”活动二:领会表达方法活动任务: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师生梳理提升并勾画,品读相关句子。

(颐和园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 有其如下特点:众多的殿、堂、楼、阁、廊、榭、亭、桥点缀于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布局得宜,...) 活动三:运用表达方法活动任务:讨论“应该怎样把课文中的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活动流程:1、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1)自主学习: 自主写话。

(2)小组讨论:把自己写的在小组内交流、比较。

(3)展示分享:选择小组内写得最好的全班展示分享。

2、联系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

三、导结: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能把颐和园说给别人听听么?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开头先总写了( )。

这一自然段对全文起()作用。

(2)课文中有两句话概括写颐和园的美丽,它们分别是()和()。

《颐和园》两课时教学设计3篇

《颐和园》两课时教学设计3篇

《颐和园》两课时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⑴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美文欣赏、心情随笔、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ppreciation of beautiful literature, mood essay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1一、品味领悟第一、三段1.齐读第一、三段2.领悟:(1)读了这两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

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3.师: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领悟第二段1.过度语:虽然颐和园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但是作者还是怕我们没有时间去游览,所以还是选择几处重点作了具体介绍。

下面,我们来读第2-5自然节,看看作者重点给我们介绍了那几处景点?又是按怎样是顺序叙述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游览顺序。

)2.划分层次第一层(2):介绍长廊的景色第二层(3、4):介绍万寿山的景色第三层(5):介绍昆明湖的景色3.研读领悟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思考介绍长廊时,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2)按照上述给第二自然段分层。

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3句: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第二层是第4句:从内部介绍长廊;第三层是第5、6句: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由此可见,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美)(3)怎样讲长廊的“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的长。

)(4)怎样讲长廊的“美”的?①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

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总共有8000多幅彩画。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姿多彩,这是一种艺术美,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②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长年都有盛开的鲜花,这是环境美。

“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

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5)小结: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廊的长和美之特点,其美包括艺术美(彩画美)和环境美。

4.研读领悟第3、4自然段(1)指名分节朗读3、4自然段,思考介绍万寿山时,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2)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说明其巍峨壮丽,建造精美。

)(3)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由近及远: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4)为什么说“大半收在眼底”?(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看,能把前山的景色看得清清楚楚,后山还有些还有些景色看不到,所以说“大半收在眼底”。

)(5)最美的景色在哪儿?美在什么地方?(昆明湖。

理解两个比喻句。

说明其平静幽美。

)(6)品味、感悟“滑”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一个“滑”字,颇有情味,妙笔生花,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7)说说“远眺”与“隐隐约约”之意及内在联系。

(因果)(8)小结:5.研读领悟第5自然段(1)指名分节朗读5自然段,思考介绍昆明湖时,分别介绍了什么?(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2)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湖外围→湖中心→十七桥)(3)重点介绍了什么?有何特点?(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共544只。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小结6.本段总结(2-5)找出标志游览顺序(落脚点转移或移步换景)的词语?(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带……,登上……站在……,从……下来……就是……)三、总结全文1.中心:《颐和园》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2.写作方法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作业布置1.选背自己欣赏的段落。

2.抄写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长廊:长、美(艺术、环境)脚下:佛香阁、排云殿颐和园万寿山山上:树丛、屋顶、宫墙、昆明湖、城楼、白塔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石柱、狮子)《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该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构建】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研究哪一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

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

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

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2、扩展训练、培养能力: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参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扩展开来,放开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我设计了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颐和园的其它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内容。

仅仅这样的延伸是不够的,接着,我给学生们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们尝试做小导游,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又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展现他们的个性风采。

在这样的训练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美、大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他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美、大呢?生: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的顺序介绍的。

他去了长廊,接着去了排云殿、佛香阁,然后又到了昆明湖边,踏上了十七孔桥……板书: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二、自读感悟、交流体会1、师:颐和园有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生读课文,自由汇报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学习:师:好,请大家合作学习,喜欢同一个景点的同学你们前后桌几个人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去学习那一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临时指派组长。

)师: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课件出示导学提示:自读、感悟、交流、朗读⑴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⑵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学生汇报:汇报──补充──朗读。

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重点抓住以下语句,感受特点,进行朗读感悟:⑴长廊:很长、很美①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运用数字写出了长)②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写出了长的特点)③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感受美)⑵佛香阁、排云殿:华丽、华美,金碧辉煌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⑶昆明湖:清、静、美①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很静、很清。

从中也说明昆明湖很美。

)②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绿。

(说明昆明湖很美、很宽阔。

)⑷十七孔桥: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数量多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