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相关疾病包含

合集下载

应激与疾病

应激与疾病

对于免疫系统,多种应激原,特别是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等非 心理性应激原,均可导致免疫细胞出现信号转导、相关基因激 活和蛋白表达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如急性期反应蛋白 (acute phase protein)、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等分泌增加,有利于清除自由基和减轻组织损伤, 提高机体对应激原的耐受性。在急性期少数血浆蛋白如白蛋白、 运铁蛋白等减少,补体和干扰素生成下调。同时,机体过量分 泌糖皮质激素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一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 腺素、阿片肽、5-羟色胺等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 胞和肥大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 疫反应,使其免疫功能降低。近来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还可 抑制白细胞介素-1和-2的释放,使血浆免疫球蛋白浓度下降。
五、血液系统
应激时,有暂时性血液凝固性升高,数小时后,凝 血时间会缩短,以后有纤溶加强。凝血加强的机制 为应激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都增 加,儿茶酚胺增多更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 加强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物纤溶 酶原激活物增加。一般是先有凝血加强而后有纤溶 加强。应激时凝血加强可止血和防止病菌扩散,易 导致血栓。纤溶加强易造成出血,因此,严重应激 时易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长期应激可使 红细胞寿命缩短,出现贫血。
三、应激反应及其基本过程
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与应激原强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较为密切, 应激原强度大,作用时间长,易发生反应过度,对机体损害则 较明显,反之则较弱。 (一)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机体对应激原的 反应为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在应激原的作用下,一开始即产 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为了保证机体重要器官(如脑、心脏等) 的生理活动,出现皮肤周围血管收缩、代谢率升高,分解增加, 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增加,脂肪 动员和分解加强,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加,蛋白质分解加强, 合成减弱,出现负氮平衡。这些代谢变化称为 “应急反应” (emergency reaction),这对机体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有利于保护反应。

猪应激性疾病

猪应激性疾病

猪应激性疾病一、突毙综合征一般发生于畜群迁移、合圈过程中的咬斗、预防接种、产仔、公畜配种、炎夏拥挤、驱赶捕捉等情况下,牲畜发生突然死亡。

有些牲畜在死前可见尾巴快速震颤、全身僵硬、张口呼吸、体温升高,白色猪可见皮肤红斑,一般病程只有4 -6min。

动物尸僵完全,尸体腐败迅速,剖检可见内脏充血、心包液增加、肺充血水肿甚至出血,有的还可见臀中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呈苍白色。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高度兴奋,使心律严重失常并迅速引起心肌缺血而导致突发性心力衰竭有关。

二、恶性高温综合征最早报道于用氟烷麻醉应激敏感猪,或使用琥珀酰胆碱时,猪出现全身肌肉强直,肌肉糖酵解增强,乳酸大量蓄积,伴随氧耗量剧增而使肌温骤然升高达41℃以上,pH值下降至6以下。

临床有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症状,严重者即可死亡。

据德国报道,发生本综合征时,以背最长肌急性坏死为特征,表现为背肌肿胀、疼痛,脊柱拱起或向侧面弯曲,不愿活动,病程持续两周后肿胀、疼痛消退,但背肌萎缩并产生明显的脊柱嵴,几个月以后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再生。

死亡猪经解剖可见背最长肌呈苍白、松软及多水的病变特征,病程较久的尸体,背最长肌萎缩、瘢痕化三、PSE和DFD猪肉(一)PSE猪肉常被误认为肌肉变性,故易与白肌病相混淆。

(二)DFD猪肉DFD猪肉即黑干猪肉,发生该病的动物,多数在宰前受过较长时间的应激原刺激,但刺激强度较弱,如饲喂规律紊乱、宰前断食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剧变、长途运输或长途驱赶等。

其特征表现是:肌肉颜色暗红、质地粗硬、切面干燥。

病变发生于股部肌肉和臀部肌肉。

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猪在宰前经受应激原长时间的轻度刺激,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使肌肉中的糖原大量消耗,宰后肌肉的pH值相应偏高(宰后24h肌肉的最终pH值为7.0)。

细胞原生质小体的呼吸作用仍很旺盛,夺取肌红蛋白携带的氧,导致肌肉颜色暗红。

随着生猪运输时间的加长,DFD肉的发病率也会升高;若宰前禁食时间过长,糖原储备量减少或耗尽,也可发生DFD肉。

心理疾病的分类(应激相关障碍)

心理疾病的分类(应激相关障碍)

适应障碍 adjustmentdisorders
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 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 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案精神症状表现为多种类型:抑郁型、焦虑型、品行障 碍型、退缩型、工作学习能力减弱型。许多患者为综合 型。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
精神障碍开始于 心理社会刺激 (但不是灾难性 的或异乎寻常 的)发生后1个月 社会功能受 内,符合症状标 损 准至少已1个月。 应激因素消除 后,症状持续一 般不超过6个月。
排除情感性精神障 碍、应激障碍、神 经症、躯体形式障 碍,以及品行障碍 等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s 分类
诊断 1、临床表现 是一种异乎寻常和严重的精神刺激即刻引起的应激相关 障碍。在受到剧烈、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刻(通常1小 时之内)发病。症状为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 奋(话多、乱动、漫游),情感迟钝甚至木僵的精神运 动性抑制(呆滞,不言语)和意识障碍(意识模糊)。 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脸红、出汗、心慌、呼 吸急促)。 2、症状标准 3、病程标准 4、严重程度 标准 5、排除标准
矫治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在受刺激后若干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分钟至若干小时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发病,病程短 社会功能严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暂,一般持续数 重受损。 起病急,病程短,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小时至1周,通常 在1月内缓解。
精神障碍延迟发 生(即在受创 伤后数日至数月 后,罕见延迟半 社会功能受 年以上才发 损。 生),符合症状 标准至少已3个 月,病程可长达 数年。

生猪运输过程中应激性疾病的预防

生猪运输过程中应激性疾病的预防

猪应激性疾病是指猪受到外界环境各种有害因素的强烈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

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抓捕、惊吓、保定称重、驱赶、装运、受冷、受热、拥挤、震动、噪音、饥渴等不良刺激有密切关系。

笔者在屠宰检疫中经常检出生猪因运输不当而引发的应激性疾病。

因此,在生猪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对应激性疾病的预防。

1临床症状急性型病例看不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俗称“猝死”,尸僵很快。

常见的为慢性型,患猪体温升高,全身无力,侧卧不起。

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皮肤有时出现红斑,肌肉震颤。

食欲不振或废绝,少尿甚至无尿。

严重时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最后虚脱而死。

2剖检变化猝死后尸僵很快,内脏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心肌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背最长肌、半腱样肌及腰肌、股肌等处肌肉因严重变性坏死呈苍白色,质地柔软,缺乏弹性,切面有渗出液流出。

3预防措施3.1 肉眼观察,及早发现应激反应敏感猪。

从外貌、行为方面看,应激敏感猪的主要特征为四肢较短,后腿肌肉发达,皮肤坚实,脂肪薄,臀部圆,眼球突出,眼神惊恐,受惊吓时出现兴奋和烦燥等反应。

对应激敏感猪在运输时要特别当心。

3.2尽量做到收购空腹猪,特别是收购装运前严禁饲喂各种饲料和过量饮水。

3.3捕捉生猪时,避免过度惊吓;装卸和赶运时,勿用棍棒用力击打、驱赶。

3.4根据运载车辆容积确定装运数量,一般为每猪占栏1m2为宜。

避免猪群拥挤及任意混群而引发通风不良、过热、咬斗等刺激。

3.5运载车辆应尽量平稳行驶,减少噪音、震荡等其他应激因素。

夏季生猪调运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的酷热天气。

3.6生猪运输前,可适量供给抗应激复合维生素,并给予适量清洁饮水。

动物应激性疾病的种类和预防

动物应激性疾病的种类和预防
3 . 2 神 经 型
额 外 提 供 某 些 经 证 实 具 有 特 定 有 益 作 用 的养 分 。V 是 在 热 应 激 条 件 下 常 常 被 添 加 到 日粮 中 的维 生 素 之 一 ,V 也 有 助 于 减
轻 热 应 激 引起 的产 蛋 量 降低 。
( 2 )注意选种育种 _ T作 ,动 物 对 应 激 的敏 感 性 因遗 传基
止 痛 剂 、安 定 剂 和镇 静 剂 。
6 预 防
应 激 反应 的机 理 十 分 复 杂 , 目前 仍 不 完 全 清 楚 。
3 症 状
动 物 受 到 应 激 原 作 用 后 ,免 疫 力 下 降 。对 传 染 病 和 寄 生
( 1 )改 善 鸡 群 的环 境 和 营 养 ,减 少 热 应 激 的影 响 。 如 增
床 症 状 ,如 肌 肉震 颤 ,体 温 快 速 升 高 , 呼 吸 急 促 ,强 直 性 痉 挛 等 即 可 初 步 诊 断 。 血 液 有 关 指 标 测 定 可 提 供 辅 助 诊 断 手 段 。该 病 应 与 高热 环 境 中 强 迫 运 动 所 致 的 中 暑 或 剧 烈 运 动 后
疗 .8 0 % 以上 的病 猪 于 2 0 ~ 9 0 m i n内 进 入 濒 死 期 .死 后 剖 检 , 多数 有 大 叶性 肺 炎 或 胸 膜 炎病 变 。
3 . 4 胃肠 型
力 下 降 。 严 重 者 引 起 死 亡 的 一 种 非 特 异 性 反 应 。 常 见 于 家 禽 、猪 和 牛 。动 物 生命 机 体 通 过 极 复 杂 的神 经 体 液 机 制 ,保
( 1 ) 生 产 中引 起 应 激 的 原 因很 多 ,主 要 指 环 境 中 导 致 动

精神科常见疾病急性应激反应健康宣教

精神科常见疾病急性应激反应健康宣教

制定健康促进计划
确定目标人群:如精神科患者、家属、 医护人员等
制定干预策略:如健康教育、心理辅 导、药物治疗等
实施干预措施:如开展健康讲座、提 供心理咨询、发放药物等
评估干预效果: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 等方式了解干预效果,以便调整计划
实施健康促进计划
01
确定目标人群: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属
0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健康知识、心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共同推进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
01
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患 者出现自残、自杀等危险
Hale Waihona Puke 行为0203认知障碍:患者可能出现 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
导致危险行为
04
社会因素
01
家庭环境: 家庭关系紧 张、家庭暴 力等
02
社会支持: 缺乏社会支 持、社交孤 立等
03
社会压力: 工作压力、 经济压力等
04
社会事件: 自然灾害、 战争等重大 社会事件
强迫症:以强迫思 维和强迫行为为主
要症状
精神分裂症:以幻 觉、妄想、行为紊
乱为主要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 以创伤事件后出现 恐惧、焦虑、闪回
为主要症状
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并发 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对医疗保健服 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和自我管理能力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 后
急性应激反应的诊断标准
01
暴露于严重的 创伤性事件或
灾难
02
出现强烈的情 感反应,如恐 惧、焦虑、悲
伤等
03
出现认知和感 知的改变,如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等
04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这些情况会触发我们的应激反应。

应激是指在面对某些压力、威胁或挑战时,身体和心理所做出的适应反应。

应激反应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情况,但是当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时,就可能导致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它会导致抑郁、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常见的应激相关障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应激相关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是由于遭受到严重的创伤事件,比如战争、强奸、灾变等,而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

这种障碍会让患者时常回想起那些创伤事件,甚至在睡梦中都会受到影响。

患者也会感到神经质、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睡眠困难等症状。

急性应激障碍通常是因为经历了一种极为恐怖、剧烈的应激刺激,例如经历严重车祸、袭击或者是遭受自然灾害等。

这种障碍的症状包括有助于难以起床、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身体上的疼痛和刺痛感等。

适应障碍则是由于短期应激事件的反复激发而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

这种障碍的症状包括容易发怒、疲劳、头痛、肌肉疼痛、胃痛等生理症状。

同时,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也是它的表现特征。

应激相关障碍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被治疗和管理的。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眼动重定向疗法等。

此外,饮食平衡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应激相关障碍的关键。

总的来说,应激是一种我们身体和心理所做出的适应反应。

然而,当应激反应变得过于强烈和持久,就可能引发应激相关障碍。

此时,我们需要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来治疗和管理这些障碍。

助理医师模拟题及答案

助理医师模拟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A型题1.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A.特异性全身反应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C.代偿性反应D.病理性反应E.生理性反应[答案]B [题解]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2.各种不同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是A.几乎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B.几乎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C.决定于应激原的特异性反应D.完全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E.完全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答案]B [题解]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不管刺激因素的性质如何,这一反应大致相似。

3.下列变化哪项为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对机体有利的一面?A.心率减慢B.腹腔内脏血管扩张C.支气管收缩,口径变小D.促进糖原合成E.血液重新分布[答案]E [题解]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心率增快,心收缩力加强,血液重新分布,支气管扩张,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等,为儿茶酚胺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4.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A. 下丘脑B. 蓝斑C. 杏仁体D.室旁核E.延髓[答案]B [题解]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脑干的蓝斑。

5.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A. 蓝斑B. 黑质C. 海马D.室旁核E.杏仁体[题解]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室旁核。

6.应激时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减少?A.抗利尿激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催乳素E.内啡肽[答案]B [题解]应激时,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血胰岛素含量偏低。

一般除胰岛素外,其他内分泌激素在应激时分泌都增多。

7.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A.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抵抗和适应反应B.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快速动员期C.劣性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D.有害刺激使机体的自稳态破坏E.应激的负反馈,表现为全身适应性反应[答案]C [题解]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劣性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

应激与疾病-广中医教案

应激与疾病-广中医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教材:病理学授课内容:应激与疾病内容及进程一、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应激,应激性疾病,应激相关疾病,应激性溃疡,急性期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和英语词汇2.掌握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细胞体液反应3.熟悉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4.熟悉应激时机体的变化二、教学内容要点1.应激原与应激分期。

⑴警觉期⑵抵抗期⑶衰竭期2.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⑴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①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③其他激素⑵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3.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4.应激与疾病⑴应激与躯体疾病:应激性溃疡、应激与心血管疾病⑵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三、重点与难点⑴应激概念的理解,是本章的重点。

学习时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首先列举生活实例以引起兴趣,再详细阐明应激的特性。

⑵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是本章的难点,也是重点。

尤其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先复习正常反应,再进行讲解。

四、教学媒体:投影、板书五、步骤与进程[第1节]应激的概念及学习本章的重要临床意义。

(4分钟)第一节应激原与应激分期一、应激原、应激的概念。

(8分钟)二、应激的分期(一)警觉期(二)抵抗期(三)衰竭期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组成、效应(15分钟)(二)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15分钟)1、组成:2、效应:(三)其他激素(4分钟)[第2节]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16分钟)急性期反应蛋白类型及功能热休克蛋白基本结构与功能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0分钟)四、应激与疾病1. 应激与躯体疾病①应激性溃疡:概念、发生机制(5分钟)②应激与心血管疾病(5分钟)2. 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4分钟)小结本章重点内容:应激概念、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5分钟)。

应激与相关性疾病

应激与相关性疾病
上行纤维 下行纤维
20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生理意义
应激原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防御作用 增强 心功 改善 组织 供血 血流 重分 布保 证心 脑供 血 扩张 支气 管增 加摄 氧 升高 血糖 增加 供能 提高 中枢 兴奋 性促 进其 他激 素分 泌
交感神经活动过强 消极作用
5
应激的概念
应激概述(1)
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刺激下出现的以防御为主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生理性应激 是机体对轻度的刺激的一种重要防御
反应(良性应激);
病理性应激 是指应激原强烈且作用时间持久的应激,
除仍具有某些防御代偿意义外,可引起机体自稳态的严 重失调,甚至导致应激性疾病(劣性应激)。
应激原:强度足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任何刺激
引起躯体应激的有
– 外环境因素 高热、寒冷、强光、低氧、病原微生物及化学 毒物等 – 内环境因素 贫血、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及酸碱平衡紊乱等
引起心理应激的有
– 心理、社会因素 紧张的工作、不良的人际关系。离婚、丧 偶等打击,愤怒、焦虑及恐惧等情绪反应等
由于有个体差异,强度相同的应激原在不同的个体可 引起程度不同的应激反应
分,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fight or flight
损伤性:过强or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原对机体有害,
可导致应激性疾病
应激概述(2)
•特性(3)
应激原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与时间 一种因素要成为应激原,必须要有一 定的强度和时间,但各人的强度和时间可 以有明显的不同
举 例
考试是否会引起应激?
结合自身情况,理解应激的几个特性!
应激概述(3)

《应激相关障碍》课件

《应激相关障碍》课件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矛 盾和冲突,降低应激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提供社会资源
提高公众意识
社会应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如心理咨 询、就业援助等,以帮助患者康复和融入 社会。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应激相关障 碍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促进 患者的社会融入。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或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权威指 南,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明确。
诊断流程
建立由初步评估、详细评估和确诊三个阶段组成的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评估工具与方法
评估工具
开发和应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临床访谈等,以收集患者症状和 体征信息。
的症状之一。
行为症状
逃避行为、易怒、攻击 行为等行为改变也是应
激相关障碍的表现。
病因与诱因
病因
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 遗传、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 。
诱因
长期或强烈的心理社会应激是导致应 激相关障碍的主要诱因,如战争、自 然灾害、暴力事件等。
02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与评 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包括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进行全 面评估。
诊断与评估的注意事项
跨文化考虑
鉴别诊断
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区差异可能 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和表现产生影 响,诊断和评估时应充分考虑文化因 素。
应激相关障碍需与其他精神障碍进行 鉴别诊断,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以 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病理生理学】6应激

【病理生理学】6应激
产生兴奋、愉快感 “快感荷尔蒙”
20
2.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应激
生长抑素
胰岛素 胰多肽
胰高血糖素
应激性 高血糖
胰岛素 抵抗
21
3. 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
ADH↑ 醛固酮↑ 尿量↓ 维持血容量
应激
尿量
22
(四)全身适应综合征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34
1. 中枢神经系统
LC/NE系统
适度 过度
紧张、专注程度升高 焦虑、害怕、愤怒
HPA轴
适度
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 力和良好的情绪
过度或不足 抑郁、厌食、自杀倾向
35
2. 心血管系统
适度 过度
心率↑ 心肌收缩力↑ 外周阻力↑ 血液重新分布 剧烈运动,外周阻力↓ 心肌缺血/梗死
冠脉痉挛、血小板聚集、血黏度↑
抑制蛋白酶活化
增加50%
铜蓝蛋白 抑制自由基产生
补体 抗感染、抗损伤
减少
白蛋白、前白蛋白、运铁蛋白、 1-脂蛋白
3. AP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7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肝脏生成的血浆蛋白,炎症指标(5个亚单位)
与细菌胞壁结合, 抗体样调理作用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促进吞噬细胞功能 抑制血小板功能
血糖↑,尿糖——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
脂肪代谢:脂解激素↑,脂肪动员与分解↑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 血浆游离脂肪酸与酮体↑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血浆氨基酸↑,负氮平衡
33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及功能变化

精神病学——应激与相关疾病

精神病学——应激与相关疾病

精神病学——应激与相关疾病应激与相关疾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无论是来自工作、学业还是人际关系,这些应激刺激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应对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症状,这被称为应激反应。

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一些精神疾病的发展,如焦虑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因此,精神病学研究应激与相关疾病的成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应激反应的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面对工作或生活中的紧张、艰难或危险情境时所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

这种反应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挑战并保持生活的平衡。

然而,当应激反应超过个体的应激阈值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精神疾病的发展。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与应激反应的关系密切。

在焦虑症患者中,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情境产生了过度担心与紧张的情绪。

这些情绪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症状的出现,如心悸、呼吸急促、头痛和肌肉紧张等。

研究表明,长期的应激刺激可能引起大脑中与焦虑相关的神经递质不平衡,从而导致焦虑症的发展。

针对焦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等。

抑郁症是另一种常见的与应激反应相关的精神疾病。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消极的情绪、缺乏兴趣和乐趣、精力不济以及睡眠和饮食变化等症状。

研究表明,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刺激可以导致大脑中与抑郁相关的神经递质不平衡,从而引起抑郁症的发展。

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另一种与应激反应密切相关的精神疾病。

它是指在经历了一些严重创伤事件后,个体出现持续的心理症状,如回忆、噩梦、惊恐和失眠等。

这些症状可能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功能。

研究表明,创伤事件会对个体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制产生持久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如曝光疗法和抗焦虑药物等。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各系统改变
应激与制1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33页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疾病 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疾病,如应激 性溃疡
应激相关疾病
应激作为其发生发展主要原因或诱 因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等
主要讲述内容:应激性溃疡和原发 性高血压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9页
2、效应: (1)蓝斑:刺激—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上行:投射大脑边缘系统 下行:脊髓侧角
边缘系统由杏仁核、海马、 隔核和下丘脑组成,它可 能是主司情绪位点。在学 习和记忆中也饰演着主要 角色。
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髓质系统功效,(与 应激时警觉、兴奋、担心、焦虑情绪反应相关。)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23页
二、应激细胞体液反应
除了神经内分泌反应外,应激原可使细 胞出现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相关基因激活, 引发一些蛋白表示反应。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24页
(一)急性期反应蛋白
应激时因为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 因使血浆中一些蛋白质浓度快速升高, 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 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 质。
过分应激原和过分应激反应右造成疾病甚至 死亡。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3页
第一节 应激原与应激分期
一、应激原
应激原:凡是能引发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刺激原因。 外环境原因:感染、缺氧、中毒、创伤
种类 内环境原因:饥饿、疼痛、失血、高热 心理社会原因:工作压力、职业竞争、精神刺激
应激对机体作用有双重性,不一样个体对应激原反应性 不一样。
(2)消极影响:
耗氧量增加、自由基损伤、造成腹腔器 官缺血……

病理生理学:应激与疾病

病理生理学: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溃疡
机制: 1.胃粘膜缺血 2. 胃腔内H+向粘膜反向 弥散 3. 其它 酸中毒、胆汁 逆流
(二) 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室颤
(三) 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1. 生长发育迟缓 2. 性腺轴紊乱
二、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认知能力改变 情绪反应 社会行为改变 精神创伤性应激障碍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疾病:
应激起主要作用 例如 应激性溃疡
应激相关性疾病:
应激诱因 例如 高血压、冠心病 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 动脉粥样硬化
一、应激与躯体疾病
(一) 应激性溃疡 概念: 指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
(包括大手术)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 下, 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 病变。
主要表现为: 胃、十二指肠粘 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三大类.该组疾病的特点是:1.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2.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3.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大多数患者精神症状应相继消失;4.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

一、急性应激障碍碍主要症状:患者在受刺激后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大多数患者初期为“茫然”阶段或“麻木",行为盲目,甚至可达木僵状态,对外界剌激毫无反应,事后不能回忆应激性事件。

有些患者会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一般在几天至一周内完全恢复,预后良好。

治疗与康复:1.首先让患者尽快摆脱创伤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2.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3.避免和患者讨论应激性事件,要告诉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面临紧急意外时,不大可能做得更令人满意。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症状: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如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等)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地出现以错觉、幻觉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

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的情景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在创伤性事件后,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治疗与康复:1.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2.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

3.家属和同事要理解患者,让患者获得最大的心理空间。

三、适应障碍主要症状: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如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患者产生短期的、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性相关疾病包含
心理压力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是它的主要方面。

心理压力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如果这些反应相对较强,它们将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精神疾病和寻求帮助的根源。

心理应激可引发什么疾病
应激相关性躯体病种类繁多,但通常多见于心血管系统(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如应激性溃疡等)、免疫系统(如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等)和内分泌系统(如甲亢、糖尿病、月经紊乱、发育迟缓等)。

心理应激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表现有三种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律失常。

应激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广泛变化,持续压力与各种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