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总结

合集下载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伤害性事件而引发的精神疾病,它往往出现在个体对于创伤事件的回忆、情绪和信仰产生持续和严重困扰时。

以下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些特点:
1. 回忆和闪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经常有对于创伤事件的持续回忆和闪回。

他们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通过思维、梦境、或者感官刺激(如声音、图像)引发的剧烈情绪反应。

2. 避免刺激: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常常试图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想法、感觉和活动。

他们可能会避免触及任何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活动或物体,并尽力避免引起对其创伤事件的记忆。

3. 负性情绪和情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常经历负面情绪和情感的增加。

他们可能感到持久的愤怒、恐惧、沮丧和绝望,并且难以控制这些情绪和情感。

4. 高度警觉和易激惹: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可能会变得过度警觉,对于潜在的威胁过度敏感。

他们可能难以入睡,难以集中注意力,并对外界刺激产生过度的反应。

5. 社交和人际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常遭受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困扰。

他们可能变得疏远和孤立,回避他人,并且失去与他人的亲密和信任的能力。

6. 身体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头痛、肌肉紧张、背痛、心悸和肠胃问题。

以上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些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因人而异。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临床表现
创伤儿童均有4个重要的特点:具体化重复感知的记忆;行为刻板;创伤后的恐惧;对他人、人 生及自己未来的态度发生变化。I型创伤表现为细节化、记忆深刻、认知再评价、反复的回 顾性思考、错觉以及对事件的时间定向障碍;II型创伤则会引起心理防御与应对策略以逃避 重复创伤,表现为大量的否定、情感麻木、抑郁、分离症状、自我麻醉、自我催眠、对伤 害者以及伤害行为的敌对态度。典型的PTSD症状包括:
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过分警惕,易激惹,心惊肉跳,坐立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通常在创 伤暴露后的第1个月最普遍、最严重。
三.情感麻木,兴趣减少,行为退缩,持续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人与事,这在II型创伤的患儿 中更为常见。
四.其他常常合并睡眠障碍、抑郁情绪,并出现精神症状。在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出现退行 性表现,丧失一些已获得的技能。I型创伤患儿中感觉迟钝,视幻觉,特殊的时间定向障碍 也很常见。
鉴别诊断
一.其他应激相关障碍应与急性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相鉴别。PTSD与前者的主要区别 在于起病的时间和病程。急性应激障碍在事件发生后迅速起病,病程较短,通常不超 过1周。而适应障碍的诱发事件属于一般应激事件,程度不严重。
二.其他精神障碍抑郁症患儿也可出现兴趣缺乏、言语和动作减少、感到前途茫然、有 严重消极自杀言行等;焦虑症会表现岀紧张、警觉性增高、坐立不安等,但两者都不 存在与创伤性事件直接相关的回忆与梦境,也不会出现针对特殊场合出现的回避行为。 但PTSD可能会与这些疾病共患。
病因
一.遗传因素研究表明PTSD具有家族聚集趋势,PTSD患者的后代发病危险较一般人群增加50%, 患者一级亲属中有较高的精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发病率。
二.生理因素研究表明,PTSD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 三.社会心理因素战争、自然灾害、多种生活事件(虐待、遗弃、绑架、重大交通事故、患病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和心理压力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和心理压力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和心理压力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出现的心理障碍,其症状包括闪回、避免、负性情绪和高度警觉。

同时,心理创伤也会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和心理压力。

一、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闪回:患者会因为某些触发因素,如声音、图像、气味等,突然回到创伤事件发生时的情境中。

这种闪回会让患者感受到与当时相似的强烈情感,仿佛再次经历创伤事件。

2. 避免:由于对创伤事件的回忆过于痛苦,患者会试图避免与事件相关的讨论、活动或人员。

他们可能会回避与事件有关的地点、节日、电影等。

这种避免行为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3. 负性情绪: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愤怒、悲伤等负性情绪。

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恐惧、绝望,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出现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想法。

4. 高度警觉:患者对潜在的危险和威胁过度敏感,常感到紧张、易激怒、难以入睡等。

他们对于一些平常的声音、光线等刺激可能过度反应,产生明显的身心不适。

以上症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社交隔离和自杀倾向。

二、心理创伤后的心理压力心理创伤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与症状密切相关的。

以下是心理创伤后可能引发的心理压力:1. 恐惧和焦虑:创伤事件往往会造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给个体带来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患者对未来感到担忧,对各种可能再次发生的创伤事件产生畏惧,从而增加心理压力。

2. 无助和绝望:心理创伤可能造成患者对个人能力和控制力的丧失感。

他们可能感到无法改变或逃避现状,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绝望,进而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

3. 内疚和自责:患者常常将创伤事件归咎于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或做到最好,产生内疚和自责的情绪。

这种情绪会导致患者对自身抱有负面评价,增加心理压力。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目录1.概述 (2)1.1基本概念 (2)1.2流行病学研究 (2)1.3临床表现 (3)2.致病因素 (3)2.1创伤事件 (3)2.2易感因素 (4)3.诊断与评估 (4)3.1诊断 (4)3.2评估 (5)4.治疗与预防 (6)4.1心理治疗 (6)4.2药物治疗 (6)4.3预防 (6)参考文献 (7)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社会冲突、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 PTSD)已经成为影响创伤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干扰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

许多人产生了焦虑、抑郁、恐惧、反复不能忘记痛苦、出现回避行为等症状。

这就使得对创伤后应激障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

1.概述1.1基本概念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非同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或厌恶等严重的心理反应(Nolen, 2005),至少会持续一个月,其特征为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后长期存在的焦虑反应,主要症状为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再体验症状群、反应性麻木症状群(David, n.d.)。

PTSD可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也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

1.2流行病学研究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APA)统计,美国PTSD 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至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至58%,女性PTSD患者终身患病率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2倍(Breslau, 2001),原因在于伤害女性的暴力袭击的发生更为普遍,如,性侵犯、身体伤害。

普通人群中50%以上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创伤事件,并不是所有的创伤幸存者都会发展为PTSD,普通人群中PTSD的患病率为7.8%。

女性创伤暴露率为51.2%, PTSD 的患病率为10.4% ;男性创伤暴露率为60.7% , PTSD的患病率为5.0%。

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学习心得体会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通过参与并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课程,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和表现非常重要。

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导致的心理和身体症状,例如噩梦、焦虑、失眠等等。

这让我能够更好地辨认和理解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和支持。

其次,有效的干预策略对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至关重要。

通过课程研究,我了解到了一些常用的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思维模式,减少焦虑和恐惧,并逐渐减少对创伤的恐惧感。

研究这些干预策略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并且相信它们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此外,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需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人对于创伤的反应和情绪处理方式都可能有所不同。

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这让我更加明白了每个患者都需要独特的支持和关心。

最重要的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基础。

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如何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共同合作的关系,以促进他们的康复。

这种人际关系的建设对于干预的成功非常重要,也让我更加珍惜与患者之间的互动。

总之,参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我通过学习了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和表现,并学会了一些有效的干预策略。

个体差异性和与患者的良好治疗关系也成了我重要的思考点。

希望将来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多的贡献。

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然而,有些人可能会经历一些创伤性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对童年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人在经历童年创伤后可能会出现应激障碍的症状。

本文将探讨童年创伤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症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回忆和闪回童年创伤后,遭受创伤的人可能会经历频繁和不可控制的回忆和闪回,这些回忆和闪回可能包括对创伤事件的清晰而生动的记忆。

回忆和闪回可以由一些触发因素诱发,例如某个声音、味道、景象或情感状态。

这些回忆和闪回可能会导致焦虑、恐惧和惊恐。

二、避免刺激童年创伤后的应激障碍患者可能试图避免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这可能包括地理位置、人物、对话或物体。

他们可能会远离这些触发因素,以防止触发回忆和闪回,并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这种避免行为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社交隔离和功能障碍。

三、持久的情绪困扰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会经历持久的情绪困扰,这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沮丧和内疚等情绪。

这些情绪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情绪波动和社交关系紧张。

四、睡眠问题创伤事件可能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

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遭受噩梦、夜惊、睡眠障碍和入睡困难等问题。

这些睡眠问题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压力和痛苦。

五、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

他们可能会分散注意力,无法专注于任务或活动,并且容易中断思维。

六、恶化的自我形象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无用或无价值的,对自己产生自责和自我怀疑的情绪。

这种负面的自我形象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困扰。

七、人际关系困难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会面临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健康关系的困难。

他们可能会避免亲密关系,担心受到伤害或背叛。

他们还可能担心他人无法理解并接受他们的创伤经历,进一步导致社交隔离。

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创伤后应激心理学知识

创伤后应激心理学知识

创伤后应激心理学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

同时,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因素加起来,可能会引发人们的心理创伤,从而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本文将探讨创伤后应激心理学知识,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启示。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及其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因经历创伤事件或情境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这些创伤事件可以是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犯罪或虐待等。

PTSD的症状包括:1. 回忆创伤事件的强烈、不可控制的想象和思维,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应。

2. 避开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话题和活动等,往往是为了避免引起不愉快或痛苦的回忆。

3. 感觉的麻木和冷漠,常常出现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数小时至数天之内。

4. 容易激惹、易怒、或表现出暴力倾向,有时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法控制内心的愤怒和不安。

5. 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回忆和想象带来的疲劳等症状。

以上症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导致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其人际关系和社会参与。

因此,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可以使症状更快地得到缓解。

二、创伤事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因素尽管创伤和应激事件比较常见,但很少有个人会因为这些事件而出现PTSD。

大多数人能够逐渐从创伤事件中恢复过来。

然而,特定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上PTSD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包括:1. 创伤事件的类型和程度:严重和生命威胁性的创伤事件,如战争、性侵、严重车祸、大规模自然灾害等,可能会增加患上PTSD的风险。

2. 个体特征:对创伤事件的反应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创伤事件的影响和伤害。

例如,个体的基础心理健康状况、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患上PTSD的风险。

3. 创伤事件后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促进妥善的恢复至关重要。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治疗PTSD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工作及学习的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工作及学习的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工作及学习的影响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由于遭受创伤性事件的人们所经历。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战争、自然灾害、虐待、意外事故等。

PTSD对个体的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工作和学习。

本文将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个体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1. 工作影响:PTSD对工作表现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受到创伤事件的影响,患者常常经历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干扰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

他们可能会出现缺勤、迟到、错误率增加等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此外,PTSD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波动、易怒、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困扰也会影响他们与同事和上司的关系,进一步影响工作环境的和谐。

2. 学习影响:PTSD也对个体的学习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创伤事件会引发患者的记忆和注意力问题,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他们可能会经历学习困难、记忆力减退和理解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学术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PTSD患者常常经历恶劣的情绪体验,如恐惧、愤怒和悲伤,这些情绪困扰会干扰他们的学习过程,使他们难以专注和参与。

3.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工作和学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a. 寻求专业帮助: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处理创伤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b.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缓解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c. 学习应对技巧:学习一些应对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念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集中力和应对能力。

d. 调整工作和学习环境:与雇主和教育机构沟通,寻求适当的工作和学习调整,如灵活的工作时间、减轻学业负担等,以减轻患者的压力和负担。

e.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懂“创伤后应激障碍”吗?创伤后应激障碍怎么产生的? (2)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个体有怎样的影响? (4)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内分泌有哪些异常? (4)1.皮质醇 (5)2.儿茶酚胺类 (5)3.α-2-肾上腺素 (6)4.血清素 (6)5-羟色胺 (7)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什么特征? (7)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8)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 (8)3.警觉性增高症状 (8)我们怎么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 (8)1.长期暴露疗法 (9)2.认知加工治疗 (9)3.创伤集中型认知行为治疗 (10)4.身心语言程式学疗法 (11)5.快速眼动疗法 (12)6.神经反馈 (12)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各种糟糕的经历,争吵、分手、车祸、死亡…在经受过创伤后,有一部分人可以从中走出并因此而获得成长。

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这么幸运,或者说,有足够的力量让过去的事都过去,他们在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会延迟出现并持续存在精神障碍,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的心理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怎么产生的?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车祸等。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给许多军人们造成重大残疾,而在被诊断为PTSD或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中,对于躯体不适的抱怨显得更为频繁。

在2007年发表于《Psychomatics》三月版的一项研究显示,德国Landstuhl Regional医学中心(美国以外的最大军医机构)的心理学家对1200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病人进行评估,略小于3%被诊断为“躯体形式余象障碍”(somatoform-spectrum disorder,SSD),而其中63%被诊断患有转化症,3%患有疼痛障碍,3%患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形式障碍,23%存在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7%会有装病的现象,最普遍的症状之一就是头痛。

精神病学研究显示,灾难幸存者出现相关精神障碍以及抑郁症状十分常见,PTSD 的患病率在成人以及儿童中分别有32%-60%、26%-95%。

PTSD会长期存在,因为创伤造成的心理打击持续不断,虽然震后心理压力会在一年后稳定下来,但PTSD直到一年半后才会稳定。

我国的一项地震后研究发现,受灾程度轻的村民反而PTSD患病率更高。

原因如下:①受灾程度轻的村民震后仍住在破损的房屋中,更加担心与恐惧余震发生;②获得的和感受到的支持,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灾情轻的地方都远远不及重灾区。

《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男主人公李因醉酒后的疏忽导致家中起火,两个小女儿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均在火中丧命,妻子也因受伤被送往医院,后与他离婚。

李对家人充满着深情,自己造成的儿女双亡是对他的致命打击。

他失去了笑容,声音变的低沉无力,过去的一切——无论是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欢声笑语,还是大火熊熊燃烧吞噬一切的可怕画面,都不断的在他的脑海中回放,甚至在梦境中,他的两个小女儿也会出现,提醒他发生过的一切。

他心中开始有着难以抑制的愤怒,对人恶语相向、在酒吧里莫名其妙地和人打架、难以控制的用手去砸破玻璃;他失去了像“正常”成年人一样坐下和人面对面谈天的能力;他变得极易疲惫与不堪重负…被无穷无尽的自责与回天乏力的绝望所包围、被突然坍塌的世界压垮,他再也没能从过去中走出,那场大火也吞噬了他。

还有《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永远停留在了十三岁的,小小的、无法自救的房思琪。

与李不同的是,她没有做错过什么,如果非要说有错,那就是在被老师强暴时,说出口的不是“不可以”而是“对不起”,而即使说对了,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曾被迷信文字的力量的少女视为“理想”的语文老师,用自己的贪欲和粗暴,彻底粉碎了房思琪曾坚信的东西,把她带入了完全背离同龄人生活的世界。

强烈的、持续的创伤经历让她陷入了对自我对人生的怀疑和前后无人的无助境地。

她无法向人诉说自己的经历,只能每天深夜回到卧室尖叫、大哭。

走不出阴影的房思琪决定让灵魂离开肉体,免受这样的痛苦与屈辱,最终她疯掉了。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个体有怎样的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个体有很大的影响。

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

有时会出现"重演"性发作,再度恍如身临险境,出现错觉、幻觉、意识分离性障碍等。

有时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海边的曼彻斯特》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主人公在经受过创伤后的种种表现:驱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创伤性梦境、情感的麻痹、持续性的焦虑等等,都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

KY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行至今天,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生活着来自过去的憧憧鬼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拨开它们,看见最本质、最核心的自己,再让那个自己看见我们最真实的爱人。

到了那一天,我们所期待已久的,能够把我们从孤独的深渊中拯救出来的深刻链接,就会终于到来了”。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内分泌有哪些异常?首先发现的PTSD患者神经内分泌异常的是皮质醇和儿茶酚胺。

随后的研究显示,PTSD患者群体中许多其他激素和神经调节因子也表现出异常,如糖皮质激素受体增强可能增加5-HT对5-HT1A受体的反应性。

1.皮质醇皮质醇,也称“氢化可的松”,它是HPA轴肾上腺分泌的-种糖皮质激素,也是反映HPA轴功能的重要生物指标。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肾上腺分泌皮质醇,促使机体释放氨基酸、葡萄糖及脂肪酸等,这些能量物质被输送到血液里,为身体的应激行为提供能量支持。

动物模型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表明,PTSD常伴有HPA轴功能异常,表现为皮质醇分泌不足。

部分PTSD研究中,使用低剂量的地塞米松(一种糖皮质类激素,可增强应激反应)之后,血浆中的皮质醇分泌会受到更大的抑制,HPA轴由于对负反馈的灵敏度增强而过度抑制可解释这一结果。

PTSD患者淋巴细胞中发现有更多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s),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是-种创伤前的障碍风险因素。

由此可见,创伤事件发生后,创伤非PTSD人群的皮质醇水平变化可能经历了一个从激活上升,到水平维持,之后下调,最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四阶段变化过程。

而PTSD 患者的皮质醇水平由于受到HPA轴的异常负反馈,导致过度下调至低于正常值。

这可能是大量PFSD研究结果呈现出患者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的原因之一。

皮质醇抑制对创伤记忆的提取,同时可以促进新记忆的巩固。

2.儿茶酚胺类儿茶酚胺类物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它们的衍生物。

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使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研究表明,PTSD患者出现交感神经系统的高度敏感性,说明肾上腺素对创伤性事件的强烈反应可能间接导致了持久的创伤记忆——PTSD特征性症状之一。

PTSD患者出现的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的高度激活与过度警觉及创伤体验重现症状有关,包括创伤相关的噩梦、闪回、侵人性记忆和对创伤性线索产生的情感与生理上的反应。

PTSD中高超能力症状的突出,例如,过度兴奋,再次体验,焦虑,心动过速和出汗)使NE成为调查的焦点。

PTSD中过度活跃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证据来自神经内分泌和外周儿茶酚胺(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转运蛋白和受体系统的研究。

3.α-2-肾上腺素检查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位点的数量的研究表明,与退伍军人和被诊断为PTSD的儿童相比,每个血小板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位点少于健康对照,提示对循环儿茶酚胺水平较高时的适应性变化。

NE在PTSD中的参与的进一步证据来自诱导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药理学激发研究,其中α-2-肾上腺素能自体和突触后受体拮抗剂育亨宾通过阻断自体抑制反馈来增加突触NE。

育亨宾的给药降低了前额皮层(PFC)的代谢活性,并分别导致了PTSD退伍军人的70%和40%的恐慌发作和倒退。

有趣的是,育亨宾在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或强迫症患者中的应用并没有产生类似的效果。

4.血清素血清素也称为5-羟色胺(5-HT),是由氨基酸色氨酸合成的单胺神经递质。

5-羟色胺能神经元起源于脑干的背侧和内侧核,并投射到多个前脑区域,包括杏仁核,纹状体核床,海马体和PFC。

该吲哚胺在调节睡眠,食欲,性行为,攻击/冲动,运动功能,镇痛和神经内分泌控制方面具有作用。

它也牵涉到情绪和焦虑症的病理生理学以及调节情感和压力反应。

5-HT对情感和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方向取决于应激强度,大脑区域和受体类型。

间接证据表明5-HT在PTSD的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包括冲动,敌意,攻击,抑郁和自杀的症状。

关于5-HT电路在PTSD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显示功效。

PTSD中改变的5-HT神经传递的其他证据包括血清5-HT 浓度降低,血小板5-HT摄取位点密度降低以及对CNS血清素激发的反应性改变。

然而,与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的对照相比,在PTSD患者中未检测到CNS 5-HT1A受体结合的差异。

总之,改变的5-HT传输可能导致PTSD的症状,如高度警觉,惊吓增加,冲动性和侵入性记忆。

5-羟色胺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系统的细胞体位于脑干广泛分布的脑干中位和背中核,包括杏仁核,海马和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内的关键恐惧电路位点,并主要靶向GABA能抑制性神经元。

许多临床前研究报道了5-HT释放增加,中缝背核增强的神经元活性,以及对急性应激反应的5-HT合成和周转增加。

此外,施用间氯苯基哌嗪(mCPP),一种5-HT 2C受体激动剂,导致在具有PTSD的男性战斗退伍军人亚组中的急性焦虑,恐慌发作和PTSD症状,但不是其他精神障碍,表明5-HT系统在PTSD的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

增强5-羟色胺能活性的药理学试剂,例如阻断5-HT转运蛋白的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于治疗PTSD症状部分有效。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什么特征?PTSD以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情景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及对创伤相关情景的主动回避等为主要特征。

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也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