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汇总

合集下载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汇总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汇总

应激源的分类-按事件性质
家庭有关问题、流产、夫妻 矛盾、婆媳矛盾、配偶有外遇、分居、离婚、子女 问题、丧偶、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生病、伤残、 死亡等
高考失败、待业、无业、晋升、提级、降级、惩罚、 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学习成绩不好)、同学同事关 系紧张、异地求学、出国、离休或退休等。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 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 态,称为心因性木僵。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
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 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 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 糊状态。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
重医大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 蒙华庆
阿坝州汶川县城
(一)应激源(Stressor)
应激源(Stressor)/应激性生活事件 (Stressful life event)/生活事件(life event) —是指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能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 事件和情景。包括生理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 社会性应激源。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
裂症、心境障碍。
(五)治 疗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2、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3、 环境治疗
1. 心理治疗
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CISD)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
心理反应(焦虑、抑郁等)
应激反应
躯体反应(交感或副交感等) 行为变化(自伤、酗酒等)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

CONTENCT

• 应激概述 • 应激反应 • 应激相关障碍 • 应激管理与应对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应激概述
应激的定义
总结词
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环境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 和行为上的反应。
详细描述
应激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刺激可以是躯体的 、心理的或社会的,并可能导致机体内部平衡的改变。应激反应 是机体为了应对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 变化,目的是为了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
也有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更长期的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04
应激管理与应对策略
认知重构
总结词
认知重构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从而减少应激反应的心理应 对策略。
详细描述
认知重构包括重新评估压力情境、挑战消极思维模式和寻找积极意义等步骤。通 过调整对压力的认知,个体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焦虑。
广泛性焦虑症(GAD)
要点一
总结词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持续的、过度的担忧和紧张状态,常 常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亢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常常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感到过度 担忧和紧张,如身体健康、工作、家庭等。这种担忧常常 是缺乏实际依据的,但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同时, 患者还可能出现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亢进,如心跳加速、 出汗、呼吸急促等症状。广泛性焦虑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 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睡眠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等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有助于开发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个体突然遭遇 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常常持续数小 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急性应激பைடு நூலகம்碍临床特点
• 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常刺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发病 •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初期可表现为茫然,情感淡
应激和应激反应
2. 应激源(Stressor)
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包括: 生物性应激源:理化\躯体因素等 心理性应激源:心理冲突、挫折 社会性应激源:灾害 文化性应激源:道德、风俗习惯
应激和应激反应
3.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个体因为应激源/生活事 件所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PTSD的治疗策略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催眠治疗
3、认知行为疗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 暴露疗法 想象暴露法 系统脱敏 焦虑控制训练 应激预防训练
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和靶症状
主要症状
推荐技术
参考技术
侵入性思维
闪回 害怕、惊恐、回避
远离别人、兴趣丧失
*PTSD的临床表现
1、闪回/闯入性再体验( Flashback)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或称闪回)、 梦境、或由相似的境遇诱发(触景生情) 是PTSD的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2、警觉性增高症状(Fight ) 持续警觉性增高,惊跳反应 焦虑、激惹或易怒 注意力不能集中 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认知 治疗、焦虑管理 认知治疗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
以分离症状和精神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以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 以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 性增高、持续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 性增高、持续回避、 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为主要表现

三、适应障碍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以抑郁心境、焦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以抑郁心境、 虑或烦恼等情感症状为主。 虑或烦恼等情感症状为主。
鉴别诊 断
一、急性应激障碍与癔症性精神障碍鉴别
有一般性的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有癔症性格特征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鉴别
多为生活时间引起 多无创伤性体验反复闯入回忆中


心理环境治疗是主要方法 发生急性应激反应是, 发生急性应激反应是,用苯二氮卓类进行治 疗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内科教研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表现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二)持续性回避 (三)情感麻木 (四)持续警觉性增高 (五)情绪症状 (六)认知障碍 (七)行为改变
临床表现
三、适应障碍
指在明显的生活或环境改变时出现的, 指在明显的生活或环境改变时出现的,短期和 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 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伴一定程度的 行为变化,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行为变化,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以抑郁为主者 以焦虑为主者 品行障碍为主者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 是一组有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
病因及发病机 制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1)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1)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1)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是一个热门话题,在当今社会处于高度关注和研究状态。

应激是指生命中发生的任何事件或经历,包括心理和物理的压力,这些事件可以对个人产生短暂或长期的影响。

应激反应和应激相关障碍是我们面对难以承受的创伤和困境时表现出来的反应。

本文将重点讨论什么是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及其症状,应如何处理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什么是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应激是我们对生活中各种事件所做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当我们面临不同的挑战时,我们的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这种状态包括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释放剧烈的压力荷尔蒙等。

大多数人可以通过适应和情感调节来处理应激反应。

尽管应激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会进一步发展为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在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创伤事件之后,个人经常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比如记忆退行、困惑、回忆、痛苦,以及在解决问题和思考时感觉受阻、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这些反应可能会持续数月或数年,但症状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造成慢性应激状况。

应激相关障碍的症状应激相关障碍的症状包括:1.闹钟效应:对创伤事件的害怕和回忆,包括梦魇和重生;2.逃避行为:避免会引起创伤回忆的场合和活动;3.抑郁和沮丧:长时间感到情绪低落和失去兴趣;4.愤怒和易怒:无法控制的怒火和易怒的情绪,时而暴怒;5.注意力障碍: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记忆,难以处理信息;6.睡眠障碍:长时间或严重的失眠或多梦;7.身体反应:如头痛、食欲不振等。

如何处理应激相关障碍如果症状不断出现、影响了生活,就需要通过治疗来处理应激反应和应激相关障碍,这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帮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式:1.药物治疗:如抗抑郁剂、抗焦虑药和其他药品;2.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加强意识来帮助调节思想和行为;3.群体治疗:加入治疗小组进行交流、共享经验,促进彼此疗愈;4.支持;寻找有信任和合理期望的个人或组织,获得支持、理解和鼓励。

15.应激相关障碍

15.应激相关障碍
[排除标准] 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 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 障碍等。
适应障碍: 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 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 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 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 能受损。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 6个月。通常在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发 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刺 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 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临床表现的分类
• 反应性朦胧状态:主要表现为定向障碍, 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楚感知,注意力狭窄。 患者处于受精神刺激的情感体验中,表 现出紧张、恐怖,难以进行交谈,有自 发言语,缺乏条理,语句凌乱,无目的 性,偶有冲动,数小时后意识恢复,事 后可有部分或全部遗忘
临床表现的分类
• 反应木僵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运 动性抑制为主。患者受到打击后,表现 为目光呆滞,表情茫然,情感迟钝,呆 若木鸡,不言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 刺激毫无反应,呈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 态,多数持续几分钟或数天,但不超过 一周。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 的可转入兴奋状态。
(4)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 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或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 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 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 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 标准至少已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 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 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 以及品行障碍等。
2、急性期治疗:
合作者以1-2周时间逐步加药至治疗 量,一般在2-4周起效,治疗6-8周, 症状缓解,内省力恢复后,缓慢减至 维持治疗量。 不合作者,可用氯丙嗪50mg或氟哌 啶醇10mg加东莨菪碱0.3mg肌注,每 日2-4次。待合作后改为上述口服药物 治疗。

(整理)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整理)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第一节应激反应: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一、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一)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

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

应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

平衡一生理,健康不平衡一病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

这些心理应激源包括:①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失业、破产、患绝症、被强暴、目睹特大车祸及死亡场面、突遇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重大灾难。

②生活、工作方面的应激,如: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

③生存环境改变的应激,如:突然被拘禁、难民、移居国外。

这些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①焦虑(anxiety)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精神病学 应激以及相关障碍

精神病学 应激以及相关障碍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 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 在1个月内缓解。
急性应激障碍—鉴别诊断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此时意识障碍往往具有昼
轻夜重的波动性特点。而且具有丰富生动的幻觉, 以幻视为多见。
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感障碍为主,很少出现意
三、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
应激的心理中介
社会支持系统
概念:个体与社会各方面的精神、物质上的 联系;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
社会支持的研究 社会支持的量化研究
三、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
应激的心理中介
个性特征
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A型人格 人格与心身疾病:如冠心病
四、应激反应
概念: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 心理、社会方面的变化,称为应激的心身 反应。
缓解
过6个月
一般无人格缺陷 有一定的人格缺陷 有人格缺陷
心理应激
教学大纲
掌握应激的概念、基本过程以及应激的反应 ;
熟悉应激源和生活事件、应激反应; 了解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掌握) 应激(Stress):原意是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
抗时的超负荷过程。在医学心理学,应激是个体“觉察”环 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 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生活事件与生活变化单位
丧偶
100
离婚
73
婚姻破裂
65
结婚
50
妊娠
40
子女离家
29
睡眠习惯改变
16
休假
13
应激的个人认知与评价
机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首先对其性质进 行辨认,同时对它与机体的关系进行评估,据 此做出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有利的出现阳 性情绪与趋向行为,有害的则出现阴性情绪与 回避行为,趋利而避害是人和动物共同的生物 行为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作为发病的直接原因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SRRS)
变化事件
1. 配偶死亡
3. 夫妇分居
LCU
100
65
变化事件
2. 离婚
4.坐牢 6.个人受伤或患病 8. 被解雇 10. 退休 ……………. 41.休假
LCU
73
63 53 47 45 13
5. 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3 (如火灾、地震、疾病等) 7. 结婚 9. 复婚 ……………. 40. 饮食习惯变异 42. 圣诞节 11 15 12 50 45
认知 评价 人格 特征 应对 方式
生 活 事 件
健康 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
遗传 素质 社会 支持应激源源自中介因素(三)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 —个体
因为应激源/生活事件所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心理反应(焦虑、抑郁等)
应激反应
躯体反应(交感或副交感等) 行为变化(自伤、酗酒等)
应激的心理反应



焦虑 抑郁 恐惧 愤怒 敌意
应激的生理反应


呼吸增快 脉搏增快 出汗 肢体/全身颤抖
应激的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 第对与攻击 退化与依赖 固着与僵化 吴支滥用
应激的综合反应

心身耗竭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适应
健康
反 应 结 局
心 身 疾 病
活事件,而无其它精神障碍的影响,至少有下列一项:
(1)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 度的意识障碍。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一般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 裂症、心境障碍。
工作学习的问题
社会与其它问题
应激源的分类-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

正性生活事件/良性刺激 (Positive Events)

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刺激 (Negative Events)
(二)中介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健康状态 遗传素质

中介因素
易被人理解。
分 类
CCMD-3、ICD-10、DSM-Ⅳ将其分为三大类:

急性应激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适应障碍 (Adjustment Disorder )
二、急性应激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
(一)定义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性
心因性反应—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
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 短暂的精神障碍。
(二)临床特点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2.精神运动性兴奋 3.精神运动性抑制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重型精神病 神经症 癔症
不适应
疾病
精 神 疾 病
应激相关障碍
(四)反应结局
二、应激过程
认知 评价 人格 特征 应对 方式
生 活 事 件
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 状态 遗传 素质 社会 支持
心 身 紧 张 状 态
心理行为反应
适应 (健康)
心 身 疾 病 精 神 疾 病
生理反应
不适应 (疾病)
应激源
中介因素
应激反应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
重医大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 蒙 华 庆
阿坝州汶川县城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的过程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过程

(一)应激源/生活事件 (二)中介因素 (三)应激反应

(四)反应结局
(一)应激源(Stressor)
(五)治 疗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2、
3、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环境治疗
1. 心理治疗 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CISD)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
时间:

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的干预时间 6周之后效果甚微
态,称为心因性木僵。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
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
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
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
糊状态。
(三)诊断 (CCMD-3)
1.症状标准:发病前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应激性生
应激源(Stressor)/应激性生活事件
(Stressful life event)/生活事件(life event)
—是指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能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
事件和情景。包括生理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
社会性应激源。
应激源的分类-按事件性质
家庭有关问题
恋爱或订婚、恋爱失败、结婚、怀孕、流产、夫妻 矛盾、婆媳矛盾、配偶有外遇、分居、离婚、子女 问题、丧偶、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生病、伤残、 死亡等 高考失败、待业、无业、晋升、提级、降级、惩罚、 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学习成绩不好)、同学同事关 系紧张、异地求学、出国、离休或退休等。 好友重病、重伤或死亡、被人误会、错怪、诬告、 议论、法律纠纷、被拘留、受审、失窃、财产损失、 意外惊吓、发生事故、自然灾害等
反应结局
应激相互作用系统整合模式图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
一、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 ) 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直接引起的精
神障碍,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
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不脱离现实,容
43.微小的违法行为(如违章穿马路)
2.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
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
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3.精神运动性抑制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 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 :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 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