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理解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结
•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缺乏有 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部分领导干部滥用权力,损害法治。
总结
解决方法
提供实践机会:通过提供实践机会,让领导干部在实践 中积累经验,提高其运用法治的能力。
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加强法治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对法 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法治意识。
建立监督机制: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对领导干部的权力 行使进行监督,防止其滥用权力,损害法治。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
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对法治的敬畏之心,存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现象 ,严重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有些领导干部对法律规定不熟悉,对法律程序不了解,导致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失误 或不规范的情况。
有些领导干部缺乏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往 往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
展望
必要性
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力量,加强 其法治思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公正性的需要:只有具备法治思维的领导干部才能保 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展望
• 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手段: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可以有效地 防止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正。
展望
02
CATALOGUE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 分析
缺乏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
总结词:意识不足
详细描述: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缺乏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 ,导致在工作中无法正确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缺乏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总结词:能力不足
详细描述:部分领导干部虽然了解法律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运用法治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 。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
树立法治思维,还要带头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领导干部的底线。要克服特权思想,将自己的言行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中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当特殊公民。无论职务高低,都必须自觉地、无条件地遵守法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要始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领导干部自己首先不能越雷池半步,努力争做遵守法律的表率。
树立法治思维,必须要时刻敬畏法律。法律是人们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的行为准则。只有时刻敬畏法律,才能心存惮虑,警钟长鸣,不以权代法;只有时刻敬畏法律,才能做到在诱惑面前把握住自我,不穷奢极欲,以身试法。《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的公正性就在于法律的平等原则,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能突破。作为领导干部,敬畏法律、尊重法治是对权力的最好保护,更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好保护。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就必须做到宪法法律至上,树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从内心深处把坚持依法办事作为政治责任、施政习惯、自觉追求。一是要克服特权思想,树立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观念,牢记任何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违法行使职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二是要树立法律权威观念,自觉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绝不谋求凌驾于法律之上和超越于法律之外的特权,绝不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是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维的起点。三是要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自觉做到遵守法律。
党课提纲: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思维
党课提纲: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思维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命题:“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其中,“法治思维”是一个前沿的学术概念,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是重要的理论创新。
一、法治思维的四个基本特征其一,法治思维的主体是公权力的享有者和行使者。
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阐述,法治思维是与公权力的运用相关联的。
也就是说,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只有公权力的享有者和行使者,符合法治精神、原则、理念和要求的思维习惯和程式,才属于法治思维。
反之,一般的老百姓不可能有法治思维。
哪怕他们知道依据法律去解决问题,也只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其二,法治思维的标准是权力行使的“合法性”,而非“合法律性”。
“合法律性”仅仅是“合法性”中的一个方面的要求。
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合法律性”还可能背离“合法性”,因为“恶法亦法”。
所以,法治思维中所奉行的“合法性”标准,既立足于现行法律规范,却又超越了现行法律规范。
其三,法治思维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人权。
法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政治文明,人权是法治始终捍卫的终极关怀。
理所当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法治思维的最终目标,它是法治思维活动展开之后的最后归属和落脚点。
当然,在法治思维的运用中,人权保障的目标可以包含和分解为许多子目标。
如职权法定、自然理性、社会良知、程序正当和利益平衡等。
但是,这些目标的贯彻和运用,必须服从并最终归属于人权保障的根本目标。
其四,法治思维的过程是一种具体化的思维过程。
法治思维的展开,是领导干部依据其大脑中已有的法治精神、原则、理念和要求这些抽象性的思维成果,适用于社会中具体问题的分析,进而将具体问题予以适度抽象,形成决策的过程。
二、运用五种法治思维在工作中,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并运用以下五种法治思维:第一,权力的合作性思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条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作者:李玉静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第4期法治思维是一个新命题、新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加强法治思维,提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全党“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法治思维成为新时代我们党和领导干部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的重要抓手,法治思维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
法治思维的逻辑基础是基于法治理念,运用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以人为本的法律原则、审慎严谨的法律逻辑和明确可循的法律规范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而后得出结论、做出决定的思想活动与认识过程。
法治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相比较,其核心价值不同。
政治思维的核心价值在于权衡利与弊,道德思维的核心价值在于评价善与恶,经济思维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比成本与效益,而法治思维的核心价值则在于预判合法与非法。
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把合法性作为处理问题的前提,包括主体合法、目的合法、权限合法、方式合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
“法治思维”应当包含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恪守规则、追求公平正义。
一、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在社会发展历史中,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法治素质,具有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和法律至上的心理状态。
新时代,领导干部以本职工作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责无旁贷,加强法治思维能力问题迫在眉睫。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需要法治思维。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全面部署,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导。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把理念转化为伟大的社会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形成懂法、用法和护法的意识,敢于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共建法治社会的良好氛围。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思维
龙源期刊网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思维作者:杨小军来源:《公务员文萃》2013年第05期所谓法治思维,就是以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标准的思维。
所谓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就是用法治思维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法治思维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的思维内容,即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公平正义思维、责任后果思维和治官治权思维等。
第一,合法性思维。
领导干部在行使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应不断审视其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包括行为的目的是否合法,行为的权限是否合法,行为的内容是否合法,行为的手段是否合法,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合法性思维,是规则思维,也是制度思维。
第二,权利义务思维。
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就是权利义务关系。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社会主体彼此之间,都是权利义务关系。
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行政执法、人与人交往等,都要尊重保护权利,履行义务,承担法定职责。
法治思维,必然包含权利与义务思维的内容。
第三,公平正义思维。
法治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精神和原则,法治思维自然要反映这种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例如,领导干部在作重大决策时,程序性规则的约束往往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公众参与决策、决策的民主化,才是决策中的实质性约束。
让公众有序参与决策,决策反映和体现公众利益和各方意见,这是公平正义在决策领域的体现。
第四,责任后果思维。
法律不仅是行为规则,还有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法治不仅是行为之治,也是后果之治。
法治思维也不仅仅是行为规则思维,不仅仅是判断思维和行为思维,更为重要的还有责任后果思维。
因此,行为有后果,行为者要对其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这是法治思维的应有之义。
第五,治官治权思维。
法治以制约和监督公权为核心,法治思维当然是以制约和监督公权为核心内容的思维。
法治不仅要“治民”,更要“治官”,规范、约束和监督公权力,这是权力受制约和受监督的思维。
论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与法治思维
论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与法治思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这个要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民主意识和法治思维的水平。
一、关于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西方民主制度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
在原始公社时期不论是母系氏族社会还是父系氏族社会,都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制,到原始社会后期,由于掠夺和复仇战争的需要,还产生了军事民主制。
一般说来存在于欧洲的原始社会的民主制度,在其发达阶段形成了酋长会议、人民大会和军事首领的三权治理模式,就是说已经有了分权的萌芽。
奴隶社会时期的民主制,其典型是雅典城邦民主制( 前6世纪初前4 世纪下半叶) 。
其特征是: 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还有古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制度( 前509 - 前27 年) 。
它设有执政官、元老院、人民大会。
它还制定了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前450 年) 。
罗马共和国属于贵族共和制,但官员实行民主选举且任期短,还有同僚平权制衡,是其民主因素。
到了近代,民主制度快速发展起来。
英国在1688 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立宪君主制。
议会为最高立法机关,国王在议会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有上下两院,下院权力更重。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立法或停止法律实施,无权征税,无权征集或维持常备军; 而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有权自由选举议员。
1701 年《王位继承法》规定: 王位继承必须得到议会的同意,而且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离开英国。
应该说,在西方国家中英国议会( 尤其是平民院) 的权力是比较大的,有制定法律权、政府人事权、政府监督权、国家财政权等。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作者:魏红军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3年第4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求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
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指导下的行为表现。
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突出对法治的理念态度,在思想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是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法治思维决定和支配法治方式。
一个人如果有了法治思维,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决策,运用法治方式进行工作。
反之,就会下意识地运用人治的思维和方式去决策、去行事。
另外,法治思维要通过法治方式来表现。
一个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只有外化为法治方式,才能起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作用。
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标准,主要包括:一是职权的运用是否合法,二是立法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三是在行政决策时是否体现了民主参与、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合法性审查,四是能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时代性和必要性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现实基础。
但是,由于封建的人治思想仍有残余,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与法治建设不相适应、甚至与法治建设相悖的错误思想:一是存在法律虚无主义。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三)忽视决策程序
•●无视或忽视决策程序 ,盲目性与非理性地进 行规划和决定 •●决策程序不规范,存 在大量“走过场”现象 •●缺乏民主性,公众参 与滞后 •●缺乏科学性,专家论 证流于形式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三、当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 问题
(一)法治思维意识淡薄
•●个人意志至上 •●以权压法 •●以言代法 •●法外特权 •●以经济思维、政策思维 、道德思维代替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二)法治能力不足
•●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不能 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因时 因事因人而宜 •●面对社会风险、矛盾纠 纷与突发事件不能做到及 时化解,一味遮掩或只图 息事宁人 •●与舆论媒体沟通不良或 不及时
• “小官巨腐”,北戴河供水 公司总经理、科级干部马超群家 藏1.2亿现金、37公斤金条和68 套房产。在职时当地群众和官场 无人敢惹,被抓捕时仍敢撕掉专 案组人员出示的法律文书。 • “县官不如现管”,正当职 责变为不法手段威胁他人;公权 力黑道化,权力变为敛财工具与 保护伞。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 三是综合决策层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认知判断、分析 推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 并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法治 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这一层次上。
• 四是建构制度层次:即在前面三个层次的思维基础上进 一步深化、抽象,从而能够通过建构或改革法律制度对 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最高层次的法 治思维,也是高层级的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1941年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干部法治思维理念
干部法治思维理念是指领导干部在行使职权、管理社会事务时,应当以法律为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把法治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具体来说,干部法治思维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至上。
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公平正义。
领导干部在行使职权时要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
依法行政。
领导干部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职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随意执法、越权执法。
权力制约。
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权力制约的原则,确保权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行使,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服务人民。
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干部法治思维理念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是推动工作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法治思维,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案例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一、介绍领导干部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法治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和执行。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二、全面认识法治思维2.1 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指在各种问题和情况下,运用法治理念、法治原则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判断和行动的过程。
它强调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原则,注重法律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法治的思维方式。
2.2 法治思维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的工作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指导,法治思维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法治思维还可以帮助领导干部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
三、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方法3.1 学习法律知识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首先需要系统学习法律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学习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法规,加强法律素养。
3.2 培养批判性思维领导干部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他们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运用法律思维来进行问题的理性分析和判断。
3.3 理论联系实际领导干部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将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会将法律理论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他们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得到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干部通常需要与多个部门和人员合作,解决复杂的问题。
因此,他们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四、推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4.1 建立健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为了推动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需要建立完善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思维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思维作为领导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法治思维是指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问题形成的一种思维意识和思维方式。
具备法治思维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保持公正、平等和稳定的决策,推动社会发展和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首先,领导干部应该有法律意识。
法律是治理社会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领导干部要时刻铭记法律的约束,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确保决策合法合规。
这需要从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开始,了解法律体系和法律原则,以及不同领域的法律法规。
同时,还要始终牢记法律的适用性,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法律合规性的审视。
其次,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一种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原则。
领导干部要注重依法履职,通过制定和实施符合法律规定的政策,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依法解决问题的原则,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监督。
同时,要高度重视权力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防止滥用职权、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发生。
再次,领导干部应该倡导公正和平等。
法治最根本的价值在于保障公平正义。
领导干部要强化公正和平等意识,在处理各种事务和决策中,做到公正无私、平等对待。
要坚守法律的底线,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防止权力寻租、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同时,要尊重并保障个人权利,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守法用权,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和推动社会公正和法治思维的形成。
最后,领导干部应该注重制度建设和执行。
法治思维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制度的遵守和执行上。
领导干部要加强制度意识,尊重和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要严格执行制度,杜绝任性、随意和个人偏好的行为。
要推动制度的完善和落地,加强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让每一个干部都能深入理解和遵守制度,确保制度有效运行并得到广泛认同。
同时,要关注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长效发展和社会稳定。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是指在工作和决策中,秉持依法治国的原则,以法律为准绳,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主动维护和推动国家法制建设,以及自觉接受法律监督,依法行使权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高效的服务。
法治思维对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它涉及到政府治理的合法性、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
1.法律尊重和遵守:领导干部应该自觉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法律是国家的基本准则,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
领导干部作为法治建设的表率,应该严格遵守法律,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绝不搞特权、搞特殊,以身作则。
2.法治思维贯穿工作全过程: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始终贯彻法治思维。
无论是决策、制定政策还是处理问题,都要立足于法律,科学决策,依法办事。
法律是最基本的规范,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3.依法行使权力: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职责,但这些权力和职责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
领导干部不能滥用职权,不能随意干预司法,不能以权谋私,要在法律的约束下,严格执行职责。
4.推动法治建设:领导干部应该积极推动法治建设,参与相关的法律制定和修改工作,推动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同时,也要加强对法治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5.接受法律监督: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接受法律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如果出现违法行为,要敢于接受法律的制裁,不逃避责任,积极主动纠正错误,避免不良影响。
6.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干部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普遍的法治思维,才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做法治建设的表率: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标杆,要做法治建设的表率。
在工作中要坚决执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受私利驱使,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问题。
结语:法治思维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形势稳定。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时刻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推动法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努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2 0 1 4 ・3 ( 下) ◆ 政 法 论 坛
领 导干部 的法治思维能 力
刀 剑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 出, 提 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 推动发展 、 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的能 力。这是 对贯彻 落实依 法 治 国基 本方略 的新 阐述 、 新观 点 、 新要 求 , 特 别是在 中央 强调创 新社 会 管理模 式 、 正确 处理人 民 内
运用 法 治思维化 解矛 盾 、 维 护稳 定, 是领 导干 部在加 强和 创
是按 照法 律 的思维来 处理 问题 , 就会 避免 和减 少许 多矛盾 , 提 高 新社 会管 理 中必须具 备 的首要 能力 。 当前 社 会矛盾 激化 、 维稳成 在于 多数社 会成 员缺 乏法 治意识 , 表 现 为官 员 行 政 效果 和执政 能力 , 各级 领导 干部 唯有真 诚地 信仰 法律 , 才 能 本高 的主要 原 因, 带领人 民信 仰法 律 , 从而 , 法 治才 能在 中国落 地生根 。
由此可 见 , 党 中央 对法 治建 设的 重视程 度 , 将 法 治建设 提到 一个
新 高度 这 一系 列 的举措 对领 导 干部 法律 意识 的增 强和 依法 办
二、 当前 领导 干部 法 治思维 缺失 的主要 表现
经过 3 O 多年 的法 治化 , 我 国各 级领导干 部 的法 治观念 、 意识
要保 障 。
关键 词 法制 法治 法 治思 维 法治 方式
作 者简 介 : 刀剑 , 云 南省普 洱市委 党校 行政 管理教 研 室 , 行 政 管理硕 士 , 研 究方 向 : 公 共行政 和人 力 资源管理 。 中图分 类号 : D 9 2 0 .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4 ) 0 3 - 1 4 5 - 0 2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指在决策、执行和监督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它是一种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为保障,以法律程序和原则为指导,注重合法性、公正性、程序性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核心是尊重法律、专注法治,这意味着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方式:
1. 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应当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树立法治意识,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同时也要传递法治观念,引领团队成员依法行事。
2. 法律素养:领导干部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学和法律知识,熟悉宪法、法律法规等相关法律文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条文,做到在权力行使和决策中不偏不倚,不滥用职权。
3. 法律意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当能够主动关注和应用法律规定,将法律纳入到工作中的决策过程中,以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4. 法治思维: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从法治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法治思维来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做到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5. 法律风险意识:领导干部应当具备识别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有效预防和避免法
律风险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培养和提高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注重法律素养的考察,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问责。
只有领导干部具备了法治思维,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为社会治理、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精神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组织的重要骨干,其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对于国家和组织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什么是法治思维能力、为什么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法治思维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法治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对法治精神的理解、运用和处理能力。
具体来说,法治思维能力包括对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对法治精神的认同程度、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组织的治理能力、指导能力和影响力。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对于促进国家和组织的长远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什么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其次,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备更为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更为灵活的法律思维能力来应对各种法律挑战。
其次,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保障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治思维能力,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指导和管理下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也是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
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最后,我们来探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首先,需要优化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
在选任领导干部时,应当更加注重其法律背景和法治思维能力,推动更多有法律专业背景和法治理念的人才进入领导层,从源头上保障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浅谈对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理解
党 的十 五大 确立 了“ 依 法治 国” 基 本方 略: 党的十 六大将 “ 依法治 会 转型 时期 , 利 益调 整引 发的社 会矛盾 大量 凸显 , 群 体性事 件屡
国基本 方 略得到全 面落 实” 列入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的重要 目标 ;
禁 不止 就是最 好 的明证 , 创 新社 会管理 、 维护社 会稳 定的任 务更
{ I ; I 矗缸金
2 0 1 3・2 ( 上) ◆ 政 法 论 坛
浅谈 对领 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 方 式能 力的理解
陈银 利
摘 要 “ 法治思维” 和“ 法治 方式” 首 次被 写进 十八 大报告 , 成 为全 党上下 的共 识 , 特 别是在 深化 改革 、 推 动发展 、 化解 矛盾 、 维护 稳定 的时代要 求之 下。 法治 日益受到 重视 的进程 , 体 现着我 们党对 执政 理念 的深刻把 握 , 对执政 使命 的勇 于担 当, 对 执政 能 力建设 的 高度 自觉 , 意味着 党要依 法执 政 、 政府要依 法行 政 , 领 导 干部要 做到 宪法 法律至上 。提 高领导 干部运 用法
作者 简介 : 陈银 利 , 中共 宿 迁市委 党校讲 师 , 研 究生 学历 , 主要 从 事政治 学研 究。
中图分类 号 : D 9 2 0 . 4
胡 锦涛总 书记在十八 大报告 中强调 , 提 高领导 干部运用法 治 是 面对如何 发 展 , 特 别 是经济 、 政 治、 文 化、 社会管理 等领域 内发 思维和 法 治方 式深 化改革 、 推动 发展 、 化 解矛 盾 、 维护稳 定能 力。 党 领导 人 民制定宪 法和法 律 , 党必须在 宪法 和法 律范 围内活 动 。
的基本 方式 ” 。在 这一 大背景 下 , “ 法治 思维” 和“ 法 治方式 ” 首 次 权 压法 、 徇 私枉法 的现象 时有发 生 , l ; 且 碍 了群众正 常的利 益诉求 , 被 写进 十 八大报 告 , 成 为全党 上下 的共 同要求 。 法 治 日益 受到重 损害 了群众 的合法 权益 , 成 为 引发群 体性事 件 、 影 响社会稳 定 的 视 的进 程 , 体现 着 我们 党在不 断总结历 史经验 教 训的基 础上 , 对 部分诱 因 。 实 现公平 正义 是社会 稳定 的根本 所在 。可 以说 , 运用 执政理 念 的深刻把 握 , 对 执政 使命的勇 于担 当 , 对执政 能力建 设 法治思 维和 法治方 式 ( 民本思 维和 民本方式 ) 化解 矛盾 、 维护稳 的高度 自觉 , 这 也意味着 党要依法 执政 、 政府 要依 法行政 , 领 导干 定, 是领 导干 部在 加强 和创 新社会 管理 中必须 具备 的首要 能力 , 部 要做 到 宪法法 律至 上 。而 法 治思维 和法 治方 式恰恰 是我 国在
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思维对于现任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年龄较大的领导干部来说,要让其掌握太多的法律知识,从而成为法律专家,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必要且可行的要求是让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与法治的关系,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锐刘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民商经济法教研室主任□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观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范、原则对有关事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那么,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具备法治思维,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法治思维呢?一、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具备法治思维(一)领导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在中央全会的层面上首次专门讨论了依法治国,就法治中国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被前所未有地在各个领域实实在在地大力推进。
既然法治被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作为治国理政的主要担当者,领导干部理应遵从党中央的要求,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即从以前的人治思维、统治思维、特权思维转向重法治的法治思维。
(二)领导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法治化进程,老百姓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遇事找法、依法“要说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老上访户、拆迁钉子户等更是“久病成医”,对法律的了解、运用水平已经远超部分公务员,甚至领导干部。
实践中如果公职人员、领导干部不依法“说事”、办事,老百姓是不答应的,是不能容忍的。
强权命令、长官意志等简单粗暴的老套路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老百姓对法治的渴求倒逼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 领导干部的法治方式 • 领导干部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式 •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案例
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的概念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运用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来分析和处 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对决策可能带来的法律 风险进行评估,提前预
防和化解潜在问题。
公开透明
决策过程和结果应公开 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增强决策的公信力。
执行中的法治思维与方式
01
02
03
04
依法行政
领导干部在执行任务时应严格 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行政行为
的合法性。
程序正当
注重执行程序的合法性和正当 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05
总结与展望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
当前,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重视法治思维和方式在工作 中的运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问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领导干部对 法治思维和方式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能力有限;部分地区 和部门法治环境有待改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案例二
总结词
冷静应对、依法处置、维护稳定
详细描述
某县发生群体性事件时,领导干部迅速响应,运用法治方式冷静应对。他们及时 了解事件起因,遵循法律法规,依法采取措施处置,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同 时,他们积极开展疏导工作,维护社会稳定,防止事态扩大。
案例三
总结词
依法改革、创新发展、服务民生
详细描述
某部门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他们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改革在法治 轨道上进行。同时,他们积极创新发展思路,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改革,该部门更好 地服务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理解
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理解
引言
法治思维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和价值,将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法治的原则和方法,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和治理的现代化。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理解,并分享对这一概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法治思维的深度理解
1. 法治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则
法治思维是一种基于法治理念和法治原则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它强调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执政,注重以法律为基准、以法治为指导来处理各种问题。
法治思维的核心原则包括法定权力、法律平等、法律效力、法律尊严和法律公正。
2. 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治思维不仅是处
理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领导干部若
能深刻理解和运用法治思维,将能够规范自身行为、增强决策的科学
性和合理性,有效地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推动法治建设的全面
发展。
二、法治思维的广度理解
1. 法治思维在治理中的应用
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法治思维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层面和角
度综合考虑。
在决策制定方面,领导干部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体的
合法权益,确保政策和规章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行政管理方面,领
导干部需要做到守法行政、公正执法,确保法律的平等适用和严格执行。
在推进社会改革方面,领导干部需要依法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
推动法治理念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入落地。
2. 法治思维在个人素质和能力中的巩固
领导干部作为党的干部,他们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对于发挥法治思维的
作用至关重要。
领导干部应具备崇法尚德的高尚情操,坚守法律底线,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责任感。
同时,他们还应增强学习和研究法治知
识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个人观点和理解是根据个人在实践中对法治思维的理解和应用而形成的。
在我看来,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理解不仅仅是遵守法律,更应是在法治原则的指导下,更加注重公平正义,依法行事。
此外,领导干部还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注重道德法治的结合,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责任感。
结论
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理解对于他们的工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则,领导干部能够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在工作中更好地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推动法治建设的全面发展。
在广度理解方面,领导干部需应用法治思维在各个治理领域,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全面落实法治原则。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理解将是他们成为合格干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在实践中,我认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守法律底线,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责任感。
他们应不断提高对法治思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将法治原则贯穿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推动法治建设的
深入发展。
总结
本文深入探讨了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的理解。
通过深度和广度的角度,从基本概念和核心原则到应用于治理和个人素质,探讨了法治思维在
领导干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最后,个人观点和理解强调了领导
干部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动法治建设的责任。
(字数:3450字)。